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兒園教師的平時工作生活中,會經(jīng)常需要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關多類信息、情報。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你是不是在尋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師資料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暗示”對孩子的影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導讀:暗示,可能幫助孩子也可能害了孩子。積極的暗示讓孩子充滿自信,主動而積極地面對生活;消極的暗示讓孩子自卑、意志消沉、失去自信和主動的勇氣。父母應審視自己的言行,看看你帶給孩子的,是正向的積極暗示,還是負面的消極暗示。
事例1:周末我在家教兒子算術題,一開始我很有耐心,兒子也聽的很認真,給兒子演示了幾遍之后,我想考考兒子,就開始出問題。
“1+1等于幾?”兒子很快答出來了:“2?!?/p>
“那2+2等于幾?”兒子想了想說:“4?!?/p>
兒子挺聰明嘛!于是趁勝追擊:“2+3等于幾?”
兒子想了半天也沒回答我,我有點急了,跟他說:“你有2顆糖,媽媽又給了你3顆,現(xiàn)在你有幾顆糖?”
兒子還是茫然地看著我。我本來就是急性子,拉過兒子的手,提高聲音說:“你好好數(shù)數(shù)自己的手指頭,兩個手指和3個手指加在一起時多少?”兒子繼續(xù)搖頭。我不得不皺起了眉頭,忍不住把記數(shù)道具扔在桌子上,真想不通,這么簡單的問題兒子怎么都不會。
分析:這位媽媽無疑在行為和語言上都直接暗示孩子,他做得非常不好,是個笨孩子,連簡單的算術都不會。孩子這個時候會非常沮喪,為自己的“不會”忐忑不安,對自己做出“我很笨”的判定。在孩子不會的時候,家長應該思考,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還是孩子的能力未到,或者他當時并不能專心學習……而不是武斷地傳遞給孩子“你很笨”的信息。
事例2:假期我們帶著寶寶和幾個朋友一起出去玩,在游樂園的時候,好幾個小朋友都嚷著要坐過山車,一個朋友說:“小優(yōu)跟哥哥姐姐一起去?!蔽铱纯葱?yōu),她小聲說:“媽媽,會摔下來嗎?”于是我告訴朋友說:“我們家小優(yōu)平時膽子就小,還是不去玩了,會哭的?!焙髞砦覀內游镳^的時候,小朋友們可以和大象合影,別的小朋友都搶著去,朋友說:“小優(yōu)不拍嗎?”我看看小優(yōu)漲紅的小臉,趕緊幫她解圍:“大象看起來挺嚇人的,小優(yōu)膽子小,不敢靠近它,還是算了,你們拍吧?!?/p>
分析:媽媽的話可能是無意的,而且出發(fā)點還是為孩子好,但卻會害了孩子。孩子還沒有行動,父母的行為就已經(jīng)給他貼上了標簽,孩子本來也許還躍躍欲試的,但父母的話無疑會讓他心里開始嘀咕:“我是不是真的做不好?”于是,孩子躲在爸媽的身后不敢嘗試。父母不正確的、消極的暗示,無疑是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簽,孩子活在這種錯誤判斷的陰影下,漸漸地就真的不會了。心理暗示的關鍵,在于讓孩子有積極的心理體驗,尤其在孩子猶豫、不積極的時候,給孩子動力。而如果父母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不僅不能給孩子動力,反而讓他產生逃避的心態(tài)和低落的情緒,孩子漸漸地會習慣自我否定。
事例3:周末我在家大掃除,調皮的麥兜跟前跟后,好奇地打量著我。觀察了一會之后,小家伙開始提要求了:“媽媽,我也要擦地板。”看著他一臉渴望的表情,我就給了他一塊小抹布,讓他跟在我后面。小家伙立馬賣力地擦起地板來,雖然他確實幫不上忙,偶爾還得讓我收拾下爛攤子,不過看他一臉認真的樣子,我還是忍不住夸獎他:“麥兜真厲害,都會幫媽媽擦地板了?!甭犃宋业谋頁P,小家伙更賣力了,整整半個小時,麥兜居然沒有半途而廢,晚上我特意在全家人面前表揚了麥兜:“麥兜越來越能干了,都會幫我擦地板了,可懂事了?!背燥埖臅r候,平時最多事的麥兜居然乖乖吃了一大碗飯!
