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學(xué)校為中心,家庭為輔助來進行教育的!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jīng)常進行溝通與交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寶貝,你可明白……”,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當(dāng)你第一聲啼哭響起的時候,我就有了一個偉大的稱呼:母親!想給你天地間最無私的愛,卻怕這份愛讓你感覺太沉太茫然,會讓你找不到成長的途徑!在爸爸媽媽的心目中,你是唯一,是值得我們用生命去呵護的唯一,可是,看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觸目驚心的事情,讓我們又多了一些迷茫,是不是只要有愛你就會茁壯成長?
寶貝,讓我們拿什么來愛你呢?很想給你所有你想要的,卻怕等你長大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太多太多的東西不是唾手可得反而失去前進的勇氣!很想告訴你玫瑰花下面有刺,卻又怕你失去對美麗事物的追求,所以寧可讓刺扎破你的手指,讓心在哭泣,也保持沉默,寶貝,你可明白我們的苦心?很想告訴你
,路邊乞討的年輕人不值得我們?nèi)ネ?,那是因為他自己想不勞而獲,卻又怕在你幼小的心中失去對弱者的同情心,于是放你去施舍小小的愛心;很想把沉重的書包從你的肩上拿下,幫你背起,卻又怕你會當(dāng)成理所當(dāng)然而忘記了勇于承擔(dān),所以只能在后面悄悄的將書包帶子提起,以此來減少你的壓力!
寶貝,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給不了你太多,只能教會你寬容,尊重,自愛,善良和誠實。但是這些,也是你一輩子都取之不盡的寶藏,希望你好好珍惜!天空很寬闊,因為它懂得包容,花兒很絢爛,因為它懂得感恩!寶貝,我們很愛你,因為現(xiàn)在的你有一雙清澈的眼睛和一顆純潔的心!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模仿爸爸媽媽的舉動,因為這些對我來說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媽媽說說話!”
妞妞很喜興,雖然只有兩個多月大,可你逗逗她、沖她笑,她也對著你笑。
一天,姥爺抱著妞妞,繪聲繪色地對她說“啊——”,她就一臉喜氣地回答“哈——”祖孫兩人如此“對話”長達12次之多。姥爺高興得逢人便夸贊妞妞的“壯舉”。
妞妞的行為是對姥爺?shù)哪7拢徊贿^她還不具備說話的能力,發(fā)出的聲音不夠準(zhǔn)確,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對這個世界已經(jīng)很感興趣了。
模仿你 聽聽寶貝怎么“說”?
核心提示1 我也想交流
“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模仿爸爸媽媽的舉動,因為這些對我來說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媽媽說說話!比如,媽媽在我眼前晃動奶瓶并張開嘴,我照著媽媽的樣子也張開嘴,立刻就能看到她的笑臉。所以,在爸爸媽媽吐舌頭、做出親吻的口型或拿著撥浪鼓搖晃的時候,我也學(xué)著‘照方抓藥?!?/p>
寶寶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為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它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把你當(dāng)成了偶像,絕對信任、愛你沒商量。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當(dāng)你把寶寶擁在懷里,他同時也緊緊地抱著你,實際上是通過模仿傳遞他對你的愛,就像你愛他一樣。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你和寶寶的交流實現(xiàn)了,彼此都獲得情感的滿足。
核心提示2 我和爸爸媽媽一樣能干
“每次看到爸爸媽媽拿起一件東西又放下,我別提有多羨慕了!幸好,我6個月大以后也能抓起響聲玩具、攥緊,再松手扔掉,一次又一次,真是有意思。我還能趁姥姥不注意把她洗好的葡萄拿來捏,用手使勁一攥就流出好多水;或者學(xué)著爸爸的樣子把塑料紙揉搓成一團,聽聽我自己親自制造出來的響聲;到我15個月大的時候,就能拿起梳子,一下一下、像模像樣地學(xué)著媽媽的樣子梳頭了,真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瞧,我能和爸爸媽媽一樣能干了!”
