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我們都有會準備一寫需要用到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驗。參考資料可以促進我們的學習工作效率的提升。只不過,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師資料種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惹是生非”,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導讀:你的孩子總是惹是生非,你怎么辦?你知道其深層的原因嗎?你想知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嗎?
孩子愛打人,從心理特點入手
1、2歲多的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他們總認為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爭搶玩具是常有的事。
2、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滯后,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和小朋友的問題,也易發(fā)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現象。
3、還有的小朋友,打人根本不是因為要攻擊對方,而是向對方表示友好,或者把打人當作好玩,只是他的行為看上去像是打架,而且不懂得輕重。比如親小朋友的時候像是在咬人,摟著小朋友的時候像在摔跤,弄疼了被親被咬的小朋友,那兩個人就打起來了。
4、父母過分溺愛造成孩子非常任性。在與小朋友交往中發(fā)生意見有分歧,他不會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而選擇了打架或罵人的方式。
5、此外,有少數父母本身舉止不文明,雙方愛吵架,甚至打架,摔東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
父母不必過分煩惱
有些父母常為自己的孩子經?!叭鞘巧恰倍鵁?。其實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是正常的事,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沖突是不需要成人的干預,很快就會過去的。所以常常在幼兒園或是孩子玩耍的場所都能夠看到,兩個剛剛打過架的孩子很快又在一起玩。因此,當兩個孩子發(fā)生爭吵或打架時,任何一方父母,都應先讓孩子分開,然后讓爭執(zhí)的雙方陳述一下理由,再根據情況耐心地和他們講清道理,并盡量做到讓孩子握手言好。如果有些一時搞不清、解不開的問題,父母也無須去弄個“水落石出”。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爭吵,一般都是非原則性的。孩子在玩中發(fā)生矛盾,爭吵打鬧;同時程中相互協(xié)調,重歸于好。
生活告訴我們:爭斗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爭斗也是一種鍛煉。孩子正是在打打鬧鬧中學會評判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學會全面考慮自己和對方的需求,學會以適當的方式與人相處,逐步完善處理、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意志和性格。
其實當你在幫助孩子學會自己解決爭端的時候,就是教給了他很重要的社交技巧,孩子將會從這樣的技巧中終生獲益。
1、教會孩子保持冷靜。孩子4歲的時候,你就可以教他一些讓自己從爭執(zhí)中平靜下來的方法了,比如背誦一首詩,或者慢慢地進行深呼吸。幫助孩子找到最能讓他平靜下來的方法。
2、明確問題。詢問孩子他和朋友為什么打架,然后聽孩子講述情況,先不要提供建議,給孩子機會發(fā)泄情緒。
3、事先想想解決辦法。建議孩子想出幾個他認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孩子的想法不作評價,不要說“不行,這樣做不好”。
4、檢查結果。讓孩子好好思考他的每個想法,問問他如果他嘗試其中一種辦法可能會發(fā)生什么。
5、選擇一個解決辦法進行嘗試。讓孩子嘗試他認為的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保證孩子如果這個方法行不通,他還可以嘗試別的辦法。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孩子在1歲半至3歲時是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強的時期,如果母親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就會造成孩子的戀母心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曾提出男孩的“戀母情結”,即男孩對母親的愛超過了一般的母子感情,帶著某種占有欲。
