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態(tài),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父母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子女“學會做人”
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務(wù),也是貫徹素質(zhì)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問題。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視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為家長不能重智育輕德育。因為比知識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其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父母僅告訴孩子上學很重要是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說明學習并不因長級或是得一文憑而終止。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你不必花許多錢去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而要讓孩子們看到你在讀書。你可以帶他們?nèi)ゲ┪镳^或展覽會,這些豐富的課外活動會讓孩子們對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探索愿望。
曾獲得過美國教育部頒發(fā)的“愛因斯坦式青年”稱號的梅布得老師極力主張父母必須參與孩子學校組織的活動。這樣做會向他們表明你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真的很關(guān)心。
你不必具有一項特長或是用許多業(yè)余時間幫孩子們做什么。多數(shù)老師歡迎家長陪伴孩子們郊游,與其他家長通通電話以及打印孩子的學期特別報告等。經(jīng)常向老師詢問他們需要什么幫助。
開誠布公地交流
找出時間與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詢問、觀察孩子正在學習什么,得到這些的確實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可以給老師打電話得知孩子在課上學習了些什么內(nèi)容,并且留了什么作業(yè)。
幫助孩子做到有條理
幫孩子建立學習計劃,并把所有的作業(yè)都標在日歷上,這樣,孩子就會提前做好。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來說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識字能力較強。用餐時的談話越生動明了越有助于孩子對詞匯的學習,詞匯量大,閱讀能力就強。
教育子女“學會求知”
學會求知的方法途徑很多,但重要的一條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強迫子女“死記硬背”知識,而是重在理解,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教育子女“學會勞動”
應(yīng)引導(dǎo)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wù)勞動,支持子女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培養(yǎng)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子女從小學會勞動,將終生受益。勤勞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礎(chǔ),懶惰是萬惡之源。因此,安排子女從小參加勞動,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和基礎(chǔ)課。四、教育子女“學會自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坎坷會很多,因此,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對挫折的能力,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讓孩子在廣闊的天地里學會磨練自己的翅膀,展翅飛翔五、教育子女“全面發(fā)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處在這個激烈競爭時代的人,若沒有知識和專門的技能及各種能力,就必將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家長應(yīng)教育子女不僅要學好文化科學知識,還應(yīng)積極參加其它各項活動,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應(yīng)得到全面發(fā)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一門很復(fù)雜的學問,我們家長一定會努力配合學校的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對孩子持有較高的期望
一種鼓勵孩子為他的未來著想的方法是設(shè)立家庭目標。家長寫一份自己家本年度應(yīng)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務(wù)書,其中包括孩子應(yīng)取得怎樣的進步。老師也有自己的任務(wù),不要讓任何學生落后,盡力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取得好成績,幫優(yōu)秀生更上一層樓。對孩子持有較高期望并讓他們知道這一點,能鼓勵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并不斷進取。
過程和結(jié)果同等重要
家長需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無憂無慮的學習環(huán)境,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許多時候家長只看重分數(shù)。如果孩子是個全優(yōu)生卻不能告訴你他為獲得這樣的好成績都做了些什么,那么這時父母還要對他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了解。
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給他們一些啟示,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問他:“你認為在哪兒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還是在因特網(wǎng)?”