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6~9個月的寶寶理解他人行為的能力有了比較大的發(fā)展,而且有了“行為導(dǎo)致結(jié)果”的意識,雖然還不清楚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結(jié)果,但他們已經(jīng)開始把事物與目的結(jié)合起來。此時,模仿可以起很大作用,并帶給寶寶一個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哦,原來生活是這個樣子的!孩子是從模仿中學(xué)習(xí)各種技能和語言的,他們最先獲得知識、認識世界、逐漸產(chǎn)生自我意識的一個途徑就是模仿。
核心提示3 我不是孤孤單單的
“我想知道自己怎么和別人相像,別人又是怎么和我相像。于是我喜歡把自己和其他人做對比,模仿他們的所作所為。比如:把媽媽的圍巾纏在自己的脖子上、再挎上個小挎包;或者拿起遙控器當(dāng)手機,學(xué)著爸爸的樣子打電話。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和爸爸媽媽是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為我不愿意自己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
孩子非??释约耗軌蛳袼鶒鄣娜四菢?,在這種愿望的驅(qū)動下,1歲半以上的寶寶不僅模仿親人,還模仿身邊的小朋友、電視中的人物,只要他們喜歡,就會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而去“迎合”他人。
核心提示4 我知道了媽媽的心情
“我不高興的時候媽媽沖著我笑,我的不愉快一下子就被趕跑了。媽媽的表情真是豐富呀:她快活我跟著快活、她驚訝我跟著驚訝、她緊張我也害怕、她生氣的時候我的心里也不痛快……一句話:模仿,能讓我感受到媽媽的心情?!?/p>
心理學(xué)家研究發(fā)現(xiàn),寶寶在模仿父母的表情時,其大腦神經(jīng)細胞——鏡像神經(jīng)原使能他推己及人,從而體會到父母的心情。也就是說,通過對身邊人表情的模仿,寶寶學(xué)會了善解人意。
有一天與朋友聊天,我說,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當(dāng)紅衛(wèi)兵,我也沒打過人。我還說,我這一輩子,從沒打過人……
你突然插嘴說:媽媽,你經(jīng)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靜很靜。那一天我繼續(xù)同客人談了很多的話,但所有的話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執(zhí)的一問,仿佛爬山虎無數(shù)細小的卷須,攀滿我的整個心靈。面對你純正無瑕的眼睛,我要承認: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打過一個人。不是偶然,而是經(jīng)常,不是輕描淡寫,而是刻骨銘心。這個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時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莢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點兒輕微地碰撞,將你稚弱的生命擦傷。我為你無日無夜地操勞,無怨無悔。面對你熟睡中像合歡一樣靜謐的額頭,我向上蒼發(fā)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離開的那一天。
你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你開始淘氣,開始惡作劇……對你摔破的盆碗、拆毀的玩具、遺失的錢幣、污臟的衣著……我都不曾打過你。我想這對于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都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yīng)該原諒。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經(jīng)記不清了。人們對于痛苦的記憶,總是趨向于忘記。總而言之那時你已漸漸懂事,初步具備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異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并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這種體驗將使你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橙紅色抖動如綢的精靈。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zhì),當(dāng)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我知道打人犯法,但這個世界給了為人父母者一項特殊的赦免——打是愛。世人將這一份特權(quán)賦于母親,當(dāng)我行使它的時候臂系千鈞。我謹慎地使用毆打,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錢。每當(dāng)打你的時候,我的心都在輕輕顫抖。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不打他我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只有當(dāng)所有的努力都歸于失敗,孩子,我才會舉起我的手……每一次打過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責(zé)。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訓(xùn),孩子,我寧愿自罰,那怕它將苛烈10倍。但我知道,責(zé)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zhuǎn)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這道理可能有些深奧,也許要到你也為人父母時,才會理解。