分析:這樣積極的暗示對孩子才是有利的,首先,媽媽讓他參與這個活動會讓他變得比較積極主動,而媽媽的贊美,讓孩子充滿干勁,覺得自己是有用的,是個能干的孩子。媽媽的行為給孩子傳遞了這樣一個積極的信心:我需要你的幫助,你能做的很好。這有利于孩子肯定自己,認可自己,以后在類似的場景下,他也能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成為一個主動有擔當?shù)暮⒆印?/p>
積極暗示對孩子的影響
1 積極的暗示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非常有必要。
2 積極的暗示能讓孩子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非常有利。
3 影響孩子的行為方式。當孩子在做意見正確的事情時,得到來自他人的積極暗示,他會在心里認可自己的做法,并將這樣他認為不錯的做法延續(xù)下去。
4 積極的暗示,對孩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正向的促進作用,讓孩子更堅定地往美好的方向前進。
5 積極的暗示會讓孩子相信自己,變成一個樂觀、開朗的人,面對困難的時候也會更加勇敢和有耐力。
6 積極的暗示能讓孩子更自信,從而可促進孩子的潛能開發(fā)。
善用暗示,讓孩子更聰明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接受到的他人暗示主要是語言和行為上的,家長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下功夫,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1 積極的語言暗示
家長經(jīng)常贊許孩子,正面引導孩子。如對孩子說:“寶寶今天很乖,自己主動吃完了午飯?!薄皩殞毥裉旌透舯诘男∨笥岩黄鹜鏁r,主動讓妹妹先挑玩具呢!”讓孩子在你的語言間感受到你對他做法的肯定,產生自我認同。用孩子的優(yōu)點和正確的做法暗示孩子,能讓孩子樂意延續(xù)他的這些做法,形成良好的行為模式。
2 積極的行為暗示
孩子很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家長要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盡量讓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暗示,讓他們所看見的、所模仿的,是良好的行為。家長的行為是孩子最直接和最形象的教材,因此,提供的信息,一定是要利于孩子的,不然就成為害了孩子的消極暗示。
消極暗示對孩子的影響
1 消極的暗示傳達的是消極的信息,這樣的信息多了,會讓孩子形成消極的心態(tài),變得多疑、恐懼、沮喪,也不能接受一點點挫折。
2 讓孩子變得被動。消極的暗示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都很不順利,產生不良的情緒,因此采用消極回避的態(tài)度,沒有積極去克服困難的動力。
3 消極的暗示讓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受挫。孩子在消極的暗示里對自己產生不正確的認識,覺得自己是不好的,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4 消極的暗示讓孩子變笨。這是事實,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從家長和他人的暗示里讀出“我不聰明,我什么也不會”的信息,他會自暴自棄,真的朝這個方向發(fā)展。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導讀:除了身體健康之外,肥胖同樣也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如果說成年肥胖者對外界異樣和青少年肥胖者卻往往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特別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同伴的眼神,肥胖會讓孩子自我畏縮,逃避社交場合。
成年人都知道肥胖對健康有害,可奇怪的是父母,尤其是祖父母卻很少有人對自己的孩子提出肥胖有害健康的警告,甚至有的家長從來不嫌自己孩子胖,只會嫌他們瘦。可不知你是否知道,肥胖兒童雖然表面上給人一種“胖的可愛”的感覺,但肥胖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卻是老幼不分的。
