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課件教案。
經驗時常告訴我們,做事要提前做好準備。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會認真負責對每一堂課做好準備,為了防止學生抓不住重點,教案就顯得非常重要,提前準備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一篇好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由此,有請你讀一下以下的“唐雎不辱使命課件教案(合集10篇)”,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
學情分析:
初三上學期進入了議論文訓練階段。但學生的論辯思維明顯滯后于教學要求,不少學生在議論文閱讀和讀后感寫作上存有障礙?!短砌虏蝗枋姑肥瞧撧q性極強的外交辭令,他的機智與雄辯的言行是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訓練的好材料。聽——聽出對手的言外之意,明白對方的真實意圖。說——口頭表達時要擊中對手要害,直陳利弊,戰(zhàn)勝對方。
一、教材處理:
材料提早兩天發(fā)給學生,預習:要求讀準、讀熟。
第一課時掃除字面障礙,疏通文字。
重點解決:
一詞多義: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派遣 2、出使
免冠徒跣 空空地
徒以有先生也 只、僅僅
雖然 這樣
怫然 ……的樣子
古今異義:
古 今
雖然 即使這樣 表轉折
搶 撞 搶奪
休 吉祥 休息
謝 道歉 感謝
詞類活用:
滅韓亡魏 (使動) 使……滅亡
請廣于君 擴大
通假字:
“說”同“悅”,高興。
“錯”同“措”。
“倉”同“蒼”。
第二課時
一、通過朗讀品味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學內容和目標:
教學內容:第二課時
目標:品味語言,把握人物性格。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易”的實質。秦王性格的變化。
難點:潛臺詞的含義。唐雎的斗爭策略。
四、教學手段: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出示百圓與十圓鈔票。師生交換。請學生談理由。
2、 “易”的本質的認識。
用商量、命令語氣讀“安陵君其許寡人!”,選擇并陳述理由。
分析唐雎出使的形勢——安陵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秦王詭計被識破。安陵危在旦夕。
秦王——虛偽 安陵君——不卑不亢
3、 為唐雎出使設計一套方案。選小組交流。
4、 讀第二段:男生個讀,注意語氣。學生評價。
5、 唐雎出使的方案好處在哪?
秦王——驕橫狂妄 唐雎——沉著、有膽有識
6、 品讀潛臺詞的含義: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與臣而將四矣。”
7、秦王最后的表現(xiàn)——“色撓、長跪而謝之”“先生”
秦王——膽怯懦弱 唐雎——不畏強暴、正氣凜然
小結:
《戰(zhàn)國策》的語言特色:
善于寫辯論說辭,尤其是人物對話直接生動,個性化極濃。
《唐雎不辱使命》寫秦王從以大國自居、妄圖欺侮弱小的安陵的野心到向唐雎長跪道歉、恭而折服的丑態(tài);寫唐雎為維護國家的尊嚴和領土的完整,不畏強秦,膽識過人的勇智,均是通過直接記錄人物的對話表現(xiàn)出來。“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野心狡詐,“安陵君不聽寡人,……,輕寡人與?”狡詐恫嚇,軟硬兼施,“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驕橫、狂妄,“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好話說盡,丑態(tài)畢露。這是寫秦王。寫唐雎呢,從第二段開始,用雙重否定句和反詰句,其特點是據(jù)理力爭,堅決果斷,義正詞嚴。第三段的回答則是針鋒相對,咄咄逼人,激昂慷慨,陳述句與反詰句、排比句和比喻句交叉運用,氣勢突兀,雄心盡示。全文就是在這樣主體對話并助以行動的描寫中,用秦王的驕橫、狂妄、狡詐和前倨后恭的種種表現(xiàn)反襯出唐雎的大無畏精神。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在文章的筆法上最具特色,值得我們去學習、揣摩。
8、 作業(yè):
假如你在家里做作業(yè)或在上課時聽MP3,被家長或老師收走,請寫上150字左右的文字,說服家長或老師,要回你的MP3。
教學目標:
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及古文知識積累,初步體會課文大意
反復誦讀,尤其讀準多音字
體會文章選材善于突出重點、突出中心的寫法。
教學重點:
體會唐雎有膽有識,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勇士形象。
文章對“士”的作用的強調;選材的突出重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獨立思考的思雎品質。
拓展有關《戰(zhàn)國策》的知識。
教學方法:
朗讀(多種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在兩千年以前,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諸侯割據(jù)、群雄紛爭的戰(zhàn)國時代,各個國家或者為了使自己更強大,或者為了“轉危為安,運亡為存”,爭相養(yǎng)士,利用這些人在內政外交上出謀劃策,“扶危持傾”,課文中唐雎這個人物,就可以使我們由一斑見金豹。
多種形式讀課文,讀準字音,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1.齊讀(邊聽邊糾正讀音)
2.分角色朗讀及指導
3.全班分成四組,分角色朗讀。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唐維出使秦國的原因。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為誘惑,企圖吞并安陵國,遭到拒絕,秦王不悅,表明安陵危在旦夕。這部分是情節(jié)的開端。
第二部分(第2、3段)具體敘寫唐推出使泰國,與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這部分分為兩層:第-層(第2段)唐唯義正辭嚴地駁斥秦王所謂不同意“易安陵”就是“逆寡人”“輕寡人”的謬論,并表示鮮明的態(tài)度‘“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這是情節(jié)的發(fā)展。
第二層(第3段)唐雎以“布衣之怒”與秦王“天子之怒”針鋒相對,并效法‘三子”,挺劍而起。這是情節(jié)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通過側面描寫“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及他所明白的道理,反襯患難出使勝利,點明了主題。這部分是情節(jié)的結局。
三、解答學生不理解的語句
要求學生課下預習課文
第二課時
一、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寫作意圖
1.全文采用對話來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話與安陵君的話作比較,看相同點與不同點是什么。(采用學生的合理說法)
明確:因為拒絕與秦交換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對秦王先恭維,后委婉拒絕。唐雎是直接拒絕,態(tài)度堅決。
2.唐雎的語言與秦王的語言進行比較。
明確:唐雎是針鋒相對,后發(fā)制人,著眼點小——刺殺秦王
秦王是前倔后恭,威脅恐嚇,著眼點大——進攻國家
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樣一個“士”的形象,意圖是什么?
