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五種不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雖說近幾年來,國人的家庭教育意識增強了,可是依然有許多父母不重視家庭教育。就拿我周圍的人來說吧,和他們談到孩子時,可以了解到他們要么不重視家庭教育或重視不夠;要么沒有現(xiàn)代家教觀或是錯誤的、陳舊的家教觀;要么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實施家庭教育。
他們的觀念往往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
一、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認為剛生下來的嬰兒什么也不懂,教育為時過早,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識。其實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認知能力,0~3歲是許多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印度狼孩的啟示說明了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性,如果這個時候不給他適當?shù)拇碳?,不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孩子的智力將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發(fā)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如果以一個人17歲時的智力水平為100,那么他4歲時智力水平已達到50,在4~8歲可以發(fā)展30,在8~17歲之間只能發(fā)展20了??梢?,嬰幼兒期是智力發(fā)展的高速階段。而沒有早期教育意識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腦潛能,將白白錯過孩子的智力開發(fā)黃金期,實在是一種大腦資源的浪費。
二、樹大自然直。
這種思想的支配下,許多父母往往對孩子采取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任其發(fā)展,放任自流,結果等小樹苗長歪時,要糾正也難了,那時父母再怎么反省都遲了,教育是沒有回頭路可走的。因為,幼兒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健康人格的重要時期,幼兒沒有生活經(jīng)歷,分辯是非能力較差,行為自控能力較弱,行為控制力也極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約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情感。許多孩子長大后日漸暴露出的許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堅,害怕失敗,經(jīng)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這種思想造成的惡果。
三、教育孩子,無師自通。
不少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無師自通的事,投資和花精力學習“如何成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沒必要的,加之多少從父輩那兒傳承下來的一些傳統(tǒng)教育觀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煩惱時,既不虛心向別人咨詢,也不通過書本或媒體去尋找答案,更不主動尋找學習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課的“培訓”,結果由于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沒有及時進行亡羊補牢或正確地疏導,阻礙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劇。
四、教育是學校的事。
這是在推卸責任。美國教育家M·S·斯特娜說:“教育不應該在學校由教師開始,而應該在家庭里由母親開始。”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營,學校不是培養(yǎng)孩子的唯一場地,學校是學習書本知識的主要途徑,而家庭是施行早期智能開發(fā),培養(yǎng)興趣點、引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良好行為道德習慣、健康人格等的場所,具有開啟鴻蒙的功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給幼兒園和學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沒有家庭教育的緊迫感,是極不明智的做法,也為時太晚。學齡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占的比重非常大。
五、我不是老師,我不懂教。
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把智力等同于知識,以為教育就是教知識,而知識只有老師才能教好。殊不知,教育的內容非常廣泛,小到一個話題的交談,大到意志力的培養(yǎng),攘括了智商和情商兩大方面。其次,不管你有無意識到,你都在當合格或不合格的老師,你隨時隨地都在給孩子提供著榜樣,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孩子模仿的范本,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為幼兒期的孩子與你朝夕相處的時間最多,你為孩子提供什么樣的土壤,就將有什么樣的苗苗在生長,與其推卸責任說不懂教,不如拿起書本來多學點家庭教育知識,多去家長學校聽聽課,多給自己灌輸點正確的現(xiàn)代的、科學的家教觀。
六、讓老人帶孩子,省心又省力。
借口自己工作忙,把養(yǎng)育孩子的任務交給老人,既放心又安全,既省心又省力。然而老人的教育觀念多陳舊、傳統(tǒng)、固步自封,他們大都無法承擔早期智力開發(fā)的任務。而且,從非智力方面來說,由于祖輩容易嬌慣、溺愛孫兒,易使孩子養(yǎng)成許多不健康諸如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的性格和品行。同時,祖輩撫養(yǎng)的孩子,他的情感需求由于得不到滿足,易產(chǎn)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導致產(chǎn)生諸如心理和行為障礙、對人對物缺乏愛心、易產(chǎn)生暴力傾向和行為等問題,這樣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和關系?,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眼下,持以上各種不正確的教育觀的父母不在少數(shù)??磥?,教育孩子還是要先從教育父母開始,及早樹立正確的家教觀,才能不誤己子孫。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最不正確的教育——控制孩子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你;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對他是最好的;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
“我們自己想象孩子應該是什么樣,然后再想象出對付孩子的辦法”,這是非??膳碌挠齼河^。那么,什么是正確的育兒觀呢?——其實,我想說的是:親子關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那什么決定性格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系會內化到孩子的心里成為內在的關系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系模式就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母嬰依戀關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關系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事業(yè),婚戀,親子關系,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這么說好像人生是決定論,實際上親子關系決定的是我們人生的起點。
孩子需要被看見
我們先說說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須在關系中才能產(chǎn)生。如果嬰兒對媽媽笑,媽媽沒有反應,嬰兒就傻掉了。他會想,“我存在嗎,媽媽存在嗎,這個世界怎么了?”如果嬰兒的各種反應得不到媽媽的回應,那嬰兒會活在一個感覺里,就是整個世界都是支離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應有哪幾種,并分別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個就是重復對方話語中跟情感有關的詞。
比如說寶寶跟你說,“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那媽媽可以回應說“媽媽看到了,真可愛!”
