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別夸我說課稿。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教師有樹立正確的家長觀,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資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育兒觀念:別老對孩子說“我生氣了””,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育兒觀念:別老對孩子說“我生氣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們對孩子說:“別鬧了,媽媽生氣了!”、“你不好好吃飯,奶奶生氣了!”等等,認為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聽話。但是事實上,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我生氣了”,可是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喲,有心理研究顯示,對6歲前孩子經常性生氣,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郁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甚至有自殺的傾向。
爸爸媽媽們可要注意了,盡量不要對孩子生氣,即使真的生氣了,也要先控制好情緒,如果忍不住爆發(fā)出來了,事后也要馬上撫慰孩子,告訴他:“寶寶剛才不乖,媽媽好傷心呀,忍不住生氣了,但是媽媽還是很愛寶寶的,寶寶只要改正了壞毛病,還是人見人愛的乖孩子!”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解析問題一:分析是什么事情讓你生氣,學會冷靜處理
對待孩子的言行,爸爸媽媽們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用生氣來管教孩子。如果孩子出現(xiàn)反常的舉動,比如突然不聽媽媽話了,大哭大鬧,家長們首先要保持冷靜,如果覺得很生氣也要先壓住火氣,仔細想想孩子哭鬧是不是有他的原因,用輕柔的語氣詢問他:是不是病了累了,還是在幼兒園受欺負了,了解情況之后,慢慢地撫慰孩子,在平復孩子心情的同時,爸爸媽媽的火氣也慢慢消退了。
如果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比如亂扔東西,或者說粗話等等,也可以嘗試著先耐心地引導他,告訴他“要將東西放回原位,而且小孩子要講文明,不能隨便說粗話,這些都是壞孩子的行為,大家都不喜歡壞孩子!”看到孩子認真地改正了,爸爸媽媽要及時地夸獎他,讓他感覺到自己聽話就能受到表揚,也會高興起來,看到孩子又是乖乖的了,爸爸媽媽怎么還會生氣呢?
解析問題二:分析是孩子的行為錯了,還是大人的理念錯了
小孩子都有自己玩樂的世界,有他喜歡的游戲方法,這些都是大人不懂或不了解的,所以爸爸媽媽認為孩子不應該做的事情,他自己可能覺得沒什么不對的,就是可以這么做。這樣一來,如果爸爸媽媽生氣了,他就會更加疑惑,甚至懷疑自己,產生自卑了。
比如說,孩子正在用蒼蠅拍打蒼蠅,他是把它當作玩具玩了,可是爸爸媽媽卻不懂他的想法,覺得他是在玩臟東西,馬上命令他:“快把這個臟臟的拍子放下去洗手,你要是不放媽媽就生氣了!”這時候孩子會覺得媽媽連玩具都不讓他玩了,好傷心?。∑鋵崑寢尣环羾L試一下,跟著孩子一起玩,拿著拍子跟他一起拍,一邊問他:“寶寶告訴媽媽,你在干什么呢?”
孩子在給媽媽講解的時候也會產生成就感,能夠培養(yǎng)他的小自信,而且聽到孩子乖巧的解釋,媽媽的心情也會變好呀!玩過之后再帶孩子去洗手,并告訴他:“蒼蠅拍是拍蒼蠅的,上面有好多好多細菌呢,寶寶以后如果一定要玩的話,玩過后一定要把小手洗得干干凈凈的,知道嗎?”這樣既能滿足孩子游戲的愿望,又能讓他長見識,一舉兩得。
解析問題三:分清楚大錯小錯,不要輕易用生氣制服孩子
許多家長總會時刻盯緊孩子,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或者有什么不好的舉動就馬上制止,想從根源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但是這樣做反而更不容易讓孩子的不良行為消失。而且如果爸爸媽媽一直管制著孩子,他一犯錯就用生氣來制服他,反而會形成副作用:使性情較弱的孩子會變得內向自閉郁悶,而開朗外向的孩子尤其男孩會變本加厲故意使壞搗蛋。
其實,如果孩子犯了無傷大雅的小錯,爸爸媽媽大可以裝作不知道,讓孩子嘗到事情的后果,以后自然而然就不會再犯錯了。比如吃飯的時候,孩子想伸手抓飯吃的時候,媽媽沉住氣,不要立刻制止他,讓孩子看到抓飯的后果就是把飯都弄到地上了,而且自己吃不飽,那么他以后就會乖乖地用勺子吃飯啦。
等孩子長到五六歲后,開始慢慢懂事了,爸爸媽媽就可以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引導他,在平時聊天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告訴他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或者把孩子近期犯的小錯誤拿出來分析,幫他改正壞習慣,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爸爸媽媽心平氣和地教導才能讓孩子能耐心聽完,認認真真地改正錯誤。
解析問題四:用生氣來硬碰硬,則會形成反作用
面對爸爸媽媽生氣,比較調皮的孩子也會使出絕招,學著大人一樣用生悶氣的辦法來要挾爸爸媽媽。這個時候家長們再無奈地妥協(xié),就容易讓孩子形成要挾大人的壞習慣,以為生悶氣爸爸媽媽就拿他沒辦法了,反之,如果家長們繼續(xù)生氣,跟孩子硬碰硬,也只會讓矛盾更加激烈,這可怎么辦呢?