一般來說,過于戀母的孩子,往往是由母親的“感情私有”造成的,這些母親希望孩子只愛她一個人,只對母親一個人親熱,孩子愈依戀她,她愈高興,她不愿意孩子對別人有感情,認為這樣就會沖淡對她的感情。母親的私心使她不能替孩子的將來著想。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人的性格大多是在一生最初幾年內形成的?!倍赣H的言行和感情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呱呱墜地后,母親是他的第一任老師。嬰兒時期,母親對孩子的懷抱,女音的呼喚,纏綿的歌聲,輕柔的愛撫,這種種良性的刺激對嬰兒的身心發(fā)育都是極為有利的。隨著孩子的長大,母親對孩子的愛撫如果依舊如故,這樣會人為造成孩子的嬰兒化心理時期延長,干預了孩子獨立性的形成。
4歲左右的幼兒,動作和語言的發(fā)展使他們開始喜歡同小伙伴交往,也愿意同母親以外的人接近。孩子過分地依戀母親,整日只想圍著母親轉,他的社交圈子和生活面都太窄,對他的智能、合群行為的發(fā)展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這種情況繼續(xù)發(fā)展,久而久之,還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感情脆弱,不能適應社會。
兩周歲的孩子,對母親心情的變化已經很敏感了。獨生子女的家長往往比較容易溺愛子女。當母親聽到孩子哭鬧時,心中頓然不快,便會百依百順。不少孩子就用哭鬧的手段來取得母親的重視,而母親總會以各種撫愛的方式來安慰孩子,如此多次反復,便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孩子的“戀母”心理。
作母親的應該認識到孩子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他將來必須同各種人接觸,必須具有社會化的感情,才能同別人協(xié)調地工作和生活。不然,母親就等于害了孩子。
整理了孩子總蹦話 趕緊教孩子說話,希望對父母了解孩子智力開發(fā)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對于很多的爸爸媽媽來說,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就是聽到嬰兒說出第一句話的時候。寶寶含糊不清的“媽媽”或“爸爸”會讓爸爸媽媽非常激動,覺得不管付出了什么都是值得的。
通常情況下,寶寶在一歲左右就能夠說簡單的字詞,爸爸媽媽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通過一些小活動來幫助寶寶學習語言。接下來就告訴大家一些能夠幫助寶寶更好說話的小妙招,希望能夠對大家起到幫助。
一、跟寶寶對話
有事沒事的時候就和你的寶寶說說話吧,雖然看似簡單,卻是非常好的育兒方式,事實上寶寶在子宮里的時候,聽力就已經發(fā)育了,寶寶能夠聽到聲音。當孩子出生了幾個月以后,慢慢的就可以辨別幾個詞匯和不同語調背后的情感意義,是不是覺得非常神奇呀。
因此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的孩子說說話,或許在剛剛和寶寶說話的時候他不會有所回應,可是隨著成長發(fā)育,你在一段時間以后就會發(fā)現寶寶開始慢慢地回應你所說的話,然后在某個時刻你還會發(fā)現它可以演變成非常有趣的對話哦。
如果到了寶寶已經可以說出幾個詞語的階段,當他指向某一個想要的玩具時,你最好告訴寶寶他要的東西叫什么名字,接著鼓勵寶寶說出來,最后再讓他擁有玩具。
通過正確的方式,能夠非常有效的讓寶寶積累詞匯量,并且也可以讓寶寶學習怎么樣用語言來和他人溝通。
二、增加閱讀時間
當寶寶已經六個月大的時候,差不多就能夠開始每天和寶寶的閱讀了。如果嬰兒在每天都聽到較多的詞匯,那么寶寶就能夠擁有更好的語言發(fā)展。
家庭科學專家表示,在早期關鍵時期,與幼兒建立語言基礎學習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雖然你的嬰兒是不能理解你現在所讀到的文字,但是聽到的人類語言模式是學習語言的關鍵。平時有空的時候也可以多跟寶寶講講小故事,來幫助寶寶建立自己的語言模式。
三、進行聲音復制
當寶寶能夠說出幾個詞匯的時候,他其實會覺得自己很棒,然后想和跟自己差不多的人進行交流,語言重復可以非常棒地鼓勵孩子多說一些話,可以給孩子玩一下最近大熱的“會說話的湯姆貓”之類的軟件,寶寶會發(fā)現自己說的話被另外一個“人”同樣說出來,他會有著非常大的成就感。
四、獲得專業(yè)幫助
在12月大的時候,嬰兒差不多已經可以使用手勢交流,18個月的時候,嬰兒差不多就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語言交流,在24個月大的時候,嬰兒差不多就可以進行一些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和情感。
如果在某一個階段,寶寶的語言能力發(fā)展還不是太好的話,爸爸媽媽或許需要去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導讀:不要讓自己的幼兒在跟大孩子一起時免受欺負,教會他們說不也十分重要。剛開始時,孩子可能由于年齡太小而必須由父母充當代言人。
剛剛滿周歲的貝貝很愛跟其他孩子打堆,媽媽也經常特意安排他和小朋友們呆在一起。媽媽發(fā)現,當寶寶與同他年齡差不多的孩子玩時,一切太平無事;但當他與比他稍大些的2-3周歲的大孩子們在一塊時,麻煩就來了。他真的很喜歡觀看大孩子們如何游戲,遺憾的是,他的身體經常受到他們的攻擊(如:他有時會被大孩子們擠壓和惡意擁抱,手中的玩具會被他們搶走),甚至被他們稱做笨蛋。那么,嬰幼兒喜歡跟大孩子玩究竟好不好?作為爸爸媽媽,是應該避免還是鼓勵自己的孩子與大孩子們相處呢?
