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說課稿猜猜我有多愛你。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家長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育兒心得:從小讓孩子體驗成功到底有多重要?”,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八歲的小兒子已經(jīng)是個游泳健將了,回顧他學游泳的“坎坷”經(jīng)歷,我深深地體會到在孩子學習一項技能時需要成功的體驗。正是這種成功的體驗,讓孩子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從“放棄”到入門
小兒子從小就怕水,記得他幾個月大時,我們也“趕時髦”地在家里給他“游泳”。每次我們滿頭大汗地準備好嬰兒游泳池時,他毫不留情地游上幾分鐘就哇哇大哭。幾次下來,我們就繳械投降,放棄了在家游泳的念頭。轉眼到了四歲,根據(jù)哥哥(大兒子)的經(jīng)驗,孩子早學游泳雖然泳姿不甚標準,但是水性極佳。于是,我興沖沖地帶著小兒子去上游泳課。育兒
可是他一點不配合,游泳課上白費功夫,不但沒學會游泳,情緒也非常不好。我也只好擱置了這一計劃。感覺好,才能學得好。當孩子情緒糟糕的時候,也是需要我們暫停的時候。游泳館里還有溫泉池,桑拿房,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能盡情地享受水中的樂趣。正是這段經(jīng)歷,讓小兒子不再懼怕水了。
兩年前的夏天,北京異常炎熱,游泳是最好的運動。小兒子已經(jīng)六歲多了,身高也到了一米三,雖然他很不情愿,我還是把他帶到了游泳班。教練要求的很嚴格,泳池不時傳出孩子的哭聲,一貫散漫的小兒子很不適應。我連忙和教練溝通,請他多多鼓勵孩子。還特意準備了小零食,下課時,讓教練拿出來作為獎勵給孩子們。就這樣,15天的課程結束,小兒子還是沒有學會蛙泳。不過,他常常把收、翻、蹬、夾的口訣掛在嘴上,我鼓勵他在家里當小教練,教我動作。我沒有責備他,“為何沒學會?”而是又報了一期,決心奉陪到底。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兒子終于學會了蛙泳,而且動作標準、有力。這時,我大大地贊賞他,“你是如何學會游泳的呢?”他說不知道,我連忙幫他總結,“是不是每天都堅持去上課,認真聽教練講解并練習就學會了呢?”他點頭。就這樣,兒子終于能像一條小魚一樣在水中游來游去。
我又一鼓作氣給小兒子報了學習仰泳的提高班,他每天都惦記著去游泳,游泳已經(jīng)成為他最喜歡的事兒了。從抗拒到愛上游泳,我覺得原因是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當孩子學習一項技能的時候,是成功的體驗還是挫敗的體驗對孩子來說事關重大。孩子從小就需要成功的體驗,這種成功的感覺會讓他在未來更相信自己。作業(yè)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鞏固學習的知識,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人格獨立健全的人。此后,我們周末經(jīng)常去游泳。第二年暑假,小兒子又學會了自由泳,并考取了深水證,是個不折不扣的游泳好手!
結語
體育技能和音樂技能學習都需要孩子付出時間和努力,父母正確的引導能讓孩子在學習過程更積極,更有效。作為父母,要細心地幫助孩子克服技能學習過程中的困難,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并從內心深處相信孩子。只要這樣,才能更享受做父母的樂趣。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1
西班牙旅行的時候,碰到一對中國父子。父親因為到歐洲出差,帶著孩子一路游歷歐洲城市,在巴塞羅那,然后又去巴黎。
他的父親研究生畢業(yè)之后,赴國外工作,若干年后回國內的一個大型企業(yè)工作。你可以感受到他身上的那種平和和從容,見過外面的世界,也知禮節(jié)。
孩子很開心,在高迪建筑的展覽館出來之后,他的父親說,我覺得今天2小時的參觀,收獲并不會比學校里一學期的藝術課少。雖然我們請了假,但我們行萬里路,都是知識。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父親這樣贊嘆多元化培養(yǎng)的妥當。
吃飯的時候,他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
我總覺得,我們那一代人,是有貧窮基因的,沒有良好的物質條件,也沒出去見過世面。這樣的基因,是囿于自身以及上一代人的局限。所以,一直到成年之后,都會有一種對生活的不安全,希望拼命賺錢,希望出人頭地,拼命地用物質裝點自己。而我希望,下一代人,不會是這樣。
所以,他盡可能多地讓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見外面的人。
他的孩子今年十歲,衣著樸實,會坐長途巴士去巴黎,也可以與人用英語流利地交談,低調而內斂。
見到這對父子,讓我想起一句話:父母見過世面,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2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同于有錢的父母。他們往往具備的是:非常努力,也非常勤奮,有以此拼搏而來的經(jīng)濟基礎,有后天他人和自我養(yǎng)成的教養(yǎng),最重要的,是擁有對萬事萬物的平和。
他們讓孩子知道,一個人非常努力,是可以有機會成功的;一個人不應該囿于江湖,而是應該走南闖北;一個人不需要為了物質而束縛自己,有更廣闊的天空可以去走。
所以,父母見過世面的孩子,更容易對物質保持一種天然的寧靜,對欲望有天生的收斂,對精神有無限的渴求。
因為他們從小不缺少物質,所以,不需要用買買買來滿足自己;因為從小被不斷地滿足,所以沒有那么一刻會因為得到而炫耀;因為他們走過大山大水,所以不會局限于眼前的一切。
3
我的一個朋友,我們喜歡叫他小寧,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企業(yè)的高管,比我大不了幾歲,他的身上,永遠藏著兩個字“見識”。
他一直到年收入80萬的時候,依然開著一輛20萬不到的車子;他聚餐的時候常常一身運動服,休閑得絲毫不像是領導;他也會去路邊燒烤攤吃串串,和我們大快朵頤。他有很多朋友,在他眼里,只有值得信賴和不值得信賴的朋友,沒有所謂的窮朋友和富朋友。
有一次,我們幾個朋友坐在他的車上,有一個朋友問,你怎么不換一輛車,實在太配不上你的身份了。
他笑了笑,問他,身份是什么?你可以告訴我嗎?
