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兒園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都需要提前尋找一些資料。資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關(guān)多類信息、情報。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只不過,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師資料種類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關(guān)于睡覺和吃飯的壓力問題》,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訪談對象:YY媽媽
訪談教師:周仲平m.cnsjbj.cn
訪談時間:2009.9.15
訪談地點:北京孫瑞雪至尊寶寶幼兒園(國展園)
訪談內(nèi)容:關(guān)于孩子對睡覺﹑吃飯的壓力問題
周老師:YY媽媽你好,我想和您談一下YY最近的一些情況。
YY媽媽:好的
周老師: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緣緣對吃飯、睡覺有比較大的壓力。咱們先說吃飯的問題吧。最近她每到吃飯時間就對老師說:“老師,我不想吃飯?!辈徽撛绮?、中餐、加餐都這樣,有時候干脆就跑開。后來我嘗試不口頭提醒,直接抱她到餐廳去吃飯。最初還好,能吃一些,但沒過兩天又不吃了。我想了解一下在家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
YY媽媽:是啊!她在家也這樣,經(jīng)常兩頓不吃。有時餓了就吃好多,然后又會吐。我覺得已經(jīng)影響她的健康了。
周老師:那家里是怎么做的呢?
YY媽媽:現(xiàn)在是YY姥姥去喂她,可一喂,YY就跑。
周老師:是啊,她是壓力太大了。姥姥是不是特別緊張孩子不吃飯?
YY媽媽:是啊,一直都這樣,可還是不吃飯,怎么辦呀?
周老師:我建議您需要和YY的姥姥溝通一下了,把自主吃飯的權(quán)利還給孩子。因為孩子總是這樣在強迫的情況下吃飯的話,不僅會讓孩子產(chǎn)生壓力,時間長了就會對食物喪失敏感。我們?nèi)咳硕家砸环N放松的心態(tài)來看待這件事情的話,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恢復對食物的敏感度了。
YY媽媽:哦,我回去嘗試一下。
周老師:還有就是關(guān)于YY睡覺的問題。今天中午午休的時候,緣緣屢次打擾別人,我制止后鬧了好一陣才入睡。但睡了一會兒后又驚醒,大叫:“我討厭周老師,我睡不著!”
YY媽媽:她在家時也會這樣,在夢里大喊大叫,有時候還會罵我們,說我們不好。對這個情況我也挺擔憂的。
周老師:我當時抱著她說:“睡不著沒關(guān)系,那我們就不睡了?!盰Y才從驚恐中清醒過來,不再大叫了,說:“可是我害怕”我問:“你怕什么?”YY說:“我怕睡不著,爸爸媽媽會打我,打我腿!”我說:“不會的,爸爸媽媽不會打你的!爸爸媽媽很愛你!”然后就抱著,一會兒她又睡著了。
YY媽媽:因為她總是很難、很晚入睡,這樣我們就會很累,有時候為了讓她早點睡覺,我們會用威脅的方法對她,但沒想到讓她這么恐懼??磥碓蛟谖覀兩砩?。
周老師:我也覺得孩子對這件事情產(chǎn)生了恐懼。其實睡覺跟吃飯一樣,是一個人的本能。那孩子為什么不愿意睡呢,我覺得跟家長的心態(tài)有關(guān)。正是因為孩子感受到了我們想讓她早點睡覺而產(chǎn)生的焦慮和不安,孩子可能會認為:“睡不著,爸爸媽媽會生氣的?!边@樣反而讓孩子產(chǎn)生不安全感而更加警覺,所以我建議家長也以一種放松的心態(tài)去看這件事情,平靜地與孩子一起躺在床上,或講幾個故事,或陪她一起入睡,必要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建立一些關(guān)于睡覺的規(guī)則。比如幾點睡覺,睡前將幾個故事,這樣的話你們不會焦慮,孩子也不會焦慮。
