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值日生。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xué)習鼓勵思考!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教師除了教學(xué),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w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生不生二胎,這是我見過最美的答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導(dǎo)語: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愛和陪伴,叫做手足。手足之情和愛情無關(guān),和利益無關(guān),它最直接,最單純,也最長久。這種感情,誰也無法替代,且誰也給不了,只有父母可以。
01
近日,遼寧省發(fā)布《遼寧省人口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30年)》,引發(fā)各界熱議。
規(guī)劃中提到,將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兒養(yǎng)育等全面二孩配套政策。
完善生育家庭稅收、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減輕生養(yǎng)子女負擔等。
簡單點說就是,鼓勵生二胎,支持生二胎,生了就獎。
據(jù)說最高獎勵高達20萬!當然,這點目前還沒得到官方證實。
我把信息發(fā)到老友群里,好友Ada立馬回復(fù)說:絕對支持,已懷上二胎了。
有好友出來調(diào)侃:政府政策還沒落實,你倒懷上了,虧了虧了!
Ada很認真地說:生二胎,不是為了政府20萬,而是為了20年后大寶不會陷入“不敢死、不敢窮、不敢遠嫁”的孤立無援的境地,不希望她為了父母而妥協(xié)自己的幸福和追求。
我特別理解她。
作為獨生子女,她從大學(xué)畢業(yè)以來,獨自承擔了太多的東西了。
02
記得剛畢業(yè)那會,她因為無法舍棄父母、爺爺奶奶,跟隨男友去北方,于是忍痛分了手。
那個時候,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真羨慕你們這些有兄弟姐妹的人。
后來工作,她每兩天就會給家人打電話。
她說:你知道嗎?每次給家里人打完電話后,身體都會被掏空。平時還能撐,有時如果工作沒那么順,心情沒那么好,就想自己一個人待著,可是一想到家里的父母、爺爺奶奶,他們沒什么事干,就等著你打電話和他們嘮嗑,了解你的情況。你不打吧,心里充滿內(nèi)疚;你打吧,情緒又很容易崩潰。
每每這個時候,她都特別希望有個兄弟姐妹可以分擔??墒?,她只有一個人。
去年,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shù)展覽入選作品——河北省張審軍的《獨生子》,她看到后淚流滿面。
(攝影作品:河北省張審軍的《獨生子》)
她說:這就是我以后不得不面對的情況。
突然便想起,在虎撲社區(qū)里,有一個家長說:不生二胎,是對孩子未來20年后的不負責任。
他的理由很簡單,他經(jīng)歷了老丈人心衰、腎衰以及癌癥。
一年花費80萬,老人沒什么積蓄,基本靠他一家和大姨子一家墊付。
老丈人住院將近一年,手術(shù)期間大概有3個月的時間需要兩個以上的人照顧。
他們兩口子和大姨子兩口子輪流請假。
這位家長說:這還是一個老人出問題,如果是兩個老人同時出問題,實在不敢想像,這些事發(fā)生在一個獨生子女身上,他會怎樣感到孤立無助。
想到這里,真的特別心疼她。
茨威格說: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獨生子女,小時候,得到了太多愛。長大后,一個人卻很難去支撐回饋這些愛。這就是現(xiàn)實。
03
正因如此,我一直以來都支持二胎。
除了成年后,手足之間可以互相扶持分擔,還因為他在時間的洪流里,讓你懂得了什么是家人。
記得臺灣拍過一個廣告《永遠長不大的弟弟》。
雖然兩姐弟從小吵到大,甚至姐姐一度懷疑所謂的手足之情只有嫌隙。
但是在決定出國時,弟弟送了她一個電飯鍋,嘴上說著“因為你做飯真的很難吃”,其實是在告訴她:在異國他鄉(xiāng),也要記得好好吃飯。
那一刻,她心領(lǐng)神會,全都懂。
打開箱子,看到兩個人的合照,她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家人,什么是手足。
那是一輩子的事情,是一輩子的牽掛。
盡管兒時爭吵不斷、怨恨不斷、打架不斷,可是血緣這東西就是這樣奇妙,會因為一句話、一個舉動、一個契機,曾經(jīng)的所有怨念一筆勾銷,剩下的只有手足間的溫情。
我想,獨生子女人生最大的缺憾,大概就是永遠無法感受這種獨特的情感。
無法知道,如何在另一個和自己流著一樣血液的人身上,學(xué)會寬容、分享、責任和惦記。
04
去年11月12日,26歲的杭州小伙小朱,迎來了他最美麗的新娘!
小朱的姐姐是一名記者,在弟弟婚禮的當晚,她為弟弟寫了一封932字的長信,讓朋友圈的很多人看后都紅了眼眶。
信中這樣寫道:
26年前,你來了,白白胖胖。
我高興得不得了,每天圍著你轉(zhuǎn),捏捏,親親。
老媽做飯時,我就坐在小椅子上抱著你,你笑,我也笑。
那年,我5歲。我知道,我是你姐姐,你是我弟弟。
我們是媽媽帶到這世上,對彼此來說唯一的唯一。
那些年爸媽忙生意,
在空蕩蕩的屋子里,我倆相知相惜相依為命。
我給你別的姐姐能給的。
也在你問我要一個鉆戒糖我給不了時,偷偷下決心長大后一定要給你好的生活。
你不太多說話,總是默默為我做著什么。
高三那年,回家吃晚飯時車丟了,我嚎啕大哭,找了一圈回來,發(fā)現(xiàn)你在折騰你的山地車,你把那個難看的后座,裝上去了。m.cnsjbj.cn
你說:姐,以后我接送你。
我們彼此分享小秘密。
有一天,你告訴我,你戀愛了,是個很可愛的姑娘。
我又驚又喜。我算半個家長啊,怎么可以允許你早戀。
可是我又竊喜,我弟還蠻牛。
今天,當初早戀的你們,一路走到了婚姻的殿堂。
我激動得就像自己結(jié)婚似的。
這幾晚我常?;貞?,那些曾經(jīng)有笑有淚的光陰。
四年前我的婚禮,你抱著我大哭,你說:以后要?;丶铱纯础?/p>
幾天前的一個半夜,你陪客戶喝酒了,發(fā)了一條微信給我:你是我這輩子唯一的親姐。
我說:當然,你也是我這輩子唯一的親弟。
感謝爸媽,給予我們生命又培養(yǎng)我們長大。
未來很長,路上難免風吹雨淋。
我們幾個,每一步一腳印,都要握緊手心,踏著彼此夢想前進。
永遠在你身邊。我親愛的弟弟。
多好啊!