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保持好心態(tài),先不要生氣,不給孩子要挾大人的機會,同時,爸爸媽媽也要盡量關注孩子的正面行為并加以贊賞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信任,給他樹立美德的機會。比如孩子如果不肯洗澡,大人不妨通融一次,告訴他今天不洗就算了,但明天要洗,這等于期待孩子能做到說話算數,是對孩子信任的具體表現(xiàn),孩子都很重視爸媽對自己的信任,一般會樂意第二天洗澡的。
爸爸媽媽要生氣時,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之后,再采取相應的行動,看看孩子是需要關心撫慰,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導,對癥下藥,既能夠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也可以避免大人們生氣給孩子帶來心理影響,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經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老師,今天我媽媽不高興了?!薄盀槭裁矗俊薄安恢?,我跟我媽媽說話她都不理我?!毕嘈藕芏嗉议L都有這樣的感觸:當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有情緒波動時,很容易將這種情緒傳染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孩子是幸運的,會陪孩子一起玩或做游戲,甚至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都會給予滿足,當家長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也會跟著受點委屈:“一邊兒玩去,我忙著呢!”“叫你干什么你快點兒行不行!”甚至于還給孩子兩下,像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總結為“情緒感染”。
每個人都有情緒糟糕的時候,家長工作忙、壓力大,有時難免情緒煩躁,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壞情緒是負面的,家長把壞情緒帶給孩子,拿孩子當出氣筒,這是對孩子的不尊重,是不可取的??v然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十分親近,但也不能不負責任的把壞情緒發(fā)泄到孩子身上,必將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從而導致孩子出現(xiàn)叛逆心理和行為。因此,父母應注意避免把不良的情緒發(fā)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不僅僅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父母更肩負著讓孩子健康成長的重任。
家長應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不把壞情緒帶回家。要懂得克制,明白把壞情緒帶給別人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即便是帶給自己的孩子也一樣給他造成傷害。
家長要學會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可以制作一個“陰晴表”,以表情圖像來表示當天的心情。當孩子表情欄里出現(xiàn)“委屈”的表情時,家長要及時發(fā)現(xiàn),給孩子排憂解難,幫助孩子樹立積極的情緒,并無形中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樣,當自己出現(xiàn)這種表情時,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幫助自己。所以說,方法不同,結果也不同。孩子最大天性就是好模仿,自己生活中一點一滴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無論是家長還是一名人民教師都應謹記:好的教育方式成就好的教育結果。
有不良情緒時,不要教導孩子。作為家長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情緒,那就盡量少和孩子說話,也不要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孩子、批評孩子,以免把壞情緒傳染給孩子。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給孩子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學習氛圍。
幼兒教師不能可將壞情緒帶給孩子,如果壞情緒來臨時可以深呼吸,讓自己的身心放松。平復下來在與孩子進行交談、溝通,切記帶著不好的情緒與孩子交流、溝通。幼兒教師的工作繁瑣、沉重,更應該調整好心態(tài)、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心情保持積極、樂觀的狀態(tài)。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情緒時進行有效的引導,對于自己的不良情緒時適度的調整。也可以制作心情“陰晴表”與孩子一起記錄心理變化,記錄一段時間后,讓孩子們自主分享始終保持好心情的秘訣。(鼓勵平時稍顯羞澀、不愛說話的孩子們勇敢回答)
情緒的流動對幼兒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家長還是一名幼兒園教師都應具備基本的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做情緒的主人,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給孩子作出良好的示范。也可以讓孩子讀一些關于情緒管理的書籍讓孩子自主分享書中的內容。
好的教育方式成就好的教育結果,希望自身能吾省自身,時刻反思,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針對不同孩子進行不同的調整。
有一個小男孩兒,三歲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壞事”,他把一碗滾燙的菜湯倒進了花盆里——這盆名貴的花,是他爸爸剛剛從花市里找來,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親自搬回來的!
爸爸怒不可遏,這小子太淘氣了,簡直就是個破壞分子!三歲的兒子看爸爸到處找笤帚,已經嚇得哇哇大哭了。這時媽媽沖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說:“你別忘了,我們是在養(yǎng)孩子,而不是養(yǎng)花!”
媽媽的一番話,在堅定地提醒著爸爸:孩子和花,到底哪個更重要?更何況在沒有弄清楚他那么做的原因之前,就要開打,是不是在說孩子的自尊和快樂,還遠遠不如一盆花重要呢?
媽媽蹲下來幫孩子擦干了眼淚,輕聲地問:“寶寶為什么要把湯倒在花盆里???”小男孩抽泣著說:“奶奶說……熱熱的菜湯有營養(yǎng)……我想讓花長高高……”這下輪到媽媽流眼淚了,孩子愛花的一顆心啊,差點兒就冤死在爸爸的笤帚下了!
