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保護牙齒的說課稿。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讓孩子保護牙齒外國牙醫(yī)的妙招”,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讓孩子保護牙齒外國牙醫(yī)的妙招
一名美國牙醫(yī)打算發(fā)起出錢向兒童買糖的活動,以協助兒童的牙齒保健。
俄亥俄州的卡倫醫(yī)生邀集同行,準備今年以一磅糖果一美元的方式,向兒童買糖,他并且鼓勵兒童帶糖果到他的診所,他還會附贈一支牙刷??▊愥t(yī)生表示,他與同事今年準備了一千美元,進行這項買糖果活動,他并且還借此機會教育兒童,提醒他們最好每半年看一次牙醫(yī),并養(yǎng)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才能讓牙齒健康潔白又美麗。
小知識:含糖食品是牙齒的大敵
不可否認,在齲齒的發(fā)病過程中,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和細菌都是誘因,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碳水化合物可以作為細菌的底物,也就是說,細菌可以通過細菌酶的作用,代謝分解碳水化合物,然后產生酸性產物,這些酸性物質會使牙齒脫礦,逐漸發(fā)生缺損成洞,形成齲齒,對牙齒造成損傷。
另一方面,碳水化合物也可為細菌的生存提供營養(yǎng),就像我們人類生長離不開碳水化合物這種營養(yǎng)物質,細菌同樣需要碳水化合物提供營養(yǎng),這樣它就會不斷增生繁殖,造成更大的破壞。
所以說,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對牙齒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從口腔保健的角度考慮,值得提醒的是大家要少吃,尤其要控制孩子們盡量少吃致齲食品,如:奶糖、巧克力、甜點心、蛋糕、冰激凌以及含糖飲料等。
含糖食品最好和正餐一起吃
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脂肪一樣,都是機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而且糖也參與機體多種復雜的生理功能,糖的存在又是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必要條件,缺少了也不行。如何做到既攝入必要的營養(yǎng)成分,又不致影響口腔健康,就有一定的講究。
首先,要盡量減少進糖次數,并盡量與正餐同步,縮短糖在口腔里的停留時間,減少糖與細菌的見面時間,這樣就可以減少兩者聯合起來發(fā)揮作用危害牙齒健康的可能。許多含糖食品,特別是黏性大的糖類食品,能長時間黏附在牙齒表面,致使細菌聚集,因此餐間零食應選擇不含糖的食品,如瓜果、奶等。
其次,需控制食糖總量。過量食糖會產生較多熱量而導致肥胖,而且大量的糖攝入體內,不僅抑制食欲,還會影響其他營養(yǎng)素的吸收,造成人體營養(yǎng)不平衡,糖尿病人更需節(jié)制。
再次,要適當地選擇一些粗糙的、富有纖維質的食物,使牙面能得到較好的摩擦,促進牙面清潔,從而構成抗齲的良好條件。
最后,做到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吃過甜食后,更要及時清潔口腔。而且,睡前刷牙尤為重要,可以減少食物殘渣的存積和發(fā)酵。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未來是屬于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父母應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孩子,多給孩子自己去嘗試體驗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做一個獨立的人。孩子的獨立能力越強,將來他就越能成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矯健的雄鷹,但要讓雛鷹變成雄鷹,就必須讓它自己去飛。因此,要想讓孩子長大成才,自立于社會,一定要從小就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提高孩子的獨立意識與能力。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自己獨立起來呢?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1、尊重并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
一歲的孩子就有了獨立意識的萌芽,他們什么都要來一個“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飯,自己搬小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僅要獨立臆穿脫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自己洗手絹、洗襪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還想自己上街買東西,自己洗碗。對于孩子正在增長的獨立意識,家長一定要予以重視,并支持、鼓勵他們:“你只要好好學,一定能做好!”千萬不能潑冷水:“你還小,干不了!“
2、幫助孩子克服依賴心理
家長的過分寵愛,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會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難就喊爸叫媽,完全依賴他人。因此,父母、長輩必須改變包辦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賴他人的心理。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幫他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
