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從各種角度深入剖析“平均數課件”。教案課件也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老師需要認認真真去寫。編寫完整的教案是完成授課任務的保障。此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請慎重對待!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
課題:求平均數。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片、計算器。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評析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談話引入:(出示幻燈教師家的書櫥)現(xiàn)在我的書架上上層有12本書,下層有10本書,我想請同學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
2.感知
(1)學生思考,想象移的過程。
(2)教師操作并問:現(xiàn)在每層都有11本書了,這個11是它們的什么數?
(3)師: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好嗎?
(板書:平均數)
從現(xiàn)實生活導入,自然引出平均數概念,并巧妙滲透了平均數的區(qū)間范圍,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均數是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并不表示一個實際存在的數量,為后面深化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預設。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按要求疊圓片,第一排疊2個,第二排疊7個;第三排疊3個。
師:看著面前的圓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我想使每排的圓片同樣多?
師:是個好問題!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研究怎樣才能使三排圓片同樣多。先動手活動,再互相說說法。
小組活動討論。
匯報交流。
生1:我們先從7個里拿出1個給3個,再從7個里拿出2個給2個,這樣每排的圓片就同樣多了。
生2:我們是以最少的一排2為標準。從7個里拿出5個,再從3個里拿出5個,然后把這6個平均放到三排,每排放2個,和原來2個合起來,每排都是4個,也同樣多。
師:不管怎樣移,我們都是把個數多的移給個數少的
請你想一想:在剛才移動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規(guī)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相等相等
小結:像這樣,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幾個不相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變得同樣多,同樣多的那個數就是原來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2.初步應用,內化拓展。
師:剛才同學們用各種方法示出了平均數,請你選擇最喜歡的方法,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出示:7,3,6,4的平均數是多少?)
生1:我是這樣想的(7+3+6+4)+4=5,所以7,3,6,4,的平均數是5,我在加的時候還用了湊十法。
生2:我是從7拿出2給3;6拿出1給4,通過移多補少得出7,3,6,4的平均數是5。
出示幻燈:身高情況
先估計一下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148,147,149,)算一算,比較一下估計準不準,誰先算好自己上來寫到黑板上。
生1:我是這樣想的,152拿出3個給146,151拿出2個給147,那么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就是149。生2:我是這樣想的,這列數從146到153,里面少148與150,148與150的中間數是149,所以這些平均數是149。
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熱情。
平均數與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結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量,而平均數只是一個表示中間狀態(tài)的抽象數量,這里又一次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進行觀察、估計、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及時內化了各種求平均數的方法,鼓勵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三、拓展練習
1.應用一。
小組活動:拿出準備好的調查表,先用計算器求出平均數,再互相交流看法與觀點。(調查表有小組成員的體重,身高,家里近幾個月的電話費、電費,上周的氣溫情況等)
交流反饋。
師:看了兩(三)組平均體重數據有何啟發(fā)?[根據平均數可以對兩(三)組體重進行比較]2.應用二。
請用計算器幫這位小選手算算最后得分。
生1:最后得分(84+70+88+94+82+86)6=84(分)。(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
生2:我不同意,我認為應該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最后得分(84+88+82+86)4=85(分),這樣才公平、合理。
師: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你有沒有在哪里見過?(奧運會、電視比賽等)為了使比賽更公平,通常在比賽中采用這種方法求平均數。
3.應用三。
師:星期天,小麗高高興興去學游泳。她碰到一個難題,原來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126厘米,小麗身高134厘米,她在這個游泳池中學游泳會有危險嗎?
□會□不會□可能會□可能不會
(1)把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
(2)指名說說(3個)
(3)學生評價。
師:平均水深只是一個代表數,他的實際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高,可能比126厘米深,也可能正好是126厘米,我們在對待實際問題時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對待。
從生活中搜集,整理數據,并求出平均數,使學生體令平均數反映的某段時間內具有代表的數據,在實際的數據,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人們可以運用它對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進行預測。計算器的引入,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結合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深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驗了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提升了他們數學交流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問題嗎?
五、課外延伸
推薦作業(yè):1、現(xiàn)在你對教師上課開始的問題我們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能解決嗎?這一問題就留給大家課后去解決。
呼應開頭,并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延伸,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2.加強學生對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意義的理解。
3.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師重點和難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2、使學生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1、理解“求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區(qū)分“平均分”與“求平均數”這兩個概念的不同含義。
教具學具:
主題圖,小棒YJS21.cOm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 口算。
48÷8= (1+3+5)÷3= (5+5+4+6)÷4=
2、 口答。說一說,48÷8和(1+3+5)÷3分別表示的意義。
3、 列式計算。把24名同學平均排成4隊,每隊有多少人?
