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設計。
作為一個認真負責任的語文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負責到底,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準備好教案來加強學習效率,教案有助于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這樣接下來教學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自己的小學語文教案有一定的深度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推薦]山雨教學教案設計(4140字)”,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組教材是以感受大自然為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渡接辍肥潜窘M第二篇略讀課文,作者趙麗宏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用清新的筆調描繪山雨獨特的音韻美和色彩美。作者通過獨特的聯想和想象,將整場山雨描繪成一場美妙的音樂會:山雨悄然而至,由遠而近,飄飄渺渺,“像一曲無字的歌謠”;林中萬物“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在山雨的彈奏下,“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回蕩在人們耳邊;山雨過后,山林中余韻繚繞。山雨的色彩美主要體現在雨中山林那水淋淋的充滿生機的嫩綠之中,令人難以忘懷。全文語言優(yōu)美,景物描寫形象生動,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字里行間感受山雨獨特的音韻美與色彩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2、通過自主品悟,繼續(xù)學習作者在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同時,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方法。
3、賞析并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并有閱讀相關美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繼續(xù)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感受本文語言文字的魅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輕音樂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啟發(fā)談話: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它準會讓你一飽眼福。朗讀“導讀”。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山雨》就是作者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后為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自然景觀。(板書課題、齊讀)
3、顧名思義,山雨就是——(指名回答:山林中的雨)。
4、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趙麗宏一起去發(fā)現, 去傾聽, 去感受山雨的美!
二、初讀全文,明了大意
1、提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山雨的?分別寫了哪些內容呢? (3)讀完想想這山雨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交流 (1)生字
一縷縷(lǚ)
悄悄地(de)
一叢(yìcóng) 仿佛(fú) 啼囀(tízhuàn)傾吐(tù)水淋淋(lín) 神奇、優(yōu)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輕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啼囀:形容鳥婉轉地叫。
(2)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山雨的?分別寫了哪些內容呢? (本文是按照“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寫作的,分別寫了雨來時的悄悄,雨聲和雨中山色,以及雨后山中幽靜明麗的山景。) ①順序:雨前、雨中、雨后 ②內容:
提示:作者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觀察到了什么?傾聽到了什么?請用課文里的話回答。
a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著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b小結:課文主要描寫山雨的聲音美及色彩美,并隨機板書:(音韻美 色彩美)
三、賞析語句,品味雨韻
1、山中的雨別有韻味。讀著課文,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讓我們靜下心來品讀文字,用橫線畫出描寫聲音美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色彩美的句子,然后在旁邊寫下你閱讀后的感受。
2、學生自讀自悟,在有關語句旁寫批注。
3、全班交流。 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1)這聲音美嗎?從哪兒看出來?
(2)這里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這樣的比喻好在哪里?(表達出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3)作者由山雨的聲音想到無字的歌謠,像這樣,由一件事物想到相關的另一件事物,就是聯想。(板書 聯想)可見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美好。
(4)指導朗讀。當學生感受到山雨到來時聲音的由遠而近、由輕到重的變化時,師生合作朗讀:
①現在我們全班都是雨點,大家落在林中萬物上,唱著“沙啦啦”的歌謠。聽,雨聲從很遠的山林里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第一組接讀)沙啦啦,沙啦啦??
②雨聲漸漸近了——(第
一、二組接讀)沙啦啦,沙啦啦?? ③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第
一、二、三組接讀)沙啦啦,沙啦啦??
④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全班齊讀)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1)導語:山雨到來時的聲音別具韻味,那么雨中的聲音又是怎么樣的?(指名朗讀,并出示第五自然段。)
(2)這里作者把巖石、樹葉、綠草比作琴鍵。(作者將灑落的雨絲比作“輕捷柔軟的手指”,把雨聲比作“優(yōu)雅的小曲”。)
(3)在學生談到文中的比喻句時,老師重點指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聯想和想象。
A、導語:是的,作者的聯想是那么獨特,想象是那么豐富(板書 想象),讓我們用心品讀這段文字,好好欣賞它奇妙的聯想和想象。
B、“琴鍵”:除了巖石、樹葉和綠草以外,還有什么也會變成琴鍵?(指導學生體會到雨絲四處飄灑,林中的萬物都成了奇妙的琴鍵)
引導學生從 “飄飄灑灑”、“輕捷柔軟”、“優(yōu)雅”等詞感受到山雨輕柔、細膩的特點。
(3)指導朗讀。此時此刻,山雨仿佛一位——(藝術家 演奏家),它彈奏的是無與倫比的自然之音?。≈该x,師隨機點評?!〗M賽讀。
小結:
作者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把山中的一切事物比喻成琴鍵,把雨絲比喻成手指,把雨聲想象成優(yōu)雅的鋼琴曲,寫出了山雨的聲音神奇、美妙,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也帶給我們一個廣大的想象空間,引起我們產生無限美好的遐想。
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幾乎難以辨認,有墨綠、翠綠,有淡青、金黃,也有火一般的紅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1)導語:作者用獨特的聯想與想象將雨聲描繪得優(yōu)雅動聽,充滿音韻美。他又是如何描寫山雨的色彩美的? 指名讀。(出示第六自然段)
(2)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具體詞句感受到雨中色彩的勃勃生機。(感悟雨色的明麗、迷人)
①融化:“融化”這個詞好在哪里?是呀,陽光下的色彩何其豐富,何其燦爛,而雨中的嫩綠把所有的色彩都融為一體!這是怎樣的嫩綠呀?(動態(tài)的,富有生機的,有生命力的??)
②“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是實寫雨霧中的色彩,給人以清新、舒暢的感覺。
③還有那些詞也讓你感受到這嫩綠是充滿了活力,富有動態(tài)美?(流動 流進)
④看出眼前滿眼都是綠的,作者想象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從“流進我的心胸”感受到雨中的嫩綠那種讓人難以忘懷的美,體會到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人們常用風景如畫來夸贊美麗的景色,可是作者卻說——(出示第七自然段,全班齊讀)這雨中的綠色,在畫家的調色板上是很難調出來的,然而只要見過這水淋淋的綠,便很難忘卻。
(4)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引導學生再一次感受到雨中的嫩綠的無限活力,這種充滿生命力的美遠勝于畫面靜止的美。)
(5)這雨中的色彩真是比畫還要動人啊!全班齊讀第六自然段。
●(出示描寫雨后的三個自然段)
(1)教師引讀:雖然還想再繼續(xù)欣賞這雨中的美景,但,不知在什么時候,雨,──(悄悄地停了。)風,──(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變得非常幽靜。)遠處,──(一只不知名的鳥兒開始啼囀起來,仿佛在傾吐著浴后的歡悅。)近處,──(凝聚在樹葉上的雨珠繼續(xù)往下滴著,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發(fā)出異常清脆的音響,丁──冬──丁──冬??仿佛是一場山雨的余韻。)
(2)導語:雨后的景色另有一種味道。喜歡這一段的同學談談你的閱讀感受。
①啼囀:引導學生從鳥兒啼囀的歡悅中,感受到作者當時內心的愉悅。
②山雨過后,山林明明非常幽靜,作者為何還要描寫鳥兒的啼囀和雨珠滴落的丁冬聲呢?指名回答。(板書:以動襯靜)這真是——(出示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保R讀
③這一部分描寫聲音的詞句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最巧妙?(余韻) 余韻在這里指余下的音樂。你覺得它用得好在哪里?(引導學生了解“余韻”這個詞,呼應了前文山雨的音韻美,使人感覺這場山雨真的就是一場音樂會,有開場曲和尾聲,再一次體會到作者聯想和想象的奇妙獨特。)
④借“余韻”回顧全文,激情朗讀。
好一個“余韻”!這場山雨簡直就是一場完美的音樂會,開場部分我們聽到了神奇的無字歌謠,中間高潮部分,我們欣賞了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直到音樂會結束,我們依然聆聽著清脆愉悅的天籟之音。讓我們伴著優(yōu)美的樂曲,讀一讀整篇課文,感受山雨的獨特韻味。(配樂齊讀整篇課文)
小結:山雨的洗滌,讓風清新,讓鳥歡悅,也帶給我們難得的好心情?,F在,讓我們深深呼吸一下雨后清新的空氣,帶著感恩的心,再來讀讀關于雨的美詞佳句吧,特別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記下來,三分鐘后,我們比比誰記得多,誰記得準,好不好?
四、課文延伸,再入雨境
1、讀著讀著,我們情不自禁地贊嘆道:(出示)這真是一場_____的山雨?。ňG色 清新動聽 有韻律 迷人 難忘??)
2、其他作家筆下的雨,又有怎樣的韻味?(課件依次出示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駱虢《太陽雨》、朱自清《春》、郭保林《八月,成熟的故鄉(xiāng)》中描寫雨景的片段)
3、孩子們,如果你們能熱愛身邊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優(yōu)雅的樂曲。作者趙麗宏把雨聲比作音樂,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
(1)出示片斷
【片段一】雨下個不停,緊張而又舒緩…….我們在雨水的彈奏中攀緣于茫茫山谷,感覺著上天賜予的無邊旋律,它一會兒如小提琴空曠輕靈,一會兒鐵騎突出,一會兒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雨滴,在傘上清晰地彈奏著,又順著傘緣滴入泥中,有著鳴箏般的樂聲,仔細聽去,耳中似乎并沒有聲音,再聽,又分明翁翁地,遙遠而飄忽,如身邊的霧…… (朱自清)
【片段二】 四時之雨,也因時節(jié)的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而各不相同。春雨當算是最美妙精致了,有如青春少女含羞帶嬌般的呤唱;春雨也最為文人墨客所喜愛?!昂糜曛獣r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天街細雨潤無聲”,“杏花春雨江南”等名句,便是對春雨的贊頌。而《雨巷》中那水淋淋的女子,大概就是沐著春雨而來。最熱烈的當是夏雨了,它就像一個壯實的大漢盡情揮灑的熱汗,有著一種酣暢淋漓的痛快;來勢兇猛,去得也快,干干脆脆,從不拖泥帶水。它不僅澆灌田地,滋潤禾苗,也在炎炎酷暑,為人們帶來絲絲涼爽。其功過是非,人們是了然于胸。而帶有絲絲涼意的秋雨,則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它凄涼冷清,霏微蕭瑟,說它是青春已逝,韶華不再的怨婦的嘆息,則十分貼切。“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2)指名讀。交流:這又是一場怎樣的雨。(狂風暴雨、明亮的雨、柔美的雨、滋潤萬物的雨、輕柔的雨、如煙似霧的雨??)
3.寫話: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用幾句話寫下來吧!可以用自己的話寫,也可以摘抄課文中和課外你收集的語句。
4、春雨無聲,夏雨酣暢,秋雨蕭瑟……四時不同,雨也不同,唯有有心人才能辨出各自的特色。即使是同一場雨,不同的心也能聽出不同的況味,景色的好壞,全在于個人心境。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聽聽雨的聲音是否有變化,每一種聲音用兩三個句子寫出來,最好能用上修辭手法。(播放收集的各種不同地方的雨聲,學生先聽,然后寫作。)寫好之后,我們相互交流,看看誰心中的雨最美。例:雨像一位調皮的孩子,在大自然中奔跑跳躍,還弄出不同的聲響。這不,他一會來到樹林間 ;一會,他又蹦到小溪上;一會兒,他又躥到小朋友的花傘上;鬧夠了,他順著瓦溝落下來。
課堂小結:清末民初的大學問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敝灰覀儞碛幸环輰庫o澄澈的心靈,我們的眼中就會有一個清新明亮的世界!同學們,祝愿大家天天都有好心情,處處都賞好風景!
五、作業(yè)布置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2)向學生推薦相關寫雨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板書設計: 山雨 聲韻美
聯想想象 色彩美
以動襯靜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正確讀記“神奇、優(yōu)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正確讀記“神奇、優(yōu)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xù)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拓展與延伸】用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篇關于“風”或“雨”的習作。
【重、難點突破】學習作家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跟隨著詩人、散文家李漢榮的腳步,我們一起拜訪了“山里的朋友”,感受了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今天,我?guī)ьI大家一起來品味“山雨”的韻味。
二、學習課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理解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山雨的,具體寫了哪些內容,感受山雨的特點。
教學提示:目的是在于引導學生掌握按一定的順序描寫自然景物,并通過對相關景物的描寫來描寫山雨的方法。
這三個問題全部讓學生來根據自己的題解回答,并且要以課文內容為中心,聯系關鍵的詞語作答。如,在分析寫作順序時,可以抓住“來得突然”、“雨聲里”、“雨,悄悄地停了”來分析,其他兩個問題方法相同。
關鍵是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與積極合作學習,不必苛求答案的準確性。
教學參考: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寫的。全文共10個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寫雨來,主要描寫了山雨來得突然,由遠而近的雨聲如無字的歌謠飄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寫雨中,主要著筆于山雨帶來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繪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聲,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第8至10自然段寫雨后,通過對鳥兒啼囀、雨珠滴落的聲響描繪,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靜。
2、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雨的?
教學提示:這個問題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如何觀察、描寫事物,體會語言的美好之處,同時也是對文章寫作方法的體會。要求學生按課文的內容順序抓住每一句來進行理解與感悟。
找出相關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可以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山雨、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參考一:
附對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句話著筆于聲音,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遠及近、由輕及重的動態(tài)過程,與文章開頭相對應,寫出山雨來時的特點,即“來得突然”“悄悄地來”。作者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突出了雨來時一種逐漸清晰、飄飄渺渺的音韻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獨特情感,并給人以無限遐想。
②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這是描寫雨至山林時的音響特點,作者發(fā)揮了奇特的想象:將“巖石、樹葉、綠草”聯想成“琴鍵”,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輕捷柔軟的手指”,將此時的雨聲聯想成“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為讀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動態(tài)美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山雨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使語言顯得生動活潑而富有節(jié)奏,增強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音符”是指手指觸摸琴鍵時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在這里可理解為是雨絲飄灑在不同的地方所發(fā)出的不同聲音,有落在巖石上的“丁冬”聲,有飄灑在綠草叢的“沙沙”聲……,而“帶著幻想的色彩”,突出了雨至山林時聲音的豐富多變,擴大了讀者的想象空間。
③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句話描寫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綠”。句中“流動”一詞寫出了山林的“綠”在雨中所獨有的特點:這種“綠”是一種水淋淋的、富有動感、極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現了山雨帶給山林的色彩變化。連用兩個“流進”則體現了兩個層次:這“綠”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靈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綠”那種讓人難以忘卻的美。通過對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
教學參考二:
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fā)了奇特的聯想、想象,并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yōu)美抒情的語言背后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山雨的韻味,感受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感悟語言的美妙。
教學提示: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然后采用個性化朗讀的方式來體會。
三、作業(yè):
1、朗讀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體會文章的寫法,準備觀察第一次秋雨或秋風、秋色,然后完成一篇觀察日記。
Yjs21.coM更多小學語文教案延伸讀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大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都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提升教課效率。教案可以讓未來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有沒有收集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熱搜教案:小學語文教案設計(184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
2、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
2、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楊,哪位同學見過,你能介紹一下嗎?
