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不容爭辯,當我們化身為孩子們的老師,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筆記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書面表達能力。有什么值得推薦的優(yōu)秀的教育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讓孩子的心理適應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讓孩子的心理適應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我班有個男孩叫“秉澤”,都上了兩年幼兒園了,到如今還不會主動說“老師早”“老師再見”。每次來園,他媽媽總是要和老師一起磨破嘴皮地哄他叫一聲“老師早”,而他往往是“金口難開”,逼急了,他便抹鼻子抹眼淚地哭一通。奇怪的是,平時他卻能和小朋友一起大方地交談,有時還會向老師打“小報告”??梢?,他并不孤僻。對此,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但一段時間過后,我發(fā)現(xiàn),每次他媽媽送他進教室時,總要拉著他的手催促他說:快說“老師早”呀!然后又當著他的面對我解釋說:這孩子從小班到現(xiàn)在一直這樣,從不肯叫老師早,在家除了外公、外婆,其他人也不肯叫,真拿他沒辦法。每當他媽媽當著他的面這樣對我說時,我發(fā)現(xiàn)他的眼神里總流露出膽怯和自卑。
我想,也許是長久以來,成人的心理暗示讓他久久不肯改變自己,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可見,孩子在成人那里接受了自己不愛打招呼的觀念,并使這種觀念在其意識里發(fā)生作用。所以我和他的媽媽商定,再來幼兒園時,不要給孩子戴上“不愛打招呼”的帽子,順其自然,讓孩子的心理適應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
放學秩序變好了
每天放學的時候,總是一陳忙亂,有的孩子忘戴帽子了,有的孩子忘穿外衣了,有的孩子忘了背小書包了???????.我去活動室?guī)退野?,其它的幼兒在站著長長隊伍等著我,不去找吧,家長又很著急的樣子喊我,老師,你幫我找找吧。根據(jù)這種情況,我想了一個辦法,決定在每天離園前五,六分鐘做以下準備工作:
1、請小朋友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2、背好自己的小書包,找一下自己要帶的東西。
3、一塊來檢查一下準備好了沒有。
我和小朋友一塊來一步一步的完成,對于有的特殊幼兒,我請能力強的幼兒幫他來做。
通過這些準備工作,現(xiàn)在每次離園,孩子穿戴整齊了,自理能力也逐步提高了。我也省心多了。
不要隨意抹殺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欲
今天,我和孩子們玩“我是誰”的游戲。就是老師引導幼兒用典型的動作來表現(xiàn)不同的職業(yè),小朋友們紛紛表演相應的職業(yè),讓大家猜。有的表演廚師—左手做握鍋柄狀,右手做炒菜狀;有的表演交警—指揮交通;有的表演解放軍叔叔—握槍;有的表演護士—打針;有的表演會計—蓋章。這時,郝一諾小朋友高高地舉起手,我請她到前面表演,只見她雙臂在胸前交叉,兩手不停的拍,小朋友們你看我,我看你,都猜不出來,我有點不耐煩了,問她:“一諾,你到底表演的什么職業(yè)的人?”她小聲并猶豫地說:“哄娃娃。”是呀!一諾的媽媽整天在家哄她的小弟弟:她就表演的哄娃娃。我對小朋友說:“她表演的好不好?”小朋友說:“好!”一諾高興地笑了。
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觀察地很仔細,模仿得也很逼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要有耐心,不要隨意抹殺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欲。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可是他有一些很不好的行為習慣。
觀察一:吃飯的時候,每次小朋友吃飯都會很認真地聽著老師指揮。
吃飯前唱餐前歌,老師說:“小朋友請吃!”小朋友才會開始吃飯。
可是易漢小朋友呢,老師只要一把飯端在他面前,他看一下。
如果有他不喜歡的菜,立馬把椅子轉向一邊,一邊玩鞋子一邊吃手指頭,任由老師怎么說,怎么哄他都不吃。
因為他是我們班最挑食的一名幼兒。
觀察二:課間活動,有個幼兒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易易易。