手足,不僅共同度過了人生成長的前半生,后半生也會成為彼此前行的力量。
我想,二胎真的是父母給予孩子人生最好的禮物,沒有之一。
05
為什么要生二胎?
有人說,生二胎不是因為有時間,有錢,也不是因為一定要生個男孩或女孩,只是因為在這個充滿競爭、人情冷漠、充滿功利的時代,給孩子留下一個親人。讓他們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彼此相依相扶。
我想的確就是這樣。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愛和陪伴,叫做手足。
手足之情和愛情無關(guān),和利益無關(guān),它最直接,最單純,也最長久。
這種感情,誰也無法替代,且誰也給不了,只有父母可以。
所以啊,如果你身體條件允許,經(jīng)濟也不太拮據(jù)的的話,請勇敢生二胎吧!
或許,生二胎后,你會因頭三年的勞累而后悔;但是如果不生,往后你定會后悔一輩子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從小練習各種樂器,繪畫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廢了。其實這是大人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因為大人從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為什么要讓孩子學(xué)一樣特長,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什么能力。
我都告訴女兒,比賽結(jié)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讓你知道,你擁有了資格。而即使這個資格也是你自己用了這么長時間奮斗出來的。我要讓她知道,她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她自己得到最大的快樂。而不是為了我。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一種特長而讓孩子去學(xué)什么東西。我們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一種生活能力而去學(xué)習。我們要在培養(yǎng)孩子擁有一種特長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抵御誘惑,戰(zhàn)勝不良情緒,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一、孩子的特長都是后天培養(yǎng)的
對于孩子來說,我們只能看到孩子是否具有某種天賦,而無法看到她有什么特長。我認為孩子的特長都是靠父母培養(yǎng)出來的。沒有孩子天生有特長。
有些孩子有藝術(shù)天分,那是天生的,比如莫扎特,他從小就有音樂天賦,但是他的鋼琴特長也是后天父母培養(yǎng)的,他并不是生下來就會彈鋼琴。他的天賦因為后天的培養(yǎng)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因此他5歲寫的曲子到現(xiàn)在還是所有學(xué)鋼琴的孩子必須練習的。這樣的孩子叫天才,很少有。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那么如果不培養(yǎng)孩子,孩子就沒有特長。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這是需要父母去注意發(fā)現(xiàn)的。
現(xiàn)在很多孩子干什么都堅持不下去,三分鐘熱乎氣,然后就說沒有興趣,這很好理解。誰會對一個辛苦,枯燥的事情保持持久的興趣?大多數(shù)的成年人都做不到,更何況是一個充滿好奇的孩子??纯茨切┕ぷ鳑]幾年就喊著沒有興趣的年輕人,就知道他們從小就是缺乏耐力和恒心訓(xùn)練的。我估計他們小時候?qū)W東西也一定是半途而廢的。
也有很多孩子從小練習各種樂器,繪畫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廢了。其實這是大人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因為大人從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為什么要讓孩子學(xué)一樣特長,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什么能力。在孩子練習過程中,大人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就是這個長年累月,風雨無阻的每周上課,很多父母自己都不能堅持,就會嫌煩嫌累。
我們總說,大人是孩子的鏡子,大人如果都不能堅持,都抱怨,孩子如何可以堅持?
我?guī)Ш⒆訉W(xué)琴的時候,就聽很多大人抱怨的批評孩子:“我容易嗎?每周都要帶你來練琴,耽誤我很多時間,你還不好好練習,還花那么多錢,值得嗎?你要不愿意練,就不要練了?!贝笕苏f這種話,孩子會怎么想?他們一定想:本來我就不想練,還不是為了你們,是你們逼我學(xué)這個沒有意思的東西。作為孩子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為什么大人要讓他們學(xué)這個。甚至大人自己都不清楚,為什么要逼孩子學(xué)這個東西。很多父母都是看人家孩子學(xué),然后就讓自己孩子學(xué)。
至于學(xué)習的目的是什么,父母自己都不清楚,怎么能怪孩子不能堅持呢。如果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他怎么可能會堅持呢?
