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的案例。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jīng)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有了資料的幫助會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如魚得水!那么,你知道幼師資料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案例:如何面對“環(huán)境”的變化”,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案例背景
做事有始有終是一個人有責任心的表現(xiàn),它涉及到能力、態(tài)度和情感三方面的內(nèi)容,要使這種行為形成好習慣,就要從小抓起,從幼兒期抓起,故我園提出了《培養(yǎng)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習慣的實踐與研究》的全國“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guān)系研究”子課題的實施研究,我們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能力分階段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把總目標細化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形成好習慣。同時,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dǎo)者的老師,必須關(guān)注幼兒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種潛能和不同發(fā)展障礙,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幼兒行為表現(xiàn)和發(fā)展變化作為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jù),更好地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案例描述
片段一:我不想來幼兒園了
早上,幼兒來園經(jīng)過晨間鍛煉后心情愉快地準備吃早餐了,往常就很早來園的一休今天還沒到,我心里在嘀咕著是不是感冒了還是身體不舒服,正準備打電話給家長詢問,大老遠就聽見了小孩的哭聲,探頭一看,原來是一休。我馬上熱情地接過他,抱在了懷里,進行了一番安撫他才平靜了下來,今天是怎么了,我問他,他搖頭不說,看他不開心的樣子,我摁了一下,準備打電話給家長,尋找原因,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爸爸配合我們“做事有始有終”行為習慣培養(yǎng)所做的堅持拒絕給他買面包,爸爸不給買他就哭鬧不想來幼兒園。
片段二:請為我加油吧
課間活動幼兒們玩得可高興了,有的拍皮球,有的跑步,有的玩跳馬,個個臉上都寫著興奮兩個字,一休也參加了活動,他挑選的是拍皮球,技術(shù)掌握得很好,就是喜歡在老師面前玩,晃來晃去的,還經(jīng)常對老師說:“老師我棒不棒呀?看我多厲害,我的球跳得最高?!崩蠋煴頁P了他,就去關(guān)注別的幼兒了,他又緊追不放,非要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不可。時間也差不多該回教室了,小朋友都很自覺地把球収好,只有一休把球放進了籃子又把它拿出來?!耙恍莞缡亲畎舻模覀冋埶貋砼抨牥??!币恍輸Q過頭一看大家都排好對了,立刻趕了過來,球也忘記撿了,老師提醒了他,才把球撿回了筐里。孩子們有秩序地排著對上樓梯回教室,我們有一個習慣,先上到樓上的幼兒會主動排好隊在上面為沒上的幼兒加油,氣氛很熱烈,又輪到一休了,在小朋友的擁護聲中上來了,誰知道,他又折騰下樓去了,再一次在小朋友的歡呼聲上樓,反復(fù)了幾次,還口口聲聲地說:“為我加油??!快點快點?!?/p>
片斷三:我就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學期快結(jié)束的時候,我們舉行了半日活動公開,為了讓家長對我們的教育理念及所開展的主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我們組織了一次雙語親子互動游戲,小朋友都很高興地進入了游戲狀態(tài),并大方地向自己的媽媽介紹各種動物的英文名稱,一休也去拉媽媽過來,可是不是讀而是把圖片撕了下來,媽媽馬上就批評了他,“不許這樣”并馬上又帖了上去,從這個時候開始,一休就一直悶悶不樂的,對參加以后的活動很消極,如在接下來的做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時,他都不動手,甚至離開座位自己玩車去了。這其中有個小插曲,有幾位幼兒看見媽媽參加活動,情緒不穩(wěn)定,要媽媽抱著,一休的同桌就有兩位這樣的孩子。老師見他離開了座位,請他回位置,并引導(dǎo)他進行操作,媽媽則在旁邊看著,他做了一會就離開自己玩車去了,老師又請他到另一組進行其他材料的操作,結(jié)果時間也持續(xù)不長,媽媽見他的表現(xiàn)不好,只好早早地帶他回家了。活動后,我與家長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溝通,媽媽也很著急,并與我們探討了教育他的一些良策。