形象:有膽有識,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勇士。
意圖:強調“士”對一個國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傾”,能使一個國家“轉危為安,運亡為存”。
二、文章寫法特點
1.根據(jù)課文情節(jié),發(fā)揮想像,看課文中可以加上哪些人物和情節(jié)?(學生說,老師評點;老師說,學生評點)
明確:本文這種寫法的好處,簡潔明快,突出重點,突出中心。
2.思考唐雎反駁秦王關于“布衣之怒”的特點。
(1)舉哪幾個人的例子,事前有哪些征兆?
舉了專諸,聶政,要離三個刺客的事例。
在他們行刺前分別有征兆:慧星襲月,白虹貫日,倉鷹擊于殿上。
(2)為什么要這樣說?
這是一種鋪陳渲染,增強對秦王心理打擊力量,以達到下文有效威脅秦王的目的。
三、問題探究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針對什么而言?師生互相交流看法。
2.讀文章后,有什么疑問?
如唐雎行為的可信度如何?(最好讓學生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他們敢于質疑的精神和識別事物的能力)
四、《戰(zhàn)國策》里的故事
1.士”的故事
2.成語、寓言故事
五、課外練習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課精讀課文。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記述了戰(zhàn)國末年強秦與小國國陵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交鋒雙方分別是小國使臣唐雎和秦王,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言佳作。
二、課標分析:
課標要求初中學段學生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解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結合九年級學生閱讀水平教師著重訓練學生自主解決文言疑難的能力。
三、學生學習經驗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學了不少文言文,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能初步達到舉一反三的水平。但是就《戰(zhàn)國策》的特點而言,對于學生的理解仍然是較困難的。
四、教學重點: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識的積累。
五、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把握人物性格
六、知識目標:
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解準確翻譯文本。記憶相關實詞和虛詞的含義。
能力目標:1能復述、翻譯、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的嚴密的邏輯。
2領悟本文言辭的巧妙美。(言之有節(jié),言之有據(jù),言之有力。)
方法目標:通過對人物的對話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標: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七、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朗讀法對比
八、學習方法:
朗讀法,探究法,表演法
九、預習設計:
課前查找相關文學常識;讀通課文,給生字詞注音。
參與的積極性。但在活動中要有非常明確的要求與指導,讓學生參與者點評。
學習目標
積累文中詞句,把握唐雎形象。
課堂預設
初讀感知
1.裸讀(不借助資料和注釋閱讀),了解難詞句和課文大意。
2.就課文內容提出閱讀問題。
【參考】
(1)“使命”指什么?
(2)唐雎是怎樣做到“不辱使命”的?
(3)唐雎是一個怎樣的人?
再讀理解
1.結合注釋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句,并思考提出的閱讀問題。
2.組內交流:
(1)解決難詞難句。
(2)修正或完善對問題的回答。
3.師生互動。
重點引導:
(1)詞語歸納性積累。
(2)回答問題要以原文為依據(jù),完整作答,并準確翻譯。
【參考】
(1)第一段故事的起因,交代“唐雎使于秦”的原因;第二段故事的發(fā)展,寫唐雎重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弗敢易的觀點,抵制秦王騙局;第三段故事的高潮,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挺劍而起”;暗示他將效仿古人,行刺秦王。第四段故事的結局,寫秦王“長跪而謝之”,唐雎不辱使命。
(2)文章通過記述唐雎以超人的膽識和雄辯之辭折服驕橫、狂妄、狡詐的秦王,打消了秦王企圖吞并安陵的妄想,終于不辱使命之事,贊頌了唐雎的機智沉著、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
三讀感悟
閱讀課文,你有什么感想或啟示?
