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
音樂啟蒙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們培養(yǎng)良好的聽覺技能,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分辨不同的音調、節(jié)奏和音樂元素。這對于孩子們發(fā)展語言和溝通能力非常重要。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如何為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1.?早期音樂啟蒙:
從幼兒時期開始,可以給孩子聽一些簡單、愉快的音樂,如嬰兒專用的輕音樂、兒歌等。通過聽音樂,孩子能夠培養(yǎng)對音樂的感知和興趣。
2.?創(chuàng)造音樂氛圍:
在家中創(chuàng)造一個音樂氛圍,可以放置一些簡單的樂器,如小型鋼琴、鼓等,供孩子隨時進行嘗試和探索。
3.?參與音樂活動:
帶孩子參加一些針對兒童的音樂活動,如音樂班、合唱團、樂器培訓等。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孩子與其他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小伙伴一起學習和交流。
4.?學習基礎音樂知識:
教孩子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如音樂符號、音階、節(jié)拍等??梢酝ㄟ^簡單有趣的游戲、繪本等方式來學習,激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5.?聽各種類型的音樂:
給孩子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等。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不同風格音樂的欣賞能力,并幫助他們發(fā)展自己的音樂品味。
6.?有節(jié)奏的活動:
讓孩子參與一些有節(jié)奏的活動,如跳舞、拍手、擊打樂器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感知和節(jié)奏感。
7.?鼓勵創(chuàng)造力:
鼓勵孩子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可以讓他們編寫自己的音樂曲目、編排簡單的舞蹈動作等。這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能力。
8.?定期參加音樂演出:
讓孩子定期參與音樂演出,如學校音樂會、家庭聚會等。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表演自信心,并將音樂啟蒙教育與實際表演相結合。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導讀:搞點惡作劇對孩子有好處,至少表明他開始動腦筋了。一個惡作劇行為的成功,無疑是其創(chuàng)造力的一次爆發(fā),盲目地斥責甚至懲罰扼殺孩子的動腦積極性,會妨礙孩子智力發(fā)展。
假如孩子在你的鋼琴鍵上撒下糕點,或將一只毛毛蟲放到你的枕頭上,面對諸如此類的惡作劇行為,你會怎樣呢?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托馬斯·卡爾松為此向你道喜,說明你的孩子智商較高。他的觀察資料顯示,愛搞點惡作劇的孩子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像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較循規(guī)蹈矩的孩子更大。
他給出的解釋是:惡作劇行為并非從天而降;要設計出一個有新奇感的方案來,需要動腦筋,而且動腦筋的強度相當高,決不遜于甚至超過做家庭作業(yè),這對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育無疑是一次催化。
同時,惡作劇可增強兒童的獨立性。因為此種行為的特點就是孩子以此來超越父母為其所規(guī)范的界限,而獨立性的形成恰恰需要這種超越。否則,依賴性難以隨年齡增長而減少。