要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人會主動地喜歡地去做很辛苦,很枯燥,很需要耐力去完成的事情。因此大人的這種思想傳達給孩子的,就是大人本來也不耐煩,也不知道為什么要讓孩子學(xué),因此孩子很高興放棄。這個時候大人就會以給孩子自由,實則是大人不愿意給自己找麻煩的心態(tài),放棄了對孩子培養(yǎng)自我控制能力和毅力的機會。
二、大人要明確讓孩子學(xué)習的目的
我和所有學(xué)習鋼琴的孩子的父母一樣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眾所周知,學(xué)鋼琴就是非常艱苦的長時間的事情,家長要為此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孩子要付出很多耐心。就是李云迪,朗朗小時侯都厭煩過練習鋼琴。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我早就做好了和孩子一起鍛煉毅力的準備。我知道學(xué)習鋼琴很枯燥,一個小練習曲,一彈就是好幾個月。因為我自己小時候?qū)W過手風琴,我想過程大同小異。
所以我從來不抱怨,也不嫌煩,但是我從來不陪女兒練琴。開始我不要求她要彈得好,我只要求她要完成老師留的作業(yè)和每天保證必須彈半小時。我從來不喝斥她,也不糾正她。因為有老師,老師說話比我管用。我就負責監(jiān)督她的時間和監(jiān)督她上次老師指出的缺點改正了沒有。
還有就是不管刮風下雨,我們從來沒有缺過課,我就是要讓孩子體會,我做事情是很認真的,因為我要感染她懂得什么叫認真。每次老師給她上課,我都在旁邊認真地作筆記。讓她感覺到我很重視這個事情,也很尊重老師,這樣她自然也會重視老師的意見和批評。
當她受電視節(jié)目誘惑,而想放棄練琴的時候,我就給她講道理,告訴她學(xué)會控制自己以后有什么好處,不管她是否能夠聽懂,我就是在她不能控制自己,或者不想控制自己的時候,耐心的給她講道理,不厭其煩。我會用講道理的時間拖延她的欲望,直到她欲望消失。
然后我告訴她,其實不是她不能夠戰(zhàn)勝欲望,而是她需要一個方法學(xué)會當欲望來臨的時候如何控制自己。當她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會給她講任何事情都不是隨便可以成功的,都是需要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我會用我的經(jīng)歷告訴她,我是如何努力的,是如何戰(zhàn)勝誘惑的。我在慢慢的培養(yǎng)她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明確地告訴她,我不是想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鋼琴家,我就是要培養(yǎng)她懂得學(xué)習一樣?xùn)|西從不會到熟練甚至到成功是一種什么體驗,什么感覺,需要付出什么樣的辛苦,要忍受什么樣的寂寞和枯燥,要如何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因為這些東西在以后她的生活中只能不斷出現(xiàn),這才是以后她最需要和別人競爭所具備的一種強大的內(nèi)心支持和競爭力。
這樣的教育從她開始學(xué)鋼琴6歲開始,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即使我在她鋼琴8級,10級的時候,帶她參加比賽,我都告訴她,比賽結(jié)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讓你知道,你擁有了資格。而即使這個資格也是你自己用了這么長時間奮斗出來的。
通過這個比賽,我還想讓你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你看看這些參加比賽的孩子,你就知道,如此努力的人不是只有你一個,什么時候都會出現(xiàn)比你還強的人,因為他們比你還努力。
當我孩子得了一等獎的時候,我除了為她慶祝,我首先問她:“你自己為自己的榮譽和成功高興嗎?這就是你努力的結(jié)果。你通過練習這么多年的鋼琴現(xiàn)在得獎,你有什么體會?”我要讓她自己說出來,人的成功必須要付出努力這個道理。這是我對她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的過程。
我不是要讓她只為自己成為第一名高興,我要讓她為自己的努力和成長高興,我要讓她知道,她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她自己得到最大的快樂。而不是為了我。我告訴她,如果你能夠發(fā)揚這種練習鋼琴的毅力和體會,她以后的生活中不管干什么都會得到更多的成功和認可。
三、我們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一種生活能力而去學(xué)習
我要說的是,我們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一種特長而讓孩子去學(xué)什么東西。我們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一種生活能力而去學(xué)習。
學(xué)習一種特長是培養(yǎng)手段,而不是培養(yǎng)目的。不一定孩子學(xué)的特長越多競爭力越強。而是我們要在培養(yǎng)孩子擁有一種特長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抵御誘惑,戰(zhàn)勝不良情緒,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
因為這些特長也許并不能成為他未來工作的競爭力,只有他擁有別人沒有的品質(zhì)那才是他能夠繼續(xù)努力,能夠?qū)W會獨立解決問題,抵抗誘惑,能夠控制自己,能夠最終在他所從事的領(lǐng)域中成功的主要能力。
一個人能夠成功,不是要具有某種特長,而是具有某種成功的素質(zhì),而這種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從小對孩子培養(yǎng)特長開始。當然更需要父母對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和嚴格要求。一個沒有自控能力的父母也無法培養(yǎng)出一個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言傳身教永遠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其實,我并贊同讓孩子小時候隨心所欲的快樂自由,什么都不管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育方法。那種看似放任的教育,其實是家長的自我懈怠。教育孩子應(yīng)該是一種外松內(nèi)緊的方法,可以放任孩子的天真行為,但是不能放任孩子的思想教育。那種只抓學(xué)習不注意思想教育的方式,看上去嚴格,實際上是放任。
我主張讓孩子小時候就懂得要學(xué)會控制自己,要學(xué)會堅持,要培養(yǎng)自己的耐心和耐性。只有從小接受這樣培養(yǎng)的孩子,長大才會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很好的安排時間并合理的運用時間,很好的排解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緒。因為這一切從小他堅持學(xué)一個東西的時候,都已經(jīng)遇到過了,并在大人的指導(dǎo)下很輕易的就可以渡過。
四、注重孩子內(nèi)在魅力的培養(yǎng)
小孩子是建立良好習慣和條件反射最容易的時候,為什么現(xiàn)在大人改變很難??墒切『⒆泳秃苋菀??就是因為孩子可塑性強。
一個從小思想被教育好的孩子,根本不用擔心他的學(xué)習,他的與人相處的能力,因為他已經(jīng)很懂如何自我控制,如何合理的管理時間了。因為大腦是支配人言行的中樞指揮系統(tǒng),只有這個系統(tǒng)建立的好,不斷地給予完善,整個人的言行才能表現(xiàn)出合理和有目的。
一個孩子要想成為一個健康的人,首先要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而這是靠精神內(nèi)在所支持的。這也是女孩子長大以后的魅力所在。有才華和有人格魅力是兩個概念。因此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光把眼睛盯在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才華上,而忽視在這個培養(yǎng)過程中更重要的孩子內(nèi)在魅力的培養(yǎng)。
一個有才華的人不一定會做人,不一定擁有正確的三觀,因此不一定有成就。過去很多科大少年班,或者歷年的高考狀元,最后在社會中都了無聲息了。他們當初都是有才華的人,但是因為缺少一個系統(tǒng)的正確的思想教育,因此淪入平庸。但是一個會做人的人,一個擁有正確三觀的人,很容易有成就并人格完整。
我認為給孩子自由是心靈上的不是形式上的。在尊重孩子的基礎(chǔ)上循循善誘,把孩子當成一個主體的人去對待而不是一個自己的附屬品,不要動不動就是喝斥打罵孩子,過分發(fā)揮大人的控制欲,或者干脆嬌縱放任。這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培養(yǎng)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孩子需要受大人控制這個沒有錯,否則法律就不會規(guī)定18歲以前的孩子需要大人監(jiān)管,就是因為這是培養(yǎng)孩子的階段,而培養(yǎng)的過程也是大人可以合法控制的過程。但是父母不應(yīng)該濫用控制權(quán)。該控制的不控制,不該控制的瞎控制。比如培養(yǎng)孩子學(xué)習一樣?xùn)|西要善始善終,這就是需要大人監(jiān)督和控制,而很多父母都不管。
而不該控制的,比如孩子的學(xué)習成績,很多大人卻過分控制監(jiān)督。其實孩子學(xué)習不好,與從小沒有好好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學(xué)習習慣有關(guān),這其實是大人的錯誤。而大人卻把自己教育疏忽的錯誤追加到孩子的成績上去指責孩子,這就是不合理控制。這造成看似表面上放縱了孩子,給了孩子表面的自由,但是孩子的心靈并不自由。
而如果培養(yǎng)了孩子一個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孩子心靈上就會自由,因為她知道她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大人。因此她就不會在乎吃苦,枯燥,也不會逆反,因為她認為大人沒有控制她,而是她自己為自己做主。而大人能做的就是在一旁指導(dǎo)她,支持她,鼓勵她,讓她感覺父母就是她的拉拉隊,是她可以交心的好朋友。
因此給你的建議就是你好好想想,如果你的孩子有注意力集中的特點,去找一個可以發(fā)揮這個天賦的特長去培養(yǎng)她,比如下棋,訓(xùn)練他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等等。關(guān)鍵是你要明確目的,不是為了讓她成為一個什么特長專家,而是要培養(yǎng)她成為一個有生存競爭力的人。
母愛是人類的共性,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是愛孩子的。沒有人否認“中國媽媽”的用心,以及在培養(yǎng)孩子方面所做的努力,然而為什么這么多中國媽媽帶孩子累死累活、叫苦連天?