學生自由交流,可從唐雎、秦王等角度來談。
課堂檢測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習題。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1)故不錯意也錯:
(2)弗敢易易:
(3)長跪而謝之曰謝:
(4)寡人諭矣諭:
2.下列各組詞句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②太守謂誰
B.①秦王不悅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C.①安陵君其許寡人②潭中魚可百許頭
D.①愿終守之②愿借子殺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樣“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還有許多。試舉一例,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事跡。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借助注釋,結合語境掌握重點字詞,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內容。
2.通過朗讀表演、品析語言、改寫段落等方式,體會唐雎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3.初步體會作者運用對話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以“讀”貫穿課堂,讀順、讀通、讀懂。
2.以“寫”深化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理解。
3.抓住重點詞語品味人物語言特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唐雎作為弱國小臣不畏、大義凜然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讀”,讀通文章,讀懂句意,讀懂人物。
2.通過品味詞語、擴寫段落,體會唐雎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人物語言特點,學習說話技巧。
三、教學策略
1.本文內容相對簡單,在學習文言詞語時,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注釋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達到疏通文意,理解內容的目的。
2.本文情節(jié)生動,富于戲劇性,采用“讀—演”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理解人物性格時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3.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下,通過刪減詞語、揣摩潛臺詞等方法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四、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教師請學生介紹完璧歸趙、圖窮匕見的故事。
教師導入:秦王故伎重演,想用五百里之地交換安陵,作為弱國小臣的使者唐雎面對虎狼之國的秦王是像秦武陽一樣色變振恐,還是如荊軻鎮(zhèn)定自若,是像楚懷王客死他鄉(xiāng)還是如藺相如一般完璧歸趙?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疏通文意
1.讀通文章。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二遍,劃出讀不通、讀不順、讀不懂的句子,先利用書下注釋理解詞句,然后生生互助完成對字詞句的初步學習。教師巡視,指導,解決學生共同問題。
2.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1)教師出示重點字的讀音辨析,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2)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準確掌握判斷句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及一些易錯的重點詞語,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3.學生再次自由朗讀、互讀課文,達到流暢的程度。
【設計意圖】掌握重點字詞句,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理解句意的能力。
(三)感受人物形象
1.讀一讀,演一演。
教師導入:請每個小組的同學任選一種方式,選一段,說一說,你們要讀出或者演出一個怎樣的秦王、唐雎或者安陵君?
教師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并總結。
唐雎:沉著冷靜、不畏、敢于斗爭、忠君愛國、凜然正氣。
安陵君:有見識,能看透秦王的伎倆,說話委婉。
秦王:貪婪、驕橫狂暴、色厲內荏、陰險狡詐。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抓住重點語句精讀。
教師導入:同學們的朗讀體現(xiàn)了“有理在于聲高”,秦王和唐雎一個聲音比一個聲音高。那么我們應抓住哪些詞語讀出人物的特點呢?
(1)想一想,下列句子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盼安陵君許。”
教師總結:關注秦王的自稱“寡人”,注意虛詞在文中的語氣作用。
(2)請你寫出下列句子的潛臺詞。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教師總結:讀出言外之意。
(3)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三段,想一想唐雎的語言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教師總結:唐雎的語言形式上簡短,語意連貫、語氣強烈,有氣勢,能表現(xiàn)出緊張激烈的斗爭場面,表現(xiàn)出唐雎不畏,大義凜然的特點。閱讀時要讀得一氣呵成,鏗鏘有力。
【設計意圖】通過精讀、品析重點語句,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通過重點字詞體會人物特點,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怎樣通過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
4.寫一寫。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唐雎“不辱使命”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1)第三段是唐雎與秦王斗爭的高潮,扣人心弦。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力,運用多種描寫方法,擴寫這一段,再現(xiàn)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學生擴寫。
(2)唐雎“挺劍而起”,最后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唐雎究竟亮了一把怎樣的劍從而戰(zhàn)勝秦王?
學生:唐雎挺劍而起,秦王就會直接面臨死亡,所以唐雎的行動有一定的震懾力量,表現(xiàn)了唐雎視死如歸、斗爭到底的精神和維護安陵國土完整的決心。光有語言,沒有行動,也不能起到震懾秦王的作用。
教師:這是一把有形的劍,但是文中字里行間還有一把無形的劍震懾著秦王。
(3)教師展示學生改寫片段并提問:你能否從這位同學的描寫中或是你自己的描寫中找到這把無形之劍?