考試成績差是該同孩子談一談的信號。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后了?他需要輔導(dǎo)嗎?還是因為他沒有做作業(yè)才使成績不發(fā)好的?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了解到。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父母們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么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來,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兒童教育方法,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實際上,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也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好好學習。他學習不好可能是碰到了困難,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具體有效的幫助,而不是嘮叨或訓斥。所以我給大家一個忠告:訓子千遍,不如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
在這里,我愿意試著分享一下習慣培養(yǎng)的六大步驟,或許會給父母們一點啟示:
習慣培養(yǎng)第一步
提高認識,或者說,引導(dǎo)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習慣產(chǎn)生興趣、認同和信心。
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所謂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所謂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壞習慣很多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可能使人喪失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對一個學生來說,養(yǎng)成確認的好習慣會終生受益,如平時寫完作業(yè)認真檢查,考試時仔細審題,與別人有約的事情要牢記于心并提前落實等。這樣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會好,為人處理也會愛到歡迎。
習慣培養(yǎng)的第二步
明確行為規(guī)范,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學的一個男孩子上課時很調(diào)皮,把任課老師惹生氣了,下課了全班同學都埋怨他,這個小男孩很懊惱,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孫蒲遠老師。
孫老師做過40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經(jīng)驗豐富,是位全國特級老師。她聽了小男孩的話,對他說:“犯了錯就認錯還是好孩子嘛。那你決定怎么認錯呢?”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睂O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墒悄銜瞎獑??試一下我看看?!毙∧泻⒅蓖νΦ攸c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蹦莻€男孩愣住了,因為長這么大,他從來不知道鞠躬與點頭有什么區(qū)別。
這時,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么鞠躬:挺胸抬頭,雙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彎曲與地面平行,再平身,這才是鞠躬。然后,孫老師讓男孩子練習了幾次,才讓他去給任課老師認錯。
孫蒲遠老師不愧是全國特級老師,她教育學生不光有耐心,還有細心,因為只有細致入微的指導(dǎo),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好習慣。甚至可以說,沒有細節(jié)的指導(dǎo),就沒有兒童教育。
習慣培養(yǎng)第三步
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產(chǎn)生親切而向往的感情。
少年兒童時代就是榜樣時代和偶像時代,因為孩子的學習特點就是觀察和模仿。不要盲目阻止孩子追星,尤其是偶像對青春期的孩子極富吸引力,許多偶像身上具有榜樣的因素,善于發(fā)現(xiàn)和引導(dǎo)的父母老師完全可以把偶像變?yōu)榘駱印?/p>
習慣培養(yǎng)第四步
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再主動再到自動。
研究發(fā)現(xiàn),初步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習慣需要90天。
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時候容易亂,早上起來,我的襪子呢?我的鞋呢?褲子都找不到了,東找西找的,很亂。這就是沒養(yǎng)成一個習慣。
這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晚上睡覺以前,把衣服疊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學的書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開始不會,父母可以指導(dǎo),演示一下,然后弄亂了讓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興趣,像軍人一樣,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的。
習慣培養(yǎng)的第五步
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地體驗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說:“假期到了,這個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寫字握筆的姿勢練好,開學前我要檢查?!?/p>
這種做法恐怕不行,孩子經(jīng)常管不住自己,籠統(tǒng)的要求對他們難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計劃分割成很多個小計劃,并不斷地與孩子一起總結(jié)評估:今天做得好,可以獎勵一顆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換1顆大星星;獲3顆大星星,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獎勵。
這樣,孩子每天都會知道自己是否進步了,并期待著明天的進步。
習慣培養(yǎng)的第六步
形成良好的環(huán)境或風氣,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huán)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
家里有個學生,就需要家庭成為書香之家。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父母在客廳看電視,韓劇一集接一集地看,看得淚水漣漣,還說:“孩子,別看電視,你要好好學習,寫作業(yè)去?!焙⒆幽軐P膶W習嗎?
最好是家里有專門的書房,孩子一張桌子做功課,父母在另一張桌子專心看書、練字。這樣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養(yǎng)成喜歡閱讀、寫字的好習慣。
然“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愛的結(jié)晶,是上帝賜予父母最珍貴的禮物,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更需要父母根據(jù)孩子不同的發(fā)展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習慣的培養(yǎng)是門科學。那么習慣培養(yǎng)的原則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習慣培養(yǎng)的目標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來解放孩子的大腦,讓孩子從一些低級的、束縛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
該怎樣教育孩子,有什么方法?
父母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呢?
