小學二年級教案。
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教案一定要寫得仔細且明細,不然教學過程必然目標模糊。教師成功開展教學活動,教案對其具有較指導作用,寫教案的標準格式是什么樣子的?編輯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關于小學二年級教案》,但愿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教學目標
1、 認識“樓、依、盡、欲、窮、層”6個生字,會寫“樓、依、盡、黃、層”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4、體會詩人描繪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畫導入,了解詩意
1、導語導入:老師同學們非常喜歡畫畫,上課前老師找到了這樣一幅畫,請大家由近及遠觀察。(師出示登顴雀樓課文插圖)
2、誰能根據(jù)這幅畫編一個故事或說一段話?
3、教師(邊指圖邊講)在我國唐朝,有一位大詩人,一天傍他來到黃河岸邊,看到夕陽挨著群山慢慢落下,像個大紅球,染紅了天邊,滾滾的黃河水浩浩蕩蕩流向大海。詩人感到,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還不滿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遠處的風景又是什么樣的,只可惜站在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個辦法讓詩人看到遠處的風景嗎?
學生動腦想辦法。
4、如有學生提出可以登上旁邊那座樓時,教師相機講解:這座樓它叫鸛雀樓。板書“顴雀樓”。誰來叫叫它的名字?
學生齊讀“鸛雀樓”。
5、同學們,課題中就出現(xiàn)了兩個生字,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字“雀”,怎么讀?你怎么記住它?“樓”呢?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6、很好,我們開課就先認識了兩個生字,知道這個樓的名字與什么有關嗎?通過“鳥字邊”和“隹字旁”知道與鳥類有關。課件出示鸛雀及鸛雀樓資料。
7、同學們,我們接著來替詩人想辦法,詩人僅僅登上這座樓就能看到遠處的風景嗎?那我站在樓的一層,行嗎?
生(齊):登到最頂層!
師:誰知道為什么登上鸛雀樓就能看到遠處的風景呢?
生:因為站得高就看得遠。
8、你說得太好了!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后,明白了這個道理,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登鸛雀樓》(板書課題)
(利用小學生喜歡繪畫和講故事的特點,教師以畫的形式再現(xiàn)了這首古詩的內容:“鸛雀樓、高山、夕陽、詩人、黃河”,并啟發(fā)學生看圖說話,說出詩意,理解這首古詩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遠。使學生對作者、詩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進入到古詩的學習中。)
二、借助拼音,朗讀古詩
1、出示生字詞,請學生讀,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2、并交流識字方法。
3、課件出示古詩。教師示范讀古詩。
(不少學生躍躍欲試,因為他們幼兒園就已經背過。)
3、請會背的同學一起背。
哪位小老師能上來教一教大家?
4、出示節(jié)奏讀,學生按節(jié)奏來讀。
5、指導學生平仄讀古詩。
6、學生齊讀(背誦古詩)
過渡:剛才老師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經能背誦這首古詩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來欣賞一段優(yōu)美的樂曲,邊聽邊想詩描繪的畫面。(學生閉上眼睛,在優(yōu)美的古箏曲中《春江花月夜》,隨老師的提示進行想象畫面。)
三、學習古詩,明白道理
1、同學們,你們剛才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詩的前兩句)詩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換個詞語來解釋一下。
3、讀一讀前兩句。
4、(出示詩的后兩句)詩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齊讀后兩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話把詩的意境給描述一下呢?
