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筆記。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教師有樹立正確的家長觀,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閑暇教育:促進兒童自由和諧發(fā)展的關鍵”,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踐起點:尊重兒童的閑暇需要
我國當前的兒童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忽略閑暇的。從應然狀態(tài)講,尚未成年的兒童應該處在人生最美好的閑暇階段,即無條件閑暇時期。但事實上他們比成年人更忙,且不說當前兒童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和課外“特長”、“興趣”學習負擔,甚至在幼兒園的興趣班課表上,科目之繁多也令人吃驚!兒童的閑暇時間已嚴重受到成人的擠壓,教育已簡化為知識儲存、技能訓練,忽略了兒童閑暇需要。正因為對閑暇的忽略,我國的兒童教育并不承擔閑暇教育的功能。
從生命的視野看閑暇教育,兒童成長需要閑暇。閑暇對兒童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閑暇和娛樂、營養(yǎng)、居住環(huán)境一樣,都是兒童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作為兒童個人所擁有的閑暇,對于促進其道德、智力和個性等方面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在德育方面,它給兒童提供了反思自身閑暇活動的時空,豐富了其精神世界。在智力發(fā)展方面,兒童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愿望等進行自由自主的活動,成為自我發(fā)展的主人。在個性塑造方面,閑暇活動以其內(nèi)容和形式的豐富性與我們學校教育中的課堂學習相區(qū)別。正因為閑暇對于兒童的重要性,1989年通過的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明確規(guī)定兒童享有休息和閑暇,從事和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的權利。我國2011年頒布的《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也對此作了規(guī)定。
我們正是在透視兒童教育問題、把握兒童閑暇需要的基礎上,來思考兒童閑暇教育的實踐起點問題。當前的教育造成了兒童學業(yè)負擔過重,閑暇時間被變相掠奪,身心資源被過度透支,閑暇需要被無情壓抑等反生命的教育現(xiàn)象,閑暇教育正是一種在這一基點上主動對學校教育的彌補和糾偏。
核心內(nèi)涵:培養(yǎng)兒童的優(yōu)質(zhì)休閑能力
如何充分利用兒童個人閑暇這一重要的成長資源,是當今閑暇教育的核心問題。閑暇教育學者J.曼蒂曾說,“改變了某個民族的閑暇品性就可以改變這個民族的整個個性和這個民族的效率。因此,閑暇教育在任何一種文化中都不是一個附帶的任務”。閑暇教育就是指導人們有價值地利用閑暇時間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培養(yǎng)占有閑暇時間的主體,獲得優(yōu)質(zhì)休閑能力,從而豐富人們的閑暇生活。
優(yōu)質(zhì)休閑是20世紀80年代休閑學領域出現(xiàn)的一個新概念,它認為每個人都有追求高品質(zhì)生活方式的責任。優(yōu)質(zhì)休閑是人的整體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發(fā)揮個人的潛能,提高休閑素養(yǎng)。休閑生活存在層次高低之分,休閑學專家納什指出,休閑是有等級序列的,按照質(zhì)量的從低到高,分為反社會行為、傷害自我、消磨時間、欣賞性參與、積極參與和創(chuàng)造性參與六個層次。從這個等級序列中可以看出,在閑暇的時間里,優(yōu)質(zhì)休閑即從事提升生命質(zhì)量的活動。因此,只有優(yōu)質(zhì)休閑才能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引導兒童去認識、理解生存的意義和價值,不但使他們知道“何以為生”,更能使他們懂得“為何而生”,進而獲得生存的價值向度,建立起兒童特有的意義世界和精神家園,走進生命成長的樂園。
如何培養(yǎng)兒童的優(yōu)質(zhì)休閑能力呢?首先,要盡快把閑暇教育納入我國公共教育體系中去,納入政府教育決策的視野中去,并落實到學校教育的規(guī)劃中。就當前而言,閑暇教育應納入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視野中加以考察。其次,要明確閑暇教育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定位。從本源上講,閑暇與教育密不可分。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形式,閑暇教育只有納入規(guī)范化的課程體系才有可靠的載體。為此,學校教育應當系統(tǒng)地設計課程和教學內(nèi)容,在考慮獨立形態(tài)校本課程的同時,更要精心設計滲透形態(tài)的課程,即在其他學科課程或活動課程中滲透閑暇教育的思想和理念。
終極目標:觀照兒童的自由和諧發(fā)展
閑暇教育,其要旨是尊重兒童的生命自由意志和閑暇需要,培養(yǎng)兒童的優(yōu)質(zhì)休閑能力,豐富兒童的閑暇生活,而其終極目的則是引領和幫助每個兒童身心的自由和諧發(fā)展。
亞里士多德曾說:人“唯獨在閑暇時才有幸??裳?,恰當?shù)乩瞄e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礎”。因為閑暇的本質(zhì)是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的本質(zhì),所以自由的人是身心和諧全面發(fā)展的人。無論是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君子之教”中,還是西方所倡導的“自由教育”中,都是屬于貴族階層的,而在如今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中,它成為每一個公民必須具備的條件。真正的閑暇教育,順應兒童的天性,呵護生命的自由意志,尊重兒童的閑暇需要,恢復兒童的閑暇“心力”,還給兒童自由舒展的時間與空間。