小孩子眼里的大孩子
大多數幼兒對那些比自己年長一些的大孩子的活動總是心馳神往。一般在1周歲之后,他們便能夠或多或少地看懂大孩子們在玩些什么了。他們還往往把大孩子們視為心中偶像,大孩子們的力量、智慧、作派和能說會道常常會讓他們驚羨不已,并力圖仿而效之。此外,如果孩子是獨生子女,便更可能渴望受到比自己更為強大的孩子的保護,以增加安全感或減少寂寞感。由此要是大孩子們歡迎他們加入自己的隊伍,或僅僅只是容許他們跟自己在一起,這些小不點們便會受寵若驚地跟大孩子們泡在一起,有時受點排擠、遭點欺負也在所不惜。實際上,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十分正常的依附心理。
益害分析
年齡稍小的嬰幼兒通過與年齡稍大些的大孩子的接觸和交流,可以學到不少東西。他們身體的靈敏度和協(xié)調性明顯加強了,語言和社交水平提高了,并從勝過自己一截的大孩子身上獲取了智慧以及寬容、讓步等技巧。調查顯示,與那些只愿和同齡孩子玩的孩子相比,喜歡跟大孩子玩的孩子其智力和身體發(fā)育得較快,也能更為融洽地與他人相處。
不過在游戲過程中他們有時并不總是受到大孩子們的歡迎。作為候補的游戲成員,由于腿腳尚沒有大孩子般堅強有力,動作尚沒有大孩子靈活,他們常常會被橫沖直撞的大孩子絆倒在地。此外由于腦袋也遠不如大孩子靈光,他們在激烈的游戲中往往也只能甘拜下風,或充當象征性的陪客之類的角色。
媽媽應該作的判斷
如果寶寶在和大孩子們一起游戲時只是望洋興嘆還無傷大雅,但如果他不時遭到來自大孩子的過分輕視,把他們當作玩具一般任意擺布,或粗暴地被剝奪參加游戲的資格,或被侮辱性地稱作死豬、笨蛋,就可能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他們的自尊心無疑會受到損害,這對他們的未來的正常健康的心理發(fā)育自然是不利的。
父母一旦發(fā)現自己的孩子因為身體弱小而遭到大孩子的排擠、欺負甚至歧視,就有必要阻止自己的孩子參與這樣的游戲,即便他們僅僅只是一半參與一半旁觀。原因很簡單:這樣的游戲對他們來說并無任何實際意義,從中也學不到任何正面的東西。
父母在自己的嬰幼兒身體或情感上受到傷害之前就須早早予以關注并適時地予以干預了。其實,要求年齡稍小的嬰幼兒在遭到大孩子的擁抱(其實完全是攻擊行為而非溫情好意)時盡量忍耐是根本沒有道理的。同樣,要求他們順從地忍受自尊心被剝奪也是荒謬的。
教會寶寶說:不要讓自己的幼兒在跟大孩子一起時免受欺負,教會他們說不也十分重要。剛開始時,孩子可能由于年齡太小而必須由父母充當代言人。但待其稍大些時,就可以明白無誤地告訴孩子:當自己的身體或情感遭到大孩子的侵害時,便理應退出游戲,或主動尋求大人(包括大孩子的父母)的幫助。
2001年9月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就像一面鏡子,時刻在提醒著我們,如何才能做好新世紀合格的幼兒教師。
在《新綱要》中,有很大部分涉及到了教育評價的內容,這使我想起了上海市教研室周老師曾講到的一個小故事。在一次小班活動中,兩名幼兒互相爭執(zhí),在爭吵中矮個的幼兒吃了點虧,順勢便倒在地上大哭起來,但此時在一旁的班主任并沒有馬上去安慰孩子。事后,周老師向班主任詢問了這件事情,班主任的回答很令人意外,她說:“孩子哭是孩子所特有的年齡特征,與其馬上去安慰孩子,還不如讓孩子哭夠了之后再想一想今后如何避免出現此類情況更好,作為老師只要有正確的引導就可以了。”
這位老師的回答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確實幼兒之間的爭吵、糾紛是幼兒人際交往中的矛盾表現,在爭吵甚至打鬧中,幼兒便有了觀察和分析的機會,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并在觀察學習過程中掌握了與同伴相處的技巧,如果此時的老師只主觀的采取制止或安慰的做法,很可能會讓孩子失去一次鍛煉的機會,大大抹煞了孩子主觀能動性的發(fā)展。