總之,搞點惡作劇對孩子有好處,至少表明他開始動腦筋了。一個惡作劇行為的成功,無疑是其創(chuàng)造力的一次爆發(fā),盲目地斥責甚至懲罰扼殺孩子的動腦積極性,會妨礙孩子智力發(fā)展。
當然,這位心理學家并不是要提倡孩子多做惡作劇,而是提示人們在對待孩子惡作劇的態(tài)度上,要順其自然,加以誘導,將其動腦的積極性引到更有益的活動上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發(fā)現一些學齡前的孩子特別容易發(fā)怒,愛發(fā)小脾氣,這是由于孩子沒具備一定量的心理耐受力所造成的,不足為怪。奇怪的是,不少孩子剛才還好好的,突然會發(fā)怒;或者是一會兒還在與小伙伴玩耍,一會兒又突然跑回家與父母吵鬧;還會莫名其妙地與另一個小朋友耍小脾氣。遇到這種現象,不少年輕的父母常誤認為是孩子怪脾氣,或者誤認為是孩子任性,不予重視。
其實,這是一種幼兒遷怒的表現,心理學上稱之為憤怒遷移。遷怒與故意、侵犯、暴行是有區(qū)別的,它的明顯特點是發(fā)泄對象間接,不確定,是一種突發(fā)性的,短暫的情緒別移的激動。如某一孩子在與小伙伴游戲時,因活動中發(fā)生了不愉快,可潛在的憤怒沒發(fā)泄到直接的與之玩耍的當事人身上,而是跑回家突然對父親、母親大吵大哭,嘴里還會嚷嚷著什么,甚至會丟自己的玩具,這就是遷怒行為。遷怒行為往往與父母教育方法有關,孩子從小跌倒了,跺地,拍打桌子,被爸爸罵哭了,媽媽假意打爸爸,久而久之,形成遷怒習慣,什么都是別人的不是,睡不著覺怪床歪。
遷怒是一種抑制的、軟弱的心理現象,與憤怒的本質相同,只是由于發(fā)泄對象間接,很難發(fā)現引起的原因,這與孩子的情感表達有關,當孩子的直接感情表達受阻或不能用語氣表達感情的,通過軀體癥狀表達出來。壓制遷怒,把遷怒誤認為是怪脾氣而加以訓斥,不理睬,等等,則會使孩子的感情表達進一步受阻,久而久之會形成習慣性壓抑,會嚴重危害幼兒的心理健康。
防治孩子遷怒的最好方法是疏導。遷怒與感情、語言的表達有關,一旦遇上孩子遷怒行為時,家長應和顏悅色地指出這種亂發(fā)脾氣的行為是不好的,了解孩子出現遷怒的原因,引導孩子說說不愉快在那里,或教給孩子正確處理的方法,或說服孩子不該為這樣的小事發(fā)怒,教育孩子不要發(fā)脾氣,要講道理,等等,“心病要心藥醫(yī)”,只有了解了事由,加以疏導,遷怒才會被子息下來。
遷怒與環(huán)境也有一定的關系,缺乏社會的、學校(幼兒園)的、家庭的同情和支持,或者小朋友之間關系面臨困境,常會引起孩子的遷怒行為。因此,教育工作者、家長(包括一切成人)都應積極創(chuàng)設幼兒活動的和諧、歡樂、團結、互助的環(huán)境,讓孩子在寬松的、友好的天地中生活,從小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幫助他人的好行為,這是控制遷怒的根本辦法。
此外,一旦當孩子出現遷怒行為時還可有意識地制造愉快氣氛,或說個笑話,或講個逗人快樂的故事,等等,想方設法讓孩子遺忘暫時的情緒浮動。孩子的遺忘性強,“風暴”過去了,又會一如既往地說笑,玩耍,俗話說:“小囡無氣肚”就是這個意思。這也是控制遷怒的一個辦法。
總之,要認真對待孩子的遷怒行為,減少導致孩子憤怒的直接因素,及時疏導遷怒行為,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使孩子從小學會客觀地對待環(huán)境和自身。
整理了如何對寶寶進行早期閱讀教育?希望對父母了解孩子智力開發(fā)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引導寶寶學習閱讀、愛上閱讀,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學習都可以打下堅實的基礎,有非常多的好處。那么怎樣來規(guī)劃小寶寶的早期閱讀教育呢,一起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兒童閱讀指導應分為2個階段
階段1:4歲以前
指導要點:在這個階段,閱讀的重點是提高對閱讀目的和本質的認識。
閱讀教學主要包括:擴大詞匯量,促進寶寶的語言發(fā)展。通過日常交流和閱讀的語言活動,幫助孩子擴大自己的口語詞匯,同時學習一些更復雜的詞匯,增加他們的口語表達機會。
媽媽可以通過對話、講故事、讀故事和故事情節(jié)描述、各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寶寶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對語音的感知和識別,幫助寶寶的語音發(fā)展。孩子開始對聲音和語言的意思產生興趣,并開始注意到語言中的押韻情況,喜歡聽繞口令這樣的語言。