你以為你每天累死累活,可以換來孩子的快樂、家庭的和睦?NO,你想錯了,有時候累是一種災(zāi)難!
NO.1太勤快,活的太操勞
中國媽媽常掛嘴邊的是“把你拉扯這么大我容易嗎”。“拉扯”二字極形象地表達了養(yǎng)孩子的操勞辛苦。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買菜做飯,送孩子上學(xué),下課后給孩子輔導(dǎo)作業(yè),深更半夜洗衣服。勤勞樸實,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賢妻良母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結(jié)果:
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匱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錢的關(guān)系沉重艱難,對孩子的成長弊遠大于利。
NO.2太無私,最具奉獻和犧牲精神
不知道外國媽媽是否知道“孩奴”這個詞兒?有了孩子,你還知道自己是誰嗎?很多女人都有這樣的感慨:當媽后沒了自我,變成了一顆只圍繞孩子轉(zhuǎn)的衛(wèi)星。
與丈夫相處的時間少了,與朋友的聯(lián)系少了,與社會的接觸少了,業(yè)余的興趣少了。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單位組織的大多數(shù)聚餐和旅游活動,甚至放棄原本輝煌的事業(yè),無論是心甘情愿,還是被迫無奈,似乎只有這樣“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稱得上稱職的好媽媽。
結(jié)果:
夫妻關(guān)系受到嚴重影響,媽媽也會因此常常抱怨,影響家庭的和睦。
NO.3太會保護孩子
為什么在國際上總認為中國孩子獨立性差、依賴性強?西方的養(yǎng)孩子以生存技能為本,而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guān)愛特別深,生怕孩子受一點點傷害,所以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世界固然復(fù)雜,存在很多危險,但是孩子離開了遮風避雨的庇護,還是不知道如何去生活。媽媽們越來越感嘆:這個社會還有什么值得信賴的呢?奶粉、護膚品、疫苗、校園……啥都不安全。不信任社會,所以,也不信任孩子。
結(jié)果:
過度保護孩子,看上去是順利了,是舒適了,結(jié)果卻使他軟弱而閉塞,膽怯而無能。
NO.4太容易擔心
同樣是照顧孩子,中國媽媽的精神要緊張得多。比如帶寶寶外出,中國媽媽常常不停地嘮叨:小心過馬路看車、多穿點別凍著,不要亂摸東西……還有前面實例中的,寶寶睡覺媽媽不放心,著涼怎么辦?出汗怎么辦?……咱們小時候背著書包自己上下學(xué)的場景,恐怕在未來很長時間內(nèi)都難以見到。
環(huán)顧四周,我們看到的都是校門前擁堵的等待孩子放學(xué)的家長和車流。對孩子的擔心,是媽媽腦子里永遠無法擺脫的繃得最緊的一根弦,身心俱疲。
結(jié)果:
“處處擔心,即是詛咒”。你給孩子積極暗示,孩子就會更健康、更優(yōu)秀,你總給孩子不好的擔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著不好的方向發(fā)展。
NO.5責任心太強
中國媽媽為孩子付出的多,把養(yǎng)育孩子當做人生一項艱巨的“任務(wù)”來完成,但西方媽媽則更注重享受孩子的天真童稚帶來的欣喜和樂趣,輕松灑脫。中國人看孩子是“環(huán)繞伺候”,大人們被小孩左右著,一會向東,一會往西,吃飯追著喂,穿衣哄著穿。西方人則是“共處幫助”,大人不會被小孩左右,孩子再小,都沒有“哄”這個概念,要是不配合,ok,那就要受懲罰,你不吃飯那就餓著,不穿衣服那就凍著。
結(jié)果:
只會讓孩子自我為中心,媽媽吃力不討好!
NO.6控制欲太強
有專家認為,中國父母的最大錯誤在于,覺得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他們要在這張白紙上畫出自認為美麗的圖案。所以,很多人會給孩子規(guī)劃人生,將自己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全部傾注于孩子身上,甚至將后半生的目標全部投入望子成龍的努力中。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作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如果孩子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決定,就是“叛逆”。
結(jié)果:
孩子無法活出自我,情商低,走入社會很難融入集體!
NO.7對自己太苛刻,太容易愧疚
西方父母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中國的父母總是自責。如果孩子外出忘了帶某個東西,孩子常常會埋怨父母:“都怪你忘了給我?guī)А!笔艿阶l責的家長通常也會連聲道歉:“對不起,媽媽一急就忘了,下次一定記得?!币驗槟溉闀r間不夠長,媽媽愧疚;因為工作忙不能陪孩子,媽媽愧疚;偶爾對孩子發(fā)脾氣,媽媽愧疚。
結(jié)果:
兩個極端,孩子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怪自己或者怪別人,無法實事求是,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NO.8太喜歡攀比
中國媽媽對孩子的愛,在國際上是震耳欲聾的。然而,“中國媽媽”有段時間卻成了貶義詞,令不少華裔學(xué)生煩惱,因為中國媽媽愛攀比。從大事到雞毛蒜皮的小事,中國媽媽總是要和朋友同事、左鄰右舍比一比。人家的孩子去學(xué)鋼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孩子考了班級第二名,要問第一名是誰,并要孩子下次超過他。教育總是以別人為標桿,然后讓子女去達成媽媽心中的目標。
結(jié)果:
媽媽心態(tài)不平衡,孩子成了攀比的砝碼!