怎樣擔當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僅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導(dǎo)者,我們還要尊重孩子的“狡辯”、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饋、針對孩子的反饋,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另外注意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yīng)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并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wù)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都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這位媽媽也并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并不認為“你真蠢”是臟話。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并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講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算再也不會,也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dǎo)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表,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表時,這個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只手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手表現(xiàn)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jié)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dǎo)原則或價值取向。后來,人們把這個結(jié)論稱為“手表定理”。
1、居高臨下
這可能是傳統(tǒng)遺留下的問題,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時,總表現(xiàn)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專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總以父母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評有時百分之百正確,孩子們也會“口服心不服”。因此,專家建議:父母們應(yīng)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樣大家的感覺都會很好。
2、求全責備
畢竟還是個孩子還小,當他在整理被褥、畫畫或者投擲皮球時沒有做好,父母不應(yīng)苛刻對待他們的表現(xiàn),如果父母們總是苛刻地對孩子說,“你還差得遠呢”,就會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3、頻頻夸獎
別以為賞識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獎孩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勵孩子。過度的無謂的夸獎只會使孩子驕傲自滿,而且,聽慣了父母夸大其辭的贊揚后,在步入社會后他們很可能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過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個樣。父母過多的限制會讓孩子感覺收到束縛,這是孩子最為反感的。
5、關(guān)心過頭
“今天誰來了電話?”、“日記上記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問個明白。要知道過度關(guān)心,只會讓孩子反感,因為,孩子會感覺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擾,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在壓縮,從而喪失特長發(fā)展的機會,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6、全盤否定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錯是批評的太過,諸如“你總是撒謊”“我們家里沒哪個像你這樣笨的”等,這些話肯定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導(dǎo)致拒絕接受批評教育,甚至產(chǎn)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緒。
7、是非不分
“這孩子喝酒快趕上他老爸了。”這句話到底是在表揚孩子還是在批評孩子呢?可能孩子們的理解中褒獎的成分會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評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論事,并且讓孩子知道他錯在何處。
8、貶損他人
偶爾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齡小朋友做些橫向比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別家孩子的優(yōu)點。這樣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9、事事代替
現(xiàn)在有許多父母事事都不讓孩子干,不讓孩子有自己作決定的權(quán)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后的傷心,但對孩子來說,不經(jīng)歷失敗,怎能從錯誤中學到東西。況且,孩子在將來的某一天,終究要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的,如果現(xiàn)在沒有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能力,他便無法自己把握將來。
10、不作楷模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自己首先沒做好榜樣,當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當行為時,父母又要千番指責。言傳身教,沒有身教,言傳就無從談起,因此,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才能起到垂范作用。
父母教育孩子的事半功倍方法
身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教養(yǎng)好的習慣,但是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還沒來得及學習怎么做父母,就做了父母的。在摸索中前進,是每一對父母都會經(jīng)歷的過程。
有的父母摸索對了,事半功倍;有的父母摸索錯了,后果堪憂。有什么方法能有效培養(yǎng)孩子的好教養(yǎng)呢?我們提出三大原則,希望能夠幫助各位父母減少摸索,事半功倍。
第一,可以責備,不要怒罵;可以訓導(dǎo),不要體罰。
父母責罵小孩只能有一個目的,讓他知道錯在哪里,再引導(dǎo)他把不好的習慣改掉,這才是正常的。而且一定要慎重自己的言語,不可以生氣了就口不擇言,罵孩子“你怎么這么笨,這點小事情都做不好,真是沒出息”之類的話,甚至有些父母一旦聽說孩子做錯了事情,動輒亂加打罵,這都是非常糟糕的行為,還會養(yǎng)成孩子自卑、膽小怕事的不良心理。
作為父母,難道你就沒有責任嗎?你應(yīng)該幫他改正,讓他知道錯在哪里,下次不再做錯就好了。所以,父母要客觀冷靜,很明確地把事情搞清楚之后,再做處理,這樣才不會傷害親子感情,才能幫助子女不斷進步。
第二,在培養(yǎng)孩子習慣的時候,不需要跟他講理由。
比如叫孩子吃青菜,你有什么理由可講呢?你又懂得多少呢?很多媽媽道聽途說,跟孩子說什么吃青菜可以補充維他命E。老實講我們現(xiàn)在吃維他命都是很危險的。因為每一個人需要的維生素的比例都是不一樣的,你現(xiàn)在給他吃這么一大堆維他命,不一定好。尤其是綜合維他命更糟糕,就相當于把小孩當機器猛灌。
