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幼兒園教案。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讓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讓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很多父母都發(fā)現,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會表現出與別人一起分享的行為,如會把玩具給同伴玩。可是孩子到了二、三歲時,這種分享的行為反而會越來越少,甚至不會出現,這是為什么呢?許多二、三歲的兒童盡管對同伴表現出一些友好,但他們并不熱衷于真正做出自我的犧牲,如和同伴分享一個心愛的玩具。只有當父母教育孩子要考慮他人需要的時候,或者當一個同伴主動要求甚至強迫他們做出分享行為(如如果你不給我玩,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時,分享和其它友善行為才更有可能發(fā)生。如何讓孩子真正體驗到分享的快樂,這全來源于父母的榜樣作用和誘導教育。
研究表明,兒童能表現出更多的分享行為,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自身也非常善于去分享,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孩子很善于模仿,在觀察到榜樣的友善和分享行為之后,特別是在兒童與榜樣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榜樣能夠為其提供有說服力的分享理由并給以行動示范的情況下,兒童會更加具有這種分享性,不斷加強并從中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正如前面所述,兒童并不能自發(fā)地去做出分享的行為,除了父母的榜樣作用外,還需要父母的誘導教育。
首先父母應該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樂于分享的,而且從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快樂,讓孩子能體驗到父母的快樂,從而激發(fā)孩子自主去體驗分享的行為。其次使用情感定向的教養(yǎng)方式,幫助孩子去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如當孩子不愿意跟同伴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時,要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會使同伴不開心的,會導致他們也不愿意和你一起分享他們的玩具,會失去很多很好的朋友。這樣做也會讓孩子去體會不能和別人分享時的不愉快的心情,從而會主動地跟同伴一起分享,感受其中的快樂。
在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時,也要防止孩子僅僅是為了獲得實際的獎賞而表現出的分享行為,因為這些兒童的分享行為主要是為了獲得得獎賞而不是真正地去感受分享的內在意義,一旦停止獎賞,他們也就會停止這樣的分享行為。另外,經常使用強制和懲罰的處理方式,也會限制孩子的分享行為并會促進孩子的自我中心價值觀的發(fā)展。
當孩子偶爾自發(fā)出現這樣的分享行為時,父母應該要引起重視,不斷去強化這種行為,并讓孩子從內心里去體驗分享帶給他的真正的快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卻不能代替快樂。一個對事業(yè)、生活缺少樂觀態(tài)度的人往往也很難取得成功——
未成年人教育是眼下的一個熱門話題,也想發(fā)表點看法,便給遠在美國的朋友發(fā)了封電子郵件。朋友很快就回了信,上寫“亞裔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下列10條標準,摘編如下:
1、高考得滿分;
2、會拉小提琴或彈鋼琴,而且要達到能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水平;
3、申請報考20多所高校,并且全都通過錄取線;
4、考入全美名校,而且能獲得足以支付學費的高額獎學金;
5、有四樣嗜好。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第四是喜愛彈鋼琴或拉小提琴;
6、喜歡古典音樂,不喜歡“煲電話粥”;
7、考取有高額獎學金的博士研究生;
8、立志成為一個腦外科專家;
9、與一位亞裔美國醫(yī)生結婚,兒孫也非常成功;
10、喜歡聽父母親講述他們過去的故事,尤其是他們赤著腳走20多里路去上學的艱苦經歷。
看了這10條標準,我不禁啞然失笑。朋友是改革開放后去的美國,他的女兒是在美國上的中小學,現正準備考大學。據朋友講,這10條標準在同齡的亞裔孩子中流傳甚廣。不難看出,這些標準很可能就是這些亞裔孩子們編撰的。他們生活在兩種文化的碰撞磨擦之中,自然會處處把父母親的諄諄教誨與學校里美國老師教授的觀念相對照,因此便有了由這樣的對比而產生的一些看法,這10條標準就是這樣的產物。標準雖然講的是旅美亞裔父母親眼中的好孩子,但它多少也能代表國內父母親的標準。比如高分數,會彈鋼琴,不喜歡“煲電話粥”等,其實也是現在許多中國父母親希望孩子能做到的。