那個朋友說,身份就是,你現(xiàn)在好歹也應該算是個高管,好歹開一輛40萬左右的車子啊。
他打趣著說,果然,我要更努力才是。因為,我看上去還需要用一輛車來裝飾。
他的父親曾經(jīng)也是一個國營企業(yè)的小領導。
他說,
他的父親非??炭?,因為文革,只有初中畢業(yè),后來恢復高考后,立刻去考大學。
他的父親喜歡讀書和打拼,于是,他小時候,總是看到父親一個人在臺燈下看書,過著帳子,也不知道看書的父親幾點才入睡。父親后來成了小領導,沒有任何背景的他,成了一家人的驕傲。
衣食自然無缺,小寧說,那時,帶給他的并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而是他通過父親,堅定地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除此之外,他的父親最大的特點,還總是帶他去游山玩水。以前外出出差,總是會帶著他,給他和老師請幾天假,然后會和單位多請假一天,開完會之后,帶他去游玩。小寧說,那些年里的日子,他比孩子幸福的,不是有沒有錢,而是發(fā)現(xiàn)自己走過了大山大水,變得開朗和從容。
“或許,我覺得物質可以滿足我,但并不是最能滿足我的,對于我來說,也不是那么重要?!?/p>
“到現(xiàn)在,我自己成了孩子的父親,我父親還是告訴我,作為父親,一定要足夠努力,給孩子優(yōu)渥的環(huán)境,并且讓孩子知道通過努力,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一定要給孩子廣闊的天地,而不是永遠讀書不去走路?!毙幷f,可能他們家境并不是最優(yōu)質的,但他自始至終仍然抱有謝意,因為父母,讓他知道,從容地對待物質,努力地面對生活。
4
所以,我現(xiàn)在盡可能地讓自己保持一種向上的姿態(tài),我也很希望成為一個有見識的母親,在孩子眼中,是勤奮的,努力的,熱愛生活的,是可以不需要為萬事萬物所動,也不需要為任何事折腰,是有安全感的。
這樣,讓自己的女兒,也盡可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自己,不恐慌也不急躁。
我們所謂富養(yǎng),其實更多的停留在物質上,是在極限的位置去拼命投食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結果,可能會讓孩子有一種感覺是,這個世界所有好的一切,都應該是我的。
而真正的富養(yǎng),而是一種言傳身教,讓孩子在成長中,慢慢形成自身的價值觀,可以對物質有不動聲色的淡定。而父母就扮演了這個傳遞者的角色。
5
我很喜歡一句話是,父母是孩子的終身相伴者。他算不上導師,而是風雨前行的那個人。作為父母,和孩子走一路的時候,必須跑得非常努力,這樣,孩子也會努力跟上你的腳步。
成為一個有見識的父母,讓孩子懂得努力的意義,讓孩子知道未來的寬闊,讓孩子明白世界的廣袤,或許就真的會有平和的生活氣息和生機勃勃的勇氣。
一個從閱讀中經(jīng)歷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傾聽了眾多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shù)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會更成熟,價值觀會更完善,他的境界會更美好;同時他會有自己獨立見解,很少會陷入盲從和愚蠢。他從閱讀中獲得的,不僅是心靈的滋養(yǎng),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現(xiàn)在人們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閱讀到底有多重要,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大致可以這樣描述:閱讀可以讓一個人的智商更高,可以讓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更健康,可以修復某種程度上的心理創(chuàng)傷——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常說,
閱讀使人成長。
人和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的差異,就像人在身高長相方面先天會有些差異一樣。但智力發(fā)展的空間比身體相貌塑造的空間要大得多,所以外表的差異通過均衡的膳食、科學的運動甚至整容等手段,只能獲得較小程度的改善;而智力發(fā)展,則會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發(fā)展智力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是什么,就是閱讀!這一點已被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證實。
其原理說來主要是兩條。
第一,人是用語言來思維的。而獲得良好語言的最佳途徑是什么,就是閱讀。
第二,學習新知識依賴已有的知識背景。任何閱讀都可拓寬一個人的知識,背景知識越豐富的人,越容易吸納新知識。
一個人思維基本功好、接受新知識能力強,當然智力就出眾。幾乎所有的教育心理學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研究和觀察后得出一個重要結論:“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p>
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與他的閱讀量一定是呈正相關。這一點,只要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人,或了解一下古今中外那些“聰明”的人,如那些大科學家、大思想家,就可得到驗證。
想要優(yōu)秀,光有聰明肯定不夠,還應該有健康的思維方式。
健康的思維方式是保障一個人幸福和成功的根本,它是心胸、眼界、價值觀等各方面的綜合。這些東西從哪里來?也不是老天爺偏心眼給一部分人的,是人們后天學來的。從他人身上學習固然是一個渠道,但這個渠道太窄太不可靠。那么最可靠的學習途徑在哪里?