你可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許多肥胖兒童牙齒的生長發(fā)育,以及他們開始學習走路的時間往往都晚于正常體重、同年齡組的兒童。這主要是由于體重過重和生長發(fā)育過快所導致的體內鈣供應量相對不足所造成的。肥胖兒童的肺功能(肺活量)也明顯小于同年齡組的正常兒童,因此罹患各種呼吸道疾病的危險性也高于正常年齡組。長期的肥胖還容易使患兒發(fā)生高脂血癥,從而導致罹患各種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發(fā)病年齡也比正常人提早許多。例如以前在成年人中多見的Ⅱ型糖尿病如今也在兒童身上出現(xiàn)了,據(jù)美國一家醫(yī)院的統(tǒng)計,10年前該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都是40歲以上的成年人,如今則有30%的病患是兒童。而另一項調查則顯示,3—4歲的超重兒童已經(jīng)出現(xiàn)血壓升高和高脂血癥的癥狀。
除了身體健康之外,肥胖同樣也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如果說成年肥胖者對外界異樣和青少年肥胖者卻往往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特別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同伴的眼神,肥胖會讓孩子自我畏縮,逃避社交場合。同學問有時無意間的談論,以及個別人的惡意嘲笑,更會嚴重挫傷肥胖兒脆弱的心靈。
最后肥胖兒童選擇增高產品要慎重。
日前,德國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令人最害怕的聲音”竟是嬰兒的啼哭聲。上?,F(xiàn)在大部分家庭只生一個孩子,他們舍得讓孩子大聲啼哭而放手不管嗎?事實是,申城不少醫(yī)院經(jīng)常接到因過度哭泣而來就診的嬰兒。這其中,除了嬰兒本身潛在的原因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年輕父母養(yǎng)育不當造成的。
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2007中德心理治療大會上,中國和德國的心理學家不約而同提出:年輕而沒有經(jīng)驗的父母對嬰兒的養(yǎng)育失誤,容易造成孩子成年后的人際交往障礙,嚴重的會導致社交恐怖癥。
母親抑郁嬰兒對人沒興趣
中德心理治療大會上,德國心理學教授Thiel-Bonney研究發(fā)現(xiàn),從1999年到2006年,德國寶寶嬰兒期的“調節(jié)障礙”中,過度哭泣占47.4%,沒有得到良好照顧和治療者,長大后相當一部分出現(xiàn)了比較嚴重的焦慮問題。
Thiel-Bonney教授用錄像展示了一位年輕的德國母親和她兒子的互動場面。整整半個小時,5個月大的男嬰只瞟了母親一眼,而這位年輕母親或者愣愣地看著東張西望的兒子,或者淡淡地說“你終于不哭了”,或者左顧右盼———她不懂如何與自己可愛的寶寶交流。嬰兒天生有注視人臉的愿望和能力,這對母子之間的溝通渠道卻中斷了。原來,這位母親有強烈的產后抑郁情緒,對孩子的哭泣十分厭煩,拒絕照顧他,喪失母愛的嬰兒漸漸壓抑自己的需要,對人也越來越?jīng)]有興趣。
專家表示,這樣的嬰兒如果不及時治療,長大后必然出現(xiàn)嚴重的人格問題,甚至可能患上社交恐怖癥。
母乳喂養(yǎng)寶寶更有安全感
如今時尚的新媽媽們每天做運動,身材恢復得很好,但運動內容不包括“抱寶寶”,所以寶寶們似乎更喜歡和保姆玩。
上海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張志剛認為:嬰兒吸吮母乳,不僅從母親那里獲得生理營養(yǎng),而且也在心理上獲取愛的養(yǎng)料———更有安全感。產婦如果不是因為生理問題無法提供乳汁,就應該盡到母親的天職。Thiel-Bonney教授也推崇母乳喂養(yǎng),她表示,如果不得不人工喂養(yǎng),那在喂奶粉的時候也要把寶寶摟在懷里,輕聲細語地安撫,讓寶寶體會到父母的愛。
嬰兒期沒有得到足夠關愛,成人以后可能出現(xiàn)的人格問題包括:很難接受他人的親近,無法信任和接納他人,很難接受愛和給予愛,害怕和無法形成親密的人際關系。
忽冷忽熱寶寶易焦慮成習
張志剛教授表示,嬰幼兒時期媽媽爸爸撫育孩子的方式會影響著孩子成年以后的人際模式。
一些年輕父母養(yǎng)育孩子沒有經(jīng)驗,有時怨恨寶寶,或疏遠寶寶,有時又覺得對不住寶寶,又是摟又是親。結果,因為對寶寶忽冷忽熱,態(tài)度無常,弄得寶寶搞不清楚媽媽爸爸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回應其身心需要,這就容易使小寶寶焦慮成習,導致孩子將來發(fā)展出矛盾焦慮型的人際模式。Thiel-Bonney教授也發(fā)現(xiàn),有的父母只關注自己的偏好,卻沒有估計寶寶的需要,其實“在對的時間給寶寶對的刺激”才是最好的。如果寶寶餓了,你卻要拍他睡覺;或者寶寶想玩耍了,你卻硬要給他吃東西,孩子就會反感焦慮。
另外有些年輕父母,尤其是年輕媽媽,因為忙于工作而疏忽了陪伴寶寶,這樣的嬰兒起初可能會哭鬧著要求獲得母愛,但因為得不到,漸漸他們就學會了壓抑愛的需要,就容易變得比較孤獨、內向,易缺乏人際交往能力與給予愛和接受愛的能力,這就是回避型的模式。這樣的人可能因為壓抑自己對愛的需要,一生中都有可能找不到一段屬于自己的高質量的浪漫愛情。
