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情感故事。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放飛夢想!那么,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與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別把批評變成情感虐待”,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教育孩子當然也需要批評,但一定不能老批評,老批評就變成情感虐待了,就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孩子大了容易抑郁。如果父母老批評孩子,最后批評會變成孩子內心中的一個小人,即便父母不批評,這個小人也會自己批評自己,老對自己不滿意,不接受自己,變得特別自卑。所以我覺得批評要特別講究。
我理解的批評,第一,要對事不對人。我每次批評孩子都要告訴他,是這個事讓媽媽不高興,但是媽媽永遠愛你這個人。我說你懂不懂?他說,懂。第二,小孩不是天生就知道很多規(guī)矩。事實上孩子要不是犯錯誤,就不知道那個規(guī)矩,你告訴他這是規(guī)矩以后他就不會做這個事情了。比如,有一次我去幼兒園接孩子,老師說:你們兒子帶頭大叫,所有的小孩就像瘋了似的跟著你兒子叫,我們控制不住。我特信任幼兒園那位老師,我相信她說的是真的,但我也知道孩子沒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一家去郊外玩的時候,他爸爸開快車,我們覺得特興奮,在車里大叫。他以為在幼兒園也可以這樣做。后來我就跟孩子說:“在咱們家可以大叫,在爸爸的車里面可以大叫,但不是所有的場合都可以大叫。你是不是不知道這個規(guī)矩?”他說:“對!”那他就明白了。如果我們當成錯誤批評他,他就會覺得很委屈。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在批評孩子時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我兒子每天回家都喜歡先告訴我他得了多少小紅花。那天,他先告訴我得了七朵小紅花,可晚上整理書包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反而心事重重的。他忽然站起來說:“媽媽,其實今天批評比表揚多!”我說:“沒事沒事,你跟我說都什么事批評你了?”他就告訴我,第一,聽廣播時老師不在,班長看著我們,我有小動作了;第二……第三……還有第四,老師說下課了,我就跟同學聊天,我們平常聊都沒事,不知道怎么今天老師就批評我們了。我就說:“媽媽還真不知道你是一個特能聊的孩子,這挺好的啊,說明你能說話愛表達。但是時間不對。老師已經提醒三遍了,你還在那兒說話,就不對了?!本瓦@樣,我覺得在批評中,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然后告訴他應該怎么發(fā)揚這些優(yōu)點。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別把寶寶任性當個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質、膽汁質、抑郁質和粘液質等先天類型。受遺傳的影響,有的寶寶天生氣質就屬于較興奮的類型,情緒表現(xiàn)較強烈,屬于那種所謂“有個性”的,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現(xiàn)任性的行為。
個性乎?任性乎
所謂“有個性”,是指有自己的主見,在碰到問題時,能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與合理行為,不違心屈從,不隨風搖擺。個性表現(xiàn)的方面很多:有善良、勇敢、誠實、守信等。
任性雖然也表現(xiàn)為堅持自己的想法與行為,卻是無理取鬧,所堅持的不是合理的觀點和行為。
顯然,天天爸爸還沒有真正理解“任性”與“個性”的本質特征與本質區(qū)別。天天也并不是“有個性”,而是非?!叭涡浴薄0职忠呀洺姓J錯誤,可是在爸爸的再三懇求下,天天就是不聽,這顯然是一種任性的表現(xiàn)。
挖一挖任性的根
1、遺傳因素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質、膽汁質、抑郁質和粘液質等先天類型。受遺傳的影響,有的寶寶天生氣質就屬于較興奮的類型,情緒表現(xiàn)較強烈,屬于那種所謂“有個性”的,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現(xiàn)任性的行為。
2、處于心理反抗期正常情況下,寶寶兩三歲開始出現(xiàn)心理反抗現(xiàn)象,出現(xiàn)強烈的獨立需求意識,如要自己吃飯,上下樓梯不愿別人牽領,自己家的東西不讓別人動。處處以自我為核心,遇到不滿意不順心的事情就大哭大鬧,勸阻和強制都不起作用,直至他人妥協(xié),自己滿意為止。
3、后天養(yǎng)成
父母對寶寶溺愛、嬌慣、放任、遷就。
父母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造成寶寶的逆反心理,不管你說的對不對,他都不愿接受,從而埋下了任性的種子。。