所以很多事情,既然你搞不清楚,就不要長篇大論跟你的小孩講道理,否則就是自欺欺人。習慣就是習慣,有什么道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坐要坐好,我不知道。我祖父就是坐得好好的,我爸爸也坐得好好的,我也坐得好好的,你也給我坐得好好的,就沒事了嘛。
老實講,習慣能一代一代傳下去,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們最好不要亂加否定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習慣,否則搞得亂七八糟,只能自食其果。其實,將來小孩長大后,他自然會知道的。我不相信父母自己能把道理說清楚,而且我也不相信你告訴小孩道理,他能聽明白。道理就是這樣而已。
第三,男孩女孩一樣好,但需要不同的教養(yǎng)。
我是很反對男女同校的。大家若是真正用心去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男女同校利少弊多。當然我們現(xiàn)在沒有辦法,既然你的孩子是男女同校,那么家庭教育就要做適當?shù)恼{(diào)整。
女孩子要教她矜持、會害羞,不能在大街上跟男孩子勾肩搭背、拉拉扯扯;人家請你吃飯,也不能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女孩一定要有內(nèi)在美,將來才能做一個好妻子、好媽媽。男孩子就要意志堅強,不能哭就是不能哭。男人有淚往肚子里面流,男人會哭不是因為傷心,也不是怕困難,而是在很感動的時候自然熱淚盈眶,這是一種責任感的表現(xiàn)。當你克服一切困難,把事情完成了,哭是可以的。如果遇到困難就哭,什么事情辦不成就哭,那以后怎么做事情呢?要知道,人生可不是一帆風順的。
記住,男女各自發(fā)揮所長,互相補足,這才是家庭。要把兒子培養(yǎng)成有男子氣概,把女兒培養(yǎng)成很有氣質(zhì),這才叫家庭教育。
其實,父母在教養(yǎng)子女的過程當中,自己也在成長,而且得到的比子女還多。你的孩子越頑皮,你得到的越多。如果朝這方面想,你就應(yīng)該感謝他了。
其實做父母的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沒有生小孩以前,我們自己根本就跟孩子一樣,可是生了小孩以后,自然就不一樣了。因為我們會想到,做人家媽媽要像個媽媽的樣子,做人家爸爸就要像個爸爸的樣子,于是就開始學習做媽媽、做爸爸。而做了人家的父母,才知道父母很辛苦,才會更加去孝順父母,更加愛惜自己。
習慣培養(yǎng)第一步
提高認識,或者說,引導(dǎo)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習慣產(chǎn)生興趣、認同和信心。
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所謂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所謂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壞習慣很多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可能使人喪失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對一個學生來說,養(yǎng)成確認的好習慣會終生受益,如平時寫完作業(yè)認真檢查,考試時仔細審題,與別人有約的事情要牢記于心并提前落實等。這樣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會好,為人處理也會愛到歡迎。
習慣培養(yǎng)的第二步
明確行為規(guī)范,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學的一個男孩子上課時很調(diào)皮,把任課老師惹生氣了,下課了全班同學都埋怨他,這個小男孩很懊惱,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孫蒲遠老師。
孫老師做過40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經(jīng)驗豐富,是位全國特級老師。她聽了小男孩的話,對他說:“犯了錯就認錯還是好孩子嘛。那你決定怎么認錯呢?”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墒悄銜瞎獑??試一下我看看?!毙∧泻⒅蓖νΦ攸c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蹦莻€男孩愣住了,因為長這么大,他從來不知道鞠躬與點頭有什么區(qū)別。
這時,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么鞠躬:挺胸抬頭,雙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彎曲與地面平行,再平身,這才是鞠躬。然后,孫老師讓男孩子練習了幾次,才讓他去給任課老師認錯。
孫蒲遠老師不愧是全國特級老師,她教育學生不光有耐心,還有細心,因為只有細致入微的指導(dǎo),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好習慣。甚至可以說,沒有細節(jié)的指導(dǎo),就沒有兒童教育。
習慣培養(yǎng)第三步
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產(chǎn)生親切而向往的感情。
少年兒童時代就是榜樣時代和偶像時代,因為孩子的學習特點就是觀察和模仿。不要盲目阻止孩子追星,尤其是偶像對青春期的孩子極富吸引力,許多偶像身上具有榜樣的因素,善于發(fā)現(xiàn)和引導(dǎo)的父母老師完全可以把偶像變?yōu)榘駱印?/p>
習慣培養(yǎng)第四步
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再主動再到自動。
研究發(fā)現(xiàn),初步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習慣需要90天。
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時候容易亂,早上起來,我的襪子呢?我的鞋呢?褲子都找不到了,東找西找的,很亂。這就是沒養(yǎng)成一個習慣。
這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晚上睡覺以前,把衣服疊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學的書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開始不會,父母可以指導(dǎo),演示一下,然后弄亂了讓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興趣,像軍人一樣,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的。
習慣培養(yǎng)的第五步
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地體驗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說:“假期到了,這個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寫字握筆的姿勢練好,開學前我要檢查?!?/p>
這種做法恐怕不行,孩子經(jīng)常管不住自己,籠統(tǒng)的要求對他們難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計劃分割成很多個小計劃,并不斷地與孩子一起總結(jié)評估:今天做得好,可以獎勵一顆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換1顆大星星;獲3顆大星星,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獎勵。
這樣,孩子每天都會知道自己是否進步了,并期待著明天的進步。
習慣培養(yǎng)的第六步
形成良好的環(huán)境或風氣,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huán)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
家里有個學生,就需要家庭成為書香之家。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父母在客廳看電視,韓劇一集接一集地看,看得淚水漣漣,還說:“孩子,別看電視,你要好好學習,寫作業(yè)去?!焙⒆幽軐P膶W習嗎?