這就是重復他說的話。重復對方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去確認它,彼此都會很幸福。
第二種是無關反應。
比如一個小孩子說“媽媽,我剛才看見了一只狗,好可愛的!”。有的媽媽會說:“你作業(yè)寫了沒?”。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媽媽的溝通中,經(jīng)常得到無關反應,那么,長大后,他就會感覺到跟別人溝通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于是變得冷漠。當然,他也可能會非常聰明,在自閉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時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覺得跟別人聊天是很無聊的事情。
第三種是情感逆轉。
“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薄皥蠹埳蟿倛髮б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等等類似這種反情感的話,你們會感覺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擰回去。
當我們成年之后,我們不會記得這個憤怒的,但這個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來就會通過情感逆轉表達出來。
第四種,就是不想回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一些惡夢,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險,就會呼喊“媽媽”,但是媽媽沒有回應。這讓孩子會感覺“要死了,媽都不會來救我”。
如果你想暫時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應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想跟媽媽互動,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媽媽自己的原因,媽媽想自己待一會,這不是你的錯。半個小時后媽媽再陪伴你好嗎?”
控制是最壞的教育
下面,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些兒童的行為習慣: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胎兒在肚子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吃手指了。嬰兒覺得把手舉起來,然后還可以放進嘴里,他會非常喜悅,就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是一項壯舉。
孩子在1歲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會把所有的東西放到嘴里去試探。有的家長很緊張,其實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處在全然的覺知當中的,只要他們不被打擾,就不會有什么問題。我們只要保證周邊的環(huán)境安全衛(wèi)生,就盡量讓孩子們自由探索。
如果孩子在1歲之后,它還要吃手指,那怎么辦?
有可能是因為口欲期尚未探索夠,有可能是通過吃手指彌補對母乳不夠的缺憾。無論什么原因,我們只能深深的允許而不是制止。有的孩子就是比別的孩子行動得晚,那是因為你的孩子有獨特的特點,不要把他糾正成流水線產(chǎn)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呵護的,而不是去改變。
怎樣讓孩子避免危險?
只有我們體驗過了,我們的智力才會發(fā)展。我爸爸對我很好的一點就是爸爸很少用結論嚇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時候跟他一起釘釘子,刨木頭,這些看似危險的動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憶。
孩子天然地處在覺知當中,他不會有事沒事把自己弄傷了。比如小孩愛玩刀,我們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達到傷害的臨界狀態(tài),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這種感覺。有過刀子體驗的孩子,外出時被繩子纏住,他才會尋找類似刀子的尖銳物品去割斷繩子,這就是智力發(fā)展。而只學習過刀子很危險這個結論的孩子,是沒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們只是學到了一些結論,我們的智力是沒有發(fā)展的,我們發(fā)展的是恐懼和制約。我見過很多00后的小孩,都這么高了,樓梯都不敢下。媽媽時刻處在焦慮當中,孩子覺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覺得危險,孩子從小學會了恐懼和制約。
控制就等于扼殺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飯,他覺得吃飯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學習,他覺得學習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痛苦。
孩子有了壞習慣怎么辦?