我們無法返回二千五百年前去聽蘇格拉底或孔子講學,但我們卻可以成為他們的弟子;不能指望身邊就有一個海倫·凱勒,但我們卻可以分享她的精神和信念;不可能親耳聆聽曹雪芹給我們講寫作、講人生,但我們卻可以從他那里學習到高超的寫作技巧及對人生的洞察力……閱讀,可以超越時空,把最優(yōu)秀的人和思想帶到我們面前。它讓我們突破身體的局限,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梢詴诚砉磐駚淼馁t哲們的智慧,吸收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讓我們看得更長遠,想得更深入。
閱讀,是儲智,也是借力。它超越年齡、種族、性別,超越平常生活。閱讀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出身是貧是富,無論你身居鄉(xiāng)野還是都市,都可以籍此獲得豐富的精神財富。
閱讀還有很好的心理修復功能。
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帶著某種童年時代的心理創(chuàng)傷長大的,區(qū)別只是輕重程度不一樣。父母和老師可能無意中會傷害我們,生活和命運有可能對我們不公。一個從小建立了閱讀興趣的人,憑借自己良好的思考能力,會有更好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成全能力。閱讀,就像射進生命旅程中的一束陽光,劃破重重迷霧,讓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讓我們有力量戰(zhàn)勝這些傷害,而不讓它困擾我們一生。
心理的成熟和進步還有賴于一個人的自我反思。智力不足,智慧不飽滿的人,很難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法國作家雨果說過:“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樣,漸漸溶化。”閱讀就是儲智,閱讀就是借力,閱讀就是閱世,閱讀就是閱人。一個不閱讀的人是愚昧的,一個不閱讀的家庭是無趣的,一個不閱讀的民族是悲哀的。
任何一本好書,往往充滿著真善美的情懷,其核心價值觀也一定是正面的。一個從閱讀中經(jīng)歷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傾聽了眾多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shù)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會更成熟,價值觀會更完善,他的境界會更美好;同時他會有自己獨立見解,很少會陷入盲從和愚蠢。他從閱讀中獲得的,不僅是心靈的滋養(yǎng),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家庭就是一個讓我們從小醞釀牽掛的地方。家庭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p>
“所有時間中,最重要的就是當下;所有權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長?!?/p>
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遠離了“分享”這個詞
以前人們夸一個孩子,經(jīng)常說“家教好”,現(xiàn)在這個評價用得越來越少了。家長們說得更多的是孩子“奧數(shù)拿過冠軍”、“外語口語是多少等級”。在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越來越多地使用社會人格的成功標準,卻漸漸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歡“家教”這個詞,因為它是一種耳濡目染,是一種長期的人格養(yǎng)成。對中國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基地??鬃犹岢鲆粋€人的學習要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入則孝,出則悌”,就是講家庭教育;第二階段是“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說的是社會教育;第三階段是“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就是說你前兩個階段都完成了的話,就可以去學習文獻知識了。我們現(xiàn)在是反過來了,在學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們犧牲掉了。
傳統(tǒng)中國人接受的是一種農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春天撒著歡兒地玩耍,夏天在河溝里游泳,秋天掰玉米、摘土豆回來烤了吃,冬天換上新棉襖放鞭炮、貼春聯(lián)、過大年。四季的循環(huán),在農耕文明里清晰展現(xiàn)。因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戶都是大的拉扯著小的。一個饅頭熱氣騰騰地出鍋時,可能要掰成四塊,每個孩子吃一塊。這就叫分享。
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遠離了“分享”這個詞。家里的水果,都是爺爺奶奶剝好了、切成塊、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說:“多吃兩塊,你還得練琴去呢!”從一人捧著一塊饅頭在陽光下玩耍,到現(xiàn)在的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邊,我們究竟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進步有它的社會標準,但進步也有它的心靈標準。有時候我們只欣喜于得到的東西,卻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們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識,但付出的卻往往是一個孩子快樂的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來說,我們童年的游戲方式就有著天壤之別。我小時候是上世紀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錢可以買一大把,然后我們一根一根地把它們套起來,連成一根皮筋,從腳踝到腿彎到大腿到腰間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舉”。那時窮有窮的玩法,而且我們的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輸了絕對不允許耍賴,誰跳壞了誰就得下來撐皮筋。這是一種游戲規(guī)則。
現(xiàn)在,我們小區(qū)里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滑板車、一副輪滑鞋,孩子們滑到面前,彼此打個招呼又散開了。他們擁有的空間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但是他們已經(jīng)失去了一個群體游戲的環(huán)境。滑板車和輪滑鞋給了他們一種自由奔跑的速度,卻缺少了大家都必須服從的規(guī)則。為什么現(xiàn)在的小孩子長大了容易耍賴?因為他們小時候處于規(guī)則之中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們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齡人一起,你要是耍賴,人家就不和你一塊兒玩了。所以我們會自己解決規(guī)則認同的問題。再來看我們的孩子,他們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們在玩的時候就缺失了這種規(guī)則的協(xié)商和認同。當所有的孩子都踩著滑板車在速度中獨往獨來時,他們怎么能懂得犧牲和謙讓?
家教是一種倫理的認同,也是一種規(guī)則的認同。家庭教育是讓孩子從小就找到一種生命的自覺,一種建立在服從基礎上的自覺。這種服從是倫理的服從,規(guī)則的服從,個人對集體的服從。為什么很多考上大學的高材生,卻總是磕磕碰碰、與人有那么多沖突呢?到了念大學時你再告訴他們什么叫作“規(guī)則”,已經(jīng)晚了。
家庭教育輸出的終端產(chǎn)品,是“態(tài)度”
我們都懂得“無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但是我們的觀念和行為往往很混亂。一方面我們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卻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們告訴孩子要尊重他人、服從規(guī)則,另一方面,在絕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獨尊;我們嘴上告訴孩子要艱苦樸素,但在行為方式上,還在給孩子買很多奢侈品。
“言傳不如身教”,相對于行為的強大,思想和語言往往是蒼白的。我的女兒也是獨生女,她兩歲時,我們就告訴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頓飯前都要吃藥。所以她養(yǎng)成了習慣,每次吃飯前剛拿到筷子,她就說:“姥姥,吃藥!”她會明白她對姥姥是有責任的,有了責任會覺得很光榮。我們以前帶她出去玩時,她都會帶一個布娃娃,說那是她“妹妹”。但是到了4歲,出去玩她就不帶她的“妹妹”了。我們問她為什么,她說:“我要騰出手來扶我姥姥??!”
