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jié)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用心關(guān)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孩子不懂禮貌,媽媽用2個問題代替批評”,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華華家里來了一個保姆,是個老實的中年婦女,她家里經(jīng)歷了許多天災人禍,三個兒子中有兩個有先天性疾病,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來打工,身上就帶著一張家里的照片,想家的時候就看看。
爸爸媽媽對保姆很好,讓她同吃住,然而華華不懂事,經(jīng)常調(diào)皮搗蛋捉弄她,保姆也是逆來順受。
有一次,華華吃零食把碎渣弄得滿地都是。媽媽看了很不高興,教育華華說阿姨才掃過地,他這樣是不尊重阿姨的勞動成果。沒想到華華的話令媽媽震驚:“你給她錢不就是讓她掃地嗎?我為什么要尊重一個掃地的啊?”當時保姆就在旁邊。媽媽是又驚又怒又尷尬,趕緊給阿姨道歉,還讓華華也道歉,沒想到華華還死活不肯。
華華不懂事發(fā)展到巔峰的時候,在保姆不在時撕了她的照片,在她床上尿尿,她回來看到了,捧著照片的碎片哭了,而年幼的華華有些悔意,但他覺得自己是主人,一點兒也不想認錯,做出一副得意洋洋的神情跑出去玩了。
媽媽回來之后,知道了這件事,她生氣得想揍華華,但是被保姆攔住了。
媽媽冷靜了下來,孩子卻惴惴不安。不過媽媽最后并沒有懲罰孩子,而是把孩子叫來身邊,讓他親眼看著媽媽手洗了保姆的床單,并把撕成碎片的照片一點點拼起來,拼了大半夜。孩子最后邊看邊哭,哭著向媽媽認錯,媽媽也沒有停下。一宿未睡。
做完這一些事情之后,她給華華講了很多保姆對他很好的細節(jié),問了華華兩個問題。
媽媽替你承擔后果,你難過嗎?
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你覺得呢?
教孩子懂禮貌,是每個父母都努力去做的,現(xiàn)在的孩子們做得越來越好了,但是在保姆、服務員、清潔工人這些人面前,你是怎么樣教導孩子的?你的行為有特意將這一類人分開嗎?你的言行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嗎?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當然,孩子同時也被身邊的其他親朋和環(huán)境所影響著,這些態(tài)度都會被孩子模仿致使孩子不尊重他人,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被給予了壞的影響時,應該立即采取行動,杜絕這些影響。
父母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因為付出而值得被尊重,因為勞動而值得被尊重,尊重不因地位身份而輕賤。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孩子將來面對生活中的榮譽和挫折,才能寵辱不驚,從容鎮(zhèn)定的面對人生,堅信自己的價值。m.cnsjbj.cn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在餐廳里吃飯大喊大叫,光腳丫踩爸爸的臉,還打罵天天帶他的奶奶……近來,有年輕媽媽向記者講述自己的擔憂——兩三歲的寶寶正是最可愛的時候,可突然間出現(xiàn)了許多不禮貌行為。寶寶究竟怎么了?
孩子不懂禮貌家長如何教育
媽媽的煩惱
寶寶咋這么沒禮貌?