他們也開始注意到許多詞句發(fā)音的相似性。母親可以舉辦一些活動,引導寶寶自覺地學習語音識別,如進行一些要求語言押韻的游戲,讀童謠,隨機分配發(fā)音相同的詞,或讓寶寶學唱兒歌等等。這些活動將有效提高寶寶對語音的敏感性。
圍繞故事,發(fā)展寶寶的閱讀興趣。從幼兒階段到學齡時期,故事是幼兒閱讀的主要素材。
因此,讓寶寶逐步認識故事的風格特點和一些基本的知識是必要的,有助于寶寶建立一個基本的閱讀知識。母親應該一如既往的給寶寶講故事,使他們養(yǎng)成一個閱讀書籍的好習慣。還可以讓寶寶復述媽媽講的故事,或者讓寶寶來扮演童話中的角色。
階段2:4歲以后
指導要點:除了繼續(xù)進行相關活動之外,還應該對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以下事項:
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在與寶寶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成人可以幫助孩子理解這本書在書本上和口語之間的對應關系,并開始教孩子認識文字,慢慢學會自己閱讀故事。
教孩子組詞,教孩子組詞應該在寶寶對文字的組成結構方面,而且應該通過一些很有意思的方法來教孩子,可以買一些文字玩具給孩子來搬弄。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提升寶寶對文字組成規(guī)律的了解。
進行早期的“寫作”活動,讓寶寶成為一個“作家”。在這里所說的“寫”,不代表無休止的讓寶寶練字或者描紅,而是讓寶寶嘗試寫下自己心中所想的東西或者自己學習到的東西,例如可以讓寶寶寫簡單的便條,或者寫一個小故事。
由于寶寶很多字都不會寫,不如讓寶寶通過畫圖與文字結合的方式來寫故事。寶寶的早期寫作活動,重點是加深寶寶對書面表達的印象,讓他們體驗寫作中的快樂,增加寫作經驗。
讓電腦幫助寶寶學習書面語言,有條件的媽媽可以給寶寶用一臺電腦,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電腦學習閱讀,并嘗試用電腦來寫點東西。計算機輔助學習有助于兒童對各種閱讀途徑的了解。
最后,在對寶寶進行早期閱讀教育的時候要是發(fā)現孩子有閱讀方面的障礙,應早做預防和干預。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慢慢引導孩子,慢慢地讓他們對閱讀產生興趣,并循序漸進地建立起個人的教學計劃。
1.運動
獨立行走
這個階段是嬰兒學走路進展迅速的時期,開始他(她)可能僅是蹣跚地走幾步,但他(她)很樂意一遍遍地走。父母要多給嬰兒一些鍛煉的機會,逐漸拉長練習的距離??膳c嬰兒一起玩扔球、撿球、找東西的游戲,訓練嬰兒獨自在地上玩,獨立蹲下撿東西,獨自站起,并獨自穩(wěn)定地行走。還可讓嬰兒拉著小拖車之類的玩具練習走路,并使嬰兒有機會學習拉著玩具側著走和倒著走。
牽著手上下樓梯
在嬰兒能夠獨立行走后,可拉著他(她)的手練習邁樓梯,開始嬰兒可能抬腳費力、身體不平衡,父母可用較多的助力幫他(她)邁樓梯,以后逐漸減少助力,鍛煉嬰兒用自己的力量邁樓梯。
2.認知
動手游戲
1歲的嬰兒開始有了主動性,可以自己動手進行一些操作。這時可以和嬰兒玩多種動手游戲,如搭積木、疊小套桶等,可先給嬰兒做示范,說:“我們來搭一座高樓”,然后讓嬰兒模仿做,以后讓他(她)自己搭著玩兒,從搭兩塊積木開始,逐漸增加。該年齡的嬰兒一般可搭起3~4塊積木。還可教嬰兒把鉛筆插入筆筒內,開始用大口的筆筒,慢慢地改用小口的筆筒,或者是僅可插一枝筆的筆座。也可教嬰兒玩插插片,把小的東西裝入小口徑的容器中等,這些都是訓練嬰兒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自發(fā)涂畫
繼續(xù)鼓勵嬰兒自己拿筆涂畫,此時可先教嬰兒學會拿筆:教他(她)掌握住筆,筆尖向下畫,同時教他(她)學畫,使嬰兒能夠自己主動地畫出筆劃。這個年齡段的嬰兒大多是隨便亂畫,父母不要生硬地制止他(她),而應該鼓勵他(她)模仿著畫出一些筆劃,告訴他(她)這些像什么,那些像什么。鼓勵這個時期的嬰兒涂畫,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運用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
3.語言
命名物體