教師示范:唐雎的膽識如同一把利劍,我覺得這個膽識是一種見識,能認識到布衣之怒的力量。
學生閱讀思考:
唐雎的忠君愛國如同一把利劍:不辱使命,不能辜負安陵君的信任,不能辜負安陵百姓的重托,這個信念激勵他無往不前,無堅不摧。
唐雎的智慧如同一把利劍:一下就能識破秦王的恐嚇,威脅。
唐雎的勇敢如同一把利劍……
唐雎的沉著冷靜如同一把利劍……
教師總結:唐雎展示的是一把人格魅力之劍。雖然有人說這個故事是虛構的,唐雎是根本不可能帶劍覲見秦王的,但是作者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塑造這樣兩個人物,是對當時“士”這個階層維護國家的利益的贊頌,是對“暴秦”的一種反抗。
【設計意圖】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5.拓展。
教師導入:林則徐有一句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古至今,為了國家利益,不辱使命的外交家比比皆是。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所知道的杰出的外交家。
師生交流,學習外交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忠誠、大義凜然等精神。
6.再次進入情境充滿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設計意圖】學習唐雎作為弱國小臣沉著冷靜、有膽有識、忠貞愛國、不畏、敢于斗爭的維護國家利益的精神。
(四)體會語言技巧
1.教師導入: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和別人打交道,人們常常說“聽話聽音”“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都是在說語言的重要性,我們要在生活中學會運用語言,你從唐雎和秦王的言語斗爭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體會,不要求學生回答完整,鼓勵學生結合具體內容或者是自己的生活體會,感受說話的技巧。
語言:
言辭委婉,言之有理:表明安陵君寧“守”不“易”的態(tài)度。
針鋒相對,言之有據(jù):列舉三個史實,警告秦王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自蹈死地。
以行證言,言之有力:挺劍而起,付諸行動,徹底打敗秦王。
2.語言實際運用練習。
【設計意圖】體會語言的重要性,增強在生活中正確運用語言的意識,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唐雎,一個弱國小臣,在朝堂上,三寸之舌斗君王,膽為劍心退秦師,他的名字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語言,一個銳利的武器,在生活中,巧妙運用它,能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設計意圖】明確文章主旨
(六)布置作業(yè)
1.以小組為單位,完整排演課本劇《唐雎不辱使命》。
2.閱讀:《戰(zhàn)國策》《使臣不辱使命》,談談你對“士”的認識。
【設計意圖】1.以排演課本劇為依托,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2.拓展閱讀,加深對“士”的精神等方面的認識,對這一階層形成較為成熟的看法。
一、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指導下的九年級上冊第22課《唐雎不辱使命》。這篇文章用人物對話生動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現(xiàn)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權,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秦的原因。
二、教學目的及重難點
根據(jù)課程標準精神:九年級語文教學讓學生認識歷史著作的同時,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氣和節(jié)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勵。積累一定的文言詞語。培養(yǎng)良好的文言語感。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的教學目的是:
1、積累一些具有凜然正氣的布衣之士的事跡。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實詞。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對話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剛正不阿的精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把握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故事情節(jié),了解人物形象。學習唐雎不畏強權,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可貴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教法
根據(jù)新教材的特點,目的及要求。在學習了全面推廣的“洋思經驗”之后,我采取的課堂模式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即:學生根據(jù)本課學習目標,先自學課文,在與學習伙伴合作學習,達到初步體會文章的感情,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我通過檢查,找出學生學習的差距,找出學生的凝難,困惑。通過師生討論和講解完成本課學習任務。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媒體,廣開語文資源,搜集一些具有凜然正氣的布衣之士的事跡,繼續(xù)培養(yǎng)他們搜集資料的能力。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領會課文內容的方法。
這樣的教法和學法,體現(xiàn)了新教材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在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過程中,交給方法,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興趣,提高能力,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四、教學思路
根據(jù)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教學原則及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我準備用2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引導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課文第一段。其方法是;1,激趣,引入,解題。引導學生說說,對秦王,唐雎,安陵的認識。2,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借助注釋,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注意做到有感情。3,學習本文的重點字詞。4,學習課文第一段,弄清楚故事的主要人物發(fā)生的背景。第二課時:理解課文,掌握文章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下面著重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分以下六步進行。
第一步:復習舊知,導入新課。要求學生舉例說明史書的體例。復習本課文言詞語。這一過程大約需要4分鐘。
第二步:出示學習目標。這一過程需要1分鐘。
第三步:組織學生自學,這一過程需要8分鐘讓學生邊讀邊想,圈,點,勾,劃。抓住重點詞句,領會課文內容,找出自己的疑難點。
第四部:檢查自學成果,組織學生討論,釋疑解惑,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8分鐘。首先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內容,展示媒體畫面。給學生創(chuàng)設聲音,圖畫交融的藝術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圍繞課文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接著,通過學生的討論,教師提問,互動式的理解課文,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在思考,在發(fā)問,在質疑,在探究,豐富了課堂形式,極大的挖掘了課堂潛力。教師在引發(fā)學生思考,在組織學生討論,在點播學生思路。
第五步:結合板書,總結課文內容,這一過程大約需要3分鐘。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從部分回到整體。