”易漢不高興了,一下子就把那名幼兒推倒在地。
那名幼兒哭著對我說:“李老師,易漢推我。
”老師讓易漢道歉,他就是不。
并且還有理說是他先給他起外號的。
當老師走近他時,他就對你笑嘻嘻的,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觀察三:下午離園時,他總是希望是爸爸媽媽來接。
有時候他爸爸有事出差不能來接,就會讓阿姨來接。
一看不是爸爸,就立馬變臉了。
大發(fā)雷霆的說:“我不要跟阿姨回去,我要爸爸來接。
”就算老師跟他講道理說爸爸有事情不能來,他還是會有不高興。
二、案例分析1、根據(jù)幼兒自己的愛好,孩子有點隨心所欲。
覺得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歡做的事情自己會動手做得很好,不喜歡做得事情就不做。
也沒有什么自我約束。
2、家庭環(huán)境影響,在家里,他就是個小皇帝。
家人只做他喜歡吃的菜。
如果有不喜歡吃的菜,他就不吃甚至吃光飯。
家長也不強求。
在家也養(yǎng)成了這樣不好的飲食習慣。
三、措施與效果不良的習慣,不是說一時說改就能改正的,我軟硬皆施,表揚和批評相結合,每天抽點時間和他像朋友一樣談談心。
針對易漢吃飯?zhí)羰车默F(xiàn)象,我會采用激將法。
和所有幼兒們說:“小朋友吃飯不可以挑食,挑食的幼兒會長不高。
你們看哦,易漢難怪會那么矮,原來他喜歡挑食啊。
”然后另一名老師就會說:“誰說我們易漢挑食啊,你們看哦,易漢不是在吃嘛。
”易漢一聽我們老師的對話,立刻趕緊吃,并邊吃邊說李老師,看我的大嘴巴哦。
不一會兒,易漢就端著空碗在我面前說:“李老師,我吃完了,等下我來幫你擦桌子、掃地。
”針對孩子動手打人或推人的現(xiàn)象,要嚴厲地批評并引導。
但給易漢起外號的那名幼兒也要批評,不可以這樣給小朋友起外號。
易漢這個小朋友吃軟不吃硬,所以老師如果強硬地批評他,他不會馬上承認錯誤。
最后我會這樣做:先把安慰好那個哭的幼兒,把事情的經過了解一下。
然后單獨和易漢說:“寶貝,你知道打人推人是不對的嗎?本來你是沒有錯的,錯的是那個哭的幼兒,可是你卻動手把他推倒在地,這樣就成了是你的錯。
你有事情可以先自己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告訴老師,老師再來解決……”慢慢地,易漢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后來,易漢和那個幼兒道歉了,并且那個幼兒也和易漢道歉了說下次不會再給其它小朋友起外號了。
經過老師的引導,易漢已經現(xiàn)在又很大的變化,和小朋友之間能有友好地相處;老師也可以鼓勵孩子們和同伴交往、合作、分享。
易漢小朋友現(xiàn)在還會積極主動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太棒了!易漢,繼續(xù)加油!
今天又到午睡的時候了,我催促著所有小朋友快點脫衣服睡覺,其他小朋友都很聽話,很快就躺進被窩睡覺了。
可是,我一轉身,發(fā)現(xiàn)李晟欽居然衣服還沒脫,我走到他身邊,很嚴厲的問他怎么還沒脫衣服,他看到我生氣了,就迅速地脫掉衣服,鉆進被窩了。
看到小朋友都安靜地躺下了,我松了口氣,以為這下子可以清靜了。
我圍著床邊走了幾圈,發(fā)現(xiàn)大部分小朋友都睡著了,只有個別小朋友閉著眼睛還沒睡著。
我走到了李晟欽的床邊,發(fā)現(xiàn)他還沒睡著,我知道他肯定是還沒定心下來,我就坐在了他的床邊,看著他睡覺。
可是誰知道,他不但不睡覺,還不定時地睜開眼睛看看我,我提醒了他好幾次,可是他就是不聽。
我想,這樣不行啊,要趕緊想個辦法讓他睡著。
我微笑著對他說:“李晟欽,如果你今天能很快睡著的話,起床后老師就獎勵你一個小標記,好不好???”周琪祥眨著小眼睛問我:“真的???”我點了點頭。
很快,李晟欽閉著小眼睛睡著了。
很快又到了放學時間了,我看到一向活潑的李晟欽一聲不響的,而且嘴巴里還一直在嘟囔著什么。
我就問他怎么啦,他嘟著小嘴說:“饒老師,你說話不算話,你說我今天睡著了,要獎給我一個小標記的。
”本來我已經忘記了,經他這樣一提醒,我突然想起來了,對小朋友的承諾還沒實現(xiàn),我馬上拿了一個小標記貼在了他的額頭上,周李晟欽這才露出了笑容。
雖然我最后還是實行了我自己答應的事,但是我還是感到一絲難為情,因為我答應小朋友的事情沒有及時做到,反而要小朋友提醒。
孩子是這樣的信任老師,而我卻一時疏忽了。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老師對于孩子的承諾要及時實現(xiàn),孩子是那樣的信任老師,老師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在父母和老師的眼中,孩子永遠是寶貝,是不懂事的孩子,無論遇到什么事情,老師和父母總是搶在孩子的前面擋了、做了,孩子無需付出,只需心安理得的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