(調動學生學習《白楊》這一課的積極性,由學生們的介紹將同學們帶入描寫白楊樹的情景中。)
同學們講得好。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qū)、沙漠地區(qū)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掃除文字障礙
1、填寫生字表格:
音序、音節(jié)、部首、再查幾畫、結構、字義、組詞。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導學生讀準本課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區(qū)別形近字,然后組詞:
教師出示形近字,也可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容易寫錯的字,想一想它與哪個字相近及怎么區(qū)別,以促使學生記準字形。
撫(撫摸) 洪(洪水) 埋(埋怨) 介(介紹) 疆(邊疆)
扶(攙扶) 烘(烘托) 理(道理) 價(評價) 韁(韁繩)
茫(蒼茫) 辨(辨析) 挺(挺拔) 晰(清晰) 戈(戈壁)
芒(光芒) 辯(辯論) 廷(宮廷) 析(分析) 弋(弋獲)
4、辨析詞語,理解詞義。
5、區(qū)別近義詞、反義詞,進一步理解詞義:
⑴ 近義詞: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別 粗壯──健壯
軟弱──懦弱 界線──分界 分辯──辯解 沉思──深思
⑵ 反義詞:
清晰──模糊 軟弱──堅強 動搖──堅定
精壯──細小 消失──出現
三、理清脈絡,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以白楊為線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課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寫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著高大挺秀的白楊。
第二段(第四至十一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五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楊樹。
第四段(第十六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四、朗讀課文,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為理解邊疆建設者的高貴品質做準備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描寫四幅場景的句段感悟的純潔無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自讀自悟認識“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教學重點:識記生字,品詞析句,感悟的快樂、無私。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歌曲導入。師生隨著音樂磁帶共唱《丁冬》。
感知
1、學生聽課文錄音帶(或師范讀),思考:從哪里來?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交流
1、小組長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字情況。
2、組內學生輪流讀課文,做到讀音正確,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
3、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在組內展示朗讀,互相評價打等級。
朗讀
1、細讀課文,思考:流過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誰?
2、指名讀課文前三自然段,重點指導說的話,揣摩它的心態(tài)和神情。
背誦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1——3自然段。(看圖背誦、想情節(jié)背誦、看板書背誦)2、
練習背——指名背——分組競賽背。寫字學習“瓦、泉、然、結、塔”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讀文學習4——7自然段。
1、運用上節(jié)課的方法,學生練習讀的話,體會它自豪、歡快的心情。
2、師生合作采用引讀、分角色讀、配樂朗讀等形式進行讀文。
3、回讀全文,交流:你覺得怎么樣?
寫字學寫“股、脆、杜鵑”四個字,把重點放在總結“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時的變化規(guī)律上。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三首詩詞。
2.學習通過自讀詩文,結合課文插圖和注釋的方法,感知詩詞大意,體驗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
3.在整合閱讀中感受祖國山水的美麗,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導語激情
播放祖國山水美景圖片,用激情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之中。
(預設:同學們,我們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遼闊無邊的草原……這些美麗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優(yōu)美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大家一起隨著詩人的腳步,去看看黃河,去游覽江南,去呼吸一下鄉(xiāng)村田園的新鮮空氣好嗎?)
【設計意圖】:以美麗的祖國山水圖和激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濃厚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引入詩意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誦讀,初識詩文
1.自由讀三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課文注釋,嘗試著說說三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讀詩,其他同學評價讀得是否正確,適時指導學生學會課文生字。
3.齊讀三首古詩,讀后思考:這三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
4.交流讀后收獲。
(預設:劉禹錫和杜牧兩位詩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詩都是寫景的。《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別是寫黃河和江南的,《書湖陰先生壁》寫的是鄉(xiāng)村的美景。)
【設計意圖】知人論詩、整體關注乃古詩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即將三首古詩和盤托出,在借助課文注釋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聚焦古詩同異,這樣的設計將同一主題古詩的學習進行有效地整合。
三、對比品讀,體察詩韻
學習《浪淘沙》和《江南春》
1.過渡語引入。(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兩首古詩,想想這古詩分別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描寫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獲。)
2.品讀《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兩首古詩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的?
(預設:《浪淘沙》描寫了黃河的來處和去處,使我們看到了黃河的宏偉氣勢?!督洗骸访鑼懡系拿利愶L光。)
3.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預設: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4、體會詩中寄寓的情感。
都是美景,詩中所反映出來的詩人心情一樣嗎?
課件補充出示兩位詩人寫下這兩首詩的背景:
(《浪淘沙》創(chuàng)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亂后,氣勢頓衰。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才人被外放,憤激之際,怨刺之作應運而生。劉禹錫從京官調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組詩當為劉禹錫后期之作,且非創(chuàng)于一時一地。
《江南春》創(chuàng)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將傾之勢,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一點點的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
而另一方面,憲宗當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點點成就,飄飄然的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一心事佛,韓愈上《諫佛骨表》、險些丟了性命。憲宗被太監(jiān)殺死后,后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數繼續(xù)上升,寺院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杜牧這年來到江南(江蘇江陰),不禁想起當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是一場空,不僅沒有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既是詠史懷古,也是
對唐王朝統(tǒng)治者委婉的勸誡。后來武宗發(fā)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
四、作業(yè):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前兩首詩詞:
背誦、默寫、說體會。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二、學習《書湖陰先生壁》
課件出示《書湖陰先生壁》。
1.直奔中心,引導抓住王安石描寫鄉(xiāng)村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對鄉(xiāng)村美景的理解。
結合注釋及資料理解。
(預設: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ú輼淠境尚谐善?,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并且環(huán)繞著農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2.自由品讀,讀后交流:說說你從這首詩中還知道了什么。
(預設:王安石于神宗熙寧九年(1076)二次罷免宰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也是七里,路程恰好是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號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這段時間里,王安石與隱居紫金山的楊德逢交往甚密,詩題中“湖陰先生”就是楊德逢。)
3.賞讀對偶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引讀:
我們帶著詩人對鄉(xiāng)村美麗風景的熱愛讀——
我們帶著詩人對鄉(xiāng)村美麗風光的無限眷戀之情讀——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書湖陰先生壁》
【設計意圖】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整體回顧,感悟詩情
同樣是寫景的三首詩,三位詩人表達的情感一樣嗎?你想說什么呢?自由暢談,體會三首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預設:三位詩人的心情不同,描寫的景物不同。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
學習古詩,要了解背景,要從詩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設計意圖】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詩的情感上再次整合,體會詩人借景抒情之妙,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四、積累詩句,遷移詩境
1.讀《書湖陰先生壁》的其他四句詩。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2.指導理解詩句:桑樹枝葉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過墻頭。黃鶯幾聲清脆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午覺。一夢醒來,我恍恍惚惚還覺得自己好像仍然在舊日所住的半山園中。
3.推薦其他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如《鹿柴》《滁州西澗》《山行》《小池》等供學生品讀積累。
【設計意圖】課止而學未止,同題詩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讓學生認識古詩之浩瀚,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累詩句。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前兩首古詩詞。
2.給《書湖陰先生壁》配畫。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自主閱讀、交流感悟相結合,聯系生活經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聯系上下文內容,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3.抓住作者贏得珍珠鳥信賴的原因,感受作者與珍珠鳥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領悟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原應以誠相待,和諧相處的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三、教學策略
1.獨立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2.用具體可感的畫面、聲色、情節(jié)描述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中的情境,激勵學生的思維活動。
3.通過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1.#教案# 導語:(出示課件:珍珠鳥的圖片)同學們,作家馮驥才先生曾飼養(yǎng)過三只珍珠鳥,在小鳥與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家感觸頗深,寫下了《珍珠鳥》這篇文章。(齊讀課題:珍珠鳥)
2.同學們,從大作家與鳥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呢?
(二)整體感知,引出人與鳥的話題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想想珍珠鳥是怎樣一種鳥?結合課文中的描寫,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學生交流,教師及時評價學生的發(fā)言并和學生一起對發(fā)言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提升、引導。
小結: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從珍珠鳥的外形描寫中體會“我”喜歡珍珠鳥。
2.是啊,多么惹人喜愛的珍珠鳥啊!所以,當朋友送我這對珍珠鳥時我說: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指名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對于文章的內容只要求學生粗知內容即可。學生在讀文、交流的過程,既是對全文內容的總結梳理,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的能力,又由鳥的外形特點、鳥的習性,引出人與鳥之間相互信賴的話題。
(三)理解品味,體會鳥對人的信賴
1.這種怕人的鳥,怎么會變得不怕人?“我”是怎樣逐漸贏得珍珠鳥的信賴的?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內容體會。
2.學生交流,教師梳理歸納為三件事。
第一件事:為鳥安排舒適溫暖、幽靜的巢。
“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只有在這像幽深的叢林一樣的地方,珍珠鳥才感到安全。所以,它那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第二件事:決不驚擾它們。
(1)知道它們竟然有了雛兒,這是多么令人驚喜的事情!此時,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2)“我”是怎么做的呢?讀讀文中的描寫。
指導感情朗讀。因為“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第三件事:小鳥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我”不管它,不傷害它。
(1)三個月后,這對珍珠鳥有了雛兒,這個小家伙長什么樣?找到相關的語句,讀出你的感受。
(2)多么可愛的小家伙啊!雖說“初生的牛犢不畏虎”,但是這只小珍珠鳥剛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卻還是心有余悸的?
指名讀第八自然段。只要大鳥在籠子里生氣地叫一聲,它就立即飛回籠子里。“人有人言,鳥有鳥語”,鳥的叫聲,就是它們交流的語言。你覺得此時它們在交流什么呢?
(3)這小家伙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呢?學生交流討論。
無論小家伙在我的面前做什么,我不管它,不傷害它,小鳥的活動范圍不僅越來越大,而且膽子也越來越大,有一次,它竟然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課件出示課文中插圖,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爪子剛好被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有醒,睡得好熟!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
請一位同學在音樂聲中朗讀。
(4)多么感人的一幅畫啊,“我”默默地享受著這小家伙對我親近的情意,我沒有驚擾它,因為我知道它仍然是一種怕人的鳥。
(5)課件出示: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再讀這一句話,你有又什么新的感受嗎?
這種怕人的鳥現在與我這樣的親近。
因為我知道珍珠鳥怕人,所以,我尊重、理解它們,給它們自由,決不驚擾它們,我和珍珠鳥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了。所以,文章在開頭部分,單獨把這一句話作為一個自然段,強調“這是一種怕人的鳥”,使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設計意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是通過讀來感悟的。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心得,談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并通過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以“我是怎樣逐漸獲得珍珠鳥的信賴”為對話主題,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逐漸明確“我”為珍珠鳥所做的一切,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引導學生體會信賴源于對別人的尊重、理解、寬容和愛,體會作者謀篇布局的巧妙。
(四)總結升華,體會信賴的含義
1.望著這和諧的畫面,感受著鳥兒親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從心底流出這樣的感慨。
課件出示: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僅存在于人與動物之間,更存在于人與人之間,在你的生活中,你有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交流。
3.總結升華:信賴,就是尊重、理解、寬容。只要心中有愛,我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感受到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和諧美好的境界。世界萬物共生長,應以誠相待,和諧共生。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重點句的含義,進一步體會珍珠鳥在“我”細心的照料下,由怕人到與人親近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并由此拓展到生活,延伸到人與人,人與自然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活動學習
1.搜集整理有關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的感人故事,與同學分享。
2.推薦閱讀《我的野生朋友》。
3.試著接觸一種不熟悉的小動物,努力使它成為你的新朋友并記錄下相處的過程。
六、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閱讀馮驥才先生的其他作品。
作為一個認真負責任的語文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負責到底,因此,老師會在授課前準備好教案,有了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這樣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輕裝上陣!您是不是不太清楚小學語文教案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文推薦:荷塘月色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案(3070字)”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教學目的】
1、學習《荷塘月色》細膩、傳神的語言,體會比喻和通感的表達效果。
2、掌握《荷塘月色》刻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其嚴謹結構。
3、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情以及這種心情的普遍意義。
4、通過朗誦欣賞《荷塘月色》的韻味。
【教學重點】
1、在特定語境中揣摩詞句的含義。
2、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3、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情以及這種心情的普遍意義。
【教學難點】
1、課文情景交融,“景語”“情語”渾然一體。
2、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荷塘月色》一文,是一篇寫景散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寫景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寫荷塘上的月色,寫月光下的荷塘,相當成功。作者表現的情感是復雜的,既有淡淡的憂愁,又有淡淡的喜悅。低調情緒籠罩著全文,如作者心里不寧靜,路是幽僻、幽靜的,云、月是淡淡的,樹色是陰陰的。蟬聲與蛙聲雖熱鬧,但與“我”無緣。不滿現實,但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來。至于喜悅,課文開頭忽然想到日日走過的荷塘,“總該有另一番樣子吧”,于是欣然前往。通向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的,“今晚卻很好”,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了。到了荷塘,心系美景,暫得自由,怡然自得之情頓生。于是,由賞景想到古人采蓮那個“熱鬧的季節(jié)”“風流的季節(jié)”,淡淡喜悅之情也是籠罩在全文的。我認為,本文的教學,應加強朗讀,通過朗讀體會文章的韻味,通過反復誦讀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初步感知課文;2、品讀課文第二部分(集中寫“荷塘”寫“月色”的4、5、6段)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荷花深為中國人所喜愛,無數的騷人墨客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可以說,荷花已成為中國文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意蘊可謂深遠,其意境可謂獨特而優(yōu)美。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寫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書)
二、 聽課文錄音,初讀感知課文
在過程中要求(板書):
(1)在重要詞語(特別是生字新詞)下面做上標記(第二課時時檢查)。
(2)在作者集中寫“荷塘”與“月色”的段落邊做上標記。
三、 品讀課文第二部分(4、5、6段)
提問:聽過錄音,請大家說說,文章集中筆力寫荷塘月色的是哪幾個自然段?
(4、5、6自然段(有的學生可能認為是4、5自然段)
(一)品讀第4自然段
1、請一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
2、讓學生為這一段文字取個小標題(學生可能會取“荷塘月色圖”、“荷塘圖”等等,結合文題歸納出最合適的——月下荷塘圖)
3、師:這段文字描繪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點?
景 特點 修辭 (板書)
荷葉——圓形舒展 ——比喻
荷花——晶瑩剔透、忽隱忽現、纖塵不染妍媚多姿 ——比喻、擬人
荷香——若有若無、輕淡飄渺 ——比喻、通感
荷波(荷葉)——凝碧 ——擬人、比喻
流水 脈脈(形容流水無聲而似有情意) ——擬人
引導明確:
細致描繪荷塘的容貌,順序寫出荷葉、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
(重點引導學生明確比喻和擬人的用法)
先找出用了比喻的句子;這里用了許多比喻有什么好處呢?例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風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給人一種美好、輕盈、舒展、動感的聯想。這一比喻生動地寫出了荷葉出水很高、圓形舒展的嬌美姿態(tài),洋溢著情趣。由此可見,貼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繪的景物生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鮮明具體,起加深印象的作用。
找出運用擬人的句子;例析:“裊娜”,本指草木細長柔軟的樣子,常用來形容女子體態(tài)輕柔優(yōu)美。羞澀,意思是難為情,態(tài)度不自然,是專寫人的情態(tài)的詞。這兩個詞用來形容荷花妍媚多姿。
引導學生理解,并且完成上面板書。
4、賞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問:這一句與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蘊含了幾種感官感覺?