第六步:當堂訓練20xx年全國中考部分省市試卷中《唐雎不辱使命》的課標試題,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1分鐘。
到此,這一課時的教學結束。我這樣設計教學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2,重在引導學生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讀,說,演,做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現(xiàn),動口,動手,動腦,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充分發(fā)揮多種媒體教學作用,創(chuàng)設愉快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
一、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面對暴秦勇敢無畏、義正辭嚴地同秦王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終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國土的經過,頌揚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精神。
課文范讀錄音
二、結構內容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這場斗爭有兩個回合,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唐雎揭示秦王的騙局,表現(xiàn)了維護領土的嚴正立場。
第二層(第3段),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寫斗爭的結局。
秦國和安陵位置圖
三、參考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換取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應我!”安陵君說:“承蒙大王給予好處,拿大塊土地來換取小的,那很好;雖然這樣,可我從先人手里繼承了這塊土地,愿意始終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換?!鼻赝醪桓吲d,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來換取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為什么呢?再說,秦國滅掉了韓國和魏國,而安陵君憑著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來,是因為安陵君是個年高德劭的人,所以我不想打他的主意。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土,可安陵君卻違抗我,(這)豈不是小看我嗎?”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說的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上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來,也不敢交換,何況(您)只拿來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你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道:“小臣沒有聽說過?!鼻赝跽f:“天子一發(fā)怒,將會有百萬人死亡,血流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走,拿腦袋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庸人發(fā)怒的樣子。志土發(fā)怒可不是這樣。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有一道白光直沖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們胸懷憤怒還沒有發(fā)作的時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個人了。如果志士真的發(fā)了怒,將會有兩具尸體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將穿上白色孝服——今天的情況就是這樣?!保ㄕf罷)拔出寶劍站了起來。
秦王(頓時)臉色沮喪,挺身跪起向唐雎道歉道:“先生請坐,哪里至于這樣!我懂了,韓魏滅亡而安陵卻憑著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來,僅僅是因為有您唐雎先生啊?!?/p>
四、通假字
①秦王不說(“說”通“悅”,高興。)
②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安放。)
③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色。)
五、詞類活用
①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如動詞,意動用法,“認為……輕”,小看。)
②請廣于君(廣,形容詞用如動詞,使動用法,“使……擴充”。)
六、寫作特色
本文在寫法上有以下三個特點:
①采用反襯手法刻畫人物。
本文篇幅雖短,卻生動傳神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唐雎是一位有膽有識的謀士。他不卑不亢,針鋒相對地與秦王抗爭。秦王的驕橫、狂妄、狡詐和前倨后恭、外強中干的形象反襯出唐睢的沉著、鎮(zhèn)定、堅強、無畏的精神。
雙方交鋒兩個回合。秦王盛氣凌人,唐睢鎮(zhèn)定自若,據(jù)理力辯,回絕了秦狂妄無理的要求。秦王理屈詞窮,惱羞成怒,竟以“天子之怒”、武力殺伐相恫嚇,企圖使唐睢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然而,在生死存亡的考驗下,更顯出正義的力量、英雄的本色。唐睢引述古代俠士義舉,指出“布衣之士”發(fā)怒的威力,暗示自己將以身效法,并“挺劍而起”,表現(xiàn)了為國獻身、義無反顧的決心。秦王在這大義大勇之下,“色撓”而“跪謝”。這些行動、語言、膽識氣概的層層對比,使古代愛國義士的形象和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秦王專橫的性格將唐雎不畏強暴的英雄形象反襯得更加高大完美。
②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示情節(jié),刻畫人物的性格。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話來展示情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的。文章主要篇幅寫人物對話,全篇除了五六句是直陳描寫句外,其余均為人物的對話。對話雙方各自的語氣符合各自的身份和個性,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秦王的話充滿“天子”的壓人威勢,如文章開頭第二句“寡人……安陵君其許寡人!”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之安陵,以大易小,這是顯而然是欺詐:“其許寡人”一語,突出地表現(xiàn)秦王無可商量的橫蠻態(tài)度。第二段中,秦王責備安陵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這種問罪口吻,在欺詐的同時,加之以威脅。唐雎回答:“否,非若是也”。語氣堅決,否定了秦王的“逆”和“輕”的說法。第三段中秦王和唐雎的對話,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秦王的仗勢驕橫、色厲內荏和唐雎的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精彩的對話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
③結構嚴謹,重點突出。
文章雖短,但圍繞“唐雎不辱使命”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開端一發(fā)展一高潮一結局”的故事情節(jié),開頭和結尾簡略地交代故事的緣由和結果,中間兩段詳盡細致地寫唐雎與秦王的斗爭,前有伏筆,后有照應,自然而緊湊、嚴謹而完整。
本文重點詳寫了唐雎與秦王的對話,而秦王與安陵君的對話一筆帶過,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主人公——唐雎,突出文章重點。
七、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戰(zhàn)國策》善于寫辯論說辭,尤其是人物對話直接生動,個性化極濃?!短砌虏蝗枋姑穼懬赝鯊囊源髧跃?、妄圖欺侮弱小的安陵的野心到向唐雎長跪道歉、恭而折服的丑態(tài);寫唐雎為維護國家的尊嚴和領土的完整,不畏強秦,膽識過人的勇智,均是通過直接記錄人物的對話表現(xiàn)出來。“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野心狡詐,“安陵君不聽寡人,……,輕寡人與?”狡詐恫嚇,軟硬兼施,“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驕橫、狂妄,“先生坐!