數不清的父母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憤怒:剛換的窗戶玻璃再次被孩子的足球踢爛;沒用多久的骨瓷餐具,被孩子摔碎了一半;衛(wèi)生間的卷筒紙成了孩子身上的“飄帶”,飄得屋子里哪兒都是;茶幾上擺的東西,全被孩子當成玩具蹂躪得不成樣子:煙灰缸、鮮花、報紙、指甲刀、水杯、書……無一幸免。
父母們請息怒吧,就像那株被熱湯燙死的花一樣,這些東西已經死了、破了、碎了、毀了,我們就不要再用棒子把孩子稚嫩純凈的心靈也搭上吧!如果說孩子有什么錯,那就是他們缺乏生活的經驗,同時身上又實在有無窮的活力!可“生活的經驗”誰不是在一次次教訓里學到的呢?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次在餐廳里等朋友,鄰桌有一個媽媽和她女兒在吃飯,那女孩兒看上去大約五六歲的樣子,小家伙對裝果汁的半圓杯子產生了濃厚興趣,不停地看過去摸過來,直到“嘭”的一聲,果汁連杯子一起摔碎在地上,小家伙的胳膊上也灑上了不少果汁。
“你這個孩子怎么回事兒?你就是手癢癢!跟你說沒說過啊?吃飯的時候不要玩,你就是不聽,告訴你啊,你再這樣,我以后再也不帶你出來吃飯了!還不快跟我去洗手!”媽媽大聲地斥責小女孩。
戲劇性的一幕就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這個媽媽起身的時候太急,沒有注意到餐巾還搭在她腿上,她剛一轉身,那塊餐巾就扯著盤子、刀叉、杯子、水瓶“咣當”一聲全摔在了地上!
聲音之大,引來了所有人的張望,媽媽難堪極了,她怒視著女兒:“都怪你!這下你高興了吧!盤子都摔碎了,還吃什么吃!”小家伙原本就撇著的嘴,終于頂不住了,“哇”地大哭起來!
一頓本來開心的晚餐就這樣在孩子哭哭啼啼、媽媽怒氣沖沖中變了味道。其實當孩子把玻璃杯打碎的時候,她自己也被嚇到了——如果她知道她玩杯子的后果是連果汁也喝不成了,那她一定不會那么做的??上В@個孩子才五六歲,她還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來指導自己的動作。
作為媽媽,這個時候如果是用輕柔的聲音說:沒關系,再要一杯果汁就好了,玻璃杯子是很脆的,很容易碎,最好不要拿來玩,知道了嗎?
如果是這樣,結果會怎樣?孩子在心里會感激媽媽沒有罵她,也會更珍惜下一個玻璃杯子;媽媽自己也不會生那么大的氣,當然也就不會心急火燎的,那堆盤子和杯子也不會集體犧牲掉了。
等那個媽媽拉著小家伙從洗手間里出來,服務生已經給她們換了一套餐具,但看得出,媽媽和女兒的好心情也和玻璃杯、盤子一起摔碎了。去洗手間的時候,我特意繞到這個媽媽的面前,我笑著說:“別沮喪了,我也和你一樣,經常打碎東西,這沒什么大不了?!?/p>
這個媽媽愣愣地看著我,可能在想,這話什么意思?
我補充了一句:“一個杯子、一個盤子,和你們的好心情相比,沒什么大不了,簡直一文不值!”
孩子媽媽這才會心一笑,說了聲謝謝。
有一個科學家的故事在這里也很值得講一下。這是一位在醫(yī)學領域曾有過十分重要的發(fā)現(xiàn)和突破的科學家。記者采訪他,問他為什么會比一般的人更有創(chuàng)造力,究竟是什么妙法能使他超乎凡人?他的回答很讓人意外,他說:這和我兩歲時,我母親對我身上發(fā)生的事情的處理方法有關。
有一次我想自己在冰箱里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了,我沒抓牢,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簡直就是牛奶的海洋!
我母親看見了,但她并沒有對我大叫大嚷,也沒有懲罰我,她只是說:“哇!羅伯特,你制造的麻煩可真是棒極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一攤牛奶呢!唉,反正奶瓶已經摔碎了,那么在我們把它打掃干凈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幾分鐘呢?”
我聽母親這樣說,簡直高興極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起來。
幾分鐘后,母親對我說:“羅伯特,你知道,今后,無論什么時候,你都必須要把它打掃干凈,并且要把每件東西按原樣放好。那么你打算怎么收拾呢?我們可以用海綿、毛巾或者是拖把來打掃。你想用哪一種呢?”
我選擇了海綿,我和媽媽一起把那滿地的牛奶打掃干凈了。
科學家說到這里,連記者都很羨慕他有一位如此寬容、可愛的母親。
科學家接著說:“這還沒完,等我們打掃完之后,我母親說,羅伯特,剛才你所做的用你的兩只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試驗已經失敗了,現(xiàn)在我們到后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有沒有辦法把它拿起來,而不讓它掉下去。我很快就發(fā)現(xiàn)只要用雙手抓住頂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會從我的手里滑掉了!”
“這真是一堂很棒的課!”記者感嘆道。
“是啊,從那以后,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錯誤了。因為錯誤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良機。科學實驗也是這樣,即使實驗失敗了,我還是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p>
這就是科學家羅伯特的故事。很多人都被這個故事所打動,因為它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我們是在養(yǎng)孩子,不是養(yǎng)花、養(yǎng)玻璃窗、養(yǎng)盤子、養(yǎng)牛奶瓶……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再為那些已經毀壞的、無關緊要的物品而遷怒于孩子了,哪怕你的孩子為了學習使用膠水,把自己的頭發(fā)粘成了大餅;哪怕你的孩子為了學用剪刀,讓你給他新買的牛仔褲千瘡百孔——請都不要生氣吧。如果你確實有渾身的勁兒使不出去,那就用來感謝這些曾經被孩子蹂躪過的物品吧,它們曾用“自我犧牲”的悲壯,為孩子的成長之路,鋪設了一小塊兒碎石。
我們和孩子一起玩,你讓他他畫畫,他說不會;讓他折飛機,他也說不會……
“我不會!”孩子經常這樣說來解釋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務,是孩子真的不會嗎?還是孩子懶惰?不愿意去做?我們要仔細分析一下再做結論。
有些心急的媽媽聽到孩子這樣說就會大包大攬,把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全部承擔下來,直到有一天,她總結的說:這個孩子什么也不愿意自己做!
