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我的爸爸媽媽說課稿。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xué)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xué)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新的起點,新的方向,讓孩子在玩中學(xué),在學(xué)中玩,不斷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早期教育:爸爸媽媽怎么跟寶寶溝通》,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整理了早期教育:爸爸媽媽怎么跟寶寶溝通,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dǎo)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寶寶滿一歲后,才會開始有意義的口語溝通。之前,寶寶主要是采用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除了哭以外,臉部的表情、手臂與腳的擺動都算是寶寶在溝通。爸爸媽媽越了解他們的身體語言,就越能和寶寶進行交流,也越能鼓勵他使用非語言的方式做有效的溝通。
非語言溝通方式
寶寶在未滿15個月的時候,一般會使用6種基本的非語言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1.哭??
哭是寶寶的本能趨勢,這樣能夠表達出自己的不愉快。剛出生的時候,寶寶哭一般都是因為不舒服或餓了,在寶寶慢慢長大以后,哭的意義就變得多種多樣了。??
2.面部表情?
寶寶臉上的表情能夠表達出他的想法,包括快樂、悲傷、滿足、不舒服、疲倦、害怕、尋找、生氣等。??
3.手掌與手臂的揮動??
寶寶幾個月之后,會逐漸開始使用手碰觸他想要的東西,也可能會推開你,這時候?qū)殞毦湍軌虮磉_出自己的感情了,也能夠表達出自己想要什么。想知道寶寶心里在想什么,其實也不是困難事。
4.腿與腳的擺動??
寶寶躺在搖籃里的時候,偶爾會用力地踢著他的雙腳,這說明孩子現(xiàn)在是非常高興的。但是,有時候也表示孩子不舒服,因為爸爸媽媽要配合他的臉部表情或其他肢體語言所傳達出的訊息來判斷。??
5.身體動作??
要是寶寶扭來扭去想要逃離你或者睡的地方,就代表著寶寶現(xiàn)在不安寧或不穩(wěn)定,或者是身體有哪里不舒服了。
6.身體的接觸??
你抱著寶寶的時候他會覺得很舒服,會享受跟你在一起的時光。但是,如果他想要掙脫,那就代表他不想被你抱著。
你給寶寶的回應(yīng)越多,就代表著你越了解他,這對寶寶來說是非常好的。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學(xué)會了解寶寶非語言溝通的方式,慢慢地你就會讀懂他的話了,也可以了解他的“語言”。比方說,當(dāng)你幫他換掉濕濕的尿布之后,孩子不哭了,就代表著你的行為是對的,寶寶也會增加對你的信任。
但在不同的情況下,同一個姿勢可能也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比方說,把玩具扔在地上的行為,寶寶有時候可能是因為興奮、生氣或痛苦,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厭倦、無聊。結(jié)合臉部表情、手腳的擺動、身體的移動,你就能知道寶寶到底要表達什么意思。
與新生兒非語言交流溝通的5種方式?
1.注視著他??
熟悉寶寶肢體語言的最佳方式,就是在不同情況下觀察他的反應(yīng)。這樣你就能逐漸了解寶寶表達情緒的非語言方式。??
2.練習(xí)??
把你看到的寶寶的情緒、行為表現(xiàn)聯(lián)系在一起。你就會發(fā)現(xiàn)寶寶不管做什么動作你都能知道她想要表達什么。
3.模仿他的行為??
如果你不是很清楚寶寶想要表達什么,可以模仿他的行為,然后自我感受一下。
4.說出你對他的詮釋父母常常扮演的角色,你有嗎???
在寶寶剛剛會說話的時候,你總是和他一起溝通嗎?這里所說的溝通,不是嘮叨、提醒、批評、哄騙、威脅、訓(xùn)斥、質(zhì)問、勸告、評論的表達方式,這些表達方式會影響你們之間的關(guān)系,如果你可以把寶寶當(dāng)作自己的朋友,這樣你們之間的感情就會慢慢地增進。
想想看,如果你不開心的時候,你希望別人怎么做呢?有時候你希望單獨靜一靜,可是有時候又希望別人能跟你聊聊天。寶寶其實也是一樣的。
當(dāng)寶寶表達感受時,你的角色是什么???
很多人從小就被教育說,生氣、失望或害怕的情緒是不好的,不要隨便表達出來。所以,當(dāng)寶寶出現(xiàn)這些情緒時,爸爸媽媽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常常扮演以下幾種角色:??