京京媽:最怕帶小東西出去吃飯。又蹦又跳,還喊叫個不停。小聲和他說,這是很不禮貌、很不好的行為,他最多好個10秒鐘。之后,又恢復原狀,吵鬧個不停,讓我們尷尬得不行。
萱萱媽:小丫頭好像一下子變得沒禮貌了,不僅會罵人,還會動手打人。在家時,光著小腳丫就踩在爸爸臉上。還和奶奶發(fā)脾氣,打罵奶奶。
軒軒媽:剛學會講話時,他逢人便叫,那才叫個乖巧。如今,除了人家手上有糖,無論怎么勸他,都不會叫人,甚至連正眼都不瞧一下。如果哪個阿姨或者叔叔喜歡他,一抱他,他就哭著踢人家。
真真爸:小家伙現(xiàn)在說發(fā)火就發(fā)火,一不高興就說“放屁,滾開”。在家里,爺爺、奶奶、我和他媽都能原諒他??蓭接螛穲?、商場時,冷不丁地會向人家工作人員或者相仿的小朋友冒這么一句出來,把我們幾個大人糗死了。
科學的解答
宣泄情緒引起注意
豁然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咨詢師朱佳認為,人的是非觀不是生而有之,是后天教育引導的結(jié)果。幼兒并不能清楚地分辨出行為的好壞,他們作出無禮行為的原因通常有兩種,一是宣泄情緒,二是引起注意,成人先加以理解,才能有針對性地施教。
“孩子不懂禮貌的行為不是天生的。”揚大二幼園長印云也表示,當寶寶第一次用光腳丫踩在爸爸臉上或?qū)δ棠贪l(fā)脾氣時,家長是否及時給予了制止?或者成人覺得寶寶用光腳丫踩在爸爸臉上是一件很可愛的事情,是否在成人的默許中反而強化了孩子的這種不禮貌行為?她說,3-6歲是兒童性格培養(yǎng)的關(guān)鍵時期,關(guān)系到孩子長大以后的性格、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孩子這些無意識的“不禮貌行為”要加以正確引導。
專家的建議
父母須知:言傳不如身教
朱佳認為,兩歲是幼兒成長的分水嶺。“兩歲之前遵循以自我為中心的‘快樂原則’,發(fā)生無禮行為,父母要以話語和身體語言堅決地表示‘不可以’,不用太多說理或責罵。”朱佳說,兩歲之后逐漸學會遵守“現(xiàn)實原則”,也開始能領(lǐng)會父母的用意,此時則需要和孩子進行簡單的討論,同時強調(diào)好的行為才會獲得他人的歡迎。
最后,父母要明白言傳不如身教——孩子擁有模仿的天性,當孩子行為不良時,不妨先檢查自身言行是否恰當,再作出良好的示范。記者張慶萍
教你4招對付“無禮”寶寶
年輕的爸爸媽媽如何應對寶寶的不禮貌,作為一名幼教專家,印云列出以下幾點具體做法:
一、隔離冷靜情緒過激的寶寶
面對正在生氣口不擇言的寶寶,家長可以讓他先單獨冷靜一下,等到情緒穩(wěn)定后再與孩子進行交流,讓他了解自己剛才的行為是不禮貌的,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爸爸媽媽切不可自己先發(fā)一頓脾氣,最后不了了之,讓孩子不清楚自己錯在哪兒,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
二、父母做個好榜樣。
孩子有沒有禮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歡模仿別人,所以爸爸媽媽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講禮貌,尊敬老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三、耐心引導,合理利用期望效應
平時,家長可以用諸如“寶寶會成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的話語激勵寶寶,給寶寶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四、巧用獎懲制度,多給寶寶足夠的鍛煉機會
父母可以多帶寶寶外出,讓寶寶一同參與各種成人的社交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模仿成人的各種禮儀行為。如果孩子在適當?shù)膱龊媳憩F(xiàn)得體,或者展現(xiàn)出有禮貌的良好舉止,就獎勵一張貼畫;如果表現(xiàn)粗魯無禮,就拿走一張貼畫。當貼畫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時,可以讓孩子選一件自己喜歡的小玩具或書籍,進一步強化寶寶的禮貌行為。
人們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是不懂禮貌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們不講禮貌的呢?難道是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出錯了?
家庭和社會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
資深幼教專家朱世平認為,有些低年齡階段的孩子不懂禮貌,并不是他們內(nèi)心不尊重別人,而是不知道該怎么尊重別人,不知什么是禮貌。所以,先不要一味地指責或簡單說教,而是要掌握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了解他們的行為特征,再遵循其特點適當進行示范和引導。
其次,不講禮貌的孩子也不是天生的,專家認為,孩子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日常生活中家庭和社會的影響造成的。“例如社會生活中,成人闖紅燈、罵臟話、隨地吐痰、隨手丟棄垃圾等不文明、不禮貌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我們憑什么來要求孩子?”