清香是嗅覺上的感覺,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聽覺上的感覺。這兩種不同感覺的相互溝通叫通感(我們把五官功能相互轉換彼此溝通的現象叫通感,又稱移覺)。把嗅覺中感到的香味換成從聽覺中去感受、品味,使人產生了對香味的另一具體形象,變換欣賞角度,有煥然一新,奇趣無窮之感。歌聲是細柔飄忽,婉轉渺茫的,荷香是時有時無,持續(xù)不斷的。這兩種感覺有相似之處,把它們溝通起來,藝術的魅力也就出來了。但在運用這種比喻時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間在感官的感覺上的相似之處,或在特定環(huán)境下有這種溝通一氣的感覺,做到妙不可言卻不是故弄玄虛。
例:你的耳朵在偵察,
你的眼睛在傾聽,
你的指揮棒上
跳動著你的神經。(艾青《小澤征爾》)
以耳當目,以目當耳,視覺、聽覺互換,正寫出指揮家高度專注如癡如醉的神態(tài),強化人的感受,巧妙地傳遞感情。
小結:細致描繪荷塘的容貌,順序寫出荷葉、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層次井然,委婉精細,栩栩如生,柔美動人。整段沒有談月,但處處有月。寫荷葉、寫荷花、寫荷香、寫荷波,都確然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二)品讀第5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
2、讓學生再給這段文字取個小標題 “荷塘月色”
3、(略)比喻句賞析:
師:在這一小節(jié)中作者也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等等。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的”不是比喻句)
4、(重點)體會句子中詞語使用的妙處
這一小節(jié)中不僅僅句子用得好,一些字也用得非常巧妙。
①辨析:A、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照)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B、薄薄的青霧浮(升)起在荷塘里。
生:獨立思考并回答
明確:A、“瀉”表現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動態(tài) “照”僅寫出光線的照射
B、“浮”表現出霧氣朦朧,“升”則失去朦朧之態(tài)
②析:“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畫”,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師:(總結)可見,雖是一字之差,但表達效果卻明顯不同,意境也相去甚遠。我們要以嚴謹的姿態(tài)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在用字方面要仔細推敲。
5、析句: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這一句轉折復句是前幾句描寫月色的總結。作者又一次運用“通感”或“移覺”的修辭說法,把上文描寫的月光、樹影揉合在一起,在讀者面前,既樹立視覺形象又樹立聽覺形象,給讀者以清新雅潔的藝術享受。
小結:第五自然段,著力描寫月色,先是正面寫,后是反襯。多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工巧熨貼。有光有影,有明有暗,從月光的映照下又進一步寫出了荷塘勝景。
(三)品讀第6自然段
1、請全班學生朗讀第6自然段
2、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思考:
有人認為,這一自然段并沒有寫月光,請說說認為這一段沒有寫月光的理由;有人認為這一段其實寫了月色,請說說認為這一段寫了月色的理由。
第一種觀點:這一自然段只是寫了荷塘四周的景物、楊柳、樹色、遠山、路燈光以及聲音,從文中看不到描寫月光的句子。
第二種觀點:雖然這一自然段寫了許多除月色之外的景物,尤其花了大量筆墨描寫樹,但如果沒有月色的襯托,景色就會截然不同。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籠罩之下的,正是在這樣的月色之下,才能有如此獨特的感受。例:“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霧;但揚柳的風姿在煙霧里也分辨得出”這一句。設想如果在白天的光線下看這些樹,肯定不會有一種朦朧凄迷之感,只有在月色之下才會產生“陰陰的”感覺,才會“像一團霧”。
3、小結:這一節(jié)重點在寫樹,從方位、距離、高低幾個角度來寫,視線由荷塘內部擴展到荷塘四周。樹多而密,重重圍住荷塘,與前面的“幽僻”相照應,這是總寫四周,接著寫近處的樹色、樹姿、遠處的樹梢上的遠山、又回過頭寫樹縫里的燈光、樹上的蟬鳴和水里的蛙聲,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朧、寧靜深遠的環(huán)境特點。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籠罩之下的,似乎無一處寫月,其實處處體現了月色。
最后一句“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筆鋒一轉,流露出作者內心的空虛與哀愁。
[板書]:
樹:重重、陰陰(沉郁)
遠山:隱隱約約
四周燈光:沒精打采(月色迷離)
(自遠而近)蟬鳴、蛙叫
4、學生比較這三段前后景的不同和情感的不同之處(稍點撥):淡淡的-喜悅-哀愁
結束語:“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毕s蛙如此“熱鬧”,“我什么也沒有”。如此美麗的月色,如此讓人陶醉的美景,卻也難掩作者心中的哀愁,是什么,讓作者的心情如此復雜?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討論!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學習賞析散文的藝術手法。
2.通過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學習鑒賞抒情散文。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頗不寧靜的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方法:
通過聽朗讀、學生默讀,讓學生讀文入境。通過反復學生誦讀、感知,品味作品語言。通過提問思考討論,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設計: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請同學們看書本彩頁部分的“近春園荷塘”,這是一大片碧綠的荷塘,荷花嬌艷地盛開著,面對此等美景,詩人楊萬里贊嘆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周敦頤卻獨愛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格!描寫同一事物反差如此之大,這正印證了王國維先生的那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是為了抒情,抒什么樣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觀感情,客觀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觀情感的烙??!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去看一看他給我們留下的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描寫了怎樣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發(fā)了什么樣的獨特情感!
二、解題——整體感知
1、問:大家覺得題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語還是并列短語?為什么?
明確:并列短語,因為第四段是寫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寫荷塘上的月色。
2、朗讀、播放配樂朗誦(要求學生聽清字音,進入情景,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
(1)請同學們朗讀PPT展示的字詞。
蓊蓊郁郁(wěng)踱步(duó)裊娜(niǎonuó)霎時(shà)彌望(mí)倩影(qiàn)瑣屑(xiè)脈脈(mò)獨處(chú)參差(cēncī)
煤屑(xiè)斂裾(liǎnjū)
chǔ處理hé荷花qū曲折
處荷曲
chù處所hè負荷qǔ歌曲
mài脈絡xiān纖細chàn顫動
脈纖顫
mò脈脈含情qiàn纖夫zhàn顫栗
(2)說說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蹤,理清文章結構。
明線:出家門、踱小路、觀荷塘(月色荷塘——塘上月色——)、賞四周、回家門
(3)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感情基謂的語句,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和在文中的作用。
明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边@句是全文的“文眼”(“文眼”顧名思義就是文章的眼睛,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文眼”就是文章中最生動傳神、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的語句),放在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調——內心有苦悶,心緒煩亂。
(4你能找出表現作者感情變化的語句嗎?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交流探討)
1)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2)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3)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4)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明確:聯系背景、文眼、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理解。
1)句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現在暫得寬余,流露出對黑暗環(huán)境的不滿但又感到孤獨、寂寞的心情?!扒摇弊直砻麟m只是暫得解脫可又不能不立即逃離現實的心態(tài),透一絲喜悅。
2)句“但”字筆鋒陡轉,蟬蛙如此“熱鬧”也不能感染作者,依然難以擺脫綿綿的愁緒,照應了文眼“頗不寧靜”。
3)句“可惜”又從熱鬧的采蓮盛說中返回了灰色現實,無奈之情溢于言表。
4)句江南是作者的故鄉(xiāng),作者大學畢業(yè)后,先后在杭州、臺州、溫州、寧波等地任教,參加了文學研究會,與葉圣陶;俞平伯等人志同道合,寫了不少具有進步傾向的詩和贊美江南靈山秀水的文章,到清華后,常表達出思鄉(xiāng)之情,“今晚”,尋求佳境,意在擺脫“不寧靜”的心情,難以擺脫,身處憂煩,憶往懷舊,想借此超然于現實的重壓之外,但這同樣是不可能的。
3、朗讀全文,把握感情脈絡:不寧靜——找寧靜——暫得寧靜——失寧靜——回到現實的不寧靜中來。
4、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第4~6段。
附:板書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
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
該詩通過對荷花開放的季節(jié)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寫,給我們描繪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的這篇散文《荷塘月色》。
二、閱讀文本,賞析藝術美。
他找到寧靜了嗎?
(一)鑒賞第四段,讓學生自由發(fā)現鑒賞點,教師適當引導。
1.下面我們一起細細品味“驚異”之美。先鑒賞第四段。請一位同學讀一下,注意讀準字音、停頓,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情放進去。(生有感情地讀)
同學們說這位同學讀的怎么樣?
不錯。在情感上還稍微欠缺,讀本文應該帶有怎樣的情感?
斯人獨處,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暫得于己。身處良辰美景,由衷感到“淡淡的.喜悅”。
2.那么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感情自己讀一下第四段,思考課后第一題中的問題:本段中
作者具體描寫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
(荷葉:田田,層層,亭亭,舞女的裙;荷花:點綴著些白花,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如明珠,如星星;荷香:渺茫的歌聲,不絕如縷;荷波:像閃電,霎時,凝碧,脈脈)——清幽、
朦朧、恬靜的意境之美。
3.朱自清先生用了7句218個字描繪荷塘,但有人為了精煉,把這段文字精簡到69個字,變成這個樣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葉子,葉子中間還有些白花,有的開著,有的還沒開。風吹過,葉子和花有一點抖動,有時還傳來些荷香。葉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見?!边@兩段文字的表達效果哪個好?(毋庸置疑)
4.下面同學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進行對比分析,朱自清先生文筆高明在哪里?談談你的理由。(給學生二三分鐘思考時間)
(1)疊詞:“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亭亭的”、“一粒粒的明珠”、“層層的”、“密密的”、“脈脈的”。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節(jié)和諧。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也有一種音韻美。
(2)比喻:①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體:葉子;喻體:亭亭的舞女的裙;相似點:圓形,舒展,形態(tài)相似;
②層層的葉子中間……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本體:白花;喻體: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相似點:晶瑩剔透,忽隱忽現,纖塵不染。
③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本體:清香;喻體:渺茫的歌聲;相似點:若有若無,輕淡縹緲。
④這時候葉子與花……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本體:顫動;喻體:閃電;相似點:速度極快。
(3)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將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內涵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這是其他類型的比喻所無法達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葉間零星點綴的白花,“明珠”(溫潤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瑩閃爍微風拂過,動態(tài)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剛出浴時免不了有一種“猶抱琵琶”的羞澀與一種洗鉛華的清純,用此來比喻那些“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花蕾,充滿靜謐、優(yōu)雅的韻味。(讀出荷花的迷人)
(4)通感:顧名思義,通感就是感覺相通。一種感覺一重美感,兩種感覺就是雙重美感。指“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外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指感覺的溝通、感覺的轉移,也叫“移覺”。
①“微風過處……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似的?!?/p>
嗅覺—聽覺。清香比作歌聲,烘托環(huán)境的優(yōu)雅和寧靜。歌聲來自遠處的高樓,它會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而“荷香”則伴著陣陣微風,時有時無、如絲如縷,放在一起,香中有聲,聲中有香,怎么不讓我們陶醉呢?
②“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p>
聽覺—視覺。作者把所見與想象結合,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緩緩流淌,“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請大家讀一讀這兩個句子,我想聽一聽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這種手法并不少見,能舉個例子嗎?
還記得“紅杏枝頭春意鬧”嗎?紅杏綻放在枝頭,本來是靠視覺感受到的,作者說紅杏在枝頭喧鬧,多么生動。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啊,這個人愛說“甜言蜜語”,這個南方人操著一口“吳儂軟語”,都是。
(5)詞語:“點綴”:有裝飾的意義在內,好像是有意為之;“裊娜”:開的正艷;“羞澀”:含苞待放,賦予荷花一種少女的柔美與嬌羞;
(6)小結:這一段視線是由近及遠、由上而下來寫的。作者集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正是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比喻,才多側面展現了月下荷塘的寧謐、素雅之美?;ㄈ~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脈脈,此時的作者還依然頗不寧靜么?就讓我們帶著微笑,帶著“淡淡的喜悅”之情齊讀這一段吧。
(二)鑒賞第五段,重點體會動詞的用法。
月下荷塘的美真像一幅工筆畫,但畫家說,光線是繪畫的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能暫得寧靜,首先應該感謝的是荷塘上的月色。下面我就請一位同學來朗讀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1.能否用幾個形容詞概括這個夜晚月光的特點呢?(朦朧淡雅)
2.月光是無形的,作者通過哪些景物描繪它呢?(葉子和花,薄薄的青霧,淡淡的云,樹影,交織的光和影)
3.找出本段中的動詞:瀉、浮、洗、畫??煞窀臑椤罢铡薄吧?/p>
①以流水喻月光,用動感極強的“瀉”字將月光寫活,寫出了月輝照耀、如傾如瀉的景象?!盀a”可否改為“照”或者“鋪”?有傾瀉意,與“靜靜地”配合在一起,準確地寫出了月光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有形而無聲,顯示了月光的幽靜之美,?!罢铡弊痔卑?,缺少蘊含。
②“浮”可否改為“升”?一個“浮”字,寫出荷塘之上,薄霧輕揚而上,又漂浮不定。無色勝似有色,無形更顯綽約。朦朧之中,顯出花更柔美,葉更飄渺的姿容。“浮”顯示出霧的輕飄狀態(tài),是輕而緩地出來;“升”字太硬,無法突出霧的輕和柔。
③“洗”,牛乳潔白無瑕,細膩如絲。比之水洗,更多些許柔和溫潤。
④“畫”,含有人為之作,大自然為畫師,以月光代清水,以樹影當濃墨,把荷塘當畫紙,輕點暈染,明暗有致。與“倩影”搭配,表現出一種情趣,也顯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三)課堂練習
朱自清先生很厲害先生很厲害。月色本無形,他卻能以荷塘為依托,化無形為有形,使我們眼前葉朦朧、花朦朧、默默流水之上縷縷清香迎面。月色無處不在。宋徽宗也曾給畫師們出過一道考題“踏花歸來馬蹄香”,香氣如何表現呢?聰明的畫師畫的是,蝴蝶追逐馬蹄,蹁躚起舞。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詩句中化無形為有形的例子?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p>
如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但詩人們卻把它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味!
1.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的長度
2.只恐雙蚱蜢猛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3.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合鑄青.玉案)愁的數量
4.那一聲珍重里有甜蜜的憂愁(徐志摩)——愁的味道
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在下面詞語中任選一個,寫一段話,要求就是化無形為有形。這些詞語是“風”、“寒冷”、“孤獨”,時間三分鐘。
(四)誦讀、鑒賞第6段(引入第2段對比閱讀)
1、齊聲朗讀。
2、問: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后回答提)
明確:
相同點: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點: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為著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煙霧、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顯然,熱鬧了許多。
3.提問:本段寫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學生閱讀后回答)
明確:①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②重重、陰陰、隱隱約約——傳神地描述出特定環(huán)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加強了夜色的濃重氣氛。
4、師生共同小結。
總之,疊字疊詞的使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韻律協調,富有音樂美。
5、齊聲朗讀第6段,體會其特點。
(五)學生齊讀第7—10段,學生思考:
1、夜游荷塘讓作者產生了怎樣的聯想?
聯想:“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一句承上文宕開一筆,轉出新意。文章由此放開去,聯想到古代詩詞對采蓮的描繪,然后再收回到眼前,發(fā)出“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極自然地牽動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種思鄉(xiāng)的哀愁,這種鄉(xiāng)愁正是當時作者苦悶矛盾心情在作者當時苦悶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達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
2、作者為什么要想到《西洲曲》和江南采蓮的舊俗?