就標準所追求的目標來說,這10條與美國父母的追求或希望有不少差別,究竟孰優(yōu)孰劣,難下定論。世界上原本就沒有絕對完美的教育方式。這10條標準當然也包含了許多積極的東西。但是,旅美亞裔的孩子們?yōu)槭裁匆幊鲞@樣的標準來呢?肯定是他們有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這10條標準沒有涉及,而對孩子們來說又是十分重要的東西,我想這當中最重要的也許就是快樂了。
這樣的標準當然是以成功為目標而設計的,或者說,在許多父母看來,成功是等同于快樂與幸福的。其實,近年來頗受爭議的“唯分數論”的癥結也在于此,它實質上體現了我們現在的教育觀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成功為主導的。
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卻不能代替快樂。一個對事業(yè)、生活缺少樂觀態(tài)度的人往往也很難取得成功。借用中國兒童教育工作者盧勤的一段話來做本文的結語:“快樂是一種體驗,體驗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讓孩子從小體驗快樂,成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比成功更重要?!?/p>
一提到分享,我們對這個概念最具象的解釋通常就是:“寶貝,把你的玩具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寶貝,把你好吃的拿出來跟小朋友一起吃。”
不敏感的小寶貝只是以實際行動反抗而已,敏感的小寶貝則會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媽咪,心里說:“媽咪,你怎么只喜歡別的寶貝,一點都不喜歡我啊。哼,我就不給他,我還要咬他呢?!边@哪里是分享,分明是一種剝奪嘛!媽咪的分享教育當然就此失敗。毫無疑問,分享應該以快樂為前提。
分享教育4大錯誤方式
1、強迫寶貝分享
當媽咪將寶貝手中的玩具拿走給另外的小寶貝玩的時候,寶貝會有什么感受呢?假定你在辦公室,老板突然過來搶過你的筆記本電腦并將它交給另外一個同事,你會對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與你的同事分享嗎?同樣的道理,強迫小寶貝與小伙伴分享他的一切對寶貝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2、大的應該讓著小的
小寶貝總想向大一點的寶貝看齊。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鬧著要一個球。不管姐姐手里拿著什么,哪怕小寶貝本來根本就不感興趣的任何物品,他都會要求要有個同樣的東西放在手里。大多數的媽咪可能會告誡姐姐將手里的物品讓給弟弟。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如果這個小姐姐是個敏感的孩子,她會懷疑父母對她的愛,她的心會因此受到傷害。而小寶貝在這樣的寵愛中也學不會分享的技巧。
3、強迫寶貝輪流玩
強迫寶貝輪流玩是父母教寶貝學習分享最常見的策略之一,但是,小寶貝們常常在別的寶貝剛剛把玩具拿到手的時候就急于將玩具奪回來。對于3歲以下的寶貝來說,因為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時間的概念,因此輪流玩仍然不是有效地解決寶貝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4、搶走寶貝手里的玩具
當小寶貝之間因為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千萬不要搶走一個寶貝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大聲哭鬧的寶貝。媽咪的這種方式無異于在向寶貝傳達某種錯誤的觀念,它會讓寶貝覺得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因此,這種方式產生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分享教育10大訣竅
當寶貝陷入爭搶玩具的旋渦,媽咪要做的首先不是教訓寶貝如何學習分享,而是以適當的方式介入,以免寶貝互相傷害:
1、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
當孩子們?yōu)榱送婢叽虻貌豢砷_交的時候,先要讓他們安靜下來,然后對他們說:“你們倆都想玩同一個玩具,那是不可能的,那我們怎么辦呢?”把問題拋出來,讓寶貝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另外一個策略是給寶貝多一些選擇,讓他們自己決定究竟下一步怎么做。
2、不要過于理想化