其實不是這個樣子的!那么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為什么愛說:“我不會”呢?
一、真的是能力達不到,不會做
你已經給3歲的童童講了許多遍小紅帽的故事了,今天童童還是纏著你講故事,你說:“那你給媽媽講一遍吧!我都給你講好幾遍了!”童童不同意的說:“我不會!媽媽講!”。怎么辦?
不要責怪孩子不會講,3歲孩子是語言發(fā)展的高峰期,雖然他們已經具備了簡單表達自己的語言能力,但是有些孩子還不能連貫得來講故事。尤其是有許多家長是讀書講的,語言會更流暢,他們還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孩子要反復聽家長講,然后他們再不斷積累。
建議家長在給孩子讀了五遍以上的故事時,有意的把故事中的名詞空出來,讓孩子填充,這樣孩子會覺得簡單,然后又有興趣。慢慢的家長再增加難度,直到幫助孩子復述故事,這樣孩子就覺得不難了。
二、缺乏自信
家里來了客人,媽媽讓愛唱歌的妞妞給大家唱個歌,妞妞卻躲在姥姥懷里不肯唱,最后紅著臉說:“我不會!”怎么辦?
首先在眾人面前表演是要有足夠的自信心,當孩子還有準備好,或是信心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因為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看著他,他們會感覺倍受注目,而變得緊張。
如果孩子喜歡表演,家長可以和孩子精心挑選一個小節(jié)目,在家里練習好。當有場合需要表演時,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并且不要強迫孩子,要多鼓勵他。即使是表演得不好或是沒有完全表演完我們都要肯定孩子的表演,因為孩子的自信心是靠大人的肯定得來的。
三、孩子不喜歡做這件事,以不會為借口
媽媽在擦地,地中間擺著牛牛玩的積木,媽媽喊:“牛牛,把你的玩具收了!媽媽要擦地!”牛牛這時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呢,敷衍的說了一句:“我不會!你幫我收吧!”怎么辦?
當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做這件事情,比如上面例子就是需要牛牛自己做的,是習慣的養(yǎng)成,因為他自己玩的玩具一定要自己收拾才對。他說不會是不想現(xiàn)在放下電視而去收拾,不要讓孩子的借口成功!
但是如果換成家長希望孩子學習的某種知識,比如識字、英文等等,我還是建議尊重孩子的興趣,等孩子有興趣了再學也不遲。
分析過孩子是要自己做的事情后,我們再看看他在干什么?上面的例子是牛牛在看動畫片,我建議媽媽把積木給他留著,并通知牛牛:“請你自己收拾好玩具,如果現(xiàn)在你看電視,可以等動畫片演完再收拾好!”
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做,即使是我們可以很輕易幫他做也不要去做,因為孩子其實都是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只是他們需要有一個好的習慣,一個人要獨立面對社會就是從自己照顧自己開始的!
不要讓“我不會”成為孩子懶惰、推卸責任的借口!
不要自作主張認為你的孩子可以做什么事情了,孩子能不能做我們都不知道,也許他可以,也許他還沒有能力。沒關系,我們一定要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嘗試,只要他去做了,就離成功近一步了,即使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不要輕易相信孩子說的“我不會!”要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
育兒觀念:巧對孩子的磨蹭
那天,因為小家伙的磨蹭,得到了他爸爸的一巴掌。我知道,經常面對過的很多孩子的磨蹭問題,在我家小子身上也表現(xiàn)出來了,看來,面對磨蹭,得與我家孩子進行一番較量了。
第一、讓孩子品嘗磨蹭的后果。
最好的懲罰是讓孩子體會到這種做法帶來的后果,而不是來自于成人的責打或者訓斥。同樣,面對孩子的磨蹭,我首先得讓孩子體會到這種行為帶來的后果。
機會來了。
那天晚上,又到了刷牙時間,我在衛(wèi)生間叫著小家伙的名字,可是沒有回應,一聲,兩聲,三聲,依然沒有。于是我把洗腳水放好,然后走到小家伙面前說:“好好,牙膏擠好,洗臉水、洗腳水放好,這些工作你自己完成,媽媽上床了?!闭f完沒有給小家伙任何解釋的機會,迅速轉身上了床,鉆進被子,拿出一本書佯裝看起來。
小家伙走到房間,看了看,也曾試圖***,大叫,甚至哭了出來,可是無濟于事,沒有得到我們的同情,無可奈何下只好自己去刷牙了。刷完牙在那里大聲叫到:“毛巾我擠不干?!笨墒菬o論他怎么叫喚,我們依然沒有理他。小家伙只好默默地干完下面的工作,然后帶著哭腔走到了大房間,爬上了床。
