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主題活動方案。
幼兒園開展活動,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有著行為指導的作用,教師與幼兒一起游戲,更是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感情。為了活動可以正常進行,就需要先準備好活動的方案。那么,你是否在尋找幼兒活動方案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樹木的2020主題活動 | 大班辨析式活動:《樹是我們的好朋友》”,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3月12日植樹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老師們估計要開始計劃一系列教學活動了吧?“樹木”是幼兒園課程中一個常見的主題,也是兒童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事物。然而,熟悉并不一定意味著感興趣。如何引發(fā)兒童對“樹木”主動探究的興趣,讓兒童自愿、自主地去進行探究活動呢?這非??简灷蠋煹慕虒W功底?!丁肥占艘恍┙虒W活動案例,并有幸請到來自廣州的優(yōu)秀園長Susan來為老師們分析,這些教學活動到底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又是什么?如何改進?希望老師們能從分析對比中獲得啟發(fā)。
大班辨析式活動:《樹是我們的好朋友》
活動簡介:
樹木森林對維護自然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F(xiàn)在,由于亂砍亂伐現(xiàn)象頻繁,森林日趨匱乏,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嚴重失衡。為了培養(yǎng)生活再都市地孩子從小具有愛護樹木、森林地意識,我們以樹為主體,設計了此活動。活動中,我們以幼兒自己探索、尋找為主,鼓勵他們去找關于“樹木”資料、去發(fā)現(xiàn)“樹木的用途以及大量樹木被砍伐后造成的危害”、去爭辯“樹能不能砍”……幼兒在自己的收集資料、探索的過程中,了解樹木的用途以及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孩子對森林現(xiàn)在所面臨的危機感到憂慮的情感,萌發(fā)孩子保護森林的意識,同時使保護森林這個較大較遠的命題和現(xiàn)實以及“人口*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結合起來,讓幼兒體會到我們小朋友該怎么做。另外,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逐漸學會一種自我探索、主動學習的方法。
我們相信由孩子自己討論的這個“樹能不能砍”的問題,教學效果比直接向他們講人與樹木的關系、人要愛護樹木,所起到的效果要好。
活動思路:
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探究心理強,對事物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雖然森林離現(xiàn)實生活比較遠,但組成森林的基本單位—“樹”就在幼兒身邊。樹木制成品如家具、玩具和紙張、鉛筆等也離幼兒生活非常近。為此,我們通過到森林公園、恒大花木世界等親身體驗感知;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孩子探索發(fā)現(xiàn)以及觀看錄像、動手操作、參與評判、讓幼兒自己回家尋找的資料,在同伴面前進行交流、出點子想辦法等等形式,讓幼兒在一番探索后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收集資料是探索型活動中能充分調動積極性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一味地由教師提供知識、口訴,幼兒在活動中外于被動的“認知狀態(tài)”,就會覺得無趣,會遏止他們好奇心和探究欲。雖然記住了,但也是短暫的,膚淺的。因此,我充分提供探索空間,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尋找樹木能不能砍”的活動,自己尋找和自己觀點相同的資料,讓幼兒了解樹木對人的利弊之處,知道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從而激發(fā)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
活動設計:
一、 引起興趣、出示資料
(目的:引出主題,激發(fā)交流愿望)
二、 幼兒分組交流活動