指揮官:扮演“指揮官”角色的父母,希望自己能夠控制寶寶,不讓寶寶把負(fù)面的情緒及感受表現(xiàn)出來,要展現(xiàn)出“中規(guī)中矩”的樣子,做事情不能出現(xiàn)錯誤。命令與威脅是“指揮官型”父母最常用的語言模式。??
道德家:道德家是個“應(yīng)該先生”,什么話都用“應(yīng)該”來開頭。這種“道德家型”的爸爸媽媽總是關(guān)心寶寶是不是有“正當(dāng)”的感受。
萬事通:“萬事通”型的爸爸媽媽總是想要告訴寶寶,自己經(jīng)歷了那么多,什么事情都是知道的。這些爸爸媽媽總是使用“訓(xùn)誡”、“勸告”、“說出理由”等方式,想讓寶寶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萬能。??
法官:“法官”型的爸爸媽媽不給寶寶解釋的機會,就判定他們的錯誤,他們非常重視的事情,是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寶寶是錯的。??
評論家:就像法官、道德家或萬事通一般,“評論家”型的爸爸媽媽總是會評價寶寶做的對不對。但是,“評論家”型的父母常用嘲笑、辯論、諷刺或戲謔的方式。??
心理學(xué)家:“心理學(xué)家”型的父母試圖分析問題。他們想要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所有的細節(jié),所以能夠更好地跟寶寶溝通。但是這類的爸爸媽媽總是喜歡用診斷、分析、探詢的方式,有時候不能很好地處理問題。
安慰劑:“安慰劑”型的爸爸媽媽會不想自己參與到跟情緒有關(guān)系的事件,總是輕描淡寫地處理寶寶的感受。
當(dāng)父母扮演以上這些角色時,雖然出發(fā)點都是好的,但有時候方式不一定妥當(dāng)。??
跟他重復(fù)說“你是不是餓了”、“你不喜歡這樣躺著,是嗎”之類的話,這也能幫助寶寶發(fā)展。
5.與他人討論??
跟別人說一下寶寶的肢體語言,這樣你可以更加了解寶寶的情緒。??
有效的傾聽與溝通??
基于相互的尊重,爸爸媽媽和孩子都希望能夠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作為一個有效的傾聽者,注意力要集中,包括眼神的接觸,都要表達出專心傾聽的訊息,有時保持沉默,有時要給寶寶回應(yīng),讓寶寶知道,我們正在耐心傾聽。
溝通分為封閉式反應(yīng)與開放式反應(yīng)。封閉式反應(yīng)就是說聽得人聽得不是非常認(rèn)真,或者雖然在聽但卻無法理解當(dāng)事人的意思和感受,所以溝通不是非常順利。??
開放式的反應(yīng)是指傾聽的人聽到了對方的話,同時也能明白對方的感受,而說話者也能感受到傾聽者明白他的意思。多用開放式的反應(yīng),少用封閉式的反應(yīng),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溝通。??
有時候,寶寶表達情緒非常直接,但有時候,他們的身體語言其實包含著更多的訊息,多用“眼睛”傾聽寶寶的“聲音”,你就會發(fā)現(xiàn)寶寶其實是非常好理解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和爸爸媽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如果孩子的膽子很小,那肯定是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果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那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壓力和負(fù)擔(dān),會讓孩子無法釋放天性,這樣孩子就會變得很膽小。
那么,爸爸媽媽要如何做才能避免錯誤的教育方式呢?又有什么方法能夠讓孩子的膽子變大呢?