然而一次偶然,讓我對孩子們刮目相看,發(fā)現(xiàn)寶寶長大了,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做了。
一天中午起床后,我讓佳明小朋友去領點心,我和班里的另一個老師在整理床鋪。不一會兒,佳明跑過來說:“老師,剛才我領點心的時候,聽到咱們班的電話響了,我接了,電話是王老師打來的,我說你不在,她讓你給她回個電話?!甭牭竭@兒,我的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我抱起佳明親了親,夸獎他能干,是老師的好幫手。佳明自豪的說:“老師,不要小看我,這些事情我都能干,只是媽媽什么也不讓我干?!?/p>
聽了佳明的話,我陷入了沉思,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也在一天天懂事,作為老師和父母,應該讓孩子去嘗試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擦桌子、扶椅子、疊被子等,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改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為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動手實踐的平臺,為我們在班里開展了值日生活動。每天安排兩個小朋友做值日生,負責幫老師干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個月下來,有些家長反映,自從開展活動以來,有些孩子回家后不再是“伸手族”了,能主動幫父母干點家務活,變得勤快起來,家長很欣慰,都說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我們只有讓孩子們放手去做,親自動手裝扮自己生活的空間,才能體會到勞動的快樂,生活的美好。
案例:晨間桌面活動中,我們帶孩子自制汽車。今天,幾個來得早的孩子最先選擇了這一項新穎的活動。他們拿牙膏盒當車身,再拿硬紙板做車輪,我發(fā)現(xiàn),他們畫出來的車輪大小不一,剪出來的也會多出小塊尖尖的棱角,既不美觀也不易使汽車站穩(wěn)。我輕聲提醒道:“怎樣才能使車輪一樣大小呢?”孩子們看著我,有點犯難,“能不能將硬紙板對折后,再畫車輪呢?”聽了我的建議,睿睿動作麻利地忙起來,可是他又發(fā)現(xiàn),對折后硬紙板太硬,剪不動。于是,我又提醒道:“能不能拿它當模子,多畫幾個車輪呀?”涵涵聽了趕緊試,果真不假,這回剪畫出來的都一樣大,可車輪仍不圓滑。我又提示他們在剪得時候沿著黑線(輪廓)剪開并將黑線留著,于是這回,幾個小朋友都很細心地剪起來。這時,小怡突然告訴我說,她是用對折的方法先畫再剪車輪的,也能做出四個一樣大的車輪來,我抓住機會問她:“為什么你能對折剪,而睿睿卻不能呢?”在對比、討論中,幾個人得出結論:紙薄一點的可以先對折畫再剪,紙硬一點的可以先畫一個模子印畫多個輪子后再剪,都能做出一樣大的車輪來。我對他們的發(fā)現(xiàn)表示贊賞。分析與思考:自制汽車活動是孩子們并不陌生的美工活動,它利用牙膏盒等盒狀物體當車身,并用剪貼的方法做車輪,并添上車門、窗及輔助設施等“零件”制作而成。孩子們在中班就嘗試過,但幼兒到了大班,所處年齡階段不一樣,自然在自制的要求上也需求有更高層次的體現(xiàn)?!熬V要”藝術領域在內容與要求的第四點指出:“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xiàn)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xiàn)的技能和能力?!痹诘谌糠纸M織與實施的第十點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庇纱耍瑑H僅簡單的自制車輪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能給我們得到一啟發(fā):中大班幼兒都能自制車輪,但在要求上卻有所區(qū)別,中班幼兒可能只需要畫出、剪出車輪即可,對于大小是否一致、邊緣是否一定光滑、運用的方法是否便利,得當卻不作統(tǒng)一標準;而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小肌肉發(fā)展的日趨成熟,則在畫的大小、剪的光滑、方法運用的巧妙、得當?shù)确矫娑加懈叩囊?,所以這就是我在上述案例中啟發(fā)、提示,引導他們用對折、印畫模子方法自制既美觀又穩(wěn)固的車輪的原因,通過直接、間接的指導,幼兒會探索和運用不同技能,獲得更高的認識與體驗,這就體現(xiàn)了“綱要”中所提出的教育要求,達到了區(qū)域活動更高的教育價值!