案例分析
幼兒在環(huán)境變化時一反常態(tài)的表現(xiàn),正是孩子以自己獨有的行為方式來宣泄他們心中的喜怒哀樂,這就如同成人找伴聊天,去的士高一樣,用這種方法來宣泄感情,以此表達到心理平衡,而做出的一種不顧場合、不顧對象的行為來。從主觀上分析,是因為幼兒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希望大人對自己的給予肯定,從而得到一種成功感、滿足感如在上面片斷二中一休打球的表現(xiàn)及上下樓梯要同伴為他加油的鏡頭,就是想得到更多的關(guān)注;從客觀上分析,是由于孩子的大腦皮層發(fā)育不完善,稍加刺激就容易發(fā)生變化,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對規(guī)則的遵守及做事的有始有終的堅持不是很到位,如在片斷中由于由于爸爸的態(tài)度與他的愿望發(fā)生了沖突而引發(fā)不想來幼兒園的念頭;老師要求收拾玩具與他自主想多玩一會想法沖突而發(fā)復(fù)收球與玩球;媽媽的限制與自己學習的方式不和諧而出現(xiàn)的消極抵觸情緒等等,都是由于兒童的大腦抑制機制尚未發(fā)育成熟,自控能力還比較差,一旦情況發(fā)生變化時就難以控制,難免做出一些超越規(guī)矩的舉動,致招大人的討厭。其實,表現(xiàn)欲強的幼兒往往具有較強的交往動機,因此幼兒在宣泄時,其實是在暗示著一種最基本的心理交際需要:多給我一些關(guān)注吧!他們希望能在環(huán)境變化時有人關(guān)注他,希望雖好,但由于幼兒對是非分辨能力差,只要發(fā)現(xiàn)有些行為能夠引起人們注意,就盡力去做,且由于幼兒的控制力比較差,即使成人引導(dǎo)激勵或移開注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或者當大人采取方式限制或不理睬時就會出現(xiàn)消極的行為,這對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很不利。那么這種行為的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其實是幼兒面對環(huán)境的變化時為了不同的目的而采取的應(yīng)急措施,該如何正確引導(dǎo)值得我們的深思。
教育措施
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這種情況,作為教師的應(yīng)多加觀察孩子的需要,并掌握好教育時機,家園一致對幼兒進行引導(dǎo),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孩子良好個性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從原則上講,教育孩子要及時,特別是面對三歲多的孩子,讓他清楚究竟錯在哪里,要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要根據(jù)孩子目的的不同施行不同的方法:
一、了解和接納孩子想被關(guān)注的需要,引導(dǎo)孩子的表現(xiàn)欲朝著規(guī)則性方向發(fā)展。
教育實踐家馮恩洪認為:“我們的教育要教會孩子什么,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
更重要。要引導(dǎo)孩子先學會做人,而后是做學問,學會做文明人,學會做中國人,學會做現(xiàn)代人,學會做社會主義的人?!瘪T先生的話說出了素質(zhì)教育的實質(zhì),它是情感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谶@種教育思想,我著重從做人的角度開始,重視他的需要及興趣點,采取轉(zhuǎn)移注意力、利用語言提示作用從正面來進行影響教育,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不大驚小怪也不嚴厲訓(xùn)斥,多使用激勵的語言,讓他的好于表現(xiàn)在不知不覺之中朝著規(guī)則性發(fā)展,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總強調(diào)不好的一面,而是用好的一面來激勵幼兒養(yǎng)成好的習慣。
二、減少孩子的“自我中心”,一如既往地鍛煉孩子的意志力。