當前,教育部出臺十條規(guī)定,為小學生“減負”,從本質(zhì)上說,是為失去過多閑暇或根本就沒有閑暇的兒童贏回閑暇,還他們自由支配的時間,給他們以自由和充分選擇的權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兒童的閑暇看做一種時間資源的浪費。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當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5—7小時的空余時間,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聰明、全面發(fā)展的人。正是在這層意義上,我們認為閑暇教育是促進兒童自由和諧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兒童的自由和諧發(fā)展是閑暇教育的終極追求。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嬰幼兒期是智能發(fā)展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對兒童進行科學的智能培養(yǎng)將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早期智力開發(fā)的問題受到極大關注。
許多人都承認智能的實質(zhì)是解決問題、適應生活的能力。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是復雜多樣的,因此,要求人們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去適應生活的挑戰(zhàn)。遺憾的是,長期以來,人們更多地重視傳統(tǒng)智力測驗所測量的智力,而這主要是以記憶、抽象邏輯推理、語言能力為主。
不少家長、教師熱衷于為孩子做智力測驗,如果孩子智商(IQ)高則欣喜不已,以為他今后必定有成就;反之則感到沮喪,有的甚至借此來推卸教育責任。如此種種只注重少數(shù)幾種能力,只注重兒童當前的智能發(fā)展水平,卻忽視兒童智能的全面培養(yǎng),忽視兒童潛能的開發(fā),都會對他們智能的發(fā)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那么,如何來促進兒童智能的發(fā)展呢?
首先,應當樹立新型的智能觀,超越智商的局限。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元智能的觀點正在取代傳統(tǒng)的單一智能觀。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新世紀里,高智能不僅包括邏輯分析能力、語言能力和記憶能力等方面,同時也包括實踐操作能力、自我監(jiān)控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溝通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等多個方面。同時,大量事實表明,智能盡管受到遺傳的影響,但是,環(huán)境和教育在智能的發(fā)展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智能是完全可以培養(yǎng)和開發(fā)的。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不僅正常兒童的智能可以提高,而且先天智力低下兒童的智能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潛能的開發(fā)遠比評價、判定兒童當前的智能水平更為重要。
其次,成人對兒童智能發(fā)展的期望應當是科學的。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表明,積極的期望可以顯著地促進兒童智能的發(fā)展。
當兒童面臨困難、疑惑,甚至失敗時,如果父母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積極提供必要的幫助,并通過眼神、手勢、語言等多種方式把父母的積極期望傳遞給孩子,孩子就能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產(chǎn)生積極的成就動機和良好的行為,從而促進智能的發(fā)展。相反,如果父母不重視孩子從事的活動,或輕易地否定孩子的努力和能力,常常訓斥孩子“笨”、“傻”,時間長了,孩子就容易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成就動機降低,并可能產(chǎn)生心理行為問題。當然,積極的期望并不等同于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否則,將成為壓力和兒童與成人沖突的根源。
再次,要了解智能的發(fā)展遵循用進廢退的規(guī)律。開發(fā)兒童智能的主要途徑在于多提供機會,使兒童在成人引導下,逐步自主地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在積極思考。不斷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頭腦、提高智能。成人應當注意不要事事包辦代替,因擔心孩子受累、受挫而剝奪了他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同時,成人也要注意避免撒手不管,對孩子遇到的困難置之不理,因而使他可能由于缺少鼓勵和支持而喪失努力的信心。分頁標題
兒童智能開發(fā)的具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同時,每一個孩子的智能優(yōu)勢、智能活動又各具特點。父母、教師在與兒童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促進其智能發(fā)展。
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學什么
What to learn for learning a language?