4、 導入新課。
說說“平均”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平均分”?結果所得到的數“6”,這個數你能給他名字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求平均成績、平均身高、平均體重的情況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共同研究“求平均數”的問題。(板書題目)
二、探究新知
1、 講述平均數的含義。
把一個總數平均分以后得到的結果。
平均數怎樣求呢?
2、 出示主題圖。
(1)看懂圖意。
回收小組成員小紅、小蘭、小亮和小明分別收集了14個,12個,11個,15個礦泉水瓶,這個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2)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討論: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3)匯報討論結果。
進一步明確:“平均每人收集的個數”并不是每個人收集的實際個數,而是在收集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假設每個人收集相同個數的值。
(4)引導學生看圖。
提問:怎樣做才能使四個同學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5)學生操作。
學生拿出小棒,1根小棒代替1個礦泉水瓶,先按每個人收集的個數擺放,再動腦動手操作,使四個人收集的個數相等。
(6)匯報操作結果。
學生甲:我先數出共有多少根小棒,共52根,再把52平均分成4份,52÷4=13(根),就得出每個人平均收集的個數是13個。
學生乙:運用“移多補少”的數學思想,從小紅的14個里取出1個給小蘭,從小明的15個里取2個給小亮,就可以直接得到4個人都相等的瓶子個數。
(7)小結操作結果。
通過同學們的操作,我們得到4個人平均收集的瓶子數是13個。但通過操作,我們發(fā)現(xiàn),4個人收集礦泉水瓶的個數發(fā)生了變化,這4個人收集的礦泉水瓶的個數才相等。也就是說,平均數得到了,而原來4人收集的個數都發(fā)生了變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數的情況是不允許改變原數的。
例如:求兩個人的身高,并不是把高個兒截下一部分來,接在矮個兒身體上,使兩人身高相等。也就是說,求平均數并不要求改變原來的實際值。由此可見,通過直接操作的方法來求平均數,在很多情況下是行不通的。
如果我們不通過操作,直接通過計算,能不能求出這4個人平均收集的個數?
(8)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9)匯報探究結果。
應先相加求出收集到的總數,再用總數除以人數,得到平均數。
(10)指導學生列式計算。
(14+12+11+15)÷4
=52÷4
=13(個)
3、 我們學習了如何求平均數,下面我們自己動手算一下上個學期我們學校進行了1分鐘跳繩比賽,我們找了幾個同學的跳繩成績,咱們一起來算算他們平均跳了多少次?
(單位:次)
楊揚
李信芳
陳希
鄭鐘一
劉安娜
劉嚴
99
106
102
104
140
103
(99+106+102+104+103)÷6
=654÷6
=109(次)
點名讓學生說明什么是“總數量”“份數”“平均數”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教材第44頁練習十一的第2題。
(1) 讀題,理解題目要求。
(2) 把統(tǒng)計表填完整。
(3) 獨立計算。
(4) 提問:怎樣求出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
四、知識擴展
說一說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1) 家庭中人的平均身高、平均歲數、平均住房面積
(2) 作業(yè)本的平均每頁字數
(3) 最近一周的平均溫度
(4) 考試之后知道各科的得分求平均分
(5) 捐款
五、課堂小結
談談你自己的收獲。
讀了《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這本書,深有感觸。這本書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用價值。書中不僅談了課堂教學設計的詳細過程、反思等,而且還談了數學教學的“情景設計”,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數學教學的來龍去脈。原本以為教學設計僅僅是每一位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做的一項功課,沒想到這項功課卻包含著許多的藝術。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該門課的喜愛程度。試想一下,一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僅僅是圍繞讓學生知曉一個個的問題的現(xiàn)成答案,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任何的鍛煉,久而久之,定會兩手空空,無所收獲。而另一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主要是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效果必定和前者大不相同。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應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而智力的發(fā)展又取決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一定的學習動機,就談不上對知識的探索,更談不上對知識的創(chuàng)新。
學生作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既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也可能有意、無意地拒絕教學的影響。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呢?我認為: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yōu)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
總之,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學習動力的源泉。然后,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一句話,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培養(yǎng)學習興趣為核心,全方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1、結合生活實際再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能運用平均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難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一、情境引入。
1、出示課件:根據有關規(guī)定,我國對學齡前兒童實行免票乘車,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攜帶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兒童免費乘車。1.2米這個數據是如何得到的呢?