不要一味指責言傳不如身教
因此,專家們建議,教育孩子懂禮貌,家長們言傳不如身教,即首先得提高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注意個人言行和教育方法。
1、父母給孩子做出文明禮貌的榜樣
要想讓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家長就必須從自身做起,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例如與人交往談話時,應盡量避免粗魯?shù)男袨楹筒晃拿鞯挠谜Z,得到別人幫助時要主動地說“謝謝”,這樣,孩子在模仿學習成人的行為時,便自然學會了文明禮貌。
2、教給孩子基本的禮儀
家長要有意識地教會孩子基本的社交禮儀,并示范給孩子看,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當家里來了客人,要主動介紹賓客給孩子認識,并告訴他要主動跟客人打招呼、請客人坐、給客人倒茶,客人走時,送別說“再見”。在公共場所,告訴孩子要自覺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不隨地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等。成年人得到孩子的幫助時,也要主動說“謝謝”。做錯事情要勇于承認,并學會使用“對不起”等文明用語道歉。
出門前約法三章
三四歲的孩子能聽懂道理,也可以守規(guī)則。出門前約法三章,規(guī)則可寫好在卡片上,譬如:要注意安全、有話好好說、不能大聲喊叫……等。
三歲約定三項規(guī)則,四歲約定四項規(guī)則,由家長說給孩子聽,孩子雖然不見得認識那些字,但借由此過程,孩子能明白“規(guī)則”與“規(guī)定”是需要銘記在心并嚴格遵守的。
萬一失控,該怎么辦?
孩子失控前多半有征兆,父母不妨多觀察。最好能在失控前,開始安撫孩子。若是孩子之間的爭吵,父母要學習當仲裁者和協(xié)助表達者,讓孩子間能順暢溝通表達,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達成共識。因為這段年齡的孩子,需要學習合作。
如果已經(jīng)發(fā)生失控,父母要先了解發(fā)生了什么事?是為了什么?出現(xiàn)哪些行為?不要一味的嚇阻和責罵,要先了解小孩在想什么?行為的目的是為了什么?才能協(xié)助孩子抓重點,處理問題。
引導失控行為三步驟
1、父母變身天使:孩子情緒失控,多半是因為憤怒、生氣、害怕和恐懼、身心受傷、無法表達自己等因素。父母要變身天使,溫和以對,引導孩子相信你,愿意打開心扉說清楚。
2、問問題,等答案:了解狀況后,開始問問題。問答間,溝通就會越來越清楚,事情自然能水落石出。孩子也會回想出自己發(fā)生什么事,這樣的溝通很重要喔!
3、引導孩子思考解決方法:解決方法最好是孩子想出來及提出來的!若是與手足或朋友間的爭吵,一定要有兩方皆能理解的解決方法。
我見過許多沒有禮貌的孩子,自己學生尚可以教化,鄰家孩子只能由他。關(guān)于禮儀,文明古國的經(jīng)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門立雪、孔融讓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遙遠的禮貌,還是開口叫人。
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
有個表姐的孩子上初中,見人從不搭理。有一次送孩子去夏令營,母子倆曬得黝黑回來,還向我抱怨說:“夏令營老師照顧得倒挺周到,但老覺得他們跟我家孩子不夠親近?!币驗槭怯H戚,我便旁敲側(cè)擊地問她:“孩子是不是很少跟老師講話?”其實我是想說——是的,沒有人會喜歡一個不講禮貌的孩子,因為,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她若有所思,因為,她懂的。后來再見面,小外甥就忽地懂事了,小嘴巴可甜啦。
每個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冰雪聰明的父母,你的心里必須跟明鏡兒似的。中國人好成人之美而不揭人之短,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因為,那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兒
禮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證
朋友聚會,一個初次謀面的朋友帶著孩子來出席,孩子的老爸見面先打圓場:“我這孩子,就是從不叫人?!比缓笤掍h一轉(zhuǎn):“唉,只要他的學習成績好,我也懶得管他了!”這位寬容的爸爸不懂,倘若孩子早已習慣了被周圍原諒,知書未必就能達禮。
禮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證!不懂禮貌的孩子,世界就為他關(guān)上了一扇門,空有一紙文憑和一身本領(lǐng)也難以登堂入室。
如果不懂禮貌,你的人生將不會及格
以前有個女學生,我教她語文。因為住同一棟樓,我們常在電梯里相遇,她卻從未主動跟我打過招呼,我以為孩子是害羞,總是主動跟她搭話,你好啊吃了嗎去玩呀……
有一次剛剛考試完,又在樓下遇到她們一家子在散步,女生的媽媽拉著我問分數(shù),女生照例沒有理會我,和爸爸在一側(cè)旁若無人地閑聊。唉,比孩子沒有禮貌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渾然不覺。
我想,讓孩子叫聲老師比幫她打聽分數(shù),要重要一萬倍。即便一個考了滿分的孩子,如果不懂禮貌,他的人生也永遠不會及格!
