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優(yōu)秀說課稿和你在一起。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管理好情緒”,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能大部分爸爸媽媽小時候接受的情緒引導都是這樣的:難過了——“小事情沒啥好哭的!”生氣了——“不許嚷嚷!快把玩具讓給弟弟!”委屈了——“輸一次比賽沒事,下次注意吸取教訓就行?!焙ε铝恕坝赂业膶殞毑慌拢 ???過去的父母通常認為孩子宣泄情緒是不好的,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情商往往不能自然發(fā)展、成熟。怎樣補上我們童年缺失的這一課并讓我們的孩子不重蹈覆轍?高情商媽媽通過和孩子來一起學習情緒管理,共同成長。
跟孩子一起學習管理情緒
一個善于管理情緒的人,更容易保持平靜和愉快,不會長久地陷入恐懼或者傷感當中,即使遭遇低潮也會樂觀地應對,能承擔壓力,而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他們?nèi)菀桌斫鈩e人,能夠建立和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即使與人產(chǎn)生矛盾,也能有氣度地心平氣和地以建設性的方式解決。這樣的能力,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功,這種能力,不會平白無故發(fā)生,但能從小培養(yǎng)。
讓孩子從小獲得這件珍貴的禮物,他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而媽媽在與孩子的點滴互動中磨平了不成熟的棱角,提高了我們自己的情商。
給情緒起個名字
情緒管理,是從給情緒命名開始的。孩子認識情緒,就像認識蘋果,桌子,皮球一樣,把一件東西和一個名詞對號入座。當媽媽詢問:“寶寶今天很開心呀?”——孩子就會知道,這種很舒服,讓人輕飄飄的,想唱想跳的感覺,原來叫“開心”。
當媽媽安慰:“寶寶哭了,媽媽知道你很難過,是和表哥分開舍不得嗎?”——原來這種灰灰的,累累的,的感覺叫“難過”,跟要好的人分開的時候我就會有這種感覺,難過的時候我會好想哭。
在教小朋友彈奏車爾尼編著的法國民歌《小星星》時,我偶爾會做些改動:“小星星吃得飽飽的,一,閃,一,閃,亮,晶,晶,安靜地慢慢走來。它看見前方有小伙伴在玩橡皮筋,很高興,所以就奔著去了,一閃,一閃,亮晶晶!音符變成跳躍著;哎呀不小心被橡皮筋彈到額角了,小星星委屈地哭泣起來,所以音符變成有些憂傷,一閃一閃……亮晶晶……”
媽媽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也可以說,“弟弟把小熊的車玩壞了,小熊很生氣……寶寶有沒有生氣的時候?寶寶什么時候會生氣?生氣是什么感覺?”
語言是一種力量,當我們給一種情緒取了一個名字,也就掌握了一種應對它的力量——區(qū)分它,用語言來表達它,與人分享它,并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的這種情緒。
語言是一種力量,當我們給一種情緒取了一個名字,也就掌握了一種應對它的力量——區(qū)分它,用語言來表達它,與人分享它,并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的這種情緒。
給情緒自然發(fā)育的機會
媽媽們都知道,當孩子學步踉蹌摔倒,不必第一時間到孩子背后,一把把她薅起來,而是微笑地走到孩子前面,伸出雙手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獨立走向你的懷抱。
同樣,幫助孩子認識情緒,首先要做的是:不阻斷孩子自然體驗情緒和處理情緒的過程。
孩子游戲失敗,“聽話!不聽話怎么能做得好呢!”——他尚懵然,不知道什么叫“挫折”,咱們先教他“沮喪”了。
趕校車,“糟了糟了,瞧,不該磨磨蹭蹭吧?太晚了!”他尚不會感受“緊迫感”呢,咱們先預習“焦慮”了。
孩子得到優(yōu)良考卷,“別翹尾巴,考一百分的人多了!”孩子正在體會“欣喜”呢,卻輕易被定義為“得意”了。
很多教育學理論認為,學齡前兒童,不應該太早參加比賽輸贏的競爭類項目,而應多使用開發(fā)自我的項目,如與家里人一起自由地跳舞、做手工、游泳、爬山等等。這不僅為了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避免運動傷害,也防止競賽的結果抑制或者影響某個情緒的表達。
很多媽媽想著讓孩子在各個領域表現(xiàn)出色,安排孩子參加各種比賽,孩子可能在心理上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提前暴露在過于強烈的情緒中而難以化解——生氣(也許認為賽制的不夠公平時)、害怕(面對很強的對手后)、嫉妒(也許對自己重要性的質(zhì)疑)、難過(也許因為一時沒有表現(xiàn)最佳)。
我不喜歡害怕/ 難過/ 孤單/ 生氣??的感覺,但它的確是存在的m.cnsjbj.cn
當寶寶說:“我好害怕呀!” 媽媽可不能說:“天黑有什么好怕 的呀。好孩子要勇敢!害怕的人是膽小鬼!”
