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新的起點,新的方向,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斷成長!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你是阻礙孩子發(fā)展的七類家長之一嗎?”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過度保護型
有些父母總是過度保護孩子,因為他們總是認為孩子沒有能力面對外部世界。然而他們不知道,以愛的名義過度保護孩子,這只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成人后,在面臨重大抉擇時,孩子往往會花費比其他人多的時間和精力考慮。
2、過度贊譽型
對子女的優(yōu)點過度贊譽是非常危險的。他們在父母的贊譽聲中成長,使他們習慣了聽溢美之詞,也就愈發(fā)失去了上進心,使他們很難融入環(huán)境,也承受不了失敗。
3、過度放縱型
有一些父母與孩子的關系過于朋友化,從不給孩子設定行為界限,這樣的孩子成人后,對他人就具有攻擊性。他們很難適應周圍環(huán)境,他們沒有規(guī)則的概念,所以也從來不守規(guī)則。
4、過度冷漠型
那些與孩子保持距離、很少溝通的父母認為,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更堅強。但是,他們的子女卻感到自己不受重視,從而愈發(fā)缺乏自信,變得膽小。一些孩子為了彌補親情上的缺失,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引起別人的注意,其行為往往過激。
5、過度情緒化型
這樣的父母在處理與子女關系時完全從自己的興趣和情緒出發(fā)。子女因此失去了安全感,變得異常焦慮,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讓父母高興。
6、過度嚴厲型
他們給孩子制定了太多的規(guī)則,限制他們的一切行為,像要求成人一樣要求他們。這樣的孩子膽小,并且孤僻。他們到青春期后又過于自以為是,很難與父母溝通。成人后也不知道如何維護與配偶的關系。
7、過度批評型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父母總是指責他們的行為,把他們說的一無是處,那么孩子長大后,就會認為自己的確如父母所言,不知道如何面對世界。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處于“我執(zhí)、慣性、迷亂”這幾個階段的家長能量比較小,執(zhí)教能力也不夠,心量也不夠大,可以說是處于迷失狀態(tài)。
所謂“我執(zhí)”就是我們說的“常有理”,處在這個階段的家長,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大事小事都是“我的觀點最有道理,其他的都不行”,都得“按我的要求和標準來”。
他們普遍追求完美、爭強好勝。對孩子要求往往十分嚴苛,見不得孩子的缺點和失誤,對孩子吹毛求疵。當遇到教育問題的時候,他們不但不會輕易求助于人,而且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和勸告,因為在他們眼中“我”肯定是對的。
處在“我執(zhí)”這個階段的家長,他們霸道地控制著孩子的一切,自以為是地付出所謂的“愛”,殊不知孩子已經快要窒息了。
要跨越“我執(zhí)”階梯,關鍵在轉變愛的方式。每一個家長都對孩子有著深深的愛,只是有的家長選擇了錯誤的方式表達愛子之情。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體驗讓家長意識到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
大多數(shù)慣性已經成為我們模式中最堅固的一部分,自己很難覺知。被慣性和模式控制著自己的思維、行為甚至是情緒。就好像自己被別人在大腦中植入了一套系統(tǒng),自動化運轉,而自己毫不知情,其實很可悲。
有些家長,從來也沒有想過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樣的人,更沒有認真想過該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干嘛操這個閑心!”或者是:“等到長大自然就會好了。”
仔細想想,他們也希望孩子將來有一個不錯的結果,可是沒有考慮作為父母應該在過程中做點什么。沒有因、沒有過程如何結出果來??!
歸根結底,問題出在家長身上,一是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終極目標;二是不在乎孩子生命的走向。這樣的家長其實是一種無意識性的責任逃避,就像一些事業(yè)型爸爸,經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孩子的事情你問他媽,我只管掙錢,教育是他媽媽的事情?!?/p>
如果你細心觀察,處在這一階段的家長,往往缺乏感受力,離孩子的心很遠,孩子也離他的心很遠??赏斒氯藚s沒有痛苦感,因為他根本沒有意識,也沒有想法。
反觀自己的教育段位,如果你是正處于這些狀態(tài)的家長,那就真的需要跳出原來的模式,積極充電、進階了!