在寶貝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自我意識總是比他們的慷慨來得更早。這是寶貝發(fā)育的必然過程。不要對寶貝期望過高,認識寶貝的成長必然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并且平靜地接受這樣的事實或許對媽咪會有些幫助。
3、為寶貝的錯誤道歉
當小寶貝搶了別的小伙伴的玩具,媽咪不一定要懲罰寶貝,但一定要鄭重其事地向對方道歉。媽咪的這種處理方式既給了被搶了玩具的寶貝足夠的尊重,也給自己的寶貝樹立了榜樣。即便他沒有受到懲罰,但是也足以讓他明白他行事方式的錯誤。
4、關注但不干涉
當孩子們?yōu)榱送婢叨鴳?zhàn)斗的時候,只要確定他們之間不會有人因此受傷,媽咪最好不要干涉,站在圈外觀看,隨時掌握他們的狀況以防止意外發(fā)生就可以了。媽咪置之度外可以讓寶貝明白,他不能總依賴媽咪來解決問題,而必須學著自己解決問題。
5、不要以自己的方式來推斷寶貝
有的寶貝可能常常成為被欺負的對象。這時候媽咪很可能覺得孩子受了委屈,于是不假思索就要介入,為孩子討回些公道。比如佳佳的玩具被別的寶貝搶走了,媽咪可能很急切地走過去說:“這是佳佳的玩具,佳佳正在玩呢。請你把玩具還給佳佳?!笨墒菋屵浜芸炀蜁l(fā)現,佳佳其實根本不在意她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她或許還覺得這種搶玩具的游戲很有趣呢。媽咪的反應實際上并不是佳佳的反應。因此,如果沒有給孩子構成別的威脅,媽咪沒必要介入寶貝之間的這種爭奪。
6、分散寶貝注意力
小寶貝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通常不會太久,因此在寶貝爭搶玩具的過程中,他們很可能被別的事物吸引而失去對所搶玩具的興趣。當寶貝之間發(fā)生爭端時,設法將寶貝的注意力轉向別的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果把所有爭搶事件都當成教育寶貝學習分享的平臺并不見得成效顯著。讓寶貝體驗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樂趣才是幫助寶貝建立學習分享內部環(huán)境的有效方式之一。
7、不要助長寶貝的不良行為
云兒想要姐姐的圖畫書,而姐姐這會兒還沒有注意到云兒的動向。媽咪該讓云兒自己悄悄地拿走姐姐的圖畫書嗎?no!千萬不要!這樣只會制造兩個寶貝之間的矛盾。媽咪可以說服云兒:“你想看姐姐的圖畫書是嗎?那你去問姐姐要吧。如果姐姐給你看,你就可以看了?!边@樣的處理方式能讓寶貝明白,要分享他人的東西,他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來達成自己的愿望。
8、以適當的方式評價寶貝
2—3歲的寶貝很看重父母及其他長輩的評價。因此,當父母給予別的小伙伴很高的評價時,寶貝心里會很不舒服。尤其當父母拿寶貝跟別的小朋友進行比較時,寶貝的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每當這時候,本來玩得好好的寶貝可能會突然搶走他正與人分享的玩具或者對別的小伙伴發(fā)脾氣。不管別的孩子做得如何,媽咪只要對寶貝說:“你看看,小哥哥把他的玩具給你玩,他對你多好。”總之,媽咪不要讓寶貝掩蓋在別的寶貝的光環(huán)下。為了讓寶貝體現自身價值,媽咪可以經常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里來做客,讓寶貝表演他最拿手的節(jié)目,這樣既可以讓寶貝在同小伙伴玩耍的過程中體驗到分享的樂趣,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寶貝的自信心。
9、關注寶貝的反應
有時候,本來善于分享的寶貝突然不愿意與某個人分享了,那么深層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不喜歡那個要與他分享的人。試想想,如果你恨某個人,你愿意與他分享你最心愛的物品嗎?因此,在寶貝與人玩耍的過程中,媽咪要細心觀察,了解寶貝不愿意分享的深層次原因,充分理解寶貝,而不要因為寶貝的改變大光其火。
10、鼓勵寶貝做個慷慨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寶貝從幼兒園回來突然對你說:“媽咪,我想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來吃飯?!蹦敲?,ok,只要你們家能容納那么多人,盡管讓他們來好了。這是多好的讓寶貝學習分享的機會!如果寶貝很少能找到小朋友跟他一起玩,那么帶寶貝一起參加育兒雜志、網絡、小區(qū)發(fā)起的各項活動也不失為給寶貝創(chuàng)設分享環(huán)境的好方式。
這里我要強調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父母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父母的苦惱在于:我是為你好,你怎么這么不懂事?父母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孩子年齡越大,參與意識越強?!秲和瘷嗬s》就強調:要根據兒童的成熟程度去聽取他的合理意見。很多父母會說:孩子容易沖動,他一定要做的事如果不可行的,怎么能讓他去做呢?
