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為您介紹有關“有余數的除法教案”的內容接下來請看。教案課件是老師教學工作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按要求每個老師都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精心準備的教學教案和課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希望此文能夠讓您的工作更加高效!
【教學內容】
教材第5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概括能力,發(fā)展應用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合作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難點】
商的取值和單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基本練習(課件出示)
1.擺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還剩( )根。
列式:
2.擺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還剩( )根。
列式:
匯報結果,再列豎式,說說每個數的含義。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師:前面我們知道可以通過擺小棒來確定有余數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數,可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太繁瑣了,有更方便的計算方法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更便捷的方法——列豎豎計算,上節(jié)課學習了豎式的寫法含義,那怎么計算呢?
課件:43÷7=□……□
(商寫幾?
師:那么,被除數下面寫什么?(
引導學生根據前面學過的知識,寫出余數1,讓學生明白余數1是43里面分掉6個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減去42的得數。
師強調:用豎式計算除數和商都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時關鍵在于試商,靈活運用表內乘法口訣試商,可以提高試商的準確性和計算的速度,試商時注意,余數要比除數小。
2.做一做
(1)師:我們能不能用剛學到的方法,做第63頁做一做的第1題,為它們找到合適的商呢?
出示:26÷4=□……□
引導學生試商,想4和幾相乘的積接近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
學生再獨立思考另外一個豎式的計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題,生讀題。
這是一道應用題,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長跳繩,就是求59里面最多有幾個7,用除法計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結果,余數是還剩下的米數。
小組內討論后反饋,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四”第4題。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結果是多少,然后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
這其實是一道有余數除法算式計算的文字表述題,本質上就是求被除數里面有幾個除數。
學生完成后反饋,教師做出評價。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對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有哪些認識?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教材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教材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和計算的教學,包括主題圖,共三個例題;另一部分是解決問題,即例4。教材首先通過主題圖中課外活動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了用除法計算的素材,加強整除和有余數除法的對比,溝通知識間的前后聯(lián)系。
這節(jié)課其編排模式是“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要求教師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注重從直觀、形象、具體的材料入手,讓學生經歷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在觀察、猜測、操作和歸納等活動中形成自己的認識,并進而增強應用意識,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有良好的小組合作進行探究的學習習慣,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設計理念:
教學中,首先以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為教學情境,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充分交流。在教學中,特別注意教師對學生思考的引導,幫助學生認識了解。為了加深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體會,充分挖掘利用現(xiàn)有資源,讓學生按要求擺學具。接著練習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鞏固理解,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動手操作、交流,讓學生充分表達。另外,在練習設計中,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練習形式靈活多樣,有基本練習,綜合練習,還有拓展練習。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數學意識。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是學生理解整除的意義,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觀察、討論,掌握有余數的除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理解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2、難點:經歷生活經驗和數學問題的聯(lián)系過程,加深理解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方法:
探究法、引導法、講解法
教具、學具:
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圖片若干,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2、適時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師為什么能很快找出來的?等你們學會了今天的知識,就知道老師為什么能很快找出來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一)明確圖意,展開思維
利用課件呈現(xiàn)主題圖:通過創(chuàng)設校園里學生課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計算。(如插旗子時按
(二)實際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國慶節(jié)到了,同學們打算將聯(lián)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你們愿意嗎?
(2)動手操作:請小朋友拿出學具,用15個學具表示15盆花來擺一擺。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并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動手操作:你們是不是也能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纯疵?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
(……
(
(6)小組討論:如何列豎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7)學生匯報。
(8)列出豎式
3、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觀察比較,理解概念
1、 探究關系:出示例3,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導學生討論:觀察余數與除數,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
……
……
……
……
……
……
……
2、歸納總結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數才叫余數;
(2)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四、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2、開放題: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8,余數有可能是幾?如果余數是6,除數有可能是什么數?
3、游戲題:“猜猜看”。
(課件呈現(xiàn):一組有規(guī)律的圖形,猜一猜第
第30個圖形是什么嗎?