哪些誤教育區(qū)讓孩子變得膽小
沒有“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總會有擅長和不擅長的地方。很多爸爸媽媽有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于是就會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想法。
沒有興趣的教學(xué)是失敗的,孩子的潛能也沒有辦法被挖掘出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養(yǎng)成了畏畏縮縮不敢堅持自己想法的個性。
過分保護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都特別寶貝,總是擔(dān)心孩子出去會遇到危險,所以不讓他出門。其實過度保護反而是錯誤的,這樣會造成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等到了孩子要獨當(dāng)一面的時候,孩子就沒有足夠的能力了。
太嚴(yán)格
孩子要學(xué)會釋放天性,如果爸爸媽媽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或者對孩子過于嚴(yán)格的話,那么會讓孩子的天性無法得到釋放,讓孩子不敢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只能跟著爸爸媽媽的想法來生活,自己會變得沒有主見,膽子也不大。
怎樣讓孩子的膽子變大
好的環(huán)境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所以爸爸媽媽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有按照自然規(guī)律成長,孩子的天性才能夠得到釋放。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要充當(dāng)糾正者的角色。
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
都說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如果爸爸媽媽不膽小,足夠自信的話,那么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也會變得勇敢。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類似的故事。
讓孩子有獨立性
要對孩子有信心,讓孩子經(jīng)常出去走走,多多交朋友,嘗試和陌生人交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遇到困難時能夠自己解決,遇到選擇的時候也不要畏首畏尾。
孩子如果膽小的話,會影響到他以后的生活。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潛能,不再膽小。
我怕爸爸媽媽丟了
第二周1天(9月7日)主題:“我怕爸爸媽媽丟了”
鬧鐘響了,媽媽讓我起床上學(xué)了。今天要正常上學(xué)了,媽媽昨天晚上就跟我說好了。
但是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我就開始對媽媽說"我不想上幼兒園"。
媽媽問:“為什么不想上幼兒圓?”
我說:“我怕爸爸媽媽丟了?!?/p>
媽媽說:“不會的,放學(xué)了,爸爸接寶寶,媽媽下班會早點回家與媽媽玩的?!?/p>
但是我還是不愿意去,賴在床上不愿意起來,媽媽強行把我抱起來,準(zhǔn)備穿鞋出門了,我就放聲大哭,不愿意穿鞋。我努力的扒媽媽手讓我下來,但是媽媽很堅持,還是把我抱出門了;我一路下樓,一路哭著求媽媽說,”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媽媽說:”“寶寶長大了就要去幼兒園,就象媽媽要上班一樣,每個人都要工作的哦?!?/p>
”媽媽,我還是不想上幼兒園。“
“那你告訴媽媽,什么原因吧?”
我說:“我怕爸爸媽媽丟了?!?/p>
"爸爸媽媽丟不了,晚上你就可以看到爸爸媽媽了。"
說著說著,就來到園門口了,老師來迎接了,但是我緊緊抱著媽媽的脖子,不肯放手。
老師只好無奈對媽媽說,你送她進去吧。整個房間,哭聲震天,比上周還厲害。媽媽把我放到一個小椅子上,開始幫我穿鞋,生活老師過來幫忙,讓媽媽離開,我看著媽媽跟我揮揮手就走了,我又放聲大哭起來。
媽媽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隔壁的阿姨,今天他的兒子也是這種情況,這些小朋友好像約好似的。這種情況讓媽媽擔(dān)心了很久。
下午爺爺接的時候老師反饋,早上哭了挺長時間的,中午睡覺前也哭,飯也不好好吃,而且我在吃午點的時候,居然把“巴巴”拉在褲子里,等拉出來才跟老師說,這種情況是很久很久沒有發(fā)生過了。唉。
老師還反映,中午想回家,就跟老師嘮嘮叨叨說,要回家,否則爸爸媽媽丟了。
晚上我的情緒還算好,媽媽問我為什么拉“巴巴”前不告訴老師,我說“忘記了”。
媽媽跟我講了一個湯姆小兔子上幼兒園的故事,湯姆也是第一天去幼兒園,湯姆跟媽媽分手的時候也是不舍得,但是湯姆的媽媽送了一個手絹給他,如果想媽媽可以看看手絹,而且湯姆還把手絹送給其他小朋友擦眼淚哩。對幼兒園有點陌生,有點擔(dān)心和不安,但是也認(rèn)識了新的朋友,與新朋友一起開心的玩,越好明天還一起去幼兒園。
媽媽說,“明天媽媽也送給手絹給你去幼兒園好不好?”
我說:“好?!?/p>
媽媽拿出一個紅色的手絹給我,我說,“再拿一個”。
媽媽奇怪,為什么要再拿一個呢?