2、學生質疑,說一說你的看法。
二、新授。
1、解決疑惑。
學齡前兒童,即0-6歲的兒童,而這就意味著0-6歲的兒童身高普遍不會超過1.2米,那么我們首先就要調查一下0-6歲兒童的身高數據,但是我們無法確定一個準確數值,這就需要計算出數據的平均數來解決問題。
出示平均數的意義: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除以數據的個數。它是反映數據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具有代表性。
2、求平均數的方法。
(1)把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并排出名次。
(2)在實際比賽中,通常采取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然后再計算平均數的記分方法。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3)按照上述的記分方法重新計算3位選手的最終成績,然后排出名次。
3、教授解題策略。
題中數據眾多,無法直接比較,可以先求出每位選手的平均成績,再進行比較,這樣就容易排出名次。
4、計算完畢請補充統(tǒng)計表,并排出最終名次。
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
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課題:
求平均數。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2.加強學生對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意義的理解。
3.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師重點和難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片、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現(xiàn)在我的書架上上層有12本書,下層有10本書,我想請同學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
2.感知
(1)學生思考,想象移的過程。
(2)教師操作并問:現(xiàn)在每層都有11本書了,這個11是它們的什么數?
(3)師: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好嗎?
(板書:平均數)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按要求疊圓片,第一排疊2個,第二排疊7個;第三排疊3個。
師:看著面前的圓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我想使每排的圓片同樣多?
師:是個好問題!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研究怎樣才能使三排圓片同樣多。先動手活動,再互相說說法。
小組活動討論。
匯報交流。
生1:我們先從7個里拿出1個給3個,再從7個里拿出2個給2個,這樣每排的.圓片就同樣多了。
生2:我們是以最少的一排2為標準。從7個里拿出5個,再從3個里拿出5個,然后把這6個平均放到三排,每排放2個,和原來2個合起來,每排都是4個,也同樣多。
師:不管怎樣移,我們都是把個數多的移給個數少的
請你想一想:在剛才移動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規(guī)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相等 ? 相等
小結:像這樣,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幾個不相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變得同樣多,同樣多的那個數就是原來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2.初步應用,內化拓展。
師:剛才同學們用各種方法示出了平均數,請你選擇最喜歡的方法,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出示:
生+4=5,所以7,3,6,4,的平均數是5,我在加的時候還用了湊十法。
生2:我是從7拿出2給3;6拿出1給4,通過移多補少得出7,3,6,4的平均數是5。
出示幻燈:身高情況
先估計一下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算一算,比較一下估計準不準,誰先算好自己上來寫到黑板上。
生1:我是這樣想的,152拿出3個給146,151拿出2個給147,那么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就是149。
生2:我是這樣想的,這列數從146到153,里面少148與150,148與150的中間數是149,所以這些平均數是149。
三、拓展練習
1.應用一。
小組活動:拿出準備好的調查表,先用計算器求出平均數,再互相交流看法與觀點。(調查表有小組成員的體重,身高,家里近幾個月的電話費、電費,上周的氣溫情況等)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人教版《求平均數》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人教版《求平均數》教學設計交流反饋。
師:看了兩(三)組平均體重數據有何啟發(fā)?[根據平均數可以對兩(三)組體重進行比較]
師:教師還收集了一組數據,發(fā)現(xiàn)我校第一季度用電情況如下表:
1月
2月
3月
800度
1000度
900度
(1)說說從表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算一下我校第一季度平每月用電量。
(3)預測4月份的用電量。
(4)小組討論,學生間交流。
(5)指名匯報:你是根據什么來估計的?
2.應用二。
請用計算器幫這位小選手算算最后得分。
生。(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
生,這樣才公平、合理。
師: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你有沒有在哪里見過?(奧運會、電視比賽等)為了使比賽更公平,通常在比賽中采用這種方法求平均數。
3.應用三。
師:星期天,小麗高高興興去學游泳。她碰到一個難題,原來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126厘米,小麗身高134厘米,她在這個游泳池中學游泳會有危險嗎?
□會 □不會 □可能會 □可能不會
(1)把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
(
(3)學生評價。
師:平均水深只是一個代表數,他的實際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高,可能比126厘米深,也可能正好是126厘米,我們在對待實際問題時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對待。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問題嗎?
五、課外延伸
推薦作業(yè):1、現(xiàn)在你對教師上課開始的問題我們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相信《平均數課件5篇》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兒園教案,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平均數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學好了,也就有了基本的生活計算能力,身為小學的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有興趣自已動作操作,并與同桌交流,教師需要提前把教學教案給寫好!那么,你知道小學數學教案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寫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教你寫課件:小學數學求平均數教案模板匯總三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