當你和孩子其樂融融時,你一定是和顏悅色,可當孩子不聽話,把你的話當耳旁風時,你的聲調難免越來越高,嗓門越來越大,一陣暴風驟雨后,孩子哭著耍起了脾氣,你也板著臉,既沒有取得孩子的合作,也失去了教育他的最佳機會。
所以,當你和孩子之間的沖突升級時,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透過事件的表象,準確把握孩子心理,并且用語言循循善誘的家長。但是如何才能成為"會說話"的家長呢?
爭分奪秒的早晨,沖突高發(fā)期
早晨,3歲的洋洋不肯起床,媽媽哄了好久也不行。眼看著就要遲到了,無論是用物質誘惑,還是講道理,洋洋就是不為所動。于是媽媽只好硬從被窩里把洋洋抱出來,結果洋洋大哭起來。此時媽媽真的生氣了,大聲說:"就是因為你,媽媽每天上班都跟打仗一樣,動不動就遲到!遲到要扣錢的,你知道不知道?沒有錢,你還想要變形金剛玩具?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
請你深呼吸:
3歲左右的孩子還沒有走出"第一反抗期"。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的家長常常感覺心力交瘁,難免認為孩子是故意和家長對著干,帶著這樣的負面情緒去應對親子關系,必然不能解決問題。于是,每天清晨的寶貴時光都被用來和孩子進行拉鋸戰(zhàn),一天的開端是那么緊張、焦慮、不順利!
試試這么做:
1、盡量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簡短告知孩子如果他繼續(xù)這么做的后果:"因為你不肯起床,讓我感到很生氣,這樣我們兩個人都會遲到。"
2、就事論事,針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家長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無限聯(lián)想、給孩子貼標簽,從孩子賴床(事件)聯(lián)系到孩子不懂事(個人品性)。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也不要在結尾處加上"我不喜歡你了"這類威脅的話語。
3、多利用祈使句,少用否定句,不妨嘗試將語句的"你"都替代成"我"。 可以這樣說:"我喜歡早晨按時起床的小朋友,你是不是按時起床的小寶貝呢?"或者:"我希望你能馬上起床,我相信你也不愿意上幼兒園遲到。"
4、功夫用在平時。晚上讓孩子早點睡,盡早讓孩子習慣用鬧鐘叫醒自己而不是媽媽,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遲到了,更難過的是自己而不是媽媽。
以上四條也許能在忙碌的早晨幫你降低沖突發(fā)生的概率。
吃晚飯前,媽媽說什么都沒聽見
4歲的苗苗從幼兒園回到家后就一直在看動畫片。到吃飯時間了,媽媽叫她,結果她一動不動,媽媽提高嗓門又說了一遍,苗苗依然沒動靜。此時的媽媽又想用"戴高帽子的方式"讓苗苗自己關掉電視,可苗苗"不接招",說:"我不餓,我要看完這集,你別管我!"于是媽媽"啪"地把電視關掉,說:"我叫你吃飯,你就像沒長耳朵一樣,跟你講道理也不管用,沒見過你這么不聽話的孩子!"苗苗感到十分委屈,放聲大哭。
請你深呼吸:
4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控力,但還只是處于低級階段;面對喜歡的事物,很少有孩子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苗苗沉浸在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中,當然會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那么善于批評孩子的父母會怎么做呢?那就是強制執(zhí)行和事后講道理。
試試這么做:
在提示無效后,建議用強硬執(zhí)行的方式結束沖突。看著孩子的眼睛平靜地說(不是用吼叫的方式):"我需要你馬上關掉電視,洗手吃飯。不然,你未來三天都不可以再看電視了。"當然,前提是你真的能說到做到。若是不喜歡這種強硬的姿態(tài),也可以選擇和孩子商量,例如:"你再看10分鐘電視,關掉電視洗手吃飯,吃完飯后再繼續(xù)看。"
不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所以當你預感自己要發(fā)火時,不妨轉過身冷靜5分鐘。也許等你再回過頭來時,孩子已經明白自己的錯誤啦!其實,即便是小嬰兒也知道哪些行為是許可的,而哪些又是被禁止的,要相信孩子。
在強制執(zhí)行之后,還要和孩子講講道理,不過需選擇時機。當孩子的情緒還停留在看電視這個節(jié)點上時,跟他大談保護視力、動靜結合、按時吃飯等道理,無疑對牛彈琴。不妨選擇晚上陪伴孩子睡覺的溫馨時光,跟他說說之前的事,兩個人一起商量一下解決的辦法。當然不要忘記告訴孩子,雖然媽媽批評了他,但他還是媽媽最愛的寶貝!