當孩子被小伙伴拒絕一起玩, 而表現(xiàn)出傷心難過的樣子,媽媽也不要急于讓孩子馬上快樂起來—— “這有什么好難過的,別哭了,來, 吃塊餅干吧?!?/p>
媽媽要做的是,先接受孩子有害怕/ 難過/ 孤單/ 生氣……這些負面感覺的存在。
當媽媽說“有什么可怕的”,或者“好孩子不當膽小鬼”——會在無形中傳遞給孩子一個觀念,害怕是錯的,可恥的,不夠“勇敢”,缺少“英雄氣概”。當這些概念植入了孩子的內(nèi)心,未來當面對恐懼的時候,他也可能會努力地去否認或者壓抑。
可以跟孩子共同體驗一下情緒,“誰都有害怕的時候,爸爸媽媽有害怕的時候,老師有害怕的時候,小動物們也有害怕的時候。害怕的時候,我們會想逃跑,或者躲到床底下縮成一團?!?/p>
有時候,害怕確實是沒有必要的——“黑黑的夜晚是不是有動畫片上的魔鬼呀,它們會不會藏在我的床底下?”這時也許可以跟寶寶說:“我們找一個手電筒,然后,我們一起鉆到床底下看看?”
“黑夜其實也很美麗,我們來講講關于夜晚最美麗的故事?!?/p>
當寶寶拖住媽媽的腿大哭著不讓媽媽去上班,媽媽可以先接受孩子的感覺:“啊,和媽媽分開很難過對嗎?”給孩子一個期限:“媽媽下午就回來了。”提出對未來的聚會一個預期和構想:“回來的時候我們一起看你喜歡的動畫片?”
一直養(yǎng)育的寵物或者花草死了,孩子感到難過,這個時候需要傾聽,共情:“啊媽媽知道你很難過,讓媽媽好好抱抱你,可以和小伙伴打電話說說這個消息,也可以自己待一會兒?!?/p>
而不必講:“早就和你說過了,要多澆水才行嘛……”不必說“媽媽馬上幫你買一盆回來好了?!薄⒖逃脫碛械目鞓反媸サ膫?,孩子沒有體驗情緒的機會,就無法領略駕馭情緒的喜悅。他需要找一個平衡自己的方式,排遣情緒,規(guī)范情緒,一旦掌握這門藝術,孩子將成為內(nèi)心擁有強大力量的人。
當媽媽抱別的小孩子時,孩子可能會覺得“媽媽怎么不跟我好而跟別的小孩好,我要我的媽媽跟我好!”因而大哭。這時不能訓斥孩子,“你這孩子怎么這么小心眼!”而是找機會告訴孩子,“媽媽有時也會嫉妒,比如別人得到了我很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別人能做好我很努力卻做不好的事情,我的好朋友跟別人玩不跟我玩……我不喜歡嫉妒的感覺,但每個人都有嫉妒別人的時候。嫉妒的時候,我可以不去想別人擁有什么,而是好好想想我自己擁有什么,我可以做什么,哈哈其實我也不比別人差,這樣就開心起來了!”
承認自己的感覺,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進而接納他人。當負面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讓孩子知道,這些感覺都是很自然的事,沒有什么不對的,也沒有什么可恥的。
不給情緒設定規(guī)矩,很多時候情緒是不由我們強硬地控制的,只給行為設定規(guī)矩,行為是我們完全可以控制的。
當寶寶生氣難過時,也許會說一些“狠話”——“我要打你\ 扔掉你\ 殺了你!”這時不妨和孩子探討一下可行性:“媽媽知道你正在生氣,生氣的時候我們會想要大聲叫,想扔東西,想打人,但‘想’和‘做’是不一樣的呀,想不會傷害到任何人,但做就不一樣了,真那么做了,就會很麻煩了!”
告訴孩子,每個人呢,都會生氣,“當……的時候,媽媽也很生氣,但是尖叫不是最好的方法,又會吵到別人。所以媽媽就數(shù)123,深呼吸,生氣的感覺就慢慢過去了?!?/p>
長久之后,孩子就慢慢學會,啊原來可以這樣對付生活中的事情,當這樣一種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我可以這樣做,有這么多辦法讓自己開心快樂起來呀。至此,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就不會被情緒帶著走,而把情緒帶向積極的方向。
言傳身教,媽媽的示范與引導作用,很重要
在我們小時候,很多爸媽關心孩子的表現(xiàn)就是努力壓下任何情緒的小萌芽,把孩子“塑造”成“竭力完美型”寶寶。當我們把這種方式順延到孩子的身上,就容易覺得孩子有情緒,是自己“管教不力”的結果,因而內(nèi)疚,煩惱,甚至沖孩子大發(fā)脾氣。
所以教育孩子學習情緒管理,得先認真地反省自己——
“我有沒有心煩意亂卻不知道自己是在難過生氣還是憤怒的時候?”“我能接受自己憤怒,憂郁,嫉妒等負面情緒嗎?”“我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嗎?還是,我習慣于指責別人——都是你,讓我生氣/難過/ 害怕……”
“我發(fā)脾氣的時候,是否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渠道?我能不能做到,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而讓自己愉快豁達?”