其實,帶過小班的老師這樣的體會肯定會更多些。如:剛入園的幼兒由于的年齡小,語言能力、交往能力都很弱,因此喜歡某一位同伴時常常會咬一口或打一下,此時較多的老師往往會采取訓斥的辦法,同樣也忽略孩子的年齡特征,而這種做法是與《新綱要》所提倡的原則相違背的,作為老師首先要關心尊重孩子,而尊重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年齡特征。試想,孩子的小嘴巴還不會說,當然最直接與同伴交往的方式便只有咬一口或打一下了,所以在評價孩子的行為時,老師一定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把孩子的年齡特點放在首位,關注發(fā)展的特點與傾向,避免用劃一的標準去看待每一個孩子,承讓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差異。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要想讓每一位孩子長大成材,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一定要在活動中時刻以《新綱要》為鏡子對照自己的行為,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年齡特點,讓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次晨間活動結束后回到教室,幼兒都很安靜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我正準備點名,忽然嘉怡叫了起來:“老師你看,他們在打架?!蔽翼樦种傅姆较蚩催^去,只見靠近娃娃家坐的偉偉和浩浩好像正在爭執(zhí)著什么,我以為他們之間產生了矛盾,于是快步走過去,準備阻止他們,在要靠近他們的時候,我聽到他們好像在交談著什么,我放慢了腳步,只聽見浩浩說:“嚇死我了,還好我的寶寶沒事,謝謝你啊,醫(yī)生,剛剛我那么沖動真是不應該啊?!眰フf:“沒事,你的寶寶已經醫(yī)好了,你以后要多注意,好好照顧他啊?!痹瓉?,他們拿著娃娃正在玩醫(yī)院的游戲,是浩浩演的爸爸,自己的娃娃生病了,去醫(yī)院找偉偉醫(yī)生看病啊,一開始我還以為他們在爭搶娃娃呢,我暗自慶幸,幸好剛剛沒有一時沖動阻止他們,如果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阻止他們,那么他們肯定會覺得老師阻止他們是因為不能這么玩游戲,這么玩游戲是不對的,也許等到下次區(qū)域活動準許他們玩的時候他們就不能把自己融入角色中配合的那么好了。
分析及反思:
其實很多老師會選擇阻止他們是因為他們在不對的時間做不應該做的事情,可是老師們沒有考慮過下次孩子們會因為懼憚老師,怕老師出來阻止而不能很好的進入游戲中,孩子們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把自己當成是游戲活動的主人,那就應該鼓勵他們,等他們結束游戲,老師再決定應該怎么告訴他們正確的游戲時間,請他們按照時間來游戲,并且遵守規(guī)則。在幼兒游戲的時候,請勿打擾幼兒,因為他們正在想象,正在融入角色,也許他們是一時興起,但是,這樣的表現正是反映了他們的特點,正是有利的發(fā)展了想象力和表現力。如果忽然之間阻止他們,那么想象也就終止了,下次的效果也未必會有這次那么好了。
喜歡《孩子惹是生非》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師資料,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怎樣教育孩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1、喜歡惹是生非的小狗的故事 大家知不知道惹是生非是什么意思呢,惹是生非的意思就是:招惹是非,引起爭端。我們來看看這只小狗是怎么惹是生非的吧! 有一只小狗,它總喜歡惹事生非。 這天,小狗到鄰居雞大嬸家...
理解孩子,引導孩子,發(fā)現孩子xx剛才來上班,還沒落座,就對我說:“今天中午快被孩子氣死了!” 事情是:中午xx給孩子洗了澡,希望他舒服地睡個午覺。而且孩子感冒未愈,她很怕孩子吹到風。于是,她想方設法哄...
黑格爾認為:人類最重要的藝術本領是想象,美術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孩子們最大的樂趣是幻想!可是很多家長不明白這些,他們以自己的認知來判斷孩子的畫。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