打人是個重體力活兒,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將一千塊蜂窩煤搬上五樓。于是人們便發(fā)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雞毛撣子……我從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樣的反作用力,這是一條力學(xué)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這樣我才可以精確地掌握數(shù)量,不致于失手將你打得太重。
我?guī)缀鹾敛华q豫地認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而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聽了你的話,我終于決定不再打你了。因為你已經(jīng)長大,因為你已經(jīng)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嬰孩和已經(jīng)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為都不必打,因為打是沒有用的。唯有對半懂不懂、自以為懂其實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們快快長大。
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
誰都明白,表揚寶貝沒有什么錯,但是不恰當(dāng)?shù)谋頁P也會弄巧成拙,讓寶貝受了表揚的傷。你的表揚傷害了寶貝嗎?
表揚也會弄巧成拙
一味指責(zé)而很少表揚的做法會產(chǎn)生一種副作用,即孩子都希望父母能更多地注意自己,會用各種辦法達到這個目的,但如果父母總是注意他的消極行為,他就會用消極方式引起你的注意;而你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他的優(yōu)點上,你將會看到他表現(xiàn)得更好,因為,正是這些優(yōu)點才能引起你的注意。
毫無疑問,表揚在寶貝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表揚得越多,其神奇的功效就可促使寶貝形成越多的好行為。但是,濫用表揚也很有可能給缺少安全感或總是被當(dāng)作家庭的中心的孩子帶來問題。因此,藝術(shù)地表揚寶貝才會使父母表揚的初衷得以實現(xiàn),否則就可能弄巧成拙,給寶貝帶來不利的影響。
表揚寶貝的6個注意事項
1。有了好行為要立刻給予表揚
真正有效的表揚是在寶貝有了好行為的時候馬上進行表揚。比如可以這樣說:“你剛才幫媽媽擺了餐桌,我很高興你能這樣做?!睂氊愔挥薪?jīng)常得到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實實在在的表揚,才能建立起自信、自豪的感覺,否則,對孩子說再多的“好孩子”也沒有用。因為,孩子好行為的形成更多地來自于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及時的表揚可以讓寶貝立刻意識到他究竟做對了什么事情,這種方式對小寶貝起的激勵作用尤其大。每當(dāng)做了一件事情,得到媽媽的及時表揚,他們當(dāng)時就會感覺情緒很好,急切地想再次得到表揚,愿意去學(xué)新東西。因此只要寶貝有好的表現(xiàn),就立即表揚他,不要拖延。
2。對寶貝的表揚越具體越好
表揚寶貝的時候一定要具體。表揚是為了加強寶貝的良好行為,但對于年幼的寶貝,必須特別強調(diào)他使你滿意的具體行為,不然,你的表揚會讓他很茫然,不知道你究竟要表揚的是他的哪種行為。表揚越具體,寶貝對哪些是好的行為就越清楚,以后自然也會遵循這些行為規(guī)則去做事情。例如,寶貝早晨起床后幫媽媽收拾好了床,然后開始梳頭發(fā),如果這時你只是說:“喲,你今天表現(xiàn)不錯?!边@時候,寶貝就無法弄清你說的“表現(xiàn)不錯”究竟是指她幫你收拾床,還是她自己梳頭發(fā)。因此媽媽的表揚應(yīng)該把具體事情羅列出來:“你今天早上幫媽媽把床收拾得這么整齊,我真高興,謝謝?!?/p>
也有的時候,父母可能一臉茫然不知道寶貝究竟有什么值得表揚的地方,這時,你不妨準(zhǔn)備一個日記本,及時把寶貝每一點好的表現(xiàn)都記錄下來。當(dāng)你用心去觀察,很快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個本子居然記滿了寶貝的優(yōu)點,而且它還幫助父母學(xué)會了如何表揚寶貝。
父母還可把記錄了寶貝好行為的本子放在床頭,每天睡覺前和寶貝一起看并講給他聽,這給你與孩子談話提供了好素材,讓你和孩子都感到非常愉快。
3。表揚寶貝每一點微小的進步
即使寶貝的進步很微小,父母也要及時對他每一點微小的進步提出表揚。例如,寶貝總是亂扔玩具,你對他說:“從現(xiàn)在開始,玩過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如果寶貝只是把一件玩具收拾好,還有三件玩具扔在地上,有的媽媽就會批評寶貝:“你還有三件玩具沒有收好呢?!眿寢尩脑挄寣氊愑幸环N挫敗感:“我都收拾玩具了,為什么還批評我?”這時候,媽媽可以不理會地上的其他三個玩具,及時表揚他:“你能把卡車撿起來放在玩具盒里,做得真好。我?guī)湍惆哑渌婢咭彩帐捌饋??!碑?dāng)然,下一次媽媽的要求要提高了,必須要他拾起兩件玩具時才表揚他,這樣,寶貝就會明白獲得表揚的規(guī)則,以后收拾的件數(shù)就會逐漸增多。
再比如,假如寶貝總是要你對他的要求立即給予注意,從不讓你安安靜靜地打完一個電話,那么,在你第一次打電話時,他等待了你半分鐘,這時你要中斷片刻通話,對寶貝的禮貌表示感謝。下一次他又這樣做時,你要讓他稍微再多等一會兒,事后表揚他,這樣寶貝就逐漸學(xué)會大人講話時要等待的做法了。
開始時,你要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這樣你和寶貝都會感覺達到制定的目標(biāo)很輕松。當(dāng)寶貝的好行為逐漸鞏固后,就不必再經(jīng)常表揚他了,因為,偶爾的表揚足以讓寶貝保持他的好行為。例如,寶貝有五次或十次做得不錯,只表揚他一次。你們很快就會覺得這樣做很自然,但絕不能完全停止表揚。
4。表揚方式要恰當(dāng)
*不同年齡采取不同的表揚方式