懂事的寶寶是所有人的最愛,最受大家歡迎,那么如何培養(yǎng)出一個懂禮貌的寶寶呢?下面請看一個媽媽的親身感言:
當我兒子兩歲時,他蹣跚走路的樣子很是迷人,偶爾也會自發(fā)地冒出“謝謝”、“請”等只言片語。這對于平常比較害羞,常常藏在我的腿后面見陌生人的他來說,做的還真不錯。
不過,就在去年,兒子5歲的時候,我突然驚奇地發(fā)現(xiàn)害羞的小男孩不知道什么時候變成了暴君,不愿意坐在餐桌旁,拒絕與客人交談,并且急躁地要求立刻吃飯、吃冰激凌。一次,在我朋友的家里,他舉著他的杯子命令主人給他添滿,就好像一個將軍對待地位低下的士兵。朋友扭過頭對我說:“平時,你能忍受他這樣?”
當時我真慚愧。
我從未意識到,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就像樂曲中的和諧音符,一旦和諧不在,麻煩就來了。我知道我的努力失敗了,但問題是我不知道像我兒子這個年齡,什么樣的禮貌是合適的。他在幼兒園是舉止端正的學生,在家卻這樣無禮蠻橫,究竟是他太過于淘氣而任性,還是僅僅因為他是一個小孩?
當他沒禮貌的時候,我沒有及時糾正就可能縱容了他的沒禮貌。在和其他的父母和專家交流過以后,我了解到每個孩子都有能力掌握與之年齡相符的禮貌,無論是害羞、淘氣、任性或叛逆的孩子。有禮貌的行為能夠表現(xiàn)出對他人的尊敬和關(guān)心,沒有禮貌則傷害了其他人的感受。所以反過來,把我兒子的所作所為放在他自己身上可能更能讓他理解:“如果其他人對你也這樣沒有禮貌,你會感覺如何?”。
由此,我明白了教育小孩有禮貌并不會嫌太遲,但是馬上開始仍然是明智的選擇。
那么如何能教出寶寶懂禮貌呢?