今年春節(jié)我?guī)惤?,女兒第一次去養(yǎng)雞場撿雞蛋,感覺特別新鮮?;貋砗笏皇治罩恢浑u蛋,吃飯時也攥著不放。我們都笑她,“你那雞蛋都快孵出小雞來了?!痹跈C場過安檢的時候,她也舍不得放下。就這樣,兩只雞蛋顛沛流離地跟著她回了家,一進門還沒來得及換鞋,她就撲到姥姥懷里說:“姥姥,我給你帶回來兩只雞蛋!”那一刻我心里挺慚愧的,因為我頂多想到給我媽媽買些土特產(chǎn),但沒想過不花錢還能給她帶回來什么。那時我就在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心中有沒有牽掛。
一個從小懂得牽掛別人的人,長大了才可能被別人牽掛。家庭就是一個讓我們從小醞釀牽掛的地方。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家庭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今天的我們常感到人越來越像工業(yè)流水線上生產(chǎn)出來的標準產(chǎn)品,越來越失去了屬于每個家庭的烙印。“烙印”這個詞的英文是“brand”,它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品牌”。企業(yè)要有品牌,其實人也需要有品牌。人的品牌不是指你擁有幾億資產(chǎn),拿到了多么高的學位,或是有多么顯赫的地位,而是我們帶著什么樣的家族烙印融入社會,我們用一種什么樣的個人印記去對抗過于規(guī)范化的“流水線”。
家庭教育輸出的終端產(chǎn)品,是“態(tài)度”。我女兒4歲時,在手工課上做了一個花籃。有一天她“哐當”一聲把花籃摔了,花籃的一個角摔出了一個三角口子,她“哇”地哭了。我說:“我們試試,看看能不能讓花籃比沒摔破時更漂亮!”我們又是剪又是貼,她還用彩筆畫上顏色,最后,我們做出來一個非常漂亮的花籃。她和我說,“媽媽我懂了,哭是沒用的。”我聽了很欣慰。讓我郁悶的是,后來家里每逢打壞什么東西,她都特別高興,說:“我們試試,看能不能讓它比沒壞的時候更好看!”
當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沒壞的時候更好,我們的底線只能是不讓它更壞。這是一種生命的修復能力。一個人一輩子會遇上什么事情,我們無法左右,但是修復生命的能力,卻在我們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們做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掌握自我修復的能力,要傳遞給孩子一種態(tài)度,讓他們明白該怎樣去面對挑戰(zhàn)。如果你告訴孩子:“我會把你呵護得好好的,你這一輩子都不會打破花籃?!边@就是謊言了。孩子不僅會打破花籃,還會打破他們自己,會撞得頭破血流。這時候就要看他們有沒有一種能力,像修復花籃一樣把自己修復得更好,這種能力,我覺得在4歲時告訴他們,并不算太早。
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提升尊嚴、延展自由
現(xiàn)在,社會上關于成功學的教育太多了,我們幾乎把成功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但我始終認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成長是一個過程,成功是一個結論;成長是相關于生命的評價,成功是相關于社會的評價;成長是一個內在的系統(tǒng),成功是一個外在的體系。我更希望孩子注重心靈、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標簽。
我非常喜歡“成長”這個詞。一個人的生命要成長,兩個人的愛情要成長,一個群體的建設、一個社會的發(fā)展,都要成長。從一個人到一個國家,“成長”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內心的一種狀態(tài)。儒家講“君子日三省乎己”,是在“反省”中不斷成長。道家講的“道”是“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一個人的生命,難道不應該保持這樣一種狀態(tài)嗎?一個人過分熱鬧了,就被社會的標準綁架了;一個人不獨立了,就放棄了自由;一個人失去了周行不殆的能力,就停滯了。
中國人說“人過三十不學藝,人過四十天過午”。但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人到六七十,難道就不要學習新的生活方式嗎?如果一位80歲的老奶奶,能夠跟孫子學著玩游戲,能夠試試孫女的新裙子,能夠跟孩子出去郊游,我相信這個老人一定是幸福、快樂的,因為她仍然保持著成長的力量。
那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看重什么呢?我覺得有兩個特別重要的指標,就是尊嚴和自由。其實人這一輩子,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提升尊嚴、延展自由。無論多好的職業(yè)、多好的愛情,一旦侵犯到尊嚴和自由,就會產(chǎn)生沖突,甚至出現(xiàn)新的選擇。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用任何好的名義去剝奪孩子的尊嚴和自由。
我相信尊嚴與生俱來,它不是被父母賦予的,也不是可以向任何人乞求的,一個人的尊嚴是他(她)自己的選擇。我記得女兒5個多月就在選擇玩具這件事上,表現(xiàn)出了一種強烈的個人取向。她的周圍堆著各種玩具,但是她愛玩的只有一樣空藥瓶子,她喜歡“咔啦咔啦”起勁地擰瓶蓋。我們家的阿姨就從她小手里搶過瓶子說:“這個不好玩,你還是玩電動娃娃吧!”可是我女兒把電動娃娃推到一邊,頑強地去抓那個瓶子,繼續(xù)癡迷地擰瓶蓋。我后來去咨詢兒童心理學專家,他說那個階段正是孩子的手指開始學習精細化動作的時候,擰瓶蓋這個動作對孩子小肌肉的發(fā)育大有益處,可比玩電動娃娃好多了。所以,我們認為昂貴的電動娃娃更好,這只是成年人的標準。孩子的尊嚴是與生俱來的,不該粗暴地剝奪它。
我們的社區(qū)經(jīng)常會舉辦孩子們的游藝比賽,有一次我女兒去玩,得了很多獎券,可以兌換玩具或是家庭衛(wèi)生用品。之前她都是換氣球的,但那一次她特別猶豫,一個人自言自語地說,“我已經(jīng)是大孩子了,不要氣球了!”那時候正鬧“甲流”,她就選了一塊洗衣皂。回家以后,她一天十遍八遍地提醒我們:“你們洗洗手吧,那個肥皂是我?guī)Щ貋淼模 奔依锏南词忠憾疾荒苡?,洗手全用她拿回來的洗衣皂,那段時間我們全家人的手都特粗糙!但是我們覺得要充分肯定她的勞動,因為她犧牲了自己的氣球,她在為我們著想?!白饑馈标P聯(lián)著“責任”,她有這種意識,覺得能為別人做事很光榮。
“山坡上開滿了鮮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飼料?!蔽覀兘裉觳⒉皇酋r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
除了尊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成長指標是“自由”。很多人問我,你這么主張自由,那你教你的孩子背詩詞嗎?我說我當然教??晌也皇亲屗址旁诒澈笠槐菊?jīng)地背誦,而是她在踩著滑板車跑時,我們倆大聲地背誦;是她在浴缸里泡著、打著水花時,突然饒有興趣地提議說:“媽媽,我們背首詩吧!”