明確:由“忽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蓮圖,至此由“實”到“虛”,開辟了一種與前文孤寂幽靜相反的熱鬧歡樂的境界。一實一虛,一動一靜,相互映襯,相得益彰。作者似乎得到了暫時的“寧靜”,但“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又回到了現實中來。表明作者無法從現實生活中得到理想的“寧靜”,這正是殘酷的現實社會帶來的結果。
作者苦悶、憂愁、煩躁、困惑,這時候作者想到《西洲曲》和采蓮,折射出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否定,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個是時代變化在作者心靈的投影。
(六)探究文章的“線索”:行文線索:“物線”與“情線”交織
①“物線”(副線):“坐著乘涼”、“帶上門出去”——背著手踱著”——賞荷、賞月——歸家,隨著空間位置的轉移,作者的足跡所到、目光所及,再現了月下荷塘的迷離的美妙的景色。
②“情線”(主線):心里頗不寧靜——渴求寧靜(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獲得片刻寧靜(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發(fā)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
三、小結全文
整篇文章作者以藝術的筆法,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圖,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清新、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正是作者的精神避難所。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4、5、6段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學習作者高潔的情懷和決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2、知識目標:本文構思精巧。意境優(yōu)美。語言清新,學習體會本文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么是通感,體會本文比喻的妙處所在。
二、教學重點:
1、通過4-5段賞析,欣賞意境美,品味語言美。
2、理解作者在動蕩的年頭彷徨于苦悶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潔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
1、作者之所以有“頗不寧靜”心情的原因。
2、作者寫江南采蓮舊俗的作用。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作者及時代背景,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經典散文,它結構精致,意境優(yōu)美,語言清新,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板書題目)
二、作者介紹(略)
三、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27年,當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于低潮,蔣介石、汪精衛(wèi)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黨人和廣大革命人民的奮起反抗,同時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識分子的不滿和譴責。朱自清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他不滿于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但因受階級的局限,沒勇氣正視血淋淋的現實,只能用消極態(tài)度表示不滿和反抗?!逗伞氛峭ㄟ^“我”在荷塘月夜的獨步、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在時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悶、彷徨無路的情緒和出污不染、潔身自好的情操。
四、整體感知
學習寫景散文,首先要明白文章寫了什么景什么情,怎么寫的。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章的結構內容。文章可以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想起荷塘。寫出游的時間、地點和緣起(心不靜)。
第二部分:(2-6)夜游荷塘。
1、(2-3)去荷塘的小路,勾勒荷塘輪廓,寫我路上的思緒,表達求靜的愿望(求靜)。
2、(4-5)寫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的奇景(得靜)。
3、(6)寫荷塘四周及遠景(出靜)。
第三部分:(7-完)荷塘歸來。
文章的4,5,6三個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行文層次清楚,寫景形象生動:先寫荷塘,繼寫月色,后寫荷塘四周。作者的觀景角度富于變化:從平觀到俯視,從細察到鳥瞰;由近及遠,從里到外,層層鋪陳,使整個畫面富有層次感,立體感,傳神的勾勒出了月夜荷塘的風采,給人如臨其境
[教學設想]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也是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名篇。根據本單元學習重點揣摩語言,那么教學本文,應從感受景物的特點入手,來把握作者的感情,進而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品味語言時先讓學生充分地盡情地朗讀,感受和理解語言之美,然后要求每人選擇一段或一兩個句子評點,老師適當給以點撥和引導。引入《楊義評〈荷塘月色〉》和《余光中評〈荷塘月色〉》兩篇觀點相左的文章,讓學生交流討論。課后以我對《荷塘月色》語言風格的看法為題寫一篇短評。
[得意之筆]
1.作者借朦朧之景抒朦朧之情,這是不錯的,更重要的是借荷月言己志。在作者的筆下,荷葉清純,荷花素潔,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霧,這一切,無不是作者那高尚純潔、樸素無華品格的象征。作者原名自華,后該名自清,由此,我們可以讀出荷月之美與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處,這就是一個清字:出淤不染,皎潔無瑕!而作者一生都無愧于自清二字:清正,清貧,清白,清廉。
(只有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發(fā),才能真正領會文章獨到的藝術魅力)
2.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比喻形象生動,形神兼?zhèn)洌粌H寫出了荷花的形態(tài)美,而且化靜為動賦予了荷葉勃勃生機,展現了荷葉少女般的纖柔嬌美、綽約豐姿。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一句暗喻高妙,逼真地寫出了月色的迷蒙暗淡,顯示作者漸露憂煩傷感之情。描摹物態(tài),信手拈來自然成文,毫無斧鑿之痕,非大家不能為也。
(用詞設喻之妙,需要品味,更需要聯想)
3.(1)古今中外,許多文學作品都寫到了月光,借月光來抒發(fā)自己的某種情思。下面四句都描寫了月光,分別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l.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l.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l.月亮上來了,是一輪燦爛的滿月,它象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
l.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2)下面四句詩,哪一句最符合作者寫《荷塘月色》一文的動機和心情?
l.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l.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l.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
l.剪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精心設計一些高質量題目,有助于能力的遷移)
[思想感片]
朱自清中國知識分子自畫像
月夜下,荷塘邊,一位教書先生模樣的人,在不停地徘徊,他偶爾駐足望一眼點點荷花,隨即又陷入了沉思。此時月色迷離,夜闌人寂,蟬聲和蛙聲不時傳來,撩撥得人心煩意亂。
每每讀《荷塘月色》,就想見了這種情景,不禁暗自揣摩朱自清先生的模樣,那一定是一位清秀文弱心細多感的人。及至看到先生的肖像,果如其然,古人曰文如其人,信也夫!
先生的形象無疑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形象,欲了解中國的知識分子,先生無疑是最好的樣本。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多難。
先生才華橫溢,著作等身,但窮困潦倒一生,雖與身處亂世有關,卻足以說明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多蹇。歷代統(tǒng)治者都是五大郎開店,對知識分子既嫉妒又懼怕,再者是輕視,斥之為書呆子,迂腐可笑不諳世事。他們官場上不會阿諛奉承左右逢源,故得不到上司賞識;商場上不會投機倒把坑蒙拐騙,故發(fā)不了橫財。清苦寂寞,注定是他們的命運。他們的精神翱翔在科學和理性的高空,而身子卻深陷于齷齪的大地上,靈肉分離苦不堪言。做中國的知識分子,何其不幸哉!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清高。
先生作此文時是清華的教授,但日子據說過得很拮據,然而先生人窮志不短,而且歷久彌堅,情愿餓死,也不吃美國的面粉,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寧折不彎的骨氣和正氣。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士可殺而不可辱,頭可斷而魂不死。這種特立獨行高傲無羈的人格,最大地顯示了生命的高貴和尊嚴。伯夷不食周粟,有人視之為傻瓜,但千百年來人們還是把他做為義的化身歌而頌之。朱自清做的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有人以此非議之,但事實已經證明,現在的中國最缺乏的正是這樣的人。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愛國。
先生教務繁重,兼有家事拖累,經常是身心俱瘁自顧不暇,但他仍密切關注時局發(fā)展并為此寢食不安,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可貴的愛國精神。位卑未敢忘憂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知識分子尤甚。這種愛國情感,仿佛與生俱來至死不悔。內憂外患生死存亡的關頭,挺身而出奔走呼號的是他們;歌舞升平國泰民安的時候,不甘現狀居安思危的是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今古一脈相傳。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以天下為己任,真正是中國各階層中最杰出最優(yōu)秀的一群人。
中國知識分子,可憐!可敬!可愛!
[一孔之見]
(1)《荷塘月色》整篇文章設喻達14次之多,除少數堪稱佳構外,大多均不足稱道,如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平淡無奇,了無新意,比作剛出浴美人,又有些庸俗不堪,使人想入非非;把荷香比作歌聲,把月影比作名曲,更是牽強附會匪夷所思,世人多以通感視之,認為神奇之至,未免有些夸張。
(2)《采蓮賦》和《西洲曲》引入文中,究竟有何指向,令人無從把握。作者飽受國事家事之憂,意欲尋一別樣天地,以求解脫,解脫不成,便借詩抒懷,這可以理解,可詩中明明表現的是少男少女引逗嬉戲纏綿悱惻的戀情(《采蓮賦》)、女子對心上人的表白和思念(《西洲曲》),莫非朱先生于情感生活上有難言之隱?聯系1927年的社會大背景,又不能這樣理解。前后矛盾,白璧有瑕,實在遺憾。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
3.結合語境,揣摩詞語、句子的含義及其表達效果,進而學習運用比喻、通感、擬人和疊字表情達意的技巧。
教學重點
1.在特定語境中揣摩詞句的含義。
2.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課文情景交融,“景語”“情語”渾然一體。
2.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本節(jié)課主要完成課文4、5、6三段的閱讀鑒賞。通過揣摩“景語”,弄清文章的寫景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高中語文學習的第一課就是大家熟悉的著名散文家、詩人、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初中時,大家學過他的散文《春》《背影》等。對于朱自清,大家應當記住他有四個值得自豪、令人羨慕的閃光點:
(1)19歲考入北大哲學系;
(2)27歲任清華大學教授;
(3)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高度贊揚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4)朱自清的散文秀麗樸素,他一人入選中學課本的散文就達六篇——《春》《背影》《荷塘月色》《綠》《匆匆》《威尼斯》。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朱先生的優(yōu)美散文《荷塘月色》,看看作者是怎樣用他的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這“荷塘月色”的美景的。
二、初步感知課文
1.提問:同學們,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它的背景,這篇文章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呢?請大家從課文中找出來(教師可以提示找背景的方法,比如:歷史事件、寫作時間等)。
明確:1927年。
2.師生共同回顧歷史:1927年,發(fā)生過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是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
3.提問: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朱自清先生這時的心境如何呢?讓我們從他的優(yōu)美散文《荷塘月色》中尋找答案吧!
4.放錄音,配樂朗誦《荷塘月色》
要求學生聽清字音,進入情景,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
5.提問:由課題可以知道,本文屬于寫景散文,即“荷塘”和“月色”,課文哪些段落是描寫這兩種景物的呢?
明確:4、5、6三段。
三、鑒賞、分析課文的景物描寫部分
(一)誦讀、鑒賞第4段
1.指明一個學生朗讀。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景,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明確:月下荷塘美景,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3.提問:作者是怎樣從這五個方面描繪這月下荷塘美景的:請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可分成五組討論回答)
明確:(第1組)荷葉:“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边\用比喻手法寫出荷葉的風姿。由“出水很高”聯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兩者不僅相似,而且寫出其動態(tài)美。
(第2組)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地;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裊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這兩個詞本是用來描寫女子嬌美姿態(tài)、羞澀神情的,現在用來寫荷花,賦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這是擬人寫法。接著連用三個比喻,把荷花比做是“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描繪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第3組)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保ㄌ崾緦W生參看“練習二”)由嗅覺向聽覺轉移?!翱|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移伴隨想象的跳躍?!扒逑恪迸c“歌聲”同屬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遠處的“歌聲”,烘托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
(第4組)荷波:“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chuàng)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第5組)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弊髡甙阉娕c想象結合,“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里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寫景重點。
本段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請同學們朗讀品味。
5.齊聲朗讀課文第4段,品味其寫景特點。
(二)誦讀鑒賞第5段(仿照第4段的鑒賞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1.指明一個學生朗讀。
2.提問:本段寫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難寫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寫出荷塘上月色的特點?
明確:葉、花、樹,寫出了月色朦朧飄渺的特點。
3.提問:月色本是難狀之景,作者用了一些傳神的動詞:(如:“瀉”“浮”“洗”“畫”等),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試結合語境分析這些動詞的特點。(可分成4組討論后回答)
明確:瀉——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
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以動景寫靜景,描繪霧的輕飄狀態(tài)。
洗——寫“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種奶白色而又鮮艷欲滴的狀態(tài)。
畫——有“人為”動作含于其中,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倩影”,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雖著意寫月色,但又處處不忘荷塘,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淡月輝映下荷塘里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請同學們看著掛圖展開想象,進入情景,朗讀課文。
5.齊聲朗讀第5段,體味作者寫景的高明手法。
(三)誦讀、鑒賞第6段
1.齊聲朗讀。
2.提問: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后回答)
明確:相同: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為著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煙霧、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顯然,既是對第2段的回應,也是第4、5段荷塘月色的繼續(xù)擴展。
3.提問:本段寫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學生閱讀后回答)
明確: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重重、陰陰、隱隱約約——傳神地描述出特定環(huán)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加強了葉色的濃重氣氛。
4.師生共同小結。
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韻律協調,富有音樂美。請大家再次朗讀體會。
5.齊聲朗讀第6段,體會其特點。
四、熟讀,品味4~6段(組織學生進入情景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1.閱讀全文,進一步了解全文的結構及作者的感情基調。
2.背誦4~6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借助背景、關鍵語句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抽查1~2名同學)
二、檢查對課文結構理解的情況
1.提問:大家閱讀了課后方框里的內容,了解了本文結構上是圓形的。試結合課文內容,具體描述本文的結構特點。
明確: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投影片顯示:
全貌:路幽、樹多、月淡邊走邊想:想現實邊走邊看
2.提問:從課文結構看,作者的一切活動都是由“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引起的,這是“文眼”,是理解全文的關鍵,試聯系背景討論作者“這幾天心里”為什么“頗不寧靜”?(可以分成若干小組討論、回答)
明確:(1)對現實不滿的憤激;(2)對政局和個人前途的憂慮;(3)表現了一種我行我素的閑適心情;(4)表現了作者對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提示,不論學生答出哪一點都應給予肯定)
三、理解課文中的情與景
1.提問:平常我們見到的寫荷花的文章大多是濃艷明麗的,本文描寫的景色卻是素淡的,朦朧的。景語即情語,試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作者夜游荷塘是為了擺脫“心里頗不寧靜”,追求剎那間的安寧。作者筆下的荷塘是一派幽靜安寧的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在作者眼中,荷塘景色“恰是到了好處”,不濃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樣的調和適中安逸。追求剎那間的安寧正是為了暫時忘卻,分明曲折地反映了他對當時現實的不滿。荷塘景色越寧靜、安逸,越反襯心里“頗不寧靜”。作者把這種情感很自然地融入這月下荷塘的美景中。
2.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師生共同活動)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忽然想起來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3.提問: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獲得了片刻的寧靜,但蟬聲和蛙聲又打破了他內心的寧靜,作者的思緒由理想回到現實,似乎可以收尾,為什么還要寫一段描寫古人采蓮和記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試結合語境談談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誦讀,討論后回答)
明確:從全文看,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剛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蓮,這順理成章。游荷塘沒有使作者擺脫“不寧靜”,于是作者又回憶歷史,描繪出了一幅熱鬧歡快的景象,這不僅反襯出此時的靜,更表現了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翱墒俏覀儸F在早已無福消受了”,歷史只能想想而已。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西洲曲》是以諧音描寫一個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猶如兩幅畫圖,形成了“冷”與“熱”、“靜”與“動”的強烈對比,寫出了一個知識分子內心的矛盾與沖突。“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既是因回憶而勾起了鄉(xiāng)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所在。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擺脫這種不寧靜而又擺脫不掉的萬分苦惱的心情。
四、放錄音,再品全文
1.體會一位知識分子當時的苦悶心情。
2.品味課文“景語”“情語”渾然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3.感受作者樸素、準確的語言特點。
五、小結全文
整篇文章作者以藝術的筆法,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圖;綠葉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縷縷,月色溶溶,像朦朧的幻夢,像飄渺的歌聲,充滿了詩情畫意。作者追求的總是“淡淡的”“恰是到了好處”的意境,展現的是荷塘月色的令人“驚異”之美??梢钥闯?,這清新、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正是作者的精神避難所。同學們,揣摩語言結合具體語境,惟其如此,才會進一步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逐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作為一位愛崗敬業(yè)的好老師,為了讓學生都充分認識到語文的樂趣,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準備教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有了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新的教學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該怎么寫好一份教案呢?以下為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設計11篇,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課前準備
一、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Я艘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只蝴蝶輕輕飄, 順著鳳兒上九霄。 一心向著云外飄, 可惜繩子拴住腰。 這是什么?(指名說)
2.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指名說)
二、自讀古詩
1.請大家自由讀古詩,用筆畫出不認識的字。
2.指名認讀生字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
4.互相交流。
5.師針對難字進行指導。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
5.小伙伴在這么美的風景下放風等,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涌
1.師范讀,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指導寫字
出示我會寫“忙”字
七、作業(yè)
1.有興趣的小朋友親手做個風箏和家長一起放一放。
2.課外讀背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哥倫布豎雞蛋
教材說明
〔解題〕
這是一篇記敘文,寫航海家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回到西班牙后,受到達官貴人的藐視,他巧妙地予以回擊的事,表現了哥倫布超人的聰明才智,贊揚他在成功面前不驕躁,在譏諷面前不自卑,始終堅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貴品格。
哥倫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曾向葡萄牙建議向西環(huán)航以探索通向東方印度和中國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納。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奉西班牙統(tǒng)治者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攜帶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船3艘,水手87名,從巴洛斯港出航。歷時10個星期,于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兩點,他與水手發(fā)現了新的陸地———美洲大陸。以后,他又3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先后到達牙買加、波多黎各諸島及中美、南美洲大陸沿岸地帶。晚年貧病交加,抑郁而死。
課題“哥倫布豎雞蛋”是一個主謂句,點明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雞蛋是橢圓形的,無法豎著立住,但是,哥倫布卻辦到了。這使讀者產生疑惑與好奇,進而激發(fā)出閱讀期待。這就是作者擬此題所要追求的引人入勝的奇效。
〔結構分析〕
本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后,受到達官貴人的忌妒、藐視與譏諷。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寫一次酒會上,面對譏諷,哥倫布與達官貴人比賽豎立雞蛋,獲得勝利。這是本文的重點,寫了三個層次。其一,酒會上,達官貴人譏諷哥倫布。其二,達官貴人都不能把雞蛋豎立住。其三,哥倫布穩(wěn)穩(wěn)當當地把雞蛋立了起來。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寫對哥倫布豎立起雞蛋的議論。議論有兩類,達官貴人訕笑,認為這樣豎立雞蛋太簡單;哥倫布認為,簡單的事也需要人去發(fā)現、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
〔語意理解〕
“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是從意大利來的窮海員嗎?像他這樣的人,能穿洋過海?真是天大的笑話!”