1、1~2歲不要期望太高
這個階段的孩子幾乎不能走、說或記住超過一天以前發(fā)生的事情;但是,即使是這么小的孩子也能夠開始學習基本的禮貌行為。只是不要期望他們能完全的理解,或完全執(zhí)行家長教給的內(nèi)容。
使禮貌成為交談的一部分
考慮其他人的感受是禮貌舉止的根本,因此要鼓勵自己的孩子這樣做。例如:當我們幫助鄰居在小區(qū)內(nèi)尋找丟失的鑰匙時,鄰居會感覺很舒服,我們也會舒服。事實上,告訴孩子如何關(guān)心和幫助其他人,并不需要他們完全理解幫助的真正價值。
重視個性
一些15個月大的孩子會說“你好”和“再見”,而一部分發(fā)育慢的孩子可能還不會說這些話,那也沒關(guān)系。因為孩子的脾氣秉性不同,讓孩子做出反應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對于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來說,在生日宴會上作為大家的焦點可能會感覺不舒服,他能表現(xiàn)出的禮貌就是怯怯地在你耳邊說聲“謝謝”,并讓你來轉(zhuǎn)達信息。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是畫一張畫并把它交給你來間接表達。
對內(nèi)向的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諸如:請、謝謝、對不起、打擾一下等表達,家長要保持足夠的安靜,來鼓勵孩子表達。
教育要保持簡單
18個月大的孩子知道如何使進餐時間變得混亂,他們會亂扔食物,站在椅子上,大聲哭鬧。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fā)育完全,不能像成人一樣在就餐時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因此教育要保持簡單。最簡單的就是從確立一條規(guī)則開始,比如:吃飯的時候,要坐著吃。不斷的重復,就會有效果。
2、2~3歲文明開始
這個階段的孩子仍然處在能力限制階段,但是當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到36個月的時候,新的更強壯的腦電波會幫助他們提高記憶力、語言能力和刺激控制。結(jié)果就是:禮貌出現(xiàn)了。
及時制止不當行為
家長不要期望孩子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有好的禮貌。如果你的兒子在游樂場拿走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要馬上介入并堅持讓他把玩具還回去。要告訴他,如果他不把玩具還回去,將受到懲罰,并且不要暗示他能對這件事有決定權(quán)。脾氣好的父母總是給孩子太多,但是有些是他們不需要的,已經(jīng)有很多事情是由孩子在做決定了。事實上,在禮貌問題上,必須讓孩子知道他沒有選擇。
對于沒有養(yǎng)成的禮貌,不斷地提醒是有幫助的。當一個孩子小的時候就不說“對不起”時,可以通過童話故事里的人物來提醒他們的行為,并及時提醒以使他們不用想太多。
及時鼓勵
一個資深幼兒教師就使成百個孩子的行為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她的秘訣就是“贊美”。她告訴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正面的鼓勵,對孩子說:“好樣的,做的好”,當然這需要耐心和不斷的堅持。
在家里的餐桌旁,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如果孩子說“請”,他們所要的東西就會作為他們的獎勵。這樣就會慢慢形成好的習慣。
提供娛樂
讓一個2歲的孩子長時間在餐桌旁坐著是件困難的事,所以可以在吃飯的時候給他紙和筆,讓他亂畫或者給他一個玩具讓他安靜地玩,這樣就既可以使一起就餐的朋友感覺舒服,也可以讓小朋友不至太無聊。
當你打電話的時候,給孩子娛樂也許會有幫助。最好是在電話旁放些蠟筆、紙、毛絨玩具等,以便電話來的時候能使孩子安靜一會兒。但是要盡量接打電話的時間短些,因為沒有哪個2歲的孩子能保證在20分鐘的通話中始終保持安靜。
3、3~5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jīng)通過如何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行為開始熟悉掌握他所處的環(huán)境。對事物新的理解和耐心使得禮貌教育更容易,并且不斷地問“為什么”也會促使家長和孩子的交談。好的禮貌能夠開始慢慢形成習慣。
虛構(gòu)游戲
3~4歲年齡的孩子,可以通過在家里玩假想的過家家游戲來讓他記著餐桌的禮節(jié),也可以通過孩子感興趣的人或物,比如:公主、明星、小熊維尼等來間接教育使用正確的禮貌。
監(jiān)督