在公共場所,孩子不上臺面
6歲的咚咚,爸爸利用假期給他報了一個游泳班。第一次游泳課上,咚咚有點害怕,結果最后一個下水。下了課,爸爸立刻跑過去,當著小朋友的面說:"你看你,人家一節(jié)課下來,姿勢都學得差不多了,你連下水都不敢,膽子怎么那么?。?咚咚很不服氣地說:"人家有的都學過了,我是第一次。"爸爸有點生氣了:"那也有第一次來的,人家都會了,怎么只有你笨手笨腳的,還是教練把你拖下水的……"咚咚嘟著嘴走開了,爸爸的火一下子就起來了,"這么大點的孩子居然都不聽話了,你這是什么態(tài)度?"
請你深呼吸:
6~7歲的孩子正處于自尊心發(fā)展的高峰期,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論孩子的錯誤或失敗,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自尊心。當著小朋友、老師的面批評孩子,已是親子溝通中的大忌。
孩子畏縮,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集體活動;孩子膽怯,不能大方地表現(xiàn)自己;孩子內向,受了欺負也不敢吭聲,類似這樣的問題還可以羅列很多,也許家長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值過高?每個孩子的長處和發(fā)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不必強求孩子處處都表現(xiàn)得優(yōu)秀,這會讓孩子有強烈的挫敗感。
試試這么做:
用鼓勵的語言而不是消極的指責來讓孩子逐步提高。對于咚咚,爸爸可以說:"你今天第一次來,能帶著板子游已經很棒了,要是再勇敢一點會更好!只有不怕水才能游得好,我希望下次你能做到自己下水!"作為咚咚聽到爸爸這么說,是不是會更舒服呢?所以,每當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家長不妨先肯定一下孩子的長處,將原本批評的話語用鼓勵的方式說出來,相信孩子更容易接受。
總結:跟孩子說話的4個要點
1、謹記對事不對人,一事一議,不要過多聯(lián)想,也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2、講道理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如果彼此都快情緒失控時,講道理會演變成"到底應該聽誰"的權威性的爭執(zhí)。
3、語言要明確,便于執(zhí)行,例如孩子沒有整理好自己的玩具時,家長不要籠統(tǒng)地說:"你就知道玩,你又不收拾玩具。"而要說:"我希望你能把玩具都放到盒子里面去。"
4、不要將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對比,也不應在大庭廣眾下批評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表現(xiàn)時好時壞,家長的心情也處于共震狀態(tài)。這基本上就是現(xiàn)今家長的普遍反應。
我倒覺得,家長更多的是避免出現(xiàn)共震狀態(tài),而要與孩子的表現(xiàn)反向而行。
一、孩子出色時家長淡然
當孩子順風順水,取得成績時,作為家長要淡然,淡然并不是毫無表示,毫不在意,而是根據(jù)孩子的表情來及時稀釋快樂的心情。
允許開心甚至帶些夸張,但注意控制時間,多者一周,一般一二天,少者一會兒,過份的慶祝會降低成績帶來的刺激作用,及時冷卻激動的心情,記孩子記住,成績是過去一段時間好的習慣和表現(xiàn)的產物,這個產物一般不請自來,成績不是目的,養(yǎng)成習慣才是最終的目的。家長的淡定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前一階段這么努力,成績自然會跟你而來,即使成績不佳,我也相信你終會有所斬獲。
而淡然的目的是及時把愉悅的心情轉移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讓孩子有歸零意識,就是獲得了成績后,一切又都歸零,一切又都重新站在了起跑線上。
歷史上著名的一局棋是東晉謝安棋局,當遠在淝水邊上的侄兒謝玄領八萬東晉將士面對前秦百萬大軍時,后方的謝安正在與友人對弈,前方戰(zhàn)報忽然送至,謝安拆開信封閱后,繼續(xù)安靜地與友人下棋,友人不解,問信里說些什么,要知道這可關系到東晉小朝廷的安危。謝安若無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輩已經破敵了,然后繼續(xù)下棋。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謝安高興地手舞足蹈,轉身過門時,一腳踢在門坎上,把木屐的齒都碰斷了!