父母蔑視寶寶的人格,總愛諷刺、挖苦、責罵他,或者當著眾人的面數(shù)落他。你的話雖然是對的,但刺傷了他的自尊心,寶寶雖然心里明白錯了,可為了保全面子也不能接受批評,于是就“擰”著來對抗。
父母平時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在潛移默化中,寶寶也慢慢形成了任性的性格。
4、錯把任性當個性把寶寶的缺點看成優(yōu)點,寶寶越是強硬,越感到他有“個性”,助長了任性行為。
任性的解決策略
1、滿足寶寶的合理要求如果不尊重寶寶,不管他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都予以否認,這樣寶寶的要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不滿心理,產生對抗情緒,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出正當?shù)囊?,一味地順從大人,行為畏縮,膽小怕事,從而失去個性。
2、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寶寶如果寶寶的不合理要求得到滿足,你無原則地遷就他,漸漸地,寶寶必然為所欲為,自私自利,不講道理,任性蠻橫。因此,只有寶寶得到尊重的同時你又不遷就他,寶寶的心理才會健康發(fā)展,才能使寶寶既有鮮明的個性又不至于任意妄為。
3、讓寶寶明白:滿足是有條件的如果覺得寶寶的要求合理,再有條件地滿足他。讓寶寶明白:滿足是有條件的,不能隨心所欲。父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寶寶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如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多征求寶寶的意見,同時給寶寶一些限制條件,例如,讓他只能在幾套方案中選擇,超過了條件限制便不能滿足要求。只有這樣,寶寶才會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放棄不合理的要求。
笑媽寫給天下子女:父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
笑媽寫給天下父母:別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恩人!
今天是西方的感恩節(jié)。
雖然“感恩”的心,并不一定非要在感恩節(jié)才表現(xiàn)出來,
感恩是一種習慣,感恩是一種態(tài)度,
感恩如呼吸一樣,自然流露又無法控制。
不過,我還是想借這個特殊的日子,寫點什么。
我一直覺得自己屬于特別幸運的人。
當我做女兒的時候,我遇到最好的父母;
當我做母親的時候,我遇到最好的孩子;
當我做學生的時候,我遇到最好的老師;
當我做老師的時候,我遇到最好的學生;
當我做下屬的時候,我遇到最好的領導;
當我做領導的時候,我遇到最好的下屬;
當我做朋友的時候,我遇到最好的朋友;
當我做敵人的時候,我遇到最好的敵人;
……
所以,我沒有理由不感激。
百善孝為先。父母賦予了我寶貴的生命,帶我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花費大量心血把我撫養(yǎng)成人,供我吃穿供我讀書,為我操勞為我擔心,讓我感受無盡的愛。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备螞r父母,為我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父母給予自己的,我一生一世粉身碎骨也是償還不了的?!傍f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眲游锷星胰绱耍绻也欢眯⒕锤改?,善待父母,那真是良心何在???!
我先是為人女,然后為人母。
孩子嘛,生了就要養(yǎng),養(yǎng)了就要愛,這是一種本能。
現(xiàn)在社會上都提倡“感恩教育”,出發(fā)點是挺好的,因為感恩,自己更加知足常樂,因為感恩,社會更加和諧美好。許多家長也熱衷于教育孩子感恩父母,很多學校還要求同學們,到了母親節(jié)回家?guī)蛬寢屜聪茨_,到了父親節(jié)又幫爸爸洗洗腳,到了重陽節(jié),再給爺爺奶奶洗洗腳,到了教師節(jié),還要唱歌給老師聽,送上鮮花和賀卡,等等。不知道為什么,感覺這樣的形式像是一場矯情的“作秀”,洗腳也變成了一項機械式的“作業(yè)”。感恩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形式化的東西,太刻意了難免有些虛偽。
為什么現(xiàn)在這么多家長這樣熱衷于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呢?我們經??梢月牭皆S多父母抱怨孩子不會“感恩”,說自己為孩子付出了許多,犧牲了許多,放棄了許多,卻得不到孩子半點感激,得不到回報。
我認識的一個高三學生,他的精神非常緊張和壓抑,他說他只要學習上稍微懈怠一點,他的媽媽就會歇斯底里地喊:“我生你生了三天三夜,差點丟了命,你還不努力學習?你考不上大學,對得起我嗎?我生了三天三夜……”這句話聽的耳朵都起繭子,這個學生很委屈,“難道是我讓媽媽生我花了三天三夜嗎???”