YY媽媽:哦,看來在這些方面我們確實需要調(diào)整。謝謝你,周老師。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導讀:父母需要多多提供給寶寶這樣的機會和空間,幫助他們營造充滿愛意和安全感的氛圍。父母為了照顧寶寶而與寶寶同床而眠,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限制了寶寶從其他途徑來獲得安全感,同時養(yǎng)成了寶寶從小依賴父母的習慣。
我的女兒9個月了,她和我們睡一張大床就很安穩(wěn),但睡她自己的小床就會在睡前和半夜哭鬧。寶寶剛出生時是獨自睡的,但我們擔心她獨自睡小床吃奶不方便、大小便不方便、蓋被子不方便會受涼……為了方便照顧她,所以沒過多久就讓她和我們睡一張床。寶寶5個月的時候,我們想:寶寶長期跟我們睡一張床也不好,就又把她和我們分開,讓她獨自睡小床。這次分開她就哭鬧了,時而好些,時而嚴重些。有時我們看她哭得厲害就抱她起來,哄一哄、搖一搖,如果這樣還不行就只好讓她睡大床了。只要把她往大床上一放,她立刻就不哭了,還能一覺睡到大天亮。
寶寶與你分床睡,越早越好
這個年齡的寶寶要不要跟父母分開睡?這么小就單獨睡會不會太早了?我們也想和她分開睡,可我們把她往小床上一放,甚至我們朝小床那邊走,她就拼命哭,我們擔心她這樣會哭出病來。我要是堅持讓她睡小床,她會不會哭一夜都不睡啊?
又是秋風送爽的季節(jié)了,寒冷的冬季也將隨之而來,父母難免要擔心嬌嫩的寶寶會不會在漫漫長夜里受涼。這位父親的苦惱完全具有代表性,是可以理解的。
一、寶寶剛出生時分床睡沒有哭,而5個月大的時候分床睡她就哭了,這說明她成長了,她能夠區(qū)別自己是睡在不同的地方了。
二、寶寶是在獲得了足夠安全感的前提下才能進入美夢的。與父母同床而眠的寶寶,他們獲得安全感的途徑主要是依靠父母的體溫、氣息、皮膚的接觸等等,即他們獲得安全感的途徑都要依賴父母的存在以及和父母近距離的接觸。如果他們沒有和父母同床,單獨在小床上就不會入睡。而在小床獨睡的寶寶獲得安全感的途徑則是依靠他們自己的感覺:聽見父母溫柔好聽的聲音,看見父母親切慈祥的面容,感受父母的愛撫。他們明白父母雖然沒有和自己睡在同一張床上,但父母仍然是愛自己的,在自己需要的時候,父母就會及時出現(xiàn)。寶寶有了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夠在小床上單獨入睡,所以父母需要及早與寶寶分床而眠,這樣也為寶寶各種感覺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刺激和廣闊的空間。
三、寶寶獲得安全感的途徑和方式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yǎng)的。父母需要多多提供給寶寶這樣的機會和空間,幫助他們營造充滿愛意和安全感的氛圍。父母為了照顧寶寶而與寶寶同床而眠,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限制了寶寶從其他途徑來獲得安全感,同時養(yǎng)成了寶寶從小依賴父母的習慣。寶寶越大,依賴性就越強,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就越強烈,分床也就越困難。父母與寶寶為了分床還是不分床,往往會進行一場持久的拉鋸戰(zhàn),這最終會影響寶寶的身心健康。
四、父母與寶寶同床而眠既影響了寶寶的睡眠質(zhì)量和睡眠深度,又妨礙了寶寶的私人空間,寶寶容易在半夜蘇醒。
五、父母與寶寶同床而眠還妨礙了父母自己的私人空間,等于是夫妻把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寶寶面前,這樣顯然對寶寶的成長不利。堅持讓寶寶從小就單獨睡,您就會遠離這樣的苦惱。
導讀:你家孩子是不是也很愛動?愛動寶寶成為很多家庭的煩惱,關(guān)于孩子愛動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眾多家長的關(guān)注。
你會為孩子活潑好動而欣喜,也會為孩子沒“長性”、注意力難以集中而煩惱。對于專家們常說的“ADHD”,媽媽們更是有一大堆疑問。我們總結(jié)了媽媽們最關(guān)心的35個問題,到里面找你想要的答案吧。
關(guān)于“ADHD”
Q:“ADHD”是什么意思?