每一個乖孩子都很可怕,他們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規(guī)矩做事,他們自認為是乖孩子,別人一定要愛他。當他們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沒人愛,乖的邏輯被沖擊到崩塌,會發(fā)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個朋友,要離婚,他說我過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沒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離婚,他其實不是沒有感情了,就是因為他被壓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會遭遇反彈,不管是多么正確的控制。每一個頑固壞習慣的背后,都是匱乏愛的痛苦吶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壞習慣,你可以告訴他“寶貝,你不管怎么樣,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沒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見?!?/p>
每個靈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個使命,這個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愛和自由,他自然就會體驗。
家長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愛?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對他是最好的。我們有多少人是活在焦慮中,就是因為現(xiàn)實跟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為什么說要信任,因為大家看一下這個寓言,干旱時節(jié),小樹為自保把葉子蜷縮起來。園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質,及時補水;園丁B什么也不管,小樹熬到雨季也活下來了。園丁C學了很多知識,認為樹葉伸展是健康的正確的,所以不辭辛勞把葉子一片片掰開——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可以不懂得教育,我們不需要成為心理學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們要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就是你永遠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對他來說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們對自己的覺察體驗有多深,就會有多謙卑??匆姾⒆拥那疤?,是看見自己。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露痕跡的教育。
控制孩子是最不正確的教育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你;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對他是最好的;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
“我們自己想象孩子應該是什么樣,然后再想象出對付孩子的辦法”,這是非??膳碌挠齼河^。那么,什么是正確的育兒觀呢?——其實,我想說的是:親子關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那什么決定性格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系會內化到孩子的心里成為內在的關系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系模式就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母嬰依戀關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關系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事業(yè),婚戀,親子關系,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這么說好像人生是決定論,實際上親子關系決定的是我們人生的起點。
孩子需要被看見
我們先說說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須在關系中才能產(chǎn)生。如果嬰兒對媽媽笑,媽媽沒有反應,嬰兒就傻掉了。他會想,“我存在嗎,媽媽存在嗎,這個世界怎么了?”如果嬰兒的各種反應得不到媽媽的回應,那嬰兒會活在一個感覺里,就是整個世界都是支離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應有哪幾種,并分別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個就是重復對方話語中跟情感有關的詞。
比如說寶寶跟你說,“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那媽媽可以回應說“媽媽看到了,真可愛!”
這就是重復他說的話。重復對方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去確認它,彼此都會很幸福。
第二種是無關反應。
比如一個小孩子說“媽媽,我剛才看見了一只狗,好可愛的!”。有的媽媽會說:“你作業(yè)寫了沒?”。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媽媽的溝通中,經(jīng)常得到無關反應,那么,長大后,他就會感覺到跟別人溝通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于是變得冷漠。當然,他也可能會非常聰明,在自閉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時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覺得跟別人聊天是很無聊的事情。
第三種是情感逆轉。
“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薄皥蠹埳蟿倛髮б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等等類似這種反情感的話,你們會感覺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擰回去。
當我們成年之后,我們不會記得這個憤怒的,但這個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來就會通過情感逆轉表達出來。
第四種,就是不想回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一些惡夢,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險,就會呼喊“媽媽”,但是媽媽沒有回應。這讓孩子會感覺“要死了,媽都不會來救我”。
如果你想暫時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應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想跟媽媽互動,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媽媽自己的原因,媽媽想自己待一會,這不是你的錯。半個小時后媽媽再陪伴你好嗎?”
控制是最壞的教育
下面,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些兒童的行為習慣: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胎兒在肚子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吃手指了。嬰兒覺得把手舉起來,然后還可以放進嘴里,他會非常喜悅,就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是一項壯舉。
孩子在1歲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會把所有的東西放到嘴里去試探。有的家長很緊張,其實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處在全然的覺知當中的,只要他們不被打擾,就不會有什么問題。我們只要保證周邊的環(huán)境安全衛(wèi)生,就盡量讓孩子們自由探索。
如果孩子在1歲之后,它還要吃手指,那怎么辦?