6、從王之渙的詩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自由談談。
四、出示谷建芬老師的古詩新唱《登顴雀樓》。
學生邊聽邊學著唱歌,還可以配上自己的動作。
五、領悟古詩,拓展延伸
同學們,詩歌詩中華文化的瑰寶。鸛雀樓就是因為有了著名詩人王之渙的這首詩而名揚千古。我國這樣的歷史文化名樓有四座。(出示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鸛雀樓的圖片)講述他們相應的地理位置及作品作者。(配樂)
六、作業(yè)布置
1、周末登上曲靖的靖寧寶塔,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從生活實踐中感受詩人情懷)
2、課外讀王之渙另一首詩《涼州詞》。
3、給《登鸛雀樓》配上一幅畫。
一、教材簡說: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帶;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yǎng)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業(yè)帶來如此大的變化,令人驚嘆。
本課和第17課《酸的和甜的》一樣,采用連環(huán)畫的編排形式。建議老師們在教學中把圖文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并滲透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積累“興致勃勃”等四字詞語。
3.借助插圖了解一些農業(yè)科技知識,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圖文結合十分緊密,因此,建議老師們采取“圖、文、字”結合的辦法呈現(xiàn)生字??梢灾谱飨旅婷枋龅恼n件(或者復合投影片)呈現(xiàn)生字。
第一段:畫面右邊是文中插圖,左邊是課文。課文中“致、勃、農、技”加注音,“農、技”兩個生字為紅色,其余的字為黑色。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特別注意“農、技”兩個生字,當學生認識后,教師點擊生字,使之變成黑色。
其余自然段與之相同。
2.寫字。
建議把指導重點放在“絞絲”的書寫上(紡、織)。寫好絞絲的關鍵在于寫好兩個“撇折”:第二個撇折稍大,兩個撇要保持“平行”(平行的概念不要給學生講,可以通過示范讓學生明白),第二個折要寫成“提”。
(二)范讀(或聽錄音),感知課文
(三)自由朗讀,初步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
2.討論、互助,解決難讀的句子。
“我們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養(yǎng)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爺爺立了大功。”
“這種棉花/在吐絮時/就有紅、黃、綠等不同顏色,棉紡廠/可以直接用它/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布?!?/p>
3.指名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并說一說通過讀書自己明白了什么。
(四)朗讀感悟
本課有些句子比較長,教師要加強指導。注意指導讀好下面的句子。
1.第二段中的“我們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養(yǎng)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爺爺立了大功。
2.第四段中的“這種棉花在吐絮時就有紅、黃、綠等不同顏色,棉紡廠可以直接用它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布 ”。
由于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已經不是難點。本課詞語較多,還有許多專業(yè)術語,教學時可采取以下方法。
“興致勃勃”是個成語,可以引導學生查成語詞典自學,也可以這樣指導理解:(1)仿照文中例句說句子。如,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2)情境理解。讓全體學生興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們做的時候告訴他們,這就叫“興致勃勃”。
“引人注目”也是個成語,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進行教學。
幾個專業(yè)術語可以不講。如果學生提問,可作簡單回答。如,雜交水稻:一種產量特別高的水稻。耕地:可以種莊稼的土地。濕度:水的多少。光照:太 陽光的照射。吐絮:(看書上插圖,再出示一只“棉桃”──圖畫、實物、課件均可)這里是指棉桃剛剛張開嘴,露出棉花。溶解:用演示的方法幫學生理解意思。 如,把糖放在水里,即糖溶解在水中。
(五)積累詞語
請學生在每段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讀給大家聽。并模仿課文中的句子造句。然后重點讀讀記記課后列出的四字詞語。
(六)實踐活動
參觀當?shù)氐目萍颊褂[館,回校后交流參觀所得。農村學??梢越M織學生參觀當?shù)氐亩咀魑锓N植或在大棚中栽種的農作物。
教學目標:
1、會認六個生字,會寫一個字。
2、使學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給本首詩歌續(xù)編,培養(yǎng)創(chuàng)編的能力。
教學重點:檢查預習情況。指導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指導續(xù)編詩歌。
1孩子們,老師請了一位老朋友來到我們的課堂上?你們猜猜他是誰? 謎語: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小草見它彎腰,云兒見它就跑。(風)
2 對!它就是風 板書 單元主題詞 風
3昨天,我們才學了一首詩,才的題目就是風,我們一起背一背吧!生背誦
4風解落了三秋葉,催開了二月花,哦!我們知道,(板書 課題)在每一個季節(jié),每一個快樂的日子里,風都陪伴著我們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首小詩,齊讀課題——
二 自讀 感知
1 翻開書,請孩子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你不認識的生字生詞要特別注意。
2讀夠了嗎?那句話還不太熟悉的,你再練一練!
3這首詩一共有幾個小節(jié)?(三個)
(1)請你們仔細找一找,我們的生詞寶寶就躲在詩歌里面呢!誰來和生字寶寶打個招呼?