教學目的
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人物個性特征,品味古人凜然氣節(jié)
教學內容
對話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周恩來與派克鋼筆的故事導入,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的句子入題——凜然氣節(jié),板書標題。
二、課文內容理解
1、歸納故事情節(jié)
2、勾畫出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的推進人物情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語句并設計圖表展示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別找出秦王和唐雎說的話(原文復述)
2、小組結合課文內容商討并歸納人物各自特點,老師適時點撥
3、總結人物刻畫的主要描寫手法
語言描寫,并且使用了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語言力量,體現(xiàn)了本文雄峻奇?zhèn)サ恼Z言風格,從而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個性特色。
四、感受人物個性
1、分角色朗讀,并要很好揣摩人物個性特征
2、朗讀評價(師生兼評)
五、拓展訓練
假如本文中兩個人物都在我們面前,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學生訓練,老師點評)
六、小結
面對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強秦,唐雎,這位安陵小國的使者,從容鎮(zhèn)定,不畏強暴,拼死一搏,使安陵國避過了一劫。唐雎確實不辱使命。我們要學習他為真理正義而斗爭的凜然正氣。
八、作業(yè)
當堂背誦精彩對話(第三段)
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人物形象。
二、掌握重要詞句,培養(yǎng)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三、學習唐雎不畏強權的精神,敢于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
教學重點:重要詞句,文意理解。
教學設想
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核舟記》等來說,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難度,《戰(zhàn)國策》又是以記言為主,初中生學習起來可能興趣不大。
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安排上應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過,即使是古文也可以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允許他們提問,提倡進行探究性學習。但是,有些涉及到專門性知識如歷史知識的地方,教師則必須講解、點撥到位。其次,在古文的教學中仍然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安排不同要求的讀書,如默讀、齊讀、跳讀、研讀、自由讀、指名讀……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過程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的熏染。
教學方法:
加強誦讀,從整體文意的把握來幫助理解文中的具體字、詞、句,從對文中關鍵字詞句的確切理解來幫助掌握整體文意,雙向互動地學習古文,探討唐雎不畏強權、為國赴難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晏子使楚等故事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戰(zhàn)國策魏策》中的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說的是公元前230年到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其余山東六國中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zhàn)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了幾年,秦就統(tǒng)一了天下。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后,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
二、初讀,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課文。
首先請四位同學來朗讀課文的四個小節(jié),讀后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為下一步順暢地朗讀全文做準備
以長句為例,讀準節(jié)奏。
選擇例句,指導朗讀語氣。
分角色讀,注意人物對話語氣。余生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讀完后,請兩至三位同學說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注意不要求字字落實。
[參考答案]這篇文章寫的是秦王嬴政向安陵郡挑釁,以換地為名想挑起戰(zhàn)爭。安陵郡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國,表示愿意犧牲自己來刺殺秦王嬴政,終于使秦王嬴政屈服。
三、誦讀,把握性格與主題
一生讀課文。
學生找出表現(xiàn)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態(tài)度的句子,唐雎的表現(xiàn)的句子,認識二人性格,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參考答案]m.cnsjbj.cn
①秦王表現(xiàn):“秦王不悅”一“秦王怫然怒”一“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②作者的寫作意圖:贊頌不畏強權敢于為國犧牲自我的英雄。
第三小節(jié)是全文的重點段落,作者在這里進行了精細的描寫,同時,這一節(jié)也是情節(jié)發(fā)生逆轉的關鍵段落。請學生齊讀第三小節(jié),這里重點解決“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和“懷怒未發(fā),休浸降于天”這兩句的意義,以及“夫專諸之刺王僚也……蒼鷹擊于殿上”的意思。
齊讀“夫專諸之刺王僚也……蒼鷹擊于殿上”,欣賞排比句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并作練習,嘗試在其后加上“唐雎之刺秦王,?”(引原文或參考原文)再連起來齊讀。
[參考答案]“唐雎之刺秦王,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四、演讀,讀懂氣節(jié)與精神
學生表演,余生在點評中獲取新的認識
小結:結合全文說說:為何說唐雎沒有辜負使命?