(目的:突出樹能不能砍的矛盾)
三、 提出質疑,進一步探索
(目的:理解樹對人的用途以及過渡砍伐后造成的危害,引導幼兒從我做起,想辦法出注意,以及引出下一階段探索的內容)
活動目標:
1、 了解樹的用途以及與人類之間的關系,萌發(fā)幼兒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 Susan園長點評:在綠色幼兒園的評估中,環(huán)保活動,環(huán)境意識已是官方說法。
2、 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學習方法,鼓勵幼兒愿意學習。
? Susan園長點評:這里可以發(fā)展孩子的學習品質,要寫具體。
活動重點與難點:
1、 讓幼兒了解樹木對人類的好處以及過渡砍伐樹木后造成的危害。
2、 讓幼兒初步理解“砍與不砍”之間的矛盾。
活動準備:
1、 幼兒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前一階段非正規(guī)活動中關于樹木—森林等知識經(jīng)驗。
2、 幼兒自己從各方面收集有關“樹木”的資料。(如:圖片、錄象、照片、實物等)
活動過程:
一、 幼兒分成兩組,展示自己找到的資料
1、老師:上一次活動結束時留了一個問題:“樹能不能砍?”我們小朋友產(chǎn)生了兩種不同的意見。蘋果隊的小朋友認為“大樹可以砍”,而菠蘿隊的小朋友卻認為“大樹不能砍”。我知道你們這幾天從各種渠道(如:爸爸媽媽這里、網(wǎng)上、電視、報紙、書等等)找到了許多的資料、都有了自己的理由?,F(xiàn)在就先請你們把找到的資料展示在兩塊板上。
2、幼兒展示自己找到的資料。
3、 個別幼兒介紹
師:“你們找到了那么多的資料。這些資料你是從哪里找來的,請你說說你的觀點和理由?!保ɡ蠋煂τ變旱睦碛删硎就猓斑€有誰想說說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二、幼兒交流活動:幼兒分成兩組,開始相互講述自己的理由。
1、 師:“我知道你們每個人都想說說自己的觀點和理由,那么現(xiàn)在請你去找一個和你意見不同的小朋友,把你的理由告訴她。”
2、 請幼兒相互交流,分別聽對方說理由。
如:一幼兒說:我認為樹可以砍,因為樹可以做家具(出示自己帶來的照片)這就是我家的家具,就是用家具做的,很漂亮。又如:另一幼兒說:我覺得樹不可以砍,(出示錄象)讓其他幼兒了解樹木砍掉會發(fā)洪水的,等等。
3、 共同看黑板,請個別幼兒講述。(比較典型的意見和內容)
師A:“剛才你是怎么用你自己的理由來說服對方的?(請兩位幼兒講述)或組織幼兒一同觀看錄像、碟片磁帶等?!?/p>
師B:“有的小朋友還找來了錄像、碟片磁帶等,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磁帶里講了些什么?”
師C:(問整體)你們是否同意“蘋果隊”的意見——樹可以砍?!安ぬ}隊”,你們呢?
三、提出質疑,進一步探索
1、 師小結:看來你們都沒有辦法說服對方接受你們的意見。那怎么既能滿足我們生活、游戲中的需要,如做家具、桌子、積木等好東西,又不會因為砍了過多的樹木而引發(fā)許多的災害。如:“洪水”、“小鳥沒家”等,我們一起動動腦筋,想些好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看看哪一組小朋友想出的辦法多。(引發(fā)幼兒探索以及學習的興趣)
2、 討論解決的辦法
3、 結束:剛才我們想了許多的好辦法,等一會請你做“綠色娃娃”把這些好辦法去告訴別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蛘哒埬阌變夯厝ピ倮谩颁浵?、VCD、翻閱圖書、圖片”等方法找找和想想解決的方法。下一次我們繼續(xù)討論。
活動效果:
1、 本次活動,讓孩子在自己尋找資料、探索樹木、以及辯論式的討論“樹能不能砍”的過程中,了解了樹木對人類的廣泛用途。如:樹木可以做成家具、木制玩具、可以防止噪音等等,知道了我們生活中的確離不開它。
2、 讓孩子了解了由于人類的大量的砍伐樹木,破壞了生存平衡,造成了許多的危害。如:洪水泛濫、沙塵暴……m.cnsjbj.cn
3、 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尋找以及父母的幫助,認識到了樹木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知道要從自己做起愛護小樹苗,不折樹枝、不摘花等等。
4、 孩子們把自己所學到的資料向家長宣傳。很多家長都在活動后,受到了教育、紛紛表示:孩子那么小,就知道愛護樹木。我們做家長的也應該向孩子們學習,愛護樹木,愛護我們周圍的綠化。