很小的寶貝最喜歡的表揚是父母的摟抱、親吻或撫慰,還有父母對他們說的一些親切的話語,而有些大孩子往往在公眾場合下不喜歡這些舉動,他們更希望別人把他當(dāng)成大人看待。所以,這些渴望長大的孩子更喜歡父母能用別的方式表揚他,如父母在表揚簿上給他記分,或使用一個只有你們雙方才知道的特定手勢和動作:對孩子眨眨眼睛、豎起大拇指,這樣就可以使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表現(xiàn),等到只有你們單獨在一起時再表揚他做得有多好。
*幽默的暗示更能激勵寶貝
同直接了當(dāng)?shù)谋頁P相比,大孩子往往更喜歡幽默的暗示,比如,他們把自己房間收拾得很好,如果這時媽媽對他說“什么樣的清掃隊路過這里了?這么整潔!”就要比說“你的床鋪收拾得真整齊,房間也整理得很漂亮”這種表揚話收到的效果更好。
*根據(jù)寶貝的反應(yīng)調(diào)整自己的表揚方式
如果寶貝表面上對你的表揚不當(dāng)回事,但他后來實際上還是按你期望的去做了,你就可以知道你采用的表揚方式是恰當(dāng)?shù)摹?/p>
*太雷同的表揚會讓寶貝產(chǎn)生厭倦感
要知道好話說得太多也不好,會令人生厭,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對寶貝講同樣的表揚話,表揚將部分甚至全部地失去作用。因此,你的表揚方式要有新意。如你可以裝作不知道寶貝能聽到你和朋友們的談話,故意盡情地在朋友面前夸獎他,這樣,就會使寶貝覺得獲得這種表揚很不尋常。
*適度的獎勵是好行為的催化劑
在表揚之外還可以加上獎勵。告訴孩子你喜歡他的哪些行為,然后送給他一件小禮物。但是,你要注意選擇一個特殊的場合給孩子禮物,這樣可以出乎他的意料,著實讓他驚喜一番。
*表揚日記可以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表揚不見得要用語言來表達,采取其他的一些方式作為父母表達贊賞之情的橋梁,效果也不錯。比如,“表揚日記”就是你和寶貝之間非常好的交流方式之一。每當(dāng)記下寶貝的一個好表現(xiàn)時,就在表揚日記上貼一朵小紅花。并拿給他看,同時說一些鼓勵的話。例如:“我很高興你能把自己的玩具給多多玩?!币院螅憧梢杂觅N滿小紅花的記分卡來鼓勵寶貝。這些小紅花可以成為寶貝十分珍惜的無聲地表揚。
5。表揚寶貝的時候要充滿了愛意
如果寶貝認識到只有他表現(xiàn)得好才能得到你對他的注意,他們就會盡量表現(xiàn)得更好一些,以得到你的表揚。有些父母因此而擔(dān)心,聽多了表揚,寶貝會不會變得只在聽到好話時才去好好做?那么,父母可以這樣去做,即在幫助寶貝形成一種好習(xí)慣時,最初要不斷表揚他,隨之逐漸減少表揚次數(shù),待寶貝形成好習(xí)慣后,偶爾表揚一兩次就可以了。
雖然對寶貝的表揚減少了,但你仍然有必要讓寶貝知道他對你非常重要,即使你有時沒有對他進行表揚,你也非常地愛他。平時你要注意多擁抱他,關(guān)心他,稱贊他,認真聽他說話,這樣寶貝就不會只為“贏得”你的愛和表揚而去表現(xiàn)自己了。
6。要將贊賞當(dāng)成一門藝術(shù)來實施
贊賞他人是人際關(guān)系的潤滑劑。多贊賞別人,會使我們彼此之間的生活更快樂。對待寶貝也不例外,具體地稱贊他們表現(xiàn)良好的行為,他也會從中獲得一些成就感。因此,父母要多花時間注意寶貝的好行為,在恰當(dāng)?shù)臅r機給予恰當(dāng)?shù)幕貞?yīng)。因為成人對寶貝外在的(尤其精神的)支持多,他就會有做得更好的動機。至于物質(zhì)的鼓勵,倒是其次的了。贊賞寶貝要注意以下事項——
*避免過度獎賞,尤其是不要用太多的物質(zhì)獎勵
比如,3歲的孩子想洗自己的小襪子。對他來說,這就像游戲一樣,是件好玩的事情。正確的態(tài)度是肯定孩子:“你真是一個能干的寶貝,都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讓爸爸媽媽高興。再說,洗襪子也很有趣?!边@樣說就足夠了,如果非要為此再給孩子一些物質(zhì)獎勵,反而會削弱孩子從做事本身當(dāng)中獲得的快樂,并可能讓他養(yǎng)成做了什么事情就需要獎勵的習(xí)慣。
*并不是給予的獎賞越大,越能增強寶貝做好事的動機
心理學(xué)家認為,出于自身想做的愿望和在做的過程中感受到某種樂趣,寶貝會更多地發(fā)展他的好行為,此時如果再附加外在的物質(zhì)刺激,反而會影響其內(nèi)在的動機。比如,媽媽為鼓勵寶貝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xí)慣,總是以獎勵寶貝玩具的方式來激勵他。結(jié)果,寶貝在父母這種獎勵方式的刺激下,他讀書的目的就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功利,而閱讀本身的樂趣則在這樣功利的目的驅(qū)使下被大大地減少了。
*獎勵應(yīng)該成為寶貝的意外驚喜
如果先讓寶貝預(yù)期每次做什么事就有什么結(jié)果,會讓他失去做這件事情的內(nèi)在動機。而且,今后容易養(yǎng)成做事就講條件的習(xí)慣。
前段時間,我們媽媽群里十幾個媽媽帶著寶寶們辦party,十幾個一歲左右的孩子一起玩,會走的不會走的,滿屋子咿咿呀呀的聲音,突然,有一個孩子去搶另一個孩子的玩具,兩個孩子你爭我搶的就要打起來,我本能是要上前勸阻的,但是另一個孩子的媽媽在旁邊拉住我,說,讓他們搶,這是孩子的天性,要不以后長大了他都不敢去爭屬于他的東西。我覺得這事兒很有趣,于是拿來說道說道~
關(guān)于“你的孩子如果被別的孩子大了,你會教育孩子怎么辦?”這個話題,我遇見的每個家長都會有自己的見解,但大致歸納一下,大致有這么幾個:1.告訴長輩;2.離遠一點;3.要學(xué)會吃虧;4.打回去啊。
我家寶寶有個小娃娃,我們總教他說那個是弟弟。上個月,帶寶貝回姥姥家,?寶寶玩著玩著突然過去在娃娃的臉上狠狠的連抓帶拍,即使他只有一歲,還不會表達,但是也可以從他的眼神中看出滿滿的惡意,他是故意的,因為做媽媽的我剛剛在抱著娃娃。這時候,姥姥在旁邊看到全程,一直慫恿著寶寶,說:打,就這樣打過去。我說,媽,不能教他學(xué)著打人啊。姥姥說,他是男孩子,你不要太讓他克制,要不以后長大了,性格綿軟的像女孩子,被人欺負都不懂還手。我覺得似乎這樣不對,但又很難反駁。
上周,還是和這個娃娃之間的事,但是是在奶奶家,還是類似的情景,奶奶的反應(yīng)是,一把抓住了寶寶的手,說,誒!寶寶,這樣是不對的啊,不能這樣欺負小朋友,要學(xué)會友好。