補上我們童年缺失的功課,和孩子一起學習情緒管理,一起進步。
為人父母教會我們很多東西。當孩子一次一次挑戰(zhàn)我們耐心的極限,挑戰(zhàn)我們情緒管理的極限,不要絕望,不要暴怒,要知道,這是孩子所能給予我們的最好的禮物。
養(yǎng)育孩子,我們是從還不算成熟的年輕父母開始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如何與父母相處,從與父母的相處中學會了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而作為父母的我們,則在抑制我們的需求來滿足孩子的需求的過程中磨平了棱角。養(yǎng)育孩子是生命中一段艱苦然而美好的旅程,這個旅程會提高我們的情商,使我們成為更合格的父母,和更完整更溫暖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撫觸加被動操
經(jīng)過新生兒期的反復練習,相信媽媽和寶寶都已喜歡上了每日必做的撫觸。媽媽和寶寶說話時他會發(fā)出聲音來應答;做按摩手心時他會張開小手等待你去做;從仰臥變?yōu)楦┡P時他會主動抬頭。那么1~3個月又增加了什么新內(nèi)容呢?
同寶寶一起做身體游戲
1個月
A.手抓握。
該練習和新生兒期一樣。
B.屈肘。在手抓握練習之后,母親用手握住孩子手及腕部,然后分別將孩子左、右手依次向?qū)殞毶媳刍蚣绲姆较蚯?~6拍。
C.擴胸。兩臂胸前平舉為預備姿勢,第1拍兩臂側平舉,也就是將兩臂向左右分開至身體兩側,掌心向上;第2拍兩臂收至胸前;第3拍同第1拍;第4拍還原。共4~8拍。
D.屈腿。下肢第四節(jié)后,手握孩子足踝部,將左、右腿分別做屈膝,屈胯動作,共4~6拍。
E.抬頭。翻身呈俯臥位后可做半分鐘抬頭訓練。注意把孩子雙手分別放在頭兩側起支撐作用,同時用你的聲音和笑臉去孩子頭前方逗引他抬頭。1個月的寶寶頸肌、背肌力量均不強,不要試圖讓他抬頭很長時間,以免造成疲勞。
2個月
A、B.同1個月,練習次數(shù)可達8拍。
C.擴胸交叉雙臂上舉。兩臂胸前平舉預備,第1拍,兩臂側平舉;第2拍,兩臂收至胸前交叉;第3拍,兩臂側平舉;第4拍,兩臂放置身體兩側;第5~8拍重復兩臂上舉和還原至第4拍的姿勢2次,即上舉-還原-上舉-還原。共8拍。
D.屈腿上舉。在1個月的屈腿動作之后,手握孩子膝關節(jié)使腿伸直并上舉45度,共8拍。
E.抬頭,呈45度,共練習1分鐘。
3個月
A.擴胸交叉雙臂上舉,同2個月。
B.手碰手。A.8拍完成之后,握著小兒腕部讓其兩手相碰4~6拍。這時母親一定要和寶寶說話。你可以告訴他:“寶寶看看這是你的小手,多可愛呀?!币贿吪鍪忠贿呎f:“原來小手可以挨在一起呀,寶寶試一試!‘這一節(jié)為促進2~3個月孩子看手、玩手、吸吮手的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C.屈腿90度。雙下肢交叉屈腿后放平,雙手握住膝關節(jié),伸直下肢后上舉90度。共8拍。
D.側身翻。從仰臥位變?yōu)楦┡P位時不是把孩子抱起來再趴下,而是將一側下肢放在另一側下肢之上,然后輕輕推后背幫孩子翻身。左右側身翻各練2次。
E.俯臥抬頭90度。練習可達2分鐘。作法同2個月。
趴著玩
撫觸中總共15分鐘,其中的抬頭練習不可能時間很長,為補充練習抬頭我們可以在床上和孩子趴著玩。母子頭對頭的趴著,臉和眼睛處于同一高度,便于孩子觀察你并和你目光相接,這是加強和孩子溝通的好機會。你可以用語言叫寶寶,讓他抬頭看你;也可以用手摸摸寶寶的臉或小手引起他的注意,讓他抬頭。每當寶寶抬頭時間長感到累了時,他會主動趴下,這時你要讓他休息。玩游戲和吃飯一樣均屬不可勉強的事情,我們要注意適度和量力而行。
有個朋友來電話說,他在經(jīng)營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給小孩子們做文化課的輔導。幾年做下來,他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問題大多數(shù)來自家長,但是又不太清楚到底問題在哪里。我便讓他發(fā)調(diào)查問卷給家長們,看看家長們認為孩子有哪些問題。朋友果然去做了調(diào)查,家長們交給他的問題多種多樣,其中有一個問題,便是“孩子鬧情緒的時候該怎么辦”?