淡定面對,自個兒透著樂就行了。
二、孩子糟糕時家長謹慎
人無完人,同樣孩子也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特別是隨著年級的升高,總不可能出現(xiàn)每科學習都落單的狀態(tài),個把學科成為困難學科也屬正常,這個時間千萬不要死抓著薄弱學科不放,把所有的優(yōu)點都抵消在某個缺點上面,一葉障目,以偏概全。
我們對孩子的評價經常用貼標簽的辦法,貼標簽根據(jù)所貼內容分兩種,一種是正標簽,另一種是負標簽。正標簽就是給孩子正面的評價,負標簽就是給孩子負面的評價。我們經常以為實事就是就是評價孩子的好辦法,做對了表揚,做錯了批評。其實不然,做對了當然要表揚,但是做錯了卻并不是一定要批評,批評往往就屬于負標簽,如果經常給孩子貼負標簽會給孩子心理暗示:我就是這樣(差)的人。
當孩子的糟糕是因為犯錯而產生的,并不一定就用批評的辦法來解決,許多時候可以無視,用行動來表示家長不喜歡這樣的行為即可,極大多數(shù)孩子犯錯后都知道自己錯了,這時候,他們會用討好大人,多做事情等來彌補自己犯的錯,因為他們怕挨批評或是挨打。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自己說出來,因為總是這樣做,感覺是很不好受的。這時再教育,讓他說說錯在哪,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以后應該怎么做就行了。家長用肯定來陪襯錯誤行為的不妥當,是理智的解決辦法。
孩子糟糕時并不一定是孩子故意犯錯,特別是在學習上,許多時候恰恰是孩子很努力,但是情況卻很糟糕,這個時候,家長就更應該謹慎,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幫助孩子調整方法和心情,而不是把原因歸究在不認真,不努力上。而應更多地找孩子存在的學習方法和思維上的問題,幫助孩子突破瓶頸。
淡定和謹慎的心態(tài),也即是一條振幅不大的曲線,而孩子的心態(tài)振幅或許會很大,以不變應萬變,以小振幅中和大振幅,這樣孩子的心態(tài)也會更平和,也更易自我調整。
家長平時放縱自己,在家里經常聚集許多朋友打麻將、喝酒、大聲嚷嚷等,讓孩子感受這種不良生活的方式。父母是通過與孩子點點滴滴的言語行為交流,不知不覺中傳遞著各自的價值觀念。包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什么是應該的,什么是不應該的;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不提倡的等等。
所以,父母應切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敖煺叱?,進墨者黑?!备改笇W習不輟,孩子勢必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鎮(zhèn)上有一對夫妻,日子過得不錯。他們種的蔬菜在全鎮(zhèn)有名,算得上是小康人家。特別讓他們感到稱心如意的是生了個雙胞胎,而且是一男一女。轉眼之間,孩子們快到了上學的年齡。也許是因為安逸,也許是因為冬閑,也許是因為富裕,小兩口逐漸有些不務正業(yè),有了各自的嗜好:母親迷上了跳舞,父親迷上了喝酒。
一場大雪過后,北國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他們囑咐兒女在家里好好地看家,好好地玩,吻別了心愛的兒女之后,各自走上了去舞廳和酒館的道路。沒走多遠,母親首先覺得有人跟在后面,當她轉過身來時,發(fā)現(xiàn)女兒正踩著她留在雪中的腳印前行。女兒看到母親看著自己,便興奮的喊到:“媽媽!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向前走!”