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很大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中心”。孩子一旦覺得自己的“中心位置”被人“奪走”,就會采取自己的手段來爭取。一休家里就他一個是小孩,爸媽的工作都很忙,照顧他的任務(wù)就落在了老人家的身上,由于是孫子,老人多數(shù)是順從他的意愿,爸媽因為平時很少時間照顧他,心里也覺得內(nèi)疚,所以當他要什么時都盡量滿足他,這更加深了他的“自我中心”,父母為了省事,經(jīng)常他一哭鬧時就用物質(zhì)來引誘他,乖巧的一休滿足了,但是日子一久,大人的做法卻對小家伙產(chǎn)生了“類化”的效應(yīng):那就是當要達到要求時就會有激烈的反應(yīng)。如在帶早餐的問題上,我與家長進行了多方面多層次的交談,從衛(wèi)生角度及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方面出發(fā),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家長最后認同了我們的做法表示會家園一致地培養(yǎng)他不在拿早餐回幼兒園,接下來是如何在平時的教育中如何引導(dǎo)一休在早上回園時不在哭鬧,我的做法是早上安排一些他比較感興趣的活動轉(zhuǎn)移他的注意,以故事或請醫(yī)生家長來給小朋友上健康課,并用小紅花的激勵教育來強化好的行為,讓孩子明白什么是有始終的堅持,慢慢地引導(dǎo)他大方地對待每一個人或善待環(huán)境的變化,同時鍛煉他的意志力。
三、引進適當?shù)慕逃龣C制,創(chuàng)造性地培養(yǎng)孩子形成好習慣。
親子活動后,我對他的行為進行了長時間的分析,那天他之所以會變得頑皮不聽話,老師和家長的制止都無濟于事,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很積極,自己找東西玩。但事實上,他只是用一種貌似積極的辦法來表現(xiàn)他的消極情緒。這種特別想在別人面前顯示一下自己而有被人否定的孩子,內(nèi)心一定隱藏著某種不滿,那就是他感覺到媽媽遲遲不給摟抱,認為家長的到來而分擔了老師對他的關(guān)注,那時他要爭取的不是利益,而是別人對他存在的認可,或者講,他寂寞了。于是我與家長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就是在關(guān)注他需要的同時進行自控力的培養(yǎng),在有要求的情況下慢慢滿足他的要求,也就是在做事之前提出要求,或者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一點挫折教育,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做到了就立刻進行表揚鞏固好的行為,讓他覺得自己的存在不僅倍感覺到而且還被肯定。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寶寶的心理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載體。周圍的環(huán)境事物稍有變化,就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如果這一變化是令寶寶欣喜的事物,寶寶會馬上被吸引過去;同樣,一旦這些變化是令寶寶覺得難以接受的事物,寶寶就會以各種情緒變化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些情緒表達,其實也反應(yīng)了寶寶此時的心理狀態(tài):焦慮、厭惡、恐懼……
如何正確調(diào)整寶寶這時的心理變化,對于其日后的生活成長有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因為生活中始終充滿了各種變化。因此,當寶寶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可千萬別只是一味地簡單讓孩子去適應(yīng),還應(yīng)適當幫助他們,慢慢適應(yīng)這一變化。
環(huán)境變化1:父母出差
寶寶的癥狀:哭鬧不止、任性不聽話。寶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顯得非常焦慮,以至于突然哭鬧不止,任性不聽話。在父母中的一人出差前,他們會變得不愿離開他們、不肯獨睡、不愿上學,怕爸爸或媽媽一去不復(fù)返。
在爸爸或媽媽離開時則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悲傷、退縮等情況,有時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等軀體癥狀。這些都是由于兒童與親人離別而引起的嚴重焦慮反應(yīng),一般在學齡前比較明顯。
建議:首先應(yīng)在出差前與孩子進行一次長談取得他的理解。父母向?qū)殞氄f明,爸爸或媽媽出差只是由于工作需要,并不是代表不喜歡寶寶了,而且出差也并不表示去了就不回來了。