父母說的不是沒有道理,我的經驗是:父母的生活經驗豐富,知道做某事的后果是什么,但不要用簡單的命令去制止,而是要把可能出現的后果告訴孩子,建議他不要做。但有的孩子還是堅持要去做,那么如果不是很危險,就可以讓孩子去做或是有限度的同意。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
摘自《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
看到這一段,我深有體會,講幾個小故事給大家聽吧。
故事一:前幾天帶著三周歲的兒子到同事家去吃晚飯,吃過飯,兒子提出要上廁所,因為地形不熟悉,我?guī)チ诵l(wèi)生間。完了之后就不肯出來了,因為有機會可以和“水朋友”親密接觸了,這個機會他是決不會錯過的。他說,我要洗手。我就一個人出來了,但叮囑他:(1)水最好不要濺到地上,因為弄濕了人要滑倒的;(2)時間不要太長,否則手要起褶皺的。哦,兒子答應的很爽快!過了三分鐘,兒子還是不肯出來,孩子他爸不高興了,在客廳里大叫,好了,洗好了就出來,否則打屁股了。兒子應都沒應。我走進一看,兒子拿著他們的牙刷在擦洗手盆。我耐心的問:兒子,你在干嗎?兒子說,我在洗洗手盆。我又問,那洗好了嗎,呦,真干凈呀!我們把東西整理好到外面去吧。受到了媽媽的表揚,兒子抬起頭來,得意地朝我笑了笑,一會兒就乖乖地跟我出去了。
故事二:吃晚飯的時候,同事家的客廳里開著空調,把暖氣排在了陽臺上,我想看看外面是否下雨時去了陽臺,那可真像在鍋爐里蒸呀,連氣都喘不過來。兒子本來赤著腳板在客廳里跑來跑去,忽然看見玻璃門外的陽臺上有幾雙拖鞋。兒子跑過來和我說,媽媽,我要穿拖鞋,陽臺上有的。我的第一反應是馬上告訴兒子我的經驗:外面很燙,你不要出去了。我的同事更絕,說:這門打不開!對于這兩個建議兒子一個都不采納,還是要去。我說,那去吧,看看陽臺上熱不熱?兒子屁顛屁顛的去了,打開了門,連彎腰拿拖鞋都不愿意,就退回來了,嘴里還在說,好熱,好熱。后來我問他還去嗎。兒子說不去了,太熱了。
故事三:史迪文滿一個月了,我是他父母的媒婆,理所當然的被邀請到酒店喝滿月酒。小孩子就是這樣,吃了一會兒,就下桌了。瞧,小孩子的相處能力強吧!五六個孩子已經玩在一起了,其中有我兒子,還有比我兒子大四個月的李易哥哥。本來他們就已熟悉,他們追趕著,笑著,摔倒了笑著再爬起來,有時候他們的摔倒還是故意的呢!看著他們玩的開心,我和李易的媽媽也在一旁樂。但這時出現了一幕:一個老奶奶也跟在這些孩子后面跑。原來是奶奶心疼孫子了!累不累呀,不要跑了,要摔倒的!你怎么能跟著他們跑呀,你要小,他們要大。(據我目測,這孩子可能比我兒子小六個月)但這孩子不聽,還是照跑。他奶奶一開始跟著跑,后來發(fā)動了孩子的媽媽,把他架了回去。這孩子離開這塊小小的屬于孩子們的娛樂場地的時候,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是老大的不樂意。
講這些發(fā)生在我兒子身上或周圍的事情,其實我想說的是,留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生活吧!品嘗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孩子們會更健康茁壯地成長的!