新小區(qū)家對門住著“阿婆”一家——“阿巴”的稱呼應該更適合,自從幾個月前她那小孫女“哇哇叫”的日子之后,可謂是“突變”——對人真是360°大轉變,前后判若兩人。
曾經的“阿巴”,不管見了我家誰,或是其他樓上鄰居,從不打招呼理會。哪怕是樓道口,迎面相逢,也裝作視而不見;多次遇她,又是長輩,開口問她好,可是她都不與理會,漠視鄰里的存在;有次小區(qū)路上又剛巧遇她,更巧的是這路上就我倆在面對面行走,見了不打招呼好似很別扭,可是我開了口令自己尷尬的事就發(fā)生了,對面的“阿巴”不僅沒有搭理,還故意把頭扭轉往另一邊,感覺第一次碰上這么沒有禮貌的人。這一次后,印象中有一年多我們鄰里間沒有說過話,沒有了任何打招呼。后聽其他樓上鄰居說,對門鄰居不僅和我們從不打招呼,和任何鄰居也從不打招呼,從沒見她的臉上對我們鄰居有過一絲笑容。
一個孩子的降生,徹底改變了對門“阿巴”,她不僅臉上洋溢著笑容,而且開始和我們鄰里鄰居的打起了招呼,現(xiàn)在每次不管是在樓道里遇到,還是小區(qū)內遇見,或是小區(qū)外的地方恰遇都會用很有禮貌的與我們打招呼,笑臉問好,還會很主動地與我們交談,聊她家的小寶貝,孫女的出生讓這位奶奶級的“阿巴”更懂與鄰里的相處之道,以笑容對人。
為小寶寶鼓掌,她給奶奶帶來如此大的轉變,更為對門“阿巴”鼓掌,小孫女真正帶給她的轉變!
回到家,我思緒萬千,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件事。于是,我寫了一個帖子發(fā)在教育論壇上,請求各位同仁幫助。一個年長的教師一句話讓我醒悟:“為什么你要想得那么復雜呢?孩子只是一份好心,想送媽媽一件禮物,這個戒指在他眼里就等于他喜歡的一塊巧克力?!睂ρ?,我為什么沒有想到呢?孩子只知道媽媽不喜歡糖果,老師喜歡戒指,媽媽肯定也會喜歡,頓時我的煩惱一下就釋放了。
孩子的心理本不復雜,是我們把他們想得復雜了。我們不要一遇到類似事件就立即把它們與“偷竊”行為相聯(lián)系,否則極有可能因處理不當而傷害孩子,誤讀孩子純潔、善良且懂得感恩的心。
【內容提要】
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受到生理、語言環(huán)境、認知發(fā)展等因素的共同影響。由于每個兒童的發(fā)展存在著差異性、特殊性,每個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水平也會參差不齊,千差萬別。但是后天的語言環(huán)境是可以改變的。對于由語言缺陷引起的語言發(fā)展障礙的兒童,我們采取以下教育措施,改善和促進孩子的社會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培養(yǎng)良好的情緒情感。孩子只有在良好的情緒下學習的效果才會好。愉快的情緒往往能促進孩子學習,不愉快的情緒常常導致各種消極行為的產生。一個寬松、平等、民主的交往氣氛可以誘發(fā)孩子的良好的情緒。
樹立自信心,得到他人尊重。對具有強烈自卑感而導致有退縮行為的幼兒,教師更應持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主動地給予更多的關注,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撫,使幼兒感到安全,感到溫暖,感到可信可親。
增加與孩子親密接觸和多加關注的時間與機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孩子在學習、觀察過程中,不論在那個階段,不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只要她做出一點進步的行為時,都要及時給予有效的鼓勵和肯定。
創(chuàng)設一定的交往情景,使孩子感受與他人交往的快樂。教師有意識的多組織、創(chuàng)設一些較能引起幼兒注意的活動,以引起讓幼兒能更多、更清晰地觀察活動的行為,深切的感受到小朋友在交往、活動過程中的愉快。
提高家長的認識,拓展生活的空間。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有豐富的生活空間和生活經驗,孩子才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幫助孩子拓展生活空間,積累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以不斷促進她們的語言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語言缺陷自卑心理退縮行為語言發(fā)展障礙語言發(fā)展能力
【正文】