其次,父母出差后應(yīng)保證每天給孩子打一通電話,表示自己非常想念他,期待早日回來。同時也可詢問孩子今天發(fā)生的事情,拉近二人之間的距離。
對于寶寶在爸爸或媽媽出差期間的哭鬧行為,另一位家長則要注意不要采取單一的冷處理,而是要了解孩子為什么一直哭鬧,是否自己忽略了什么。
例如媽媽原本一直在寶寶睡覺前講故事給他聽,但現(xiàn)在媽媽出差了,就沒人給他講故事了,對此,爸爸要承擔起講故事的責任。此外,當家長出差回來后,要記得給孩子帶禮物,表示爸爸或媽媽一直都在關(guān)心著寶寶。出差后帶回的禮物,可以令孩子覺得爸爸或媽媽出差也是有驚喜的。
環(huán)境變化2:搬家、轉(zhuǎn)學遠離好友
寶寶的癥狀:情緒低落、話少不愿與人交流。寶寶對新環(huán)境或陌生人產(chǎn)生的恐懼、焦慮情緒和回避行為,有時還會達到異常程度。他們會對新的環(huán)境和陌生人產(chǎn)生持續(xù)的或反復(fù)的害怕、緊張不安、回避和退縮行為。由于搬家、轉(zhuǎn)學等原因,寶寶離開了他原本熟悉的環(huán)境和要好的伙伴,來到了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
那里的小朋友早已互相熟悉并一起玩耍,而寶寶自己則像個局外人一樣,這在他心理上肯定會造成影響,直接反應(yīng)便是不愿意上學、情緒低落,喜歡將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不想出去玩。
建議:父母應(yīng)及時發(fā)現(xiàn)寶寶的心理變化。在孩子抵觸情緒最強烈的時候,不要勉強寶寶,讓他先盡情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同時,以各種外界的能引起寶寶興趣的事物來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慢慢引導(dǎo)他參加各種戶外或集體活動。若寶寶出現(xiàn)膽怯心理,家長可陪同孩子一起參與玩耍,并將寶寶主動介紹給其他的孩子。
郡郡,是我班一個毫不起眼的女孩子,平時不聲不響,很少與老師、同伴交流;各項活動中,從不舉手發(fā)言;在同伴心目中處于無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這幾天,我們的郡郡變了,不但在活動中能主動舉手發(fā)言,而且,性格似乎也開朗了許多,能主動與老師交流,畫畫、午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不禁令我們刮目相看。何以令郡郡有如此大的變化呢?我們細細地回想著……答案很快就找到了。原來,最近我們結(jié)合班中開展的探索型主題活動“我”,舉辦了一次主題為:“我小時侯”的家園互動活動,地點在我班,我們邀請了幾位家長及其孩子前來參與我們的聯(lián)誼會,郡郡也是被邀之列?;顒由嫌杏H子游戲、出生紀念品展覽、家長、孩子共同介紹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家長介紹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快樂的分享活動等形式,整個活動充滿了溫馨、愉悅的氣氛,不僅家長之間增進了了解,孩子之間也增進了友誼。從郡郡通紅的小臉、跳躍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很喜歡這樣的活動。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郡郡感受到了老師、同伴、叔叔阿姨對他的關(guān)愛。
可見,愛的獲得是孩子健康發(fā)展的要素,是孩子精神需求中最珍貴的部分,能使幼兒得到愛的滿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長,能幫助他們激發(fā)學習的愿望。幼兒期是心理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我們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競爭的主力軍,他們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以后的認知、情感、個性、道德品質(zhì)等產(chǎn)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們幼教工作者必須重視和加強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后,我會陸續(xù)地邀請我們班上的每一個家長孩子到我班里來做客,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guān)愛,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這是大班幼兒的一次科學活動,老師讓小朋友將老師為其準備的一小籮活動材料分別投進水里,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結(jié)果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反?!钡默F(xiàn)象:
現(xiàn)象一:塑料雪花片大部分沉入水底,有一兩只浮在水面上。
現(xiàn)象二:木頭夾子大部分浮在水面上,有一兩只沉入水底。
面對來自孩子的發(fā)現(xiàn),老師顯然心里覺得有點不合常理,但是沒有馬上表態(tài)。
“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看看誰能最先找到雪花片浮在水面上的原因?”老師邊說邊來到孩子們中間,跟大家一起仔細觀察、尋找答案。
“老師快看,會浮的雪花片中間沒有洞洞?!辈灰粫海髅骶拖癜l(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激動地叫了起來。老師和小朋友過去一看,果然如此。
“明明像科學家一樣,觀察得真仔細!”老師立即表揚。小朋友們給予熱烈的掌聲,投去羨慕的目光。明明抿著嘴巴,心里樂滋滋的。
“這只會沉下去的木頭夾子跟別的木頭夾子有什么不一樣嗎?”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過去了,還是沒有人發(fā)現(xiàn)問題。
“誰知道,這只木夾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老師再次啟發(fā)。
“我知道我知道,木頭和鐵絲。”紅紅搶著回答。她倆的話讓孩子們茅塞頓開。有的孩子把兩只木夾拆散了,用手掂量木頭和鐵絲的輕重;有的在配班老師的幫助下,用“天平”稱重比較兩只看似一樣的木夾重量是否也相同……
分析:
南京大學教育系張紅霞老師在《科學究竟是什么》一書中,曾寫道“科學問題只能由學生在活動中遇到不解和矛盾時自己提出來,不應(yīng)該、也不可能在教師的追問下‘逼’出來?!庇變嚎茖W
活動又叫科學探索活動。人通常在什么情況下才會主動探索,無疑是遇到難題時。本案中,孩子之所以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研究雪花片和木頭夾子,顯然是因為這些問題是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的。
幼兒教育學告訴我們: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實質(zhì)是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zhì)的早期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質(zh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科學概念的獲得,科學方法的學習,科學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不僅能讓幼兒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而且更有益于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師者,人之模范也?!睂W生在對“是非”“正誤”的辨別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來自對教師的觀察和認識??茖W的本質(zhì)是通過觀察來驗證,要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去驗證??茖W不相信權(quán)威,只相信事實。試想想,假如老師一味地拘泥于預(yù)成的教案,對生成的現(xiàn)象視而不見,或者為“息事寧人”而直接將原因告知幼兒,或許能保證活動目標的達成,但是必將剝奪孩子親歷探究過程與方法的機會。
由此可見,當面對反常現(xiàn)象時,教師選擇怎樣應(yīng)答?非常重要。是拘泥于原有的教案、回避矛盾,還是正視問題、耐心等待、根據(jù)具體情況調(diào)整方案并加以積極引導(dǎo)?值得深思。
案例記錄:
美術(shù)自由探索活動時間,一些幼兒在玩色室里玩著“小手小腳跳舞”的游戲,孩子們玩得非常高興。
郁郁一會兒用小手印上顏料在墻上印小手,一會兒印整個手掌,一會兒又用手握拳印小拳頭,再用手指在一邊點畫,他非常認真地印畫著,一會兒一幅美麗的畫誕生了。
玩了一會兒,他對其他小朋友用小腳在紙上跳舞產(chǎn)生了興趣,他也想去玩,但又有點擔心自己的小腳會弄臟,老師看到這一情況時就對他說:“不用擔心,去試試看,你會覺得很開心?!甭犃死蠋煹脑?,又看到伙伴們玩得這么開心,他終于忍不住了,也脫下鞋襪,加入了伙伴們的行列。他首先用小腳踩在了紅色的顏料里,然后站到紙上,看到自己的腳印清晰地印在紙上,他開心地笑起來。于是,他又換了一種顏色來印,印完了以后,他看著印跡對旁邊的小朋友說:“你看這兩種顏色放在一起變成了另一種顏色,多好看??!”緊接著,郁郁不停地變著用不同的顏色來印,印成了各種圖案,一邊印一邊對旁邊的同伴說:“這是兩只小腳在跳舞,這是一條彩色的小路,這幾只小腳象蝴蝶一樣在飛?!?/p>