A:“ADHD”是英語單詞“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的縮寫,意思是“注意力缺陷多動性障礙”,指跟普通孩子相比,注意力欠缺、多動、行為沖動等癥狀尤為明顯,出現(xiàn)不能適應家庭和學校生活的障礙。
Q:所有孩子似乎都有過一些多動現(xiàn)象,多動就是ADHD嗎?
A:不是。多動只是ADHD的一項代表癥狀,并不等于注意力缺乏,自閉癥、重聽以及精神遲滯的孩子也有多動的癥狀顯現(xiàn)。
Q:如何區(qū)分普通孩子的不安分與ADHD?
A:兩者沒有明顯的界限,主要看孩子的多動癥狀是否在多個場所出現(xiàn),而且到了令你不能容忍的地步。如果只是比普通孩子稍微不安分一點的話,應該不必擔心。
Q:有多少人患有注意力缺乏癥?都是兒童嗎?
A:人群中約有3%-5%的人患有此癥,一般開始于4至7歲,大概在8至10歲達到高峰,多數(shù)人沒有得到治療,成年后仍會存在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并且容易沖動。
Q:注意力缺乏的孩子通常智力遲鈍嗎?
A:兩者沒有直接的因果關(guān)系,不存在因為注意力缺乏而產(chǎn)生智力遲鈍的現(xiàn)象。相反,沒有智力遲鈍是判斷ADHD的標準之一。
癥狀表現(xiàn)
Q:注意力缺乏的孩子有什么特定癥狀?
A:三大特征:(1)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注意力不能持續(xù)集中);(2)多動(坐不定,手腳不停);(3)沖動(易發(fā)火)。美國精神醫(yī)學會制定的“精神疾患診斷統(tǒng)計手冊第4版”對此有具體說明(參見知識鏈接)。
Q:我家寶寶在幼兒園里常丟三落四,對周圍的事物也好像漠不關(guān)心,這屬于注意力缺乏嗎?
A:判斷的標準不在于有無上述癥狀,而在于這些癥狀的程度以及發(fā)生頻度是否太過極端,以至于造成孩子在幼兒園不能正常生活。只要能正常學習生活,就不是ADHD。
Q:我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多動,怎么辦?
A:“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的判斷標準是非常主觀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在孩子身上“貼標簽”,而是通過對他的幫助防患于未然,這才是最重要的。
Q:我的孩子盡管注意力不能集中,但從沒有出現(xiàn)過偏激行為,這也是注意力缺乏癥嗎?
A:注意力缺乏癥分為三種:“粗心大意型”、“多動沖動型”和兩種癥狀都很明顯的“混合型”。單方面出現(xiàn)粗心大意或多動沖動,而另一方面完全沒有癥狀顯現(xiàn)的病例幾乎沒有。
Q:我的孩子總是不好好聽大人說話,非常麻煩,怎么辦才好?
A:要讓孩子認認真真聽清你的話,就要創(chuàng)造一個讓他容易集中注意力、刺激和信息量少的環(huán)境,比如沒有聲音的安靜房間。一次談話只講一個問題,確認他明白后再講下一個。
Q:我的孩子沒有朋友,常常一個人呆在家里,怎么辦呢?
A:你的孩子很可能自尊心受到傷害,喪失了自信。可以告訴孩子“你的性格就是這樣”,“這并不是你的責任”,強調(diào)這兩點讓他不至于陷入自我厭惡的局面,并鼓勵他過集體生活。同時,向老師和同學家長進行說明,尋求他們的支持。
病因
Q:注意力缺乏的原因是什么?
A:目前沒有一個絕對肯定的原因。有研究認為主要是因腦內(nèi)缺乏某種化學物質(zhì)或新陳代謝異常,影響了集中和專注能力。幼兒腦部鉛中毒或胎兒在母體中受到感染,也可能引發(fā)此癥。
Q:注意力缺乏會遺傳嗎?