要學會使用一門語言,理解以這門語言為載體的信息,要能夠遣詞造句,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想,至少需要學習以下四個層次的內(nèi)容:第一,符號形式(form);第二,規(guī)則與功能(function);第三,文化(culture);第四,思維的技巧(thinking skills)。
1.1
符號形式
符號形式是語言的外殼,包括聽覺的形式和視覺的形式,此外盲文還是一種觸覺的形式。對普通學習者而言,必須知道語言的發(fā)音,這是是完成聽力理解和口語表達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學習者還必須知道語言的書寫形式,這是完成閱讀理解和寫作的基礎。對目標語言的學習與應用,首先是對其符號形式的識別,完成形式與含義的對接。
1.2
規(guī)則與功能
聲音形式的符號和視覺文字形式的符號要構成豐富而完整意義,還需要多個符號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彼此發(fā)生關聯(lián),形成連續(xù)的符號串,構成意義的單元。英語語言中詞匯的彼此鏈接的規(guī)則和單詞變形的規(guī)則等展示出語言組合的結(jié)構,這就是學習者需要熟知的語言的規(guī)則與功能?;诜栃问脚c語法規(guī)則進行的意義建構得到的僅僅是意義的表象,語言的含義在語境中生成,受到使用者思維方式與思維習慣的影響,語言使用者共有的思維方式與思維習慣賦予語言以文化的規(guī)則。
1.3
文化表征
僅僅熟知語言的符號形式和規(guī)則功能,未必就能嫻熟運用語言進行有效溝通,語言交流需要精確表意,合乎禮節(jié),合乎文化習俗。比如I love you. 三個詞,再簡單不過了,符號形式和句子結(jié)構都很容易把握,要聽懂這句話卻不是那么簡單。講話的人如何使用重音,就包含著潛臺詞的心機。但如果重音放在第一個詞上,講話的人要強調(diào)的是:告訴你,喜歡你的人是我。如果重音落在最后一個詞上,潛臺詞是:你不要亂吃醋了,我喜歡的就是你不是別人。那如果重音放在中間那個詞上呢?這是鄭重地告訴你:今生今世,此時此刻,我就愛你一個人。同樣是說一個句子,僅僅是重音不同,傳遞出來潛臺詞卻是不同的,可見用語言有效的溝通,僅僅知道這三個詞的音形義,知道這是一般現(xiàn)在時,知道這是第一人稱作主語,都不夠的,還需要理解情景與習俗。
1.4
思維的技巧
學習者掌握了目標語言的符號形式、應用規(guī)則與功能、能體會并了解其文化的含義與禁忌,離運用表達還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就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我們自身運用母語的情況來看,接受過同樣水平的教育,詞匯量可能也在同類的水平上。但是為什么有些人說話條理特別清楚,讓人一聽就懂;有些人說了一大堆,卻自己都不知道要點在哪里?有些人的言語開門見山,有些人含糊其辭?有些人可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些人可以言簡意賅,字字珠璣。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表達的是思維的過程與結(jié)果。語言的單元在話語情景中建構意義,受到群體性思維方式與習慣的影響,這種被群體接納并采用的話語模式和邏輯框架被稱作公共語言范式。一個人掌握的公共語言的范式越豐富,話語的邏輯性越強,越容易被理解,越容易引起共鳴。因此,幫助兒童學習運用英語,不僅要幫助兒童熟悉英語的符號形式和語法規(guī)則,了解語言應用的情景含義與禁忌等,還應到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公共語言范式,以提高思維的技能技巧。
2
如何用英語學習輔助兒童思維發(fā)展
How to teach for thinking skills?