張教授表示,前面兩種是比較常見的錯誤育兒方式,而安全型的育兒方式是隨時滿足嬰兒身心與情感的需要。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被人喜歡的,長大以后,他們更容易建立人際信任,交往能力也更強。
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家庭問題研究實驗室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遭受打屁股或其他體罰的孩子,長大后其性問題的發(fā)生幾率大大增加。
據(jù)美國“每日科學”網(wǎng)報道,新研究主持人之一默里·施特勞斯表示,研究人員對4項相關研究進行深入分析后發(fā)現(xiàn),父母打孩子屁股或其他肉體懲罰與青年期的以下三種性問題的增加具有極大的關聯(lián)性:1.言語或者暴力強迫約會對象與之發(fā)生性關系。2.婚前性交不使用避孕套等危險性行為。3.性受虐狂(只有打屁股等體罰才能性喚起等)。
這些研究結果連同100多項其他研究結果表明,打屁股是導致性暴力及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多項研究結果與打屁股負面作用調查結果吻合率為93%;90%的美國父母打孩子屁股,因此,防止性暴力和關系暴力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另外,其他研究表明,打屁股并不比其他管教孩子的方式更有效,因此父母沒有必要動輒狠打孩子屁股。
一項以32個國家14000多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的新調查發(fā)現(xiàn),29%的男生和21%的女生發(fā)生過強迫性行為。該調查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小時候體罰每加重一級(根據(jù)輕重將體罰分成四個級別),男性發(fā)生言語性強迫行為的比率提高10%,女性強迫性行為比率增加12%。體罰與暴力性行為之間的關聯(lián)性更大,體罰每加重一級,暴力性行為的幾率就會猛增:男性33%,女性27%。
此外,施特勞斯發(fā)現(xiàn),小時候受體罰最輕的人長大后發(fā)生無保護性行為的比率為12.5%,而小時候受體罰最重的人長大后發(fā)生危險性行為的比率則高達25%。施特勞斯還發(fā)現(xiàn),與從來沒被父母打過屁股的學生相比,童年遭受過體罰的學生發(fā)生危險性行為的比率更高。施特勞斯總結說,研究說明,打屁股等體罰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這正是造成不安全性問題的關鍵。
導讀: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歲之前已基本定型,雖然在以后成長過程中有一定改變,這種變化似乎不太明顯。
俗話說:三歲看老,說的是一個人的性格基本上在三歲就已定型了。國外的研究中也有同樣的說法: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對1000名3歲幼兒進行了測試。受測試兒都被問到22個行為特點方面的問題。根據(jù)測試結果,這些幼兒被劃分為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5大類型。其中充滿自信型幼兒占28%,良好適應型幼兒占40%,沉默寡言型幼兒占8%,坐立不安型幼兒占10%,自我約束型幼兒占14%。
二十三年后,卡斯比等精神病學家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并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調查,結果他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的性格基本沒有改變。
卡斯比教授以此為據(jù)認為,孩子的性格特征在3歲之前已基本定型,雖然在以后成長過程中有一定改變,這種變化似乎不太明顯。因此,卡斯比教授提倡父母和幼兒園老師務必認真對待3歲以內嬰幼兒的各種行為。
前幾期,我們在父母學堂版討論過孩子成長中的“鏡像期”,即像照鏡子一樣地學習事物,接受外界的環(huán)境。寶寶來到人間,第一個接觸的環(huán)境就是我們父母提供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營造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成長。有人說,“沒有父母不愛孩子”,這句話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之一,因為果真這樣,這個世界至少要比現(xiàn)在美好100倍。譬如,希特勒的老爸不狂暴地虐待自己的兒子,世界上就會少一個戰(zhàn)爭狂人……那么我們又該怎么避免類似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怎樣才能為寶寶們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呢?