有一次,帶寶寶去早教中心,寶寶正在玩一個玩具,突然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過來,推了寶寶一把,還把玩具搶過去,寶寶想過去跟小哥哥一起玩,但是手一搭上玩具?就被打回來,這時候?qū)殞毑乓庾R到這個哥哥的惡意,坐在地上大哭起來。整個過程,我在旁邊只是保護著不讓這個“小哥哥”把寶寶打傷,但是全程在觀察寶寶的反應(yīng),并沒有做太多的干預(yù),直到他坐在地上開始哭?!靶「绺纭贝蟾攀且庾R到自己有些過分了,低著頭但仍然緊握著玩具。我跟“小哥哥”說,你是哥哥卻跑來搶弟弟在玩具玩具,而且玩具也不是你的,這時,他的媽媽過來,他跟媽媽說玩具是他的,弟弟搶他的。我覺得我得說一下過程,
第一,玩具是大家的,
第二,你兒子沖過來搶玩具還打人,
第三,我兒子不計較要和你家孩子一起玩,結(jié)果還被推開。
她面上也說讓他道歉,但小男孩并不愿意而是扭頭跑開了,他媽媽也沒說什么轉(zhuǎn)頭就走了。寶寶在我懷里得到了安慰也沒在哭,重新拿到玩具又繼續(xù)開開心心玩他的了。
也曾經(jīng),看到過各種“孩子傷害孩子”的新聞:
某某高中女生被同班男生施暴;
某某小朋友在幼兒園里被小朋友拿筆扎傷了眼睛;
類似種種……
百度了一下,“孩子被同學(xué)欺負這么辦”,有1,310,000條結(jié)果,還有專門的書籍教家長在孩子被欺負之后的做法。各式各樣,五花八門。
我認為,孩子自有孩子自己的判斷,不要過多干預(yù),在孩子的心目中,永遠是愛憎分明的,他們對愛他額人充滿好感,對傷害他的人也會懂得回擊,而這,也是人最初最珍貴的棱角。
所以,寶貝,在受到欺負時一定要懂得還擊,而不是一味忍讓,也不是以德報怨。要讓欺負你的人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讓傷害你的人不敢再傷害你。這是人性之中對自己最本能的保護,不要一味忍讓,而讓孩子失去最初對好惡的判斷。所以,如果一旦有人欺負你,我的寶貝,一定要尊重精神與身體的意愿,勇敢的反抗。但是要注意自我保護和懂得分寸,不要讓別人傷害你,也不要傷人太過。
我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
孩子,要做一個勇敢而溫暖的孩子,不暖到燙傷自己,也不冷到凍傷身體。
寶貝,沒有人能罩你一生,所以,要學(xué)會愛著自己。
育兒心得:寶貝,你成長,我思索
記得以前看雜志的時候,看到這樣一段很有哲理的話,說的是“要把自己當(dāng)別人,把別人當(dāng)自己,把自己當(dāng)自己。”,意思大概就是說像對待別人一樣能寬恕自己,像對待自己一樣能寬容別人,尊重別人,愛自己吧。其實仔細想想在我們育兒的過程中,對待孩子,也許我們也需要做到三句話,那就是:把孩子當(dāng)孩子,把孩子當(dāng)別人,把自己當(dāng)孩子。
把孩子當(dāng)孩子。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不那么容易。因為要把孩子當(dāng)孩子,就要能理智地看待孩子的行為,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長,不以一個成人的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孩子,不依世俗的標(biāo)準(zhǔn)來評價他們,允許他們犯錯誤,特別是允許他們犯我們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而我們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我們總會不自覺地提高對孩子的期望,我們常常會因為孩子達不到我們要求而傷心失望甚至生氣。把孩子當(dāng)孩子,就要明白,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孩子,盡管他幼稚,但他會慢慢長大,慢慢成熟,他不是我們的玩偶,也不是一個聽話的機器。他有思想。我們要給他們足夠的耐心和好的引導(dǎo)。
把孩子當(dāng)別人。說起來,這一點也許是我們當(dāng)家長的最難做到的。因為對孩子我們有滿腔的愛,我們愿意為了他們付出所有,我們希望給他們最美好的,我們自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疼愛孩子的人,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他們好,卻不知道我們常常會以愛的名義來約束我們的孩子,常常會以愛的名義來傷害我們的孩子。把孩子當(dāng)別人,也許就是要我們不把孩子當(dāng)成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不把孩子當(dāng)成自己的一部分,而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不溺愛他們,也不給他們太多約束,不把我們的未曾完成的夢想托付給他們,不把聽話作為好孩子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給他以一個獨立的個體的選擇權(quán),讓孩子在我們面前能自尊自立。把孩子當(dāng)成別人,也許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要我們能多多放手,放手讓孩子去成長。特別是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選擇。
把自己當(dāng)孩子。其實簡單地說就是要我們在陪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能始終擁有一顆童心,能和孩子交朋友,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也要求我們像個孩子一樣始終是在向前而不是止步不前。這一點其實很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只有我們擁有一顆童心才不會以一個成人的標(biāo)準(zhǔn)抹殺孩子們身上的那些至真至純的東西。只有我們像個孩子一樣不斷學(xué)習(xí)進步,才可以做好孩子的表率,才可以不斷反思,和孩子一起進步。代溝的形成,也許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不學(xué)習(xí)吧。把自己當(dāng)個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長,這也許是今天我們這些家長最應(yīng)該擁有的心態(tài)吧!!