她背詩,我從不限制她如何使用和想象。我清楚地記得,她第一次使用詩詞是在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出差回來,問她:“你想媽媽嗎?”她冷不丁地說了句:“路上行人欲斷魂。”她背詩居然能“活學活用”!她喜歡把我們的大床當蹦床,有一回她爸爸說:“你別蹦了,都把我們的床單蹦破四條了!”誰知她一邊蹦,一邊高聲說:“人生得意須盡歡!”把她爸爸噎得瞠目結舌。
后來她竟然開始給人講詩了。杜甫的《春望》,我聽她給別人講過一個特別“雷人”的解釋。她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說的是杜甫他們那兒地震了。國還在,但是震破了;山河也在,但是走樣了。為什么‘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呢?因為地震太厲害了,大家很傷心?!甭犞@個地震版《春望》,我想我沒有辦法糾正她。她3歲時在電視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慘景,4歲時看到玉樹地震,后來她又看到日本海嘯地震,她知道地震是一種苦難。所以我想,那就讓她這樣解讀吧,長大了老師會給她講“安史之亂”的。
女兒從小就在解構經(jīng)典。但是我沒有糾正過她一次,因為我覺得,她可以胡說八道的年華還有多少呢?我很留戀她可以胡說八道的自由。她不知道什么是權威,她認為她有闡釋的權利,而這種權利可能到她讀小學時就要被剝奪了。我認為小孩子在思想上的自由期持續(xù)得越長越好,這樣等他們長大了,還可以保留一些突破常規(guī)的思維能力。
有一次女兒坐在床上看唐詩,正好那個標題的字她都認識《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像見到老朋友似的點點頭說:“哦,這也是王維的?!蔽揖徒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講到一半,她說:“王維的詩,也不是都好?!蔽艺f:“怎么不好了?”她說:“不押韻?!蔽乙豢?,還真是不押韻。到了晚上,我正在漱口,她突然搖頭晃腦地感慨:“李白這個人,寫詩還是可以的?!蔽乙豢谒铧c噴出來!我問她為什么,她說:“起碼比王維押韻?!蔽液髞硪幌?,李白的詩不管多么清淺通俗,還真都押韻。我發(fā)現(xiàn)她能講出一些我沒想到的道理,因為我講詩詞講了那么多年,對大家難免心懷敬畏,卻也失去了一個小孩子對詩詞的遴選標準。所以,現(xiàn)在經(jīng)常是她給我講詩詞,我覺得這很有意思,我愿意呵護她這種自由的權利。
讓一個人有尊嚴、自由地成長,是我們的一種期許。有時我看著女兒練琴、跳舞或者畫畫,我就很欣慰。我一點都不求她在專業(yè)上能有多大成績,她只要能在里面找到一種快樂的能力,就夠了。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缺少藝術方面的訓練,所以我們感到壓力很大、疲憊不堪的時候,總是找不到寄托。我女兒酷愛畫畫,碰上別人過生日、送禮物,她都說:“我給你畫幅畫吧!”口氣就跟齊白石似的。她現(xiàn)在還不會寫作文,但是外出旅游的時候,她可以用繪畫記錄旅游日記。我覺得這個挺好,因為她有自己的表達,擁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會因為沒錢而被剝奪,一個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有本事讓自己快樂起來。
“山坡上開滿了鮮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飼料?!蔽覀兘裉觳⒉皇酋r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我們越來越失去了一種審美的眼光,而把這個世界看成是同一種功利標準的篩選。我們越來越成功了,但是我們失去了成長的力量,失去了那種在漫山遍野的鮮花中漫步時心靈上的愉悅。
“成功”,或許是一個評判人的標準,但只是成長中的一部分標準。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套綜合、多元的標準體系。一個人,只要生命能成長,就一定有未來。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對料事如神的老酋長很不服氣,有一天他捉了一只剛孵出來的小鳥放在身后,問老酋長:“我手里的小鳥是生還是死?”他想,你要說它是活的,我手指一捻就掐死它;你要說是死的,我手心一張就讓它飛起來。憑什么你說的都是對的?我一定讓你錯一回!結果,那位睿智的老人只是寬容地一笑,他說:“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這是一個好故事,它關乎生命的成長。所有時間中,最重要的就是當下;所有權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長。
平時白天上班都是由**奶在照顧**,這幾天清明放假重任則落到我的身上,一直以來我都在**奶那里吹著風,教育孩子要保護她的野性,**是一個頑皮淘氣的孩子,都說淘氣的孩子才聰明,她想玩什么都盡量別去阻止她,給她一個善于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空間。
原來理論對于每個媽媽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行動起來卻是如此地艱難。我只是一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放假這幾天正好店里的朋友有事不能來,我就把她帶到店里玩,她很喜歡一個人跑到玻璃門前跪下來,可能是對那么大一個透明物體很好奇,先是用小手去撫摸,不過癮又去用舌頭去舔,看著她對玻璃的那一份柔情我都有些陶醉,可是她這幾天得的痢疾就是臟東西進入口中而引起的,就走過去把她抱起來不讓她去舔,畢竟路邊車來車往灰塵太大了。但是她卻執(zhí)意要去,我指著玻璃問她:“**你說玻璃巴巴(臟的意思)不?”她不加細索的說“巴巴”,“巴巴你為什么還要去吃呢”?