人干嘛非要努力???反正又餓不死。
很多人都問過我類似這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從未努力奮斗過,那么在你生命即將到達終點之時,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原來生命中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但卻沒有。
記得大一那會兒,因為上了一個自己不太喜歡的專業(yè),又面臨著比高中多得多的誘惑,于是整個大一我都沉迷于游戲、混跡于形形色色的社團中,而且還“驚 奇”地發(fā)現(xiàn):哦!原來即使我不努力,但只要在期末臨近時拼命“刷一刷題”,就不會掛科。這使得我在大學(xué)里更加肆無忌憚,胡作非為。
但,在假期和高中很要好的同學(xué)聚會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和別人在短短一年后竟產(chǎn)生了如此之大的差距。我想說的差距,不是指物質(zhì)上的,而是指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
對比我的高中朋友,他們有幾個當時高考比我考得要差很多,在常人眼里他們的大學(xué)是沒我的好。其中一個男生迫不得已選了英語專業(yè),據(jù)他說一年下來他幾乎要被那些英文字符給逼瘋了;還有另一個男生,讀的是3A學(xué)校。但是,他們對待大學(xué)的態(tài)度和我卻截然相反——
被迫學(xué)英語的那個男生,上大學(xué)后選修了自己喜歡的計算機專業(yè),啃了一大堆相關(guān)的專業(yè)書籍,大一結(jié)束后已經(jīng)開發(fā)了幾個很火爆的網(wǎng)頁小游戲。去年,幾個刷 屏微信朋友圈的小游戲就有一款是他搗鼓出來的。而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在著手開發(fā)他為之癡迷的游戲APP了,還組建了自己的小團隊工作室。
而那位讀3A學(xué)校的男生,大一第一學(xué)期就自學(xué)通過了雅思考試;第二學(xué)期,經(jīng)過無數(shù)次“不要臉”的申請,終于得到了澳大利亞一所不錯的理工科大學(xué)的 offer,大二一開學(xué)就飛奔到國外重新讀他的大一了。當時,我不敢相信高中英語最差的他竟然自學(xué)通過了雅思考試。但事實就是如此。
再看看我的大一,那會兒我歸咎于大學(xué)專業(yè)不是我喜歡的,歸咎于大學(xué)有過多的誘惑,因此得過且過,游戲、社團活動忙得自己團團轉(zhuǎn)。但忙過之后卻總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一無所得,發(fā)現(xiàn)自己是為了忙而忙、毫無目標,內(nèi)心也往往是空虛、不堪一擊的。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太多太多了。有的人整天在朋友圈、微博、QQ空間里抱怨自己的工作待遇差、工作時間長,要加班還沒加班費,所以呆不下去 了;抱怨自己只在半年的時間里就被炒了幾次魷魚;也有人在網(wǎng)吧打了一夜的游戲后發(fā)一條狀態(tài):唉,還沒睡覺,又要準備去找工作了,為什么只有我的生活過得這 么累啊;更有人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不是抱怨自己出身不好,沒能生在一個好的家庭,就是在抱怨競爭太激烈、潛規(guī)則太多。
但問題是,有多少人在抱怨時,反思過自身是否有稍微那么一點點努力過呢?有多少人寧愿通宵達旦地沉迷于網(wǎng)游,卻不愿意下那么一點點決心做一些改變呢? 你可曾想過,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是你內(nèi)心真的想要的嗎?你有沒有想過,你本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精彩更有意義一些,你本有能力有條件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 情……但卻因為當初你沒能稍微努力那么一點點,最后也只能變成“本可以”罷了。
就像當初我的專業(yè)選的不是自己喜歡的,我本可以努力試著去換專業(yè)或者像我那位被迫學(xué)英語的男同學(xué)一樣,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領(lǐng)域自學(xué)鉆研下去,但我卻選擇 了自暴自棄;大學(xué)里,我本可以找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女孩,然后展開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但我卻總是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只為打發(fā)時間;大學(xué)生活學(xué)習自由,我本 可以努力去發(fā)展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多看幾本書,但我卻幾乎把時間都給了游戲,玩得不分白晝黑夜。
流逝的時間里面,我過得渾渾噩噩,明知道有那么多不該,卻不忍心對自己狠一點,不愿意去改變!
我們誰沒有或大或小的夢想呢?但如果在生命即將到達終點之時,你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與夢想擦肩而過了,還因為當初的得過且過、敷衍了事,讓自己變成被生活牽著鼻子走的人,那么那時的你也許才會恍然頓悟:原來生命中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但卻沒有。
而這,大概也就是人這一生為什么要努力的緣故吧。
2016年了
你又迎來了一個新學(xué)期
你又獲得了一個嶄新的重頭再來的機會
你本可以,但卻沒有的那些事是什么?
現(xiàn)代父母是一邊養(yǎng)孩子,一邊修行。有的父母在養(yǎng)孩子中參悟人生,有的父母在糾結(jié)的親子關(guān)系中苦苦求索……所以,上帝給每個匆忙趕路的靈魂分配了可愛的 天使,小天使的到來,安撫了匆忙的腳步,讓急匆匆趕路的旅人有了反觀自我內(nèi)在的時刻。牽起那只慢蝸牛去散步吧!它會給你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吃完晚飯,老婆在洗澡,我在廚房洗碗,2歲的兒子端一把小椅子坐到浴室門口。
我問兒子在干什么,他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我在等媽媽。。?!?/p>
頓時,我的心頭涌起一種莫名的感動,一種溫暖中帶著酸楚的味道。
我們?yōu)槭裁匆⒆?/p>
問下自己,你要孩子是為了什么?傳宗接代?養(yǎng)兒防老?看到書里一個很感動的答案說:“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yǎng)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多么美麗的答案呀!