A:研究顯示,注意力缺乏可能有遺傳因素,父母中一方有此異常,孩子有一半可能也有。
Q:營養(yǎng)不足會不會導致注意力缺乏?
A:不會,目前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jù)證明注意力缺乏與飲食有關(guān)。但是,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均衡的營養(yǎng)無論何時都是必須的。
Q:孩子缺乏注意力,與教育方法有關(guān)系嗎?
A:沒有關(guān)系。注意力缺乏的孩子單靠管教是治不好的,只能說,癥狀的程度會因教育方法而改變。
治療方法
Q:孩子出現(xiàn)什么癥狀后必須去醫(yī)院就診?
A:當孩子在2個以上場合出現(xiàn)多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現(xiàn)象,明顯不適應集體生活,被同學疏遠,老師提出這個孩子很難應付,他自己也為此煩惱消沉時,就是帶孩子去醫(yī)院的時機了。
Q:有沒有專門治療ADHD的醫(yī)院?
A:目前還沒有??蓭Ш⒆拥叫嚎频纳窠?jīng)、心理部門或精神科的小兒部門就診。
Q:去醫(yī)院就診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A:事先多搜集孩子在家、在園的不適應表現(xiàn),盡可能詳細地向醫(yī)生描述孩子的具體癥狀。
Q:有什么治療ADHD的特效藥嗎?長期使用有無副作用?
A:目前使用最廣的藥是利他林(Ritalin),可以安全有效地減輕ADHD的癥狀,但長期服用易引起失眠和食欲不振,還有極少的易刺激性和頭痛。
Q:有沒有藥物以外的治療方法?
A:行為治療,即對父母和老師進行教育,訓練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思維能力。臨床觀察和實驗表明,這種方法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
Q:是不是越早接受治療越好?
A:不是。只有當孩子出現(xiàn)社會性不適應現(xiàn)象后,才有進行診斷和治療的必要。一般上小學是診斷時機的一個大致基準。
Q:注意力缺乏是否長大后會自然痊愈?
A:不會。隨著孩子身心發(fā)育以及社會經(jīng)驗的累積,進入青春期后癥狀一般會減輕,也有部分患者會持續(xù)到青少年甚至成人階段。
家庭對策
Q:要不要告訴孩子他得了ADHD呢?
A:孩子被貼上“調(diào)皮鬼”的標簽,自己也會悶悶不樂。父母就必須用他容易接受的說法讓他了解,“你的性格就是比別人易動、坐立不安”,同時鼓勵他為了彌補“性格上的差異”,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
Q:孩子在家根本不做作業(yè),怎么辦才好?
A:如果是孩子忘了有作業(yè),可以做一本家園聯(lián)系冊提醒他記下作業(yè)內(nèi)容;如果是作業(yè)太難做不了,則需要為孩子聯(lián)系老師進行補習;如果孩子集中不了注意力,就有必要找一間刺激少、安靜的房間,父母坐在旁邊督陣了。
Q:孩子實在不聽話,我常常忍不住動手打他,怎么辦呢?
A:深呼吸,告訴自己“冷靜”,努力理解孩子不受控制的所作所為。別對孩子期望太多,糾正他錯誤的行為是必要的,但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限制太多只會讓大家都痛苦不堪。
Q:在表揚和批評孩子時,要注意些什么?
A:表揚不能光靠語言,而要給孩子看得見的獎勵,如貼五角星、買糖果等;批評沒有用處,但孩子會隨著訓練逐漸學會自控,因此,說“加油,試試看”對孩子很重要。
Q:有什么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緒的好辦法嗎?
A:沒有什么妙招可以立竿見影。日常生活中,一般采取表揚和勸告相結(jié)合的對策,鼓勵孩子做出父母期望的行為。如果癥狀過于明顯,建議服藥治療。
Q:為了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習慣,我該怎么做呢?
A:四個字:以身作則。發(fā)動家庭所有成員作好表率,嚴格遵守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飲食規(guī)律,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Q:究竟應該對孩子嚴厲一點還是寬松一點呢?