天熱,xx說,媽媽,這里很臟,我把它洗一下,好不好。
xx看著水充滿期待的看著我。
我說好。我知道他是想玩水了。
媽媽,你幫我把褲子卷起來嘛。我說不用了,你穿的是短褲。他說,要嘛,不然會弄到水的。我便象征性的再卷了卷。
有模有樣的舀了水,把臺階沖洗了下。
眼光看向桶,又看向我,見我沒有制止,便繼續(xù)了。
舀的水不再規(guī)矩的往地上灑了,而是和著“咻”的音、“嘿”的音往其它地方飛了。腰彎下去了。一只手大半截都到水桶里去了。一只腳也放到水桶里去了。雙手齊下了。雙腳齊下了。
褲子濕了。衣服濕了。臉上有水了。頭發(fā)也濕了。
我問xx,xx,我們可以沖涼了么?
xx說,好。媽媽,再等我一下下。
再一下下后我們便開開心心的沖涼了。
一個孩子,能放肆玩水,便覺得快樂無比了。
(1)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同時也要讓孩子與同齡人一塊玩耍。在快樂性格的培養(yǎng)中,友誼起著重要的作用。家長不能操縱孩子的社會生活,但可通過加深同孩子的感情來密切彼此間的關系,建立一種良好的親子關系。此外,還要讓孩子經常同小朋友一起玩耍,或把孩子帶到同齡人較多的娛樂場所,讓他在愉快的外部環(huán)境中接受熏陶。
(2)發(fā)展孩子多方面的興趣。作為家長,應為孩子提供多樣選擇并注意培養(yǎng)和引導,使之擁有廣泛的興趣,這一點對特別喜歡一種東西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3)培養(yǎng)孩子的適應能力。家長應使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樂,并不是因為他們一帆風順,秘訣就在于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tài),使他們能很快地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孩子碰到挫折時,家長可為其指出一線光明并教孩子注意調整心理狀態(tài),從快樂的事物中找到安慰。
(4)營造一個快樂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對家長來說,使孩子擁有快樂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滿快樂和溫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由于具有快樂的性格,成年后,能夠幸福生活的比不幸家庭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1.多玩輪流游戲
媽媽和寶寶一起讀書,寶寶翻一頁,然后媽媽翻一頁;陪寶寶一起搭積木,寶寶搭一塊,媽媽在上面再搭一塊;媽媽抱起玩具娃娃,擁抱一下,親吻一下,然后遞給寶寶,讓他擁抱并親吻他的玩具娃娃。通過類似的游戲,寶寶會學會和伙伴輪流做些事情,并在游戲中發(fā)現分享的快樂。
2.和寶寶探討解決方案
當孩子們?yōu)榱送婢叽虻貌豢砷_交的時候,先讓他們安靜下來,然后對他們說:“你們倆都想玩同一個玩具,那應該怎樣做,才能大家都玩到玩具呢?”把問題拋出來,引導寶寶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者多給寶寶一些選擇,讓他們自己決定下一步該怎么做。
3.不要懲罰寶寶
不要對寶寶期望過高,認識寶寶的成長必經階段,并且平靜地接受這樣的事實,或許對媽媽更有幫助。當寶寶不肯分享的時候,如果媽媽加以懲罰或者強迫寶寶去分享,那么只會讓寶寶對媽媽和參與分享的伙伴產生怨恨,進而產生更多的不安全感,并不會讓他因此變得慷慨。
4.關注但不干涉
當孩子們?yōu)榱送婢叨鵂幎返臅r候,只要確定他們之間不會有人受傷,媽媽最好就不要干涉,站在圈外觀看,隨時防止發(fā)生意外就可以了。媽媽置之度外可以讓寶寶明白,他不能總依賴媽媽來解決問題,必須學著自己解決問題。
5.不要以成人方式去推斷
有的寶寶可能常常成為被欺負的對象,這時媽媽很可能覺得寶寶受了委屈,于是就要介入,為寶寶討回些公道。可是媽媽很快會發(fā)現,寶寶也許根本不在意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很快又和搶玩具的小伙伴玩成一片,甚至對搶玩具表現出很有趣的感覺來。
6.不要助長不良行為
云兒想要姐姐的圖畫書,而姐姐這會兒還沒有注意到云兒的動向。媽媽該讓云兒自己悄悄拿走姐姐的圖畫書嗎?NO!千萬不要!這樣只會制造兩個寶寶之間的矛盾。媽媽可以說服云兒:“你想看姐姐的圖畫書是嗎?那你去問姐姐要吧!如果姐姐給你看,你就可以看了?!边@樣的處理方式能讓寶寶明白,要分享他人的東西,就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來達成自己的愿望。