早就有研究指出,那些感到幸福且有成就感的人,并不是智商高成績優(yōu)秀或者家境富裕的人,而是情商高的人。據(jù)說,一個人的成功,智商(IQ)的作用只占到了15%,而情商(EQ)的作用則要大得多,占到了85%。也就是一個人控制情緒的能力,決定著這個人的成功與否。
想要孩子脾氣好,父母先要管好自己的情緒
對孩子來說,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有哪些呢?它可以讓孩子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出色;孩子的心理免疫力強,可以進行自我調(diào)整;人際關系融洽;對疾病的免疫力也較高。
那么,父母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呢?首先,父母能夠清楚自己的情緒,并且了解自己的“元情緒”。所謂“元情緒”指的就是小時候積壓的情緒,影響到當下壓力狀態(tài)下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比如,爸爸看到孩子大聲吵嚷就忍不住發(fā)火,原來是他小的時候爸爸動不動就在家里對媽媽和孩子們大叫。他把這個情緒積壓在潛意識里了,長大了遇到相似的情境,他立即就會有情緒。父母明白了自己的情緒并不是來自孩子,而是來自自己的成長造就的。如此,就可以對孩子進行管理。
“爸爸小時候,只要爺爺大聲發(fā)脾氣,就會感到害怕和討厭。所以當你大聲說話時,我就不知不覺發(fā)火,情緒激動。我希望寶貝和爸爸說話時,能夠溫柔點、輕聲點?!?/p>
其次,家長要把孩子當孩子,而不是大人。內(nèi)心擁有“童心”的父母,才會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和相處。有的爸爸媽媽因為小的時候比較懂事,很早就承擔起了責任,便也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應該像自己一樣。
是不是我們愛跟孩子說: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都已經(jīng)開始幫你爺爺下地干活了!或者,我比你小得多的時候,就能夠照顧弟弟了。比如,有個媽媽,因為父親早逝,5歲的時候就幫媽媽做很多事情。她的女兒5歲的時候,她就覺得孩子也應該像她那時候一樣,所以,對孩子有很多的要求,當孩子達不到的時候,便打罵孩子。結果孩子就變得內(nèi)向退縮,并開始口吃。
這就是典型的把孩子當大人來對待的例子,因為家長的要求太高,高出了孩子承受的范圍,孩子小小的認知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導致身體上出了問題。
第三,家長內(nèi)外一致,不隱藏自己的情緒,允許自己的情緒自然流露出來。比如:“媽媽現(xiàn)在很生氣,不想說話?!被蛘摺澳闶軅?,媽媽覺得很擔心,也很害怕,覺得非常內(nèi)疚?!钡鹊?。
事實證明,夫妻關系和諧的父母,對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非常好。孩子往往是夫妻關系的替罪羊,表面看是孩子的問題,實際上是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讓孩子無所適從,一直處于情緒困擾中。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中的孩子,總有一天會爆發(fā)出來,爆發(fā)出來以后便是偏差行為。
此外,爸爸參與情緒管理,效果會更好。孩子過了3歲以后,爸爸對他的鼓勵和肯定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媽媽,所以爸爸要是能夠參與到孩子的情緒管理中來,對孩子來說會受益終生的。
孩子表現(xiàn)出的不同情緒都有著不同的根源
家長要學會探究孩子不同情緒產(chǎn)生的來源在哪里。首先,我覺得孩子的情緒來自學習。在我們國家,學習會占據(jù)孩子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所以學習的好壞或者說學習的情況非常影響孩子的情緒。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也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也許會受到同學的小瞧,也會遭到家長的抱怨和指責。這些孩子就會時常處于挫敗、害怕等情緒狀態(tài)里,當接收到來自外界的壓力的時候,還會有憤怒等等的情緒出來。那些學習太好的孩子呢,因為高處不勝寒,也經(jīng)常會有擔心、不安等等情緒。而考試則幾乎是所有孩子壓力的來源,讓孩子時常處于不好的情緒里。
情緒的另外一個來源會來自孩子身體上。女孩子身體發(fā)胖或者臉上長痘痘,都能困擾到她們的情緒。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在意自己的外表,這也算正常表現(xiàn)。家長先不著急,首先從內(nèi)心里就有這樣的想法:無論我的孩子是啥樣,我都是愛他的;然后在言行舉止上,也要讓孩子感受到我爸媽就是愛我的。
還有來自人際交往的問題對孩子情緒的影響。挨了老師批評的孩子,跟同學打了架的孩子、失戀的孩子,以及親子關系不好的孩子,他們的情緒都會很受影響,而且也會有大的波動。
降低和調(diào)整期待值,真誠對待孩子的負面情緒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呢?首先,家長要做到能尊重和接納孩子。接納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的不同,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無論多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見解。所以尊重孩子是對家長最起碼的要求。
第二,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解讀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就要及時幫助孩子緩解。
第三,接納和允許孩子有情緒。情緒沒有好壞,只要是情緒,而且是負面的情緒,孩子就會受到困擾,家長就要理解和接納。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非常大。其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身體荷爾蒙的失衡,一個是大腦的“重組”。這兩個因素導致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特別容易波動。這就需要家長包容孩子,因為有的時候孩子是不由自主的。
第四,要真誠對待孩子的負面情緒,不擺家長架子。也許在我們看來很小的事情,在孩子那里就是大事。所以,不要說那些“犯得著嗎,不就那么點事嗎”等等的語言。這樣不僅不能改變孩子,還會把孩子推得離我們遠遠的。因為孩子會覺得家長不理解他。
第五,家長應該降低和調(diào)整對孩子的期待值,也會幫助孩子緩解情緒。有家長問,強迫癥的孩子如何治?這樣的孩子大多數(shù)來自完美型的父母。就是因為父母要求很高,孩子怎么做都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強迫。這樣的孩子就更要降低期待,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做事,并且要允許他犯錯。多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需要強調(diào)的是,強迫癥屬于神經(jīng)癥的一種,最好的辦法是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進行疏導。