5、 另外,孩子們還穿著著漂亮的“環(huán)保服飾”,拿著自己繪畫的“宣傳畫”,走進社區(qū),用自己稚嫩的話語向社區(qū)的居民宣傳“樹木的用途”。如:“叔叔、阿姨,請您們和我們一起愛護大樹”、“大哥哥、大姐姐不要折樹枝,小樹會疼的”、“爸爸、爺爺,為了我們的空氣清新,請別再吸煙了”……通過這個延伸活動,既使孩子們通過親自參與各種豐富多彩的環(huán)?;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關心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愛護我們的環(huán)境,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又使家長、居民們在看演出、看繪畫作品等的過程中受到了一次環(huán)保教育。
活動評價:
教師的活動內容“樹木”來自于幼兒感興趣和一直爭論不休的命題。教師課前讓持各自觀點的幼兒分別尋找資料。這正體現(xiàn)了“二期課改”和EPD的精神——“主動參與”。在小組教學時,教師給予幼兒充分展示自己材料和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在這種活動中,從分的體現(xiàn)了EPD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參與、關注社會、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參與、預習探究、綜合滲透、合作討論”兩個十六字的方針。幼兒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師與幼兒共同成為學習者、探究者,是正確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活動中的及時的反映。因此,盡管是大班幼兒,但是發(fā)表自己觀點時頭頭是道,非常想說、敢說、愿意說。我們在活動中,可以看到由孩子自己討論的這個“樹能不能砍”的問題,教學效果比直接向他們講人與樹木的關系、人要愛護樹木,所起到的效果要好。
? Susan園長點評:
大班孩子的這個活動很好,我喜歡,是綜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師最后的總結中,除了總結2組不同幼兒的觀點外,更重要的是給幼兒一個循環(huán)利用的意識,不能因為環(huán)保就不用木制品,因為木制品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能因為木制品有用就大肆砍伐。我們鼓勵循環(huán)利用,并且用再生品或其他可循環(huán)利用的物品替代不必要的木制品。
yjs21.cOm更多幼兒活動方案編輯推薦
3月12日植樹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老師們估計要開始計劃一系列教學活動了吧?“樹木”是幼兒園課程中一個常見的主題,也是兒童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事物。然而,熟悉并不一定意味著感興趣。如何引發(fā)兒童對“樹木”主動探究的興趣,讓兒童自愿、自主地去進行探究活動呢?這非常考驗老師的教學功底?!丁肥占艘恍┙虒W活動案例,并有幸請到來自廣州的優(yōu)秀園長Susan來為老師們分析,這些教學活動到底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又是什么?如何改進?希望老師們能從分析對比中獲得啟發(fā)。
中班美術教案:
春天的樹林(布拓印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布拓印畫《春天的樹林》,感受綠色樹林的美麗,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 Susan園長點評:建議教師從幼兒學的角度寫目標。比如學習什么,提高什么,發(fā)展什么;而不是教會幼兒,引導幼兒,鼓勵幼兒。教會的主體是老師,學習的主體是幼兒。
2、初步學習用布拓印的方法作畫,體驗不同工具材料繪畫活動的樂趣。激發(f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愛好。
? Susan園長點評:這個目標內涵太多,建議分2個目標呈現(xiàn)。
活動準備:
1、布拓印畫《春天的樹林》。
2、錄音機、配樂散文磁帶(音樂選用《愛琴?!罚?。
3、幼兒繪畫紙、廢報紙(墊在繪畫紙下)、油畫棒、水粉顏料(檸檬黃、草綠、翠綠)、拓印用布團、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感受作品的美,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欲望。
1、展示作品《春天的樹林》,引導幼兒感受作品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①畫上有什么?看上去怎樣?你覺得畫上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呢?
②這幅畫上的樹林用了哪些顏色?什么顏色用得最多?
③這幅畫上的樹桿是怎么畫的?看上去覺得怎么樣?
④看到這幅畫你會想到什么?