7.以適當的方式去評價
2~3歲的寶寶很看重父母和其他長輩的評價。當父母給予別的小伙伴很高的評價時,寶寶心里會不舒服。尤其當父母拿寶寶跟別的小朋友進行比較時,寶寶的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因此,不要讓寶寶掩蓋在其他寶寶的光環(huán)下,為了讓寶寶體現自身價值,可以經常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里來做客,讓寶寶表演最拿手的節(jié)目,這樣既可以讓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體驗到分享的樂趣,也有助于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8.讓寶寶更慷慨一些
如果有一天,寶寶從幼兒園回來突然對你說:“媽媽,我想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來吃飯?!蹦敲碠K,只要你家里能容納那么多人,盡管讓他們來吧,對寶寶學習分享來說,這可是很好的機會!如果寶寶很少能找到小朋友跟他一起玩,那么帶寶寶多參加網絡、小區(qū)發(fā)起的各項活動吧,也不失為給寶寶創(chuàng)設分享環(huán)境的好方式。
9.幫助寶寶理解情緒
當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父母要視情況及時向寶寶做出解釋,幫助他理解分享時所遇到的問題。比如別的小朋友把屬于自己的布娃娃從寶寶手里搶回去了,媽媽可以說:“她太喜歡她的布娃娃了,她現在就想抱著她的布娃娃。”如果寶寶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媽媽要表示理解:“我知道你想自己玩你的玩具?!薄岸《“涯愕男∑嚹米吡?,你很傷心?!?/p>
10.鼓勵寶寶的點滴進步
對寶寶來說,分享并不意味著他必須把手中的東西交給別人,媽媽也沒有必要這樣去要求。即便寶寶只是把手中的玩具拿出來給別人看一看、摸一摸,那也是他嘗試分享的開始。這時媽媽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千萬不要因為寶寶沒有把玩具拿出去分享而責備他小氣,那樣只會打消他繼續(xù)分享的積極性。讓寶寶逐漸適應和別人分享,他會感覺比較安心。如果媽媽不強求寶寶,同時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鼓勵,就會加快他學習分享的進程。在這樣愉悅的心理體驗中,也許過不了多久,寶寶就會嘗試松開緊握的雙手,把玩具讓給小伙伴玩耍了。
11.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
要寶寶分享他的至愛,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在家里來小朋友之前,聰明的媽媽會先把寶寶最喜歡的物品收起來,免得小“入侵者”的到來引起一片混亂。諸如積木、蠟筆、圖書等物品,一般都是寶寶比較容易接受的分享物品,如果寶寶把某個玩具牢牢抓在手里,就是不肯讓給他的小伙伴,那么不要強求,想辦法轉移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比如突然問他一個問題、給他一些美食或者另外一個玩具等,盡快結束他們之間的爭奪。
12.給寶寶樹立榜樣
寶寶學會分享的最好方式就是模仿。媽媽可以嘗試和寶寶分享自己的冰淇淋,讓寶寶戴自己的圍巾、發(fā)卡、帽子,穿爸爸的鞋子、戴爸爸的手套等,當然也要讓寶寶拿一些東西出來分享,如一起玩他的玩具、一起看他的故事書。重要的是要讓寶寶親眼看到媽媽給自己東西或者拿走他的東西,讓他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和家人分享,進而學會與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食品等。
昨天看了表演,沒輪到他們班出來的時候,他已經下樓了,估計是看一圈也沒找到我,表演也不看,開始摳墻皮,(刷的漆,有些剝落).之后向臺上扔,被人制止又鉆出來,反復幾次上樓去了.不一會又下來了,開始玩臺邊上垂下來的氣球,東逛西轉跟沒事人一樣.之后看到我,興奮地走過來,指指他肩上的裝飾,總之不愿意去表演.我鄭重地和他說:媽媽今天來就是來看你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的,不然我會失望.他才又回到后臺去了.