我知道,此時此刻,小家伙已經是非常的憤怒,同時也伴有一絲絲后悔,后悔剛才沒有按照爸爸媽媽的吩咐立即去刷牙洗臉了。
第二、交換體驗,感受著急的心理。
心有所動,才能有所行動。同樣要改變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必須讓孩子從心里真正認識到這種壞習慣的不對之處,才能努力地進行改變。面對孩子的磨蹭,我除了讓小家伙多次充分地體驗到自然后果懲罰法之外,還多次讓小家伙體驗到面對他人磨蹭時,自己那種著急、氣憤的情感體驗,觸動孩子對磨蹭這一習慣的深惡痛絕。
同樣是那天晚上,小家伙好不容易上了床,面對即將到來的故事,剛才的失落減輕了些,有了些許得意??墒?,我在講故事前的磨蹭,讓小家伙萬分著急,更充分地體會到磨蹭給他人帶來的焦慮心理。
好不容易上了床,孩子提出要講故事,于是磨蹭的媽媽出現(xiàn)了。
“該講故事了!”小家伙催促到,一聲,兩聲,隨著小家伙的催促,那位磨蹭的媽媽才慢慢地拿來了故事書。
“講?。 焙⒆佑忠淮未叩?。
“我要伸個懶腰?!闭f完,我丟下書,慢吞吞地伸了個懶腰。
“我要喝口茶?!?/p>
“我要看看時間?!卑殡S著每一個要求,磨蹭媽媽都以極慢的動作花去了相當多的時間,而旁邊,是急不可耐的兒子,我越慢,小家伙越著急,急得在那里直動……
故事講完了,我與孩子交流起講故事前媽媽的表現(xiàn),小家伙告訴我,他十分的生氣與難過。當我問小家伙以后是否還這樣磨蹭時,孩子果斷地搖了搖頭。
我知道:孩子的壞習慣并不是一日就能改變的,但我相信只要方法得當,面對孩子的磨磨蹭蹭,堅持這兩步,經過一定時間的反復訓練,孩子是可以與磨蹭與再見的!
育兒觀念的千差萬別
老同學的寶寶兩歲了。由于夫妻倆工作上的原因,他們兩地分居已經3年了。我非常不贊成他們的育兒觀念,尤其是孩子在北京由老人和媽媽一起帶,爸爸自己在東京掙錢。我告訴他們,沒有父親一起生活,缺少父愛,孩子會有心里缺陷的,但他們覺得孩子那么小,不明白的。每次孩子都是半年左右才能見一次爸爸,每次都像陌生人一樣害怕,又哭又鬧。怎么就不相信我的話呢?我真是替他們著急。誰說小孩什么都不明白,3歲之前,父愛和母愛是非常關鍵的,奠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可是很少有父母知道這一點。我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同學們對這一點好像更加無知,倒是那種大大咧咧的朋友對這一點很明白,很重視家庭的團聚。還說這對老朋友吧,在我?guī)状伟凳竞兔髡f之后,他們仍然保持自己的觀念,沒有任何改變,我真是替他們著急呀。他們的育兒觀念奇怪得很,不能帶孩子去商店,因為商店病毒太多;不能帶孩子出去玩,因為孩子要睡覺,除了能到附近的公園散步,其他事件都取消,買菜也只能一個人在家看孩子,另一個去買菜。我建議孩子和爸爸經常視頻交流一下,人家說電腦屏幕有輻射,不能讓孩子看電腦。我怎么就理解不了呢?我每天在超市或者百貨商店看到那么多媽媽帶著孩子買菜,大家不都挺好的嘛!每天幾分鐘的視頻,就能把孩子輻射出病嗎?是我太不理解做父母的心情,還是他們太過分了啊。反正我是理解不了。所以感覺,和這對老同學談得來的話題越來越少,交流的欲望也越來越少,真是有點遺憾呢。
我下決心,我一定要和孩子爸爸自己帶孩子,誰也不能離開誰,讓孩子得到充足的父愛和母愛,但是不能溺愛。怎樣算恰好,怎樣算溺愛,這把尺子可能每個人心里都不同,但是就算是有些事情處理得不對,只要不是單親帶孩子,孩子怎么都是健康的。單親帶出來的孩子那種傷害沒法彌補,我堅信這一點。老同學,老朋友們,看看我的呼聲吧。
育兒觀念:別做“強勢”的傻父母
今天是兒子的素描課,一路上頂著太陽,跟兒子邊聊邊往培訓班走,兒子還是一肚子的火,他說:“我不知道我爸爸那時候是怎么熬過來的,總之我覺得我爸爸太可憐了!”
我笑笑,我說:“你爸爸現(xiàn)在活得不是很滋潤啊,沒看出他受到過什么刺激??!”
“他是男人,他不會告訴你的,我也是男人,我比你更了解他!”
“是嗎?小子,說說你的想法!”
“我今天從起床一直到吃中飯,就沒見我奶奶停止過嘮叨,一直在家里埋怨來埋怨去的,家里現(xiàn)在什么都有了,她還有什么不順心的?。俊?/p>
“她怎么了,說你什么了嗎?”
“何止是說,簡直就是要吃人??!”
“不會吧,你是他們的孫子,他們疼你都來不及呢!”
“哼,像他們這樣疼別人,還不活活把別人氣死才怪!”兒子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這又讓我想起早上發(fā)生的事情,原來是兒子起床晚了,沒按時吃早餐,只顧自己坐在自己的床上發(fā)愣,老人見狀,二話不說,劈頭蓋臉地對著兒子一頓狂風冒雨的“襲擊”,把一些陳年老帳都翻了出來,公公說幾句,婆婆跟著后面火上澆油,后來小家伙實在聽不下去了,摔開門就來公司找我評理來了,我一時不知所措,看兒子一副委屈的樣子,又好笑又好氣,“這么一點點大,脾氣倒不??!”