有可能是因為口欲期尚未探索夠,有可能是通過吃手指彌補對母乳不夠的缺憾。無論什么原因,我們只能深深的允許而不是制止。有的孩子就是比別的孩子行動得晚,那是因為你的孩子有獨特的特點,不要把他糾正成流水線產(chǎn)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呵護的,而不是去改變。
怎樣讓孩子避免危險?
只有我們體驗過了,我們的智力才會發(fā)展。我爸爸對我很好的一點就是爸爸很少用結論嚇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時候跟他一起釘釘子,刨木頭,這些看似危險的動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憶。
孩子天然地處在覺知當中,他不會有事沒事把自己弄傷了。比如小孩愛玩刀,我們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達到傷害的臨界狀態(tài),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這種感覺。有過刀子體驗的孩子,外出時被繩子纏住,他才會尋找類似刀子的尖銳物品去割斷繩子,這就是智力發(fā)展。而只學習過刀子很危險這個結論的孩子,是沒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們只是學到了一些結論,我們的智力是沒有發(fā)展的,我們發(fā)展的是恐懼和制約。我見過很多00后的小孩,都這么高了,樓梯都不敢下。媽媽時刻處在焦慮當中,孩子覺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覺得危險,孩子從小學會了恐懼和制約。
控制就等于扼殺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飯,他覺得吃飯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學習,他覺得學習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痛苦。
孩子有了壞習慣怎么辦?
每一個乖孩子都很可怕,他們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規(guī)矩做事,他們自認為是乖孩子,別人一定要愛他。當他們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沒人愛,乖的邏輯被沖擊到崩塌,會發(fā)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個朋友,要離婚,他說我過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沒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離婚,他其實不是沒有感情了,就是因為他被壓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會遭遇反彈,不管是多么正確的控制。每一個頑固壞習慣的背后,都是匱乏愛的痛苦吶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壞習慣,你可以告訴他“寶貝,你不管怎么樣,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沒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見?!?/p>
每個靈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個使命,這個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愛和自由,他自然就會體驗。
家長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愛?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對他是最好的。我們有多少人是活在焦慮中,就是因為現(xiàn)實跟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為什么說要信任,因為大家看一下這個寓言,干旱時節(jié),小樹為自保把葉子蜷縮起來。園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質,及時補水;園丁B什么也不管,小樹熬到雨季也活下來了。園丁C學了很多知識,認為樹葉伸展是健康的正確的,所以不辭辛勞把葉子一片片掰開——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可以不懂得教育,我們不需要成為心理學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們要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就是你永遠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對他來說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們對自己的覺察體驗有多深,就會有多謙卑??匆姾⒆拥那疤?,是看見自己。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露痕跡的教育。
一是固須早教。他認為家庭教育要及早進行,有條件的還應在兒童出生時就實行胎教。因為在幼年時期受外界干擾少,精神專注,記憶力旺盛,能保持長久的記憶;另外在幼年時期,人的心理純凈,各種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尚未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不管是家庭還是幼兒園甚至是整個社會,都要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和環(huán)境影響
,使之形成良好的品行。
二是威嚴有慈。就是要處理好“愛”和“嚴”之間的關系:主張父母對孩子從小就要嚴格要求,勤于教誨,不能溺愛和放任,威嚴有慈,慈嚴結合。但他對棍棒教育推崇備至,則是不可取的。
三是均愛勿偏。在家庭教育中,不論孩子聰慧與否,都應以同樣的愛護與教育標準來對待。他結合歷史事例得出結論,偏寵兒童的父母,雖本意是要厚待之,但實際卻是為其找來禍害。意愿與效果相反,這是值得家庭教育深思的。
四是應世經(jīng)務。他主張要廣泛接觸社會生活,學習各種雜藝:琴棋書畫、數(shù)醫(yī)射卜等。他特別強調要掌握一技之長,以為立身之本,所謂“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五是重視風化陶然。也就是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對年幼者的示范作用。家長是兒童感情上最親近的人,也是兒童心目中的權威,父母對子女的影響遠遠超過他人,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因此家長必須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
除了父母的影響外,孩子的同伴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他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因此我們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兒童置身于比較優(yōu)良的社會交往環(huán)境中。