2011年《九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修訂,提出英語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倡導以語言教學促進兒童思維發(fā)展。在目標語言的學習中,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語境,倡導真實交流。在目標語言運用交流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表達與陳述的話語范式。
2.1
在目標語言的輸入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運用思考的技巧界定概念
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思考的方法有很多,輔助我們解決不同的問題,例如序列、比較、分類、比如區(qū)別真實與虛構、區(qū)別觀點與事實等。例如要學習單詞a tricycle。教師除了直接展示圖片或事物,呈現(xiàn)其發(fā)音、拼寫和意義,還可以通過以下的語言描述,讓學生聽取、判斷、選擇正確答案。
It's a kind of toy. 分類,讓這個詞匯的含義鎖定在玩具范圍內(nèi)。
It's like a bicycle. 比較,與學生熟悉之物對比,支出相似性。
It has three wheels. 細節(jié)描述,呈現(xiàn)其主要特點。
當教師說I got a tricycle,學生通過以上思考,可以理解“我得到了一個玩具三輪車。”
教師經(jīng)常用分類、比較和細節(jié)描述等常用思維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某個事物或者概念,學生慢慢熟練使用這些方法進行概念描述。
2.2
從情景對話中提煉某一話題的話語范式
話語范式即是話語表達的規(guī)范樣式,能夠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思維框架,輔助學生有邏輯有條理的表達。
你若是認為,寶寶學習語言是從開口叫“媽媽”那一刻才開始,那就錯了!事實上,寶寶從出生后的第一聲啼哭起,就已經(jīng)開始了語言發(fā)展的歷程。
爸爸媽媽多半很在意寶寶是不是“會說話”,卻忽略了在寶寶學會說話前所應該發(fā)展的溝通能力。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就已經(jīng)能聽到一些聲音,出生后7個月左右,聽覺便已發(fā)育得很好。因此在呱呱墜地之后,寶寶便開始透過“聽”話學習語言。
從語言的發(fā)展進程上來看,寶寶能理解、聽得懂的語匯,比他實際說出的語匯至少多出3~5倍。你可以先提供給寶寶足夠的視覺與聽覺刺激,例如將看到的事物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斷地講給他聽,讓寶寶能在腦中連結(jié)語言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語言儲備。
對于0~3歲的寶寶,比起說話能力本身,非語言的溝通能力,如哭、肢體動作,或是眼神、手勢等反而更為重要,這些都是語言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此,你要先學習觀察寶寶的行為,嘗試了解他的意圖,以免錯失與寶寶溝通的機會,否則,寶寶會因為沒有得到你的鼓舞而變得越來越不愛表達!
