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判斷幼兒心理是否健康有標準”,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有一次,老師讓小朋友回家后,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用彩紙疊三個紙青蛙。回到家,張倩不敢和看報紙的爸爸說,也不敢和正在做飯的媽媽說,有幾次,她鼓起勇氣想說卻又咽了回去。吃過晚飯,要睡覺了,她卻一直不肯回自己的房間。
“還不睡覺去,你這孩子,想翻天呀?”爸爸訓斥她。張倩被爸爸突然的訓斥嚇哭了,這才說出原委:“老師說,要你們幫我做紙青蛙?!甭犃藦堎坏幕卮穑职帚读艘幌?,看看墻上的鐘:“現(xiàn)在到哪兒去買彩紙?明天再說!”張倩想爭辯一下,說鄰居張爺爺家有彩紙,卻沒敢說。就這樣,張倩的紙工作業(yè)沒有完成,最后,還是媽媽答應,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幼兒園向老師解釋,她才安心地睡了。
沒想到,第二天媽媽單位臨時安排她出差,她把張倩送到幼兒園門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10時左右,媽媽在出差的車上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說張倩沒到幼兒園。媽媽忙給爸爸打電話。中午,焦急萬分的媽媽終于接到爸爸的電話,說張倩找到了,原來,她怕老師批評她沒完成作業(yè),所以沒敢進幼兒園,就在不遠處的一個街心花園里哭呢。媽媽這才長長地嘆了口氣:孩子很乖,可就是太乖了……
其實,張倩媽媽除了嘆息,并沒有深入地尋找孩子這種行為的心理根由。
張倩原本并不是這樣的,兩三歲的時候,她非常好奇,也喜歡冒險。但每當她要淘氣或和大人辯駁時,媽媽就會罵她、說她:“你想翻天?”爸爸甚至還打過她兩巴掌。慢慢地,在父母的管束下,孩子變了,變得越來越乖巧。這也簡單,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大人們是喜歡了,可是,由此孩子也添了毛病:遇事沒有主見,獨立性差,而且膽小怕事。
這樣“乖巧”的孩子常見的特點:有問題提不出來或不敢提出來,大人說東他往東,說西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滿意,也會適應、服從別人的想法。特別是對長輩,無論說的是對還是錯,都不敢與之辯論,因為他們的心里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定式:自己是個乖巧的好孩子。這樣“乖巧”的孩子,有的是遵從、禮貌、對贊美的追求,遇事不敢說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孩子,性格已經(jīng)被扭曲,被父母教育出了一種“奴性”的心理。
這樣的孩子,不由令人想到獵鷹。獵人捕到鷹后,不給它吃,不給它喝,在它反抗時,就打它的頭,“扇”掉它的野性和傲氣。直到最后,鷹屈服了,順從了,由搏擊長空的鷹變成了捕兔的獵鷹。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然而遺憾的是,多數(shù)父母還是把這樣的孩子當成好孩子,把培養(yǎng)乖孩子的方法稱之為成功的教子方案,爭相效仿。其實,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有一定的判斷標準,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觀察事物,記得快、記得住、記得對。能就具體直觀的事物進行概括??蟿幽X筋,想象力豐富,善于對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提出各種問題,并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問題。
具體表現(xiàn)為:
·愛父母,愛老師,愛小朋友;熱愛勞動,愛惜物品。
·對人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有同情心,適度怕羞,能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喜怒哀樂。
·跌跤或受點兒輕傷都不哭,游戲輸了不胡鬧。
·不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過分的要求。
·喜歡種花和飼養(yǎng)小動物,喜歡聽音樂、看圖冊、唱歌、跳舞、繪畫和參加各種智力游戲,并能從中感到快樂。
·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具體、簡單的評價,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東西。
·服從約束,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與大家在一起時比一個人獨處時愉快,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和順序,在玩法上服從大家的意見,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別人的麻煩,肯幫助其他小朋友,能為小朋友取得成績而高興。
·不懼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異的小動物;在新環(huán)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過分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東西吃。
·能自己到商店買一些簡單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車輛較多的馬路旁的人行道上獨自行走。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兒童時代。因此,家長應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一旦發(fā)現(xiàn),須盡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自卑兒童往往會出現(xiàn)以下征兆:
1.膽怯怕羞
兒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但是過度膽怯、怕羞,如不愿拋頭露面、不敢接觸生人,則可能內(nèi)心深處隱藏強烈的自卑情結。
2.獨來獨往
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對交結朋友興趣索然,往往喜歡獨來獨往。
3.猜疑心重
自卑兒童對家長、教師、小伙伴對自己的評論十分敏感,特別是對小朋友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有時甚至無中生有地懷疑別人討厭自己,且表現(xiàn)出憤憤不平。
4.有自虐傾向
占相當比例的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xiàn)為自暴自棄,更有甚者,還可能表現(xiàn)出自虐行為,如故意在大街上亂竄、深夜獨自外出、生病拒絕求醫(yī)服藥等,似乎刻意讓自己處在險境或困境之中。
5.缺乏自信
雖然有的自卑兒童十分渴望在諸如考試、體育比賽或文娛競賽中出人頭地,但又無一例外地對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他們大都盡量回避參與任何競賽。
6.表述困難
據(jù)統(tǒng)計,8成以上自卑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虮憩F(xiàn)為口吃,或表述不連貫,或表達時缺乏情感,或詞匯貧乏等等。專家們認為,這是因為強烈的自卑感阻礙了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之故。
7.承受能力差
自卑兒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兒童那樣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極因素帶來的壓力,即使遇到小小失敗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的甚至對諸如搬遷、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難以適應。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觀察事物,記得快、記得住、記得對。能就具體直觀的事物進行概括。肯動腦筋,想象力豐富,善于對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提出各種問題,并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問題。
具體表現(xiàn)為:
·愛父母,愛老師,愛小朋友;熱愛勞動,愛惜物品。
·對人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有同情心,適度怕羞,能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喜怒哀樂。
·跌跤或受點兒輕傷都不哭,游戲輸了不胡鬧。
·不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過分的要求。
·喜歡種花和飼養(yǎng)小動物,喜歡聽音樂、看圖冊、唱歌、跳舞、繪畫和參加各種智力游戲,并能從中感到快樂。
·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具體、簡單的評價,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東西。
·服從約束,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與大家在一起時比一個人獨處時愉快,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和順序,在玩法上服從大家的意見,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別人的麻煩,肯幫助其他小朋友,能為小朋友取得成績而高興。
·不懼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異的小動物;在新環(huán)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過分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東西吃。
·能自己到商店買一些簡單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車輛較多的馬路旁的人行道上獨自行走。
第一,有正常的智力活動。求知欲強,好奇好問,愛觀察、愛學習、愛幻想,有抱負,注意力比較穩(wěn)定、集中,喜歡自己動手做事。
第二,樂于同人交往,能適應學校和家庭的生活。樂于交朋友,待人熱情,能跟周圍的人友好溝通,有同情心,心中有他人、有集體,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在家里也跟家人親切、和睦,心情愉快。
第三,性格開朗活潑,情緒飽滿愉快。熱愛生活,心情開朗,天真活潑,樂觀,積極向上,心地善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解脫煩惱。
第四,正確評價自己。懂得自尊、自愛,不自卑也不妄自尊大,自信心強,有一定獨立性,喜歡獨立做事,也愛表現(xiàn)自己(或叫“逞能”)。
第五,具有正常的行為方式。行為方式的正常表現(xiàn)在四個“一致”:1、行為舉止與年齡特點相一致。
2、行為方式與社會角色相一致。
3、反應強度與刺激相一致(如該激動時激動,不因瑣事而發(fā)脾氣,該冷靜時就冷靜)。
4、行為一貫與統(tǒng)一(不是忽冷忽熱,喜怒無常)。
