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家長活動方案。
家庭與學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載體,家長與教師互相配合可以揚長避短,更好激發(fā)孩子潛能!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有哪些積極正確的教學觀念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尊重和關注,家長到底能做多少?”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當孩子6歲左右的時候,已經有了比較強的自我意識,開始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這些事情不一定是對的,那應該怎么辦?當家長疲于工作,而對孩子缺少關心和重視,孩子表現出暴躁或叛逆,怎么辦?
先來說說尊重。尊重要表現在傾聽,傾聽孩子的想法。家長看到的只是表象,沒有了解到孩子為什么這么做?;蛟S表象不是很好,但是孩子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不予傾聽就妄加糾正和批評,對孩子的否定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孩子不被尊重也就不會尊重家長,家長做的事情只要讓孩子不舒服孩子就會極力放抗,不管因為什么。而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每次都讓孩子說明原因,了解孩子的想法,既讓孩子得到了表達,也讓他感到了重視,孩子得到了正向的引導和肯定,自然會身心健康的長大。同時,當他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他也會尊重家長,征求家長的意見。
然后是關注。關注是對孩子愛的非常直接的體現。好好聽聽孩子在說什么并給予回應,抽出時間和孩子單獨相處,分享你最喜歡的事情,或者讓他分享他最喜歡的事情。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否在被關注著。
被關注的感覺能提升孩子的幸福度,孩子也就不需要做其他的行為來獲取重視,大大減小了孩子做消極行為的可能性。那么孩子自然就會減少暴躁和叛逆的行為。
互相尊重,給與適當的關注,正向的引導給孩子做榜樣,孩子才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我看來教育就是這樣,放慢腳步等一等,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在成長!
(文/李卉卉老師,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幼兒教育專業(yè),具有3年幼兒一線教學與培訓經歷。課堂風格是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調動小朋友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小女生有大智慧。)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現在都是獨身子女,一個家庭基本只有一個孩子,四個老人兩個家長,一家六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養(yǎng)尊處優(yōu)已經習以為常了,小公主小皇帝,說不得,打不得。大人們對孩子是這樣,反過來,我們的孩子對我們怎樣了呢?!
今年我接了一個中班,帶班幾天,我就深深感到了這個班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特別是一個叫偉偉的小朋友,早上來園,他手上拿著玩具玩,看了老師也不叫,老師和他打招呼,他也是一臉的茫然,一旁的奶奶手上拿著油條,一邊喂一邊說,叫老師叫老師呀,孩子還是玩著玩具不理不采。
我看著那奶奶對孩子百依百順,但是那孩子對奶奶確實不一為然的樣子,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這就成了我們寵孩子的條件嗎?如果是這樣,我認為還是回到過去的窮苦生活好了,至少他們會懂得珍惜?,F在的家長對孩子都千依百順,與孩子所反饋給我們的卻形成了反比,這真的應該引起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重視了,我們要向西方學習好的東西,但是不能把我們自己所擁有的傳統(tǒng)美德給丟了。
“寶寶啊,等會兒熱了,叫阿姨幫你脫脫衣服啊”
“老師我的被子在哪里?。俊?/p>
“我睡哪一頭”
一個中班的孩子能力再差,這些小事應該沒什么問題了吧,作為家長我們要為我們的孩子到底做些什么呢,他們可是我們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不是在你們的懷抱中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啊,該放手還是要放手,家長要知道:教會孩子做人比教會1+1=2更重要;教會孩子學會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孩子學會幾個洋文更有意義。
對于孩子而言,什么是家庭暴力?很多家長認為,打孩子就是家庭暴力。其實不然。在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影響下,在學校應試教育的挾持下,經常對孩子使用“軟暴力”。其中,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在很多家庭里隨處可見。很多家長也許不以為然:孩子不聽話罵一下又如何,又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何必大題小做?然而,孩子若長期生活在不平等、不被尊重的環(huán)境中,語言暴力將給孩子帶來的嚴重的危害。
低聲教育——科學依據
心理學家對表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fā)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是因為:
1.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松弛,有利于溝通。
2.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fā)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生活中??吹酱笕烁呗曍熈R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3.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低聲教育——辦法措施
1.批評孩子要降低聲調
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松弛,有利于溝通。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fā)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生活中??吹酱笕烁呗曍熈R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2.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
對許多父母來講,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因此,說話前請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效果會很好。比如“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生硬,但過一會兒,孩子很自然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了。
3.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比如帶孩子逛超市,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并警告如果違反的后果將是什么。你要從頭到尾貫徹到底,無需大聲威脅。
4.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fā)泄對孩子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爸爸媽媽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每一個爸媽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打罵教育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一時起到的作用也不會長久。
“吃甜食能補充體力”這個觀點到底騙了多少家長!