初階:好好聽聽(聽覺游戲)
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聽”是很重要的基礎,因此,借助各種聽覺游戲,幫助寶寶建立聽覺注意力、尋找聲源及理解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鍛煉寶寶語言發(fā)展所應具備的聽覺能力。
1.聽聲音
剛出生的嬰兒就已具有“聽”的能力,能辨識出熟悉的聲音,尤其是媽媽的聲音,會比較容易安靜或高興。你可以在嬰兒床前擺放一些音樂鈴,或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當寶寶的抓握能力逐漸發(fā)展時,也可以給他一些會發(fā)出聲音的小玩具,讓他把玩,學習操控聲音。
2.找聲音
寶寶3~4個月大時,開始訓練他對聲源的反應。媽媽可以常常在寶寶的兩側(cè)說話,讓他學習轉(zhuǎn)向聲源,或是拿一些鈴鐺、發(fā)聲玩具做輔助,讓寶寶試著辨別聲音是從哪里發(fā)出的。當寶寶找到正確聲源時,就可以將發(fā)聲玩具交給他把玩,作為獎賞。
此外,可以拿塊布或紙盒將聲源(鈴鐺、發(fā)聲玩具)蓋住,讓寶寶去尋找聲音來源。這個游戲可以幫助寶寶建立“聽覺的物理恒存概念”。
進階:小嘴巴,動一動(口腔動作游戲)
語言發(fā)展不只是“詞匯”的發(fā)展,嘴唇、舌頭、臉頰、聲帶、咽喉肌肉越協(xié)調(diào),寶寶將來也比較能“口齒清晰”。通過一些口腔動作的小游戲,讓寶寶體會發(fā)聲的樂趣,促進口腔動作的靈活度。
1.玩嘴巴
當寶寶可以“抿”嘴唇時,就可以開始跟寶寶玩“親嘴”的游戲,這不僅能促進寶寶雙唇閉合的能力,也增進寶寶與媽媽的親密感。在寶寶滿周歲,學會將雙唇包住杯緣喝水之后,就要開始讓他練習吸水,或用吸管喝飲料,這個“吸”的動作可以促進臉頰肌肉的力量,及雙唇閉合的力量。
2.玩舌頭
在寶寶的嘴唇周圍涂上一些奶油或糖水,讓寶寶試著將舌頭伸出嘴巴外面上下左右動;或是發(fā)出“啰、啰、啰……”的聲音讓寶寶學,都可以促進舌頭靈活度。
3.吹一吹
在寶寶還小的時候,可以多在他的臉頰上輕輕地吹氣,讓他感受那股氣流。當寶寶大一點的時候,讓他模仿你把嘴嘟起來,試著吹吹看,如果他不太會吹,可以利用一些小道具,例如小風車、羽毛或小紙片等來啟發(fā)他。
4.嚼一嚼
寶寶大約在4~6個月左右開始接受輔食,很多寶寶在6個月大時開始長牙齒,因此咀嚼功能很重要。這時,你可以訓練寶寶吃些容易咀嚼的食物,例如磨牙餅、面包,或其它半固體、固體的食物。寶寶一歲多以后,可以將食物切成較小片,讓他練習“咬”的動作,訓練他的舌頭、牙齒及口腔動作的協(xié)調(diào)。
育兒觀念:注重家庭教育,促進孩子發(fā)展
能被邀請在家長會上發(fā)言,感到意外和高興,萱萱在班上年齡偏小,我們一直對她沒有提出過多的要求,上學期,在老師的幫助下,萱萱有一些進步,在幼兒園和家里也養(yǎng)成不少好的習慣,這和老師辛勤教育是分不開的。今天主要把自己感受到會幫助她進步的一些做法和家長們交流。
一、同老師密切配合教育孩子
萱萱是一個敏感的小女孩,在小班和中班的時候經(jīng)??薇亲?,在幼兒園哭鼻子大部分原因都是受不得委屈、嬌氣,比如別人碰了她一下、排隊吃飯的時候有小朋友插了她的隊、或者是她想看的書已經(jīng)被其他小朋友選了等等,都是一些很微小的小事情。在家里哭鼻子呢大部分原因是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做錯事情了。老師很頭疼,我們也很頭疼,對于這個毛病,我們和老師配合,加強教育,跟她講道理。又一次晚上回家我問她,你今天在幼兒園為什么哭了?她告訴我今天下午起床后看書我想看的那本書被其他小朋友選了,我也想看,她不給我,我就哭了。我說:萱萱,你是不是特別想看那本書?那別的小朋友也很想看,如果班上的同學都和你一樣,看不到自己喜歡的書就哭,你覺得好不好?你可以先選其他的書看,還有你明天起床的時候快一點,挑選自己喜歡的書,你覺得呢?