這是達官貴人藐視、譏諷哥倫布的惡毒語言。上文交代了故事背景。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穿越大西洋發(fā)現美洲大陸,他是世界上第一個踏上美洲大陸的航海家。鑒于他的功勛,哥倫布晉升了高官,并且受到國王與王后的重視。于是引起達官貴人的忌妒,有了藐視、譏諷的惡語?!斑_官貴人”,指職位高的官吏和地位尊貴的人物。達官貴人都屬于上流社會,這些人長年吃喝玩樂,養(yǎng)尊處優(yōu),無所事事,養(yǎng)成嚴重的歧視貧民的畸形心理。面對哥倫布的出身、功績與地位變化,自然升起極強的忌妒之心。譏諷的話共4句,3個問句,1個感嘆句。第1句是明知故問,意在藐視哥倫布的低微出身。第2句用疑問口氣回答第1句的問題,強調哥倫布是外國人,又是窮困的海員。第3句質疑哥倫布航海的業(yè)績的可靠性,在他們看來,這么大的業(yè)績應出自出身高貴的西班牙航海家。第4句是感嘆句,污蔑哥倫布航海成功是謊言,是“天大笑話”,表達達官貴人的氣憤與強烈的忌妒心。
“哥倫布沉默了一會兒。他從盤子里拿起了一個雞蛋,對他們說:‘太太們,先生們,你們誰能把這個熟雞蛋立起來?’”
這是哥倫布對達官貴人的還擊。他面對達官貴人的藐視、嘲笑、譏諷,沒有采取一般的做法———用憤怒、有力地語言去反擊,或憤而拂袖離席。他反擊的方法很巧妙,先“沉默了一會兒”,平靜一下心緒,思考采取的態(tài)度與策略。他的沉默只“一會兒”,說明哥倫布非常聰明、成熟、有涵養(yǎng),能迅速沉靜并拿出對策。接著提出將熟雞蛋豎立起來的挑戰(zhàn)。熟雞蛋是不可能立起來的,他知道達官貴人必敗。以“挑戰(zhàn)”對“譏諷”,讓他們以簡單的事都做不好的慘敗而自取其辱,實在是高明。哥倫布說話,既有禮貌,不失一個有修養(yǎng)的“上將”,又有挑戰(zhàn)性;既平靜,又充滿自信和對達官貴人的蔑視。
“即使是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fā)現,去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鍵在于誰能夠最先突破?!?/p>
這兩句話極具哲理性,是哥倫布的傳世名言。第1句講出這樣的道理:創(chuàng)造不單指對重大問題的解決,發(fā)現并證實簡單的未知,也是創(chuàng)造,也是對人類的貢獻,因此,也是值得贊揚的。第2句說明只說不做,即或頭腦再聰明,也毫無意義,有意義的是大膽而積極地去探索,并力爭最先成功。第1句講明創(chuàng)造的本質,第2句承接第1句鼓勵人們率先實踐對未知的探究。哥倫布用簡單的問題抨擊了達官貴人的傲慢與藐視,又用這兩句話闡述深刻的哲理,回擊了達官貴人,捍衛(wèi)了自己的尊嚴。
〔寫作特點〕
1.以簡馭繁,以事說理。
本文闡述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卻僅寫了一個極平常又簡單的事例:豎立熟雞蛋。達官貴人面對一個小小的熟雞蛋,束手無策,哥倫布卻輕而易舉地立了起來。最后從這個簡單的事例中總結出了一番大道理。以簡馭繁,以事說理,容易使人理解與信服。
2.對比的反襯作用。
本文寫兩類人,一類達官貴人,一類是哥倫布。前者傲慢無禮,愚蠢無能;后者謙和沉穩(wěn),聰明機智。前者浮躁妒嫉,后者冷靜高雅。兩相對比,達官貴人的舉止言談反襯了哥倫布的智慧與氣度。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通過讀《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讓學生懂得要想創(chuàng)造令人矚目的偉業(yè)必須具備什么事情都要親自去實踐、去發(fā)現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4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哥倫布離席而去時所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一個煮熟的雞蛋。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閱讀建議〕
本課教學可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
1.激趣導入。
⑴教師拿出一個煮熟的雞蛋,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豎雞蛋。
⑵游戲結束,教師設疑,哥倫布是用什么辦法豎起雞蛋的?他為什么要豎雞蛋?引導學生進入“快樂讀書屋”。
2.讀書交流。
⑴小組互動,小組內互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什么事。
⑵集體交流。圍繞剛才的問題進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3.理解感悟。
讓學生談自己讀書的體會和受到的啟發(f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檢查識字。(小組交流,集中反饋)
5.實踐活動。
搜集一些哥倫布的小故事,進一步了解他的業(yè)績。
資料
〔哥倫布〕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偉大的航海家。他出生于1451年11月25日至1月30日之間。曾四次率領西班牙船隊進行遠航。1492年10月12日是人類歷最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之一。哥倫布踏上了美洲大陸,勇敢地橫越大西洋,開創(chuàng)了一個人類社會全方位交往的時代。1502年4月,哥倫布第四次揚起了探求新的土地和財富的航帆,但在航行中被痛風病和惡性瘧疾折磨。1504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已精疲力竭了,1506年5月20日,作為海軍上將、“印度”島嶼和大陸的國王和總督的哥倫布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小學語文教案:《水鄉(xiāng)歌》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田字格里10個生字,進一步學會用形聲字的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xiāng)水多、船多、歌多的美麗景象和水鄉(xiāng)人幸福的生活。
3.在田字格里正確、美觀地書寫三個生字“蕩”“清”“湖”。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掌握用形聲字的識字方法識記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美。
【教學設計】
一、拾記憶,走進水鄉(xiāng)
1.出示詞語:菱藕荷塘歸舟漁歌
(1)認識嗎?
(2)你想到了什么地方?
2.齊讀課題。
二、據經驗,認識生字
1.生字認識了嗎?
(1)飄。
老師沒有教你們是怎么認識的?風字旁表示意思,“票”和“飄”的讀音很接近。
(2)裝。
哪里和讀音很像?哪里藏著意思?
小結:識字小竅門:這兩個字一部分表示讀音,一部分表示意思。
2.田字格里還有這樣的生字嗎,你認識了誰?
(1)指名說。
(2)有的讀音和一部分完全一樣,有的相近,認得對不對、讀得準不準呢?拼音來驗證。誰做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遍?
(3)打亂順序還認識嗎?
三、探秘密,朗讀詩歌
1.整體感知詩歌結構。
過渡:看!畫家用筆畫出了水鄉(xiāng)的美;聽,歌唱家用歌聲唱出了水鄉(xiāng)的美;攝影家用鏡頭拍出了水鄉(xiāng)的美。詩人會怎么寫出水鄉(xiāng)的美呢?
(1)指名三人讀。
(2)提問:水鄉(xiāng)什么多?
(3)一問一答,體會詩歌韻味。
2.學習第1、第2小節(jié)。
板塊一:發(fā)現詞串精妙,讀出“多”
(1)你從哪些地方能感覺到“水多、船多”,再去讀第1、第2小節(jié)。
(2)出示:千條渠萬條河
千只船萬只駁
①指名讀。追問:真的是一千條、一萬條嗎?齊讀。
②字數不多,用詞講究。
體會“渠”和“駁”用詞不重復[!--empirenews.page--
③引讀:
水鄉(xiāng)有天然的河,也有人工開鑿的渠——千條渠、萬條河
有大的貨船,也有小的駁船——千只船、萬只駁
(3)出示:處處片片飄滿一個連一個
詩人寫“多”不用“多”,而是用——齊讀。
(4)把這些詞送到詩歌里,讀出“水多”“船多”。同桌互相練習、展示。
板塊二:探索文字秘密,讀出“美”
師:詩人的筆很神奇,除了寫多,他還寫出了什么?豎起小耳朵聽老師讀,你一定有新的
發(fā)現。
(1)你發(fā)現了什么?
(2)詩人寫多不用多,寫美不用美。這就是詩人寫作的秘密。誰愿意和老師一起讀出水鄉(xiāng)的美?
(3)配樂全班齊讀。
四、辨偏旁,書寫生字
1.出示三個生字“蕩”“清”“湖”,準備聽寫。
(1)聽寫反饋,關注三點水的位置,寫正確。
(2)“清”和“湖”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怎么寫好看?你們來教老師寫。
2.反饋點評生字書寫。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讀了水鄉(xiāng)的水多、船多,還有歌多。追問:詩人寫水鄉(xiāng)歌僅僅只是想寫水多、船多、歌多嗎?
【評析】
有人說:“誰真正發(fā)現了兒童,誰就贏得了真正的教育?!蹦敲?,誰真正發(fā)現了兒童與教材之間的密碼,誰就真正贏得了課堂教學。本節(jié)課教學就是從兒童立場出發(fā),以學生已有經驗和知識基礎為切入點,尋找學生與教材之間的熟悉點和陌生處,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識字能力得到提升。
1.指向別離,立足兒童的起點提升學力。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識字基礎,課文中的生字在他們眼里未必都是生字,因此,教學時需要正視兒童已有經驗,找準起點。本課教學伊始,教師以“飄”和“裝”的自主認讀和發(fā)現規(guī)律為點,然后以點帶面,放手讓學生借助形聲字特點嘗試認讀本課生字。那些已經會認讀的學生開始重新打量這些生字,獲得新的體驗;而那些不會認讀的學生,則可以借助伙伴們的提示,借助生字特點猜讀。如此,不同起點的學生在本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有進步。更重要的是,教師突破了就字教字的短期教學行為,而是借助本課均是形聲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積累識字經驗,為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有人說,以別離為目的的教育才更接近生命的本質,我深以為然。在課堂上,我們要關注當下,讓學生識幾個字,但我們又不能囿于識幾個字,而要為學生識字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積蓄力量。
2.留有空間,找準盲點讓兒童經歷過程。課堂中要想有空間讓兒童充分經歷,就意味著教學內容要有所選擇。哪里是學生學習的盲點,哪里是他們的生長點,教者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沈老師充分認識到本文生字中較難理解的是“駁”和“渠”,字形上易錯的是“蕩”,于是,教有重點。對于難理解的,選擇直觀看圖或者直接告訴的方式幫助理解是方法之一。沈老師顯然沒有選擇此方法,而是借助多媒體先將文中對應的河與渠、船與駁兩兩相連,讓學生意會它們之間的微妙聯系,再借助字形讓他們觀察,接著出示相關圖片驗證猜想,最后通過引讀發(fā)現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這一過程需要的時間較直接告訴要多得多,但,我們教語文不僅是傳遞知識,還要點燃智慧,讓學生經歷思考的過程更為重要。課堂時間是個常數,面面俱到,往往是面面不到。因此,教者只有分析學情,將時間和空間用在該用的地方,學生才有充分實踐和經歷的可能,教學活動才能變走過場為經歷扎扎實實的過程。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主旨。
2、積累詞語。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
2、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fā)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三、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四、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1、導人新課
張海迪最新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chuàng)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chuàng)作嗎?后來,她了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xù)艱難地創(chuàng)作。張海迪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后,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著,仿佛是捧著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后來病情惡化,她忍著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著“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思考:
a、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xù)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么?
b、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c、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2、聽讀之后,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是一種修辭方法——反復。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b、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c、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于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五、教師小結
正是由于為生命而奮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著病痛,強烈地呼喊著:“生命、生命”。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了解詩句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理解詩句及整首詩的大意。
2.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詩句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浪淘沙》,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黃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如畫。這節(jié)課我們要到黃河邊上,去聽聽黃河的濤聲,去看看黃河的氣勢。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唐代詩人劉禹錫作的詩《浪淘沙》。(板書:浪淘沙)
二、自主學習
(一)在學古詩之前,請同學來回顧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
解詩題,知作者——誦古詩——抓字眼,明詩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二)自學提綱
1.“浪淘沙”怎樣理解?互相交流資料,了解作者劉禹錫。
2.將古詩讀正確、流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結合重點詞語說說古詩大意。
三、合作學習
1.《浪淘沙》是由九首詩歌構成的一組詩,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劉禹錫(772年-842年),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
2.指名朗讀古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①九曲:彎曲,形容黃河彎彎曲曲的樣子。
②浪濤風簸:波浪滔天,大風顛動。
③天涯:天邊。
④直上:一直到達。
4.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
(彎彎曲曲的黃河洶涌奔騰,卷來萬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風怒吼,仿佛來自天涯。如今可以沿著黃河直上九天銀河,一起走進牛郎織女的家。)
(適時板書: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5.課文配套圖片借用圖片理解。
四、質疑探究
1.【出示課件6】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2.品讀,深化理解。
牽??椗褐概@尚呛涂椗?。神話傳說中把它們說成牛郎和織女兩個人。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生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現詩人奮發(fā)有為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
(適時板書:奮發(fā)有為的精神豪邁浪漫的氣魄)
五、小結檢測
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創(chuàng)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山川河流,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寫下無數千古不朽的名篇。課余請大家再收集有關的古詩讀一讀,去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體會詩人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劉禹錫的《浪淘沙》。
2.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領略了黃河宏大的氣勢,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江南的景色和鄉(xiāng)村風光。
3.繼續(xù)用學習上節(jié)課古詩的方法來學習《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板書: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
二、學習目標
《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自學提示:
1.解釋題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重點詞語。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學習
1.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2.介紹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3.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
4.理解重點詞語,想想“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結合注釋理解。
5.說一說詩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處處黃鶯鳴叫,綠葉中映著紅花,河邊村莊,山邊城郭,酒旗隨風搖動。南朝以來所建的許許多多座寺廟,又多少樓臺籠罩在迷蒙的煙雨里!