五、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小朋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你體驗最深的是什么?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里提到“數學的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彼栽诮虒W本節(jié)課時,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設計符合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的數學思考,讓學生在操作、感悟中學習有余數除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63頁例4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通過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確,會用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且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
3.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和習慣。
目標解析:
本課是除法豎式的第二層次,利用乘法口訣試商。教學中應聯(lián)系到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高數學思維水平,又為后續(xù)而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打好基礎。
教學重點:掌握試商的方法,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
教學難點:理解試商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新知
(一)手勢游戲:()里最大能填幾?
2×()
()×6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出括號里應填的數,并說明理由。
(二)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1.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豎式計算。
2.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不分小棒,自己試一試用除法豎式進行計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提出新的挑戰(zhàn)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括號里最大能填幾”的題目,既鞏固了舊知,又為后面的試商做好鋪墊?!?/p>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探究試商的方法
1.出示題目:43÷7=□……□
2.引導學生組內討論:算式的商是幾?你是怎么想的?
3.匯報交流。
預設1: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數是1。
預設2:如果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說明商大了,要減小1,商是6。
預設3:如果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數還剩下8,大于除數7,說明商小了,要改成6。
4.師生小結:在找商的時候,要使這個數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數比除數小。
(二)深入理解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1.學生自主列豎式計算43÷7。
2.交流反饋:
(1)6與7的積寫在哪里?
(2)余數1是怎么來的?
(3)檢驗余數是否比除數小呢?如果發(fā)現(xiàn)余數大于除數說明什么問題?如果余數等于除數呢?
(三)嘗試應用,內化方法
1.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用剛學到的試商方法獨立計算,先用豎式計算,再在橫式上寫出商和余數。
(2)交流反饋時,說一說計算的方法及豎式里每一個數表示的意義,重點交流如何試商。
(3)檢驗余數是否比除數小。
2.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2題。
(1)學生理解題意。
(2)獨立解答,指定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
(3)集體講評。
【設計意圖: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著眼乘除法的關系進行的一種較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試商的方法,不僅是為了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今后繼續(xù)學習除法計算奠定了基礎。在計算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利用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判定所找的商是否正確的習慣?!?/p>
三、練習鞏固,深化理解
(一)基礎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5題。
引導學生理解“某數里面最多有()個另一個數”的意思,需要學生利用除法豎式試商。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6題。
引導學生討論:怎樣能很快地想出商?
(二)綜合運用。(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0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集體交流,感受“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三)提高練習。(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5題)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1)根據“余數要小于除數”確定除數分別為2~9這八個數;
(2)再根據“商×除數+余數=被除數”算出與除數相對應的被除數。
2.學生獨立解答后,集體交流。(這是一道開放題,不要求學生說出所有答案;但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有序思維的習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有層次,從易到難,使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形式多樣,既突出了對試商方法的鞏固,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p>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本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二)試商時,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三)列好豎式,你是怎樣檢驗的?