嬰幼兒期是人生發(fā)展的初期。在這一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各個方面都還處在初步形成階段,其主要任務為動作、語言、認知和情緒的發(fā)展。作為評估嬰幼兒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自然也應該充分反映這一特點。由于嬰幼兒的語言和自我感知能力還處在形成當中,他們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因此,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測量最好通過父母或者照看者來實施;其測量標準,通常也應該從統(tǒng)計的角度來確立。也就是說,判斷一個嬰兒或者幼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達到大多數(shù)嬰幼兒相應年齡段所具有的那種心理發(fā)展水平。
嬰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動作發(fā)展
嬰幼兒的動作包括軀體大動作和手指精細動作。剛出生的新生兒(滿月后至一歲止一般稱為嬰兒)應具有一些簡單的動作反射。嬰兒應會吮吸塞入口中的奶頭,轉向觸接嘴角的物體,握緊放在手掌上的東西。滿20天時,俯臥著的嬰兒應可把頭平舉起來;足月時,嬰兒憑借自身的力量應可移動所躺的位置;4個月時,嬰兒借助支撐應可坐1分鐘;9個月時,嬰兒應能獨自坐起來,借助支撐可站起來;10個月時,嬰兒應能用手和膝爬行;11個月時應能獨自站立;12個月時應能由別人拉著走;13個月時應能獨立行走;18個月時應能獨自爬樓梯。
到兩歲時,幼兒應能從地板上拾起一個物體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二)語言發(fā)展
新生兒最初的語言是哭聲。一個新生兒應能通過哭聲,向成人表達其饑餓、排泄、疼痛或身體不舒服。大約從第4個月起,嬰兒應開始咿呀學語,把聲母和韻母連結成一串音節(jié),并且不管其父母操的是什么語言,他們說出的似乎都可能是一種“世界通用語”,即mama、baba、dada、gagaga等。到接近第12個月時,嬰兒一般應可理解性地使用“媽媽”——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同時也是句子。到18個月左右,嬰兒應能說出雙詞句,如“媽媽水”、“吃蛋蛋”等。從第18個月到24個月,嬰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應有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將開始使用由3個詞或3個以上詞組成的短語或句子。這時,他們的詞匯量應從約20個迅速擴大到300個以上。就在兩到3歲的期間,幼兒(從滿1歲起到6歲止,習慣上稱為幼兒)應具有使用各種基本類型句子的能力。在3到6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將進入關鍵期。在這段時期,幼兒通過游戲、學習、勞動等活動,迅速發(fā)展其語言表達能力。他的語音應迅速變得準確,而且,在沒有任何人專門教授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掌握母語的語法,并操一口地道的母語。
(三)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新生兒的學習只局限在一些條件反射上,如巴賓斯基反射,即當嬰兒的腳底受到輕輕拍擊時,大腳趾伸展,其他腳趾呈扇型展開。到了4個月左右,嬰兒應表現(xiàn)出越來越“聰明”的行為。他應該會對一切人,甚至對物體發(fā)出微笑;能把來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結合起來,如把愉快的臉和愉快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把憤怒的臉同憤怒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在出生后7至12個月之間,嬰兒應能認識他們以前看見過的刺激,即記憶的形成,從而能意識到在物體和人的世界之外,存在一種獨立分離的現(xiàn)象,如物體和人會消失不見,又會重新出現(xiàn)。
到兩歲的時候,幼兒應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來描繪出自己的體驗。例如,當通向某一目標的道路受阻或改變了,幼兒就會去尋找新的路線。這是一種心理符號的控制和理解活動,它使得幼兒能以可預見的、一致的、可調(diào)節(jié)的,甚至是反射的方法來作出行動。這用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前概念思維。前概念思維發(fā)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大約在2到4歲之間),通過同化與順應的作用,幼兒直覺思維便會接著發(fā)展起來。這時,幼兒的年齡大體在4至6歲之間。
(四)社會性和情緒的發(fā)展
通過學習社會生存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發(fā)展
自己的社會性,以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人的這種社會化過程既是兒童通過加入社會環(huán)境、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途徑以掌握社會經(jīng)驗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對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積極再現(xiàn)的過程。社會化是貫通人的一生的連續(xù)過程。