⑤小結:這是一幅春天樹林的畫,看上去很寧靜、很美。樹桿的線條比較直、有力,看上去像人一樣很有精神。春天,樹木都長出了新葉,嫩嫩的、綠綠的。小草也長出來了,一片嫩綠。整幅畫用了很多的綠色,有的綠色較深,看起來像老樹葉;有的綠色淺一些,像長出不久的新葉;有的還是檸檬黃色的,像剛長出的嫩芽。樹林好像很深,可以一直走進去,給我們一種想象:這美麗的樹林深處還會有什么呢?……春天的樹林是多么的迷人。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展示作品,引導欣賞。老師以提問啟發(fā)幼兒思考、議論,讓幼兒對這幅畫的表現(xiàn)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師的小結幫助幼兒理清思路,進一步加深體驗,更深地理解作品的美。在思考和議論的過程中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智能。同時通過欣賞《春天的樹林》的美,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發(fā)展自然觀察者智能。
⑥配樂散文欣賞《春天的樹林》:
小朋友,剛才我們認真地欣賞了這幅畫,現(xiàn)在請閉上眼睛,讓自己走進畫里,邊聽邊用心去感受一下春天樹林的美(播放配樂散文《春天的樹林》錄音。
二、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體驗不同工具材料繪畫的樂趣。
小朋友,剛才我們讓自己走進了畫里,欣賞美麗的樹林。你們是不是也想自己動手把春天美麗的樹林畫出來呢?用什么方法畫最好又最有趣呢?讓我們試試用布拓印的方法,也許能畫出更加迷人的樹林。
1、示范布拓印的繪畫方法:
①用棕色(或深色)油畫棒畫樹干、樹枝,要用力一點,盡量畫濃一點。
②用布團蘸水粉顏料拓印,輕輕拍在樹干和樹枝周圍。先用檸檬黃,再用草綠色,最后用翠綠。每種顏色要集中一點。印的時候要拍(不能拖),顏料印完后再蘸色繼續(xù)印,直到畫紙印滿。
2、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
①先用油畫棒畫樹干、樹枝,要盡量用力畫濃些。
②蘸色時先淺后深(檸檬黃——草綠——翠綠)。
三、展示幼兒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展出幼兒作品,組成大幅《春天的樹林》。以游戲“去樹林散步”,引導幼兒欣賞自己及同伴的作品,說說春天樹林的美麗和迷人,體驗成功的喜悅。
? Susan園長點評:這個活動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在一個活動里完成,我認為是不可能的。建議分成欣賞和布拓印畫2個活動進行。另外這個活動里面有幾個問題要注意:
1.感受活動里教師的愿望是很美好的,但是孩子聽完散文估計是不會情不自禁發(fā)出贊嘆的。對于中班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將畫和他們平時能見到的春天景象聯(lián)系在一起,能從畫中想象,能體會到色彩帶給人的情感體驗,至于樹干怎么畫這樣的問題最好忽略。另外配樂散文對于中班幼兒是有難度的,成人對這類型的欣賞都需要有一定的功底,這個環(huán)節(jié)建議換換。前半部既然是欣賞了,那后半部就可以讓幼兒表達一下他們的感受。
2. 幼兒如果是首次接觸布拓畫,要按先后順序進行這么多顏色的拓印,同時還要習慣這么多的常規(guī),難度不是一般大,這個不建議作為第一次的嘗試,但是可以是有經(jīng)驗下的活動。
3. 這個活動能給幼兒帶來不常用的材料,我覺得很好,修改后我認為欣賞和這個活動有參考價值。
3月12日植樹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老師們估計要開始計劃一系列教學活動了吧?“樹木”是幼兒園課程中一個常見的主題,也是兒童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事物。然而,熟悉并不一定意味著感興趣。如何引發(fā)兒童對“樹木”主動探究的興趣,讓兒童自愿、自主地去進行探究活動呢?這非??简灷蠋煹慕虒W功底。《》收集了一些教學活動案例,并有幸請到來自廣州的優(yōu)秀園長Susan來為老師們分析,這些教學活動到底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又是什么?如何改進?希望老師們能從分析對比中獲得啟發(fā)。
以上框選?
《中班藝術領域:制作垂柳》
關于主題選擇,Susan園長的點評:
這個活動作為一個春季藝術領域的活動雖然有點普通,但是確實是有可操作性的,材料容易找,孩子也有動手的機會,另外作為感受春天的活動,這個也是沒問題的。建議將這個活動和教師的環(huán)創(chuàng)結合,孩子的作品用來布置自己的活動室,能提高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同時減輕教師環(huán)創(chuàng)的壓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綠色皺紋紙和綠色彩紙制作垂柳。
? Susan園長點評:如果幼兒是第一次使用該材料可以將使用方法作為目標,但是中班幼兒對這些材料應該有使用經(jīng)驗,這個建議刪除。
2.發(fā)展幼兒手指動作的靈活性。
3.培養(yǎng)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和團結協(xié)作,互相配合的集體觀念。
? Susan園長點評:這個目標里包含2個方面的情感目標,建議只取其一。另外作為藝術領域的活動最好有相關的審美方面的目標。
活動準備:
1.課前讓幼兒觀察、認識垂柳的基本特征。
2.綠色彩紙,長短不一的綠色皺紋紙,剪刀,膠水等。
活動重、難點:
重點:教幼兒搓柳枝,不能松散,學會把末端粘牢。
難點:教幼兒用剪刀一次剪出幾片柳葉,形狀細而長的,兩頭尖,中間稍寬。粘葉子時注意葉子的方向是向下傾斜的,不能粘成水平的。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春天到了,你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變化呀?