案例分析:
郁郁在這次活動的開始只局限于用手來印畫,后來受到同伴的影響,老師的適時鼓勵,他開始嘗試著用腳作畫。對于一個小班小朋友來說,同伴和環(huán)境的影響更能達到好的效果,看到同伴玩的開心,他也會想著去嘗試。由此可以看出環(huán)境對幼兒的影響是很大的,環(huán)境可以對幼兒起到鼓勵的作用,讓原本不敢去嘗試的幼兒也能去探索、嘗試。(郁郁也在同伴和環(huán)境的影響下,加入了小腳作畫的行列。)在作畫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顏色變化的秘密,還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同伴一起分享。從中可以看出,他對這一玩色的方法非常感興趣,在玩的過程中從不敢玩到玩出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郁郁在這次活動中,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案例:碰到問題怎么辦(大班)
活動內(nèi)容:我來造座山
觀察對象:鐳鐳
提供材料:沙、各種棍子、模具
案例記錄:
全園視藝探索活動時間,小朋友們都在自己喜歡的活動場地上玩。鐳鐳來到了沙雕區(qū)域,準備在沙的海洋里好好地游玩。他和身邊的幾個同伴商量了一下,準備在今天的活動中造一座很高的山。商量完了,他就開始動手造了起來。他先用鏟子挖沙,把挖來的沙不斷地堆在一起。這時他發(fā)現(xiàn)只用沙堆起來,這座山是不牢的,沙會往下掉落。于是,他一邊往上堆沙,一邊用手不停的把沙按按緊,這樣一來,一座高山慢慢地造好了。
鐳鐳很高興,這時候他又有了一個新的主意。他說:“我看到很多山都有隧道,我們也一起來挖個隧道吧?!被锇閭兌己芡饬?,他們決定一起來挖個隧道。鐳鐳先用一根細棍來挖,發(fā)現(xiàn)只能挖一點點,這個辦法不是很好。他又去選用了一根兩頭細,當中粗的棍子來挖。這一次,隧道很快被挖開來了,但是,山也有一部分象要倒下來。這時鐳鐳馬上讓同伴用手把山扶住,不讓山倒下來。在兩個人共同配合下,山?jīng)]有倒下,隧道也快挖好了。
但是,鐳鐳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棍子比較短,不能一下子把隧道挖通,怎么辦呢?鐳鐳想了想,又有了一個主意,從山的兩頭往里挖,在當中碰頭,這樣不就可以了嗎?想好了就馬上做,他拿了兩根棍子分別從兩頭往里挖,慢慢的一條隧道終于挖好了,鐳鐳高興地跳了起來“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案例分析:
在這次活動中,鐳鐳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造山、挖隧道這兩樣工作,在這過程中,鐳鐳碰到了很多困難,但是他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動腦筋、想辦法,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在這一過程中,鐳鐳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幼兒是很喜歡沙雕活動的,鐳鐳在活動中始終充滿了興趣,遇到了山要倒下來,他馬上就有了對策,在兩手的配合下,讓山順利造好。當挖隧道時碰到了困難,他馬上想到了同伴,讓同伴和自己配合,一起完成了任務(wù)。當工具不夠長時,他想出了從兩頭一起往當中挖的好辦法,最終解決了問題。
在這次活動中,鐳鐳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同伴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相信他會不斷的進步。
偶然遇到老朋友,閑聊間被問起“你怎么看老師對學生的批評”,細細回味,還真值得我們揣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成人需要關(guān)注孩子的一切:品行、知識、情感等。有人曾這樣說過,不犯錯就不是孩子。面對孩子的“錯誤”,周圍的成人會給予引導(dǎo),甚至批評。在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的同時,適當?shù)呐u同樣能引導(dǎo)孩子更健康地發(fā)展。
每一位家長,或多或少都會面對老師對孩子的批評:“××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中午不睡覺,總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話...。。”老師的批評,因人、因事、因時各不相同。作為家長,如何對待這些批評呢?