是的,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從一粒種子在我的身體里發(fā)芽,慢慢長大,感受到那有力的小胳膊小腿這搗你一下,那踢你一腳,直到有一天,她拼命地鉆出來,來到這個世界上。
一個生命在成長,自她有成長的力量。我們還記得每晚換尿布、喂奶,照顧生病的寶寶的辛苦嗎?
不,我們能記住的就是她向你綻開的第一個微笑,她喊出的第一聲“媽媽”,她長出的第一顆小牙,她邁出的第一步……她上幼兒園了,她上小學(xué)了,她成為一名初中生了……我,有幸參與了她的每一個歷程,每一個酸甜苦辣。有歡笑,也有淚水。
上輩子我們有怎樣的交集才換來今生的母女/子之情呀。孩子是上天派來幫助我們完成父母這個角色、這個任務(wù)的。她讓我們更深層次地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愛的又是什么?
如果我們一直向外尋求自己的力量,就會把孩子看成我們的“成績”,我們的“面子”,我們只允許她健康、聰明、漂亮、成績好,好象唯有這樣,我們臉上才 有光彩,我們才覺得活得有價值??墒?,孩子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嗎?我們只愛她的優(yōu)點,而不能容忍她的缺點嗎?孩子從來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她的當下應(yīng)該 就是她最好的狀態(tài)。
可是,我們也只能陪她走一段,當她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就不再是她們的家庭成員,她們的一家三口已經(jīng)不包括我們在內(nèi)。可是,無論孩子身 在何方,卻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是不是很傷感?我們能陪的,只有這二十多年,為什么不盡全力,不拿出全部的愛來陪伴呢?
初二的女兒還有一年就要升入高中,住校,一周才能回來一次。每天下午盼望門鈴叮咚響起的聲音,也就只有一年;之后,每天的盼望就會變成每周的期待。珍 惜,珍惜吧,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每分每秒,也許她會跟你頂嘴,也許她會淘氣,也許她會不聽你的話……但,在一起總是好的。
我們要孩子是為了什么?我們要感恩老天,是她,而不是其它任何人成為了我們的兒女,這是我們的緣分,讓我有機會把愛的種子撒播在她的心靈,讓我有機會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讓我有幸成為她最親最愛的那一個人。還求什么?
當我們不滿孩子的現(xiàn)狀時,記?。核邪l(fā)生的,都是必定要發(fā)生的,它幫助我們看清自己,內(nèi)觀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唯一的可行道路是修行和改變自己。當我們有了內(nèi)在的智慧與力量,空間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受到我們的影響,走向更適合他們的人生道路。
無論孩子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仍然豁達,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當孩子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努力讓我們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情,體會在一起的幸福。
每個人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其實咱們真的做得不夠?如果真心的把孩子當做孩子去要求,去尊重,你和寶寶都會更加快樂!
看著你熟睡的面容,眼角還帶著淚痕,我的心底泛起深深的內(nèi)疚,對不起寶貝,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對你發(fā)脾氣,甚至會避開你。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卻阻止你對我發(fā)脾氣,還會批評你,而你不但不討厭我,還要想方設(shè)法討好我。當我累了的時候,我就想自己一個人待著,不許你來打擾我。
而當你累的時候,我卻還希望你不吵不鬧,自己入睡,而你即便不情愿,也照做了,只是闔動的睫毛在訴說,你多么需要我的懷抱。
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我總喜歡對你指手畫腳,做不到就大聲喊叫,還美其名曰“批評教育”,而你不但不敢對我指手畫腳,還努力地憋回眼眶里的淚,克制自己的恐懼來討好我。
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我總喜歡用哄騙、恐嚇的手段來讓你做一些事情,而你依然對我信任有加。
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多少次對你說:“我不理你了”
而你的心從沒離開過我,連視線也沒脫離過;
多少次我把你推開,而你依然抱著我的大腿。
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有的時候,我不想吃飯就不吃,或者想辦法換口味;
你也有不想吃飯的時候,可是我讓你必須吃;雖然你不情愿,還是一口接一口咽下去了。
我想我不夠愛你,至少不如你愛我!
我總是很忙,不是忙家務(wù),就是忙工作,空下來的時候,忍不住拿起手機,卻忽略了其實應(yīng)該抱一抱你,給你講個故事;
但是你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來找我,甚至愿意跟我一起看自己看不懂的手機,只要在我的懷里,你就滿足了!
寶貝,抱抱。。。
謝謝你那么愛我;
我會向你學(xué)習,像你愛我那樣的愛你。
看到這里,這篇文章也就結(jié)束了,但是文章結(jié)束不代表爸爸或媽媽的愛就結(jié)束了,親情是世界上最微妙的關(guān)系,在孩子以后的成長歲月里,更多的是要記得一個字:愛!
為職場中的另外一個女漢子,每每一邊忙工作,一邊忙著趕回家?guī)拮鲲?,陪孩子,那種抓狂啊,相信很多睿友都有體會。
可是另一方面,我深深知道,有個伴對于孩子的重要性?,F(xiàn)實來說,作為家中的老小,有哥哥姐姐的幸福,那真的是無法比擬。
所以,當后臺很多睿友問我這個問題,我是不知道答案的。當這位作者用自己的親身體驗慫恿你說“你愿意用三年換未來的三十年嗎”,你是不是內(nèi)心開始有些動搖?如果還來得及,你是不是愿意給孩子一個有手足陪伴的快樂童年?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直到姊姊七歲,弟弟五歲時。
我說過,我是那種糊里糊涂、沒想太多就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孩子還小時,我哪里有機會想到「孩子需要手足」這么不切實際的問題呢?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爭寵,給我安靜的片刻,我就該吃齋念阿彌陀佛羅,哪還有閑情逸致去考慮什么相親相愛、手足之情。
我的兩個孩子年齡差了兩歲半,也就是說,當?shù)谝粋€孩子快兩歲時,我就懷了第二個孩子??墒窃诋敃r,我能從生活中深深切切地體會到「孩子需要伴」嗎?
完全不會。
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
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早上起床要媽媽,晚上睡覺要媽媽,好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媽媽就好。不過,這也是事實啦!