我認識的一個鄰居,她的孩子和笑笑是同年同月出生的。她在生孩子的時候好像宮頸撕裂或者更嚴重的什么,具體情況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她動不動就說,“這小子長大了如果敢對我不好,我非宰了他!”孩子現(xiàn)在才兩歲多,不會有什么反應,但我擔心的是,長大后的孩子,會是什么表現(xiàn)?什么心態(tài)?
生活中,類似的話太多了。
“沒有我哪來的你?敢不聽我的話?”
“你這個沒有良心的孩子,我白養(yǎng)你啦?!”
“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我容易嗎我?”
“為了讓你上重點,爸媽花了多少錢?你還不好好學?”
“我送你學英語,陪你練琴,我每天早上6點就起來給你做飯……”
“我供你吃供你穿,把你養(yǎng)那么大容易嗎?你還敢頂嘴!”
“我這輩子都是為了你,為了你我放棄了多少?承受了多少?”
“我在你身上花費了多少心血你知道嗎?怎么還這么不懂事?”
……
這些司空見慣的話聽起來似乎沒有什么不妥,但這并不是充滿“愛”的語言。孩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的是:自己是負擔、是累贅、是包袱,如果不怎么怎么做,就是對不起父母。
可憐天下父母心。
沒有人懷疑,父母的愛是最偉大的,為了兒女嘔心瀝血,不辭艱辛。
然而,我們靜下來仔細想一想,我們真的是孩子的“恩人”嗎???
第一,孩子的出生,是他自己的意愿嗎?當我和老公轟轟烈烈地醞釀“造人計劃”的時候,自以為是地進行“科學播種”的時候,我們并沒有事先詢問那個即將被造出來的小生命,他是否愿意來到這個錯綜復雜的世界?他是否愿意融入三教九流的人群?沒有,我們從沒問過,只是一廂情愿。生孩子,似乎只是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所做的選擇。那么,我有什么權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預料人的一生會是什么樣子,假如,假如他將來只感覺到人世的“苦”,而我,恰恰是把它引入苦海的“罪魁禍首”,我又有什么權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
第二,孩子的生活方式,是我們擅作主張嗎?孩子生下來并不知道吃什么好喝什么好穿什么好,不知道該學習畫畫還是音樂,或者打籃球,也不知道該看什么書認什么字,更不知道上哪所幼兒園上哪所小學,孩子的生活方式,至少童年時代的生活方式,往往只是大人的決定。那么,我有什么權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雖然我們現(xiàn)在都說,不要把家長的意愿和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但是,我們情不自禁地會按照自己的態(tài)度和個性去為孩子“設計”他的人生,因為他小,他不懂,我們不能放任自流,必須引領著他們往前走。假如,假如孩子長大后并不喜歡父母給他“安排”的道路,我又有什么權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
第三,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我們付出了愛,但是,這種愛就沒有傷害嗎?雖然我們做父母的,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自認為最好的,但有些愛本身卻是一種傷害。面對這種傷害,孩子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默默地承擔。那么,我有什么權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
在《只生一個孩子是風險投資》文中,我也提到過,其實很多父母無形中會把生孩子當作一種“投資”:對生命的投資,對感情的投資,對幸福的投資,對理想的投資,對人才的投資。(有幾位朋友看過那篇文章之后,說我的立場不堅定,呵呵,我說的很清楚啊,我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而非自己的態(tài)度,生孩子不能算成本,感情和幸福更不能用金錢來衡量。還有,我在那篇文章最后,就是以“別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恩人”這句話做結尾的。)
“投資”,自然就要求有回報;“恩”,就意味著感激和償還。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古詩也教育孩子,要對父母心懷感恩,要懂得報答。但是,家長對孩子感恩的強烈渴求,讓孩子背負沉重的甚至略帶內疚的償還壓力,好像從一出生開始,就是“債務人”,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意味著:他已欠下了父母的生身之恩、撫養(yǎng)之恩、教育之恩、還有些亂七八糟的恩,一樣也別想賴掉。
家長的內心都是脆弱的,否則我們的付出不需要孩子來對得起。是不是孩子承認了,我們的付出才有價值?孩子感恩了,才能證膽自己是一個好父母??