由于獨生化的社會影響,子女在家庭的地位明顯提高,家長視子女為掌上明珠,對兒童普遍采用“過度保護”的養(yǎng)育態(tài)度,導致現(xiàn)在許多兒童成為“問題兒童”?!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切實做好幼兒生理和心理衛(wèi)生保健工作。”其目的在于保護和增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促進幼兒身心和諧正常發(fā)育。幼教工作者要義不容辭的承擔教育和保育的重任,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改變孩子的不良生活環(huán)境,糾正幼兒不良的行為習慣,使幼兒得到健康發(fā)展。下面是我在實際工作中對一個語言發(fā)展障礙兒童(婷婷)做的個案研究。
一、幼兒情況
班級中的行為表現(xiàn):
婷婷是一名中班的幼兒,在班里她不說話,不與同伴交往,不愛玩玩具,不運動,不愿做操,她拒絕參加班里組織的任何活動,一人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讓小朋友接近她。老師同她講話時她有時會露出很害怕的眼神,有時她會把頭扭到一邊裝沒聽見不理你。小朋友和她接近同她交往時,她要么不理會,要么推開小朋友,甚至用雙手捂著臉哭。經過觀察,婷婷雖然不同人交往,但她會用眼睛注視老師和小朋友的活動,當有的小朋友做出滑稽的動作時,她也會哈哈大笑,而當她發(fā)現(xiàn)有人看她時,她會立即收起笑容,像什么也沒發(fā)生一樣。
家庭調查情況:
婷婷從小說話就發(fā)音不清楚(俗稱:大舌頭)。四歲前一直由父母照看,沒有入園經驗。父母是個體商販,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她,因她說話不清楚,怕別人笑話、嘲弄她,經常把她一人鎖在家里,很少讓她與別人接觸。忽視了孩子探索周圍世界的正當需求,不能滿足和支持孩子通過適當?shù)膰L試,去克服困難,去做切合實際的探索,壓抑了孩子的活動愿望,也使孩子出現(xiàn)依賴父母,怕與人交往的自卑心理,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緩慢。
原因分析:
語言障礙是指幼兒在語言交談中,表現(xiàn)出吐字不清楚,主要對韻母發(fā)音不清,或對一些語言發(fā)聲有變調、錯誤、遺漏、替換等,以及講話不能成句的行為。而婷婷是屬于生理有點缺陷引起的發(fā)音不清楚,父母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教育等措施,只是采取消極的“保護”,使婷婷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發(fā)展,成為由自卑感導致退縮行為和語言發(fā)展障礙較嚴重的幼兒。
二、教育措施:
1.培養(yǎng)良好的情緒情感。
孩子只有在良好的情緒下學習的效果才會好。愉快的情緒往往能促進孩子學習,不愉快的情緒常常導致各種消極行為的產生。一個寬松、平等、民主的交往氣氛可以誘發(fā)孩子的良好的情緒。婷婷每天來到班級門口都要大哭,緊緊抱住爸爸的脖子不下來,而當爸爸走后便不再哭鬧。我以此為開端,每當婷婷來園時,我總是給她更多的關懷和照顧,或領著她在園里的走廊里轉一轉、看一看、講一講,放松她的緊張情緒,或讓她和我一起站在門口迎接其他的小朋友入園。經過近一個月的引導和寬松的教育氣氛,婷婷來園時不再哭鬧,不再糾纏父親了,有時還能自己走近幼兒園來。為此,我給了她更多的的鼓勵、表揚,在小朋友中她也有了更多的朋友。
2.增加與孩子親密接觸和多加關注的時間與機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對具有強烈自卑感而導致有退縮行為的幼兒,教師更應持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主動地給予更多的關注,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撫,使幼兒感到安全,感到溫暖,感到可信可親。由于教師在幼兒的心目中地位較高,一般而言,在教師主動的情況下,易與幼兒發(fā)生正常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就使幼兒樂意聽從教師的教導和指示,為順利開展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分析婷婷身心發(fā)展出現(xiàn)偏差的原因,主要起源與許多人對她的歧視、嘲笑,使她日漸覺得缺乏安全感,失去了對他人的信任感,從而形成了除父母外拒絕與他人交往交流的不正確心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婷婷消除自卑心理障礙的必要因素。