看他正在氣頭上,我為了穩(wěn)定他的情緒,倒了杯水給他,可是那濃重的火藥味久久彌散在這狹小的辦公室里,讓我感覺到了窒息的恐懼,兒子那圓溜溜的眼睛突然瞪得好大,他突然轉過身,冷不丁的說:“媽媽,你告訴我,為什么我有這樣不通情達理的爺爺奶奶,我該怎么跟他們相處?我坐在自己的床上,他們說我肯定是想玩電腦,我躺在你們床上看會報紙,他們說我一定是想去看電視,你說我該怎么辦,我要怎么做他們才不挑刺?。俊?/p>
突然意識到:孩子嘴里的話雖然不能當真,但是可以想象,老人的態(tài)度一定非常強勢,傷害到了孩子脆弱的心靈,他們可能出于好心,心疼孩子沒有吃早飯,但是語言的表達上又恰恰表達的不是愛而是埋怨,孩子誤以為老人是在數落自己,進而內心拉起了怨恨的“導火線”。
找到了“著火點”,我開始試圖慢慢解開孩子的心結,“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剛才不是說你是男子漢,很能理解男子漢的嗎?那你告訴我,你受委屈跟爸爸有什么關系,你為什么會想到爸爸小時候很可憐?”
“爸爸說小時候奶奶就是很兇很兇,有話也不好好講,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經常打我爸,我現(xiàn)在才知道我爸爸為什么不喜歡跟奶奶談天,她根本不懂得理解別人,也不懂得尊重別人,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兒子憤憤不平的樣子突然讓我差點笑出來。
“可是我不這樣認為!你看,爸爸現(xiàn)在多陽光,每天都是神采飛揚的!”
“那是跟你在一起的緣故,你不信讓他跟我奶奶單獨呆幾天試試,他不瘋了才怪!”
“男人呢,就應該像爸爸那樣擁有寬廣的胸懷,這樣才能做大事,爸爸小時候如果像你現(xiàn)在這樣,一點委屈都受不了,那他怎么面對工作中的那些壓力呢,也許爸爸心里的委屈的確不比你少,但是爸爸忍過來了,所以現(xiàn)在的爸爸才有了今天,有了可愛的你,有了我們漂亮的家,不對嗎?”
“什么漂亮的家,在奶奶眼里,我們都是她的垃圾,她整天挑剔這挑剔那,最好家里就讓她一個人呆!”
“那怎么可以,如果她真的想一個人住的話她就不會到這里來跟我們住一起了,想跟我們住一起就是想多看看兒子孫子啊,只是她實在是太愛了,愛得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表達了,愛糊涂了,對吧,兒子?”
“反正你怎么說,我都覺得她不是個好相處的人,她呆家里就是想來挑刺的,也不知道我哪里惹到她了,她整天總是疑神疑鬼的看著別人,生怕她不在,別人會把家吃了似的!”
“你現(xiàn)在還小,等你長大了,說不定媽媽也會這樣的,總覺得孩子大了,什么都不聽我的了,我講什么也不管用了,但也不能不講啊,于是就講啊講啊,講到后來呢,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了?!?/p>
兒子似懂非懂地看著我,“我下次要盡量少跟他們呆一起,不然我真的成了他們的垃圾袋了!”后來又冒了一句“能給別人當垃圾袋,也是一種榮幸啊,最起碼不污染環(huán)境啊!”我被兒子的這句話逗得突然笑了出來。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婆婆其實是屬于刀子嘴豆腐心的那種類型,可能由于天性好強,說起話來嗓門特別大,講話速度又特別快,如果不了解她的人,一定覺得這個人真的很難相處,其實這么多年下來,我發(fā)現(xiàn),她雖然不是那種平易近人、和藹慈祥的老人,但是她卻是個非常認真非常仔細的人,有時候她甚至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她喜歡用她的標準來給每個人判斷或定義,顯然是要有沖突的,所以今天出現(xiàn)了上午的這一幕,我一點都不意外。其實就是屬于隔代之間的生活觀念的矛盾,老人恨不得將孩子的每個動作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規(guī)范化、標準化,而孩子顯然已經有了自己的個性,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法與老人有沖突的時候,他只能采取極端的方式解決,這時候如果不能及時去化解,很容易就造成孩子對老人的誤會。
很多時候,想跟老人好好溝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那么簡單了,老人的思維已經被框架固定了起來,你怎么開導都是徒勞。那么我們只有教育孩子,讓他學會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因為父母我們無從選擇。
突然想起上次看到的一篇故事里好像是講關于一只狗的動物心理學故事:“把一只狗關進迷宮裝置,施以電擊,讓它處于極度痛苦之中。狗本能地逃跑,到處亂撞,終于找到了一個出口。數次重復之后,每當有電擊發(fā)生,它都會往那個出口跑。然后將這個出口安上玻璃屏障,當電擊再次發(fā)生時,狗重重地撞到了玻璃上。它又發(fā)瘋般到處亂撞,終于又找到了一個出口。然后出口又被安上玻璃屏障……如此反反復復,直至所有的出口都被封死。狗瘋狂亂撞的程度在逐次降低。當所有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這只狗的最后反應就是,他再也不會掙扎,每當電擊發(fā)生,它都會選擇忍受,直到電擊結束。哪怕后來將玻璃屏障全部拆除了,它也仍然選擇忍受。
如果在每一次的分歧中,都是以大人的勝利而告終,(無論你是用粗暴還是溫柔取勝),我們的孩子還怎么可能有自己的主張、自己的夢想?他的自信、自尊、自強還如何能夠建立?如果孩子面對的始終是強勢的大人,那么他最終的選擇也只能和那只狗一樣!