第六,滿足孩子的內(nèi)心渴望。比如孩子有情緒,大約是因為他不被理解、不被信任,或者是被剝奪了自主和自由的空間。
最后一點,就是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當孩子遇到困擾的時候,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幼兒教師。但我卻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的很不稱職。女兒從小性格內(nèi)向,脾氣固執(zhí),我一直有意識的改變他,可也沒有多少改變。兒子的性格和女兒正好相反,活潑可愛,乖巧聽話,話也特別多,深的家人的喜歡。
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卻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了,越來越不聽話了。我知道該好好反思自己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知識、對社會、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識也越來越多,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我們幾句話就能打發(fā)得了的了。這時候,我們僅憑以往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不能實現(xiàn)我們所要的效果了,自然就感覺到孩子難管了。所以,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多方面了解孩子的想法,學習更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做到對癥下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輔導孩子的作業(yè),你需事先對孩子的作業(yè)或?qū)W習內(nèi)容有所了解,這樣才不至于讓自己措手不及,或讓孩子抱怨“和老師講的不一樣”。另外,在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我在一邊讀讀書、看看報陪著,比干坐那里監(jiān)督會更能讓孩子接受。實際上,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家長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們在用心教育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地成長、成熟。
總之,教育孩子是個急不來的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家長,尤其是媽媽們多一份細心觀察,多一份耐心引導,用心做一個智慧母親,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孩子需要充分體驗不同的情緒給自己帶來的感受,也需要體會當情緒得到抒發(fā)之后的愉悅感受。所以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不傷害環(huán)境的前提下,讓情緒得以抒發(fā)。
3歲多的齊齊放學后,跟媽媽回家,路上在超市買了包餅干拽在手里,回到小區(qū),幾個正在玩滑板車的大孩子湊上來:“齊齊,你手里是什么呀?吃的嗎?”齊齊下意識地捂住餅干袋子,大孩子們?nèi)氯轮骸褒R齊,小氣鬼!不給我們吃,就是小氣鬼!”齊齊還沒回過神來,大孩子們已經(jīng)鬧哄哄地騎著滑板車走了。齊齊氣鼓鼓地回到家,媽媽讓齊齊換鞋,齊齊生氣地喊:“討厭!”把鞋子狠狠地扔在地板上。“齊齊,你那么生氣呀!來,扔這個吧!”媽媽說著,遞給齊齊幾個海綿球,齊齊使勁地扔著,邊扔邊叫:“討厭!討厭!討厭!”扔了一會兒,齊齊開開心心地去洗手吃餅干了。
齊齊顯然是因為被大孩子說成小氣鬼而生氣。齊齊媽媽的一句話,表達了兩層意思,給予了孩子兩個支持。第一是替孩子表達了“生氣”的情緒,第二是引導孩子安全地把情緒抒發(fā)出來。在孩子情緒爆發(fā)的當下,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這兩件事。
孩子正在體驗“生氣”的情緒,父母幫孩子用語言命名這個情緒“生氣”,孩子就會把體驗到的情緒感受跟情緒的名字對應起來,幾次以后,當他再度生氣的時候,就能正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表達情緒這件事對孩子很重要,對成人更是如此。當我們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我們就不會被情緒左右,就能有意識地去調(diào)整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有很多成人,一輩子都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原本只是為某個人的一句話或者一件事而生氣,當下通常不會表達,轉了幾個彎,會在別的人別的事情上過不去,原本只是簡單的一個生氣的情緒,結果卻派生出許多復雜的情緒。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回到剛才的案例中,齊齊媽媽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給了孩子幾個海綿球,孩子通過扔球的過程將情緒抒發(fā)了出來。在兒童情緒發(fā)展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充分體驗不同的情緒給自己帶來的感受,也需要體會當情緒得到抒發(fā)之后的愉悅感受。所以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不傷害環(huán)境的前提下,讓情緒得以抒發(fā)。跺跺腳,跑一跑,捶捶枕頭,叫一叫、喊一喊,大哭出來等等,這些方式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健康的宣泄情緒的好方法。
在孩子爆發(fā)情緒的當下,父母只要記住做好這兩件事就可以幫助孩子的情緒健康發(fā)展,而要做好這兩件事,父母必須同時學會覺察,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對于父母來說是極大的挑戰(zhàn)。
如何把自己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情緒平和,溝通良好,包容大度的人格特質(zhì)?關鍵是家庭中媽媽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
昨天一位媽媽帶著她11歲的兒子來到我的咨詢室,咨詢她兒子為何情緒這么不穩(wěn)定,脾氣這么暴躁,不分場合就會大哭大鬧。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咨詢,逐漸了解到,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媽媽就覺得他性格上有很多的缺陷,為了改善這些不足,媽媽不斷突破孩子的邊界,把自己認為好的強迫要孩子執(zhí)行,否則就大喊大叫。比如:吃飯孩子要小碗,而媽媽認為已經(jīng)11歲的男孩,吃飯應該用大腕,一次把吃的都放碗里,也能體現(xiàn)出男子漢的氣質(zhì)。結果好好的晚飯變得大哭小叫的打斗場。這一案例明顯是母子互動出現(xiàn)了問題,僅僅調(diào)整孩子的情緒那是無濟于事的。那如何培養(yǎng)一個情緒穩(wěn)定、意志獨立、善解人意的孩子呢?