“我自己一個,博文一個?!边@樣啊。
媽媽拿出兩個手絹讓我自己放到書包里,準(zhǔn)備明天帶去幼兒園。
講完故事,我們就睡覺了。
媽媽希望明天我會象小兔子一樣,能夠很快的適應(yīng)幼兒園,認(rèn)識多點朋友,開開心心的度過快樂的一天。
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其實是一種比較正常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從兩歲的時候開始,一直到12歲都會有說謊的行為出現(xiàn),這個時候被稱作最不誠實的時候。
專家說明,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里面,說謊率為96%;4歲孩子每兩個小時說一些沒有多大影響的謊話率為80%;6歲的孩子,基本上一個小時就會出現(xiàn)一個謊話。
如果孩子經(jīng)常性說謊的話,那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guān)系,爸爸媽媽一定要學(xué)會正確引導(dǎo),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成一個誠實的人。
孩子知道自己的謊言嗎
孩子現(xiàn)在還小,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說了謊。孩子說的一般都是隨機謊言。比方說爸爸媽媽問他有沒有吃掉水果的時候,孩子說吃掉了,可是他們面前的盤子仍然裝滿水果,因為孩子現(xiàn)在還不會藏起揭穿謊話的證據(jù)。
孩子到了上學(xué)的年紀(jì)的時候,孩子會變得為了避免懲罰,或更復(fù)雜的原因而編造謊話。通過說謊的行為孩子可能會提高權(quán)力和控制感。在孩子6歲的時候,孩子會慢慢知道爸爸媽媽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情,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爸爸媽媽是不會知道的。
孩子說謊的理由
根據(jù)臨床兒童心理學(xué)家塔尼亞解釋,孩子說謊其實是孩子大腦發(fā)展的一個標(biāo)志。孩子之所以會說謊。是因為孩子的意識當(dāng)中對真相有所了解,孩子在想著另外的一種情況,然后希望自己傳達的信息能夠讓別人相信。
事實上,一些專家覺得這是孩子處于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當(dāng)中出現(xiàn)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還會說出“善意的謊言”。
如何讓孩子不說謊
專家告訴爸爸媽媽的一個辦法是,可以主動跟孩子說:“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然后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積極倡導(dǎo)誠信和透明。
第二,孩子說了真話以后,爸爸媽媽要表揚孩子,然后要鼓勵并且支持他們把誠實放首位。要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十分喜歡你告訴我們真相。
要是爸爸媽媽搞清楚孩子在故意誤導(dǎo),可以跟孩子說清楚:說謊是不被認(rèn)可和接受的,一定要學(xué)會說出真相,這樣爸爸媽媽才會更加信任你們。
還要跟爸爸媽媽說的是,孩子聽到的謊話越多、自己也會說更多的謊話。孩子平時會觀察爸爸媽媽的行為。因此,爸爸媽媽不管是善意的謊言,還無關(guān)痛癢的小謊,都不能隨便說。爸爸媽媽還要讓孩子區(qū)分謊言的性質(zhì),特備是對于學(xué)齡前孩子。
幻想和想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項非常正常的行為。所以,爸爸媽媽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biāo)簽。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適當(dāng)?shù)乜滟澮幌潞⒆樱骸澳愕南胂罅芫?!”或者“你說的這些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別是當(dāng)孩子說出夸張、俏皮的想象,比方說“我家的寵物是恐龍”,爸爸媽媽可以詢問一下孩子:是什么樣的恐龍?你平時和它是怎么玩的呢?
0-3歲的小寶寶還不能自己讀書,這個時候的閱讀主要是由爸爸媽媽來“陪讀”。寶寶特別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那么好聽的故事,那么好玩的事兒,那么可愛的小伙伴,都是爸爸媽媽幫寶寶從書上看來的,書——好神奇呀。自然而然地,寶寶就對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爸爸媽媽也就成功地為寶寶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媽咪陪讀須知——親子閱讀3大誤區(qū)誤區(qū)1:閱讀就是識字曾經(jīng)看到一位媽媽一個字一個字地給寶寶讀《嬰兒畫報》,還用手指著這個字,根本就不看畫面,寶寶充滿疑惑地看著一個個漢字,仿佛他自己都在問,難道這就是讀書嗎?這時候的寶寶也許對漢字根本就不感興趣,這樣子讀書,只會讓寶寶對書越來越反感。