她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道理她自然就懂了。在家里如果是要求得不到滿足,和她講道理之后依然哭鬧,我和爸爸都會對她采取不理睬的態(tài)度,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會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哭鼻子了。如果是犯了錯誤,有時候她會就會先大哭以求得我們安慰,這種情況下我一般都會對她說:你先哭吧,想好了來找我。大概5分鐘后,她就會自己擦干眼淚找到我或者爸爸,媽媽對不起,我今天什么地方做的不對,下次不會了,這時候我都會抱抱她,再講一遍道理給她聽,最后一定會告訴她爸爸媽媽都不生氣了,會更愛她。另外,我們也帶他從事一些要自己克服困難才能實現(xiàn)的活動,比如去爬山。再大一點,我們還準備給她進行一些體育方面的鍛煉,增加耐力,韌性?,F(xiàn)在她哭鼻子的毛病已經(jīng)好很多了。
二、加強平時的文化訓練
為了給上小學打下基礎,平時會對她進行一些文化訓練,比如簡單的數(shù)學加減法、識字、寫字等,每天晚上抽出5~10分鐘,時間不長,但是每件事情盡量做到位。寫漢字和阿拉伯數(shù)字的時候我們都要求她按照田字格的標準寫,而且要保持作業(yè)本的干凈整潔,有時候?qū)懙貌缓每?,她自己會說,媽媽,這個寫得太丑了,我還是擦掉重寫吧。做數(shù)學題目的時候,如果是簡單的加法,她會麻利的做好,如果是連加的題目,她就會跟我討價還價,說媽媽這個太難了,我不想做連加或者是只做一半好不好。這種情況下我都會堅持讓她做完,跟她說,你有跟媽媽討價的時間都快做完了,你天天跟媽媽說你好想上小學,那上了小學后如果考試有難的題目你是不是跟老師說,啊,這個太難了,我們不考了。她就會馬上說:不行不行,那還是做吧!然后很快地做完后讓我給她打分。
三、不忽略日常教育的細節(jié)
日常細節(jié)的教育,對孩子德育的發(fā)展也是很重要的。在平時,我們?nèi)绻l(fā)現(xiàn)一些不良的苗頭,及時制止并保持全家的一致。比如尊敬長輩,當發(fā)現(xiàn)有不尊敬長輩的語言或行動的時候,及時批評,不會因為孩子小、可愛而放松,在長輩辛苦做事情的時候,讓她看到,并要求她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早上下樓的時候,她都會主動對我們說,爸爸,垃圾我來拿吧,并把它扔到垃圾箱?!皩Σ黄稹⒅x謝、請”這些禮貌用語她都常掛在嘴邊,開始的時候,她讓我們幫我那東西或其他的事情,都是說給我拿下什么什么的,快點。我們就會說:萱萱,讓別人幫你干事情的時候,你應該怎么樣?現(xiàn)在,她都是說:媽媽,請幫我拿什么東西,完了會說:謝謝媽媽!去奶奶家,看到奶奶在做飯,她也會跟奶奶說:奶奶做飯好辛苦,我獎勵你一個貼畫。通過日常小事情的點滴積累,萱萱也學會關心別人,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不舒服,她會馬上找個被子給你蓋上,把能夠到的衣服全部蓋到你身上,還時不時的問你好一點沒,讓家人都很貼心。
四、發(fā)揮娛樂設備的作用
我們現(xiàn)在的日常生活中電視、手機、電腦對孩子的影響已經(jīng)很大了,色彩豐富,界面靈活,形式多樣,能吸引孩子長時間的注意力。對這些我們一直都沒有禁止,因為這也是她和其他孩子交流的一部分。像他們這個年齡喜歡玩的游戲大多還是巧虎和朵拉,游戲本身也是寓教于樂的,既能學到知識,還能鍛煉她的反應能力,另外我們給她的小touch里裝上一些識漢字、學拼音、認識時間、講故事的軟件。通過這些軟件她已經(jīng)認識了不少漢字,而且聽到她喜歡的故事,就會反復的聽,還會說給我們聽,幾乎能做到一字不差。上學期當值日班長講的故事有的就是她自己準備的。我們對她的限制主要是時間上的限制,為了保護視力。