人畢竟不是狗,也有人會頑強反抗,甚至會走到事情的反面,走上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叛逆。這種叛逆往往都帶著破罐子破摔的味道。因為他知道,反正他也是無路可走的,他不是你的對手,他只能拿自己開刀,他的反抗也就有了一種自虐傾向。雖然不能戰(zhàn)勝你,但可以毀滅自己,而毀滅自己就是對你最好的報復。若事情到了這一步,你的強勢又有什么意義呢?”這是一個生命的悲劇,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出現(xiàn)!當孩子出現(xiàn)了這種不能忍受的委屈時,不妨讓孩子說出來,哭出來,鬧出來,先別管孩子是對還是錯,讓孩子發(fā)泄一下,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當孩子情緒穩(wěn)定以后,再給孩子疏導,讓孩子知道生活真的不是像想象的那樣,讓孩子及早知道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人,我們無法改變他們,但是我們卻可以幫助他們,只要我們多寬容一些,多理解一些,多疏導一些,那么孩子就離安全越近些!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立的種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現(xiàn)實中,父母長輩卻給孩子設定了許多條條框框,認為孩子還沒長大,不能自己做決定,制止了孩子自由的想法。我想說,經驗需要自己積累,給孩子一個自己長得的機會吧!
在幼兒園,時不時的我會發(fā)現(xiàn)一些類似這樣的事情。一天早上,我來到幼兒園,剛剛給孩子們準備好區(qū)域活動材料,耳邊便響起了清脆的聲音“老師,早上好!”我忙微笑著對他們說:“小朋友們,早上好!”原來是子琪和浩浩兩名小朋友同時走近了活動室,他倆一起興高采烈的談論著,子琪說:“我昨天和妹妹一起在土堆上挖了一個大地洞,像迷宮一樣,可好玩了,明天我們一起玩吧!?!焙坪普f:“我媽媽不讓我玩土,她說會把衣服弄臟的?!?/p>
還有一次,我正在澆花,楠楠走過來對我說:“老師,這些花真漂亮,你在給它們澆水嗎?”我說:“是啊,要不要試一試呢?”楠楠忙搖著小手說:“不用了,媽媽不讓我澆花,她說,會把身上弄濕的?!?/p>
在與孩子們和家長的交流中,我還聽到了一些事情,如爺爺奶奶不讓孩子自己穿衣服,怕穿不好;不讓孩子自己吃飯,怕撒了;家長幫孩子收拾玩具,怕累著……
像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怕這怕那,孩子想做的事情就這樣一次次的被阻止。父母出于關心、出于擔憂、出于愛護,總是有意或無意地替孩子遮風擋雨,恨不得幫孩子排除一切障礙,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讓給孩子,可謂“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逼鋵?,父母的這種“好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卻并不是一件好事。父母是孩子的引導者、陪伴著,而不是孩子的統(tǒng)治者。家長們常常有一種錯誤的認識:以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可以按自己的期待,自己的想法隨意涂畫。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屬于自己的心靈密碼,只有孩子通過自己的行動、探索、發(fā)現(xiàn)、感受和思考,才能解開這個密碼,才能完成真正意義的成長。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也不要過分擔心孩子的安全,更不要過于低估孩子的能力,只要你耐心地把規(guī)則講給孩子聽,他們同樣會做得很好。換句話說,即便孩子做得很糟糕,那也不要緊,畢竟孩子多了一次實踐的機會。溫室中的花朵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把孩子包裹得越緊,孩子越是弱不禁風。
俗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沒有經歷,便不會有成長。家長們,該放手時就放手吧!還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
育兒觀念:千萬別小看了孩子的記憶力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他們可以天馬行空,任由思想無拘無束,他們可以匪夷所思,不管是不是切合實際。只要我們愿意去相信,他們就可以用他們的想象力給我們展示一個不同的世界,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同樣的,孩子的記憶力也是無限的,他們的記憶力往往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實錄一:辰辰半歲多的時候給他買了一些英文的兒歌CD,倒不是因為有意要辰辰從小接觸英語,是自己比較喜歡英文歌,挑選的時候就無意間都拿了英文的。之后,每天都給他放這些兒歌,起初他也不怎么感冒,一副“聽就聽唄”的樣子,但是也不抗拒。到了一歲多,想換一批兒歌給他聽聽,之前的CD每天聽,我自己都聽得快出老繭了,但他卻不樂意了,當時還不會說話,吱吱呀呀地反對我換兒歌,沒辦法,只好給他繼續(xù)聽,但是明顯發(fā)現(xiàn)他聽得仔細了,不放兒歌的時候,只要我哼出曲調,他就會沖著我笑。