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評課稿
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聽課前,我重新翻了二上的數學教材,看到課本上例題是:17位同學參加野營訓練,每3人需要一頂帳篷,需要搭幾頂帳篷?通過解答本題,學習“進一法”,至于“去尾法”課本上沒有例題單獨介紹,而在課后習題中卻出現(xiàn)了。鑒于這種情況,王老師考慮到“去尾法”和“進一法”對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必要,是非常重要的數學知識,所以專門設計了本節(jié)課,以所設計的內容為依托,學習“進一法”、“去尾法”,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中提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要服務于生活,要讓學生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王老師別出心裁的設計本節(jié)課,很能體現(xiàn)新課標的總體要求。
二、新舊知識溝通較好。
1、學習去尾法、進一法的基礎是有余數的除法,特別是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尤為重要,所以王老師每次講完一道例題都反復強調余數還可以是哪些數?不可以是哪些數?為什么?讓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學生的`心目中扎下根,從而更好的促進對新知的理解。
2、有余數的除法中單位名稱的帶法是教學難點之一,部分學生因不理解題意,亂帶單位,還有的學生不理解題意不知道該“去尾”還是該“進一”。而王老師卻把本節(jié)內容巧妙的與找規(guī)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溝通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為有余數的除法準確帶單位名稱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
我們經常說,數學系統(tǒng)性強,學習新知一定要以舊知為依托,找準新舊知識的生長點,這樣就能加強新舊知識的溝通與聯(lián)系,王老師尋找知識的生長點特別準,而且利用得也特別好。
三、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1、以游戲為依托。
課前游戲既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能較大程度的激發(fā)兒童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愛上數學。王老師課前用伸手指數數,讓學生猜數老師伸手指這一游戲,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給學生留下了懸念,而且還把學習的內容滲透到游戲中,真可謂一舉兩得。
2、課堂上找準學生的興奮點
數學課是枯燥的。如何使數學課變得生動、讓學生喜歡是我們每位數學老師的追求。其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材料為依托就是一種較好的辦法。所以王老師在課堂上用北京奧運福娃這種學生喜歡的卡通圖貫穿課堂的始終,激活了學生大腦的興奮點,學生自始至終興趣盎然,探究的積極主動。
四、較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原本這節(jié)課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盡管如此,王老師在出示每一道例題之后也都讓學生先親自動手嘗試,積極思考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過學生相互爭論,得到正確的結果,老師始終沒有發(fā)揮權威的作用。這樣,既能讓做對的同學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出現(xiàn)錯誤的同學也能從中吸取教訓,牢記錯在了哪里,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避免了課堂上被動的接受。
五、加強對比與聯(lián)系,使生透徹理解。
更加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學習完“去尾法”和“進一法”之后,王老師還引導學生把兩種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透徹理解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分桃子的操作活動,學生能夠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算式表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較能力。
2、借助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鞏固學生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理解余數比除數小。
教學準備:
課件,桃子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整理課堂,師生問好!
1、出示課件(6個桃子,每2個擺一盤,要用幾個盤子?)
2、請2名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生:要用3個盤子
師:6個桃子每2個擺一盤,要用3個盤子、6÷2=3(盤)
(說說各數字的意思表示什么)
3、出示課件(7個桃子,每2個擺一盤,要用幾個盤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擺一擺)
師:為什么這個桃子沒有擺進盤子?
生:因為每2個擺一盤,一個不夠一盤,就剩下1個
列示:7÷2=3(盤)1(個)
7個桃子,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一個。省略號表示剩余,1表示剩下的桃子,叫余數。
做練習(13個圓,2個2個地圈,圈了幾組?還剩幾個?)
4、出示課件:擺小棒,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
8÷4=2(個)
分組練習用不同根小棒擺正方形,9根,10根,11根,12根,
9根9÷4=2(個)。.。1(根)
10根10÷4=2(個)。.。2(根)
11根11÷4=2(個)。.。3(根)
12根12÷4=3(個)
觀察余數和除數有什么特點,得出結論:余數總比除數小。
5、練習用一堆小棒擺六邊形,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幾根小棒?為什么?
6、余數有可能是幾?
(1)x÷8=x()
(2)x÷4=x()
余數最大可能是幾?
(3)x÷8=x()
(4)x÷4=x()
6、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1)余數和有余數的除法
(2)余數總比除數小
7、課下作業(yè):完成60頁第2題
教學內容:
教材P2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會用口算和筆算計算有余數除法。
教學重點: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稱。
2、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道具:(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里最大能填幾?
133×()47>()×6()×8
2、計算:
8÷4=45÷5=
二、新知。
1、教學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計算問題。
(2)利用學過的表內出發(fā)教學豎式,通過在豎式中注明各部各稱,幫助學生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除數……5/ˉˉ1ˉˉ5ˉˉ…………………被除數
15…………………5和3的乘積
ˉˉˉˉ0ˉˉ
(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續(xù)。
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
…………
4∶
5/ˉˉ2ˉˉ3ˉˉ∶
20∶
ˉˉˉˉ3ˉˉ…………………余數
(2)橫式與豎式對比,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3)注意:[1]商和余數的實際含義。
商和余數的不同單位名稱。
三、鞏固。
1、教材P51?!白鲆蛔觥薄?/p>
(1)先填一填。
(2)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3)訂正錯誤。
2、試一試自己的能力。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7÷6=33÷8=
小組討論
通過以上計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3]略
3、作業(yè)練習。
(
(2)把橫式改寫成豎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稱。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題。
四、全課小結。
師:從這節(jié)課中你們又學會了那些本領?