總之,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史他整個教育思想的精華。雖然他關于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原則和方法的論述,是基于使后代“立身揚名”、“光宗耀祖”的宗旨而發(fā)出的一家之訓,但由于他涉及了古今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包含一定的合理因素,至今仍不失其價值,值得我們后人學習、借鑒。
在每一個猶太人家里,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jīng),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經(jīng)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
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里常常放有書本。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人會出來看書的。當然這種做法有一種象征的意義:生命有結束的時候,求知卻永無止境。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而被禁止。猶太人不禁書,即使是一本攻擊猶太人的書。
猶太人愛書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深入人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的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圖書館。在450萬人口的以色列,辦有借書證的就有100萬。在人均擁有圖書館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世界之最。
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謎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鉆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鉆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p>
由于歷史上的猶太人不斷地遭受迫害,財產(chǎn)被搶奪,房屋被燒毀,人民遭驅逐、屠殺,因此,追求知識成為猶太人的一種防衛(wèi)機制。
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并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作為謀生的手段。在本世紀初,美國工業(yè)管理委員會發(fā)現(xiàn),猶太母親的就業(yè)率大大低于其他民族,她們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確保孩子上大學。而當時同為移民的意大利人對美國的教育疑慮重重,他們把孩子當作田里工作的好幫手,認為教育是一種人力剝奪。由于看不到孩子上學的重要性,其結果是:逃學多、輟學早、成績差、少年犯罪率高。而猶太兒童則因為學習成績好、聽話和總的行為良好,被老師所喜愛。
在其他民族將王侯、貴族、軍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學者之上的時期,猶太人卻認為學者比國王大。
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在古代猶太社會里,凡是被稱為“他爾米特.赫里姆”,即精通猶太法典者,都不必納稅,因為大家認為他們已經(jīng)付出了很多的心力,對這個社會有著莫大的貢獻,所以不但不必納稅,而且還要以整個社會的力量去幫助他們。
有一條猶太格言是這么說的:“即使變賣一切家當,使女兒能嫁給學者也是值得的;為娶學者的女兒為妻,縱然付出所有的財產(chǎn)也在所不惜?!?/p>
在猶太社會里,教師甚至比父親還要重要。假如父親和教師雙雙入獄,而且僅能救出其中一個人的話,孩子就會決定救出教師,因為在猶太社會里傳授知識的教師非常重要。
以后,當學者的聲望從宗教學問轉向市俗學問上時,大學里的學位特別是高學位就成了猶太學生追求的目標。對每個猶太家庭來說,沒有比家庭中有一個或幾個博士更為榮耀的了。因此,在猶太人中產(chǎn)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學科領域的代表人物、以及各類專業(yè)人才,其人數(shù)之多,占人口比例之高,是其他民族望塵莫及的。
猶太人不僅非常重視知識,而且更加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彼麄冋J為,一般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
他們還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組成的。學習便是經(jīng)常懷疑,隨時發(fā)問,懷疑是智慧的大門,知道得越多,就越會發(fā)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發(fā)問使人進步。發(fā)問和答案一樣重要。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猶太人家庭特別注意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誨和指導。孩子們可以同成人談話和討論問題,偶爾成人還會和孩子們纏個沒完,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中去。無疑,猶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測試中的高分同這一點是不無關系的。
5種正確的家庭教育語氣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yǎng)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信任的語氣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xiàn)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星星,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边@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切勿用的是挖苦的語氣,這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不自信。
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fā)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焙⒆泳蜆酚诮邮芰?。