在婷婷能輕松入園后,我又著手幫助她消除對他人的戒備、防范的心理。在為幼兒準備進餐時,我會微笑著請她幫助我,和我一起來擺放碗勺。剛開始時,她只站在那看著我擺放,并不幫我。有一次,我故意裝著不小心把勺子掉在地上,她看見后趕快幫我撿了起來,我摟著她感謝她,她沒有拒絕,這是她第一次沒有拒絕別人對她的親近。這以后她能主動地和我去放置碗勺并擺放得很整齊,也逐漸接受我撫摸她的頭發(fā)、臉頰、擁抱等親昵的行為舉動,逐漸消除了緊張戒備的心態(tài),或還我一個燦爛的微笑。實際上,婷婷更需要的是從精神上給予關心和愛護,而這種關心、愛護有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激發(fā)孩子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他人,接受他人關心、愛護的愿望。
3.樹立自信心,得到他人尊重。
孩子在學習、觀察過程中,不論在那個階段,不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只要她做出一點進步的行為時,都要及時給予有效的鼓勵和肯定。如漂亮的小貼畫,蓋個小印章等,并明確的告訴她為什么得到獎勵的原因。由于語言缺陷使婷婷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用拒絕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保護自己的自尊。同時,也使她失去了與人交往交流的機會和與人交往的自信心。樹立自信心,得到他人的尊重,是她消除自卑感的重要的條件。在婷婷能輕松愉快的入園,能幫助老師為集體做事情時,如為大家擺放碗勺、小椅子,給植物澆水,整理床鋪等。我便在集體面前表揚她,讓孩子們知道婷婷和他們一樣有了進步,并引導孩子們一起分享婷婷進步的快樂,讓大家對她說些感謝、鼓勵她的話,使婷婷知道小朋友們需要她,大家尊重她、喜歡她,使她逐漸有了與人交往的自信心。
4.創(chuàng)設一定的交往情景,使孩子感受與他人交往的快樂。
教師有意識的多組織、創(chuàng)設一些較能引起幼兒注意的活動,以引起讓幼兒能更多、更清晰地觀察活動的行為,深切的感受到小朋友在交往、活動過程中的愉悅。使之隨著情感體驗的增強,讓幼兒自己逐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在一次小朋友玩“小魚、小魚快快游”的游戲時,我發(fā)現(xiàn)她在旁邊看的特別投入,看到開心處嘴角還微微的露出笑意。我讀懂了她對小朋友游戲的渴望,輕輕的走到她身邊,拉起她的手一起加入到了游戲的行列,雖然,她還有些拘謹和羞澀,慢慢的她與我手拉手學著扮演“小魚”在網中跑來跑去,但當她快被小朋友抓住時,她還是很害怕的樣子,趕緊躲在我身后。活動結束后,我問她玩得開心嗎?她沖我輕輕的點點頭,沒說什么。從她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注意引導她觀察其他小朋友的交往行為,或邀請她一起參加游戲,共享游戲的歡樂。在這個過程中,婷婷變得稍微活潑、開朗一些了,回家也愿意把自己在幼兒園開心的事情將給家長聽,或把自己學的兒歌背給媽媽聽。慢慢得,我又鼓勵她主動為大家做點小事情,讓她與小朋友坐在一起,讓比較活潑開朗、語言表達能力強、交往能力強的幼兒坐在她的周圍,使她同小朋友有語言和身體的接觸。在戶外活動時,拉著她的手同小朋友一起滑滑梯,使她逐漸地體驗到與同伴一起游戲,分享玩具、圖書的快樂,她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子豪、維澤兩個好朋友,感受到了集體生活和與他人交往的樂趣。
5.提高家長的認識,拓展生活的空間。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有豐富的生活空間和生活經驗,孩子才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幫助孩子拓展生活空間,積累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以不斷促進她們的語言能力的提高。在對婷婷進行研究和矯正的過程中,我不斷與家長進行溝通,提高家長的正確認識,使家長與教師對婷婷都有統(tǒng)一的期望與要求,避免教育的不一致。指導家長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及時地肯定和鼓勵。要求家長利用節(jié)假日讓她接觸更多的親戚、朋友,并多夸獎她的優(yōu)點、長處,使大家都為她的進步感到欣喜、驕傲,逐漸消除婷婷的與人接觸的緊張情緒和自卑心理。