孩子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可我們,卻把孩子當成了財產。
換一個角度想想,其實,父母對孩子也應該充滿感恩之心。
我懷胎十個月把他生下來,興奮的想讓地球人都知道;孩子會走路了,我巴不得立刻帶他周游世界;孩子會叫媽媽了,我激動的打電話告訴所有親朋好友;孩子給我吹一吹熱湯,我感動的熱淚盈眶……
有了孩子,我才從女孩升級為女人,才有機會作為母親體驗另一番精彩的人生,雖然有時候也累也苦,也為孩子放棄了很多,比如事業(yè)追求,比如閑暇娛樂,但是,孩子帶給我們多少快樂和希望啊,他用他的活力感染著我,照亮了我,讓我重新體會回歸童年的天真,讓我感到生命多么有意義。
面對孩子如此無條件的“給予”和“付出”,我除了哽咽著說一聲“謝謝”之外,沒有任何理由還要去要求孩子來感恩于我!
當我們把自己與孩子的關系想明白之后,許多事情也就會真的變平和了。無論是我們自己的生活,還是孩子們的生活,也都變得輕松許多。
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只屬于我們自己,孩子無需背負這些期待。沒有要求,就不會失望。所以,假如孩子真的對父母不孝不敬無情無義,你就不會撕心裂肺;假如孩子沒有實現(xiàn)你的理想,偏要特立獨行,你就不會怒不可遏;假如“玉不琢,不成器”,你就不會捶胸頓足。
我并沒有抨擊“感恩教育”,
只是作為父母,我們不該向孩子“索取”感恩,
不要讓“感恩”成為傷害孩子的武器,
不要用“恩人”的姿態(tài)來管教孩子。
讓我們的愛更簡單一點,更純凈一點。
而且,培養(yǎng)孩子感恩之心的辦法,不是說教,不是抱怨,
而是自己不以回報為目的、不以某些條件為前提的愛。
父母感恩,孩子才會感恩。
我們自己做得好,孩子自然就看到了。
作為子女,我對父母應當“知恩圖報”;
作為父母,我對孩子應當“施恩不圖報”(假如可以稱為“恩”)。
對于他人的愛,我應當滿懷感恩,因為沒有誰給我的愛是必須的;
當我愛人時,不應要求他人感恩于我,因為我的愛是發(fā)自內心的。
人,應該少一點要求,
即便有,也應該多要求自己,而不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
所以,“學會感恩”,是對自己說,不對他人說。
白云在空中飄舞,繪畫著一幅感恩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yǎng)它的土地的感恩。
謝謝我的父母!謝謝我的孩子!