其實,圖書就是一種工具,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寶寶通過它可以了解到很多很多美好的事物。誤區(qū)2:閱讀就是讀懂情節(jié)寶寶的認(rèn)知能力是有其發(fā)展特點的。對于1歲半以下的小寶寶而言,他根本就不關(guān)心這個故事到底怎么樣了,他感興趣的是一個個自己喜歡的單獨畫面,從這些畫面上,他們可以認(rèn)識這是蘋果那是黃瓜,蘋果是紅色的黃瓜是綠色的。所以這個時候和寶寶讀書,可以不按故事情節(jié)講,講寶寶喜歡的畫面就好了。即使對大一點的寶寶而言,讀書也不僅僅是“閱讀理解”,他們從這些書里看到了新的事物,學(xué)到了新的知識。誤區(qū)3:按照爸爸媽媽意愿選書有些爸爸媽媽有很多培養(yǎng)寶寶的雄心壯志,什么時候讀哪一本書,都有詳細的計劃??墒撬麄兺雎粤俗钪匾氖聦崳蔷褪菍殞毜呐d趣??赡苣銥樗x的書他根本就不喜歡,硬塞給他,慢慢地他就會對讀書失去了好感。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媽媽可以細心觀察寶寶的興趣點,再以此為基礎(chǔ),給寶寶提供適合他年
齡段和他喜歡的閱讀素材,這樣他才能真正喜歡閱讀。親子讀書小擂臺——好的做法VS不好的做法DO:1.寶寶對他愛聽的故事是百聽不厭的,媽咪對這樣的內(nèi)容應(yīng)該不厭其煩地反復(fù)閱讀。2.閱讀最好采取互動形式,可以給寶寶提問題,如“這是什么呀?”“這個蘋果是什么顏色的?”;反復(fù)閱讀三五次后,還可以鼓勵寶寶給媽媽講;或者是等寶寶對內(nèi)容熟悉了以后,媽媽寶寶交替閱讀,媽媽說上一句,寶寶說下一句。3.鼓勵寶寶的翻書行為。在小寶寶眼里,書本就是一種玩具,翻書就是一種游戲方式,但這種游戲方式可以看作是早期閱讀的準(zhǔn)備,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動作來培養(yǎng)寶寶閱讀習(xí)慣和興趣。另外,和寶寶一起讀書,他翻到哪頁就講哪頁好了,不要因為翻錯頁而阻止他翻書,這樣才不會影響寶寶的熱情。4.“看圖說話”是很好的方法。媽媽可以找一張漂亮圖片,給寶寶講一個故事,故事可以即興發(fā)揮。5.“照本宣科”同樣也是不能缺少的。像很多童話故事中很多非常優(yōu)美的地方就一定要讀出來。安徒生的《丑小鴨》描寫一所破舊的房子,說:“它是那么殘破,甚至連向哪一邊倒都決定不了——因此它就沒有倒。”這樣風(fēng)趣而又富有濃郁詩意的語言,一定要讀給寶寶聽。讀書時可以用一些戲劇化富有變化的聲調(diào),讓寶寶覺得其樂無窮。6.在家里營造一個讀書氛圍。寶寶還特別愛模仿大人,見爸爸看報紙,他也拿來看,雖然他拿著報紙的字都是反的,根本不知所云,但他起碼覺得看報紙是一件不錯的事情。所以爸爸媽媽以身作則,營造一個熱愛讀書的氛圍很重要。7.爸爸媽媽可以將書中的人物換成寶寶的名字或?qū)殞毷煜さ娜嗣?,寶寶就會更愛聽、更愛看?/p>
8.寶寶對和生活經(jīng)驗相關(guān)的圖書感興趣,如寶寶喜歡家居或者做飯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平時去參加一個聚會,在聊天吃飯的過程中,大家肯定希望別人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坐在角落里面,被大家所忽視。
大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更何況是孩子呢?孩子出生后對一切都一無所知,所能夠依靠的就只有爸爸媽媽了,因此他們會希望爸爸媽媽能夠時刻關(guān)注著自己。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媽媽和家人的關(guān)注,不過孩子需要關(guān)注的度可能不一樣,有時候爸爸媽媽會覺得處理起來很困難。那么,爸爸媽媽要如何面對這些尋求注意型人格的孩子呢?接下來告訴大家一些方法,這些方法能夠幫助你滿足尋求注意型人格孩子的需求。
根據(jù)他的行為舉止找到需求點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在尋找你,同時希望你能夠關(guān)注到他的時候,不管符不符合邏輯,都是有原因的。有時候可能是因為你一直在忙于工作,很久沒有和他玩了,有時候是由于孩子在嫉妒他的兄弟姐妹。
你可能會覺得很神奇,如果寶寶認(rèn)為自己沒有充分得到你的注意,孩子會想各種辦法,希望你能夠多多關(guān)注他。
總結(jié)尋求關(guān)注的模式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摸索出一套固定模式來獲得你關(guān)注。不管是在你正打電話的時候,還是你正在給其他孩子喂飯洗澡的時候,或者是孩子不想要某樣?xùn)|西的時候,這些都是在讓你關(guān)注他們。一旦你發(fā)現(xiàn)后并順著他們的意思,孩子就會乖乖地,不會去打擾你,也不會發(fā)脾氣了。
考慮到孩子的年齡
有的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非常納悶,“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動作?”當(dāng)寶寶用力拉你,在你說話的時候突然打斷你,或者突然發(fā)脾氣,這些看似不乖的行為都是孩子想要得到你的關(guān)注。
告訴寶寶你看見了什么
不管正常與否,這時候你都不需要太刻意來指正孩子的行為。怎么處理那些四歲的孩子插話的行為呢?