3、尊重孩子
家長要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盡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手指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應該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好、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的尊重的良好反應。
4、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歐美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極少與父母同住。孩子學走路時,跌倒了,就讓他自己爬起來。這樣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5、從興趣上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孩子對游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孩子做些象征性的勞動時,要盡量游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愛勞動,不怕艱苦,才能夠獨立起來。
6、為孩子獨立性的發(fā)展提供條件和機會
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必須解放孩子的手腳,放手讓他們去做那些應該做而且又是力反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處理得不圓滿也沒關系。有些家長總怕孩子做不好,習慣于包辦代替,習慣于指手畫腳,總以擔憂的目光注視和提醒孩子,或者干脆替孩子掃除障礙,鋪平道路。這種態(tài)度和做法,有意無意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阻礙了他們獨立性的發(fā)展。
7、教給孩子獨立做事的知識和技能
孩子不僅要有獨立意識,而且還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即不僅愿意自己做事,而且還會自己做事。例如,怎樣擇菜、洗菜,怎樣掃地、擦桌子,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進行的。獨立性還表現在孩子學習、交往等各個方面。家長要教孩子自己完成游戲和學習任務,自己去和同伴交往,當孩子和同伴發(fā)生糾紛時,還要教他們用各種有效的方式自行解決矛盾。
8、讓孩子自己決策
自己決策是獨立決策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己決策的能力。孩子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定。玩具放在什么地方?游戲應該怎樣布置?和誰玩?玩什么?這些孩子的事,家長不要作決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作出決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孩子判斷,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辦、代孩子決策。
附自立小故事:做人的尊嚴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年輕人天生左手殘疾,而他的國家當時正好處在戰(zhàn)亂之中。為了謀生,年輕人便來到了相鄰的矮人國,想找一份工作來維持生活。
“啊,可憐的人!快進來吧,我給你一個熱乎乎的烙餅充饑?!碑斈贻p人經過一個小矮人開的烙餅店時,店主上前對他說。
“謝謝你,好心的店主。但在吃你的那個烙餅之前,請允許我先幫你做一件事,否則,我就不會接受你的烙餅?!蹦贻p人認真地說。
“真是神經?。∧阋恢皇帜芨墒裁椿??我好心送你一個烙餅,你還死要面子?!钡曛髡f完,鄙夷地關上了店門。
一位挑柴火的老者見了,說:“小伙子,我看你有一只健全的手,還能干活,請你幫我把這擔柴火挑到我家,我將給你一個烙餅,作為你付出勞動的報酬?!蹦贻p人高興地答應了。
一個過路的人見了,不解地問年輕人:“現成的烙餅你不聽懂,去偏偏要通過勞動來換取一個烙餅,值嗎?”
“當然值!因為這個烙餅是我通過勞動換來的,我才吃得下去。我雖然貧窮,但沒有丟掉做人的尊嚴?!?/p>
周邊的很多爺爺奶奶都有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喂飯的習慣,經常一頓飯在是孩子邊吃邊玩的情況下長達一個來小時的,這種情形,我是堅決反對的。于是,在xx剛開始學習吃飯時,我是一次次的與xx強調,吃飯的時候不能離開餐桌,如果離開餐桌了,便不可以再吃飯,直到下次吃飯之前除的喝水外,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吃的。
剛開始時,我是好好的與xx說道理,xx亦能好好配合。但馬總有跑韁的時候,有次,隔壁鄰居與小孩端著飯碗來我家玩耍喂飯了,雖然再三與xx強調要吃完飯才能玩,不然沒飯吃。但xx這時已經有了與伙伴一起玩的高昂興致,哪里還會好好聽我的話,于是再重申不吃飯的后果仍沒反應的情況下,我果斷的收拾碗筷并直到晚餐前都沒再給xx吃東西。下午的時候,xx說了兩次餓,我都直接答復說,因為吃飯時間xx不吃飯,所以肚子餓,現在也沒東西吃,餓了你就喝水吧,到了晚飯時間就有飯吃了。經歷了一次“餓”之后,xx再也不敢在吃飯時間因為想玩耍或看電視而不吃飯了。我想,這便是親身經歷的重要性吧,任何事情,親身經歷的感覺總比聽說來得直接與強烈。
當然,xx能好好的在餐桌上吃完每餐飯也離不開偶爾的夸獎,有時,在xx表現很好的時候,我會趁機表揚和鼓勵xx,xx這些天都有好好吃飯,xx想要什么獎勵呢?我們一起去廣場騎自行車好不好呀?