育兒心得-寶貝我想對你說
寶貝,從你呱呱落地那一刻開始,你的一言一行,一哭一笑都牽動著爸爸媽媽的心,你一點一滴的成長和變化都是我們的驕傲,看著你健康快樂的長大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每當(dāng)和別人提起你,我們都會抑制不住的高興而笑容滿面!你給我們帶來更多幸福的同時也給我們多了份擔(dān)憂和寄望!
我的寶貝,你漸漸長大了,也漸漸懂事了,媽媽有很多話要對你說:你很勇敢,摔跤了能立即爬起來,而且能不哭不鬧.可是你卻很懶惰,很多小事都要依賴我們,寶貝,你是中班的小朋友了,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你不是經(jīng)常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掛在嘴邊的嗎,我們給予了你生命,卻不能替你去生活,希望自己的事情都親力親為,不要依賴別人,長大以后做個有主見的人!
我的寶貝,你很開朗,喜歡和小朋友交流,可是你卻不知道分場合,上課的時候要認真的聽老師講課,媽媽不僅希望你能在課堂上認知更多的這個世界,也希望你能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要懂得授知之恩!要先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長大以后做個有見識的人!
我的寶貝,你很善于發(fā)現(xiàn),很喜歡新的事物,喜歡問為什么,喜歡在家里到處尋找你好奇的獵物,記得那次你很好奇的把手指頭塞進了插座里頭,嚇的趕緊彈了回來,然后大哭,記得媽媽跟你說了很多次不能玩電的嗎?做任何事要先三思而后行,不要因為一個小失敗就擊退了你永無止境的好奇心,長大以后做個有理智的人!
我的寶貝,我想說的太多太多,可是你還小,大道理你也不是很懂,我們最想說的還是,寶貝你永遠是我們的驕傲,永遠是最棒的,雖然你還有很多很多的缺點等著去客服,但是在爸爸媽媽眼中你依然是最棒的,你要知道學(xué)好本領(lǐng)是自己一生的財富,人生的路要靠你自己走。鼓足勇氣,邁開大步,做你想做的,想你所想的,健康的成長,認真的學(xué)習(xí),誠實的做人,快樂的生活!
育兒觀念: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你所不明白的問題時毫無疑問,在我養(yǎng)育這個孩子的時候,我做了很多錯事。我自己不斷成長的同時,我也在不斷地糾正我曾經(jīng)犯的錯誤,對待孩子方式的錯誤。然而,彌補錯誤總是顯得代價很大!所以,我的一個最大的教訓(xùn)就是:在沒有弄清楚孩子的問題時,我卻先下手去解決了,錯誤地解決了。寶寶所在的幼兒園要求教師遇到不清楚的問題時,先不對孩子進行處理,等到研討會時,再做討論。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對孩子充滿尊重的做法。當(dāng)你不知道怎么對待孩子呈現(xiàn)出來的問題時,還是先不處理為好。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當(dāng)發(fā)現(xiàn)孩子所表現(xiàn)出所謂的“新問題”時,首先應(yīng)該從意識上明白孩子的每個行為對他來說都是合理的。先接納這種“問題行為”,然后去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或者對待方式。不急于去干涉孩子,不急于解決問題。這樣做,就是完全地尊重孩子,對生命的一種敬畏和尊重,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定有保護作用。對不明白的問題先不做處理,這意味著你從內(nèi)心深處接納這些問題,而不是故作平靜,然而臉上寫滿情緒,或者家中充滿愁云的氛圍。
01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穩(wěn)定的建立依附關(guān)系的人,而不是培養(yǎng)適應(yīng)能力。
每個母親,初為人母時,都是惴惴不安甚至是惶恐的。不僅僅是出于對這個小孩的愛,更出于對我們?nèi)祟惏l(fā)展的不了解。自己的生命開始和另外一個生命捆綁在一起,還沒弄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就要去對另一個生命負責(zé),這是一種壓力。有些媽媽在這樣的黑暗中看到成長的那縷曙光,看到自己要去的那個方向??梢灿袐寢岄_始退縮,開始放棄母親的權(quán)利和職責(zé)。
我見到很多讓老人主導(dǎo)或者阿姨帶孩子的媽媽,她們推諉的原因各色各樣。無非經(jīng)濟、家庭矛盾、自身的身體等等原因。我尊重這些媽媽的選擇,也理解個中的不易。只是面對這些孩子時,我的心情會很難過。金子般重要的三年啊。佛家說因果,“凡人怕果,菩薩畏因”,等孩子到某一年齡的時候,你想改變那個果,是很難很難的,需要種下更多的善因,才能結(jié)出善果。
3歲前的孩子,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里,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自己的身體,他都不會使用。他先要綁定一個人作為他的鏡子,在這個鏡子里他看到這個世界看到自己。如果這個時候和孩子的綁定關(guān)系沒有做好,這個孩子長大為成人之后,也會在人際關(guān)系中去尋找被綁定的人。
通常,孩子會選擇媽媽作為那個對象。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媽媽會在孩子3歲前覺得失去了自我,被捆住手腳沒有自由的原因。但請你堅信,這個過程是孩子必須的,也是短暫的。好好享受這段時間,給夠了,孩子就能很好的與你分離。你和他一起,用愛用欣喜用無限的好奇相處,這種綁定將是你一生值得回憶的一段溫暖歲月。
02
在3歲前你所做的一切,無法立刻看到效果,他緩慢釋放在整個人生中。