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例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么說:“星星,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里就會產(chǎn)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贊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點和表現(xiàn)欲,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加以贊賞,會讓他更加樂于表現(xiàn)。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的優(yōu)點。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贊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孩子的表現(xiàn)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jīng)]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jīng)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能責備他,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既教給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許多家長成材心切,恨不得從受精卵開始就進行教育,理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恨不得把唐詩六百首出生第二天就倒背如流,各種興趣班不惜血本,個個都是宋祖英、朗朗、陳丹青、劉翔的結合體方才能顯出你教育的成功。完全不會也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死記硬背,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后。我也奇怪了,中國式考試題目也變態(tài)翻倍,非要讓記住成吉思汗生于哪年死于哪年,有什么卵用?更可笑的是,我親自遇到一個題目,你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話劃上橫線,結果卻有唯一的標準答案。這不成了老師喜歡的一句話了嗎?變態(tài)考題無疑在培養(yǎng)孩子察言觀色猜人心思的技能。
含辛茹苦苦肉計式
中國式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悲情和忍辱負重再能現(xiàn)身說教,一切為孩子的學習讓道,從孩子入學開始美名曰陪著孩子成長,實則是用GPS的監(jiān)控定位的功能完成一次自我失去的拋物線。失去自己的生活空間,方才標榜為中國好父母。
隔壁小王式
他還有個另外的好名字叫:激將法。用隔壁家的孩子如何優(yōu)秀來打擊你一輩子,稍有疏忽就是:你看人家隔壁小王?稍有落后就指出:你看人家隔壁小王?永遠有個隔壁小王的高標桿擋在你的面前,自信在中國小孩身上很難持久的存在,要么自信到自負,要么自卑到失去自我。
什么吃虧是福,沉默是金等等屁話
從小教育孩子要學會忍受,退讓,明哲保身,每個人都是聰明之人,所以才會出現(xiàn)南京大屠殺三個日本兵能干掉3000老百姓的荒誕劇,云南幾個持刀歹徒能殺掉幾十個路人的奇跡。因為人人都是聰明人,都在信奉吃虧是福、沉默是金的人生信條,所以都等著一個二愣子出現(xiàn)力挽狂瀾,這個世界不怕壞人有多囂張,就怕好人有多沉默。
變相拜金主義式
搖身一變成了有錢人的中國父母,刻骨銘心的話就是:我受過的罪可是不想讓兒女再受。所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成績好了物質獎勵,我們的口頭禪就是你給媽媽考上多少多少分數(shù),我就給你什么什么承諾。你給?學習是給父母學的理念深入人心。談何動力和興趣?!當人生觀的追求轉化成物質上的貪婪,我們又從何談起獨立思考和人格。
棍棒之下出孝子式
熱衷于虎爸狼媽的推崇,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句好話不如一馬棒”等等,我們傳統(tǒng)的打子秘籍就這樣傳了下來,一部經(jīng)典武俠連續(xù)劇才剛剛開頭,接下來被棍棒打出來的父母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孩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的唯心式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勤能補拙,天道酬勤,于是很多人用美好的年華和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死磕,嘔心瀝血了都。結果只能一生遺憾。另外這種極致的推崇,讓人沒有敬畏,沒有禁忌,開山擋海,戰(zhàn)天斗地無所不能,結果就沒有結果了,請看祖國的大屏幕。更主要這種思想教育出來的人,更貪婪,欲望更大。
父母是職稱式
好像任何一個不成熟、不完美的人,只要晉升成為父母,就可以一言九鼎,說一不二,否則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在和孩子的平等交流上,永遠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給這段空檔期美名曰一個新名詞叛逆期。結果就有兩種可能,一種逆來順受,一種裝洋蒜。尤其在性教育上,掩耳盜鈴,州官放火,打馬虎眼,事實上,互相掩飾,互相逃避,肚子大了還以為是電視劇上女主腳對著鏡子惡心兩次就過去了。父母這個稱呼只是你婚姻生活交話費送的意外驚喜,你不是道德和才智的制高點和標桿,你甚至不如你的孩子更完美更成熟,降降身段,或許才能觸摸到真實和實際。
中國式家長需要一次集體反思,不管年輕還是年老,這是一次救贖,為了自己也為了兒女。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坐下來聽聽他們的聲音,給他們成長的時間。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五種不正確的家庭教育觀》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庭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教育筆記:《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早晨點名時,發(fā)現(xiàn)璐璐沒有來上學,家長也沒有跟老師請假。于是,我給她的媽媽打了一個電話。結果媽媽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原來是因為孩子自己偷懶說不想來幼兒園,孩子一哭鬧...
最不正確的教育——控制孩子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你;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對他是最好的;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父...
控制孩子是最不正確的教育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你;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對他是最好的;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父母...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