但是,等您一旦體認到「孩子需要伴」這件事時,即使只有一絲絲的察覺,通常生第二個孩子的最好時機都已經(jīng)過了。
過了還不打緊,不是說「亡羊補牢,猶未晚已」嗎?可是再加上現(xiàn)代人生活步調(diào)太緊湊、還有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這樣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補了啦。
第二個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對老大來說,老二還只是個樣版戲,連吵個架都不行,只能稱為「心靈上的寄托」。所以嚴格來說,在老大四歲以前,您都可能誤以為,有沒有手足,不一定那么重要。
剛成家時,我們?yōu)榱松睿偸敲Φ媒诡^爛額,根本無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問題,日子就一天一天過去了。
直到姊姊大約七歲,弟弟快五歲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場午覺,沒想到那天實在太累,一睡兩個小時根本起不來。不過,做媽媽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還系在孩子身上,從頭到尾,我都隱約聽見兩個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一會兒聲音出現(xiàn)在姊姊房間,一會兒兩人又到了客廳,一會兒兩人隔了老遠還在喊話。您如果不是親身經(jīng)歷,絕對無法想像,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有這么多話可說呢?好似時間如果沒有盡頭,兩人的對話可以直到??菔癄€,仍不休止。
自此以後,孩子愈來愈大,我就愈來愈發(fā)現(xiàn)到,姊弟倆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賴性,或是說互相需要性有多么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很多。
下雨天,不出門,兩人可以從早玩到晚。
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後的大采購,我和先生逛得不亦樂乎,孩子其實已經(jīng)無聊到快陣亡了。突然,我們轉(zhuǎn)進一家大型電器行,剛好影音室正播放著電影《鐵達尼號》。他們早已從書上知道這個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來(平時不看電視的孩子,這時根本就以為到了迪士尼樂園),即使只看到前後短短二十分鐘的片段,姊弟倆也興奮不已。走出電器行之際,我與先生繼續(xù)行程,只見他們倆彷佛吃了大力仙丹,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之後的劇情,甚至編起了各種不同故事發(fā)展的搞笑版本,一會兒杰克跌得狗吃屎,一會兒蘿絲差點掉進水里,剩下的行程里,兩人樂得不得了……
先生跟我一樣愛孩子,但整日忙著工作的他,如果當初我只準備生一個孩子,他大概也不會有什么意見的。某一天,全家晚飯後在臺大校園散步,看著姊弟倆在前面殷切對話的小小背影,不習於表露情感的中國爸爸,竟然用一種像是差點被捷運門夾到,才在最後半秒內(nèi)沖進車廂的「好險」心態(tài),呼了一口氣,說道:「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p>
生兩個,比生一個輕松>>>
您別以為,我是為了要說服您生兩個孩子,才這么說的。
絕不是。這是我內(nèi)心的強烈感受。而且當孩子還小時,我并不知道這個事實。
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是不知道的,以為生一個就累得人仰馬翻,那生兩個還得了?其實您有所不知——生兩個,比生一個輕松。
人生何其短,生兩個孩子的辛苦只在頭幾年,這段時間確實讓父母三頭六臂都應(yīng)付不來,以身心俱疲來形容,絕不為過。所以我指的輕松,不是身體上的,也不是經(jīng)濟上的,這些我管不了。每個人的日子要怎么過,物質(zhì)要有多少才能滿足,全是存乎一心。
我指的輕松是“心理上的”。即使父母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huán)境,當獨身子女長大到需要同伴和玩伴時,填補這個空缺,是不是就變成父母的責任?然而無論如何,這個任務(wù)是很難由父母的角色來完成的。所以在獨生子女長大成人,展翅飛翔之前,做父母的在心理上,會不會一直背負著這份不輕松的感覺呢?
這份感覺或許可以被忽視,但它確實存在。
殊不見現(xiàn)在父母拉著孩子?xùn)|奔西跑,汲汲想要彌補孩子生活中的空缺,就是生怕孩子無聊寂寞。否則家里四只大眼對上兩個小眼,父母怎么輕松得起來呢?
就說我喜歡午后小睡一下這件事吧。周末的早上,我們一家習慣去爬山走走路,運動加上曬曬太陽,過了中午,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真是享受。可是,孩子是不用午睡的動物。即使他們大了點——6歲好了,沒有獨處的安全顧慮,當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的時候,如果我心里知道只有孩子一個人在房門外,想說話,沒人回答,想玩游戲,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我心里會沒有一絲絲歉疚感么?能睡得安心么?
然而,如果媽媽知道,兩個孩子在外面玩得多么滿足、多么快樂,她可以睡得更香,她的心是全然放松的。
生一個孩子,表面上是輕松:事實上,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個伴的不輕松感,卻是無所不在的。即使孩子漸漸長大,這種感覺都可能如影隨形,盤旋在獨生子女父母的心中,冷不防就會跳出來——給你一掌。
還有更多的時候,大人的活動,其實孩子一點興趣也沒有。什么吃飯、什么逛街、什么買東西……但父母非得拖著孩子一起去,不然您留他一個人在家多寂寞。而常常,家里的姐弟兩玩得正高興時,“爸爸媽媽要去大潤發(fā)買東西,你們要不要去?”“不去,我們要在家里玩。”看,多好!孩子高興,父母輕松。父母身邊時時刻刻掛個孩子,有人連睡覺都要同一個房間,不會很讓人抓狂么?
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當初可能是這樣想的:熬過最難的前兩年,就輕松了,所以不敢再經(jīng)歷一次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
其實他們不知道,身體的不輕松是喂奶換尿布的跟前跟后;之后呢?您就要開始自己去應(yīng)付孩子的玩樂需求——扮家家酒、拼圖、堆樂高積木、下棋、騎車、捉蟲……還有一堆天方夜譚的胡言亂語。
不是說做父母的想甩脫陪孩子的責任,而是孩子之間的活動,明明應(yīng)該由手足去完成,才符合自然原則嘛!可是您沒有幫他生個手足,只好照單全收,這樣輕松么?簡直累壞了,而且還達不到應(yīng)有的效果。所以,只生一個孩子,一點便宜也沒占到。
生一個也是累,生兩個也是累。三年,只要撐過三年,一切否極泰來。
當我熬過了艱苦期,等到孩子可以相互作伴時,不論他們是一起玩,還是一起吵架,都叫“作伴”。有時候光是看著、聽著姐弟兩的互動,心里就會不期然地生出一種“好輕松、好安慰”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是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所不能體會的,但它確實美好,希望您也可以享受到。
手足能給的,你不能>>>
或許您會說,“孩子雖然沒有手足,可是有爸爸和媽媽的全心陪伴阿!”