萱萱還有很多的缺點,比如偏食嚴重,吃飯慢等,我們一直沒有好的辦法,在老師的幫助下,大班偶爾吃一兩根青菜,這學期吃飯稍塊一些。這可能是小的時候我們沒有對她太多的限制,一直自由發(fā)揮,約束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給老師的管理帶來了麻煩,這里也對許老師、劉老師、沈阿姨的耐心照顧表示感謝。
之前也學習了多位家長的經(jīng)驗,希望以后繼續(xù)向其他家長學習好的的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同老師一起帶好孩子,讓孩子天真快樂的成長,有美好的夢想,有一顆單純的心。
今年的國慶連中秋8天的長假,媽媽們有什么計劃呢?是帶著孩子逛公園、去游樂園,還是抓緊機會讓孩子上“補習課”?或是索性家里蹲,用電視、電玩、電腦來打發(fā)漫漫長假呢?
在這種時候,無論是短假還是長假,我會組織幾個家庭一起“親子游”或遠或近,甚至就在市內(nèi)找?guī)讉€適合孩子的活動場所,,這也是我過去十年來一直在嘗試的“閑暇教育”。
在“閑暇”中豐富人生體驗
閑暇教育(LeisureEducation)最早興起在70年代的美國,然后風靡至其他國家。旨在讓父母利用閑暇時間去豐富孩子在課堂之外的生活,讓他們在現(xiàn)實中逐步學會與人交往,培養(yǎng)對藝術人文的愛好和興趣,通過旅游和參與來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情感,提高對生活的領悟力,從而使其個性得以充分自由地發(fā)展?,F(xiàn)在在美國的中小學教育中專門設有“FieldTrip”一門課,其理念正是從“閑暇教育”演化而來,同時又對“Field”的范圍進行了擴容?!癋ield”涵蓋了所有學生可以走出教室外地方,例如郊外、工廠、社區(qū);還有超脫課本知識的領域,例如慈善、救助。
剛上初一的大兒子Ian有一堂WorldCulture(世界文化)課,要求小朋友們在長假中參加學校組織的一次“FieldTrip,備選有兩個地方:一是美國的新奧爾良,去那的小朋友要去探訪黑人爵士樂的起源,了解美國黑人奴隸制的歷史,還有卡特里娜颶風給新奧爾良帶來的創(chuàng)傷;第二個目的地是四川成都,孩子們?nèi)ツ堑氖滓康氖且赐麨膮^(qū)孩子,了解地震后災區(qū)的建設和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并做些義工。我兒子說他想去成都,“雖然我以前去過成都,但那時只知道去看熊貓,除了熊貓,我對成都一點都不了解?!?/p>
讀書,可以在學?;蚣抑膺M行
在課堂外無論是雙休日還是節(jié)假日,在西方很少看見爸爸媽媽陪著孩子埋頭做作業(yè),或是趕場到處去補習。在紐約,雙休日我經(jīng)常會輪換著約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們?nèi)ooksofWonder書店。那里幾乎每個周末都會組織書作者和孩子們進行讀書會,有時還會按書里講的故事讓孩子們排演。近期,他們還開設了“魔術工坊”,教孩子們?nèi)绾巫兩怼肮?波特”。當孩子們沉浸書與故事的世界時,爸爸媽媽則可以在書店一角新開辟出的bakery小坐歇息,既對孩子進行了“休閑教育”又不耽誤家長的閱讀和休閑。
同時,很多公益場所也會在節(jié)假日安排很多活動和節(jié)目,配合父母做“閑暇教育”。比如,美國很多圖書館在節(jié)假日都會安排故事會,有的圖書館還與快餐店和玩具店攜手,學生只要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書,就可以得到免費餐券或可愛的玩具作為獎勵。而在博物館里,孩子們還可通過互動游戲了解歷史及其相關知識。
閑暇以興趣為先