我們在各種場合都會看到太多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沒有家教,比如:在美容院,孩子在瘋狂地轉(zhuǎn)著轉(zhuǎn)椅,把水弄得到處都是,而他們的媽媽可能正在其他地方看雜志或聊天呢。
當學齡前的孩子變得比以前更淘氣的時候,做家長的應該監(jiān)督他們的行為。如果出現(xiàn)問題,要拿出父母的權(quán)威來,知道自己是家長,他是孩子,在禮貌問題上你們之間不是在談判。除此之外,家長和孩子仍然可以是朋友。
性格調(diào)整
一些孩子有表現(xiàn)欲,會在人多的時候表現(xiàn)他們的禮貌,而另外一些孩子可能會比較安靜。但是每個孩子在進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時,都需要時間進行調(diào)整,來慢慢適應是在上課還是活動時間。孩子在不同環(huán)境表現(xiàn)方式也不同,有的孩子會交談,有的就會點頭;有的會說再見、謝謝并給一個擁抱,有些則只會耳語后快速逃走。
調(diào)整性格就是讓他們盡快適應環(huán)境,并準確表達出對別人的善意。
4、5~6歲禮貌看得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參與交談,并能聽懂給他們的指導。在學校,他們會被要求保持安靜,有秩序,舉手發(fā)言。禮貌會幫助他們更好地與人相處。
保持對話
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他認為正確的禮貌。孩子們大多喜歡遵守他們認為自己發(fā)明的規(guī)則。例如:愛好音樂的小明就知道在餐桌上不能用筷子敲碗,因為他知道餐桌不是舞臺,碗和筷子不是樂器。
與孩子交談,告訴孩子你對他們的期望,并傾聽他們的愿望,在沒有按要求做的時候不滿足他們的愿望。比如:孩子想飯后看動畫片,但在吃飯的時候又不好好吃飯,就可以告訴他不好好吃飯的結(jié)果,就是不能看動畫片。
劃定界限
當孩子對長輩無禮時,做家長的要表現(xiàn)出憤怒,并讓孩子知道這是不能接受的。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劃定界限,哪些行為是必須有禮貌的,實際上孩子也非常需要家長這方面的指導。
接受艱苦的工作
不守規(guī)矩的孩子會讓他們的父母非常疲勞或者總是以孩子為中心。比如:在超市,不守規(guī)矩的孩子會到處跑來跑去,弄得父母很疲勞,但是要接受這種事實,并努力去教育他如何守規(guī)矩。這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艱苦的工作,但是總會有收獲。
對于調(diào)皮的孩子,要用心去教給他們禮貌。比如:孩子早上起來,說:“媽媽,水!”這時,告訴他應該這么說:“媽媽,給我拿杯水好嗎?”當他并不想這樣說的時候,給他解釋10遍或更多,并告訴他你希望他這樣說,這樣說對家庭和社會都有好處。結(jié)果第二天早晨,他通常會自發(fā)地說出了你想聽的話。
禮貌就是在這些小事中不斷地訓練,不斷地糾正和修改中慢慢被孩子學會的,并最終成為孩子仿佛渾然天成的一種良好習慣。
著名教育專家關(guān)鴻羽教授指出,批評是一種負強化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結(jié)果只能是“家長出了氣、孩子不服氣”,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的確,家長通常采取的批評方式很有問題:嘮叨、生硬、嚴厲,結(jié)果越批孩子越皮,反彈力越大,越對著來、頂著干。最后搞得父母筋疲力盡,卻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
其實,批評未必要義正辭嚴,未必要話中帶刺,更不能以泄憤為目的諷刺挖苦、翻舊賬、算總賬。
批評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丟棄壞毛病,養(yǎng)成好習慣?;诖?,家長盡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
兵法上說,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為上上策,對孩子進行批評,也要講究兵法,“心中有劍口中無劍”是批評的最高境界。我們不妨看看下面幾種別致的批評方式--
我的柔情你會懂
有個智力超群的男孩特別不喜歡做作業(yè)。媽媽怎么說都不聽。后來媽媽跟他說:“你不寫作業(yè),媽媽就擔心你基礎(chǔ)打得不牢固,今后就會考不上好的大學。而媽媽老是擔心你,就特別容易變老?!边@個小男孩害怕自己年輕漂亮的媽媽變老,就乖乖做起了作業(yè)。
兵法:以柔克剛
分析:孩子是頑皮的,但富有愛心,就看家長會不會調(diào)動。頑皮孩子被家長和老師批評了不知多少次,被批評麻木了,照樣我行我素。這個時候,回避直截了當?shù)呐u,調(diào)動起孩子的滿腔柔情,就可以很容易達到目的。