這兩個字都是——(翹舌音)
生詞讀得準,句子也一定能讀好,來,齊讀這一句——(學生朗讀)
(2)誰來讀讀第二節(jié)的生字?
這個微字筆畫真多!誰能想個辦法記住他?(生匯報),
真是會想辦法的好孩子,我們伸出小手指,一起寫寫這個微字吧!特別注意 ,不要寫錯了(書空)。
女孩子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生朗讀)
(3)瞧!最后一節(jié)生字有點多,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讀)
男孩子來讀讀這個句子吧!——(生朗讀)
4生詞寶寶回到了詩句中,想聽聽你們讀詩歌呢! 一邊讀,一邊想一想:我們從那些句子里知道,風兒來了?
生 齊讀全詩。
5拿出小鉛筆,把剛才你找到的句子勾出來。(生勾畫) 看看,你和老師勾的一樣嗎?(生自檢)
6風躲起來了,想和我們捉迷藏呢!可是,細心觀察的孩子們總能找它吧!我讀前一句,你們讀后一句,我們一起找找風的足跡。(師生合作讀。)
三 精讀 品悟
第一節(jié):
1當樹葉在枝頭顫動的時候,那頑皮的風到底在哪兒呢?(在枝頭,在樹葉上)
板書 哪兒?
你怎么知道風在那兒呢?板書 那兒!
哦,我知道了,樹葉顫動的時候,風在枝頭——那兒 呢!
走過去,拉起一個孩子的手:喲!這個枝頭上長著好幾片可愛的小樹葉呢!
2金色的陽光灑在你們身上,這時,一陣微風吹過,樹葉們,你們都輕輕的顫動起來啦!
3指導學生自學。
4你們在枝頭顫動得那樣歡快,那樣自在,我聽到了沙沙沙,沙沙沙的聲音,喂!你們在說什么悄悄話呀? (我聽到你們在對風兒說—— 對蝴蝶—— )
5小樹葉們,讓我們隨著風兒,在枝頭輕輕舞動吧!齊讀這一節(jié)——
第二節(jié):
(1)小樹葉們,你們優(yōu)美的舞蹈,吸引了更多的風的伙伴,他們手拉手來到樹林間,林木見到他們就——(微微點頭)? 我們知道,風變大了,女生來讀第一節(jié),全班來讀第二節(jié),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風兒的變化,帶給樹葉和林木的變化吧!
第三節(jié)
(1) 風兒拂過樹梢,走過樹林,他又來到了小河邊啦!他和小河在干什么呢?板(做游戲)
(2) 讓我們一起去參加吧!你看到風和小河在做什么游戲呢?他們怎么做的呀?(捉迷藏,賽跑……)?(他們你追我趕的賽跑)
(1)你跟他玩得很快樂,你覺得他們的游戲有趣吧?熱鬧吧?來!把你自己的感受放進詩句去讀一讀。
四 嘗試背誦
1(指板書)小結:剛才我們跟著風兒,拂過了樹梢,走過了樹林,和小河一起快樂的游戲,你們一定有很多很多快樂的感受吧?拿起書,把這首詩讀給你的好朋友風兒聽聽看吧!
配樂朗讀
2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來了,你是那樣喜愛這可愛的風兒。請你再仔細默讀一下課文,找一找,這三個小節(jié)有一句話——(是相同的)我們一起讀一讀?!?/p>
3找到了這個規(guī)律,你一定能很快的把這首小詩記下來。請你自己先記一記,再背給同桌的孩子聽一聽。
4誰已經會背啦?來!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還有對風兒的喜愛,都留在腦海里吧! 背誦。
五 想象拓展
風不僅在樹葉上跳舞,在林木間走過,和小河做著游戲,它還會去那里?干什么呢?我們繼續(xù)跟著風的腳步,去看看吧!
風很溫柔,也很調皮,他撞響了窗口的風鈴,叮叮當當,多好聽啊!這時候,我們知道風來了。風在——(唱歌)
我們來到操場上,你看,紅旗——,我們知道,風在——
花壇里的玫瑰花跳起舞來了,我們知道,風——
孩子們,你還從哪些地方找到風兒了?