最好是家里有專門的書房,孩子一張桌子做功課,父母在另一張桌子專心看書、練字。這樣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養(yǎng)成喜歡閱讀、寫字的好習慣。
然“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愛的結(jié)晶,是上帝賜予父母最珍貴的禮物,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更需要父母根據(jù)孩子不同的發(fā)展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習慣的培養(yǎng)是門科學。那么習慣培養(yǎng)的原則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習慣培養(yǎng)的目標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來解放孩子的大腦,讓孩子從一些低級的、束縛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
父母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呢?
怎樣擔當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僅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導(dǎo)者,我們還要尊重孩子的“狡辯”、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饋、針對孩子的反饋,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另外注意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yīng)
1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并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饋
2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wù)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都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這位媽媽也并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并不認為“你真蠢”是臟話。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并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3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講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算再也不會,也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dǎo)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4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表,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表時,這個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只手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手表現(xiàn)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jié)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dǎo)原則或價值取向。后來,人們把這個結(jié)論稱為“手表定理”。
平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愛聽。這是什么原因呢?
其實是因為父母說的話不是孩子想要的,而孩子最想聽父母說的這六句話,大多數(shù)父母卻想說而不敢說!
01
我為你感到驕傲
孩子:媽媽,這次我參加了學校的籃球比賽,我們班獲得了第一名呢!
媽媽:沒事別參加那些亂七八糟的比賽,有時間多看點書。將來上大學又不考籃球!
孩子:又是看書,天天的除了看書,就不能讓我做點別的事情了嗎?而且這次籃球比賽是幾個學校聯(lián)合舉辦的,我們還要代表學校去參加市里的比賽呢。
媽媽:參加個籃球比賽得了第一名,你還驕傲上了是吧。
孩子:我喜歡籃球,媽媽,你就不能支持一下我嗎?
其實每個孩子內(nèi)心都非常愛自己的父母,所以很多時候更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勵與支持。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說一句:“孩子,我為你而感到驕傲,你的籃球技術(shù)這么好,參加市里的比賽也會取得不錯的成績的。”
那么孩子聽到后就會對父母非常的認可,而不會因為不耐煩的態(tài)度感到受傷。
因為孩子從這句話中感受到的是:“我的努力和付出,媽媽都看在眼里了,我還是很棒的!”
02
我愛你
媽媽:你怎么把這個紙板撕得亂七八糟的,水還撒了一地,你能不能讓我省點心。
孩子:媽媽,不是我撕的,是狗狗剛剛跑過來亂咬,把我正在做的東西毀了。
媽媽:你做這東西干什么,有啥用。
孩子:我今天在學校里,小雨跟我說他給媽媽做了一個風車,媽媽很開心。所以我也想試著做一下。
媽媽:孩子,謝謝你,不過這個紙板已經(jīng)壞了,就不用做了。媽媽知道你的心意就好了。
孩子:可是,我想做給媽媽。
有時候孩子想做東西給媽媽,不僅僅是表達心意,而是想讓媽媽開心,以此讓媽媽表達對孩子的愛意。
如果媽媽這個時候跟孩子說一句:“孩子,謝謝你對媽媽的愛,我也愛你。”就可以讓孩子此刻,因為東西沒做成的失落心情得到治愈。
因為“我愛你”三個字能夠讓孩子明確的感受到:“媽媽明白我的心意,即使禮物沒收到,但媽媽依然是愛我的?!?/p>
03
這種事情不會再發(fā)生了
孩子:媽媽,我害怕。
媽媽:沒事,有啥可怕的,媽媽在你旁邊的。
孩子:可如果小軒再來打我怎么辦?