我想,再小的孩子,都會懂得做對事情和做錯事情的差別,都會知道兩者之間不同的后果。不怕孩子一餐會“餓”到,做一個狠心媽媽,同時也適時的鼓勵孩子,用懲罰和獎勵的明顯對比性,來逐漸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來讓孩子學會對自已的行為負責,這一點,比孩子“餓”了一餐更重要吧!
妙招一:如何教寶寶分享
場景一:
1歲多的洋洋在小區(qū)公園里玩,被鄰居小朋友看上了他手里的小車。媽媽要求洋洋“與小朋友們分享”,洋洋不樂意,媽媽好言相勸了半天還是死攥著不撒手,媽媽急了,把小車從洋洋手里搶過來,交到小朋友手上。
事件分析:
媽媽認為這是在幫助培養(yǎng)孩子“分享”的好習慣,但兒童心理學發(fā)現,3歲以下的孩子“物權”概念還沒有完全建立,他們心里會以為,“東西不在我手上,那就不是我的東西了。”
如果有人一定要你把心愛的鉆石戒指送人你會怎樣?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心頭好拿給別人,孩子的感覺是類似的——生氣,害怕,不理解。對這個叫做“分享”的游戲,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
媽媽幫一幫:
問孩子,“能把這個小車子借給小君玩一下嗎?他會很高興的!”同時跟孩子解釋,“他只是暫時借一下,一會兒就還給你,這還是你的小車子?!焙⒆右苍S就答應了??吹叫【璧酵婢吆笈d高采烈的樣子,他能逐漸建立起“分享讓朋友高興我也很高興”的心理反射。
但是,如果這個玩具正好也是他當時最心愛的玩具,他的反應就跟媽媽碰到別人要借自己的鉆戒一樣,”不可以!”媽媽也只能對小君說抱歉了。
妙招二:教寶寶和其他寶寶打交道
場景二:
院子里有3個孩子正在玩奧特曼的游戲。4歲的松松也想跟他們一起玩,可明顯這3個孩子并不希望多來一個隊員。其中一個說:“你不會玩!”媽媽想帶松松離開,可是松松舍不得走。
事件分析:
那3個孩子的游戲正如火如荼,加入新來的孩子意味著“打擾”。所以他們表現出“排斥,不耐煩”,是很自然的,并不帶有成人理解的“羞辱”。只要被拒絕的孩子沒有表現出沮喪難過,就說明孩子并沒有受到傷害。如果家長氣呼呼地拉開自己的孩子,其實是在把自己的“受挫情緒”強加給孩子。
對松松來說,他可以選擇立刻離開,或者等待機會。一個心理脆弱的孩子的反應才是立刻離開。而選擇留下來的孩子,說明他的內心夠強大。
媽媽幫一幫:
處理孩子交往的矛盾,很多時候,媽媽能提供的最好的幫助就是:只要不至于發(fā)生嚴重的流血事件,如果不是孩子主動要求,不要干預。
我們來看看松松是怎么辦的。松松站在3個男孩中的“頭目”身邊,不吭聲,但在等待加入的機會。過了一會,“大古隊長”隨手推了他一下:“你,去查一下電腦!看看怪獸在哪里!”松松立刻假裝敲鍵盤,然后匯報說:“怪獸在A地區(qū)!”“沖啊……”勝利隊隊員們,包括松松,都向“A地區(qū)”沖了過去……
如果媽媽當時把松松拉開,孩子將喪失一次多么寶貴的解決社交矛盾的鍛煉機會。而堅持留下來,并最終用自己的人際智慧得到了進入集體的機會,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多么大的鼓勵!