孩子們,其實呀,把你們剛才的話寫下來,也是一首很美的詩歌呢,不信你看看:
誰也沒有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風鈴搖動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在唱歌了。
誰也沒有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玫瑰花點頭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在跳舞了。
誰也沒有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風箏飛上天空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來幫忙了。
孩子們的眼睛象星星一樣明亮,不管風藏在那里,你們都能把他找到。來,我們一起把咱們自己寫的詩讀給我的好朋友風兒聽聽?!?/p>
六 生字游戲
教學內容: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8單元數(shù)學廣角。
教學任務分析: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97頁的“數(shù)學廣角”其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就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向學生滲透有關排列與組合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當然在“擺數(shù)”、“握手”等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溝通,也促進知識的互補和互聯(lián),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早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shù)字卡片來排兩位數(shù),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shù)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shù),不少學生沒有接觸過,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也不困難,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教學的重點應該偏重于讓學生說一說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并在設計“擺數(shù)”、“握手”這些活動時難度再稍微提升些,盡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與組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引導學生使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方法,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準備:三只小動物的頭像、兩頂小雨傘圖片、上鎖的大門圖片、紙條、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它們是誰呀?(邊說邊貼出動物頭像:小刺猬、小鴨、小雞)小刺猬、小鴨和小雞三個好朋友今天準備到企鵝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剛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來,它們三個只有小鴨和小雞帶了傘,小刺猬沒帶傘,怎么辦呢?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有:①小雞和小刺猬拼一把傘,小鴨自己打一把傘。②小鴨和小刺猬拼一把傘,小雞自己打一把傘。③小鴨和小雞拼一把傘,小刺猬自己打一把傘。)
▲當學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相應的動物頭像帖在傘的下面。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的確,三只小動物都和你們一樣試了上面這三種方法,可最后它們卻選擇了第③種方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原來呀,當它們開始用前面兩種方法時,可沒走幾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鴨和小雞給刺疼了,所以只能選擇第③種方法。
(教學設計意圖:不拘泥于教材,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又滲透了簡單組合及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方法的數(shù)學思想,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二、用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shù)的排列活動
師:三只小動物到了企鵝博士家,卻發(fā)現(xiàn)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邊說邊在黑板上貼出圖片)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呢,讓我看看紙條上寫著什么呢?(教師讀紙條上寫的內容: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打開,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shù)字1、2、3擺出所有的兩位數(shù),密碼就是這些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個。──企鵝博士留。)
師:三只小動物都犯傻了,怎么辦呢?同學們能不能給他們幫幫忙?
(生略)
師:那么我們就先每人拿出數(shù)字卡片,自己擺一擺,邊擺邊記,完成后,再小組內交流匯總,組長把整個小組擺出的數(shù)全寫出來,當然重復的數(shù)字不用再寫,然后全組同學一起把這些兩位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起來,找到密碼。
▲學生先自己擺、記,然后小組匯總、排列、交流,教師進行巡視并作適當指導。
(教學設計意圖:以幫小動物開密碼鎖的方法來進行數(shù)的排列教學,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擺數(shù)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這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再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氣氛中,參與學習過程。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適當增加了難度,讓這個密碼出現(xiàn)在所有的兩位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的第4個,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設計意圖。)
師:你們找到密碼了嗎?是多少?你們是怎么找到的呢?