A:首先要明白:孩子不是故意丟三落四,而是障礙引起的。因此,對孩子錯誤的行為說“NO”很重要,對正確的行為表示贊賞更為重要。
幼兒園應對
Q:我的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
A:完全可以。ADHD的孩子在幼兒園里生活,并不會造成特別大的問題。如果孩子入園后產(chǎn)生不適應了,可以與老師溝通,麻煩她多關(guān)心一下。
Q:我的孩子被老師建議去特殊班級,怎么辦?
A:如果孩子癥狀特別激烈,危及其他孩子的生活,有必要考慮特殊班級這一建議。一般情況下,建議在普通班學習為好。
Q:怎樣才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家長的理解呢?
A:客觀地向老師和家長說明病癥和治療方法,提供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書籍。尤其注意避免說出“精神病的一種”、“有遺傳性”、“服用類似興奮劑的藥物”等字眼,以免引起誤解。
Q:孩子不聽話,連老師也沒有辦法,我該怎么辦呢?
A:嘗試把孩子是ADHD的情況告訴老師,取得老師的理解和配合,然后把從醫(yī)生那里得到的建議向老師說明,在座位的安排、分小組時的對手安排等方面予以照顧。
Q:孩子在幼兒園不好好聽課,學習落下了很多,需要為孩子請一位家庭老師嗎?
A:這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一對一的教育方法有較強的管制力,對ADHD孩子最合適,趕上學習中落下的差距也能給孩子自信。
Q:被老師體罰后,孩子受了嚴重的打擊,我怎么辦呢?
A:體罰有百害而無一利,父母在開導孩子,防止他出現(xiàn)自責之外,應以此為契機,取得老師對該病的理解與配合,切不可敵視老師。
導讀:孩子膽小怕黑不是天生的,基本發(fā)生在3歲以后,是孩子開始初步接觸外界并漸漸懂事后才出現(xiàn)的。孩子膽小怕黑,與成人的嚇唬有關(guān),也有的是因幼兒膽小、嬌氣和孤獨造成的。外界的環(huán)境、成人的言行是形成孩子膽小怕黑心理的主要因素。
膽小怕黑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輕度怕黑是正常的,但過分怕黑,甚至懼怕黑夜,將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
孩子膽小怕黑不是天生的,基本發(fā)生在3歲以后,是孩子開始初步接觸外界并漸漸懂事后才出現(xiàn)的。孩子膽小怕黑,與成人的嚇唬有關(guān),也有的是因幼兒膽小、嬌氣和孤獨造成的。外界的環(huán)境、成人的言行是形成孩子膽小怕黑心理的主要因素。
8個月大的嬰兒開始有了記憶,并且當母親離開其視線時會感到思念。專家稱這一時期為“第8月危機”,因為嬰兒對離開母親會感到焦慮。6個月到1歲的嬰兒會在半夜驚醒。此時家長可以進行安慰,讓孩子平靜下來,重新入睡。兩歲半到5歲的兒童,幻想多于現(xiàn)實,會對自己思索或想象到的事情感到恐懼。這并不是普通的睡夢或是噩夢,而是他們對現(xiàn)實世界感知的產(chǎn)物。
消除孩子膽小怕黑的恐懼心理,應做到以下幾點:永遠不要對小孩說“不要害怕”之類的話,因為這些話不僅不會安慰他,還會影響其真實的感覺;永遠不要嘲笑孩子,也不要用“來吧,你不是膽小鬼”等語言來強迫孩子做事,更不要威脅孩子;要有選擇地引導孩子觀看影視作品,不要讓孩子觀看影視中的一些恐怖鏡頭,如伴隨著黑夜出現(xiàn)的蒙面人、妖魔鬼怪等,防止給孩子造成“黑夜等于魔鬼”、“黑暗都是可怕”的心理定勢;嚇唬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可取的。在孩子面前,家長應扮演勇敢的角色,如孩子進入房間害怕時,家長可先打開燈進去,在孩子面前對房子搜尋一番,告訴孩子:房間和白天一樣是安全的。
導讀:簡而言之,在寶寶入睡前,要先建立一個愛意融融的睡前程序,比如給寶寶唱唱搖籃曲,輕搖寶寶,或是讀一本書,程序完成后在寶寶還醒著的時候把他(她)放上床,讓寶寶自己入睡。
從懷孕起,我就被各種各樣的有關(guān)嬰兒睡眠的文章吸引,主要是因為寶寶的睡眠似乎是僅次于喂養(yǎng)的重大問題。而使我受用至今的是美國著名的兒童睡眠專家法伯(Ferber)的理論。
法伯介紹
理查法伯(RichardFerber)是美國波士頓兒童醫(yī)院兒科睡眠疾病中心的主任,他的著作《如何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使他成為美國當代著名的,同時也是爭議頗大的兒童睡眠專家。
法伯理論的精髓
法伯提倡所謂“逐步過渡”的方法來使寶寶養(yǎng)成自己入睡的習慣。
簡而言之,在寶寶入睡前,要先建立一個愛意融融的睡前程序,比如給寶寶唱唱搖籃曲,輕搖寶寶,或是讀一本書,程序完成后在寶寶還醒著的時候把他(她)放上床,讓寶寶自己入睡。
注意:這個“在寶寶還醒著的時候把他/她放上床”是十分關(guān)鍵的,這直接影響著培養(yǎng)寶寶自己入睡的成功與否。