(板書:江南美景煙雨樓臺)
(二)質疑探究
1.重點詞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品讀,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統(tǒng)稱,均設故都于江南,是我國歷朝代時間存在較短的時期。由于佛教迎合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方便他們統(tǒng)治人心,鞏固江山。于是當權者大興建設寺廟,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幾百座,是當時人民的一項極為沉重的負擔。它不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勝之地,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寺造塔和雕鑄佛像,還要養(yǎng)活十幾萬的和尚和尼姑,使得當時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現在大江東去,南朝的統(tǒng)治已經滅亡,那些荒淫的當權者也已經不在了,只留下了當年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所以我們從后兩句詩中,不僅讀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讀到了詩人慨嘆南朝的滅亡,借古喻今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板書:憂國憂民之情)
第二部分《書湖陰先生壁》
(一)合作學習
1.解題:《書湖陰先生壁》是作者訪問朋友湖陰先生,被湖陰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圍清新環(huán)境所吸引而寫下的詩,并將它題寫在湖陰先生的墻壁上?!皶凇保搭}寫在墻壁上的詩。
2.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文學家。
3.理解重點詞語:
長掃:即常掃,指經常打掃。
畦:這里指種有花木的一塊塊排列整齊的土地周圍有土埂圍著。
一水護田:指一條小河環(huán)繞田野流過。
兩山排闥送青來:排,推的意思;闥,指門。這句采用擬人手法,說兩座青山推開院門,送來莽莽青翠。
4.說說詩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經常打掃得干凈,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親手栽種的。一溪流水環(huán)繞著綠油油的農田,兩座青山破門而入送來了莽莽青翠。
(板書: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兩山)
(二)質疑探究
1.出示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品讀: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現了主人的高潔。
(板書:景美人更美)
三、總結拓展
1.黃河的磅礴氣勢,江南的美麗春色,鄉(xiāng)村的青山綠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的祖國而驕傲。
2.描寫自然風光的詩還有很多,同學們在課下可以自己找來讀一讀,背一背,積累下來。
板書設計:
浪淘沙
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奮發(fā)有為的精神
豪邁浪漫的氣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煙雨樓臺
憂國憂民之情
書湖陰先生壁
院里: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兩山
景美人更美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學習課文內容,感受不同天氣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趣,領會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描寫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氣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難點:
目標1、2。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巴金的一篇寫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領略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
二、朗讀課文,暢談感受。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力求讀正確、流利。
2、這篇文章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誰來說說自己的感受?(生自由發(fā)言:我覺得課文寫的非常美;我覺得巴金的文章語言很生動;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動詞,把太陽怎么升起來寫得栩栩如生,像親眼看到一樣……。)
3、把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好嗎?
三、精讀課文,感受壯觀
1、對于一篇課文來說,我們不僅需要盡情朗讀,同時也需要用心思考。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具體描繪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幾個自然段?(2-5)
3、作者觀察到幾種情況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氣晴朗時的日出和有云的情況下的日出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把你有感受的詞句畫下來。
5、匯報學習的情況,要求盡量按照課文介紹的順序來說。
(一)天氣晴朗時的日出
①太陽快升起來的情景,“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里?!薄稗D眼間”寫出了太陽升起時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強”寫出了太陽升起時的變化。
②“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這句話寫出了太陽特別可愛。引導讀出太陽的可愛。(學生讀句子。評議。)
③重點理解:
“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迸c“太陽慢慢向上升”進行比較,體會書上的句子好在哪兒。(“負著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沖破了”“跳出了”這些詞語很形象,把太陽擬人化了,寫出了太陽的一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怎樣讀好太陽升起來的這段話呢?試著讀一讀。(同桌互相讀)指導讀。
④“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fā)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fā)痛,它旁邊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边@句話寫太陽升起來了,同時也寫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總結
五、拓展、作業(yè)
1、觀察日出或日落,把觀察到的景象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難點:目標1、2。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二、三自然段寫了什么?
二、學習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況下的日出)
聽老師讀課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想象描述)“透過云縫直射”“鑲”“透出重圍”“染成”體會太陽的頑強、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詞的準確。
用什么樣的語氣朗讀這一段呢?每一位同學都小聲朗讀一遍,找同學談朗讀的感受。
(這一段應該以振奮、輕松的語調朗讀。)
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7、師讀巴金的一句話: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從這篇文章當中,你讀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最后作者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齊讀。
三、總結全文
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邊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們好像都沒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剎那間的景象,而巴金為什么能將日出的過程寫得這樣精彩呢?你能從課文當中找到一些原因嗎?(開頭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轉睛”“果然”等詞可以看出巴金堅持仔細觀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說的那樣,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寫作。
我們也要多觀察生活,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寫出生動感人的好作品。同時我們都應該學習文中所贊嘆的太陽這種頑強,拼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用這種精神去對待我們學習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四、作業(yè)
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1.閱讀例文,讀懂例文的內容。
2.通過閱讀例文,根據批注,加深理解“圍繞中心意思選擇材料”的寫法。
教學重點
閱讀理解兩篇例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感悟文章圍繞中心思想選擇材料的方法,理解把重點內容寫詳細、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教學例文:《爸爸的計劃》
(一)閱讀例文,整體感知
1.根據拼音,借助字典,掃清閱讀障礙,不理解的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例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以具體事例寫出了一個擅長訂計劃、執(zhí)行計劃的爸爸形象。)
(板書:爸爸擅長訂計劃、執(zhí)行計劃)
(二)探究討論,找中心句
學生探究,交流:文章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畫出相關的中心句。
(1)我爸爸是一個工廠的計劃科科長,擅長訂計劃。
(2)爸爸執(zhí)行計劃一絲不茍。
(3)在爸爸的計劃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計劃嗎?
(三)分析課文,突破難點
各部分內容中,為了說明一個中心意思,分別選取了哪些事例或從哪些方面來寫?
學生結合課文的批注,討論,匯報,教師點撥指導:
(1)我爸爸是一個工廠的計劃科科長,擅長訂計劃。
指名讀一讀爸爸在家里給每個人訂的計劃,從中你看出了爸爸的什么特點?
(列出爸爸給每個人訂的計劃,凸顯爸爸愛訂計劃的特點)
(板書:給每人訂計劃)
(2)爸爸執(zhí)行計劃一絲不茍。
爸爸是怎樣執(zhí)行計劃的?作者舉了什么事例來表現“爸爸執(zhí)行計劃一絲不茍”這一中心意思?
(事例一:計劃先關氣窗后關門窗,不管打雷下雨,哪怕雨水打濕了床、正在訂的計劃也不改變計劃。事例二:計劃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牙膏,爸爸偶爾用了媽媽的牙膏,還要再還給媽媽。)
(板書:嚴格執(zhí)行計劃)
(3)在爸爸的計劃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計劃嗎?
借訂暑假計劃這件事,說明爸爸訂的計劃面,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計劃。這件事是重點,所以寫的體。
(板書:制訂暑假計劃)
(四)課堂小結,明確寫法
1.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爸爸愛訂計劃的特點?
引導學生理解:
(1)爸爸給每個人都訂了計劃,并且給我制訂了好多計劃。
(2)爸爸執(zhí)行計劃一絲不茍。
(3)爸爸給我制訂了非常全面的暑假計劃,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計劃。
2.課文的主要寫法是怎樣的?
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二、按照這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自學例文《小站》,討論解決例文后面的問題。
板書設計
爸爸擅長訂計劃
給每人訂計劃
嚴格執(zhí)行計劃
制訂暑假計劃
一、教學要求
1、認識、會寫“啃、聊、嘮、濾、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三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可以想象與可以聽見的聲音,善于傾聽,感受美好的心靈之聲。
4、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傾聽,體會并掌握設問開頭引領段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聲音和可以聽見的聲音。
2、學會傾聽,感受美好的心靈之聲。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聲音和圖片)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出示詞語:傾聽
2、說說“傾聽”的意思。
3、板書課題,導入新課學習:學會傾聽
(二)初讀課文,感受內容
1、輕讀課文,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詞并認讀
頃刻 啃骨頭 聊天 奔馳 嘮叨 過濾 聆聽 器皿 嘈朵
辨析:
柳-聊皿-血嘈-遭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說說課文描寫了幾類聲音。請用筆劃下來。
2、課文中多處用了一種方法引領開頭,你認為這是一種什么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設問。給人以親切交流的感覺,讓人從心底感到自然、和諧)
3、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讀出感受來。
4、“聰明的人”和“沒有感覺的人”是怎樣對待“聽”的,畫出相關的句子。
5、你從聲音的游戲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理解課文,想象聲音之美。
1、讀課文1-3自然段,談談你最喜歡哪種聲音,為什么?(引導學生感受,運用擬人的手法來形容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體會聲音的美,并張開想象的翅膀,展現畫面的美。)
2、帶著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讀自已認為最美的部分。
3、用換詞法理解“頃刻”。
4、體會雪花滿足而溫柔的感覺是什么。面對這種境界你想說些什么?你認為美嗎?
(品讀: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燈的面頰,憐愛的淚水奪眶而出……)
5、想象這三種聲音會是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聽得見的聲音。
1、默讀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聽得見的聲音?畫出課文中的動詞。
(吹掀啃撥唱吵啄打落掃搖沖開關……)
2、你從聲音里感受到喜、怒、哀、樂了嗎?
3、將這些聲音進行分類。再讀一讀,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結:是啊,我們什么都聽得見。我們在聲音的世界里,漸漸成長。)
(三)重點理解如何過濾聲音,學會選擇和思考。
1、自由讀,學習10-13自然段。
2、說說“聰明人”和“沒有感覺的人”各是怎樣對待“聽”的?理解什么是“過濾”,什么是“聲音的過濾”。
3、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談談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過濾”聲音的?
4、小結:在聲音的世界里,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用心看、用心聽、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這個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聲音,學會聆聽。
1、多媒體展示,傾聽各種聲音的美妙,比較各種聲音,讓學生學會聽辨,并寫出相應的擬聲詞。
2、聽一首曲子,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
3、聽一段話,感受心靈之聲。
(五)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升華:聲音無處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種美妙的聲音便在你耳邊
縈繞,在你心間流淌。學會傾聽,來自大自然的聲音很美,來自心靈的聲音更美。同學們,你聽得見嗎?
2、拓展:看到汶川大地震,你聽到了什么?看到北京奧運賽場上運動員額頭的汗水,你聽到了什么?看到神舟七號上天,你聽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想象的聲音美
學會傾聽現實的聲音趣世界在歡笑
過渡的聲音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三首詩詞。
2.學習通過自讀詩文,結合課文插圖和注釋的方法,感知詩詞大意,體驗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
3.在整合閱讀中感受祖國山水的美麗,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導語激情
播放祖國山水美景圖片,用激情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之中。
(預設:同學們,我們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遼闊無邊的草原……這些美麗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優(yōu)美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大家一起隨著詩人的腳步,去看看黃河,去游覽江南,去呼吸一下鄉(xiāng)村田園的新鮮空氣好嗎?)
【設計意圖】:以美麗的祖國山水圖和激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濃厚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引入詩意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誦讀,初識詩文
1.自由讀三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課文注釋,嘗試著說說三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讀詩,其他同學評價讀得是否正確,適時指導學生學會課文生字。
3.齊讀三首古詩,讀后思考:這三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
4.交流讀后收獲。
(預設:劉禹錫和杜牧兩位詩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詩都是寫景的?!独颂陨场泛汀督洗骸贩謩e是寫黃河和江南的,《書湖陰先生壁》寫的是鄉(xiāng)村的美景。)
【設計意圖】知人論詩、整體關注乃古詩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即將三首古詩和盤托出,在借助課文注釋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聚焦古詩同異,這樣的設計將同一主題古詩的學習進行有效地整合。
三、對比品讀,體察詩韻
學習《浪淘沙》和《江南春》
1.過渡語引入。(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兩首古詩,想想這古詩分別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描寫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獲。)
2.品讀《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兩首古詩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的?
(預設:《浪淘沙》描寫了黃河的來處和去處,使我們看到了黃河的宏偉氣勢?!督洗骸访鑼懡系拿利愶L光。)
3.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預設: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4、體會詩中寄寓的情感。
都是美景,詩中所反映出來的詩人心情一樣嗎?
課件補充出示兩位詩人寫下這兩首詩的背景:
(《浪淘沙》創(chuàng)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亂后,氣勢頓衰。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才人被外放,憤激之際,怨刺之作應運而生。劉禹錫從京官調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組詩當為劉禹錫后期之作,且非創(chuàng)于一時一地。
《江南春》創(chuàng)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將傾之勢,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一點點的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
而另一方面,憲宗當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點點成就,飄飄然的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一心事佛,韓愈上《諫佛骨表》、險些丟了性命。憲宗被太監(jiān)殺死后,后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數繼續(xù)上升,寺院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杜牧這年來到江南(江蘇江陰),不禁想起當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是一場空,不僅沒有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既是詠史懷古,也是
對唐王朝統(tǒng)治者委婉的勸誡。后來武宗發(fā)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
四、作業(yè):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前兩首詩詞:
背誦、默寫、說體會。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二、學習《書湖陰先生壁》
課件出示《書湖陰先生壁》。
1.直奔中心,引導抓住王安石描寫鄉(xiāng)村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對鄉(xiāng)村美景的理解。
結合注釋及資料理解。
(預設: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并且環(huán)繞著農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2.自由品讀,讀后交流:說說你從這首詩中還知道了什么。
(預設:王安石于神宗熙寧九年(1076)二次罷免宰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也是七里,路程恰好是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號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這段時間里,王安石與隱居紫金山的楊德逢交往甚密,詩題中“湖陰先生”就是楊德逢。)
3.賞讀對偶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引讀:
我們帶著詩人對鄉(xiāng)村美麗風景的熱愛讀——
我們帶著詩人對鄉(xiāng)村美麗風光的無限眷戀之情讀——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書湖陰先生壁》
【設計意圖】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整體回顧,感悟詩情
同樣是寫景的三首詩,三位詩人表達的情感一樣嗎?你想說什么呢?自由暢談,體會三首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預設:三位詩人的心情不同,描寫的景物不同。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
學習古詩,要了解背景,要從詩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設計意圖】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詩的情感上再次整合,體會詩人借景抒情之妙,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四、積累詩句,遷移詩境
1.讀《書湖陰先生壁》的其他四句詩。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2.指導理解詩句:桑樹枝葉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過墻頭。黃鶯幾聲清脆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午覺。一夢醒來,我恍恍惚惚還覺得自己好像仍然在舊日所住的半山園中。
3.推薦其他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如《鹿柴》《滁州西澗》《山行》《小池》等供學生品讀積累。
【設計意圖】課止而學未止,同題詩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讓學生認識古詩之浩瀚,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累詩句。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前兩首古詩詞。
2.給《書湖陰先生壁》配畫。
教學建議:
1.本文語言生動,對人物心理刻畫準確。抓住重點句子體會人物情感。
2.引導學生品味課文,培養(yǎng)學生讀中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2.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刻畫人物的語言魅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游戲中蘊含的道理。
2.讓學生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隨著作者的敘述,在頭腦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并在學習中提出問題。
難點
在品讀課文中,學習梳理問題,解決問題,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有關高洪波的錄像資料、圖片、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查閱高洪波的相關信息。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掌握詞語
本課中用了很多成語,把自己喜歡的成語抄寫下來。
二、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請你從中找出描寫戰(zhàn)斗性強的詞讀一讀,讀這些詞語你有什么感受?