輪到他們班表演了,他真是一個動作都不做,他一直在邊上到處走,看!而且踢地上鋪的地毯,沒一點組織紀律觀念啊.一看這陣勢,就會想起,正式上學,班上總會有幾個搗蛋又學習差,基本坐在教室最后排,老師不管不問的孩子,我這兒子,上幼兒園已經開始有這苗頭了啊!
我和老公都是比較呆板的人,文藝這塊沒一點兒細胞,對孩子也沒要求.他長大的理想是當公交車司機,我很贊同,昨天又想開救護車,我也贊同.開車才是目前他最喜歡最渴望的事情,喜歡各種車,尤其對xx的棒車心心念念,開始自己攢錢買棒車了(每次幫我提垃圾收取費用,這錢約定好不能買吃的,冰淇淋之類的).
可是看到在集體活動中他這樣的表現,我還是擔心的,一個說明,他沒有融入集體活動,這是明顯的集體意識缺乏.這也讓我想起開學一個月后和新老師交談的時候,老師無意說出的一個現象,上課的時候,他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坐,總單獨坐在教室的前面窗邊位置,上課時面對小朋友,還喜歡管事兒,告訴老師哪個小朋友沒坐好.不過上個月老師說已經和小朋友一起坐了.
文藝表演結束,每個小朋友都有禮物,有吃的,這下可好,啥事全忘光,立即全神貫注表演豬八戒吃人生果的場景了.他沒有不開心,結束就是快樂.我閉嘴,不再提,不再評他的六一表演.只在這里如實記錄,有圖有真相.
不喜歡的事情就不做,只做喜歡的事情,這咋讓我想起了許三多的:做有意義的事兒!哈,兒子:我只希望你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長大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近來,一個家庭教育的話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讓孩子快樂還是讓孩子成功?成功派的觀點是:人生就是要追求成功,沒有成功談不上快樂,為了成功,即使讓孩子們先“痛苦”若干年也在所不惜。“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功派乃“望子成龍”者。快樂派的觀點是:人生就理當活得快樂,沒有快樂的成功毫無意義,只要快樂,孩子沒出息也無所謂?!拔移接梗铱鞓?!”快樂派似乎是“望子成蟲”者。雙方觀點盡管針鋒相對,思維方式卻是相同的:他們都把成功與快樂截然對立起來。其實快樂與成功的關系遠沒有這樣簡單。二者既是矛盾的雙方,又是相容的雙方,還是并列的雙方。有的孩子既成功又快樂,失敗不能令他們沮喪,煩惱也不會令他們沮喪,煩惱也不會妨礙他們繼續(xù)追求成功,對這種孩子,既不必強調成功,也不必囑咐他們去尋求快樂。有的孩子看來很成功,但是快樂的源泉過于狹小,完全寄托于高分,一旦考不好,他們就有可能崩潰,對這種孩子,就不能過于強化狹隘的成功意識。有的孩子潛力本來很大,但渾渾噩噩過日子,這時候適當強化他的成功意識,或許能使他活得更充實,也更快樂。有的孩子每天無憂無慮,學習也盡了力,但能力如此,這時父母若拼命逼他“成功”,則有可能使他既失去快樂,又失去他本來可能獲得的那種成功,終成一個心灰意懶的失敗者。有的孩子能力有限,但心高氣盛,拼命想爭高分,精神表面亢奮,實際疲憊而焦慮,這種孩子萬不可再強化成功意識,否則很危險。有的孩子飲食終日無所用心,腦子夠使,不往正事上用,他們看起來似乎很快樂,其
實只擁有最膚淺的感官刺激,這種孩子,既不懂成功,也不懂快樂,兩樣都要補課。有的孩子只有成功才能快樂,有的孩子成功不成功都可以快樂。有的孩子只有快樂才能成功,有的孩子皺著眉頭也能得到成功。孩子什么樣的都有,想按一個或幾個公式來塑造孩子,極不明智。父母有權“望子成龍”,也有權“助子成龍”,但是沒有權利“逼子成龍”,沒有權利把“成龍”作為孩子的惟一選擇。同樣,父母也不可以把“平庸”作為孩子的惟一選擇??鞓放傻母改笇嶋H是在對孩子說:“你快樂,則我成功?!倍晒ε傻母改笇嶋H是在對孩子說:“你成功,則我快樂。”我認為,無論快樂還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成功觀、快樂觀、幸福觀強加在孩子頭上。父母無權包辦孩子的未來生活方式。作為一個具有現代意識的父母,應該學會科技含量更高的教育方式——尊重,交流,引導,指導。這很難,需要動腦筋,需要學習,但是如果不走這條路,成功派和快樂派父母將發(fā)現,成功和快樂都在離他們而去,迎面而來的則多半是失望、焦慮和苦惱。頭腦“古代”的父母,教育現代的孩子,結果大抵如此。