這就好比假設(shè)——雖然媽媽少了爸爸,可是有孩子阿,為什么有了孩子,媽媽還是覺得不夠呢?
孩子光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夠的。孩子還需要手足,就好比我們還需要另一半。
您能陪孩子玩扮家家酒么?
您能陪孩子跑來跑去、玩鬼捉人么?
您能陪孩子玩大富翁、陸軍棋、跳棋、西洋棋么?
您能陪孩子玩水槍射人、倒地裝死么?
您能陪孩子玩得客廳一團亂,而不歇斯底里地喊“收玩具”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捉金龜子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跳房子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嘻嘻地傻笑么?
啊呀!竟然有父母告訴我,這些他都能做到耶!
我就認識一個獨生女的爸爸,在全家人都呼呼午睡的情況下,獨自在客廳里陪孩子玩扮家家酒。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還不懂;等孩子一天天大了,他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大人根本不喜歡玩這些東西。
即使您問我,兩個孩子的年齡相差了六歲,是不是不太容易一起玩耶?
可是,他們是同輩,我們是晚輩。
光是一個同輩的眼神,我們——就沒有。
有些人,會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說:“手足之情在長大成家之后就淡了”
我并不反對這樣的說法?,F(xiàn)代人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和家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哪還有力氣在成家立業(yè)之后,特地花時間來維系手足之情呢?(可是換個角度想,所謂手足之情,不就是不需要維護、也不會改變的東西么?)
通常,孩子的未來我不去多想。
我只管孩子的現(xiàn)在。
孩子的童年只有短短的十幾載,我一刻也不想放過。
我根本不去想什么“手足可以一輩子相互照顧和扶持”的大道理;即使手足的情分只存在于童年好了,但是,重要與否?
當然。
父母別害怕改變,多生個孩子罷了,沒什么大不了。
大人的想法只要轉(zhuǎn)個小彎,就改變了孩子的童年。
等到那一天,熬過了把屎把尿的日子,我常常光看著孩子的臉龐,心里都會浮現(xiàn)輕松與安慰的感覺。不要說您是為了老大而生老二,這樣的理由太沉重。這是為了您自己的幸福,不光是為了孩子。
用三年換未來的三十年,“先苦后樂”,咬咬牙就過了。
希望您有機會和機緣,遇上那份美好的感覺。
今年松口的二胎政策,讓很多希望孩子成長不再孤單的家庭躍躍欲試。不過,生二胎前,父母需要充分考慮老大的感受,引導(dǎo)老大形成正確的家庭角色,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一位朋友是這樣做的:兒子兩歲半時,他太太懷孕了,于是夫婦倆和兒子一起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正式跟老大講起家里將要有位新成員。不過特別的是,這位新成員為老大精心地準備了十份禮物,未來每月一份??上攵谔聭烟テ陂g,老大每個月都會收到"老二"送上的小禮物,對這位家庭新成員產(chǎn)生了自然的好感。果不其然,在老二分娩當天,老大就主動抱起了老二,仿佛是捧著一個易碎的奶瓶,感情自然流露,神態(tài)十分親昵。
幫老大建立正確的家庭角色,再推薦三個小tips:
Tip1:重視夫妻單獨相處時間,不要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
現(xiàn)代社會節(jié)奏快,夫婦雙方都工作,家庭時間基本上都放在孩子身上,缺少相互溝通;如果父母,包括雙方老人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形成6v1的態(tài)勢,孩子自然會覺得一切的愛都是理所當然。當有新生兒出現(xiàn)搶奪注意力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自然而然的嫉妒心理。
和諧的家庭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是基礎(chǔ),然后才是親子關(guān)系。
Tip2:重視孩子的社交圈建設(shè),讓孩子學(xué)會與其它小朋友相處。
孩子如果在幼兒園和兒童教育機構(gòu)接觸到更多的小朋友,會逐漸學(xué)習如何與年齡相仿的小朋友相處,如何解決彼此之間遇到的問題。這些源自生活的親身實踐,對孩子與弟弟或妹妹的和諧相處,是非常好的預(yù)習。家庭角色是社會角色的一部分。
Tip3:鼓勵老大成為老二的榜樣,不要拿老二跟老大比較。
老大最佳的家庭角色就是老二的榜樣。因為有這個角色,老大會天然的希望各方面都做得更好,他會感受到老二的反饋和監(jiān)督,因此會更自覺。不過,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老二有什么老大不具備的特點,都不要拿兩個孩子進行比較。比較是妒忌的溫床,很容易影響老大和老二的關(guān)系。
喜歡《生不生二胎,這是我見過最美的答案!》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筆記值日生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孩子從小練習各種樂器,繪畫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廢了。其實這是大人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因為大人從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為什么要讓孩子學(xué)一樣特長,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什么...
母愛是人類的共性,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是愛孩子的。沒有人否認“中國媽媽”的用心,以及在培養(yǎng)孩子方面所做的努力,然而為什么這么多中國媽媽帶孩子累死累活、叫苦連天? 你以為你每天累死累活,可以換來孩子的快樂...
孩子是父母血緣的傳承,是愛的延續(xù),生二胎寓意著新的生活新的開始,父母要更加努力創(chuàng)造好的生活。你會怎么在朋友圈發(fā)二胎報喜文案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老婆生二胎辛苦的句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xù),是父母晚年的依靠,生完二胎后,很多父母都會向朋友圈的親朋好友報喜,分享喜悅。有哪些適合寫二胎出生發(fā)朋友圈的句子?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生二胎溫暖的句子”,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孩子是愛情的結(jié)晶,也是愛情的延續(xù),生二胎標志著將步入一個全新的起點,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您在尋找關(guān)于二胎出生的心情說說嗎?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的“朋友圈生二胎的低調(diào)文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