在與成人的語言交流中,使她得到承認的鼓勵,逐漸學會豐富的語句,形成文明的語言習慣,獲得更多的言語交往的機會。在家庭中,家長要耐心的去傾聽孩子的話語,不能因為嫌孩子說話費勁兒而急予替孩子表達,或是打斷孩子的話語,甚至流露出不耐煩的神情,父母認真傾聽的神情可以給與孩子最大的安慰。孩子會從父母肯定的眼神中獲得自信,這是婷婷消除自卑感的重要體現(xiàn)。在研究過程中,我不僅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還為家長提供良好的書籍,以提高家長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如多與孩子一起親子共讀一些兒童文學的作品和書籍,并讓她學說故事中簡單的情景、對話,促進孩子語言的發(fā)展。
三、效果:
婷婷入園一年七個月以來,經過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的努力,婷婷基本上克服了自卑心理?,F(xiàn)在,婷婷上課時能注意集中的聽講,情緒愉快、體重也增加了,能輕松的與同伴游戲、交往,還和小朋友一起參加節(jié)目演出,活潑開朗多了,發(fā)音也比以前清楚了許多。
由以上案例我們可以認識到,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受到生理、語言環(huán)境、認知發(fā)展等因素的共同影響。由于每個兒童的發(fā)展存在著差異性、特殊性,每個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水平也會參差不齊,千差萬別。但是后天的語言環(huán)境是可以改變的,我們應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擴展孩子的生活范圍,使孩子在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過程中運用語言去交往,促使孩子社會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對有一定語言缺陷的孩子,家長和教師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耐心與愛心。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讓孩子的心理適應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筆記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育兒心得: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 一轉眼,孩子上幼兒園也快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來,我與他們朝夕相處,感受到了他們一天天的進步與成長。 我是一個急性子,對一些我付出很大心力的事情,我會非常急切的想要看到效果...
經過大家的努力,早操比賽落下帷幕。本次早操分別從服裝統(tǒng)一、教師動作、幼兒動作、進退場、師幼互動五大塊進行了評比,意在尋找亮點,查找不足。整體而言,比賽中的班級師幼精神抖擻,隊列隊形變幻較為迅速、整齊,...
育兒心得:給孩子一個發(fā)展的空間 有了孩子,就是父母。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出類拔萃,有輝煌的一生。但實際生活中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個愿望呢?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謂“仁者見...
一、案例現(xiàn)象易漢小朋友是我們國際大一班的孩子,他活潑開朗,也是個很勤勞的孩子。 可是他有一些很不好的行為習慣。 觀察一:吃飯的時候,每次小朋友吃飯都會很認真地聽著老師指揮。 吃飯前唱餐前歌,老師說:“...
有了孩子,就是父母。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出類拔萃,有輝煌的一生。但實際生活中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個愿望呢?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是我的一些心...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