嬰兒已開口說話了,父母首先是要經常給嬰兒看些畫片、幼兒圖書等,教他(她)正確地認識各種物體的名稱及其簡單的用途。要經常帶嬰兒出去玩玩,使嬰兒認識外界更多的東西,在教嬰兒認識的過程中多引導和鼓勵他(她)自己說出這些物體的名稱、主動地稱呼周圍的人,對各種東西父母都要問:“這是什么?”以啟發(fā)寶寶說出名稱,嬰兒說不出來時,父母要清楚地告訴他(她),并反復地強化,使嬰兒能夠說出更多物體的名稱。
表達
語言是人類交往的工具,交往首先是自我表達,要教寶寶用正確的詞語表達自己的要求。開始嬰兒可能多用手勢、動作表達自己的意愿,這時父母要堅持教嬰兒用語言來表達,如“要”、“拿”、“喝”等。這時的嬰兒大多只說一個單字,但這個單字往往代表了一句話,而且可能是多種意義的表達。如“拿”可能是“把東西拿給自己”,也可能是“拿給你”等。父母要善于理解嬰兒的語言,正確滿足他(她)的要求,并教會嬰兒用更明確的詞語來進行表達。
4.生活與交往
用勺子和拿杯子父母要給嬰兒自己做事的機會,即教他(她)學著做事。首先是從吃飯開始,教嬰兒學會自己拿著勺子從碗中取飯往嘴里送。開始嬰兒可能用勺很不準確,會灑落很多飯菜,但父母仍要給他(她)機會嘗試,可單獨給他(她)一個碗和勺,里面放較少的食物供嬰兒練習。練習用杯子喝水也是如此,開始杯中可少放些水,教嬰兒自己端著往嘴里送,父母可適當給予幫助,以后逐漸由嬰兒自己來完成。父母不要因為怕寶寶把食物灑得滿地,或怕弄臟了衣服等而不允許嬰兒學習,這樣會挫傷嬰兒的積極性。因為做這些事情不僅是嬰兒最初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習,而且也是對嬰兒主動性和獨立性的培養(yǎng)。
一起玩隨著嬰兒活動范圍的增大,他(她)和外界交往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要有意識地讓嬰兒和小伙伴一起玩,也可教他(她)將布娃娃當作小伙伴。此時嬰兒雖然不能你來我往地合作玩,但要使他(她)建立最初的伙伴概念,培養(yǎng)嬰兒與別人一起玩耍的愉快情緒。
導讀:由簡單的表格填寫到確定主題的撰寫,到擴展話題的親子日記的記錄,看似教師已全然放手,其實也包含了教師對家長潛移默化的指導,同時又加強了家校聯系,推動了活動的深入開展。
從書香校園的營造,到書香家庭的延伸——在幼兒與家長的共同閱讀、共寫隨筆的過程中,讓孩子的小手“牽”上家長的大手,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的家教指導水平,這是我們幼兒園開展的家園共育的研究課題。
那么,如何協同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共寫隨筆活動呢?
1.加強分析調整,各年段確立指導措施
小班年段運用了“寶寶一句話,爸爸媽媽一句話,老師的一句話”的形式進行共寫隨筆的活動。如聽了《丑小鴨》的故事后,寶寶們便回家對爸爸媽媽進行故事的復述,爸爸媽媽將孩子的講述內容記錄下來,并在“爸爸媽媽的話”這欄中寫下自己對孩子的評價,教師看后再寫上指導建議。在這樣的記錄過程中,教師不光對幼兒的講述進行了指導和評價,同時還對家長的教育方式進行了指導。
中班年段根據幼兒的接受特點,同樣也運用了記錄表的形式,所不同的是在記錄表中除了對故事內容的掌握,同時還增添了在故事中得到的啟示、懂得的道理等內容。讓幼兒在暢游在書的海洋的同時,學到更多的書本以外的知識,得到更多的感悟。
大班幼兒的思路就更為廣闊,不光是圍繞故事進行復述活動,同時結合親子日記的口述,記錄如“我愛看的書”、“一日活動中的趣事”、“我學到的新本領”等等話題。
如此這樣,由簡單的表格填寫到確定主題的撰寫,到擴展話題的親子日記的記錄,看似教師已全然放手,其實也包含了教師對家長潛移默化的指導,同時又加強了家校聯系,推動了活動的深入開展。
2.活動強化,促進家長參與熱情
“圖書跳蚤市場”是我們開展的第一項大活動?;顒拥那捌跍蕚浞浅7爆崳号f書籍的收集、定價、書籍與音像資料的分類以及家長工作的解釋等等。教師們除了對家長進行面對面的解釋工作外,同時發(fā)放了活動倡議書,讓家長詳細地了解到前期工作中家長需要作些什么、活動中孩子可以得到些什么。如此一來,家長們在對活動了解的基礎上,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了。活動分交換買賣和愛心拍賣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各類圖書分類擺放,孩子們分別成為買賣方,儼然一副“市場”氛圍。相信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不僅接觸到了更為豐富的書籍,同時提高的還有“溝通、交往、交流”的能力!