在寶寶上床后,離開房間。這時如果寶寶哭鬧,你要等一段時間后再去看他。而這“一段時間”取決于你的接受程度,和當晚第幾次去看他,和這是施行該法的第幾天。每去看一次,其后等待的時間要延長一點。比如第一次等10分鐘,看過后假如寶寶還哭鬧,第二次等15分鐘再去看。去看寶寶的時候,可以輕輕地拍拍他,用溫柔的話語安撫他,但一定不能抱起他,搖他,或是給他喂奶。每天等待的時間也要延長,比如第一天等了10分鐘,第二天就等15分鐘,第三天20分鐘……采用該法一般只需一周左右,你的寶寶就會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從而學會自己入睡.
爭議之處
法伯理論出臺后受到許多人的歡迎,認為此法十分有效,但也引來不少爭議。其中主要的反對有以下方面:
該法宣揚不要去安慰寶寶
其實不然。法伯只是讓父母等待一段時間后再前去安撫寶寶,并不是對寶寶置之不理。
該法是讓寶寶哭得吐出來
孩子哭得很厲害時,有時是會吐出來。但法伯認為對孩子的這種小伎倆要平靜處之,如果孩子吐了,給他清理干凈,然后仍離開房間。要不他就知道自己大發(fā)脾氣是可以行得通的。
多大的孩子可以開始用該法
六個月以上的孩子就可以使用了。法伯認為只要孩子是足月出生的,一般三個月以上就可以睡過夜了。六個月以上的孩子基本上是不再需要夜里那頓奶的,假如孩子要吃奶,那是她“想要”,而不是“需要”。法伯建議如有必要,可以用一個“過渡物”,比如一個毛玩具,或心愛的毯子,來取代吃奶。
導讀:幼兒園應通過健康教育活動,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動的各個有效環(huán)節(jié)隨機強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指明了安全保護在幼兒園工作中的位置。《綱要》之所以將安全問題放在幼兒園工作的首位,不外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人身體是人發(fā)展之本,沒有生命或生命質(zhì)量差則談不上人的發(fā)展或良好發(fā)展;二是近年來不安全事件頻頻發(fā)生,意外傷害已成為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第一殺手。如何采用安全措施,防范各種事故的發(fā)生已成為當前要研究的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2000年6月,本人承擔了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校級重點研究項目,專門研究幼兒的安全教育問題。我們從探尋造成兒童傷害性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入手,幫助幼兒園制定安全規(guī)范,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減少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F(xiàn)將研究情況作一簡單介紹。
一、兒童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分析造成兒童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很復雜,既有客觀方面的,也有主觀方面的,通過調(diào)查研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兩面性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衛(wèi)生保健領(lǐng)域有了很大的進步,新的檢查手段、新的治療方法、新藥、新疫苗的使用以及完善的預防措施的實施,肺炎、腹瀉、破傷風、肺結(jié)核等過去對兒童生命威脅很大的疾病,現(xiàn)已被消滅或得到有效控制。從兒童總死亡率的逐年下降,死亡原因排序的變化,可以看到社會發(fā)展進步有利于兒童成長。但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家用電器的普及,城市建筑的高層化,交通工具特別是汽車的大量增加,又成為威脅兒童生命安全的新因素。有關(guān)部門對意外事故進行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表明,在造成兒童意外事故的原因中車禍的發(fā)生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這一狀況與發(fā)達國家的情況極為相似,這說明社會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具有兩面性:在人們生活水平、兒童保健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各種危險因素也隨之增多,兒童發(fā)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2.監(jiān)護人防范意識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安全意識薄弱(相對而言,教師較好),根本想不到孩子會發(fā)生意外。兒童意外傷害的發(fā)生大多是因為家長、教師和其他監(jiān)護人缺乏防止兒童意外傷害的意識和知識。例如,1999年6月,北京一名5歲半的兒童下午從幼兒園回家后,在家里哭鬧,家長為了哄他,逗他開心,將一粒日本豆塞進他嘴里,結(jié)果日本豆誤入氣管,家長迅速將孩子送往附近的醫(yī)院,但孩子因窒息已死亡。又如,1998年6月的一天中午,江蘇某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等待著吃午飯,保育員將剛燒好的飯菜從食堂拿到教室,隨手將盛滿熱湯的鋁桶放在教室進門處,桶上沒有加蓋,兩位老師給小朋友們分飯菜時,在湯桶邊與小朋友一起排隊領(lǐng)飯菜的某某突然被身后的小朋友碰撞了一下,跌進滾燙的湯桶里,造成深度燙傷。類似的悲劇不勝枚舉,這說明家長、教師的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