1
媽媽要“虛”
很多媽媽很實在,看自家孩子滿眼里都是不足,而且忍不住對孩子嘮叨指責,期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盡快改善。殊不知,這樣做適得其反。
母親看到自己孩子優(yōu)點和缺點時最好都“不要動”。為什么不要動呢?因為只有母親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nèi)心的成長的動力和機會。
有的媽媽很納悶,孩子在別人面前得體有禮貌??梢换氐郊?,見到自己就變了個人似的,不可理喻,蠻不講理。為什么會這樣?這就是“虛”沒做好,不能虛下來的母親,不能給孩子的情緒提供一個空間,孩子的情緒被媽媽的情緒裹挾包圍著,孩子很不舒服。為了抵抗這種不良感受,所以孩子會變得煩躁,甚至具有攻擊性。
2
媽媽要“弱”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還是自卑呢?媽媽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管束下的孩子很難自信,因為,孩子很多言行會被打壓甚至剝奪其自主性,他的自信和自主意識在媽媽強勢的壓迫下一點點的被削弱。凡是站在孩子頭上說話的媽媽,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獨立人格的成長和發(fā)展。能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nèi)心必然自信自堅強。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實現(xiàn)對孩子的托舉!
3
媽媽要“柔”
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其實是在孩子面前的“柔”。溫柔的堅持邊界和規(guī)則,在孩子面前的指揮能力反倒是越有力量。那種扯著嗓門整天對孩子嚷,對孩子拼命叫喊的母親,會慢慢失去在孩子心中的遵從。到了青春期,會出現(xiàn)各種反叛、情緒不穩(wěn)、成績下降、性格孤僻等等問題。
母親情緒不穩(wěn)比孩子的學習問題更可怕
孩子學習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nèi)心不安背后的那些深層次的干擾源?;A層面支撐亂了,對孩子內(nèi)心的破壞力更可怕。不要孩子稍微出現(xiàn)一點問題或者學校老師一個告狀電話,你自己先亂了方寸,各種情緒不穩(wěn),各種行為表現(xiàn)層出不窮。
如何實現(xiàn)情緒的自我調(diào)控和管理,這是對媽媽們提出的一個深層次又又挑戰(zhàn)性的問題?!爸挥衅届o的內(nèi)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們家長的內(nèi)心平靜下來,我們對孩子教育的點才會變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內(nèi)心里面,沉淀為自己的一種狀態(tài),否則,教育的思考就像水過地皮濕一樣,從每個人心里流過。所以,不管孩子發(fā)生什么問題,自己的情緒要穩(wěn)定、平靜,然后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家庭教育要給孩子留出空間
孩子的成長是在成功、失敗、挫折中蜿蜒曲折地逐漸完成的,這個發(fā)展過程的空間要留給孩子自己去完成。
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著孩子不放的家長是跳到錯誤的空間里來了,這個空間是每個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長參與到這個空間里面盯著不放,拔不出來,不讓他管不行,不讓他管就沒有別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長說,你讓我放任不管了嗎?放不是不管,而是讓你站到你該去的位置里,對孩子的情緒做養(yǎng)護,給孩子包容、接納,讓孩子有安全感,而不是對孩子行為層面過多的干預和指手畫腳地參與。
過多的參與等于不知不覺、兢兢業(yè)業(yè)在犯錯誤。就如養(yǎng)殖花草,我們要做的是給于植物花卉成長的環(huán)境,具體怎么長有它們自己內(nèi)在的基因決定,過多的干預反而會造成它的夭折。
育兒心得:陪著孩子一起學習
上周回江蘇,途徑一個菌菇大棚。吃了這么多年的菌菇食品,第一次看到長在大棚里的菌菇,覺得好可愛啊。于是,趕快買了一些,讓豪豪帶來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看看可愛的菌菇。
過了幾天,就收到小李老師的邀請:“豪豪媽媽,可否邀請你來幼兒園一次,為小朋友們介紹一下菌菇的知識”。我頓時感覺:“呀,吃了這么多年菌菇,真的還不是太深刻的了解它的成長呢?!薄昂脟}”雖然心里忐忑,但是還是欣然答應了老師的邀請。因為可以借此機會,深入豪豪班級看看。
說實話,準備給小朋友講故事講知識的資料過程,對我來說,亦是學習的過程。為了讓小朋友們能夠非常直觀的了解菌菇的生長過程,我找了很多資料庫,找了許多簡單易懂的視頻。同時還找了不同種類菌菇快速繁殖生長過程的視頻。資料做好以后,先在家里和豪豪演示了一次,問了他的想法,觀察了他的反應,看他聽的比較開心,那么覺得這些資料小朋友應該會感興趣。
果然,到班級給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孩子們興趣濃厚,尤其是在播放菌菇生長視頻的時候,小朋友都爭先恐后的看,而且還要重復播放了好幾次才能滿足他們觀看的愿望。
看著大家非常感興趣的樣子,我也是很開心。平時做PPT都是工作資料和提案所用。這次做PPT,就是為小朋友講故事,而且他們聽的那么的開心和仔細。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非常愉悅的過程。
謝老師的邀請,感謝小朋友們的【捧場】。
我想:在豪豪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很多需要去學習的東西。那么就讓我陪著你一起學習著!快樂著!成長著!