你怎么舍得我難過
一個淘氣的男孩經(jīng)常惹禍。母親每次都大喊大叫,甚至掄起藤條抽打他,卻收效甚微。有次他偷了商店的玩具,差點被送警察局。母親及時趕到,說服店主再給他一次機會。回家后,男孩料想等待自己的會是一場狂風暴雨,誰知道媽媽什么也沒說,只是讓他回自己房里去。當他無意中到廚房拿水,發(fā)現(xiàn)母親獨自一人,呆呆地坐在廚房的椅子上,滿臉的憂傷和疲憊。這一刻,他如遭雷擊。雖然沒有任何語言的指責,卻讓他一下子想起媽媽日常的操勞,撫育他的嘔心瀝血。從此以后,他痛下決心,改過自新。
兵法:此時無聲勝有聲
分析:假如孩子每天處在打罵和訓斥之中,就會變得麻木不仁,而且還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的想法:“反正我是壞孩子,那就壞下去吧?!备改傅挠柍?、打罵反倒筑起一堵高墻,阻斷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沒能讓孩子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問題,卻增加了漠視和仇恨:反正你們不愛我,所以也不需要你們來管教我。
而與之相反,如果關(guān)鍵時刻用沉默代替語言,實際上是對犯錯的孩子進行無言的譴責。在這個沉默的空間里,孩子卸除了被迫自衛(wèi)的武裝,有了很大的自我感受和思考的空間,并且受到強烈刺激,迫使他回想自己的所做所為,對父母的痛心和難過產(chǎn)生深切體會。一旦他能站在父母的立場思考問題,許多沖突就可以迎刃而解。
你是我永遠的寶貝
有個小姑娘性格非常叛逆,整天跟父母對著干。媽媽什么方法都試過了,卻無法扭轉(zhuǎn)孩子的心。有一天,媽媽無意中翻出自己當年的育兒日記,那里面記錄著女兒成長的一點一滴。
她拿出來給女兒念,從她出生時的喜悅,到她得病時媽媽的恐懼,以及對孩子的美好期望,全都包含在這幾本日記里。剛開始女兒還似聽非聽,漸漸入了神,漸漸眼里有了淚。終于,她忍不住撲到媽媽懷里,哭著向媽媽道歉。
兵法:讓你知道我愛你
分析:愛可以感化一切。孩子雖然叛逆,但卻不是草木,其實對父母有很深的愛。她之所以表現(xiàn)如此,是因為她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所以沒必要聽他們的話。當她明白了父母對她的愛有多深,她就會用百倍的愛來回報父母。
請讓我以你為驕傲
當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的校長。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讓他放學后到校長室。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接著又摸出一塊糖給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很尊重我?!蹦猩鷮⑿艑⒁傻亟舆^糖果。陶先生又說:“據(jù)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碧障壬帜贸龅谒膲K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jié)束了?!?/p>
兵法:化干戈為玉帛
分析:當時如果換成是另一個老師,很可能是這樣處理:對這個學生進行義正辭嚴的批評,開班會,教育同學們以此為鑒,不要跟他學。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會覺得老師和校長是故意要把自己批倒批臭,讓自己抬不起頭來,于是行為更加乖張霸道,對老師和校長產(chǎn)生厭恨。
情景A
一年級小學生貝貝有個丟三落四的毛病,這不,一張試卷又不見了,媽媽幫著在她的書包里和書桌上翻了半天也沒找到,不由得惱火:“你把試卷放哪兒了?”“就放在書桌上!”貝貝沒察覺媽媽已經(jīng)生氣了,居然還沒心沒肝地拿起一本童話書看起來。
“你的頭怎么沒丟掉???試卷弄丟了還有心思看童話書?現(xiàn)在,我告訴你,你怎樣弄丟的怎樣找回來,我可沒功夫幫你找……”貝貝媽一邊說一邊搶走了貝貝手中的童話書。“我放書桌上的,可是作業(yè)做好了就不見了……”貝貝委屈地哭了。就在貝貝低頭抹眼淚的時候,發(fā)現(xiàn)床角有張紙被風吹得輕輕顫動。拉出來一看,正是她失蹤的試卷。
分析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可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一味責怪孩子有點不公平。貝貝媽更不該責問貝貝“頭怎么沒丟掉”,因為這樣責罵除了令孩子更不知所措外,對于找試卷一點用處也沒有。
建議
正確的做法是先教孩子利用排除法(發(fā)現(xiàn)試卷丟之前是在家里的哪個地方),將搜索空間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nèi),然后一步步搜索:桌子、椅子、書柜上沒有,就要看看地面,門縫和床上也要檢查一遍,防止被風吹到某個角落。