其實才1歲多的孩子她怎么會知道那么多,她只是看著玻璃透明好玩,透過玻璃就可以看到整個世界,去舔玻璃就是去舔所有她喜歡的事物,像行人,汽車,樹等。我卻執(zhí)意要告訴她那是錯誤的,在阻止她了多次之后,我實在是忍無可忍的打了她的屁股。她的小嘴一撇傷心的要哭。我趕緊讓**爸過來抱著她出去玩了。
一直以來我都在回憶自己的童年,爸爸媽媽都忙于一畝三分地,而又沒有爺爺奶奶,在農村那廣闊的田野里,自己可以沒有束縛拼命的玩,玩累了就躺在地上睡覺,餓了抓一把野草就可以充饑,自己小時也沒有經(jīng)常生病。哪有現(xiàn)在孩子受得這么多束縛,不能做這,不能做那,這不干凈,那不衛(wèi)生。想給**一個沒有束縛的快樂的童年,在行動上,生活中,給她足夠的自由,保持孩子自身的一份野性,但是卻又感覺她是一個麻煩的制造者,不停的去斥責她的不對,斥責會慢慢的禁錮了孩子的思想。
愛心小貼士:
對于孩子的教育: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順從、聽話,允許孩子持看不同的看法。
讓孩子有權決定自己的事,鼓勵孩子自己拿主意。
不要動輒責備孩子,使他畏首畏尾。
孩子犯錯時教育的七個技巧:
1、請孩子幫助2、明確表達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3、表達你的期望4、提供選擇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6、采取行動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導讀:唯有當一個人不愛孩子的時候,才會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成為這樣一種人或是那樣一種人,一個人的野心、夢想、偶像便借著孩子而獲得實現(xiàn)。這里面唯一忽視的就是孩子這一個活生生的人。自卑的父母才會以孩子的表演來滿足自己的虛榮。
父母為何喜歡讓孩子表演?過早讓孩子表演的心理危害是什么?還有究竟多大的孩子適合單獨表演?這都是需要我們父母面對的問題。
熟悉的場景
每逢兒童節(jié)朋友圈里總會曬許多孩子的節(jié)目表演,單人的、雙人、多人的,各種匯報演出和才藝秀,學校和父母都非常熱衷于這樣的表演,領導喜歡看、學校需要這樣的品牌展示、家長更是炫耀的資本,同時大家也肯定看到了許多孩子表演時出洋相的視頻和畫面,日常生活中:“來,給叔叔阿姨們背首詩、彈段琴!”
父母讓孩子表演背古詩、唱歌、彈琴等才藝秀,極大的滿足了父母的成就感和虛榮心,卻很少關注表演的主角——孩子,孩子的內心感受是什么?表演會給孩子帶來什么?也許一次不完美的表演帶給孩子一生創(chuàng)傷。父母為何喜歡讓孩子表演?過早讓孩子表演的心理危害是什么?還有究竟多大的孩子適合單獨表演?這都是需要我們父母面對的問題。
首先父母為何樂此不疲的讓孩子在眾人面前表演,其實不光是父母喜歡讓小孩表演,我們成人何償不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每天上演一出出炫耀和表演的人生戲碼。
進化心理學上有個人類之間地位競爭的炫耀假說,這是由人類學家霍克斯提出來的:女人們都喜歡和展現(xiàn)他們與眾不同能力的男人為伴:炫耀他們的肌肉、他們的守獵技術、他們打到的獵物、他們的歌聲。這意味著女人們能得到更多的食物和更好的安全及照顧。同樣男人們都喜歡和炫耀她們健美體型和善良品質的女人為伴,這意味著男人能等到更好生殖快樂及繁衍更多的后代。炫耀和表演的意義在于可以讓人們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和生存質量。所以遠古到現(xiàn)在人類,從小孩到老人,從男人到女人都在炫耀表演著自己的衣著、學識、才藝為的就是讓我們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包括吸引更多異性的資源),讓人生更有價值和成就。
同樣現(xiàn)在巨大的社會生存競爭,逼迫年輕的父母必須培養(yǎng)孩子更多的才能,父母相信這些技能一定會幫助到孩子將來的人生,父母有兩個善良的信念:一是孩子越早會一些別人不會的東西,孩子將來的成就更大,如傷仲永的故事。二是孩子會的技能越多(包括表演技能)將來人生的收獲越多,所以我們要上更多興趣班。
這些表演帶給父母的好處就是:一、我是個優(yōu)秀的父母,你看正是我的優(yōu)秀才培養(yǎng)了如此優(yōu)秀的孩子;二、體現(xiàn)一個愛孩子的偉大父母形象,愛你才舍得如此的投資你。但事實上,唯有當一個人不愛孩子的時候,才會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成為這樣一種人或是那樣一種人,一個人的野心、夢想、偶像便借著孩子而獲得實現(xiàn)。這里面唯一忽視的就是孩子這一個活生生的人。自卑的父母才會以孩子的表演來滿足自己的虛榮。
大人又為何如此喜歡看表演呢?曾經(jīng)有位有名的心理咨詢師,一天來了位來訪者,說他非常的焦慮,非常的不快樂,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咨詢師就對他說,聽說劇院里有位喜劇大師,每個人觀看他的節(jié)目都能快樂很久,你也可以去試試。那位來訪者說,我就是你們所說的那位喜劇大師。
看別人表演有三大好處:滿足參與歸屬感,劇中總能有讓自已參與角色,滿足正義感、滿足成就感;總有不如自己的人在表演中出現(xiàn)。觀看孩子的表演除了驚嘆孩子們的才藝外,更多的是孩子們表演中純真的洋相總是能讓大人開懷大笑。所以朋友圈中孩子們出丑的照片和視頻總是絡繹不絕。
根據(jù)兒童人格發(fā)展理論,讓孩子表演會對孩子產(chǎn)生許多不良的影響:
不信任與焦慮
我曾經(jīng)有個來訪者講述過這樣一件事,他從小就被父母為了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而被逼著各種表演,那種害怕、委屈、不情愿的心情到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特別有一次隨父母參加一次大型婚禮,父母突然抱著他上臺,讓他唱一首歌,他當時毫無準備,很不情愿,僅僅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面子,要是不答應就會被罵不懂事兒,那種害怕的心情到現(xiàn)在想起來手都會抖、心跳也會加快,關鍵是他覺得是父母出賣了他,以后他再也不愿意隨父母出席別的活動,也就是他不信任他的父母了,同樣成年后也不太信任別人,擔心隨時會被信任的人出賣。
在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第一階段就是要培養(yǎng)對父母的基本信任感,如果信任感沒辦法建立,孩子就會產(chǎn)生持久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及焦慮。健康的人格需要信任的基礎,這樣才會進入下個發(fā)展階段。否則不管年齡多大都無法信任自己和別人。
自我懷疑
一個非常有名的主持人,他講述過他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小時候他經(jīng)常被父母和學校鼓勵到臺上演講,他對自己的演講能力也非常有信心,在一次全市關于一個政治主題的匯報演講比賽中,市領導、校長、老師、父母、甚至親戚都在臺下,他上臺居然腦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忘了,后來居然緊張得尿了褲子自己都不知道,從此以后他再也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有演講能力的人,甚至自我懷疑就是一個完全無用的人,讓父母和學校都丟了臉,孩子還無法把行為和自我這個人區(qū)別開來,別說孩子,就是許多大人也做不到。自我懷疑的孩子需要將來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重新自我肯定重建自我。
內疚和羞愧