3.兒童安全知識存在空白區(qū),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兒童意外事故發(fā)生率的高低與幼兒園、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關(guān)系。在應試教育影響下,成人只重視對孩子的“知識”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方面的知識學不學都無所謂。我們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3~6歲兒童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識,有一成多的孩子安全意識極其薄弱,對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缺少應有的防范知識,不知道躲避風險。例如,南方某市一名6歲男童在家屬院玩耍,院內(nèi)有一套配電設施,這名兒童本注意看配電設施周圍鐵柵門上的高壓標志,沿扶梯爬上操作平臺被電流擊傷,造成高位截癱。此案例說明,由于成人的教育理念存在問題,忽視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兒童沒有相應的安全知識,從而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通過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家長、教師對兒童安全方面的狀況缺乏了解,往往過高估計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成人自認為孩子懂得自我保護,而輕視對兒童安全方面的教育。例如,對某幼兒園152名大班兒童“認辨交通標志”的測查中發(fā)現(xiàn),能完全通過測查的兒童只有74名,但家長和教師估計能通過測試的幼兒人數(shù)分別是102名和104名。這也是造成孩子安全知識匱乏的原因。還有些監(jiān)護人意識到外界存在著的一些對兒童發(fā)展不利的因素,但只是一味地對兒童采取全方位的保護,認為“少活動、少出事”,許多本該孩子做的事情他們?nèi)看鷦冢瑖栏裣拗苾和母鞣N活動,剝奪了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結(jié)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對危險事物的防范能力,發(fā)生了許多不該發(fā)生的事故。
4.兒童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身體各種機能水平較低在兒童發(fā)生的事故中,摔傷頭、磕掉牙、骨折、墜落、溺水、車禍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幼兒體質(zhì)較弱,體能發(fā)育不完善,運動機能差引起的。瑞典和日本的有關(guān)研究表明:兒童面對迎面而來的汽車常常不知道躲閃,過馬路只注意一個方向的車輛而不顧另外一個方向,對汽車車速的快慢缺乏正確的判斷力,誤認為噪音小的汽車沒有危險,等等??梢钥闯鰞和侨菀壮霈F(xiàn)問題的一個群體。
二、減少兒童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的相應措施
1.監(jiān)護人應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加強安全方面的知識學習,為兒童創(chuàng)設安全、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兒童意外傷害多發(fā)生于家長、教師和其他監(jiān)護人麻痹大意的情況下,因此兒童的監(jiān)護人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加強有關(guān)知識的學習,重視對兒童的保護,時刻把兒童的安危放在心上。幼兒園教師及游樂場等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都必須有安全意識,把兒童的安全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幼兒園應制定和執(zhí)行健全的安全值班制度,凡是兒童在園期間都要安排教師值班,要做到時時處處都有人想著、看著孩子,對孩子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游樂場要針對兒童容易發(fā)生的安全問題,配備必要的保護設施,不能只為營利而不顧孩子安危,要適當限制兒童活動的范圍,只有這樣,才會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的機率。