女兒的話使母親為之驚愕,心想:“我要是總去舞廳,女兒也會迷上跳舞的?!睅缀跬瑫r,父親也轉過身來,發(fā)現(xiàn)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中的腳印前行。兒子看到父親看著自己,也興奮地喊到:“爸爸!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向前走!”兒子的話也使父親為之驚愕,心想:“我要是總去酒館,兒子也會迷上喝酒的?!睆哪菚r起,母親再也沒有去過舞廳,父親再也沒有去過酒館!
孩子是一塊神奇的土地,父母是這塊神奇土地的首批耕耘者。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播種什么樣的思想,就收獲什么樣行為;播種什么樣的行為,就收獲什么樣習慣;播種什么樣的習慣,就收獲什么樣個性;播種什么樣的個性,就收獲什么樣命運。正如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所說:“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調查問卷:你是合格的家長嗎?
1.當眾批評孩子()
2.很少去表揚孩子()
3.常以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為例批評自己的孩子()
4.經常用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教育孩子()
5.總對孩子說自己的付出全是為了他或她()
6.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學校和家教上()
7.常依自己的標準給孩子定目標()
8.把物質刺激當成激勵孩子的重要方法()
9.對孩子的困惑不聞不問不感興趣()
10.對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
11.不愿鼓勵孩子或不會鼓勵孩子()
12.經常斥責孩子的缺點()
13.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見不統(tǒng)一()
14.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15.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
16.你的情緒跟著孩子的分數(shù)走()
17.認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孩子就應該努力學習()
18.認為孩子能聽懂你講的道理,卻故意不去做()
19.不認為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有決定性影響()
20.孩子學習成績與自己文化水平有必然聯(lián)系()
21.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認為是處處關心孩子()
22.相信各種速成班()
23.認為孩子學習必須有人看著是正常的()
24.教孩子要誠實自己卻在他人面前說謊()
25.認為一味的表揚孩子會導致孩子驕傲()
26.限制孩子玩,自己卻經常出去玩()
27.當孩子不聽話時常打罵孩子()
28.常在孩子面前評說別人長短()
29.認為孩子的缺點必須用批評才能改正()
30.常說:“你怎么這么笨?”()
31.常在生氣時斥責孩子“你啥也不是”()
32.你認為學習是痛苦的()
33.常說:“只要你好好學習啥條件都答應你”()
34.認為孩子學習的好環(huán)取決于他的聰明程度()
35.認為孩子將來的命運是他自己造成的()
36.認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
37.認為成年人是不可改變的()
38.當孩子說一件得意事時你卻警告他別驕傲()
39.認為自己該做的事都做了好壞全在孩子了()
40.認為孩子在學習上一點不著急自己卻急的團團轉()
以上問題:
A、如果您有5項,你應該加強學習了
B、如果您有10項,你必須警惕了
C、如果您有20項,你必須改變,否則將毀了孩子前程
如果孩子總是讓你不“順心”,如果孩子經常不聽媽媽的話,做媽媽的不妨靜下心來想想,審視一下自己屬不屬于孩子最不喜歡的五類媽媽。
“苛刻媽媽”束縛孩子
孩子:媽媽總對我不滿意,一心想把我當成一個“全能小神童”,鋼琴、舞蹈、美術、體操和電腦,我學了好多,可是她還總覺得我這樣沒做好,那樣沒學好。
點評:孩子一般都不喜歡過于苛刻的媽媽,這樣的媽媽對孩子過于嚴厲,且總是說“不”,這讓孩子經常處于一種不自由、被束縛的狀態(tài)。而兒童天性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誰剝奪了他們這種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歡迎。
建議:切記不要過分嘮叨和干預孩子,要大膽放手,讓他適當自由和放縱。
“謙虛媽媽”壓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喜歡表現(xiàn)自己最拿手的長項,但媽媽總當著他人的面說我做得不好。