人在嬰幼兒期,需要獲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會生活方式;對同輩和成年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這種個人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體驗,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和消極的情緒情感,如喜、怒、哀、樂等;帶領、跟隨同輩人,與他們合作和競爭;對成就有自豪感;從事角色扮演等活動。為此,他們應具備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質(zhì),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個月內(nèi)就能對說話聲有反應,對人臉特別注意。到2個月左右,嬰兒應開始對人發(fā)出社會性微笑,即當照料者親近他或滿足某種需求時而發(fā)出的微笑(這跟與生俱來的嘴部笑容行為是不同的)。到第4個月時應能產(chǎn)生認生感,即對陌生人產(chǎn)生恐懼。半年后,嬰兒應能明顯地顯示出依戀環(huán)境中特定人物的跡象,其首要的依戀目標通常是照料他的母親。嬰兒對母親的依戀到滿1歲時將達到第1個高峰,這個時候母親的出現(xiàn)會給嬰兒帶來很大的安全感。與此同時,父親如果親近嬰兒,關注嬰兒發(fā)出的信號并給予照料,嬰兒對父親的依戀感也應能牢固地建立起來。到2歲時,有違拗、違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揮別人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其情緒表達形式應表現(xiàn)出多樣化,并且能夠?qū)W會關心和愛護其他兒童,開展社會性游戲活動,具有移情能力。在3至6歲期間,幼兒應開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標準,并建立同伴關系。
嬰幼兒期是人生發(fā)展的初期。在這一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各個方面都還處在初步形成階段,其主要任務為動作、語言、認知和情緒的發(fā)展。作為評估嬰幼兒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自然也應該充分反映這一特點。由于嬰幼兒的語言和自我感知能力還處在形成當中,他們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因此,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測量最好通過父母或者照看者來實施;其測量標準,通常也應該從統(tǒng)計的角度來確立。也就是說,判斷一個嬰兒或者幼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達到大多數(shù)嬰幼兒相應年齡段所具有的那種心理發(fā)展水平。
(一)動作發(fā)展
嬰幼兒的動作包括軀體大動作和手指精細動作。剛出生的新生兒(滿月后至一歲止一般稱為嬰兒)應具有一些簡單的動作反射。嬰兒應會吮吸塞入口中的奶頭,轉向觸接嘴角的物體,握緊放在手掌上的東西。滿20天時,俯臥著的嬰兒應可把頭平舉起來;足月時,嬰兒憑借自身的力量應可移動所躺的位置;4個月時,嬰兒借助支撐應可坐1分鐘;9個月時,嬰兒應能獨自坐起來,借助支撐可站起來;10個月時,嬰兒應能用手和膝爬行;11個月時應能獨自站立;12個月時應能由別人拉著走;13個月時應能獨立行走;18個月時應能獨自爬樓梯。到兩歲時,幼兒應能從地板上拾起一個物體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二)語言發(fā)展
新生兒最初的語言是哭聲。一個新生兒應能通過哭聲,向成人表達其饑餓、排泄、疼痛或身體不舒服。大約從第4個月起,嬰兒應開始咿呀學語,把聲母和韻母連結成一串音節(jié),并且不管其父母操的是什么語言,他們說出的似乎都可能是一種“世界通用語”,即mama、baba、dada、gagaga等。到接近第12個月時,嬰兒一般應可理解性地使用“媽媽”——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同時也是句子。到18個月左右,嬰兒應能說出雙詞句,如“媽媽水”、“吃蛋蛋”等。從第18個月到24個月,嬰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應有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將開始使用由3個詞或3個以上詞組成的短語或句子。這時,他們的詞匯量應從約20個迅速擴大到300個以上。就在兩到3歲的期間,幼兒(從滿1歲起到6歲止,習慣上稱為幼兒)應具有使用各種基本類型句子的能力。在3到6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將進入關鍵期。在這段時期,幼兒通過游戲、學習、勞動等活動,迅速發(fā)展其語言表達能力。他的語音應迅速變得準確,而且,在沒有任何人專門教授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掌握母語的語法,并操一口地道的母語。
(三)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新生兒的學習只局限在一些條件反射上,如巴賓斯基反射,即當嬰兒的腳底受到輕輕拍擊時,大腳趾伸展,其他腳趾呈扇型展開。到了4個月左右,嬰兒應表現(xiàn)出越來越“聰明”的行為。他應該會對一切人,甚至對物體發(fā)出微笑;能把來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結合起來,如把愉快的臉和愉快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把憤怒的臉同憤怒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在出生后7至12個月之間,嬰兒應能認識他們以前看見過的刺激,即記憶的形成,從而能意識到在物體和人的世界之外,存在一種獨立分離的現(xiàn)象,如物體和人會消失不見,又會重新出現(xiàn)。
到兩歲的時候,幼兒應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來描繪出自己的體驗。例如,當通向某一目標的道路受阻或改變了,幼兒就會去尋找新的路線。這是一種心理符號的控制和理解活動,它使得幼兒能以可預見的、一致的、可調(diào)節(jié)的,甚至是反射的方法來作出行動。這用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前概念思維。前概念思維發(fā)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大約在2到4歲之間),通過同化與順應的作用,幼兒直覺思維便會接著發(fā)展起來。這時,幼兒的年齡大體在4至6歲之間。