2.結(jié)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幼兒處于身心逐步發(fā)展的階段,缺少生活經(jīng)驗和各種社會方面、自然方面的常識,自理能力較差,雖然教師和家長在竭盡全力小心翼翼地呵護他們,以盡量減少事故的發(fā)生,但我們應知道成人對孩子的保護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關(guān)注孩子、保護孩子的同時,也應教給幼兒必要的安全知識,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鑰匙交給孩子才是比較可靠的。所以,幼兒園應通過健康教育活動,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動的各個有效環(huán)節(jié)隨機強化。家長應與幼兒園配合,利用家庭教育的特點,及時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3.培養(yǎng)、訓練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傷害事故的發(fā)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能使幼兒躲避傷害。例如,幼兒養(yǎng)成吃飯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習慣,從冰箱中拿出的東西聞一聞的習慣,可以避免燙嘴、燙手、誤食東西;走路和跑步時靠右邊行,可以大大減少與同伴碰撞或被來往車輛碰撞的機率,鞋帶系得牢可避免跌倒、摔傷,吃魚時把刺挑干凈可免受咽刺之痛,吃飯時不嘻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問題,家庭和幼兒園應相互配合,反復強調(diào),持之以恒,使幼兒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4.加強幼兒的體能訓練,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時很少跑動的孩子相對來講容易受傷,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奔跑蹦跳靈活,鉆爬攀登熟練,反應敏捷,相對來講磕碰就少一些。目前我國尤其是城市絕大多數(shù)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雖然在身高、體重方面較過去有一定的進步,但是其心,肺等內(nèi)臟的功能卻落后于身體的發(fā)育水平,這是由于缺乏鍛煉造成的。由于身體肌肉長期缺乏應有的活動,肌肉組織內(nèi)儲氧量降低,肌肉彈性張力下降,因此幼兒動作的平衡能力、靈活性都達不到自我保護的要求。
為此,幼兒園、家庭應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合理地組織有一定強度和密度的體育活動,提高幼兒的身體發(fā)展水平,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喜歡《關(guān)于睡覺和吃飯的壓力問題》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時間:**年**月 地點:教室 對象:部分幼兒 觀察者:李老師 老師的注意: 午餐時間常常是讓老師最頭痛的一段時間,在孩子們吃飯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出現(xiàn)。 我們班的孩子們吃飯的時候常常要講話...
導讀:吃飯時不老實,這是寶寶正在長大的一個象征。父母很在意寶寶的吃飯問題,而寶寶自己則滿不在乎。 寶寶快滿周歲時,吃飯常常成為使父母頭疼的一件事情。這時的寶寶對拿飯勺、把手伸進碗里、把杯子推倒、或把碗...
開學已經(jīng)一個多月,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級的幼兒最大的問題在吃東西上,每天吃點心、吃水果、吃飯都有幼兒不好好吃飯,吃東西的速度也慢。有的幼兒在吃東西前已經(jīng)有了排斥的情緒,跑來告訴老師:我不要吃這個;有的幼兒在吃...
我準備這樣對待孩子的吃飯難問題我所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的一樁煩惱事——兒子長得特別瘦小,胃口特別差。 我試過各種辦法,但要么無法堅持要么因為覺得麻煩而放棄。此間種種,難以細述?,F(xiàn)在,我有了一個新思路。...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