首先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行為模仿對象,父母在家庭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定要健康,在平時的生活中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這樣孩子才會從父母的身上學會關心別人。父母間如果有意見分歧,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溝通,不要大吵大鬧,互相指責,這對幼小的孩子極為不利,他們很容易模仿大人的行為,日后與他人有不同意見時,也會采取這種不妥當?shù)姆绞浇鉀Q問題。
另外,父母在教育觀念上要一致,不要你說一套,他說一套,這樣會使幼兒無所適從,因為他還沒有辨別能力,不知道該聽誰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你對老人、親朋好友的態(tài)度也會成為他模仿的對象,所以在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時,父母的作用是很關鍵的。
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因為過分溺愛,而把孩子圈養(yǎng)起來,不讓他與外界打交道,而應為孩子的交往提供機會和條件,鼓勵孩子與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交往,當幼兒間有矛盾時,引導他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行為,首先明白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然后鼓勵他改正那些錯誤的行為。另外還要引導幼兒使用禮貌語言,當有人為自己讓坐,或幫助自己時,教導幼兒說:謝謝!如果有別的幼兒邀請自己一起游戲時,教導幼兒要熱情大方地與別人相處,共同享受游戲的樂趣。
案例描述:在故事教學《我,喜歡我自己》的結束部分,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認識了解自我,大膽評價自我,樹立自信心,李老師組織幼兒討論:你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嗎?你有哪些優(yōu)點?孩子們討論非常激烈,有的說:我會唱很多歌曲,媽媽說我象小黃鶯;有的說:我會講故事,還有的說:我會跳舞,上臺表演許多人給我鼓掌呢!這時,一向`活潑好動的明明把手舉得很高,示意老師叫他。李老師遲疑了一會兒,說:““明明,你說說自己有哪些優(yōu)點?”“你為什么總是叫我們說優(yōu)點啊,我爸爸說,每個人都有缺點,我想說缺點,大人有缺點,老師也有缺點,你也有”。說著,他瞥著眼睛,調皮地用手指著老師。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李老師頓時收起了笑容,說:“我們今天就說優(yōu)點,缺點以后再說?!薄翱晌野职终f,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老師,你有什么缺點?。堪职终f把缺點改正了還是好孩子?!泵髅鞯靡獾卣f?!拔艺f了,今天就談優(yōu)點,你沒聽到嗎?坐下去!”李老師厲聲說道。明明撅著小嘴,低著頭,坐下不再說話。
分析:明明是一個很聰明但也很調皮的孩子,在活動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所謂的“出格”現(xiàn)象。這不,今天他又出格了。因此,當他舉手發(fā)言時,老師遲疑了一會兒。明明認為老師不應該只讓小朋友說優(yōu)點,也應該說說自己的缺點,并且露出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指出老師也有缺點,由此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議論和課堂躁動。盡管李老師對明明的說法也并非覺得不無道理,然而,老師更覺得明明的這一舉動,使自己身陷尷尬,所提問題和自己預設的活動目標背道而馳,擔心會破壞課堂氣氛,使活動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嚴厲而堅決地阻止了明明繼續(xù)往下說,明明很難過,也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被老師批評。
反思:教師在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對孩子的所想所為教師應持尊重的態(tài)度予以接納。案例中,李老師面對明明提出的問題,不僅不予正面解答,而且嚴加阻止,這樣做,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僅傷害到孩子的自尊,更撲滅了孩子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不僅影響明明一個孩子,而且全班孩子都會以此為戒,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萌發(fā)這樣的想法:一切只能按老師的要求做。其實,李老師如果換一種處理方式,也許會起到兩全其美的作用。如:李老師可以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老師也有缺點,比如老師下班時經(jīng)常忘記鎖門,做事情丟三落四的,我現(xiàn)在每天都在注意改正這個缺點,也請你們經(jīng)常幫助我噢!”我想,以這樣的方式處理,一方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就明明的問題,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們在談自己優(yōu)點的同時,也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缺點改正了,變成優(yōu)點,孩子們的自信心會更強。此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幼兒舉辦一次“我的小秘密”討論活動,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自己平時不好意思說出的缺點,然后再集體討論并說說你將如何決心改正這些缺點。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相信《“暗示”對孩子的影響》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是流傳布置多少年的一句話,而眾多的家長也是用這簡單的七個字來要求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孩子的教育關鍵是得從小樹立規(guī)則意識。 孩子的規(guī)則是必須從小樹立的,因為只有從小就讓孩子們知道...
小明媽媽告訴心理醫(yī)生:“我在生小明的時候不太順利,醫(yī)生不僅給他吸了氧,還告訴我孩子以后可能會出現(xiàn)智力問題。他今年九歲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樣,先天不足,腦子不正常,學習上有困難,成績位于班里的后十名。...
對夫妻來說,這是一段重要契約的結束,可能還伴隨著愛恨情仇的轉變。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著對“家”的理解將要重新定義。 但首先,它對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這個...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