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師:對,柳樹都發(fā)芽了,小草都變綠了,花兒也慢慢的盛開了。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用綠色的皺紋紙和綠色彩紙來做垂柳。那請小朋友告訴我,你觀察到的柳樹是什么樣的?
2.引導幼兒回憶柳枝是怎樣的。
? Susan園長點評:對于中班的孩子“回憶”不是個好辦法,如果幼兒園沒有實物,那盡量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實物,幼兒看著實物描述肯定比回憶要說得有內容,同時也就不需要教師的范例了。
小結:柳枝是長長的,向下垂的,葉子均勻的長在柳枝上。
3.出示范例讓幼兒觀察,并學習制作柳枝,柳葉和粘貼的方法。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引導幼兒把柳枝和柳葉都粘貼在適當?shù)奈恢?,共同制作一棵柳樹。(樹枝搓緊不能松散)
5.展評幼兒作品
比一比哪一組的柳樹生長的最茂盛,柳枝最多而垂,柳葉大小、距離均勻。
? Susan園長點評:評價應回應目標,例如審美,例如合作。生長得茂盛,多等詞匯直接指向幼兒的制作速度,技能的評價不適宜放在這里。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時,把自己的作品與柳樹對比看看誰制作的最像。
? Susan園長點評:這個評價標準要商榷,“最像”就是“最好的、最成功的”作品嗎?對幼兒的藝術作品不宜用“像范例、像實物”來評價。
活動三:樹的用途
?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了解樹對于人、對于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進而懂得保護樹木。
(2)幼兒能說出日常生活中的木制品,了解木制品對人類的用途,教育幼兒節(jié)約木材。
(3)幼兒能積極利用搜集到的資料記錄樹的用途,喜歡用自己喜愛的形式進行表征活動。
?活動過程:
(1)認知活動:樹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2)集體談話:多種多樣的木頭制品
(3)表征活動:我們這樣愛護樹木
(4)體育游戲:小猴摘桃子
?生成活動:
(1)小組討論:紙是由樹做成的嗎?
(2)勞動實踐:大家一起來植樹
(3)故事:猴山
?活動實錄:
內容:
今天早飯后,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看《探索求知》這本書,當他們翻到第九頁時,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鄧嘉穎說:“呀!原來樹有這么多的作用!”薛安東說:“當然了,我昨天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知道了?!蔽覇l(fā)他們說:“那除了書上畫出來的這幾種樹的作用外,你們還知道樹的其他的用途嗎?”
黃一瑾說:“太陽很厲害時,大樹可以給人們擋陽光?!?/p>
薛義霖說:“樹還可以防風沙,特別是沙塵暴!”
韓宗軒說:“樹可以結果子給小朋友吃!”
“那么,果子有什么用?”我問到。
韓宗軒馬上說:“有的果子可以用來做種子,有的果子可以做藥,還有的果子可以做肥皂?!?/p>
高天昊說:“還有一些特殊的樹有特殊的本領,比如面包樹產(chǎn)的面包雖然不是面粉做的,但是當它成熟后摘下來在火上烤一烤,味道和面包差不多。而且,很有營養(yǎng),還可以做果醬呢!”
“樹可以鋸成木材,人們可以用木材造船、建房子、制成家具等?!蓖鯊┖普f。
張以帥把手舉得高高的,也發(fā)表了意見,“人們還可以用樹作成紙?!?/p>
“哇!大樹真好!”“我們真喜歡大樹!”孩子們議論起來。
“除了人類喜愛樹,還有誰喜愛大樹?”我又問道。
“小鳥喜歡樹?!焙⒆觽儺惪谕暤卣f。
我繼續(xù)說:“樹和動物一樣,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雖然它們的作用是不同的,也一樣應該受到我們的保護。那么,怎樣來保護樹呢?”