在中國,很多父母常對孩子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好好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孩子做個家務、制作個小玩意、甚至動手整理個書包文具,父母都認為這是浪費學習時間。
到最后,有的孩子除了學習真的啥也不會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后能夠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嗎?動手能力、獨立意志是要從小培養(yǎng)的,我們不妨看看德國父母都是怎么做的。
中國的知識分子不會動手也不屑動手
一位華人朋友買了漂亮的新別墅,我們?nèi)兔Π峒?。這位建筑工程師朋友用來拆卸家具的工具只有極袖珍的小螺絲刀和小鉗子。我笑:“這就像兒童玩具,在德國,有了房子得置備像樣的工具才行?!迸笥牙碇睔鈮训卣f:“我又不是工人!”
是的,我們都是在“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傳統(tǒng)觀念熏陶下長大的,何況他博士畢業(yè)。才高八斗的中國知識分子是不會動手也不屑動手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德國,男人都是工人!我的德國老公也是工程師,他帶到華人朋友家的工具箱分三層抽屜,整齊地放著38把各種型號的螺絲刀、20把各式鉗子,還有小儀表、量尺、各種膠帶線筆等,真讓朋友夫婦看傻眼了。
而這只是便攜工具箱,他在家里的工具庫里還有20臺鋸鉆刨切磨等各種用途的電動機器,掛滿墻的各類大小型工具,幾十盒不同型號的釘子等??梢哉f,那是個小型車間。我們家房間裝修都是他自己動手。
德國男人在外從事各種職業(yè),回到家共同的愛好就是鼓搗動手。他們普遍愛逛建材商場,喜歡買各種工具,喜歡自行設計動手裝修房子,給孩子做木馬搖椅木板拉車,樂此不疲。
我感覺,中國留學生和移民來德后的種種不適應,主要跟他們的動手能力、獨立生活能力欠佳有關。通過這20年的觀察,我認為,德國人的獨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并非天生,而是來自德國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培養(yǎng)。
“狠心”的德國父母摔打出獨立不依賴的孩子
德國人的育兒觀念和做法與我們差異巨大。孩子從出生就獨自睡覺。晚上給寶寶吃飽奶換好尿布,父母就會關燈離開,養(yǎng)成孩子按時獨立睡覺的習慣。
有一次去德國人家做客,他們家8個月大的小女兒看到來了這么多人很興奮,到了睡覺時間,女主人將孩子抱回房間喂好奶安置妥當后,就關上門回到客廳與客人聊天。孩子不肯睡覺,嚎啕大哭驚天動地的。朋友夫婦就像沒聽見一樣,照舊談笑風生。直到孩子哭累睡著了,這個媽媽都沒進房看一下。這是我第一次領教德國父母的“狠心”。
西方孩子走路摔倒父母不扶不抱,等孩子自己站起來,在中國已經(jīng)不是新聞。在德國,旁人是不能插手親子矛盾的,我有深刻教訓。剛來德國時我所住公寓樓4樓住著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有個4歲的女兒,金發(fā)碧眼,洋娃娃一般。小女孩經(jīng)常獨自在樓下封閉的后花園里玩兒。
一天,媽媽在樓上叫她,女孩玩累了想讓媽媽抱上去,坐在一樓臺階上使勁哭。娘倆僵持了30多分鐘。我實在聽不下去了,彎下腰問她怎么了,小女孩立刻就緊緊摟住我脖子不松手。我將洋娃娃抱上樓,本以為年輕媽媽會感謝我,不料她用暴怒的聲音說了謝謝就關上大門。我的尷尬今天還揮之不去。
小孩子吃飯常不專心,邊吃邊玩,德國父母的做法是結束就收走盤碗,沒吃飽就餓一頓,絕不會像中國父母那樣端著碗追著哄著喂。在德國極少看到幾歲的孩子哭鬧不休耍脾氣的。孩子的獨立不依賴,就這樣給摔打出來了。
不論大小,自己動手整理書包、賺零花錢
德國幼兒園的教室里都有櫥柜,上面放有瓶裝礦泉水和杯子,孩子們想喝水隨時自己倒,杯子自己洗。幼兒園混齡制,小孩子的杯子由大孩子幫助洗。放學前,孩子們會自覺將玩具收拾好,將水杯擺進廚柜。
他們的小學教育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經(jīng)常在課堂上帶領小學生們?yōu)榕笥褳楦改钢谱魃湛ü?jié)日禮物。德國有個傳統(tǒng)的兒童節(jié)日馬丁節(jié),過節(jié)的重要方式是晚上兒童舉著燈籠跟著騎士馬丁大游行。
小學生舉著自制燈籠參加兒童節(jié)日馬丁節(jié)大游行
每年馬丁節(jié)前,老師都會和全班同學一起制作紙燈籠,那一周的課程內(nèi)容就是設計樣式尋找材料并制作出漂亮結實的燈籠。馬丁節(jié)夜晚的大游行,簡直就是各個班級獨一無二的自制燈籠大展示。
德國孩子有自己的儲蓄罐,里面的零花錢是他們做家務活替父母擦車為鄰居花園剪草等勞動掙來的。我兒子8歲開始洗全家的盤碗,洗得很認真很干凈也很有成就感。他知道零花錢不是白給的,要靠自己掙。
有一次德國房東來我們家,正碰上他踩著小板凳在水池邊洗碗,房東大大地贊賞他一番,孩子好得意。他15歲那年我們家買了土地建新房,建筑公司的整個建造過程他都目睹甚至參與了,看圖紙選材料,很長見識。大學假期他去建筑工地打工已然得心應手。
德國小學教學還包括集體郊游、野外宿營、大自然探險、足球比賽等等,經(jīng)歷了好動童年期所神往的各種戶外野趣,他們鍛煉得更加獨立堅強。我兒子10歲時獨自乘飛機往返中國,我們沒有辦托管業(yè)務,只是托付給在機場臨時認識的一位中國留學生。兒子絲毫不膽怯,不但與留學生混成了哥們兒,還要求空姐帶著參觀了整個飛機及駕駛艙,一路開心不已。