很多家長都堅信“吃甜食和糖果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活力”。這個觀點根深蒂固,很多家長都“深受其害”,自然而然地把它運用在生活當中,孩子如果低血壓了,家長就會讓孩子吃點糖補充體力。
但實際上吃糖真的能為孩子補充活力嗎?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還只是人們猜想?讓我們一起看看科學家怎么說吧!
兒科醫(yī)生:這種觀點缺少證據支持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過量的糖份攝入會增加孩子得蛀牙和肥胖的概率,但是目前還沒有科學研究能證明“糖的消耗”和“提高孩子活力”之間的關系。
事實上,吃糖或者甜食并不會增加孩子的活力。
Vreeman和Carroll是來自瑞利兒童醫(yī)院的權威醫(yī)生,他們對“吃甜食可以補充活力”這個議題做了大量研究,為了研究結果的科學與精確,醫(yī)生們盲選十二組的實驗對象做對比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吃甜食”和“補充孩子活力”之間沒有任何聯系。
Carroll醫(yī)生進一步補充道:“沒有一項研究,甚至是關于多動癥的研究,可以證明糖的攝入和提高孩子活力之間存在必然聯系?!?/p>
“糖可以補充活力”這種錯誤觀點為什么會如此流行?
“糖可以補充活力”這個說法最初來自于BenjaminFeingold,他出版了一本關于飲食健康的書籍,這本書十分暢銷,在這本書中很多父母“現身”說法,指出了甜食和含糖飲料給孩子帶來的改變——多吃甜食的孩子更有活力。
但是,書中所提到的有關甜食的觀點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只有潛意識相信“吃甜食可以補充活力”的父母才會“注意”到甜食給孩子帶來的改變,而其他不相信這種觀點的父母根本不會注意到這個細節(jié),這本書的調查對象本身就帶有偏見。
很多醫(yī)生都知道家長對“甜食”的誤解,他們會反復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吃那么多的甜食,要保證孩子的飲食健康,同時也要平衡孩子卡路里攝入。
但即使糖真的可以提高孩子的活力,家長也不應該讓孩子攝入大量的甜食,過多的甜食容易讓孩子患上糖尿病,糖也是孩子蛀牙和超重的罪魁禍首。
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還是讓孩子少吃點糖吧!
育兒心得:我們應該給孩子多少尊重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開始對我的說話以及教育方式有了偏見。剛剛五歲的他,總是在與我意見相悖時候,發(fā)脾氣、摔東西、還有就是頂撞我。開始,我以為就是一個孩子脾氣,不能慣他,不能由著他。但當我一味地去阻止的時候,卻發(fā)現,他的脾氣隨著我的教育而有增無減。甚至他會拿出我曾經說過的教育他的話,來反過來教育我。
猛然間,我才明白,原來,我給他的尊重太少了。
孩子從小就有自尊心,只是家長在一味地灌輸家長作風,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變化。隨著他們說話詞匯量的增加,他們的逆反心理作祟,對我們的反駁越來越有力度,如果在這個時候,還一味地去用家長作風貫徹教育的話,我想,所謂的“代溝”時代會提前到來。
我們給他們的尊重是必要的,但給多少尊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孩子個體差異,會讓家長們有不同的意見,我想,這也是這個度難把握的原因之一吧。像我的孩子,對他的尊重要有一個切實的度,稍微有一點把握不好,他就會覺得“有機可乘”,接下來,會不停地給你談條件,而且還會得寸進尺。有時候真拿他沒辦法,只能說,這個度,得用心去把握了。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尊重和關注,家長到底能做多少?》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的家長活動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經常接到咨詢電話:“我到底該關注孩子多少才對呢?” 關注多少?恐怕還真不好把握。 有一天,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很嚴肅地對我說:“媽媽,你總問我作業(yè)寫完了沒有?這是對我的不信任。”不像以前家里有孩子一堆,...
現在都是獨身子女,一個家庭基本只有一個孩子,四個老人兩個家長,一家六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養(yǎng)尊處優(yōu)已經習以為常了,小公主小皇帝,說不得,打不得。大人們對孩子是這樣,反過來,我們的孩子對我們怎樣了呢?! 今...
擔任園長職務已4年,我一直在追求成為一名有思想的領導者。近年來,我堅持以自我敘述的方式把管理中感觸最深的行為記錄下來,為的是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專業(yè)敏感度,同時也為了記錄自己管理過程的足跡...
對于孩子而言,什么是家庭暴力?很多家長認為,打孩子就是家庭暴力。其實不然。在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影響下,在學校應試教育的挾持下,經常對孩子使用“軟暴力...
擔任園長職務已4年,我一直在追求成為一名有思想的領導者。近年來,我堅持以自我敘述的方式把管理中感觸最深的行為記錄下來,為的是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專業(yè)敏感度,同時也為了記錄自己管理過程的足跡...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