“要施肥。”“不搖晃小樹”,“不折斷樹枝”,“不亂砍樹木”,“要植樹造林”······
沉默了一會兒,張琛說:“我要把樹給人們帶來的好處畫下來?!薄拔乙惨嫞 毖Π矕|說完就開始畫下來。
(二)活動反思:
在研究樹的用途時,幼兒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知道了樹對人類是很有用的,進而懂得了保護樹木的重要性。幼兒思維開闊,想象力特別豐富。
?活動總反思:
《大樹》的主題活動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獲:
1.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主動參與到主題活動中,并主動通過搜集、詢問、討論、上網(wǎng)等多種途徑解決遇到的難題。
2.在觀察樹的變化中,幼兒喜歡用符號、數(shù)字、圖畫等形式記錄自己的觀察內容,這提高了幼兒觀察的興趣和對事物的觀察、比較、思維的能力。
3.幼兒喜歡用繪畫、手工的形式把自己知道的樹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幼兒在與同伴交流、合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
4.在主題活動中,幼兒學會了主動學習,主動嘗試,主動創(chuàng)造,主動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這提高了幼兒主動探索的能力。
5.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是教學的重要資源,爭取家長的支持是確保活動順利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在研究中,我們面對資料的缺乏,家長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積極為我們上網(wǎng)查找資料、找書籍,為我們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活動一:樹的種類
1.目標:
(1)幼兒了解大千世界中有各種各樣的樹,如牛奶樹、面包樹、吃人樹、洗衣樹、滅火樹等,從而認識這些特殊樹的特殊用途。
(2) 幼兒了解幾種常見樹的葉、干、果等各部分的名稱和外形特征,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興趣及觀察的順序性。
(3) 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通過對比樹葉,初步了解秋天落葉樹要落葉,長綠樹不落葉的簡單道理,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
(4) 幼兒喜愛搜集、查找、觀察、記錄、制作各種不同的樹。
2.過程:
(1) 集體討論:我知道的樹
(2) 戶外觀察與討論:常綠樹與落葉樹
(3) 認識馬尾松
(4) 歌表演《柳樹姑娘》
(5) 學誦古詩《詠柳》《大林寺桃花》
3.活動實錄:
戶外活動時,我們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周圍的樹,當走到一棵松樹邊時,陳睿小朋友問:“唉?這是一棵什么松?”小朋友們半天也說不出它的確切名稱。于是,我們給幼兒布置了任務,回家通過查找資料、詢問親人、上網(wǎng)等多種途徑了解有關松樹的知識。
第二天,薛義霖來到幼兒園第一個告訴我:“老師,昨天我問了奶奶,我們幼兒園旁邊的那棵松樹是雪松?!币慌缘耐鯊┞犃耍R上贊成說“對,是雪松。森林公園里的那棵松樹也是雪松?!毖霌P小朋友補充說:“櫻花林里的那棵松樹是塔松,像寶塔形狀?!焙⒆觽兟牶蟛挥傻嘏康酱皯羯舷蛲鈴埻把┧傻臉渲ν麓?,很分散?!毖霌P繼續(xù)說?!八傻臉渲Ρ容^平直,一層層,很象寶塔?!焙⒆觽円贿呌^察一邊議論,較好地掌握了兩種松樹的異同點。
“那你們誰還知道其他松樹的種類?”我的一句話又重新引起了幼兒的注意。
“我認識金錢松,它也是松樹的一種,它是我國特產(chǎn)樹種,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種?!备咛礻惶咸喜唤^地說。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還能說出金錢松的一些其他知識嗎”我問道。
“我是從《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上知道的。金錢松又叫金松、水樹。它的種子可榨油,它能抗火,明天我把這本書帶來給你看?!备咛礻怀聊艘粫?。黃一瑾小朋友把手舉得高高的。
“我還知道全世界松樹中有230多種,我們中國有115種,我知道馬尾松還叫青松,我媽媽告訴我的?!?/p>
“松樹的壽命較長,它有頑強的抗爭精神。我還會背有關松樹的詩呢!——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瘪R修祺小朋友搶著說。他剛說完,江雨秀大聲說,“我還知道一句詩——‘壽比南山松?!?/p>
“江雨秀,我提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松樹為什么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嗎?”馬修祺自豪地問江雨秀。孩子們自告奮勇,討論得非常激烈。
(1)學習古詩《詠柳》《大林寺桃花》
(2)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