2.簡介作者高洪波,看多媒體課件,從這些詞語中你能看出小作者有怎樣特點。
3.默讀課文,在自己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注。
三、梳理文章的脈絡
根據提綱把文章分成下面幾部分。
1.陀螺的名字
2.陀螺制作方法
3.陀螺的玩法
4.“我”制陀螺
5.叔叔送“我”陀螺
6.陀螺給“我”帶來歡樂和自豪
7.明事理
四、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抄寫本課的生字詞并識記。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內容,提出本節(jié)學習要點
二、賞析文章語言美
1.玩陀螺曾經由于什么原因讓“我”感到懊惱?又是怎樣從懊惱變成了自豪?(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從關鍵語句來體會情感的變化。你能找到描寫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的文字嗎?
(1)“為此不知挨了多少責罵,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個孩子無論如何是削不出高質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云,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把“快樂”比作“過冬的燕子”這一修辭手法)
(2)“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處于恍惚的狀態(tài),老想象著那只陀螺英武的風姿?!?/p>
(幸福得感覺有點不真實)
(3)“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
(極度的興奮)
(4)“我的陀螺剛一露面,就招來了一頓嘲笑?!?突出陀螺的丑,不倫不類,士氣也大受挫折)
(5)“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無意中獲得的‘榮譽’,雖然小如微塵,對于好勝的孩子來說,也足以陶醉許久了——直到現在我還能興致勃勃地寫下這些文字,便是一種有力的證明吧!”
3.你們能通過朗讀來體現我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文字,分別讀出懊惱、自豪的語氣。)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你怎么理解?
5.小結:一個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憂傷與歡樂。與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無比精彩。
三、朗讀句子,學習寫作方法
教師總結寫作方法。
1.用成語進行描寫,生動。
2.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
3.注意刻畫人物的心情。
四、談談文后的體會
讀課文最后一句話,你有什么體會。這句話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表面寫的是陀螺,更像是說誰呢?談對自己的啟示。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自主閱讀、交流感悟相結合,聯系生活經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聯系上下文內容,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3.抓住作者贏得珍珠鳥信賴的原因,感受作者與珍珠鳥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領悟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原應以誠相待,和諧相處的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三、教學策略
1.獨立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2.用具體可感的畫面、聲色、情節(jié)描述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中的情境,激勵學生的思維活動。
3.通過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1.#教案# 導語:(出示課件:珍珠鳥的圖片)同學們,作家馮驥才先生曾飼養(yǎng)過三只珍珠鳥,在小鳥與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家感觸頗深,寫下了《珍珠鳥》這篇文章。(齊讀課題:珍珠鳥)
2.同學們,從大作家與鳥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呢?
(二)整體感知,引出人與鳥的話題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想想珍珠鳥是怎樣一種鳥?結合課文中的描寫,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學生交流,教師及時評價學生的發(fā)言并和學生一起對發(fā)言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提升、引導。
小結: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從珍珠鳥的外形描寫中體會“我”喜歡珍珠鳥。
2.是啊,多么惹人喜愛的珍珠鳥啊!所以,當朋友送我這對珍珠鳥時我說: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指名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對于文章的內容只要求學生粗知內容即可。學生在讀文、交流的過程,既是對全文內容的總結梳理,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的能力,又由鳥的外形特點、鳥的習性,引出人與鳥之間相互信賴的話題。
(三)理解品味,體會鳥對人的信賴
1.這種怕人的鳥,怎么會變得不怕人?“我”是怎樣逐漸贏得珍珠鳥的信賴的?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內容體會。
2.學生交流,教師梳理歸納為三件事。
第一件事:為鳥安排舒適溫暖、幽靜的巢。
“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只有在這像幽深的叢林一樣的地方,珍珠鳥才感到安全。所以,它那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第二件事:決不驚擾它們。
(1)知道它們竟然有了雛兒,這是多么令人驚喜的事情!此時,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2)“我”是怎么做的呢?讀讀文中的描寫。
指導感情朗讀。因為“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第三件事:小鳥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我”不管它,不傷害它。
(1)三個月后,這對珍珠鳥有了雛兒,這個小家伙長什么樣?找到相關的語句,讀出你的感受。
(2)多么可愛的小家伙啊!雖說“初生的牛犢不畏虎”,但是這只小珍珠鳥剛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卻還是心有余悸的?
指名讀第八自然段。只要大鳥在籠子里生氣地叫一聲,它就立即飛回籠子里。“人有人言,鳥有鳥語”,鳥的叫聲,就是它們交流的語言。你覺得此時它們在交流什么呢?
(3)這小家伙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呢?學生交流討論。
無論小家伙在我的面前做什么,我不管它,不傷害它,小鳥的活動范圍不僅越來越大,而且膽子也越來越大,有一次,它竟然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課件出示課文中插圖,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爪子剛好被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有醒,睡得好熟!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
請一位同學在音樂聲中朗讀。
(4)多么感人的一幅畫啊,“我”默默地享受著這小家伙對我親近的情意,我沒有驚擾它,因為我知道它仍然是一種怕人的鳥。
(5)課件出示: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再讀這一句話,你有又什么新的感受嗎?
這種怕人的鳥現在與我這樣的親近。
因為我知道珍珠鳥怕人,所以,我尊重、理解它們,給它們自由,決不驚擾它們,我和珍珠鳥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了。所以,文章在開頭部分,單獨把這一句話作為一個自然段,強調“這是一種怕人的鳥”,使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設計意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是通過讀來感悟的。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心得,談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并通過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以“我是怎樣逐漸獲得珍珠鳥的信賴”為對話主題,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逐漸明確“我”為珍珠鳥所做的一切,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引導學生體會信賴源于對別人的尊重、理解、寬容和愛,體會作者謀篇布局的巧妙。
(四)總結升華,體會信賴的含義
1.望著這和諧的畫面,感受著鳥兒親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從心底流出這樣的感慨。
課件出示: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僅存在于人與動物之間,更存在于人與人之間,在你的生活中,你有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交流。
3.總結升華:信賴,就是尊重、理解、寬容。只要心中有愛,我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感受到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和諧美好的境界。世界萬物共生長,應以誠相待,和諧共生。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重點句的含義,進一步體會珍珠鳥在“我”細心的照料下,由怕人到與人親近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并由此拓展到生活,延伸到人與人,人與自然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活動學習
1.搜集整理有關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的感人故事,與同學分享。
2.推薦閱讀《我的野生朋友》。
3.試著接觸一種不熟悉的小動物,努力使它成為你的新朋友并記錄下相處的過程。
六、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閱讀馮驥才先生的其他作品。
幼兒教師教育網精選專題推薦:“小學語文教案設計”。
愛滿天下,樂育英才。教案一定要寫得仔細且明細,不然教學過程必然目標模糊。教案可以幫助教師養(yǎng)成發(fā)散性思維,教案多久寫一次比較合適呢?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關于小學語文教案設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自主閱讀、交流感悟相結合,聯系生活經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聯系上下文內容,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3.抓住作者贏得珍珠鳥信賴的原因,感受作者與珍珠鳥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領悟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原應以誠相待,和諧相處的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三、教學策略
1.獨立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2.用具體可感的畫面、聲色、情節(jié)描述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中的情境,激勵學生的思維活動。
3.通過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1.#教案# 導語:(出示課件:珍珠鳥的圖片)同學們,作家馮驥才先生曾飼養(yǎng)過三只珍珠鳥,在小鳥與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家感觸頗深,寫下了《珍珠鳥》這篇文章。(齊讀課題:珍珠鳥)
2.同學們,從大作家與鳥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呢?
(二)整體感知,引出人與鳥的話題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想想珍珠鳥是怎樣一種鳥?結合課文中的描寫,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學生交流,教師及時評價學生的發(fā)言并和學生一起對發(fā)言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提升、引導。
小結: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從珍珠鳥的外形描寫中體會“我”喜歡珍珠鳥。
2.是啊,多么惹人喜愛的珍珠鳥啊!所以,當朋友送我這對珍珠鳥時我說: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指名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對于文章的內容只要求學生粗知內容即可。學生在讀文、交流的過程,既是對全文內容的總結梳理,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的能力,又由鳥的外形特點、鳥的習性,引出人與鳥之間相互信賴的話題。
(三)理解品味,體會鳥對人的信賴
1.這種怕人的鳥,怎么會變得不怕人?“我”是怎樣逐漸贏得珍珠鳥的信賴的?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內容體會。
2.學生交流,教師梳理歸納為三件事。
第一件事:為鳥安排舒適溫暖、幽靜的巢。
“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只有在這像幽深的叢林一樣的地方,珍珠鳥才感到安全。所以,它那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第二件事:決不驚擾它們。
(1)知道它們竟然有了雛兒,這是多么令人驚喜的事情!此時,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2)“我”是怎么做的呢?讀讀文中的描寫。
指導感情朗讀。因為“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第三件事:小鳥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我”不管它,不傷害它。
(1)三個月后,這對珍珠鳥有了雛兒,這個小家伙長什么樣?找到相關的語句,讀出你的感受。
(2)多么可愛的小家伙啊!雖說“初生的牛犢不畏虎”,但是這只小珍珠鳥剛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卻還是心有余悸的?
指名讀第八自然段。只要大鳥在籠子里生氣地叫一聲,它就立即飛回籠子里?!叭擞腥搜?,鳥有鳥語”,鳥的叫聲,就是它們交流的語言。你覺得此時它們在交流什么呢?
(3)這小家伙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呢?學生交流討論。
無論小家伙在我的面前做什么,我不管它,不傷害它,小鳥的活動范圍不僅越來越大,而且膽子也越來越大,有一次,它竟然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課件出示課文中插圖,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爪子剛好被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有醒,睡得好熟!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
請一位同學在音樂聲中朗讀。
(4)多么感人的一幅畫啊,“我”默默地享受著這小家伙對我親近的情意,我沒有驚擾它,因為我知道它仍然是一種怕人的鳥。
(5)課件出示: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再讀這一句話,你有又什么新的感受嗎?
這種怕人的鳥現在與我這樣的親近。
因為我知道珍珠鳥怕人,所以,我尊重、理解它們,給它們自由,決不驚擾它們,我和珍珠鳥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了。所以,文章在開頭部分,單獨把這一句話作為一個自然段,強調“這是一種怕人的鳥”,使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設計意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是通過讀來感悟的。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心得,談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并通過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以“我是怎樣逐漸獲得珍珠鳥的信賴”為對話主題,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逐漸明確“我”為珍珠鳥所做的一切,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引導學生體會信賴源于對別人的尊重、理解、寬容和愛,體會作者謀篇布局的巧妙。
(四)總結升華,體會信賴的含義
1.望著這和諧的畫面,感受著鳥兒親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從心底流出這樣的感慨。
課件出示: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僅存在于人與動物之間,更存在于人與人之間,在你的生活中,你有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交流。
3.總結升華:信賴,就是尊重、理解、寬容。只要心中有愛,我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感受到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和諧美好的境界。世界萬物共生長,應以誠相待,和諧共生。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重點句的含義,進一步體會珍珠鳥在“我”細心的照料下,由怕人到與人親近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并由此拓展到生活,延伸到人與人,人與自然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活動學習
1.搜集整理有關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的感人故事,與同學分享。
2.推薦閱讀《我的野生朋友》。
3.試著接觸一種不熟悉的小動物,努力使它成為你的新朋友并記錄下相處的過程。
六、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閱讀馮驥才先生的其他作品。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晴朗夜空的美麗,生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欣賞圖片,激發(fā)興趣。
(1)配樂出示美麗的星空圖:一個小女孩兒坐在月亮上,非常高興地看周圍一閃一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空……
(2)導問: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受?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揭示課題。
(1)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圖片中月亮的形狀:你們看,這月兒彎彎的,兩頭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課題:葉圣陶老爺爺把它寫成了一篇韻文,便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2課《小小的船》。
3、讀課題。
(1)教師指導讀準“船”:“船”字誰會讀?誰還想讀?大家一起讀。你們都見過哪些船?
(2)導學:在“船”的前面加個“小小的”,請讀一讀,你感覺這艘船怎么樣?(小小的、很輕、很可愛……)
(3)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這是一只可愛的小船,組織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課題。
4、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或者想知道些什么?
5、過渡:課文真的是寫船嗎?請同學們讀課文,看插圖,找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提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停下來,先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再往下讀。
(2)用橫線把要求會認的字畫出來,用波浪線把要求會寫的字畫出來。
(3)把生詞多讀幾遍,不會的向同學、老師請教,再讀幾遍。
2、同桌互相檢查讀,當個小老師,糾正讀得不對或不準確的字音。
3、教師組織學生匯報識字情況。
(1)開火車認讀帶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2)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去掉拼音的生字并及時評價。
4、學生在小組內合作練習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其他同學當小老師,認真聽,仔細評。
5、教師檢查練習朗讀情況,提示學生讀準字音。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全文。
2、啟發(fā)想象:你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3、教師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提出朗讀要求。
(1)出示朗讀要求:
①想一想:課文共有幾行,由幾句組成?
②把自己喜歡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生按要求朗讀課文。
4、教師組織學生匯報朗讀成果,及時評議。
5、教師范讀,指導學生畫出停頓。
6、學生自由練讀后,教師指名讀,大家評議。
7、練習課文填空,指導學生朗讀好疊詞,鞏固識字。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8、學生根據指導,再次練讀,比賽讀。
四、指導識記,書寫生字。
1、做“采蘑菇”的游戲。
(1)提出要求:每個蘑菇都有一個名字,一定要叫出它的名字,它才能真正屬于你。
(2)請3名同學到前面來做“采蘑菇”的游戲。
(3)請做游戲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記住這個蘑菇的名字的。
2、給蘑菇找朋友。
(1)教師導學: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朋友可以和這個字組成詞語呢?你能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嗎?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多又好!
(2)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
(3)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3、指導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再現情境。
1、引導回顧: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你還記得課文寫了什么嗎?