妙招三:引導寶寶變開朗
場景三:
小英在班上是年紀最小的孩子,而且比較木訥內向。有時候她會被別的同學戲弄,比如總有同學把她的橡皮擦鉛筆等文具藏起來,讓她找不到。
媽媽心疼之下,這么教育小英:“以后別理他們了?!薄叭绻麆e人推你,你就立刻打回來!”慢慢地,那個被欺負的小英變成了一個“欺負人”的小英。如果有人不小心得罪了她,她會一言不發(fā)一拳頭打過來,小英越來越不受歡迎,越來越孤獨。
事件分析:
媽媽無論什么樣的情況下,都應該表揚那些符合社會期望的“好行為”,比如分享,比如適當的禮貌;無論什么樣的情況下都不應當提示,甚至鼓勵孩子“不好的行為”,比如用攻擊對方,獨自游戲、目中無人等,來處理社交中的問題。
媽媽幫一幫:
媽媽可以通過扮演故事之類的方式,教給孩子面對某些常見矛盾或者場景時,相對固定的處理套數。在類似情景發(fā)生時,孩子能很快地“脫口而出”。
比如孩子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的時候,可以教給孩子一個簡單的三段式:
1.你剛才……(干了什么,比如拿了我正在玩的機器人,說不跟我玩,對我尖叫了等等)
2.我覺得……(不高興,生氣,很傷心,等等)
3.我希望你能夠……(把我的機器人還給我,不要再那么說了,向我道歉等等)
這樣既沒有指責別人又表明了自己的意見,還指出了解決矛盾的方法。
妙招四:教寶寶如何不被欺負
場景四:
2歲半的阿寶所在的小班是個友愛的集體,孩子們都能玩到一塊??勺罱嗬锏耐蝗蛔兊孟矚g咬人掐人,而且還特別喜歡“欺負”平時最好的朋友阿寶。童童咬人的原因一是因為她在出大牙,另外童童的語言發(fā)育比較滯后,面對最要好的朋友只好用“咬你一口”來提請好朋友注意“我在這兒呢!”或者“我太喜歡你了!”這樣一來同伴小朋友們就遭殃了,阿寶每天都帶著童童的牙印和撓痕回家。
媽媽早就告訴阿寶,”無論如何,你不能動手打人!“忠厚老實的阿寶把這條記得牢牢的,結果總是傻愣愣地站著被小童童掐。
媽媽后來告訴阿寶,“童童打你,你就跑吧!”可是童童以為那是阿寶在跟她玩呢,兩個孩子一個跑一個追,童童追上了,阿寶還是要被撓一下。
阿寶媽媽再告訴阿寶,“如果童童打你,你就告訴他你不喜歡他這樣做!”可是,事到臨頭,阿寶結結巴巴的,長長的句子還沒說完,就已經被掐得差不多了。
媽媽幫一幫:
最后,阿寶媽媽發(fā)現了一個秘訣,簡單直接,特別有效!“再有人打你,你就尖叫!”這個不難,本來疼痛時阿寶的第一反應也是尖叫,現在也不用動腦筋轉彎子,只要叫得更大聲就行了!一尖叫,吸引了大人的注意力,他們立刻就能發(fā)現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媽媽要給孩子制定明確的行為準則: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傷害別人,更要保護自己!
妙招五:教寶寶必要的社交禮儀
場景五:
娜娜是個小混血兒,走在大街上經常被不認識的阿姨阿婆拉住,摸摸小臉,夸一句“真是個漂亮的孩子!”娜娜碰到這樣的情景,常常就呆在了那里,不知道如何接下去。
事件分析:
媽媽要教育孩子必要的社交禮節(jié)。我們約定俗成的禮節(jié)中其實包含了尊重、理解、友善等等信息,非常有利于增進感情,加深交往。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總是受到大人喜歡和同伴歡迎的。
媽媽幫一幫:
媽媽教給娜娜,如果別人夸你漂亮,是因為別人喜歡你,你很可愛。那么你就這么回答“謝謝你,我覺得你也很漂亮!”這么簡單的一句話被娜娜練得滾瓜爛熟,只要有人夸她,她立刻脫口而出,對方就更加笑得一朵花了。