讓孩子知道丟三落四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及時提醒孩子,以后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避免要用的時候找不到,比如:
①寫備忘錄:將自己要用的東西寫下來,這樣才不會忘記。
②學會整理收拾:將自己要用的東西歸類收攏好,用好的東西應歸還原位。
③睡前自查:在臨睡覺之前,將自己的書包檢查一遍,有沒有遺漏的東西;紅領(lǐng)巾可以扎在書包的背帶上。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yǎng)成習慣,自我管理能力和記憶力也會提高。
如果東西確實找不到了,就讓他承擔這個后果。品嘗到丟三落四的“苦果”,孩子才會長記性。
情景B
樂樂媽媽帶著樂樂去參加朋友聚會。媽媽們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湊在一起玩,不一會兒,調(diào)皮的樂樂鉆到了餐桌下,“當心撞到頭!”樂樂媽媽的話音剛落,就聽到“砰”的一聲,樂樂哭著從桌子底下爬出來?!敖心阕⒁猓銋s不聽,活該撞到頭!”媽媽真生氣。
聚會快結(jié)束了,還沒等招呼,樂樂已搶先跑了出去,把小臉貼在玻璃門上,對著大家做鬼臉。突然,樂樂大哭了起來,原來,有個人推門,把他的手壓在兩扇門中間了??粗请p破了皮、腫得很厚的小手,樂樂媽既心疼又惱火,沖著樂樂吼:“別哭了,死不了!你說,誰讓你先跑出去的?誰讓你把手放在門縫里的?”結(jié)果,樂樂哭得更厲害了……
分析樂樂在皮肉受苦、飽受驚嚇之時,不僅沒有得到媽媽及時的安撫,反遭受指責,對他的身心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樂樂媽雖然是因為著急而“口不擇言”,但卻沒辦法讓樂樂接受她的“良苦用心”,因此,教育孩子“良藥”也不能太“苦口”。
建議
孩子受到驚嚇或傷害時,父母首先要安撫好孩子。安撫孩子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傾聽孩子的訴說,握住孩子的手傳遞力量,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或關(guān)切的眼神。
等到孩子情緒平息后再講道理,讓他記住這些教訓。
生活中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鞋帶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飯不嬉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等等。平時應該注意對孩子進行這些生活細節(jié)的訓練。
家園共育《孩子不懂禮貌,媽媽用2個問題代替批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在餐廳里吃飯大喊大叫,光腳丫踩爸爸的臉,還打罵天天帶他的奶奶……近來,有年輕媽媽向記者講述自己的擔憂——兩三歲的寶寶正是最可愛的時候,可突然間出現(xiàn)了許多不禮貌行為。寶寶究竟怎么了? 孩子不懂禮貌家長如...
1、不懂禮貌的小猴子的故事 有一天,小猴子到老牛爺爺家玩。爺爺在寫字,小猴子見門開著,就從窗戶里跳進去。把爺爺嚇了一跳。 老牛爺爺沒看清是什么東西,就把它扔出窗外。正好扔到了水池中,把小猴子淹的全身都...
1、不懂禮貌的小貓的故事 小貓跟著媽媽去小兔子家做客,兔子媽媽準備了很多豐富的食物來招待小貓,到了吃午飯的時間,貓媽媽和小貓被兔媽媽留下來一起吃午餐。 兔媽媽和貓媽媽進廚房忙活了半天,小貓看見桌子上的...
人們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是不懂禮貌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們不講禮貌的呢?難道是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出錯了? 家庭和社會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 資深幼教專家朱世平認為,有些低年齡階段的孩子不懂禮貌,并不是他...
我見過許多沒有禮貌的孩子,自己學生尚可以教化,鄰家孩子只能由他。關(guān)于禮儀,文明古國的經(jīng)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門立雪、孔融讓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遙遠的禮貌,還是開口叫人。 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