對像十一、春節(jié),及寒暑假這類周期很長的假期,其實父母勿需刻意大費周章地做個大plan。在什么環(huán)境下“閑暇”還是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有可能奶奶家的菜園子,小區(qū)旁的小沙坑,或是公園里的那個小土丘就是孩子最佳的“閑暇”環(huán)境。媽媽要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方面為抓手,創(chuàng)造出一個小朋友樂于參與,同時又能學習的“閑暇環(huán)境”。比如我小兒子特別喜歡玩水,一有機會我就會帶他去海邊或河灘邊抓寄居蟹,堆沙子;而大兒子則是個體育迷,今年暑假我就替他報名參加了以體育運動為主題的夏令營。
Jane’sTips:
1、“閑暇教育”首先是種感性教育,是通過觸摸、觀察、體驗去感受事物;同時,它又是個“慢養(yǎng)”的過程,需要長期不間斷滲入,在量的積累中等待質(zhì)變。
2、節(jié)日旅行,如果不是長途建議可以自駕游,或坐火車,盡量讓孩子看清楚窗外的景色風貌。當經(jīng)過兩處地貌明顯不同的地方時,孩子會有即時的感性認識。這種感覺完全不同于書上的插圖,電視里的風景片或是網(wǎng)絡上的三維景觀。它更直接,而且摻雜著孩子當下目睹景色時的心情,這種認識會變成記憶持續(xù)很久。
3.盡量讓孩子多與人交流。與不同的人交流,能幫助孩子認知和把握不同人的感情,從小培養(yǎng)他們擁有靈活的心智去處理人際關系。
4、當孩子看到新奇好玩的東西時,媽媽可以提示寶寶:“這樣的景色和家鄉(xiāng)的一樣嗎?這里的氣候和家里的一樣嗎?寶寶看,這里的人都包著頭巾!”有意地培養(yǎng)孩子提問的習慣,并讓這種習慣滲入到他的日常生活?!皭蹎?,會問”遞進的必定是“想學,要學、會學”,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自然會大大提升孩子的智能。
家園共育《閑暇教育:促進兒童自由和諧發(fā)展的關鍵》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一、幼兒學英語真的很重要嗎? 現(xiàn)在許多幼兒園中班都開設了英語班,雖名義上屬于自愿參加,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報了名。可學習質(zhì)量究竟如何,多數(shù)家長都不過問。一般家長認為,英語是一種國際通用語,代表世界科技...
背景: 孩子對周圍的世界有著濃厚的興趣,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值得我們的孩子去關注、去發(fā)現(xiàn)。讓孩子去觀察身邊的點點滴滴:小草在春天露出嫩葉,蝸牛在雨后爬出泥土,螞蟻在下雨前急著搬運食物,孩子們天天可以從...
嬰幼兒期是智能發(fā)展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對兒童進行科學的智能培養(yǎng)將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早期智力開發(fā)的問題受到極大關注。 許多人都承認智能的實質(zhì)是解決問題、適應生活的能力。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學什么 Whattolearnforlearningalanguage? 要學會使用一門語言,理解以這門語言為載體的信息,要能夠遣詞造句,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想,至少需要學習以下四個層次的...
現(xiàn)在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樂、自信的與別人交往,擁有許多朋友。那么鼓勵孩子多接觸社會,是培養(yǎng)孩子社會情感和交往能力的最直接途徑。 讓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節(jié)假日帶孩子到公...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