(3)手工制作:千姿百態(tài)的樹
4.活動反思:
我們在組織幼兒觀察幼兒園周圍的樹時,許多幼兒不能叫出常見樹的名稱。于是,教師給幼兒布置了任務,讓幼兒自己想辦法了解更多種類的樹。孩子們一下來了興趣,紛紛通過詢問家長、查找書籍、上網(wǎng)等多種形式,了解更多有關樹的種類的知識。幼兒活動熱情提高了,他們還能由一種問題引發(fā)出其他的問題:比如學會了背詩、對常綠樹和落葉樹為什么落葉和不落葉發(fā)生了一些疑問。這樣,教師組織幼兒繼續(xù)探究主題活動的范圍廣闊了,幼兒探究的欲望提高了。
活動二:樹的變化
1、 目標:
(1) 幼兒能根據(jù)突發(fā)事件觀察樹的變化并喜歡表征。
(2) 能比較毛桃和紅葉碧桃的芽、葉、花等各部分的異同,學會用符號、圖畫等不同的形式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3) 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畫出柳樹、桃樹的整體及局部的外形特征,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繪畫技能。
2、 過程:
(1) 小組觀察討論:下雪了,樹變了
(2) 觀察記錄:紅葉碧桃和毛桃的變化
(3) 戶外寫生:柳樹、桃樹
(4) 分組討論:
A、 樹沒有皮能不能活
B、 樹干為什么是圓柱形的
C、 大樹的年輪
3.?生成活動:
(1)故事《小桃仁》
(2)美工活動:四季的樹
4.?活動實錄(一):
(1)內容:
因為突來的寒流,昨夜下了一場大雪。今早,我和孩子們一起觀察下雪后的樹。
張?。骸拔野l(fā)現(xiàn)各種樹的樣子都沒變,只是枝條變成白色的了?!?/p>
薛安東:“誰說的?我怎么覺得所有的樹都變成一個樣子了?”
他的話立刻遭到了董赫的反對:“不對!象塔松、白玉蘭、紫荊花這樣的樹枝條都變形了,只有百合花和槐樹沒有變。”
這個小家伙一口氣說出了這么多樹的種類,看來他真的觀察的很仔細。這時,黃一謹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下雪的時候,樹應該怎么畫呢?”
我說:“你們好好看一看,雪落在樹的什么部位?”孩子們仔細看了看,恍然大悟:“哇!雪花落在樹的上半部,一半用線條勾畫,一半涂顏色,雪把樹遮住了一點!”張琛還說:“如果畫一棵樹,用棉花當雪粘在樹的上面也可以,對嗎?”多聰明的孩子呀!
(2)活動反思:一場突降的大雪引起了孩子們的濃厚興趣,,為他們對雪后樹的表征活動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在探究活動中生成了一個有價值的小分支。孩子們在觀察、討論、表征中,進一步了解了樹的一些小知識。同時,也鍛煉了老師處理捕捉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活動實錄(二)
(1)內容
今天,我們一同去看桃樹。孩子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兩場春雨過后,小桃樹竟然長出了花苞,而且有的枝條上還開了一朵小小的小桃花。孩子們比較起來,高天昊說:“我發(fā)現(xiàn)紅葉碧桃花和葉子一起長?!毖αx霖說:“我發(fā)現(xiàn)紅葉碧桃的葉子是紫色的,花苞里面是粉紅,外邊的皮也是紫紅色的。”當我們繞到后面,孩子們一下子就比較出了紅葉碧桃與毛桃花、葉的不同。馬修祺說:“快看,毛桃的花苞是大紅色的,葉子是綠色的,而紅葉碧桃花是粉紅色的,葉子是紅的?!?/p>
(2)活動反思:
隨著季節(jié)、天氣的變化,孩子們主動提出要求去觀察幼兒園里的紅葉碧桃和毛桃,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樹有明顯的變化。他們在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后,主動找到了答案,解決了問題。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觀察中,喜歡對比同種樹的異同,喜歡把自己觀察到的結果進行記錄、統(tǒng)計,幼兒因此變得認真、仔細、好奇心強。
自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落實以來,刮起了一陣垃圾分類風潮,網(wǎng)友們的段子為我們提供了無數(shù)快樂源泉…
比如居委會大媽直擊靈魂的拷問:你是什么垃圾?
當然,作為一個有環(huán)保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少女,我們都希望“垃圾分類”這件事不是一個轉天就被人們忘記的“熱點”,不是一個好玩段子,而是切實要長久、堅持去做的正經(jīng)事。
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能做的,就是從自身做起,增強環(huán)保知識,從娃娃抓起,引導孩子們從小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讓他們了解垃圾的危害,懂得垃圾分類常識,學會愛護環(huán)境,珍惜地球資源。
光說不練假把式,下面為大家提供一個“垃圾分類”的主題活動,供你參考使用,獲得開展活動的思路。
一、集體活動:談話活動
1.教師拋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
(1)與孩子一起討論生活中常見的垃圾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2)請幼兒說一說身邊人有哪些不好的習慣?(關于垃圾的方面)那我們應該怎么做?