▲請幾個小組的學生匯報找密碼的過程。(略)
師:那么剛才你們擺兩位數(shù)時,你擺出了幾個呢?請用手勢表示一下。
▲學生舉手后,問沒擺全的學生是怎么擺的,問全擺出的學生又是怎么擺的,學生出現(xiàn)的情況可能有:有把1、2組成12,然后再交換位置變成21;1、3組成13,交換位置后是31;2、3組成23,交換位置后是32?;蛘呤请S便擺一個看一個的?;蛘呤沁@樣擺12、13、23、21、31、32等。對這些擺法可讓學生去比較一下,得出第一種方法有序地去擺不會重復也不會遺漏。[小精靈
▲讓剛才不是用第一種方法去擺的學生按這種方法再重新擺一擺,感覺一下是不是比剛才方便多了。
師:同學們都擺得很好,都動了腦筋,要想擺得快又不漏掉,我們應該選擇一定的順序去擺。
(教學設計意圖:既然是數(shù)學活動課就該讓學生充分地擺,充分地說,以“擺”來幫助思,以“說”來表達思,在“擺”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說”中交流問題,解決問題。)
三、模擬小動物之間的握手來解決組合問題。
師:通過大家的幫忙,企鵝博士家的密碼鎖被打開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它們激動地互相握起手來,小刺猬邊握手邊在想:“我們三個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幾次手呢?”(教師邊說邊在小刺猬的頭上打個問號。)
▲學生猜好后,教師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三人模擬小動物握手,一人數(shù)握手的次數(shù),找出答案。最后通過模擬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師:排數(shù)時用了3個數(shù)字,握手時是3個學生,都是“3”,為什么出現(xiàn)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學生交流后得出:兩個數(shù)字可以交換組成2個兩位數(shù),而兩個人握手不能交換只能算一次。)
(教學設計意圖:模擬小動物握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最后通過比較,找出區(qū)別,在區(qū)別中強化知識,此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師:這時企鵝博士回來了,剛才它出去買了個數(shù)碼相機,小刺猬、小雞、小鴨看見了,特別想照相,企鵝博士說:“行啊,但是我要考考你們,如果能夠回答出這道題,就給你們一起照相,只要順序不重復,想照幾張就照幾張。好,題目是這樣的:(教師出示:有3個數(shù)5、7、9,任意選取其中2個求和,得數(shù)有幾種可能?)”
小組合作填寫表格。
匯報展示。
(出現(xiàn)5+7=12,7+5=12時,教師問:這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一樣嗎?是屬于同一種情況嗎?那應該怎么辦?)
得到結論:得數(shù)有3種可能。
照相環(huán)節(jié)
師:企鵝博士可是說到做到的喲,現(xiàn)在它要開始給這三只可愛的小動物照相了,大家?guī)退麄兣乓慌?,看一看最多可以照幾張?/p>
小組合作
匯報交流。
四通過練習,使知識得到鞏固。
師: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今天,我們不僅幫3只小動物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還學到了許多的數(shù)學知識,大家高興嗎?
師:那現(xiàn)在我們就帶著這份興奮的心情,來做幾道題吧!
1.(出示實物投影)第97頁“做一做”
(練習設計意圖:通過做一做這個練習,不但使學生明白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而且鞏固了所學知識。)
2.第98頁的做一做。
(練習設計意圖:這個練習如時間不夠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完成。這個設計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能結合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更高層次的運用,讓優(yōu)生能“吃得飽”。同時,讓學生對今天所學的知識有所回味,起到課后延伸與發(fā)展的作用。)
五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得高興嗎?為什么?
(小結設計意圖:并不要求學生一定要講出學到什么知識,只要學生對今天的課有所體會,不管這個體會是高興的還是難受的,是有關知識點的,還是情感體驗的,只要學生有所收獲,這節(jié)課就是成功的。)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來,憑借課文想象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讀中感知、感悟臺灣蝴蝶谷的美景。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孩子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要求: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重點:識字寫字。
教具:生字卡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
三、學習生字。
四、作業(yè)
第二課時
內容:精讀訓練
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憑借課文想象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重點:在讀中感知、感悟臺灣蝴蝶谷的美景。
難點:如何讓孩子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教具:掛圖
一、復習
二、精讀課文
過渡:我們再次進入蝴蝶谷,再次欣賞迷人景象。
1、快速讀全文,找找那一段寫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2、師范讀第三段。想: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第一句)
3、哪些句子具體寫了迷人景象?自己讀一讀。
指名讀。評議
再自己練讀,看怎么讀才能讀得很美。
你最喜歡哪些詞句,讀到這里,讓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第三句話,讀讀,把什么比做什么?說明什么?
想象還有什么顏色的蝴蝶?練讀,讀出美。
4、齊讀第三段。
5、臺灣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蝴蝶?齊讀第一段。說一說原因。
6、出示填空題:
祖國的寶島臺灣、、,是蝴蝶生長的好地方。
7、這么美的名字從哪得的?那一段告訴我們了?
老師范讀第二段,你聽出了什么?
蝴蝶是怎么趕來的?讀讀,畫出表示蝴蝶動作的詞語。
齊讀第二段。
8、指名朗讀第四段。
1)蝴蝶谷為什么能吸引游客?