我認為,理解、換位、配合,是正確看待老師對孩子批評的三步曲。
理解
平衡心態(tài)正確對待
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批評觀。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老師的職業(yè)有著崇高的描繪――“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確實,老師的職業(yè)透著一份執(zhí)著。工廠產(chǎn)品有不合格,工人就挑出來扔在一邊,但學校的老師對自己的“產(chǎn)品”會苦口婆心,努力想出最好的方法,追求著孩子獲得成功后的那一份喜悅。老師最大的希望是班上的孩子能齊頭并進,但孩子之間存在著差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老師從孩子的個別差異出發(f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批評是方法之一。如果家長認識到,老師的批評是另一種愛的表達,也是促進孩子發(fā)展的一種手段。那么,心態(tài)就會平和些,對待老師的批評就會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去接受,采取正確的方式去和老師溝通。
就事論事理解批評
心態(tài)平和,彼此真誠,就事論事,是家長、老師理解批評的前提。溝通是理解的基礎(chǔ),良好的溝通技能能營造融洽的氛圍。家長主動和老師聯(lián)系時,應(yīng)從事情本身出發(fā),真誠聆聽老師對孩子“錯誤”的分析,往往會提高交流的效果,使雙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如果在溝通上有距離,或帶著成見進行交流,那結(jié)果不是教師“一言堂”,家長悶聲傾聽,就是雙方意見不合,各執(zhí)己見,溝通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致使家長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為什么會被“批評”,老師不能取得家長教育上的支持與配合。
所以,家長應(yīng)及時和老師取得聯(lián)系,了解情況,并從孩子發(fā)展的角度去看批評的意義,理解和尋找老師批評的價值。
換位
換位思考尋求共識
有的家長把老師向家長的反饋看做“告狀”,看做是對家長的“傳呼”。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有必要作一下?lián)Q位思考:“假如我是××老師,我會……”
站在老師的立場上去看孩子的“錯誤”,然后審視老師的“批評”,有助于家長理解老師的立場,理解老師的“苦心”,對于一些批評方式上的欠妥就能多一份寬容。
善意建議共同進步
教育是雙向的,是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活動。老師、家長隨著孩子的成長也在慢慢進步。反思一個階段的教育方法,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對老師、家長都十分有必要。雖然老師的出發(fā)點都是好的,但有時批評的方式并不一定恰當,如缺少耐心,或帶有個人情緒色彩、與事實情況不符而冤枉孩子、批評過于粗魯……當家長認為老師的批評對孩子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時,可以就自己認為不妥當?shù)脑蚝屠蠋熯M行探討。如果老師是一個民主的教育者,會很樂意與家長交流,家長也能結(jié)合自己孩子的特點幫助教師了解什么方法是最有效的。
配合
在理解、換位的基礎(chǔ)上,第三步是密切配合。只有密切配合,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的合力作用。
觀點上的配合
有一位家長,他一年級的孩子因為課上總和同學講話,挨了老師的批評,孩子因此沒有得到小紅花。孩子放學回家后吵著要小紅花。媽媽就說:“寶寶不哭,那小紅花有什么了不起,還那么難看,明天媽媽給你買上一大堆?!比绱私逃?,不僅使老師的批評失去意義,而且與老師的教育背道而馳。這樣的愛,就不是理智的愛了。要知道,適當?shù)拇煺蹖⒆影l(fā)展也有意義,及時適宜的批評能讓孩子直截了當?shù)孛靼资虑榈膶εc錯,能提高孩子的判斷能力和交往能力等。
方法上的配合
配合老師對孩子的批評同說話一樣,也需要藝術(shù)。如,一家長對老師的批評很支持,總是對老師說:“我這孩子不乖您盡管罵,打也沒關(guān)系?!薄拔液⒆佑胁缓玫?,老師您要批評,不要容忍他?!碑斨篮⒆颖焕蠋熍u了,首先不是問清原由,而是“配合”老師的批評,回家狠狠罵孩子一通,甚至打一頓。這樣雖然也是在配合老師,但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配合。正確而理智的做法是丟掉一份急躁,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分析被批評的原因以及下一步該怎么做。這樣,孩子對教師的批評才不會產(chǎn)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能從正面去看待老師的批評,對自己的“錯誤”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時間上的配合
現(xiàn)在家長大都很忙,但家長應(yīng)能忙中抽閑,及時和老師聯(lián)系,及時配合教育。這也是教育好孩子的關(guān)鍵所在。保證時間聽取老師對孩子的意見,慎重處理老師對孩子的批評意見,是配合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
作為家長,應(yīng)該善于接受孩子的“犯錯”,積極與老師配合,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傊瑸榱撕⒆拥奈磥?,讓我們藏起一半愛,讓愛變得更深沉、更理智些吧。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案例:如何面對“環(huán)境”的變化》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師資料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游戲的案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