點評: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較興奮,喜歡表現(xiàn),同時也不免出現(xiàn)一些小差錯,這是正常的。可媽媽卻認為孩子的“人來瘋”讓家長丟面子,或為了顯示自己的教子有方,當著眾人面指責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有時候比大人還強,且心靈也比較脆弱,上述做法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感,喪失自信心,甚至出現(xiàn)反叛情緒。
“攀比媽媽”讓人厭煩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這是媽媽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在大家面前,媽媽總喜歡把我和別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說我不好,就是表揚同事或鄰居的孩子比我強。其實,我覺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錯。
點評:總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的孩子的優(yōu)點對比,對孩子進行責備,會使孩子不服氣,甚至反感,對孩子的獨特個性和自信心也不利。
建議:媽媽應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能力和興趣,絕不能按照一個標準要求他們。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幫助他一起開發(fā)潛能,這才是媽媽應該給予孩子的。
“無能媽媽”不受歡迎
孩子:我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媽媽這些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對我的愛好根本不感興趣,而且對我的提問也從不熱情回答,還說我的問題很奇怪,說小孩子的話為什么這么多。
點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他們想從媽媽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扇绻麐寢尶偸且粏柸恢?,便會讓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時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很不利。
建議:為做一個令孩子喜歡和自豪的媽媽,讀書學習是關鍵。但同時,也要盡可能抽時間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語交流。畢竟媽媽不是完美的,總有些事情是媽媽不會的,也沒必要為了孩子而去學這學那,要告訴孩子知識是無涯的,媽媽會不斷地充實自己,就像孩子現(xiàn)在做的一樣。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學習新的東西。
“電視媽媽”冷淡孩子
孩子:媽媽一有空就坐在電視機前,電視連續(xù)劇一集不落,把我擱在一旁。
點評:如果媽媽一直與電視機為伍,就會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看書和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開展親子活動的機會。這不僅會失去許多和孩子溝通的機會,而且也影響孩子,使得他也從小喜歡看電視,不善于和人交流、溝通。
建議:童年很珍貴,媽媽有時間的話,應該多和孩子一起活動。
喜歡《你是阻礙孩子發(fā)展的七類家長之一嗎?》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導讀:和孩子溝通要注重方式,做全面了解孩子的好爸媽,做孩子眼中的合格家長。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yǎng)產生深刻的影響。 每個孩子都...
處于“我執(zhí)、慣性、迷亂”這幾個階段的家長能量比較小,執(zhí)教能力也不夠,心量也不夠大,可以說是處于迷失狀態(tài)。 所謂“我執(zhí)”就是我們說的“常有理”,處在這個階段的家長,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大事小事都是“我的觀...
當你和孩子其樂融融時,你一定是和顏悅色,可當孩子不聽話,把你的話當耳旁風時,你的聲調難免越來越高,嗓門越來越大,一陣暴風驟雨后,孩子哭著耍起了脾氣,你也板著臉,既沒有取得孩子的合作,也失去了教育他的最...
孩子的表現(xiàn)時好時壞,家長的心情也處于共震狀態(tài)。這基本上就是現(xiàn)今家長的普遍反應。 我倒覺得,家長更多的是避免出現(xiàn)共震狀態(tài),而要與孩子的表現(xiàn)反向而行。 一、孩子出色時家長淡然 當孩子順風順水,取得成績時,...
1.低聲: 父母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