還是上面那名主持人,由于那次是全市的政治主題的匯報演講,由于他的發(fā)揮表演失常,學校沒有獲得任何的名次,領導還被批評了,父母也覺得臉上無光,他就特別的內疚,覺得對不起學校和父母,所以到現(xiàn)在還覺得對不住學校和老師,所以學校同學畢業(yè)聚會他都不愿意參加,無法面對當年的老師。內疚和羞愧會深深的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從能量等級上羞愧是最低的。小時候許多人就被逼經(jīng)?!氨硌荨?,如果不從,父母就厲聲訓斥,“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啦,不出趟啦”。
雖然那時候自己小,對大人的這種心理還不明白,但真心覺得委屈和難過。在咨詢中不止一次遇到來訪者因為當眾表演或展示失敗了,受到老師父母的指責而深深的羞愧,這種羞愧感一直伴隨著他們的人生,有著極低的自我價值感。
競爭與自卑
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參加了一項重大的表演比賽,比賽獲得了第二名,但她一點不高興反而覺得非常的自卑,她覺得第二名就是自己的能力不如人。有表演就會有評判,就會有競爭,第一名只有一個,第二名以后所有的人都覺得自己沒有別人優(yōu)秀。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童年的自卑是人邁向悲觀的一生的開始“。一旦學識和才能被作為成功與控制的手段而加以崇拜,那么世上便會有無情的競爭、對立和永無止息的爭斗。
人生如戲
孩子最早的表演從五個月會笑的時候就開始了,孩子知道我要得到父母很的照顧,就得討他們的開心,他們開心了我就能很好的活下去了。父母媽為體現(xiàn)孩子的優(yōu)秀和能干,不斷的讓孩子進行各種表演,表演模仿大人的說話和動作,表演電視里人物的形象,表演得好,大人就夸獎表揚,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正強化。慢慢的孩子就離自我越來越遠,父母需要什么我就表演什么,因為那樣會得到父母的獎賞強化。
特別是經(jīng)常上臺表演的孩子,顯得特別的懂事,特別的成人化,久而久之孩子就不能區(qū)分哪個是舞臺,哪個是生活了。這些孩子讓人總覺得有些不對勁,缺少了那份質樸和真實,因為他們太完美了,永遠要展示最完美的一面,他們自己不知道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哪個才是自己的需求,哪個是父母的需求。人生總是要表演,多做點準備,晚點上臺又何妨,面具一戴就無法取下了。
父母該如何做?
心理學研究表明,九歲前的孩子不適合單獨表演,大家可以觀察九歲前單獨表演孩子的身體語言,再怎么流利大方,都掩飾不住肢體和眼神的焦慮。欣喜的是一些真正關注孩子身心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如華德福教育都不會讓孩子過早的單獨表演,也不會進行才藝匯報演出。即使真的需要表演盡量避免單獨讓九歲前孩子在眾人面前表演,實在不行可以群體表演。
所有的才藝都是為了自己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和有趣,孩子的才藝也不例外,父母可以更好的告訴孩子的是:用分享取代表演。我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才能,在自我享受的同時,我也可以與別人分享我的快樂和才能。表演以取悅他人為出發(fā)點,在意的是別人的掌聲,焦慮再所難免,分享以自我為中心,得失成敗笑罵由人。
學識和才能雖然能幫助我們贏得別人尊重,卻不能解決內心的壓力和沖突,由于缺少對自我和生命整體的了解,才能卻變成了自我毀滅的手段。父母和學校的教育應該喚醒一個孩子的自我認識的能力,而非滿足于自我虛榮的表演,畢竟孩子不是為了實現(xiàn)父母意志的工具。
我們父母有時把對孩子的愛等同于責任,用為孩子好的名義去任意控制、塑造另一個生命,希望通過孩子的成就來滿足自已未曾實現(xiàn)的欲望和夢想。培養(yǎng)孩子的成功就是培養(yǎng)如何競爭甚至是斗爭,終將會被社會所斗爭,因為是人總會有破綻,既然我們未曾成功過,又怎么忍心讓孩子繼續(xù)加入這場苦戰(zhàn)。
育兒心得: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漸變的過程,隨著孩子生理、心理的一天天成熟,父母和孩子一方面享受著陪伴與成長的喜悅。另一方面,成長過程中來自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等各種壓力、煩惱、沖突,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應對,用心處理。
一、正確認識自己
1.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評價。當孩子在學習中或者活動中取得好的成績時,引導孩子把現(xiàn)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作比較,從而讓孩子發(fā)現(xiàn)以前不會做的事情現(xiàn)在靠自己的努力都會了,使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增強自信心。
2.引導孩子學會欣賞他人。在集體活動中尋找別的孩子的優(yōu)點,引導她學會贊美身邊的同學,同時鼓勵孩子從別人身上學到自己不具有的優(yōu)點,通過自我控制和父母的提醒,做出調整和改進,不斷進步。
二、經(jīng)營個人長處
1.了解孩子興趣。孩子的興趣往往是其天賦的“閃光點”。平時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的運動能力特別強,身體的協(xié)調性、靈敏性特別好,從而也有意識地培養(yǎng)她的運動意識,只要條件允許會帶她體驗各種運動。還有,平時孩子喜歡用各種顏色在白紙上涂涂畫畫,雖然畫出來的東西我們看著什么都不像,但是她卻能說的頭頭是道,這份熱情致使我愿意幫助她準備好材料,協(xié)助她完成每一幅創(chuàng)作。
2.了解孩子性格。孩子平時比較要強,做事很認真,也愿意把事情做完整做好。但是在競技游戲方面就比較敏感脆弱,一輸就可能眼淚水要出來了,因此,平時也很注意培養(yǎng)孩子正面的競爭心態(tài),讓她知道參與的過程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輸贏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體會游戲帶來的樂趣。
三、尊重孩子叛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了解出現(xiàn)叛逆現(xiàn)象是孩子自我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xiàn)。
1.理解孩子。父母對孩子的行為不要妄加干涉,如果需要孩子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氣,盡可能以平等的態(tài)度征詢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留出選擇的余地。
2.尊重孩子。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語氣是否容易接受,尤其是一些玩笑話,小孩子其實根本沒有能力理解大人說的話是開玩笑的還是在取消她,所以父母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3.鼓勵孩子。經(jīng)??陬^表揚孩子、滿意的表情、深情的擁抱,及時肯定孩子的正確行為,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應該堅持的,什么事情是不應該堅持的,從而也慢慢的培養(yǎng)孩子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四、勇于承擔過錯
特里法則告訴我們:當問題發(fā)生時,最好的辦法是尋找解決辦法,而不是費盡心思地去尋找替罪羔羊。