育兒心得: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
我的女兒J子悅今年六歲半,現(xiàn)在在百蕊幼兒園上大班。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盼望著他們健康快樂、茁壯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老師,父母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這不經(jīng)意的日子里,悅寶已經(jīng)從曾經(jīng)只會咿咿呀呀的小寶寶變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的增強,也不再是你眼中曾經(jīng)的那個小寶寶了,她有時也會抓住大人的缺點提出意見,或是在心里質(zhì)疑大人了。面對這個”小大人“,我們要知道孩子是大人的”復印件“,所以我們平常也要注意什么樣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做父母的可能都喜歡給孩子設計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一旦教育偏離了設計的軌道,就會認為孩子”笨“、”沒有出息“等等一系列影響家庭氣氛等不開心的問題也會急馳而來。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父母曾經(jīng)給自己設計的未曾完成的”宏偉藍圖“拿來讓孩子來替你去完成。童年的時光應該是金色的、自由的、快樂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引導“和”鼓勵“。
我們認為悅悅只是個平凡的小女孩,我們沒有給她設計任何的遠大理想,只是希望她開開心心上學,開開心心生活,健康的成長。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在孩子的興趣愛好方面,尊重她的個性發(fā)展,決不以家長的意志強迫她參加各種興趣班。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步增長,孩子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不再盲目服從;平時我們要多采用溝通辦法,口氣婉轉,放下架子,蹲下來和孩子講話,減少居高臨下的家長制批評作風。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她說話,讓她感到父母對她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她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jié),這樣才能比較迅速的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比如說看電視、玩電腦時間長了,我們采用“提醒制”,告訴她再過幾分鐘該休息了,應該保護好自己的眼睛等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jié)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的朋友,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信、健康、善良的人。
家園共育《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管理好情緒》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優(yōu)秀說課稿和你在一起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撫觸加被動操 經(jīng)過新生兒期的反復練習,相信媽媽和寶寶都已喜歡上了每日必做的撫觸。媽媽和寶寶說話時他會發(fā)出聲音來應答;做按摩手心時他會張開小手等待你去做;從仰臥變?yōu)楦┡P時他會主動抬頭。那么1~3個月又增...
有個朋友來電話說,他在經(jīng)營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給小孩子們做文化課的輔導。幾年做下來,他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問題大多數(shù)來自家長,但是又不太清楚到底問題在哪里。我便讓他發(fā)調(diào)查問卷給家長們,看看家長們認為孩子有哪些問...
孩子需要充分體驗不同的情緒給自己帶來的感受,也需要體會當情緒得到抒發(fā)之后的愉悅感受。所以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不傷害環(huán)境的前提下,讓情緒得以抒發(fā)。 3歲多的齊齊放學后,跟媽媽回家,路上在...
如何把自己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情緒平和,溝通良好,包容大度的人格特質(zhì)?關鍵是家庭中媽媽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 昨天一位媽媽帶著她11歲的兒子來到我的咨詢室,咨詢她兒子為何情緒這么不穩(wěn)定,脾氣這么暴躁,不分場合就會...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