2.師幼了解垃圾分類條例
教師通過圖片或是視頻等形式讓幼兒了解垃圾分類條例(可先了解上海的分類細則)
(1)認識四色桶
(2)分類時的注意事項
(3)了解不同垃圾最后處理的方法
讓有害垃圾進危廢處理企業(yè)進行無害化處理;
把可回收物重新收回、利用、變廢為寶;
將濕垃圾分出去堆肥,滋養(yǎng)我們的土地;
送干垃圾去焚燒發(fā)電。
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環(huán)境是第三位老師”,在對垃圾分類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帶領孩子共同制作垃圾分類主題墻,讓孩子參與到制作中來,強化認知。
四、家園共育
親子繪制垃圾分類的宣傳海報,教師將作品進行展示。
教師提前發(fā)活動通知,并將繪制海報的要求告知幼兒與家長,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作品收集回來并進行園內展示,或者根據(jù)具體情況把海報展板放到幼兒園門口,周邊小區(qū)里,讓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
五、日?;顒?/p>
教師帶著幼兒從班級開始進行行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牛奶盒清洗回收,或者打包好再放到垃圾站。
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產(chǎn)生大大小小數(shù)不清的垃圾,如果不小心扔錯了怎么辦呢?小朋友來做一本貼心的垃圾分類手冊吧!
教師提前準備筆紙,或者提供不同種類的垃圾,讓幼兒邊分類便繪畫,可以更一步加深印象。
教師也可以根據(jù)班級幼兒的能力讓孩子提起繪制垃圾分類的環(huán)保宣傳海報,或者教師起稿幼兒涂色合作完成。
六、師幼進社區(qū)
教師帶著孩子,拿著提前準備好宣傳海報、垃圾分類手冊、調查問卷等等,一起走進社區(qū)、走入社會,用實際行動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動員更多的大人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動中,通過幼兒的實踐與宣傳,加強垃圾分類及環(huán)保意識。
教師可根據(jù)班級具體情況請家長參與活動,一是讓家長更好的了解活動意義,二是安全考慮,更為妥善。
七、衍生活動:情景劇
師幼一起探討關于垃圾分類的內容,并一起設計一臺情景劇,親手準備道具。教師將孩子們表演的情景劇剪輯并配樂好,發(fā)到家長群讓家長以及更多的人通過孩子們用心的演繹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以上是小編提供的幾種可以在暑期做的小活動,主要是拋磚引玉。老師們可以舉一反三、發(fā)散思維,通過多種游戲活動,做到寓教于樂,可以給孩子幼小的心靈播下愛護環(huán)境的種子,達到“以教育一個幼兒,帶動一個家庭,以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群體”的目標,小手拉大手,我們一起為美好環(huán)境奉獻一份力量。
喜歡《關于樹木的2020主題活動 | 大班辨析式活動:《樹是我們的好朋友》》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兒活動方案,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大班幼兒主題活動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中班科學活動我們的好朋友“樹木”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初步認識環(huán)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和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
“初夏的清晨,小草在寧靜的朝陽下身上閃爍著晶瑩的露珠,如水精靈般的魚兒在河水里悠游,一個頭帶粉紅蝴蝶結的小女孩坐在河邊,兩只胖胖的小腳在清澈的水里和魚兒嬉戲著……”看著照片中的自己和那美麗的景色,我不...
一、活動設計意圖 早春三月萬物復蘇,鳥語花香,一派生機盎然的美麗景色。三月正是植樹的好時節(jié),結合3月12日植樹節(jié),可以向幼兒進行樹木方面的有關知識教育。樹木與我們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人類的貢獻巨大,...
這是大班主題鳥兒是我們的好朋友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主題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意圖: 鳥是害蟲的天敵。近些年,由于環(huán)境遭到破壞,人們的亂捕亂殺,我們周圍的鳥越來越少,至使森林和糧食遭受...
設計意圖: 結合《我愛大自然--秋天的歌》的主題,我選擇了散文詩《樹真好》這個內容進行執(zhí)教。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將語言和科學結合在一起,引導幼兒在欣賞散文詩中,感受樹的用途;萌發(fā)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