今天她又跟我說,媽媽,我要自己包豆沙包,我開始不同意,然后她就總纏著我要弄,我想照樣跟以前一樣給她一團面跟餡讓她自己玩去,結果這次不起作用了,非得要正兒八經的幫我包,我沒辦法就同意了,然后見她弄得亂七八糟的心里又有點嫌她浪費我的材料,于是又跟她說,你自己拿點面去玩吧,別幫媽媽包了,xx聽了后很是受打擊,干脆玩也不玩了,直接就躺到床上去了。
我看見她這樣子,心里有打鼓了,是不是我做的有點過了?要是別人這樣對我,我會怎么想?這是明顯的不信任,而且這點東西都舍不得給孩子浪費的話以后還有什么東西舍得給孩子呢?現在打擊了她的自信心,會不會她心里就有陰影了?會不會影響她的自信心呢?無數個問題突然從腦海里冒了出來。再想想,我就是把這一鍋面都浪費了,一包豆沙都浪費了也就十幾塊錢而已,但是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可是孩子一輩子的事情呢!于是又趕緊叫她過來給我包豆沙包。聽見我讓她來幫我的忙可高興了,趕緊從床上爬了起來,我把豆沙擠到一個小碟子里面。這樣不怕她一下子浪費太多,也可以讓她自由的發(fā)揮。
來看看她包包子的樣子吧,好像還湊合吧,畢竟是頭一回干這是,人家可是站在凳子上在做呢
一頓亂捏
這條歪歪扭扭的豆沙包算是成型了。
雖然包子不怎么樣,可是xx小朋友的心情卻是非常的不錯啊,一個勁的說:媽媽要記得拍照哦,等我拍完照片后,然后總時不時的說:媽媽給我看看我自己包的豆沙包吧,那自信滿滿的樣子讓我也覺得這次的覺得非常的值。等包子蒸出了,一口氣吃了三個自己包的,還吃了一個我包的酸菜豬肉包,這可是空前的啊,以前基本是吃一個或者兩個就算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覺得不光孩子學會了做食物,還能給孩子增加自信和快樂,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最棒的,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她。
喜歡《讓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快樂的幼兒園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一、讓孩子體驗生活的快樂與挫折 前幾天的區(qū)域活動中,有些小朋友選擇“玩具家”,有些選擇玩有聲積木,剩下的則是選擇玩橡皮泥了。而之前的教育活動中教到了用橡皮泥做棒棒糖,有些小朋友則乘此機會繼續(xù)操練了起...
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卻不能代替快樂。一個對事業(yè)、生活缺少樂觀態(tài)度的人往往也很難取得成功—— 未成年人教育是眼下的一個熱門話題,也想發(fā)表點看法,便給遠在美國的朋友發(fā)了封電子郵件。朋友很快就回了信,上寫“...
讓孩子體驗“謙讓”的快樂 “謙讓”是我們在孩子發(fā)生爭搶或其他問題行為時經常對他們說的一個詞。我們常常發(fā)現孩子們也會說這個詞,但卻不會這樣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認為“謙讓”指的是別人讓自己,這說明孩子們...
俗話說,手中無網看魚跳。。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自己講的課學生們愛聽,能學習的更好,所以,很多老師會準備好教案方便教學,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幼兒園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內容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