媽媽:不要想那么多,總會過去的。
孩子:可我還是怕,我晚上還會做噩夢,他又來打我了。
當孩子對于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產(chǎn)生害怕的心理時,他會更恐懼事件的再次發(fā)生或者再見到這個人。
但如果家長這個時候跟孩子說:“孩子,這種事情以后都不會再發(fā)生了,我們可以安心地過自己的生活,還有爸爸媽媽陪著你,有問題我們都可以一起解決的?!?/p>
孩子內(nèi)心就會產(chǎn)生安定感,不用再擔心自己被打,而勇敢的繼續(xù)向前走。
就像最近發(fā)生的一系列虐童事件,對孩子勢必會造成一些心理陰影,家長在這個時候更需要撫慰孩子的心靈。
告訴他這些事情以后都不會再發(fā)生了,讓他相信美好的存在,逐漸走出傷害。
04
對不起
媽媽:老師跟我講你昨天的作業(yè)沒交,你是不是又跑出去玩了?還是沒寫跟老師撒謊說丟了?
孩子:我是落在同學家里了,沒丟也沒有不寫。
媽媽:我看你就是找理由,想逃避昨天的作業(yè)。
孩子:我沒有,你每次都冤枉我,要不然我明天讓同學幫我?guī)隆?/p>
有時候家長也會誤會孩子,但事后往往會忘記跟孩子道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說:“為何總冤枉我,還從不記得?!?/p>
其實孩子很希望父母能夠跟他道歉,表示對他的在意。哪怕說句:“孩子,對不起,是媽媽誤解你了,向你道歉”這樣簡單的話,都能讓孩子開心好半天。
因為父母的道歉會讓孩子明白:“媽媽也會犯錯,但是媽媽為了不讓我傷心,而跟我道歉,讓我學會如何原諒別人,如何用愛化解矛盾。”
05
這不是你的錯
媽媽:你整天不回家都去哪兒鬼混了?
爸爸:我這不是回來了嗎?別嘮叨了,聽著就煩!
孩子:爸爸,你看,這是我今天課上剛學的折疊小船。
爸爸:哦,看到了,我累了,去睡會。
孩子: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歡我,都不愿意跟我多說幾句話。
媽媽:你能不能跟孩子說幾句話,別一回來就倒頭就睡。
爸爸:我不是說了嗎?我看到了,但我確實很累,我要睡覺。
孩子總想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所以會做一些事情試圖取悅父母。一旦父母反應(yīng)冷淡,孩子就會誤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父母才不喜歡。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及時的告訴孩子:“孩子,爸爸是比較累,不是不喜歡你,這不是你的錯?!?/p>
就足以讓孩子知道父母真實的想法,原來“我并沒有讓父母很討厭,父母只是比較累了,需要休息而已?!?/p>
06
我永遠不會離開你
孩子:媽媽,我不想讓你離開我,我不要。
媽媽:孩子,媽媽今天要去上班,你不要鬧。
孩子:我不,我害怕你離開我,那樣我真的太可憐了!