寶寶在進餐過程中成人如果因寶寶頑皮而產生催促、威脅、生氣、責備、甚至打罵等行為,就無法為寶寶營造出一份積極的進餐氛圍,這些行為除了會造成寶寶在身體上產生營養(yǎng)不良的現(xiàn)象外,還會在心理上產生營養(yǎng)不良的現(xiàn)象。
寶寶在進餐過程中成人如果因寶寶頑皮而產生催促、威脅、生氣、責備、甚至打罵等行為,就無法為寶寶營造出一份積極的進餐氛圍,這些行為除了會造成寶寶在身體上產生營養(yǎng)不良的現(xiàn)象外,還會在心理上產生營養(yǎng)不良的現(xiàn)象。
催促孩子進餐實是心理虐待
在協(xié)助寶寶進餐時,成人與寶寶產生的矛盾沖突,一方面表現(xiàn)為成人的妥協(xié)遷就行為——讓寶寶看電視、玩玩具、哄騙、追著喂等;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成人的威脅強迫行為
——催促、責備、威脅、打罵等。這兩種解決矛盾沖突的方式,都會給寶寶的心理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妥協(xié)遷就的方式比較容易讓寶寶在進餐時保持愉快的情緒,但卻使寶寶逐漸變得以自我為中心、進餐自理的能力降低、不懂得配合進餐的秩序和規(guī)則等;威脅強迫的方式往往會讓寶寶在進餐過程中有情緒壓抑和焦慮心理,使寶寶逐漸產生膽小、怯懦的退縮心理或大哭大鬧等對抗心理。
我們希望寶寶進餐時能開心地安坐在相應的位置上、有饑餓感并渴望進餐、喜歡學習自己主動進餐、不挑食、進餐時很專注、進餐量適宜、知道每種食物的名稱、口味、色彩、形狀、了解所吃食物大致的營養(yǎng)等等,總之,我們期望進餐對寶寶來講是一件很快樂的生活活動。
一日三餐,一年
365天,每年近一千頓飯,餐餐都要讓寶寶吃得好、吃得開心,養(yǎng)成不挑食等好習慣,這除了需要有極大的愛心與持久的熱情,還需要有極大的耐心與靈活的技巧。
寶寶進餐,催促三遍,就是心理虐待!讓寶寶開心進餐,你做到了嗎?如果媽媽做到了,那她就一定是位好媽媽;如果托兒所、幼兒園的老師做到了,那她就一定是位很優(yōu)秀的老師。
育兒觀念:別把孩子抓得太緊
這學期我由大班轉入中班任教,真的感觸很多?!拔?,楊老師嗎?您好,我是XX的媽媽
,XX的家庭作業(yè)怎么這么少,麻煩你幫我女兒多布置點作業(yè)了?!皩@樣的電話我只能
是說我會考慮家長的意見。
“喂,楊老師,您好,你們幼兒園有幾門興趣班,我想讓我女兒多學幾門”。接完XX媽
媽的電話,我心里有種壓抑感,經過交流,她媽媽才讓她報了她喜歡的繪畫。
XX是這學期從別的幼兒園轉到中九班的,是個非常聰明的小女孩,記得第一次見到她的
時候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胖乎乎的圓臉蛋,見了誰都是樂呵呵的,我喜歡她每天
早上一來甜甜叫我一聲:老師早上好,可這段時間卻聽不到她“甜甜”的聲音了。
我找到一個機會,喊她到我身邊:“XX,你最近不喜歡上幼兒園了嗎?能告訴老師怎么
了嗎?”她仰起臉還一本正經地說:媽媽每天晚上要我寫好多好多作業(yè),還要畫好多好
多的畫。我說我手寫酸了,等會兒寫,媽媽就說我不聽話,媽媽還要我在幼兒園每門課
程都要得一百分,我好擔心我得不到一百分,如果那樣,媽媽就不會喜歡我。“聽完她
的話,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估計每一個人都能夠理解,但是,如果家長做到這個
程度是不是也有點過了呢?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快樂,這才是最根本的,讓我們攜起手,
給孩子一個輕松、快樂的空間吧!
家園共育《別把批評變成情感虐待》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情感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教師在游戲中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現(xiàn)象:有教師覺得游戲是幼兒未來生活的準備,是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的手段。此觀點強調游戲的教育價值,卻忽視其娛樂價值,只強調教師應當在游戲中體現(xiàn)教育者的指導作用。 ...