分析:之后,我才慢慢發(fā)現(xiàn),辰辰其實已經深深記住了這些曲子,甚至是歌詞,即使他還不會說出來,更不會唱出來,但是他的腦子里已經有了這些東西。他之所以不讓我換,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還沒有完全地駕馭這些歌曲,他還要繼續(xù)聽,直到把他們完全記住。這個在一年后,得到了充分地印證,兩歲不到的時候,他有一天居然流利地哼起了這些碟片里的曲子。雖然歌詞“支離破碎”,但是已經讓我非常驚訝,從那時起我就不敢在小覷孩子的記憶力了。
實錄二:辰辰三歲不到的時候,接受的東西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快。有一次,親戚送了個玩具機器人,摁下發(fā)音鍵,就是英文的“ThisisthenumberONE”(這是數字“1”)或者是“ThisisthenumberTWO”,抑揚頓挫的發(fā)音立刻吸引了他。他不斷地摁鍵,不斷地聽。我在旁邊就無意識地學著機器人說,沒想到我一說,兒子的興趣就更大了。他發(fā)現(xiàn)我聽懂了,還能模仿機器人,馬上問我:“媽媽,什么意思?”“哦,機器人在說,這是數字1,這是數字2?!边@個時候,他已經知道一些基本數字的概念,他就很迷惑地看著我,肯定是在想,我知道1念yi,2念er,怎么突然不一樣了,我就立刻跟他解釋,這是英文,另外一種語言,我們平時講的是中文。當我跟他說了一遍1到10的英文后,他又接著問:“那11怎么說?100怎么說?”我如實地回答了他。第二天他似乎什么都忘了,但是又重復問我前一天的問題,我還是耐心地跟他說了一遍,這次我只說了1到10。之后的每天他都會問,每天我們都會練習,一個星期之后,他已經可以流利地說1到10的英文了,還跑到爺爺奶奶那里去獻寶,得到了爺爺奶奶的表揚后,就更想往下學,又問了我11,12,13……
見他越學越快,我就干脆像教學生那樣,把英文的數字規(guī)律跟他講了一遍,告訴他不用死記硬背一個個數字,數字和數字之間都是有關系的,只要學會基本的1到20,后面的數字是可以自己組合的,只要記住規(guī)律。一開始還擔心告訴他這些是不是太深了,但是沒想到小家伙自己會消化,過了幾天真的又開始問我英文數字之間的規(guī)律了,我就告訴他20是twenty,30是thirty,幾十的后面都是ty,然后他就自己往下說,40是forty,50是fivety,60是sixty…….我一邊鼓掌一邊糾正他:“弟弟真聰明,但是50不是fivety,是fifty,就它和別的稍微有點不一樣?!彼班蕖绷艘幌轮?,后面的幾天50還是fivety,我也不去強求,只是他說的時候,我糾正一次,久而久之,他就自然而然地會了,而且還饒有興趣的自己組合數字,沒過幾天,1到99他已經都了如指掌了。
分析:自己也沒有想到兒子的接受能力居然那么強,估計最大的動力還是他對這方面感興趣。很慶幸自己沒有遏制了兒子的興趣,沒有想當然地認為他還是個孩子,一定學不會那么多。其實,孩子的學習潛力是我們大人無法估量的。不要強迫孩子去學什么,但是當孩子表現(xiàn)出興趣的時候,作為大人的我們,也不要扼殺了這些萌芽。
實錄三:上了幼兒園之后,辰辰對數字更是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有一次上街,他什么都不要,就是要我給他買個乘法口訣表掛在家里。一開始還以為他是一時的興趣,沒想到,一學期后,他居然已經把乘法口訣暗記在心里了。在我面前脫口而出的時候,除了幾個說錯之外,其他全對,說實話,我們真是不得不開始有點佩服他了。
分析:乘法口訣掛在他的游樂區(qū),也就是他平時待的最多的地方,每天看似他漫不經心地看上幾眼,自己也從來不去問他記住了沒有,沒想到他還真的把它們都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里。
現(xiàn)在,辰辰快滿四周歲了,他的小腦袋瓜里已經裝了好多他自己喜歡的東西,每當他把這些寶貝展示出來的時候,我都不得不佩服他那持久的記憶力。他在不停地記住生活中每一樣他感興趣地東西,我們能幫助他的就是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一定的指點,不給任何壓力,也沒有任何強求。
喜歡《育兒觀念:別老對孩子說“我生氣了”》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別夸我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老師,今天我媽媽不高興了。”“為什么?”“不知道,我跟我媽媽說話她都不理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觸:當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有情緒波動時,很容易將這種情緒傳染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孩子是幸...
【育兒觀念】你養(yǎng)孩子,不是為了生氣! 有一個小男孩兒,三歲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壞事”,他把一碗滾燙的菜湯倒進了花盆里——這盆名貴的花,是他爸爸剛剛從花市里找來,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親自搬回來的! 爸爸怒...
我們和孩子一起玩,你讓他他畫畫,他說不會;讓他折飛機,他也說不會…… “我不會!”孩子經常這樣說來解釋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務,是孩子真的不會嗎?還是孩子懶惰?不愿意去做?我們要仔細分析一下再做結論。 有些...
育兒觀念:巧對孩子的磨蹭 那天,因為小家伙的磨蹭,得到了他爸爸的一巴掌。我知道,經常面對過的很多孩子的磨蹭問題,在我家小子身上也表現(xiàn)出來了,看來,面對磨蹭,得與我家孩子進行一番較量了。 第一、讓孩子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