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你們還有什么問題要問的?
本課時內容是青島版教材二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剛剛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初步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簡單問題,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進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據具體情況合理使用“進一法”和“去尾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聽過何老師執(zhí)教本節(jié)課,感慨頗多。
值得我學習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聽課前,我重新翻看了二年級的數學教材,看到課本上例題是:17位同學參加野營訓練,每3人需要一頂帳篷,需要搭幾頂帳篷?通過解答本題,學習“進一法”,至于“去尾法”課本上沒有例題單獨介紹,而在課后習題中卻出現(xiàn)了。鑒于這種情況,何老師考慮到“去尾法”和“進一法”對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必要,是非常重要的數學知識,所以專門設計了本節(jié)課,以所設計的內容為依托,學習“進一法”、“去尾法”,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中提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要服務于生活,要讓學生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何老師別出心裁的設計本節(jié)課,很能體現(xiàn)新課標的總體要求。
二、新舊知識溝通較好。
1、學習去尾法、進一法的基礎是有余數的除法,特別是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尤為重要,所以何老師每次講完一道例題都反復強調余數還可以是哪些數?不可以是哪些數?為什么?讓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學生的心目中扎下根,從而更好的促進對新知的理解。
2、有余數的除法中單位名稱的帶法是教學難點之一,部分學生因不理解題意,亂帶單位,還有的學生不理解題意不知道該“去尾”還是該“進一”。而何老師卻把本節(jié)內容巧妙的與找規(guī)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溝通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為有余數的除法準確帶單位名稱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
我們經常說,數學系統(tǒng)性強,學習新知一定要以舊知為依托,找準新舊知識的生長點,這樣就能加強新舊知識的溝通與聯(lián)系,何老師尋找知識的生長點特別準,而且利用得也特別好。
三、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1、以游戲為依托。
課前游戲既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能較大程度的激發(fā)兒童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愛上數學。何老師課前用伸手指數數,讓學生猜數老師伸手指這一游戲,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給學生留下了懸念,而且還把學習的內容滲透到游戲中,真可謂一舉兩得。
2、課堂上找準學生的興奮點
數學課是枯燥的。如何使數學課變得生動、讓學生喜歡是我們每位數學老師的追求。其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材料為依托就是一種較好的辦法。所以何老師在課堂上用到學生自己的手指來進行游戲,激活了學生大腦的興奮點,學生自始至終興趣盎然,探究的積極主動。
四、較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原本這節(jié)課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盡管如此,何老師在出示每一道例題之后也都讓學生先親自動手嘗試,積極思考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過學生相互爭論,得到正確的結果,老師始終沒有發(fā)揮權威的作用。這樣,既能讓做對的同學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出現(xiàn)錯誤的同學也能從中吸取教訓,牢記錯在了哪里,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避免了課堂上被動的接受。
五、加強對比與聯(lián)系,使生透徹理解。
更加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學習完“去尾法”和“進一法”之后,何老師還引導學生把兩種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透徹理解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課題
有余數除法例1,例2課時第1課時/共5課時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表達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方法。在操作中理解豎式每一步的含義,并能對除法作出合理解釋。
2、在具體情景中讓學生經理有余數除法的過程,理解余數的含義,建立有余數除法的概念。
3、結合生活情境,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長除法。
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方法
準備學生準備圓片20個
教學過程及內容
個人二度備課與即時反思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二、解決問題,抽象出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問題一: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盆?
1、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計算
2、全班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3、教學豎式
(1)學生嘗試列豎式
(2)認同除法豎式的一般列法,詢問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
(3)體會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A、用圓片代替盆花師生一起在黑板上擺一擺
B、觀察豎式,嘗試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
C、交流解惑。
D、仿寫除法豎式
三、動手操作,建構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問題二、16盆花,如果每組擺5湓,結果會怎樣?