“打鐵需乘熱”,在大家的熱情參與中,我們接下去的活動更是百花齊放:小四班的“好書推薦”、中一班的“圖書借閱”、中班年段的“親子隨筆展”、全園的“感恩行動”……這一個個活動在家長的積極配合下開展得如火如荼。
導讀:只有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讓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使教育成為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樂趣。
《幼兒教育》2005年第五期中,有這樣一個話題:老師請小朋友欣賞“沙漠風景圖”,發(fā)現小朋友講了一會就沒話可說了,出現了“和孩子的對話難以進行下去”的情況,是小朋友的表達能力差還是教師選擇的活動內容出現了問題呢?
對這一話題我想談談自己的想法:
這次的欣賞活動出現了“和孩子的對話難以進行下去的”情況,回顧我們平時開展的教育活動,也常常會看到這種“老師累,孩子更累”的活動狀態(tài)。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師預定的活動內容與孩子的興趣指向、生活經驗產生了沖突。我們知道,孩子通過美術欣賞這一藝術活動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應該是自己的感受、體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本人的情緒情感和意愿,還有他們所見、所思、活動聯想和想象。而“沙漠中的風景”這一內容遠離孩子的生活,孩子對此缺少相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就更談不上鮮活的個人體驗了。所以在這次過程中,他們只是被驅使著進行藝術活動。
出現這種情況怎么辦?是讓我們的教育來適應孩子還是讓孩子來適應我們的教育?這里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誰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從新綱要中我們知道藝術教育中蘊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兒藝術活動應該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藝術活動的被動地位。毋庸質疑,孩子應該是活動中的主體。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應該是生活化的,他們更需要在真實的生活世界里中進行感悟和體驗,親歷和親為。教師如果無視孩子的學習特點,單角度地從教材出發(fā)組織活動,往預定的活動目標生拉硬拽,忽略了孩子的活動興趣和活動特點,必然會限制孩子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的釋放。所以,我們教師應該要讓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開展活動。藝術欣賞活動的目標一般定位在“能初步感受并喜歡生活和藝術中的美”,為不造成目標的流失,本次活動可選用其他“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讓幼兒感興趣的”的作品,從而替代原有的“沙漠風景圖”來開展欣賞活動。
我想:只有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讓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使教育成為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樂趣。
相信《如何為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如何為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質教育要求讓受教育者全面發(fā)展,即讓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
有一次,一名叫妞妞的小女孩兒在朗讀結束后,孩子們又照例說妞妞這兒讀錯了,那兒表現得還不夠好。小女孩兒不等聽完就大聲地反駁,后來趴在課桌上哭起來。她奶奶在旁邊看了很不高興,希望老師說說班里的孩子別提意見...
導讀:音樂的音畫性可以通過旋律和節(jié)奏營造氛圍,使孩子重現感知過的事物、情景;也可以通過聯想,組合成新的意象,家長只需略加描述提示,就能幫助孩子身臨其境地張開想像的翅膀,進入美妙的藝術境地。 ·樂器學習...
“擺放在書架上的不少少兒書籍,小孩不感興趣,該怎么辦?”“小孩愛看電視、愛上網,甚至愛玩IPAD,就是不愛看書,怎么辦?”首次造訪2011上海書展的臺灣著名“故事媽媽”陳鴻鳴,面對著父母們焦慮的眼神和...
0-3歲育兒知識:如何開始孩子的啟蒙教育 多少家長在對孩子教育的時候,在啟蒙教育上出現了錯誤。多少家長認為啟蒙教育就是提前學習漢字和背誦古詩,多少家長又在每天都著急對孩子進行各種不同的教育。這些就是家...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