(四)社會性和情緒的發(fā)展
通過學習社會生存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發(fā)展
自己的社會性,以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人的這種社會化過程既是兒童通過加入社會環(huán)境、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途徑以掌握社會經(jīng)驗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對社會關系系統(tǒng)的積極再現(xiàn)的過程。社會化是貫通人的一生的連續(xù)過程。
人在嬰幼兒期,需要獲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會生活方式;對同輩和成年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這種個人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體驗,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和消極的情緒情感,如喜、怒、哀、樂等;帶領、跟隨同輩人,與他們合作和競爭;對成就有自豪感;從事角色扮演等活動。為此,他們應具備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質(zhì),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個月內(nèi)就能對說話聲有反應,對人臉特別注意。到2個月左右,嬰兒應開始對人發(fā)出社會性微笑,即當照料者親近他或滿足某種需求時而發(fā)出的微笑(這跟與生俱來的嘴部笑容行為是不同的)。到第4個月時應能產(chǎn)生認生感,即對陌生人產(chǎn)生恐懼。半年后,嬰兒應能明顯地顯示出依戀環(huán)境中特定人物的跡象,其首要的依戀目標通常是照料他的母親。嬰兒對母親的依戀到滿1歲時將達到第1個高峰,這個時候母親的出現(xiàn)會給嬰兒帶來很大的安全感。與此同時,父親如果親近嬰兒,關注嬰兒發(fā)出的信號并給予照料,嬰兒對父親的依戀感也應能牢固地建立起來。到2歲時,有違拗、違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揮別人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其情緒表達形式應表現(xiàn)出多樣化,并且能夠?qū)W會關心和愛護其他兒童,開展社會性游戲活動,具有移情能力。在3至6歲期間,幼兒應開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標準,并建立同伴關系。
整理了如何判斷家長教的拼音是不是正確,希望對孩子學習拼音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如何判斷教的拼音是不是正確
看到論壇的家長很關心孩子學習拼音的問題,有些家長在糾結是否要給孩子報個拼音班,有些家長建議可以自己在家里教孩子拼音,但由于一些結構的老師不夠?qū)I(yè),或是父母也不是專業(yè)老師,總是在教的過程忽視一些細節(jié),或者是面對孩子在拼音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
在這里參考了一個家長自己在教孩子學拼音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一一整理給大家,并且征集家長的問題,供給大家借鑒哦。
1、讀音要到位
讀拼音和讀英語字母一樣,讀音要到位,在學習的時候需要有一些有趣的兒歌幫孩子正音(一般書里面都有相應的兒歌),最好能幫助孩子理解聲母、單韻母和復韻母發(fā)音的方法。
小朋友很容易在掌握以后,貪讀得快,往往忽視把每個音讀到位,所以家長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2、幫助孩子識別拼音字母,然后要打亂次序識讀
不少孩子在按照順序念聲母和韻母的時候,都很很流利地朗讀。一但將其次序打亂,隨意挑出一個來,小朋友的識讀速度和正確率就會差很多。因此,在教的時候,要幫助孩子識別拼音字母,然后要打亂次序識讀。識讀的速度要求可以不斷提高。
3、適當書寫,幫助記憶
光讀不寫,識記效果會弱很多,家長可以適當要求孩子書寫拼音字母,但每次書寫的量不宜過多(馬馬虎虎抄一行,不如認認真真寫一兩個)。
寫的時候,最好先描紅,然后在獨立寫,最好在四線三格內(nèi)寫,并且按照規(guī)范的書寫要求。(魚兒在晚些時候,給大家提供規(guī)范的書寫范本。因為市場上有些現(xiàn)成的拼音練習本印刷的不規(guī)范)
4、四聲標調(diào),會讀會辨析
四聲標調(diào),是今后兩拼和三拼的基礎,所以學的時候要仔細辨析,不僅要會讀,也要會根據(jù)讀音迅速的找到對應的帶有標調(diào)的韻母。家長可以通過互動游戲幫助孩子辨認朗讀,比如:家長準備一些標有四聲的韻母卡片,打亂后,讓孩子一個一個讀,遇到有困難的,家長指導后,可以將這張卡片放在一邊,待再次練習之用。又如,家長請孩子任意報一個帶標調(diào)的韻母,家長在卡片中找出相應的卡片,讓孩子判斷,有時候可以故意拿錯,讓孩子來指正。
5、兩拼是關鍵,天天練一點
小朋友學習拼音,往往在拼讀上是個瓶頸,分開辨識聲母和韻母都問題不大,一旦要拼讀了,就問題多多,有些孩子總是會拼出搞笑的音。
其實,拼音和英語一樣,都要有語感,所以孩子開始兩拼時,可以每天練習一點,拼不出的時候讓孩子將反復快拼,就能比較正確的拼出了。
家長在邊上關注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反映,提醒:看清楚聲母(韻母、聲調(diào))是什么?
喜歡《判斷幼兒心理是否健康有標準》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