媽媽:我不上班,哪有錢生活呀,所以你要聽話。
孩子:可我不想像我同桌那樣,媽媽離開她就再也沒回來了。
孩子懼怕分離,這會讓他失去安全感,內(nèi)心變得脆弱與無助。如果經(jīng)常聽到:“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分離焦慮。
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告訴他:“我永遠都不會離開你的,媽媽只是去上班,等到了6點就回家了,你可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等我回來。”
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帶給孩子強大的支撐,撫平孩子內(nèi)心焦躁的情緒。還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柔與呵護。
[心形動態(tài)分割線]
生活需要物質(zhì)的滿足,但孩子的精神成長卻需要愛的灌輸。
而表達愛最好的方式就是語言,看似每一句平淡無奇的話,對于孩子來說,就是最溫暖的支柱與撫慰。
哪怕是工作比較忙的父母都可以抽出一句話的時間,對孩子說些“好話”,“說不出的話”,才能減少孩子心理的創(chuàng)傷,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孩子就像鏡子,能透射出外部的世界。父母的無疑是影響孩子的重要角色,無論你是一個嚴厲的父親還是一個慈愛的母親,相信大家都一樣無條件愛著我們的孩子。然而,我們表達愛的方式不同,有人寬容、有人嚴格、有人給予其溫情、有人激發(fā)其斗志……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稱之為:教養(yǎng)方式
心理學上,家庭教養(yǎng)方式采用了多種分類方法,大致歸類為:
民主型:父母能夠平等的對待孩子,給予孩子關(guān)愛和照顧,對子女的要求及時做出回應(yīng),同時也鼓勵子女和自己交流;
專制型:父母操控著子女的一切,用權(quán)力和強制使孩子聽命,享有權(quán)威。對子女有太多限制,缺少寬容;
溺愛型: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對子女“聽之任之”;
漠不關(guān)心型:父母沉浸于自己的需要,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忙于奔波,主要滿足子女的物質(zhì)條件,親子之間缺乏溝通。
又有人把這些歸類分為兩大類:積極教養(yǎng)方式和消極教養(yǎng)方式。
有意或無意,父母對于孩子的教養(yǎng),總是伴隨明顯的個性化特征,不過我們自身卻后知后覺,我們管教孩子的方式卻早在他們很小的時候被印上了某種烙印。這其中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當屬孩子自己,經(jīng)常聽到其他人聊起他們父母:誰的父母很嚴厲,誰的父母很通情理之類。雖然不能嚴格把某一家庭教養(yǎng)方式歸類到哪一種里面,但我們也很容易能從教科書中找到自己教育的身影,看看以下研究結(jié)果,或許對我們的家庭教育會有些啟示和指導(dǎo):
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只要是能體現(xiàn)對孩子的理解、情感溫暖的教養(yǎng),子女的焦慮和抑郁的情況就會很少出現(xiàn),走向社會以后,也會更少的體驗到社會孤獨感。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自信心和能動性,也能更好地適應(yīng)社會和新環(huán)境的變化。并且能夠很好的促進孩子適應(yīng)行為的發(fā)展和學業(yè)成績的提高。
反之,如果父母(尤其是父親)采取嚴厲懲罰、拒絕、否認等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對待子女,子女便會容易有敏感多疑、失落寡歡、偏執(zhí)、高焦慮、敵對等情緒體驗。而且,他們往往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孤僻、獨來獨往,不關(guān)心他人,難以適應(yīng)外部環(huán)境。過度保護的教養(yǎng)方式,會使孩子喪失自信,缺乏成功的體驗,產(chǎn)生自我否定,而且還自卑易怒。極端教養(yǎng)方式會阻礙孩子正常社會化,使其形成不良人格:壓抑、自卑或者冷酷殘暴。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否一致,也是青少年能否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心理學專家在兒童青少年犯罪狀況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不管何種教養(yǎng)方式,只要父母一致,子女犯罪的可能性就會減少。在父母不一致的教養(yǎng)方式之下,子女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出現(xiàn)恐懼、焦慮、多疑、自卑,容易產(chǎn)生不良行為或心理問題。
在與父母交流過程中,我也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父母教養(yǎng)不一致的現(xiàn)象:母親嚴格同時父親寬松,或者母親寬松而父親嚴格的現(xiàn)象皆有。其實,父親、母親對于孩子的期待和教養(yǎng)目標是一致的,但基本觀點和側(cè)重點不同。偏嚴格的一方傾向于孩子意志力的磨練和培養(yǎng),讓孩子懂得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希望孩子在實際行動中學會生活的道理;偏寬松的一方傾向于對孩子給予孩子更多體貼和寬容,采取放手更多一些;我認為,兩種觀點都有道理,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父母要是否有充分的溝通。父母在交換彼此的教育觀點和想法之后,一定也能協(xié)商出最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方案,最終采取一致的教育行為。至少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的態(tài)度。
父母通過教養(yǎng)行為和態(tài)度向子女傳達其生活態(tài)度、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孩子從父母那里獲得不僅僅是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和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對于孩子,父親母親是他們的部分甚至全部世界。為人父母,這個角色對于孩子來說無可替代,那么,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養(yǎng)氛圍我們義不容辭。在其中,父母始終保持教養(yǎng)一致,使孩子體驗到既不被放縱,又不被過分要求,才能使他們更好的適應(yīng)社會。
不同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會培養(yǎng)出不同的孩子
不同的父母關(guān)系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