1、學生活動:用圓片代替盆花在桌子上擺一擺,結果用豎式表示。
2、結合學生的操作活動理解豎式每一步的含義。
3、揭題:有余數除法
4、學生試寫橫式
5、思考:
A如果有17盆話,每組擺5盆花,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如果是18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算式怎么寫?先在頭腦里擺圓片,再列算式。
B現(xiàn)在有21盆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你能列豎式計算嗎?
C交流、評價。
6、小結
四、生活應用
看同學們學得這么好,小精靈想帶同學們去運動會看看,用所學的知識幫他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五練習
1完成書本第51頁的做一做
師生校對正確填寫形式
2出示小黑板:老師給你20元錢,請你給運動員們再去買幾瓶礦泉水,已知每瓶礦泉水3元,能買幾瓶,還剩幾元?
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10月14日《課堂》P22選做《特訓》P33-341-5
教學整體反思
本節(jié)課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屬下位學習,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余數,認識余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示、學具操作、游戲、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給學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同時課堂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jié)課多數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余數,得出結論。這節(jié)課剛開始時是小組平均分小棒,在學生動手操作分完所給的小棒后,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把分的幾種情況進行比較,并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余,一種是有剩余。學生從“小棒開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結論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為下面進一步學習余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認識余數后引出除數比余數大時,不是我告訴學生這規(guī)律,而也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過程中學生總結出了除數比余數大的規(guī)律。整節(jié)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借助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數學概念。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余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出“余數”概念打下了基礎。
但是這節(jié)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對比教案來講,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中用的時間過多,致使一些應該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進行。如:數手指的游戲、有趣的思考題等很有特色的教學設計,均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進行,比較遺憾。因此,這次的教學活動,是給我敲了一個很及時的警鐘,鞭策我在今后的備課乃至教學過程中要本著認真、虛心的態(tài)度,塌實樸實地搞好教學工作,是自我駕馭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更進一步。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浙江版)第四冊第50-51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有余數除法和余數的含義,懂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操作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是教學的重點。掌握試商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10個小圓片、投影儀、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出示小黑板):
1、口算。
2×6 4×8 27÷9 24÷8
4×2 3×5 16÷2 24÷3
2、口答。( )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樣想的?
( )×2く7 6×( )く25 ( )×2く13
( )×4く27 ( )×8く42 3×( )く30
3、豎式計算。
?? ?? ??
4)8 4)16 9)45
二、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1、擺一擺。
請小朋友拿出10個圓片,按照老師的要求動手擺一擺。
(1)10個圓片,每組2個,可放幾組?
(2)10個圓片,每組5個,可放幾組?
(3)10個圓片,每組3個,可放幾組?還剩余幾個?
(4)10個圓片,每組4個,可放幾組?還剩余幾個?
根據學生操作后匯報的結果,填出下表:
圖片個數 每組個數 組 數 余下個數
10 2 5
10 5 2
10 3 3 1
10 4 2 2
2、導入新課
以上分圓片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正好分完,一種是分后還有剩余。這個剩余的數,在除法算式中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
相信《有余數的除法教案九篇》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兒園教案,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余數除法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討論與“小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有關的議題是本文的主要內容,希望您能夠將這篇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們一起學習進步。老師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課件,寫好教案課件是每位老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教案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有效工具。...
教師一定要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之前需要提前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使教師講課比較有調理,如何在設計教案中能夠讓知識充分的展示呢?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有余數的除法教案》,請閱讀,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中,經常會提前準備一些需要的資料。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參考資料有利于我們完成相應的學習工作目標。既然如此,你知道我們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內容啊?有請駐留一會,閱讀小編為你整理的有余數的除法課件,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有余數的除...
通過閱讀“一位數的除法教案”您可能會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教案課件是基本部分,每位老師都要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尤其是老師想要濃郁課堂氛圍,高質量的教案課件是必要的。如果您需要再次訪問此頁面請將其收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