有的人看了上一條或許要說:“沒那么嚴重吧,我們家小區(qū)很多孩子都是老人24小時帶的保姆帶的,個個陽光燦爛身體健康。該走的時候走該跳的時候跳。3歲前又沒有記憶的,也不學(xué)東西,反正是長身體,沒關(guān)系的?!焙冒?,我無法用你肉眼可見的答案來說服你,作為專業(yè)老師的我們是可以憑氣場感覺來感受到那個孩子的狀態(tài),可這又是很難言表的。
教育是先教做人,再教做事??汕罢叩臅r間長度遠遠要超過后者,在這個浮躁急功近利的時代,我們等不了,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樣叫做人。于是我們轉(zhuǎn)向更容易看出來好壞的做事,教孩子學(xué)會一些技能,展現(xiàn)一些才華。我們的教育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太多技能專家,太多爭取榮譽的機器,卻少有人將自己的使命尋找到,用內(nèi)在的力量去完成深入靈魂進入骨髓的使命。3歲前,6歲前,就是這樣一個無法迅速看到結(jié)果,卻極其重要的培養(yǎng)內(nèi)在力量和彈性自我的時刻。那個主要撫養(yǎng)人的內(nèi)心要有很堅定的理念和對教育的了解才能守得住。
03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身體感官感受,而不是思考。
3歲前孩子是圖景化學(xué)習(xí),應(yīng)該將孩子的發(fā)展能量用于行動而非思維中。這一條規(guī)律,對于目前急躁的中國社會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這個思維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學(xué)習(xí)知識,他是更廣義的,包括講大道理,講孩子沒有通過他自身體驗無法理解的那些抽象詞匯形成的大道理。
比如“這個東西里面有添加劑,吃了會身體不好”,什么是添加劑?如何不好法?這些都是孩子無法理解的,他聽到這個話后的第一反應(yīng)是嘗一下。那該怎么辦?成人用行動決定,這是家庭中的權(quán)威感,媽媽不買,孩子自然就吃不到。講大道理的教育、用暴力控制孩子的教育、怕麻煩而給孩子無限制自由的教育都是一樣的,是偷懶教育,是成人沒有辦法的一種能量宣泄。
我看到太多的孩子,在新事物面前失去嘗試的勇氣,嘴巴里說的都是一套套的道理“這樣危險的”“弄到水要著涼的”“寶寶好孩子不跳的”……面對此,我只能深深的嘆氣。在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大傷害的前提下,3歲前讓孩子自由的探索實在是太重要了。
04
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你可靠的愛,而不是過多的物質(zhì)。
走在大街上,看到孩子們穿得越來越漂亮,手上的玩具也越來越新潮。可我耳朵里經(jīng)常聽到的聲音還是“我家有這,你沒有吧”“我讓我媽媽買一個,哼”。人類的欲望是最容易膨脹和升起的,而且越快滿足越容易失去滿足感,靠外在物質(zhì)的滿足沒有止境。
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孩子內(nèi)在的愛得到的越充分越自然,他對外在物品的需求也就越少。媽媽送的禮物能彌補自己內(nèi)心的愧疚,卻無法代替缺失的陪伴和母愛。恰恰相反的是,在物質(zhì)上能夠控制住,用心生活,用心關(guān)愛孩子的家庭教育,最能滋養(yǎng)孩子的內(nèi)在。減少物質(zhì)的給予,增加精神的交流。
05
在3歲前,孩子是依靠自身強大的吸收和模仿能力來學(xué)習(xí),我們無處遁形。
中國俗話說3歲前的孩子是沒有記憶力的,這也使得很多人覺得3歲前只要把孩子身體帶好就可以了,其他的孩子都不懂的。如果真是這樣,大自然的進化論就太可笑了,白白消耗三年的精華時光,作為高于動物的人類,難道真是這樣低能嗎?
實際上,這三年對于人類來說,上天賜予了最神奇的寶貝,就是超強的感覺器官,這使得我們具備了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你是否發(fā)現(xiàn),兩歲左右的孩子學(xué)習(xí)說話不是當(dāng)時立刻學(xué)會的,而是每晚的自言自語和反復(fù)吸收模仿中學(xué)會的。同樣的,孩子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和學(xué)習(xí)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
更為神奇的是,當(dāng)你很想休息推開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更粘著你,似乎他讀懂了你想推開他的心思而不愿離開。我時常建議全職媽媽們不要請阿姨,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懶得動,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會影響孩子也會使得孩子過于自我中心。如果媽媽們常常閑的沒事情做,孩子就會“媽媽!媽媽!”的呼喚你,以填補你內(nèi)心的無聊。而當(dāng)媽媽真的很忙碌,告訴孩子我在做什么,你可以等一會兒也可以來和我一起做,孩子常常就會同意。這就是因為孩子強大的感覺器官能觸及到我們的內(nèi)在,我們所成為的那個人,而不是我們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歡家里帶孩子的那個人的某個方面,那就不要讓他帶你的孩子,因為孩子遲早也會具備這點。如果你不喜歡自己身上的某個特質(zhì),那就在接受自己的基礎(chǔ)上努力修行改進,否則孩子無法避免這樣的輪回。
06
在3歲前,孩子有成為一切可能的機會,你需要做的就是成長你自己。
所有的教育都將是自我教育,我們無法改變他人,除非他自己內(nèi)在想改變,我們只能提供適度的幫助和耐心的等待。
但我們能決定的是我們自己,我們愿意改變嗎?