五、延伸思考。
思考、討論:唐雎的這種不畏強權的精神,和敢于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還有沒有現(xiàn)實意義?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進一步積累文言字詞,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學習課文“記言”的史家筆法和簡潔傳神的人物刻畫方法。
3.理解和學習唐雎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的基礎上,把握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2.欣賞精彩工整的敘述語言,用詞的講究,駢散結合的句式等。
3.學習仁人志士的品格,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聽歌曲《歷史的天空》,營造氣氛。
2.師:同學們,在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史中,英雄輩出,各領風騷,他們正如夜空中閃爍的群星照亮了歷史的天空,他們一定也如燃燒的火把點亮過你心靈的明燈。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并根據(jù)自己搜集的材料談談理由。
3.學生交流自己喜愛的歷史人物,并說明理由。
本活動旨在讓學生對歷史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評價,并學會利用資料。語言表述清晰流暢,言之有理即可。
4.老師小結,導入新課。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這樣一類英雄,他們大都出身卑微,但有膽有識,不畏強暴,充滿了凜然的正氣,我們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紹其中的一位,他就是——唐雎。(板書)
二、在反復朗讀中把握內容
1.同學們學了不少文言文,也積累了不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請介紹一下你常用的學習方法。
2.同學們交流學習方法。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溫故知新,交流總結,達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同學們可能會說到的方法有:
(1)反復朗讀,加強語感。
(2)借助寫作背景了解文章內容,把握中心。
(3)借助課文下面的注解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
(4)積累經典名句,引發(fā)個性思考。
(5)正確斷句,理清文章脈絡。
3.老師小結,引出文言文“五讀”法。
同學們歸納得不錯,說明很多同學在做有心人,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今天,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種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那就是“五讀俱全”——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中質疑,讀出意味,讀后思辨。
4.運用“五讀”法,把握內容。
(1)讀準字音。自由大聲朗讀課文,特別注意下列加點字詞的讀音。
唐雎怫然徒跣搶地韓傀縞素色撓
另外還要注意一些通假字:“錯”通“措”;“直”通“只”;“倉”通“蒼”。
(2)讀出節(jié)奏。小組進行朗讀交流,互助,正確斷句,讀出節(jié)奏,使朗讀順暢通達。
如: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
(3)讀中質疑。
同學們再讀課文,結合注解和工具書理解文章的大意,可從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疑問,分小組進行討論,還有疑難可全班進行討論交流。
同學們提出的疑問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
文章字詞方面的:
如多義字: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個“使”是派遣的意思,第二個“使”是出使的意思)。如古今異義字: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義:交換;今義:容易)。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古義:即使這樣;今義:表轉折關系的關聯(lián)詞)等等。
文章內容方面的:
背景方面:戰(zhàn)國最后十年,秦相繼吞并各諸侯國,安陵是魏國的附屬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騙局進行吞并,因此就有了這場兩國之間的外交斗爭。
內容方面:故事性強,可從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部分來理清文章脈絡。
可能產生的疑問有:
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騙取安陵君的土地。
秦王當時勢力強大,為什么不直接攻打安陵呢?
秦王認為安陵是一個小國,不需要興師動眾地進行攻打,只要嚇唬嚇唬就會屈服投降的。
安陵君與唐雎拒絕秦王的態(tài)度一樣嗎?
一樣,只是在語氣上有所不同,安陵君語氣委婉,表現(xiàn)不卑不亢;唐雎語氣堅決,正氣凜然。
秦王的“天子之怒”指什么?唐雎的“布衣之怒”為什么能戰(zhàn)勝它?
秦王的“天子之怒”指的是“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天子之怒表現(xiàn)了秦王的殘暴和以勢壓人的氣焰。唐雎的“布衣之怒”指的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因為它依靠的是有志之士對國家的忠貞和不畏強權,針鋒相對,視死如歸的精神。
唐雎引用專諸、聶政、要離三人的事跡有何目的?
說明“布衣之怒”的力量,以達到針鋒相對的作用。
秦王先對安陵君說“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因為“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后又對唐雎說“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因為“徒以有先生也”,這不是矛盾嗎?
這正好說明秦王的虛偽狡詐,先說的話表明他的假仁假意,后說的話則表現(xiàn)了他的欺軟怕硬。
三、老師小結,再讀體會
第二課時
一、在反復朗讀中把握內容
在上節(jié)課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通過最后“兩讀”深入理解課文。
1.讀出意味。
要讀出意味,就要讀出人物,讀出感情,讀出語言的精妙。
(1)讀出人物。
本文人物刻畫特別生動傳神,請同學們分小組進行討論,看看唐雎和秦王分別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不能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并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句說說理由。
同學們勾畫批注,討論歸納;然后交流發(fā)言,相互補充。
唐雎:機智勇敢,慷慨赴命,正氣凜然,不畏強權,視死如歸,面對威逼利誘應對自如,面對假仁假義義正辭嚴。(可結合課文第2、3段中的語句體會)
秦王:野心勃勃,道貌岸然,假仁假義,仗勢欺人,陰險狡詐,兇狠殘暴,欺軟怕硬。(可結合課文第2、3段中的語句體會)
(2)讀出感情。
同學們對這兩個人物的性格把握得比較準確,那么應在朗讀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讀出正確的語氣和人物的情感。
請同學來試著表演唐雎和秦王的對話一段,其他同學評價討論,共同把握人物形象。
討論中要注意的語氣和情感,如: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與”字可拖長,要讀出威脅的語氣)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要讀出輕蔑的語氣)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可提高音量,讀出秦王的霸氣和威脅的語氣)
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布衣之怒”應強調,表現(xiàn)唐雎的毫不畏懼和針鋒相對)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應突出唐雎的凜然正氣和視死如歸的決心)