你可以跟孩子說,人們在聊天的時候是不能插嘴的,在和別人結(jié)束聊天的時候,你有什么話才能夠說。如果是年紀(jì)大一些的孩子,在事情平息后,可以和孩子好好進行一番談話,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不要用消極的方式
要記住,不管是采用哪種方式來關(guān)注孩子,都不要使用消極的方式,比如,過分指責(zé)他的行為,直接沖著孩子大喊大叫。如果孩子沒有做出危險指數(shù)高的行為,你就可以簡單的忽視他。如果你想說出來,要心平氣和地孩子說,一定要冷靜。
忽略那些負(fù)罪感
一些媽媽在談到孩子時就會覺得有負(fù)罪心理,比如說在生產(chǎn)完以后就忙著工作,沒有在孩子身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實際上,孩子很容易察覺到負(fù)罪心理,如果孩子在你負(fù)罪感的基礎(chǔ)上跟你鬧的時候,你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知道他戳到了你的痛處。
孩子在小的時候最渴望的就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guān)注了,所以爸爸媽媽平時不妨多多關(guān)注孩子哦~
孩子成長,也給父母提供了一個再次成長的機會。劉艷老師介紹,教育是個復(fù)雜的過程,家長們也不用太焦慮,對待孩子首先以身作則、允許孩子成長中的小過失,多用鼓勵和關(guān)懷的方式促進孩子的成長。在學(xué)前期,注意各種習(xí)慣、能力、個性養(yǎng)成,如愛運動、愛勞動、勤動腦等,著眼于幼兒未來發(fā)展,而不僅僅是知識智力的提升。
1.陪孩子不能圖省事閱讀、郊游都比看電視好
錯誤:孩子吵吵鬧鬧讓人心煩,只要讓他看電視打游戲就能讓他安靜下來,乖乖聽話。為了省事,有的家長更愿意陪孩子看電視打游戲。
正確:閱讀是一種很好的陪伴方式,不但可以促進親情,還能提高孩子想象力,讓他動腦筋,同時鍛煉語言表達。另外,玩游戲、郊游,多和大自然接觸也是很好的陪伴。
2.家長教育觀要一致,別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錯誤:有些父母總是在教育寶寶上不能達成一致,出現(xiàn)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說情;或者爸爸對孩子發(fā)火,媽媽為孩子辯護等情況。
正確:如果家里一方唱紅臉一方唱白臉,容易導(dǎo)致孩子兩面派,產(chǎn)生投機心理,誰護著他就找誰。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要一致。當(dāng)一個人教育孩子時,即使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當(dāng)著孩子的面指責(zé)。
喜歡《早期教育:爸爸媽媽怎么跟寶寶溝通》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zhǔn)備了幼兒園我的爸爸媽媽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和爸爸媽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如果孩子的膽子很小,那肯定是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果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那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壓力和負(fù)擔(dān),會讓孩子無法釋放天性,...
教育筆記:《爸爸媽媽陪陪我》 我們班有一個調(diào)皮的小男生,他是班里年齡最小的孩子,上學(xué)期開學(xué)我們老師就注意到了他,經(jīng)過一個學(xué)期的適應(yīng)和教育,孩子已經(jīng)開始慢慢進步。 在集體教學(xué)活動時,孩子們都按照老師的要...
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其實是一種比較正常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從兩歲的時候開始,一直到12歲都會有說謊的行為出現(xiàn),這個時候被稱作最不誠實的時候。 專家說明,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里面,說謊率為96%;4歲...
剛到園門口,遇見大班的豆豆(化名)站在門外,她爸爸騎在摩托車上,看樣子他急著要去上班,準(zhǔn)備讓豆豆自己進幼兒園。我走近豆豆俯下身問:“豆豆,可不可以和爸爸說再見,跟我一起進園,我送你去班里呢?”豆豆沒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