1.引導孩子保持一顆謙虛的心。讓孩子知道面對問題時,如果說“我不是故意的”、“這不是我的錯”、“本來不會是這樣的”、“都怪……”這些話,是在推卸責任。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這不要緊,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學會自己先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找出錯誤,并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是最厲害的。當然,作為父母也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盡量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先考慮一下是否合理,經(jīng)常能在父母的引導下自我反省。
2.父母不要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父母總是擔心孩子由于判斷力不足而做出錯誤的選擇,其實不必過于擔心,即使孩子錯處了錯誤的選擇,那也是她在體驗人生,她會從中悟出很多道理,而且切身體會得到的經(jīng)驗往往比父母直接告訴孩子要來得印象深刻。因此,父母請放慢你的腳步,先試圖從孩子的角度去重新考慮一次問題,也許就會理解孩子的行為。父母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做錯了,也應該主動向孩子說聲“對不起”。
五、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
古有“孟母三遷”,可見環(huán)境的重要性。父母任何時候都要考慮孩子的感受,不要開心的時候對孩子嘻嘻哈哈,不高興了就拿孩子撒氣;父母在家的時候,要多制造一點歡聲笑語,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父母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如一起打掃衛(wèi)生、一起鍛煉身體、一起游戲等等。
擁有一個幸福的未來,是每個孩子的夢想,也是所有父母的心愿。那么,從現(xiàn)在起,做父母的應多學習、多掌握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做好孩子的榜樣。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但社會不會因此就減輕他們的責任,因此我們要未雨綢繆,從小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家庭的責任心,愛心和感恩之心。
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感
孩子的爸爸經(jīng)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孩子倆個人。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和孩子談“爸爸不在身邊我倆要相互體貼照顧,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事,讓爸爸在外面放心工作?!彼c著小腦袋同意。我讓她操心負責自己的事情:如自己聽鈴聲起床,自己穿衣服,晚上自己的內衣、襪子自己洗。
另外,分少部分家務讓她做,如吃飯時她負責擺桌子,拿碗筷,吃完飯負責收拾、刷洗碗筷等,我適時地表揚鼓勵。很快,她自己都能認真做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適量增加家務勞動的內容:擇菜、收拾房間,幫媽媽一起招待客人等。慢慢地,她就覺得做好這些事情是自己的責任,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
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
孩子上小學的時候,他們班里有一名同學家庭條件不好,在孩子的言談中,我聽到班里很多孩子欺負他,歧視他。怎樣幫助這個孩子?也是幫助自己的孩子在一個和諧友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我和班主任聯(lián)系,老師說物質上的給予也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這個孩子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和他玩,那么就從您的孩子開始吧。
我和孩子一談,她很愿意配合老師、家長,就主動和那個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業(yè)并相互交換手工禮物。慢慢的,更多的同學加入和那個男生一起玩,老師適時鼓勵,再沒有同學欺負那個男生。孩子們在和諧、有愛心的班集體中生活學習。
讓孩子學會感恩
教育孩子對社會、對環(huán)境、對周圍的人有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在路上看到清潔工,我和孩子說:每天你還在美美的睡覺,他們4點鐘已上班,才使我們能在清潔的有秩序的環(huán)境中生活,對他們要感恩;花草樹木不要攀折,它愉悅著我們的心情,要感恩。
感恩老師的諄諄教導,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對孩子說,每天都有很多人為我們服務,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并用行動回饋社會。
點評:家長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和愛心。讓孩子懂得:認真做好自己每一件事情是他的責任,關心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用愛心回報他人和社會。
喜歡《育兒心得:從小讓孩子體驗成功到底有多重要?》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說課稿猜猜我有多愛你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1 西班牙旅行的時候,碰到一對中國父子。父親因為到歐洲出差,帶著孩子一路游歷歐洲城市,在巴塞羅那,然后又去巴黎。 他的父親研究生畢業(yè)之后,赴國外工作,若干年后回國內的一個大型企業(yè)工作。你可以感受到他身...
一個從閱讀中經(jīng)歷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傾聽了眾多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shù)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會更成熟,價值觀會更完善,他的境界會更美好;同時他會有自己獨立見解,很少會陷入盲從和愚蠢。他從閱讀中獲得的,不僅...
導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這就是“賞識”——欣賞肯定。而賞識一旦被家長正確運用,它的魅力是無窮的,會成為孩子不斷追求成功的“金鑰匙...
“家庭就是一個讓我們從小醞釀牽掛的地方。家庭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所有時間中,最重要的就是當下;所有權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長。” 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遠離了“分享”這個詞 以前人們夸一個...
保持孩子的野性,教育到底有多難都在說中國的教育缺少一種野性教育,中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以法官自居,以聽話不聽話,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一個主要標準。片面強調孩子要怎么怎么做,全然不考慮自己的話到底是不是...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