先生坐!何至于此!(語速不能太快,要讀出秦王的膽怯和心虛)
可結合課后練習二進一步體會語句的語氣和人物情感。
(3)讀出語言的精妙。
人物性格鮮明傳神,主要通過語言來表現(xiàn):
以記言為主,突出了人物的語氣,表現(xiàn)了人物情感和性格。(例略)
通過人物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人物。如“挺劍而起”、“秦王色撓”等。
通過對比的方法刻畫人物。如唐雎“挺劍而起”的視死如歸和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的貪生怕死形成鮮明對比。再如安陵君與唐雎的對比等。
語言的文采飛揚,駢散結合,氣勢磅礴,扣人心弦,值得學習與借鑒。
2.讀后思辨。
(1)本文塑造的唐雎這個形象表現(xiàn)出的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
同學們討論發(fā)言,體現(xiàn)同學們的'文學積累和延伸能力。如藺相如,荊軻,文天祥,林則徐等等,同學們還可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他們的故事。
(2)唐雎敢于為國家挺身而出和面對強權毫不畏懼的精神在我們當代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呢?請結合生活體驗來談談。
目的是調動學生的閱讀經歷和生活體驗來感受中華美德的現(xiàn)實意義,鼓勵同學們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仍然要學習和發(fā)揚這些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
(3)課后查閱相關資料,更充分體會中華民族精神在古代和現(xiàn)當代的具體表現(xiàn)和典范的故事。還可讀一些如《戰(zhàn)國策》、《史記》中的經典篇目,更多地體會文言文語言的精妙。
二、在理解體會后背誦課文
有了以上的理解體會,相信同學們對文章內容和結構層次有了更好的把握,這么精彩的文章如果能把它背下來一定不是難事,同學們大聲背誦課文,看誰能更快背誦下來。在同學們大聲的背誦中結束課堂。
板書:
唐雎不辱使命
(故事開端)秦王不悅(生氣了)——唐雎使秦之因(受命)
(故事發(fā)展)秦王施壓(冒火了)——唐雎堅定回絕(力爭)
(故事高潮)天子之怒(憤怒了)——唐雎布衣之怒(拼命)
(故事結局)秦王色撓(道歉了)——唐雎不辱使命(不辱)
教學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經典的古代文學作品,出自《戰(zhàn)國策》,文章以記言為主,言辭頗有深意,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雖然有些文字有一定難度。但是由于情節(jié)跌宕起伏,矛盾沖突尖銳,人物個性鮮明,再加上學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積累,所以教學設計時,在疏通文意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采取了讓學生自學為主的方法?,F(xiàn)在看來這個方法還是比較得當?shù)模瑢W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是趣味盎然的。
新課程改革以來,讓學生“學會學習”已成為教師的一個目標性的提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學習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取決于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唐雎不辱使命》一課,我自認為對學生的主動性的發(fā)揮還是比較值得一提的。
首先,我由歷史談起,情景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的“讀——譯”均由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加以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的欲望。關于文章分析由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先提出問題,加以整理,然后班級進行交流。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1、雖然我們知道“秦王以五百地易安陵”不是出于好心,但是我們不理解這中間究竟有什么樣的背景?
2、安陵君和唐雎都拒絕了秦王的無理要求,分別是如何反駁的?表現(xiàn)出了二人有什么不同?
3、秦王在文中分別有什么行動和語言?表現(xiàn)了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唐雎既然想刺殺秦王,為什么不直接說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卻繞圈子說了三個刺客的事?學生在感悟、賞析詞句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的理解。
再有,本節(jié)課在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故事復述、分角色朗讀課文、為人物設計神態(tài)、動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對話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學生在感悟唐雎這種剛正不阿的精神的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即唐雎在文中所提到的“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以及與秦王同歸于盡的想法是否值得提倡。由此學生又展開了一場小小的辯論會,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恰到好處地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本節(jié)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生學會學習。遺憾的是,時間分配欠合理化,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小練筆:運用對話描寫刻畫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同時,更要加強課堂程序、時間分配等方面的學習,使課堂教學更富有生機.
喜歡《唐雎不辱使命課件教案(合集10篇)》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兒園教案,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唐雎不辱使命課件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要是還沒寫的話就要注意了。教案是為加強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提供的有效支持。經過整理,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為你呈上生命與水課件,有需要的朋友就來看看吧!...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東西,需要大家認真編寫每份教案課件。老師在上課時要按照教案課件來實施,好的教案課件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呢?以下是我們?yōu)榇蠹沂占摹拔也荒苁耪n件教案”,建議你收藏并分享給其他需要的朋友!...
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們學到一些知識,因此,老師們都會選擇準備一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您知道幼兒園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精心整理了《不求甚解課件教案10篇》,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容。教學目標...
為使用時更加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故事課件教案”。老師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課件,相信老師對要寫的教案課件不會陌生。老師在上課時要依據(jù)教案課件來實施。希望你能從中找到有用的內容!...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