2、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教師配上音樂,出示星空圖片。
3、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想象:讓我們飛起來吧!飛到美麗的藍天上。看,許多星星一閃一閃地在向我們招手。我們一起飛吧,飛吧!飛上藍天坐在小船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學習。
1、學習第一、二句。
(1)導問:我們坐在哪兒了?(小船上)這只小船是不是真的船呀?
(2)(出示月亮的圖片)導學:圖片上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
(3)在學生回答后出示句子:“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先讓學生自由讀,再指名個別讀,最后互相評一評。
(4)指導學生畫出描寫“月兒”“船”的詞語。
(5)設疑:為什么用“彎彎的”“小小的”,而不用“彎的”“小的”?
(6)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有什么不同。
彎的月兒小的船。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7)指導朗讀:“小小的”“彎彎的”,讀出輕快的節(jié)奏,表達出月兒和船的可愛、有趣。
(8)導學:“月兒”除了是“彎彎的”,還有什么樣的?指導學生自讀自畫,畫出月兒的形狀——兩頭尖。出示月兒的形狀,并引導學生知道,這里把彎彎的月兒比作了小小的船,寫的是月兒的形狀。
(9)(齊讀)再次通過朗讀讀出月亮的可愛以及自己滿懷喜悅的心情。
2、學習第三句。
(1)過渡:我們一起在藍藍的天上劃船,喲,你們看到了什么?(星星、天空)
(2)出示詞語:星星、天空。
(3)課文寫星星是什么樣的?(閃閃的)天空呢?(藍藍的)
(4)設疑:為什么要用“閃閃的”和“藍藍的”這兩個詞?
①出示兩個句子,指導學生分別朗讀比較有什么不同。
只看見星星和天。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②出示星星一閃一閃和深藍的天空廣闊無邊的情境,引導學生對照圖片體會疊詞的作用。
(5)練習疊詞:星星是閃閃的,天空是藍藍的,月兒是彎彎的……你還能說出這類詞嗎?
(6)指導朗讀。
①示范讀“閃閃的星星”,要讀出歡快的節(jié)奏,突出星星的調皮可愛?!八{藍的天”要讀得略慢且聲音響亮,讀出天空的美麗和神秘。
②學生自由朗讀,讀出星星、天空的美麗可愛。
3、導學:夜空真美啊!閃閃的星星、彎彎的月兒、藍藍的天,我看著、想著,入迷了,陶醉了。在我的眼里,那月兒彎彎的,兩頭尖尖的,就像一只小小的船。(音樂聲起,教師范讀課文。)
4、學生模仿教師朗讀,一邊讀,一邊加上動作。
5、學生配樂表演讀。
三、感情朗讀,展開想象。
1、配樂唱《小小的船》,加動作。
2、討論“只看見……”的“只”是什么意思?“只看見”和“還看見”有什么不同?
3、進行說話訓練。
我看見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導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
4、檢測背誦。
(1)以填空的形式提示學生背誦。
(2)學生伴隨著輕松、愉快的樂曲學會唱,學會背。
四、復習生字,積累詞語。
1、復習生字詞。
2、做“采花”游戲。
(1)提出要求:每朵花都有一個名字,一定要叫出它的名字,它才能真正屬于你。
(2)請3名同學到前面來做“采花”游戲,其他同學可以拍手。
(3)請做游戲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記住這朵花的名字的。
(4)幫花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用它說一句話,比一比,哪個小組說得。
五、總結全文,陶冶情感。
1、鼓勵學生質疑:想想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2、小結:大自然是美麗的,太空里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現在,我們國家也有人進入太空了,小朋友們多學知識,掌握本領,將來也可以到太空遨游,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3、如果你到了月球,你可能會看到什么?你想對月亮說點什么呢?
一、教學內容
《畫》是小學語文的一首古詩。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為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教學目標
1.認識“遠、看、近、聽、春、還”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大致意思,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四、設計理念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在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實起來,“靈秀起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的人本思想,意味著對每個學生學習個性的尊重。教學中,應讓每個孩子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學生有了自由、才會有靈性。課堂上,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詩句,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讀書,引導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汲取、學會欣賞,從而產生思維的撞擊、情感的交流、知識的共享和心靈的震撼。中國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喚起他們去探究學習中華古文化的主動性,催化了學生情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應把握“古詩誦讀”這一課型教學的尺度,即重點是識字和熟讀成誦,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多讀,要讀準每個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詩讀通順,要讀好整首古詩直至能熟讀成誦。學生主要通過多讀和結合看圖,以及教師適當的詩意描述,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悟詩的意境美。教師還應恰當創(chuàng)設出詩境,讓學生通過多讀體會美、欣賞美、評價美,以至于自己表達美、創(chuàng)設美。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老師如若引導不當,會使他們產生厭倦情緒。因此,課堂上把游戲寓于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如本節(jié)課開課的猜謎語游戲,識字過程中的開火車、猜字的游戲等等,讓學生學習情緒高漲,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動活潑、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感受學語文的樂趣。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猜過謎語嗎?誰來出個謎語給大家猜?
(學生興趣盎然地玩猜謎語的游戲)同學們真聰明,老師也請你們猜個謎語(出示古詩),它是一首謎語詩(板書:古詩誦讀),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學完古詩,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請大家翻開書x頁,自由讀詩,注意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這六個字你們會認嗎?先自己在下面讀一讀吧!
3.誰想讀給大家聽一聽?(學生自主選擇讀宇,重點指導讀好前鼻音“近”、后鼻音“聽”)
4.讀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讀這么好嗎?咱們開火車比賽來讀一讀吧。
5.猜字游戲:老師藏一張字卡在身后,讓學生猜是哪個字寶寶這么調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戲。(學生在游戲中鞏固生字的讀音)
(三)再讀古詩,讀通詩句
1.生字讀得這么好,相信大家再讀古詩時一定能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自己在下面讀一讀。
2.同座互讀、評,指名全班讀、評。
3.全班齊讀。
(四)品讀詞句,領悟詩境
1.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并讀給同座聽。
2.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學生喜歡讀哪一句,就指導學生讀好哪一句。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為什么?(畫上的水)。那么,這一行該怎么讀呢?
“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么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著一只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么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3.四行詩都讀好了嗎?現在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練讀,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
4.讓學生猜出謎底:畫。(板書課題,齊讀)說說是怎么猜出來的。
(五)積累詩句,熟讀成誦
1.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
2.學生在學習小組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好這首詩吧!
(小組合作多種形式練讀)
3.小組學習成果展示。
4.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六)課外延伸,再現情境
1.師:(充滿激情地)這首詩可真有趣呀,短短幾十個字就描繪了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嗎?(學生擴展背詩,激發(fā)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2.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詩,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并搜集更多古詩參加下周班級開展的“古詩誦讀會”。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主旨。
2、積累詞語。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
2、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fā)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三、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四、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1、導人新課
張海迪最新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chuàng)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chuàng)作嗎?后來,她了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xù)艱難地創(chuàng)作。張海迪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后,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著,仿佛是捧著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后來病情惡化,她忍著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著“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思考:
a、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xù)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么?
b、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c、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2、聽讀之后,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是一種修辭方法——反復。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b、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c、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于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五、教師小結
正是由于為生命而奮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著病痛,強烈地呼喊著:“生命、生命”。
教學建議:
1.本文語言生動,對人物心理刻畫準確。抓住重點句子體會人物情感。
2.引導學生品味課文,培養(yǎng)學生讀中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2.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刻畫人物的語言魅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游戲中蘊含的道理。
2.讓學生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隨著作者的敘述,在頭腦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并在學習中提出問題。
難點
在品讀課文中,學習梳理問題,解決問題,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有關高洪波的錄像資料、圖片、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查閱高洪波的相關信息。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掌握詞語
本課中用了很多成語,把自己喜歡的成語抄寫下來。
二、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請你從中找出描寫戰(zhàn)斗性強的詞讀一讀,讀這些詞語你有什么感受?
2.簡介作者高洪波,看多媒體課件,從這些詞語中你能看出小作者有怎樣特點。
3.默讀課文,在自己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注。
三、梳理文章的脈絡
根據提綱把文章分成下面幾部分。
1.陀螺的名字
2.陀螺制作方法
3.陀螺的玩法
4.“我”制陀螺
5.叔叔送“我”陀螺
6.陀螺給“我”帶來歡樂和自豪
7.明事理
四、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抄寫本課的生字詞并識記。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內容,提出本節(jié)學習要點
二、賞析文章語言美
1.玩陀螺曾經由于什么原因讓“我”感到懊惱?又是怎樣從懊惱變成了自豪?(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從關鍵語句來體會情感的變化。你能找到描寫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的文字嗎?
(1)“為此不知挨了多少責罵,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個孩子無論如何是削不出高質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云,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把“快樂”比作“過冬的燕子”這一修辭手法)
(2)“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處于恍惚的狀態(tài),老想象著那只陀螺英武的風姿?!?/p>
(幸福得感覺有點不真實)
(3)“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
(極度的興奮)
(4)“我的陀螺剛一露面,就招來了一頓嘲笑?!?突出陀螺的丑,不倫不類,士氣也大受挫折)
(5)“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無意中獲得的‘榮譽’,雖然小如微塵,對于好勝的孩子來說,也足以陶醉許久了——直到現在我還能興致勃勃地寫下這些文字,便是一種有力的證明吧!”
3.你們能通過朗讀來體現我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文字,分別讀出懊惱、自豪的語氣。)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你怎么理解?
5.小結:一個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憂傷與歡樂。與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無比精彩。
三、朗讀句子,學習寫作方法
教師總結寫作方法。
1.用成語進行描寫,生動。
2.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
3.注意刻畫人物的心情。
四、談談文后的體會
讀課文最后一句話,你有什么體會。這句話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表面寫的是陀螺,更像是說誰呢?談對自己的啟示。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觀察秋天的景色,自由自在地感受秋天的美,產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2、把自己看到的秋景說出來與同學們互相交流,做到注意聽別人講話,能較清楚地用普通話說話,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課前準備:
1、課前由家長帶孩子到野外玩耍,收集一些有關秋天的圖片、照片或采集的果實。
2、老師課前準備許多有關秋天的詞語卡。
3、一幅秋天的圖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聽歌曲《秋風起》。說說這首歌唱了些什么。
2、對!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來多像一只只美麗的花蝴蝶呀!它在告訴我們秋天來了!
二、創(chuàng)設情景,集體交流
1、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藍,秋姑娘走過豐收的田野,走過瓜果飄香的果園,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的秋色。請把你們照的相片和收集的圖片、秋天的果實拿出來,在學習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相機點撥指導)。
2、每組推選一個代表上臺匯報。請小朋友們聽仔細,等會兒我們評一評誰說得。(引導全班同學用心傾聽,積極評價。)
3、孩子們說得真好,老師也收集到了一幅秋天的圖畫。請你認真地看一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4、師有意設問,多方進行交流。
師:你從哪里看到秋天來了?
生:樹葉黃了,說明秋天來了。
師:說得好!老師送你兩片寫有“樹葉”、“黃”的葉子詞語卡。
用同樣的方法指導:“蘋果紅了”、“菊花開了”、“稻子熟了”、“楓葉紅了”、“燕子南飛”……
師:孩子們,想一想,現在刮的風叫什么風?生:秋風。
師:現在下的雨呢?生:秋雨。
師:孩子們真聰明!獎勵你們“秋風”、“秋雨”的詞語卡。
師:人們常說“秋風秋雨漸漸涼”,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三、拓展交流
1、孩子們,咱們到校園里再找一找秋天吧!如果你找到了,可以告訴同伴或老師。
2、(回到教室)大家到校園里找到了秋天,誰都覺得自己是秋天里的一員啦,是嗎?在這里,老師還為你們帶來了幾個贊美秋天的詞語呢??凑l能猜一猜,拼一拼,認一認,誰先讀出,就把這張卡片送給他。(秋風送爽,落葉沙沙,春華秋實,秋風紅葉)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x個生字,了解“山西村、臘酒、豚、疑”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聯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樸以及蘊含的哲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鄉(xiāng)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讀重點詞語,感受鄉(xiāng)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難點: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嘗試加以運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在游歷西林山寺有感而發(fā),題詩寫詞,而流傳至今,而在宋朝同樣也有這么一位詩人,在游歷一座村落時,也寫下了千古絕唱!這位詩人他是誰呢?又留下了怎樣“絕唱”?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下《游山西村》。
(二)初讀感知
1.讀過標題你是否有疑問?
預設: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過渡:山西村只是一個小山村,作者去這個山西村游玩會有什么收獲呢?
2.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讀音和停頓。
3.學生自由朗讀,解決生字詞。
指導:學習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點,寫法上左窄右寬。
4.學生齊讀,思考概括詩歌大意。
(三)深入研讀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四句詩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這次出游到底收獲了哪些呢?(小組合作)
收獲一:村民的熱情
(1)從哪里看出來村民熱情好客?
明確: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不要笑話農民朋友家的臘酒渾濁,豐年待客的雞肉豬肉十分充足。山民招待客人時的情景,他們會盡其所有、想盡辦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夠客氣。你能把山民的這份淳樸、好客情感通過讀表達出來嗎?此刻詩人已被山民這份淳樸,這份熱情深深的打動了,從“莫笑”一詞可以看出,詩人叫大家不要笑。這里的酒菜雖然簡單、淳樸,但包含了村民對詩人的深厚情誼。)
(2)再次齊聲朗讀,讀出情感。
收獲二:人生哲理
(1)從哪句詩獲得哲理?
明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復真好像已無路可走,柳暗花明處又冒出一個村莊。)
(2)在山重水復,作者以為無路可走的時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這里景色怎么樣?
(3)這句詩看出了怎樣的哲理?
明確:對自己眼下困頓遭遇表示樂觀豁達。提出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的人生哲理。
(4)詩人此時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四)鞏固提高
詩人出游獲得了很多收獲,那么經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回顧本課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結束課堂。
作業(yè):
1.將這首詩背給你的家長聽,并和他們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2.制作“陸游小檔案”。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后記,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綜合學習資料。
四、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同于以往沉悶的逐字逐句翻譯的教學,而是從題目入手,設置疑問,隨后的教學過程中,每次提問以及活動的組織都是圍繞設疑的“收獲”進行的。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置能夠帶學生進入情境,在情境中感受詩歌蘊含的情感及道理。在此次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們的反應狀況可以感知這種教學方法還是可行的,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生活中,我將根據不同的課文、不同的學情用心設計教學,使學生樂學、好學。
相關推薦
幼兒教師教育網主題欄目精選:“教案設計反思”,敬請訪問。一朝沐杏雨,終生念師恩,做一份好的教案也算是老師的專業(yè)技能。教師寫教案,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課標,更深入的挖掘教材。欄目小編花時間整理了的教案設計反思,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幼兒園中班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教案為小朋友們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怎么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中班教案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特地編輯了“中班教案設計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花時間專門編輯了教學教案設計簡短,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教案的詳略多少由老師的習慣決定。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夏天過去了,緊接而來的便是秋天,中秋節(jié)也隨之而來,為了讓幼兒知道中秋節(jié)的起源,日期和相關習俗,就可以寫份優(yōu)秀的中秋節(jié)教案。怎么寫好一篇中秋節(jié)教案呢?下面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小班社會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過收集,編輯為您獻上2023幼兒教案設計。教師是非常值得尊重的職業(yè),有些學校強調老師不帶教案不進教室。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