其實兒子上床時間挺早,一般八點半就洗漱上床,玩會積木,玩會早教機,聽會故事,實際睡著時間一般在九點半鐘。剛開始我沒有管孩子,因為我忙完晚飯家務一般在七點多鐘,孩子還想自已再看會碟片,騎會小自行車,炒菜玩一會,再洗澡,基本上上床這個時間了。夏天天長,孩子不愿意早睡,也情有可原。只是小家伙能睡,一覺基本上就是十個小時,他不睡到自然醒就會鬧,就會不高興沒精神,因為睡覺對孩子的發(fā)育很有好處,我一般就縱容了他。原因就是這些,現在問題出來了,就只能再早一點上床了,然后再醞釀閉眼睡覺了。
第一招:講明道理。早睡覺的好處,否則對身體不好,不能長大個,還會影響媽媽爸爸上班時間,你也吃不到幼兒園的早餐,做不了操,總是遲到,不能當冠軍。盡找一些他平時愛聽或感興趣的事情說。起先他漠視,說得多了,他說:“好吧!”第一關通過。
第二招:講故事吸引他。每晚睡前的故事,由一個增加到兩個或三個,因為事先告訴他想聽到這些故事就必須躺在床上閉眼睛感受才行。所以他乖乖躺下嘗試。這兩天效果很好,每次聽完都會說:“我要睜眼睛了,快把故事藏好呀!”然后相互問候‘晚安,作個好夢’不一會功夫就睡著了。
第三招:和幼兒園老師溝通,讓老師協助,在孩子面前多提些早上床睡覺的好處和要求。這一招很管用,有時侯老師的話比家長的話管用好幾倍呢。
第四招:適當的表揚或獎勵。因為每次他都按照要求去做,這時適當的表揚不可少,“啊呀,你表現得很不錯呢?比媽媽還早就準備好了,真不錯!”或者獎勵他一件他想得到的東西,但物質獎勵只能偶爾所為,不能長久,否則會產生依賴就不好了。
因為上述為四小招兒,這幾天兒子都能非常自覺地主動上床,不再讓我催來催去,入睡時間也比以前提前半個小時,而且早上喊他時醒來也很痛快,看來四招收到成效了。但任何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得達成,不過這樣做既能保證他的睡眠,又對他的成長有好處,所以值得一做。
讓孩子勇于認錯有妙招
當孩子矢口否認你對他的“指控”時,你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先別著急別上火,還是來看看孩子心里的秘密吧,也許,能更好地處理關于“認錯”的問題。
很多時候,即便是在“案發(fā)現場”,指著那被翻得亂七八糟、零落滿地的CD光盤,你問孩子:“這是誰干的?”你可以聽到的答案“這是小狗干的!”或“它就是那樣的!”,你幾乎很難聽到他承認:“這是我干的!”5、6歲的孩子不愿意爽快地承認自己犯的那些小過失,同時還能編造出各種理由和借口。面對這些小謊言和狡辯,很多父母都難以容忍,甚至還會給孩子扣上一些“帽子”——不誠實、愛說謊!
其實,如果面對這種情形的時候父母們不必太過緊張,不要覺得自己養(yǎng)了一個愛說謊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是不可能本能地承認自己犯了錯誤的。”發(fā)展心理學家Lickona博士說,能夠懂得規(guī)則以及違背規(guī)則帶來的后果,是孩子在這個階段正在進行和完成的一個生長發(fā)育“作業(yè)”。不過,這種“不承認”“辯解”“推脫”從某種角度上看也是一個好的信號:它說明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甚至是犯了錯誤。所以,在“認錯”這個問題上,爸爸媽媽要更加耐心一些,Licknoa博士說:“孩子需要在父母的關注、理解和指導之下,才能夠建立起道德意識,使自己的行為更真誠和善良?!?/p>
這里有一些當孩子為批評“推卸責任”時的秘密心理,能使你更好地了解孩子,幫助他們。
秘密心理一:“如果我承認了,媽媽一定會大發(fā)雷霆!所以不能說!”