2)還有別的原因嗎?
9、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做上記號,互相交流。
10、各自朗讀喜歡的句子。
三、作業(yè)
1、讀課后第四題的句子。
2、背誦課文。
板書:19臺灣的“蝴蝶谷”
環(huán)境:氣候水源花草
得名:飛過穿過越過趕到
景象:迷人有的……有的吸引游客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世界著名畫家達·芬奇小時候學畫的故事。文章緊緊圍繞達·芬奇學畫畫,老師先讓他畫雞蛋這件事展開記敘,重點記敘了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原因和目的。這部分內容含義比較深刻,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因此我采用白板和實物相結合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從而使學生們愛上學習,愛上語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會認字8個,會寫字11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認識到學習任何本領首先要打好基礎,從基本技能做起。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識,以及分析綜合和口語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認“雞蛋”。同學們看看老師給大家?guī)砹耸裁??(出示雞蛋)細心的你一定認識“雞蛋”兩個字。
鳴蠶雞蛋
2、寫“雞蛋”。學習本課中兩個生字。
3、畫“雞蛋”?,F(xiàn)在我們不但會認“雞蛋”兩個字,還能正確書寫。如果老
師讓你畫“雞蛋”,你會有什么想法?(板書課題,生各自發(fā)表意見)
二、學習新課
1、認識達芬奇。
有個叫達芬奇的人,他認為畫雞蛋很容易。誰是達芬奇?讀了這段文字,你就會有所了解。(白板出示)
五百多年以前,有個叫達·芬奇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預設:
生1:“五百多年以前”是告訴我們時間。
生2:“意大利”是告訴我們國籍。
生3:“著名的畫家”是告訴我們他的身份。
這段文字按“時間——國籍——身份”的順序向我們介紹了達芬奇,你能不按這樣的順序,也介紹介紹達芬奇嗎?
過渡:了解了達芬奇,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他是怎樣畫雞蛋的呢?
2、讀文,認字。
(1)自讀課文。請你自己讀一讀課文,力爭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一讀。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序號。
(3)指名分段讀文。
(4)檢查詞語,并仿寫。
畫得不耐煩畫得熟練畫得又快又像
(5)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預設:
學生運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
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人物事件我們應該從達芬奇畫雞蛋這件事中知道什么道理呢?學文后相信同學們會把課文內容概括得更完整。
3、學習達芬奇畫雞蛋的過程
(1)白板出示“達芬奇開始學畫的時候,老師讓他畫雞蛋,他畫得(xxxxxx)”。①理解“不耐煩”。
②找出“不耐煩”的具體表現(xiàn),指導朗讀。③扮演達芬奇,體會人物心情。
過渡:聽了達芬奇的話,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呢?畫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老師嚴肅地說:“你以為畫雞蛋很容易嗎?這就錯了?!?/p>
(2)實物演示,得出結論。
(3)老師為什么總讓他畫雞蛋?找一找,讀一讀。
①指導朗讀,突出“準確,熟練”。②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4)白板出示“達芬奇聽從老師的教導,(xxxx)畫雞蛋”。
想象、補充句子:,他在用心地畫雞蛋。(課件出示)
三、總結全文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用心,要從基礎學起,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2、引導學生運用人物+事件+道理的方法完整地概括課文內容。
幼兒園教案《關于小學二年級教案2000字(精選6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兒園教案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小學二年級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杰出的幼兒教學工作者能使孩子們充分的學習吸收到課本知識,優(yōu)秀的教案能幫老師們更好的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教案有助于老師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由此,小編為你收集并整理了關于小學二年級音樂教案1000字通用6篇但愿對你的學習工...
經歷了風雨,才知道您的可貴。教案是保證課堂正常進行必不可少的依據(jù),教案實際上是一種教學論上的預見和根據(jù)。你懂得教案的結構嗎?經過收集并整理,我們?yōu)槟愠噬献钚滦W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僅供你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對于職場人來說,幾乎都離不開書寫工作計劃書這項工作,我們可以將撰寫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提上日程了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計劃,可以增強人的邏輯思維和直覺判斷能力。有哪些優(yōu)秀的工作計劃范本可供借鑒呢?經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xiàn)“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馬上收藏本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