我們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嗎?
我們自己的人生將要走向哪里?
我們的成長就是孩子腳下的那一塊基石,孩子將墊著這塊石頭,看到更遠的地方。
我去遠方的火車上,碰到過一個姑娘。那時,因為身體不適,拼命嘔吐。她走過來說,姐姐,給你紙巾。那張紙巾臟臟的,像是她用過的一般。她的母親拍了拍她,給姐姐拿個干凈的紙巾,再給姐姐拿袋子才是對的。她笑了笑,給我拿了一個袋子。那年,她十多歲,看起來不那么聰明,臉圓圓的,眼睛無光,但總掛著淡淡的笑容。她母親后來和我說,姑娘輕微智障,醫(yī)院說她以后生活也難自理,但她不相信,她把她當(dāng)做一個正常的孩子養(yǎng)。母親說完,就笑了。女孩聽了,沒有一點點悲傷,跟著母親一起開懷大笑。
從前,我是不會相信這樣的笑容會出自一個智障家庭,那一次過后,我就相信了。那個母親是個最普通的工人,絕不是什么高級知識分子,但這一點不妨礙她是一個優(yōu)秀的母親和家庭教育者,她手機封面的照片是模糊的她們一家三口,笑容和我見過的一樣,干凈又漂亮。她說話的時候一直笑著,爽朗又大聲,從來不小心翼翼。所以養(yǎng)出來的女兒,也純潔又大方。
智商從來不會決定一個孩子的命運,但往往是,情商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近年來,高校里多產(chǎn)一些自殺者、心理疾病者,他們殺老師、殺同學(xué),殺自己,大多數(shù)有暴力行為的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并不那么平穩(wěn)而正常的家庭,或者是父母離異,或者是童年不幸,或者是家教不淑,再或者是總是被灌以成為強者的使命。
有一個長年從事家庭教育的學(xué)者說過:無論孩子是不是親生的,容貌是否相似,在養(yǎng)了多年之后,總會在舉手投足之間充滿了契合度。父母的智商或許影響不了孩子的智商,但性格一定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一次,我開車回家經(jīng)過一條小路。因為是一條小路,大約也只能過一輛車。我只慢慢跟在自行車后面,不按喇叭。自行車上的媽媽大約發(fā)現(xiàn)了后面跟著一輛巨大的車,兇神惡煞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故意拉高聲音:這么小的路還開車,開什么車,有錢了不起?。【o接著車后面的女兒也橫了我一眼,說:了不起啊。我無力爭吵,我一點都不意外她們兩個做出同樣的動作,那種眼神是一致的——對于看起來富裕的一切帶著不屑和仇恨。我那時就在想,家教真的是孩子人生的課題。
生孩子容易,養(yǎng)孩子難,養(yǎng)一個優(yōu)秀性格的孩子更難。在國內(nèi),許多家長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認為她應(yīng)該怎么做,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殊不知,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課程。我不相信,一個悲觀的母親會教育出一個樂觀的孩子,一個不求上進的家庭會有一個熱愛生活的孩子,一對牢騷滿腹的夫妻不可能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一個好斗的父親不可能有一個懦弱的孩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地滲透在日日夜夜中的,它不是智商,生來優(yōu)秀或拙劣不可轉(zhuǎn),性格的培養(yǎng)后天塑造更多許多。
時至今日,我一直對那些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母親有一種排斥感,他們總認為孩子應(yīng)該自己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卻忘了首先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性格陽光的人。你怎么樣,孩子就怎么樣。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我更認為,在性格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大,那種影響甚至關(guān)乎到孩子的未來。不知道這樣認為,對不對?
喜歡《寶貝,你可明白……》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zhǔn)備了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今天第一堂課后,組織小朋友入廁。在排隊時,有個小朋友告訴我,老師,桐彤推范智巖了。我一聽,徐桐彤平時是個很乖巧的小女孩呀,她怎么會推人呢。于是我叫過桐彤,輕聲問她,寶貝,你推范智巖了嗎?嗯,她點點頭。...
“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模仿爸爸媽媽的舉動,因為這些對我來說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媽媽說說話!” 妞妞很喜興,雖然只有兩個多月大,可你逗逗她、沖她笑,她也對著你笑。 一天,姥爺抱著妞妞,繪聲繪...
“老--師--尿--了--沒--濕,”徐雅軒一邊用不清晰的語言說著,一邊用手指著褲子站在我面前,一臉的笑容,還高興得跳了幾下。:“你真棒!你做到了,寶貝!”我高興的豎起拇指笑著對雅軒說。她高興得圍著我...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