很多時候我們低估了孩子,以為這些小家伙只是因為畏懼“皮肉之苦”而不惜撒謊耍賴。事實上,真正讓他們感覺受傷或內疚的,是爸爸媽媽憤怒中隱藏的沮喪和難過。
指點迷津:
保持冷靜。哪怕他把你昂貴的披肩作了蝙蝠俠的斗篷。心里默數10個數之后,問他:“這是怎么回事?我想聽你說說?!睂<医ㄗh父母:“不要上來就責難孩子,心平氣和地、真誠地給他一些時間想想,也許孩子就會放松些,愿意跟你說剛才究竟都發(fā)生了什么。”
給他安全感和不變的信任。吞吞吐吐的孩子希望首先能得到你的原諒——因為實際上他知道自己是有過錯的。告訴他:“如果你做錯了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訴我。也許我會有一點點生氣,但是,我會更高興你能誠實地告訴我一切?!?/p>
秘密心理二:“我不想說‘對不起’!只要不承認就不用說了。”
“對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會說、就明白為什么要說的。道歉也需要一邊成長一邊學習。四五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只是他們還不能夠正確地分辨在什么情況下它叫做“自尊心”,什么場合它就變成了“固執(zhí)”和“無禮”。教會孩子那些不傷害別人,也不會有損自己的做人之道。
指點迷津:
告訴他為什么要說“對不起”。告訴他,當他做了讓別人失望或者難受的事情時,道歉可以使對方感到舒服,并且有利于解決問題。讓他試著體會“換位-同情”的道理。
等待他說出真誠的道歉。讓孩子明白,能說出真誠的“對不起”對于成年人來說其實是同樣困難的。當孩子學會了誠心誠意地道歉時,他也就不會去推卸自己的責任了。不過,一定不要強迫孩子說“對不起”,所有的一切是要讓孩子最終明白,只有自己真心地感到抱歉了,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地舒服和輕松起來。
秘密心理之三:“我不承認,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
孩子看來,推卸責任,很多時候是躲避麻煩最簡單的方法!勇于承擔和“善后處理”,孩子還需要父母的幫助和用心。他知道自己做錯了,給他修正、挽回或補救的機會,同時還能保留一些面子。
指點迷津:
給孩子一個參與解決問題的機會?!澳阏f那個做錯事在墻上亂畫的人應該用什么辦法來彌補他的過錯呢?”你主動提出進入“彌補”的程序了,也就暗示了你雖然不滿意但你愿意接受他的認錯和補救,孩子用積極的態(tài)度來響應的——“我想那個小孩已經答應了一會兒就用刷子把它們刷干凈!”
秘密心理之四:“那可不是我干的!真的!”
區(qū)分幻想和事實,對于四五歲的孩子來講,還是會時常出現混亂的。他們有時會沉迷于自己幻想期望的事情,有時候他們甚至真的忘記了剛才發(fā)生了什么。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都還在進行,有很多自身難以控制或者避免的年齡局限。不要總是用大人的想法來猜測他們,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
指點迷津:
坐下來和他聊聊。如果這件事情足夠嚴重或值得認真,那么,和孩子平靜地坐下來,讓他說說這之前都發(fā)生什么了,或者他所知道的關于這件事的什么細節(jié)。孩子沒有惡意心理,說一說,事情可能就真相大白了。
如果只是一件小事,那么就和孩子來一起解決和處理?!爸劣谑悄氵€是小狗把毛巾扔到了廚房并不重要,但小狗不能幫我把毛巾拿回洗手間,你可以,對嗎?謝謝幫媽媽做這件事!”
“對不起”這三個字,說出來真的需要一些勇氣。如果孩子還難以開口道歉的話,可以教孩子“換一種方式”來說。既不會因為強迫他開口而造成他的逆反,又能達到讓孩子領會精神的效果。
擁抱——是啊,他的擁抱同時也是在企求你的諒解的擁抱,一個很溫柔的方式。
“你是不是剛才做的不對?”——孩子點了頭,就說明他認錯了。何必計較具體用哪幾個字呢!
家園共育《讓孩子保護牙齒外國牙醫(yī)的妙招》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保護牙齒的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下面是《牙齒總成員,學習保護牙齒》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有的家長反映幼兒在家最愛吃糖和甜食,沒能養(yǎng)成堅持早晚刷牙,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等不良習慣。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貪吃,自我控制能...
孩子們到了大班后,語言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交往能力也逐漸增強。 無論在講故事和繪畫、計算、創(chuàng)造、表演等能力中,都能按自己的想法大膽發(fā)揮和想象創(chuàng)造,他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甚至就連一直保持安靜的睡...
未來是屬于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父母應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孩子,多給孩子自己去嘗試體驗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做一個獨立的人。孩子的獨立能力越強,將來他就越能成功。...
妙招一:如何教寶寶分享 場景一: 1歲多的洋洋在小區(qū)公園里玩,被鄰居小朋友看上了他手里的小車。媽媽要求洋洋“與小朋友們分享”,洋洋不樂意,媽媽好言相勸了半天還是死攥著不撒手,媽媽急了,把小車從洋洋手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